登陆注册
3576100000007

第7章 初入官场——春风得意马蹄疾(1)

1.清廉俭朴树正气

在古时候,人们都崇尚科举,都认为只有参加科举,才能功成名就,才能光宗耀祖,才能大富大贵。大部分儒生把升官当做发财的桥梁,正应了那句古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刚开始曾国藩也是这样想的,但当他真正做了官,这种想法却在他脑海中彻底消失。受祖父的影响,他立下了“做官不为财,而为天下百姓”的誓言。

做官之人皆知为官清廉便是做官最基本的要求,可是从古至今,又有几人能做到这点。纵观历史,清官屈指可数,但曾国藩却是一位难得的清官。同治五年六月,已是封爵开府的曾国藩,仍然过着节俭的生活。在他中进士之后,祖父曾对曾国藩的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宽一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后来,曾国藩的父亲又将这句话写信告之曾国藩,让曾国藩感触颇深。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做一名清官。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从三十岁开始,便以做官发财为耻辱,以官宦公饱私囊,为子孙聚敛财富为耻、为羞。因此我立下誓言,此生绝不靠做官发财,为后人敛集财富。神明作证,我绝不食言。”

曾国藩的这一番话并非虚言,也非冠冕堂皇的场面话。他的确是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而且在京做官十二年中,从未破例一次。当时的晚清社会,贪污成风,朝中大臣几乎人人贪污。而曾国藩却身处淤泥而不染,两袖清风,言出必行,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他才能得以重用。

当时的清朝国库已不再富足,所以薪俸都不高,人口多的家庭还填不饱肚子。为了生计,许多大臣都随贪污之风,特别是地方的封疆大吏,由于远离天子,更是无所顾忌,聚敛成性。当时的皇帝也知道官员贪污,但却静观其变,当这些官员成为巨蠹时,他马上来个出其不意,抄家问斩。人们称之为“宰肥鸭”。这种“宰肥鸭”的举措对小胆的官吏多少有些影响,但对那些大胆的官吏丝毫不起作用。因为贪污的数额之大,时间之久,所以难以收手。当曾国藩入翰林时,贪风甚为猖狂。

历朝历代皆有贪官和清官,汤斌便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清官。曾国藩特别推崇清官汤斌,并把他当做学习的榜样。因此,无论曾国藩的官位做到哪级,他都把清廉摆在首位。他一生最看不起的就是贪官,不和此等人交往,若因政事必须交往时,也保持着距离。他为官期间:“署中没有敢以苞首(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进者”,连自己的夫人也没有珍贵的配饰。曾家唯一一次“收礼”,是提督黄翼升的夫人进献的,但这却是与政事有关的一次“收礼”。

黄翼升是曾国藩的心腹大将,在曾国藩组建水师时立下了许多功劳。淮扬水师建立后,黄翼升被升为统带。在1862年,黄翼升成为李鸿章的得力助手。而此时的曾国藩缺少人才,加之黄翼升人品佳、性情良,众将士都非常喜欢他,于是曾国藩想把黄翼升调回自己身边,便和李鸿章协商,李鸿章对黄翼升也是赞赏有加,哪有放手之意。双方交涉很长一段时间后,李鸿章也没答应。因为此事,曾国藩和李鸿章还差一点翻脸。

在黄翼升左右为难之际,就把此事告诉自己夫人。于是黄夫人就想了一个妙计,事情才得以缓和。在曾夫人寿诞那天,黄夫人特地挑选了几件礼物来拜寿。见到黄夫人之后,当着众人的面,黄夫人先是说了一些客套话,然后执意要拜曾夫人为义母。曾夫人一看满屋的宾朋都看着她,于是只好点头答应,收了这个干女儿。众人散去之后,曾夫人便把收干女儿之事告诉了曾国藩,曾国藩刚开始很生气,心想:这么大的事怎么能如此草率?后来又一想,此事黄夫人做得甚妙,不仅缓和了黄翼升和李鸿章的关系,而且又能笼络将心。

实际上,许多人都想象不出曾国藩的生活是多么清苦。在曾国藩进京的第二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此时的曾国藩虽为翰林院的下级官吏,但生活却苦不堪言。那时,曾国藩的俸禄极少,勉强够糊口,但是他还要寄些银两给家里,所以只能东借西凑,常常是拆东墙补西墙。好不容易盼到了年底,因为年底有个旧例,外官例寄炭敬,就是地方官炭敬外官,这样好歹可以过个丰年。可是那一年,却让曾国藩很失望。由于当时的他手中没有实权,所以当地的官府也没有给曾家敬炭的。无奈之下,曾国藩向别人借些银两过年。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曾国藩的生活依然没有好转,依旧是借东家补西家。半年下来,他的账本上已有外债二百两的记录。到了年底,账本上的数目更是翻了一倍,由二百两变成了四百两。尽管曾国藩日子清贫,外债累累,但他从来都不忘寄银两孝敬父母,并劝父母在吃喝方面不要过于节俭,以身体为重。虽然曾国藩在京城朋友较多,借钱比较容易,但是借钱毕竟是要还的,而且时间长了自然脸面无存。这让曾国藩困惑不已。因为他没有钱,所以连用人都看不起他。

直到大考升官后,曾国藩的生活才比以前好一点。但是对于他来说,压力实在太大了,他要偿还家里供他读书欠下的外债,还要养活家里的二男五女,交诸弟们的学费,每次升官请客,人情往来等等。几乎每天都有花销,却少有收入。一年下来外债高筑,此时的曾国藩早已习惯这种生活。在京为官的十二年中,他一直过着很清贫的生活。

在大多数人眼里,京官都是美差,特别是在外官眼里,京官办起事来比较方便,所以各种收入就多。曾国藩的一个在外为官的好友刘觉香,就特别羡慕京官。有一天,他从外省来找曾国藩,向曾国藩表明在外做官是多么的苦,远远不及京官好。这位好友根本不知道其实曾国藩比他还苦。

曾国藩的几个舅舅家境都十分清贫。当他做官之后,经常写信给舅舅,并在外债累累的情况下,借钱寄给舅舅,以示孝心。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曾国藩的二舅去世,当时因家贫穷而没有钱做道场超度。第二年,曾国藩便寄信写道:“兄念母舅皆已年高,饥寒之况可想。而十舅且死矣,及今不已援手,则大舅、五舅者又能沾我辈之余润乎?想为二舅补做道场,并征求诸弟们的意见。”

即使是后来做了二品侍郎的曾国藩依然捉襟见肘,因为他的负担重,所以花销自然多,为了减少费用,他尽量少回家,把思家之情或是埋于心中,或是写在日记里。直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六月,曾国藩成为四川正考官,经济才有了一点改善。

清朝有个习惯,根据得差早晚翰林分为“红翰林”与“黑翰林”。一充试差时,官员会有一笔可观的进项。由于曾国藩得试差早,所以称得上是“红翰林”。七月,曾国藩便离开了京城,同行的还有副考官赵楫。

这一行便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直到十一月二十日,曾国藩才回到京城。当时官场盛行“规礼”,所以这次试差让曾国藩获得了一笔小收入。他拿这笔钱一部分偿还了债务,一部分寄回家中,身上已所剩无几。此次试差虽然改善了曾国藩的拮据,但以后他的经济也没有很宽裕。

曾国藩的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精神感动了不少文武百官,只要提起曾国藩的节俭,大家都佩服至极。这为以后他的官运亨通奠定了基础。

2.官场步步为营——一夜连升四级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一道圣旨降临翰林院,所有人跪听圣旨:“翰林院候补检讨曾国藩耐劳克俭、学识出众,着升授翰林院侍讲、詹事府行走。钦此。”

众人听后,都为此大吃一惊,而曾国藩本人更是诧异万分,他做梦也没想到在成为翰林院候补检讨六个月之后竟连升四级。此后,他便可以在翰林院和詹事府办公。年轻的曾国藩一下子从初级官吏荣升为中层官吏,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但凡按照惯例被提拔的人,都要进宫叩谢龙恩。曾国藩便进宫谢恩。由于曾国藩对自己的晋升深感意外,所以就向太监曹进喜打听缘由。此时曾国藩才得知,原来是在上次大典中自己回答皇帝所提问题应对得体,使皇帝对他记忆深刻;此外,大学士穆彰阿、太常寺卿唐鉴等人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说了不少好话,并向皇帝举荐自己,这样才能在一夜之间连升四级。

听完太监曹进喜的话,曾国藩对两位恩师固然心存感激。曾国藩深知,如果没有穆彰阿和唐鉴,就没有现在的自己,因此,在心里暗下决心,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

虽然曾国藩以前住的是会馆,但大清官制规定,五品以上官员是不允许住会馆的,所以曾国藩在离会馆不远处租了一个小四合院,院子虽小,但门房、正房、书房、卧室全都有,最令曾国藩满意的是院墙外有两棵大树,正适合炎夏纳凉。只是有官来访时,轿子只能停在院外,但价格比较实惠,所以曾国藩还是租下了。

住所解决之后,曾国藩面临的就是换官服的问题。以前做检讨时的七品官服不能再穿了,而且旧的也不能再次翻新。于是他准备再做一身五品官服,此时,正好身上还有二十几两银子,于是曾国藩就把这些银两交给裁缝,让他给自己做一身五品官服。曾国藩为了省钱,从不坐轿子,他都步行去办公,所以没多久,京城就传唱这样一句民谣:“皇城根儿一大怪,五品顶戴走着来。”这句话是那些满族官员借以讽刺曾国藩的无聊之举。意思是说,像曾国藩这样的五品官员每天竟然走着去当差,丢了大清的脸面。虽然曾国藩听到了这些流言飞语,但他仍然步行当差。

户部尚书英和得知曾国藩立门开府后,便把自己的一个下人介绍给曾国藩做门房。此时,曾国藩碍于英和的面子,再者,自己确实需要一个门房为他做些跑腿之事,于是他留下了此人。这位门房姓陈名升,也是湖南人。初次见面,曾国藩对这个陈升的印象就不好,后来也证实了他对此人的看法是正确的。

曾国藩升了官后,由于他租了房子,雇了门房,所以开销立刻增加了。这使他不得不写信告之家里,向家里要些银两,用来还债和度日。信写完之后,他感慨:自己官至五品,不但不给家中寄钱,反而还向家人要钱,想起这些,不由连连摇头苦笑。

当曾麟书看到曾国藩的家书得知他官升五品后,欣喜地跑到曾玉屏的面前,把这个喜讯第一时间告诉父亲曾玉屏。但是曾玉屏看到曾麟书兴奋的样子,很是不满意,他一脸沉静地说:“麟书啊,你也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了,怎么说话办事还这么毛躁,能不能沉稳一些呀?别忘了自己还是个教书先生呢?”

此时的曾麟书仍沉浸于喜悦之中,他笑着答道:“爹教训得极是,可您孙儿升官了,而且这一升就是五品的翰林院侍讲!我能不兴奋吗?”

曾玉屏瞪着他说:“胡说八道,升官哪能这么容易?孙儿被引见才几天呀,就成五品了?”

曾麟书见父亲不相信他的话,就急了,“爹,儿子说的全是实情。”

但曾玉屏还是对此半信半疑,正当此时,屋子里来了好多人,一起跪在地上大声说:“恭喜大少爷升官,恭喜老太爷寿比南山!恭喜老爷福如东海!”直到此时,曾玉屏才相信自己的孙儿真的升官了。

此时,曾麟书又说道:“依孩儿之见,我们应该让全村的乡亲都知道这个好消息,大家也好好庆贺一番。国藩这次可是一下子连升四级,这多么难得啊!”曾玉屏挥了一下手,打断了曾麟书的话。然后曾玉屏跟众人一一道别,送客出门。

曾玉屏见众人离开后,才意味深长地对曾麟书说:“国藩做的官越大,我们越不能张扬,越要安分守己,只有这样,他的官才能做得安稳。你万不能犯一点糊涂,否则,就会连累到国藩。”曾麟书听后连连点头称是,再也不敢宣扬儿子升官的事了。

曾国藩得到五品顶戴后,心中的信念就更坚定了。他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当官以不爱钱为本,廉洁自律,方能上对得起天、皇上、国家,下对得起百姓、亲友、子侄。只要自己坚守一个廉字,就算做事偶尔有失公允,也不会惹来麻烦。”

然而没过多久,门房陈升就把这一包银子放在曾国藩的面前,曾国藩一看,足有一百两银子,便问是谁送的?可这陈升还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对曾国藩只简单地说一句:“一个瘦高个子。”曾国藩问他:“人呢?”陈升答道:“走了。”然后曾国藩又问:“有没有留下什么话或书信之类?”陈升一拍脑门想起来,由于自己大意,所以把那人留的信落在门房了。于是陈升只好跑出去取了。

待陈升取来信后,曾国藩急忙打开一看,这才知道原来是正四品鸿胪寺卿穆同穆大人。这穆同便是曾国藩的座师穆彰阿穆中堂的一个出五服的本家侄子,于是曾国藩仔细阅读信中内容。

书信的主要内容就是让曾国藩在皇帝面前为他多美言几句,因为这穆同想做浙江副主考,而穆中堂大人也是这个意思。他送来一百两银子全当薄礼,事成之后还会重重答谢。

曾国藩看完信之后,思索了一番,便提笔回信,表明自己会尽力而为,但银子绝不能收。信写完之后,曾国藩便让陈升把信和银两一起送到穆同府上。

此时的陈升酒劲已过,他小声对曾国藩说:“这一百两银子,他已拿了一些买酒喝了。”曾国藩听到这里,气得浑身发抖,一个小小的门房竟有如此大的胆子,私自动用客人的银子。于是曾国藩忍无可忍辞退了陈升。

同类推荐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永乐大帝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在明朝诸帝中,其丰功伟绩恐怕无人能与之匹敌: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征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缔造了一个“永乐盛世”。人必有是非功过,他凶杀成性、冷酷无情,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议的皇帝。本书以精练的语言为读者朋友逐层揭开了永乐大帝神秘传奇的一生。
  • 陈桥驿梦:赵匡胤传

    陈桥驿梦:赵匡胤传

    他是少年时代的游侠,之后跟随郭威成为一名成功的职业军官,最后通过陈桥兵变成了皇帝。从一个流浪汉,到一代帝王,组成了赵匡胤的传奇人生。他被称为“一棍平天下”的马上皇帝。他武艺高强,韬略过人。治国有方,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翻开李强的这本《陈桥驿梦:赵匡胤传》,读赵匡胤的一生,读他的驭人之术和杰出谋略。
  • 走向和谐:弗兰纳里·奥康纳研究

    走向和谐:弗兰纳里·奥康纳研究

    《走向和谐:弗兰纳里·奥康纳研究》介绍了20世纪美国南方天主教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的一生平凡而神秘,集作家、批评家、知识女性、幽默家、天主教徒、南方人和鸟类爱好者于一身。正如奥康纳儿时所饲养的“倒行的小鸡”到成年后饲养的“开屏的孔雀”,平凡中成就了独特的美丽。
  •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在本书当中,作者向读者披露了奥维茨的发家史;在贝弗利山的某家大饭店,他将百元美钞撕成两半,以预订前排最好的包间,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赢得一位犹豫不决的客户,他在全议桌上跳起四不像的踢踏舞;他时刻记得给客户送一些礼物,尽力帮助他的客户和朋友,事无巨细,把它当作自己的义务——以及他的同事用飞机载客户去晚餐等等壮举。
  •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水孩子(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水孩子(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萌妃无敌:夫君么么哒

    萌妃无敌:夫君么么哒

    (这是一本扑街作品)书又名《凤愿》自己挖的坑,哭着也要填完!本书后期文笔和前期文笔可能会有所差异,习惯就好~
  • 一路一时一世安

    一路一时一世安

    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扇纸糊的窗户,他一直都知道我喜欢他。可我们都不约而同的不捅破这层纸,暖风吹不进来,冷气也出不去——路言叶时安朋友们都说我很贱,我也这样认为。我和他是青梅竹马,我陪他经历了家人去世,父母离异,恋爱,打架…我们是最像恋人的朋友——俞青澄秦沥他是我青春里最美好的记忆,亦是我抹不去的伤痛——林一鸣方毕舟都说一见钟情是见色起意,没错,第一次遇见这么可爱的女生,小爷我TM没出息的喜欢上了她。我知道她一直喜欢路言,可路言这小子配不上她,于是我用尽方法,只希望她能幸福——薛晓天
  • 欧·亨利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欧·亨利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卫国英雄:俞大猷(青少版)

    卫国英雄:俞大猷(青少版)

    俞大猷是明朝名将和军事家。他“历仕三朝,身经百战。经营四十七年,斩馘二万五千余级,功在边陲,裒然为诸将之首”。这是朝廷对俞大猷的评价。史家说:他“四为参戎,七为总戎,皆将别将。”“为诸将之首”,这一评价是恰当的;“皆将别将”也是事实。它正说明俞大猷不是一般的将领,事实也确实如此。俞大猷参加过明朝各种类型的战争,与此同时,俞大猷在军事理论上也多有建树。他的海防理论、边防理论、治安思想、军队建设思想和战争指导思想多为前人所未发。俞大猷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而且是一位难得的,有政治头脑、有战略眼光、长于谋略的军事家。
  • 裴少的娃娃亲

    裴少的娃娃亲

    第一次见面,他在相亲。陆湘惊奇的发现世间竟然还有这种男人:工作无能也就算了,家有破屋也就算了,上有老人要奉养,下有妹妹等着出嫁要嫁妆也就算了,竟然还大言不惭的对相亲对象说,凭他28岁高龄1500的月薪还能养活他的未来老婆。陆湘彻底惊呆了。第二次见面,他又在相亲。陆湘惊恐的发现世间竟有这么贱的男人:没钱也就罢了,没房也就算了,隐瞒家口也就罢了,可他竟然为了讨老婆,说自己是上市公司总裁。陆湘不淡定了,不灭了你这祸害女人的主,她还是人吗?后来,她俩相亲,他们竟是从小订下的“娃娃亲”,要不要这么有缘。老太太一脸高兴“我的湘儿”小姑子甜甜开口“嫂子”裴泓希一脸揶揄“老婆,承让。”陆湘……对外,他们是夫妻;对内,烟火不断,谁也不愿输给谁。************二妞新文《宫少的蜜宠萌妻》http://m.pgsk.com/a/986267/来啦,欢迎大家关注,记得加入书架。么么。
  • 永堕轮回只为杀敌一世:恨天歌

    永堕轮回只为杀敌一世:恨天歌

    他被万魔所膜拜,被世人所憎恶。传说中他是太古第一魔<br/>她被世人所赞美,被万神所供奉。传说中她足可睥睨天<br/>他是恶魔,弑血成性。然而寄生在体内的天之欲却让他颠倒众生<br/>她是天使,天真烂漫。然而超越神的存在后早已超脱虚无,看破红尘,一切皆为泡影<br/>两颗本不可能在起一的心因为一次懈垢而变的难分难舍—但世事皆难料,万物俱贪婪<br/>魔劫始降临,神罚将重现—天长地久终到头,此情绵绵无绝期。<br/>曾经以为世界很美,曾经以为我们近在彼此,可是当我们真的去面对时,才发现,这爱终究不属于你我<br/>海之涯,冷雪在融化,生命在重生,一曲无尽的绝世恋歌在呤唱&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我们都是孤独的星星

    我们都是孤独的星星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孤独的星星,不停的在相遇,又在分离。总有那么一个人会照亮我们没有光的地方,而在这之前,我们要自己变得坚强。
  • 培养青少年良好心态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良好心态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本书以轻松快乐的语言,汇集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将带领读者徜徉在一个多姿多彩、奇妙变幻的故事世界中。从故事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从而调整心态,培养心态。拥有积极的好心态,就会拥有一生的快乐和成功。
  • 模拟世界:无限

    模拟世界:无限

    基于已知信息,从信息的信息中列出三个重要的信息基点…只有相对的绝对,没有绝对的相对…意识源于信息,信息现于意识…廉价的笔触,而非笔触的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