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6400000019

第19章 兴建胡庆余堂——最后的辉煌在夕阳中逝去(2)

胡庆余堂由于药材质量好,又推出“真不二价”,于是有很多的药店看不顺眼,因为这样抢了他们的生意。所以很多药店就推出降价的策略,原来按规定的药剂,突然只卖一半的价钱,客人们自然会去购买,但是这样一来,自己药店的生意很可能就会慢慢地降低销售了。于是,当时针对众多药店降价,胡雪岩并没有选择跟风降价,而是依然保持原价。他巧妙运用“真不二价”这个词,把这个词倒过来念“价二不真”。这样,客人们在看到这个词的时候觉得言之有理,他们就不会花钱买不真的药了,宁愿来买不降价的胡庆余堂的药剂。胡雪岩在应对这些生意场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时显得足够聪明,并且睿智沉稳,这也正体现了商道中的不败精神。

胡雪岩要求自己的员工都要本着诚信、爱民的原则办事,去胡庆余堂买药的人所享受到的服务是在一般的药店体会不到的。大部分的药店在服务态度上都是直接的问答服务,然而在胡庆余堂则是另一番景象。首先胡雪岩想到的是环境上的改善,他把药堂的大厅里包括走廊都布置得很优雅、温馨,让客人们一进来不会感觉到就像去了冷冰冰的医院一样。这样一来,客人的心情就不会那么阴沉,有一个好的心情,在接下来的询问病情、开药等环节,都会显得很舒适、轻松。胡雪岩抓住了人们的这个心理,在休息间设置了茶水房和棋室,这样既能增加人气,又能活跃气氛,这样的服务也只有在胡庆余堂才能享受得到。胡庆余堂的药效好、服务好,因此,这里的生意和名望自然就会不断地提升。

4.善于用人管理有方

胡庆余堂在医药界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胡雪岩自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他能够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把胡庆余堂的名声跟北方的同仁堂提到一个档次,从而成为江南第一药堂。而这不仅仅是胡雪岩一个人的聪明能够办到的,同时也要靠忠于职守的下属们和朋友的大力支持。胡雪岩关于对胡庆余堂人力管理方面主要有三点经验,他认为只有在人力方面管理好了,才能见到企业的效益,而这都是他在阜康钱庄当伙计时体验出来的。首先,胡雪岩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这方面他做得非常到位,胡雪岩先前聘用那位口出三年不赚钱的于先生为账房先生,这就足以说明胡雪岩的胆识和魄力,他深信这个账房先生一定能够管理好胡庆余堂的财务。在一个企业中,财务往往是最重要的环节,财务掌管着整个企业资金的流动、收入、支出,也是支撑整个企业的骨干,因而账房先生就称得上是企业的中流砥柱。胡雪岩把这样重要的一个职位交给一个声称三年不赚钱的人,确实是一个大胆的决定。

可正是由于胡雪岩相信这个人的为人和能力,才托以重任。所以,既能选对人,还能得到此人对胡雪岩的忠心和信任。除了在用人方面大胆之外,在解雇员工方面他也是遵循疑人不用的原则。胡雪岩的药堂经理有正副两名,经理负责一切事务,副经理的职责是协助经理一起打理店面。药堂经理是一个做事很严谨的人,有一次,他进来了一批虎骨,副经理却发现里面掺有大量的豹骨,于是就认为经理工作马虎,加之他一直认为自己的能力不比经理差,于是就伺机告诉了胡雪岩,原本以为能够得到胡雪岩的赏识和提拔,没想到第二天却被胡雪岩解雇了。原因是胡雪岩发现这个副经理在发现虎骨有问题的时候,不但没能帮助经理一起解决问题,反而趁机告密,讨好上司。

这种人,胡雪岩觉得万万不可用。他认为不管是经理还是普通员工,在工作时都难免会有失误,但是失误并不要紧,只要下次记得注意、改正就行,可是,像副经理那样的人却是不能容下的。见机就报复,或者趁机告密,为赢得上司的好感或为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完全不为整个药堂的大局着想,这样的人,胡雪岩是断然不能用的。而用人不疑便体现在即使是经理犯了错误,也不怀疑,只要尽力解决了,就是成功。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药堂的经理不但及时处理好了那些虎骨的事情,而且日后更加地卖力工作,对胡雪岩也更是忠心不二。胡雪岩第二个用人的方法便是奖罚分明。

胡雪岩对待员工们向来都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他认为员工如此辛勤的劳动,除了工资之外,还应该根据员工的品行进行奖罚。一来激励其他员工更好地努力工作;二来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商业风格,大家在一个和谐、分明的环境中工作自然也就不会有歪想。对于那些立下功劳或者做了好事的员工,胡雪岩都会采取奖赏的制度。有一次,紧挨胡庆余堂的一条巷子起了大火,由于是晚上,大部分人都睡下了,店里值夜班的唐叔听到有人喊着火了,于是就跑了出去,并去后院叫醒沉睡的伙计们。

大火很快蔓延,眼看就要蔓延到胡庆余堂,这时候大家也都出来进行灭火,唐叔后来跑向大门口,迅速地把在胡庆余堂外门口的两块招牌抱了回来。胡雪岩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便重重赏赐了这位唐叔,还让唐叔入了股。胡雪岩认为唐叔的这一举动是十分可贵的,他冒着生命危险取回了胡庆余堂的招牌,这说明,唐叔把药堂的声誉看得很重。两块简单的招牌,却代表了整个胡庆余堂,它是胡庆余堂的象征,是断然不能烧的,唐叔用生命保护了胡庆余堂的声誉,实在是难能可贵。胡雪岩这样的奖赏方式使得其他员工很佩服和赞同,他们认为唐叔做的是对的,都向他学习,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但是对于有辱药堂的行为,胡雪岩也断然不会放过,有过必罚。

胡雪岩很痛恨别人偷东西,在胡庆余堂的员工里面,也出现过偷东西的事情,对于偷窃行为,胡雪岩一律严惩不贷。他认为,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于是规定,凡是有偷窃行为的,一概辞退。这个规定也一直沿用到现在。再有就是,胡雪岩亲力亲为。胡雪岩拥有这么大的产业以后,完全可以像大部分的老板一样逍遥自在,而不必天天待在店里面。况且胡雪岩还是朝廷的大官员,收钱都收不过来。但是胡雪岩并没有这样做,他是属于商场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为他的生意而奔波操劳。先是开钱庄,用自己的切身行动说明一切,跑盘、谈生意都是亲力亲为,从不马虎;再到开当铺,他没有涉及过当铺,因而既然要开当铺那就要切身地去研究、走访调查、揣测观看,从而进一步对这个行业有了详细的了解,当掌握了运作流程之后,经营起来自然就轻松得多。所以,胡氏当铺并没用很长时间就已经在大江南北开设了二十多家当铺店,形成了连贯的网络格局,这就是胡雪岩亲力亲为的结果。

胡庆余堂也是如此,刚开始只是购买药材,施药救济灾民。然后到帮助左宗棠的军队炼制颇具疗效的行军散,并亲自找老中医调药,监督员工工作制药、运往前线等等这一切都是胡雪岩亲自操作、监管,只有这样的努力和付出才能百变百通,使生意做好。胡庆余堂的开设,从选择地址、起名号、招聘人才,到花钱购买古代中药秘方、炼制妙药,以及员工之间的协调等等都是胡雪岩亲力亲为。药堂开业以后,胡雪岩更是花费大量时间在药店里,认真仔细地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且有时候亲自在大厅里,跟员工一起给病人抓药。如果店里有事情发生,他总是站在最前面,替员工解决疑难问题。胡庆余堂的员工也都跟这个老板相处得很融洽,胡雪岩对待员工很平易近人,不管什么级别的员工,只要家里或者个人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他都会给予帮助。上到家中不能自理的老母亲,胡雪岩甚至让其住到药店后院,并派人专门护理;下到员工娶亲,他也跟着张罗,给员工办一个像模像样的婚礼。

胡雪岩还自行创立了阳俸和阴俸制度。阳俸指的是对于那些在药堂打了一辈子工的老员工,晚年不能工作了,但是胡雪岩照样给他们发放薪水;阴俸指的是,药堂内的员工去世之后,胡雪岩依然给他们的家属发放一定的薪金,按照员工工龄来计算发放数额。这样一来,既保障了员工家属的生活问题,也促进了店内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员工们大都很安分、勤劳地工作在胡庆余堂而不愿意离开。胡雪岩的这些做法不仅赢得员工们对他的忠心,还大大促进了胡庆余堂的效益,因而生意做得更加红红火火。总之,胡雪岩在管理和经营胡庆余堂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并亲力亲为。他开药堂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本着爱人爱民的原则开办的。也正是因为这样,胡庆余堂不但没有赔钱,反而越做越好,并获得了不菲的收入,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5.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

胡雪岩创办的胡庆余堂坐落在美丽的吴山脚下清河坊,而清河坊一带早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以药铺为首的一条长街。到了清末时期,杭州著名的六大名医药铺均设在此,有叶种德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等。但是以胡雪岩创办的胡庆余堂最为出名。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医发展的要地,胡雪岩又在当时出高价广征宋代时期珍贵的药方和医书,研制名药集成药丸等,很好地传承了古代中医的传统医术。胡庆余堂凭借着优良的技术和上等精致的药材赢得了杭州城内广泛的好评,并且,胡雪岩凭着独特的管理方式和广宣方法使胡庆余堂的名声传播到大江南北,所到之处无不得到人们的赞扬。就连远在北方的人们也都慕名前来求药,胡庆余堂顿时成为能和北方同仁堂相媲美的名药堂,而这是胡雪岩一开始没有想到的也不敢想的。于是他很是高兴,他高兴的不是能够成为同仁堂那样的大店,赚更多的钱,而是自己千辛万苦经营的药馆没有白开,它可以像同仁堂那样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敬,并且能够救治更多的人。

当时同仁堂是全国最有名的一家中医药堂,它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建成,并且于雍正年间正式成为皇室的御用药堂。其药材也是地道上乘,并且堂中医生医术高超,以中医药闻名于耳。比起同仁堂,胡庆余堂却晚开办了两百多年,但为何胡庆余堂在短时间内便能与同仁堂相媲美?首先,在选材上,同仁堂的药都是选用上等的材料,运用独特药方,秘制出疗效甚好的名药。胡庆余堂在这一点也要求员工们严守“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这个规定,药材必须是上等,过期的会当众销毁。严格把守质量关,让百姓看得见,信得过。其次,在仁义方面,同仁堂和胡庆余堂都遵守爱人爱民的原则。同仁堂把养生、济世作为开堂的目的,通过朝廷方面的作用定期免费向百姓发放药品等。

胡庆余堂更是如此,不仅在战争方面积极捐赠药物,在平民百姓面前也是免费发送药品,并为其看病。在店内挂有“是乃仁术”之字,充分体现出胡雪岩想要济世于人的愿望。两者都是本着仁义的思想为百姓造福。再有,就是在经营理念上,同仁堂有“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造就了在制药方面的严谨作风。胡庆余堂也注重医德和仁义,在看病的人群中,不论是穷苦百姓还是显赫氏族都平等对待,不会偏袒,切实地做到了童叟无欺。胡雪岩亲笔题“戒欺”二字放在胡庆余堂大堂内,让员工们整天面对,不可违背,“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员工们把这样的字眼深刻地铭记在心。这样一来,人们自然就会认定这个老字号。

最重要的一点他们都是本着以诚为本的态度来做生意,把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尤其在医德方面,因而才赢得了人们的良好评语,获得了好的信誉和名望。另外,两家药堂都研制出许多流传百世、药效显著的名药。比如同仁堂的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在去火化痰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安神健脑液、枣仁安神液、消栓再造丸等在安神养血、益气补肾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等等。而胡庆余堂在早期研制的诸葛行军散、辟瘟丹等对防止瘟疫和增强抵抗力方面也有很大的疗效。后期选用铁皮石斛与西洋参等原料而制成的胡庆余堂铁皮枫斗晶,更是闻名遐迩,具有抗疲劳、调节免疫力、补钙等作用,而且适合任何环境下服用。这些成果都是在药堂人员精心调制下制成的,这些都很好地沿承了中国古代优秀的医药方法,也弘扬了国药的文化和魅力。就这样,凭借着这些作法和文化特色,胡庆余堂和同仁堂逐渐被人们相提并论。由于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于是人们就有了“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的说法,他们也成为了中国国药的代表和象征。胡庆余堂和同仁堂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很好地传承了古代中药的文化,并不断地创新发展下去,为中国的医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胡庆余堂成为了胡雪岩一生中唯一留下的代表之作,胡庆余堂时代也成为胡雪岩在清末晚期最辉煌的时代。

同类推荐
  • 任正非传

    任正非传

    任正非,一个中国商业史上无法绕开的名字,他被誉为教父级企业家,他重新定义了中国企业家精神。他的创业故事激励着无数企业家搏杀奋斗。他和他缔造的企业一样沉稳低调,历经沉浮坎坷,却最终披荆斩棘,登上了个人意志和时代的巅峰。他早年投身军营,却未上前线杀敌,做的是基建工程兵;改革开放后,军队改制,他转业于国企,却给所在企业造成巨额亏损,最终被除名。时年43岁的他,失业、离婚、负债200万元,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带着仅有的2万余元钱,在破旧的仓库里成立了华为。然而30年后,当人们提起华为时,它已经是跻身世界五百强之列,年营业额逾800亿美元的超级企业……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我的丈夫马海德

    我的丈夫马海德

    马海德(乔治·海德姆),一个年轻的美国医学博士,他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赢得了人们深深的钦佩。他生前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使人永远难以忘怀。《我的丈夫马海德》讲述了1936年6月,马海德(乔治·海德姆美国医生)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一起历尽艰辛来到陕北苏区,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故事。马海德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在西方人士中,他是第一个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人,是唯一参加过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人;是唯一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这四个中国革命历史时期的人。
  • 太极之一代宗师

    太极之一代宗师

    张三丰幼年时曾患有严重的眼疾,已经快到睁眼瞎的地步了。但是当碧落宫的宫主白云禅师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便决定收他为徒,不仅治疗他的眼睛,还要传授他道法和武艺。这一年,张三丰只有五岁。从此,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向张三丰打开了。日后,他以自身的所作所为证实了他对道家以及中华武术的杰出贡献……
  •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这一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可是不管是外地的游客,还是外国的游客,更感兴趣的是“老北京”,在这座建城长达3000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都,人们着迷的自然是它的历史。在这个时候,我来到了北京,寻访侯仁之。我的住处在天坛公园附近,介于北京市崇文区和宣武区(现两区已分别划入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这里是北京宣南文化的重要遗址。因此,到这里寻找“老北京”的游客更多一些。
热门推荐
  • 魔师之无限穿越

    魔师之无限穿越

    骚年东辰化身为魔术师穿临各个位面留下无数奇迹传说。“辰哥,我想要那圆圆的月亮。”东辰只手一挥,洒下点点星光。一个白白的小球出现在他的手中。“唉,这世间只有我想不到的,没有我得不到的,无敌的寂寞你岂能懂”
  • 腹黑将军的小俏妻

    腹黑将军的小俏妻

    初见时,锦瑟年华她俏皮一笑,故事在纸上开落如花她与他前世命定,这一世再一次相遇是缘还是虐,还是有人的刻意安排?“你不要睡好不好”她痛哭的趴在他身上“那你也不要走好不好”他奄奄一息的说她泪流满面地点点头【本书纯属虚构以实文为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丑妃撩人:王爷请接招

    丑妃撩人:王爷请接招

    一道赐婚圣旨,两人从此纠缠不清。她霍兮容这么多年费尽心思,都是为了躲避皇家之人,怎么到最后竟功亏一篑。本以为凭借自己的‘美貌’,即使王爷不与自己合离,两人也会相敬如宾。可如今是什么情况,这频频护自己、秀恩爱的男子,就是传说中满身戾气的璟王吗?但,既然木已成舟,自己已坐上王妃的宝座,那她便涅火重生,叫天下众人皆不敢欺她分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本书选取唐宋八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
  • 好喜欢你鸭

    好喜欢你鸭

    林暖:她回来来了,所以你要赶我走么?贺南浔:慢慢余生,皆是为你
  • 魔帝九卿

    魔帝九卿

    卿歌是一个颠覆世界的存在,她吸收天地之间的怨气而生。她有两个人格,姒弦存在与她的体内,与她共生。在她刚来到这个世界,还是婴儿的时候,魔帝大人把她当成宝,两人斗智斗勇,一个一心想要逃跑,一个宠她宠她宠她。完了以后一堆人宠,组团宠。长大以后来到人界,学会了许多懂了许多,却被人陷害,与所有人为敌,没了孩子,没了她。卿歌失望,每天伪装成姒弦的样子,与苍胥为敌。“卿歌,你为何成了这个样子?”她回眸一笑,说:“魔帝大人您认错人了,我是姒弦,存在卿歌身体里的那一个,卿歌她已经死了呢~”苍胥看着她那一红一蓝的瞳孔,说:“丫头别闹。”“我没闹,你把她交出来,我就既往不咎,以后还是朋友。”“朋友?你是我的女人。”
  • 重生贵女:影后系统

    重生贵女:影后系统

    一朝夕死,夏沫重生回到10岁。前世她无心无情,因为病情而身死。且看今世她带着系统,打破绝情,除掉病魔,继承母业成为影后,今世她虽把病魔除掉,却装的一手好戏。『小剧场(1):某一天,凉琛发现夏沫的病莫名其妙的好了,问:“你的病好了?”“嗯,病好了。”“哦,那什么时候好的?”夏沫不知危险的回答:“早就好了。”凉琛:“呵呵……”然后他把夏沫抱起,扔到床上……』『小剧场(2):又某一天,凉琛问:“你什么时候就想嫁给我的?”夏沫:“我说上辈子就想嫁给你了,你信吗?”凉琛:……』〔本文有系统,青梅竹马,1V1,很甜很嚣张,男女主身世强大,身心干净。男主爱了女主两世,女主陪伴男主一世,又爱了男主一世。〕
  • 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