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0300000044

第44章 韩信失兵权,刘邦做皇帝

刘邦对于韩信的心态是非常矛盾的。

虽然项羽的人头是吕马童等人送到他案子上的,但刘邦心里清楚,桃树是韩信种下的,吕马童等人只是个摘桃子的,然后把桃子交给地主刘邦。没有韩信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种桃树,刘邦就吃不上桃子。

刘邦的用人艺术炉火纯青,他当然知道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韩信为自己种了桃树,他比任何人都有资格享用桃子。吕马童等五人因为抢割了项羽的尸首,被刘邦封为列侯,韩信又应该封什么呢?

早在垓下围楚之前,刘邦已经在韩信的变相胁迫下封韩信为齐王,这让刘邦对韩信之前并不多的好感几乎骤降为零。人都是痛恨雪中抢炭的,韩信不成熟的江湖阅历使自己在刘邦心中的形象日益恶劣。不过刘邦此时应该没有杀韩信的心思,他要做的,只是给韩信调动“工作岗位”,绝对不能再让韩信做齐王了。

这还是刘邦对韩信的一贯思路——限制韩信在军中发展自己的嫡系势力。虽然韩信在齐国停留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但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训练出近四十万精兵让刘邦感觉到脊背发凉。如果任由韩信在齐国发展,用不了多久,韩信将牢牢控制齐国,齐军将比楚军更能威胁到刘邦的统治。

给韩信挪个窝吧。

韩信最好的去处,自然是淮阴,这是韩信终生都无法忘却的地方。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天下皆知,让韩信衣锦还乡,也算是刘邦送给韩信的一份大礼。至于爵位,当然还是王爵,只不过由齐王变成了楚王。

刘邦现在还不清楚韩信是否愿意回淮阴做楚王,论富庶程度,楚不如齐,韩信是否会贪恋齐之繁华而拒绝赴楚?刘邦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不管韩信愿不愿入楚,齐军的指挥权都不能继续放在韩信的手上,否则刘邦是睡不安稳的。

先夺回齐军的指挥权,光棍韩信将没有和自己讨价还价的本钱,自然会听话的。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可能还有一层深意:项羽之前也是楚王!项羽的下场,韩信是知道的,如果韩信能猜透刘邦这层深意。

这次刘邦北上屠鲁,韩信虽然也随军北上,但他并没有到鲁县,而是驻扎在定陶休养,这里是当年武信君项梁被秦军击杀的地方。韩信驻扎在定陶,应该是刘邦的意思。韩信出道以来,战功无数,而刘邦却成了一个不起眼的配角,让刘邦如何不“羡慕妒忌恨”?

随着天下的逐渐平定,以后战事会越来越少,刘邦难得有机会立次像样的战功,所以踢开韩信自己伐鲁。而以韩信的智商,他也应该能够看出刘邦的这层意思,如果战功都让韩信得了,刘邦会在群臣面前没面子的,韩信自然顺水推舟,成全刘邦。

定陶距离鲁县有三百多里,远离了刘邦,反而让韩信感受到自由的珍贵。刘邦文不成,武不就,但他身上的那股雄图霸气还是让韩信感觉到了压力,这是项羽所不具备的气场。

刘邦不在身边的这些日子里,韩信每天也基本无事可做。项羽已经死了,天下大势初定,韩信以后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少,韩信总会不由得产生一种孤独感,甚至是恐惧感。韩信不知道如果自己不带兵打仗,他还会做什么。

也许韩信已经把目光投到了北方辽阔的大漠草原,那里纵横着一支让中原人心惊胆战的匈奴骑兵。匈奴连年扰边,是中原的心腹大患。韩信打败了中原的敌人,他一定非常渴望去和匈奴王冒顿进行铁血较量,但他不知道刘邦会不会给自己这样的机会。

韩信的担心很快就成为了现实,还没有等韩信反应过来,刘邦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进定陶大营。一阵旋风刮过,然后鸡毛乱飞,韩信案上的印玺被刘邦搂在怀里。

……

韩信目瞪口呆地看着刘邦,刘邦抱着印玺,皮笑肉不笑地看着韩信。

任由刘邦苍白而无力的辩解,韩信明白了,刘邦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朋友,他对刘邦的无限忠诚换来的只有刘邦对自己的极力压制。韩信并非不能交出齐军的指挥权,刘邦好言相与,他会很痛快地挪窝,但他已经很难再忍受刘邦用这种偷鸡摸狗的方式。

《史记·淮阴侯传》记载“高祖袭夺齐王军”,而且这并不是刘邦第一次偷韩信的兵符。刘邦三番两次偷兵符,说明他完全信不过韩信,如果走公开渠道,韩信未必肯交出军权。

韩信辛苦训练出来的数十万齐军,又被刘邦嬉皮笑脸地偷走了。自项羽死后,韩信无可争议地成为刘邦最危险的敌人,在刘邦看来,只有无兵无权的韩信,才是刘邦可以容忍的韩信。如果老虎不被拔掉尖牙,剪掉利爪,谁敢和老虎同处一室?

韩信的愤怒刻在心里,脸上却平淡如水,他已经习惯了刘邦的这套王八拳路数。至少韩信问心无愧,他从来没有背叛刘邦的想法,而且他是汉国大将军,汉王调动兵权也是他的权力,韩信也不好说什么。

史料上并没有记载刘邦夺兵后对韩信都说了什么,但肯定涉及韩信改封楚王的事情,齐国你不能再待下去了。你为汉国立下汗马奇功,刀山火海中为朕取天下,却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如今天下初定,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你是楚人,就做楚王吧,顺便回淮阴耀武扬威。

韩信对此没有表示任何异议。

韩信已经很多年没有回淮阴了,每到夜深人静时,韩信都会想到他在淮阴生活的点点滴滴,亭长夫人、漂母、恶少的身影经常在韩信的脑海中穿越,是时候回去了。

衣锦还乡的,不仅有韩信,还有英布,以及彭越等人。

英布的家乡在六(今安徽六安),而他又被刘邦封为淮南王,也算是衣锦还乡。实际上早在项羽时期,英布就被封为九江王,管辖六地。不过英布后来背叛项羽,被打成了光棍,自归汉以来,英布也立下不少奇功,所以这次算是第二次衣锦还乡。

彭越是齐国昌邑人,他不属于刘邦最亲信的沛人集团,也不属于项羽的楚人集团,但彭越在汉灭楚的战争中立下的功劳仅次于韩信。从艰苦程度上来说,彭越的处境要比韩信更为险恶,毕竟韩信之前的对手实力都相对较弱,而彭越一支孤军在楚国腹地打游击,和项羽直接刀兵相见。

如果说刘邦在河南与项羽的对峙客观上帮助了韩信的北线战略,那么彭越在楚国腹地打游击,“以少击众”,削弱楚军实力,客观上也帮助了刘邦。因为彭越长期在魏地作战,并担任魏丞相,所以刘邦封彭越为梁王,管辖魏国疆域,彭越受之无愧。

出于对异姓王的限制,彭越所封的梁国国都并不在重镇大梁,而是在定陶。基于同样的原则,韩信也没能从刘邦那里得到几颗好果子,韩信虽然受封楚王,但楚国都也不在重镇彭城,而在彭城东南一百余里的下邳(今江苏睢宁古邳镇)。

刘邦大搞异姓王分封制,并非出于他的本意,从刘邦出三秦以来不断夷诸国为郡县上就可以看出来,刘邦坚定地执行秦始皇的天下主义路线。只是从地方主义过渡到天下主义,要有一个缓冲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封异姓王,至于以后怎么做,刘邦心里已经打好了草稿。

同时受封的异姓王还有韩王信被封为韩王,定都阳翟,这是之前就定好的。韩王信加上韩信、英布、彭越,是汉初四大异姓王,特别是后三个,和刘邦都没什么私人交情,这三位也是刘邦重点防备的对象。

至于其他异姓王,比如原衡山王吴芮封长沙王,定都临湘。吴芮的封国过于偏远,影响不到中原大局。燕王臧荼实力弱小,无足轻重,还有就是江东的闽越国、岭南的南越国,都不会引起刘邦的猜疑。

棘手的异姓王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刘邦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登基称帝。项羽只称霸王,说明他走的还是诸侯分治路线,而刘邦称帝摆明了要夷诸侯为郡县,只是以韩信为首的异姓王们并没有从中嗅出血腥的杀气,他们还沉浸在衣锦还乡的喜悦中。

韩信等人此时还没有回到封地,而是以诸侯王的名义联名上疏,请汉王刘邦即皇帝位。《汉书·高帝纪》记载这道劝进疏如下:“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儗,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

刘邦够虚伪的,明明他想做皇帝,却偏偏假意辞让,无非说什么“寡人无才无德,请择贤而尊之”的假话。韩信等人知道刘邦假模假样惯了,自然要给汉王面子,再三劝进。刘邦“被逼”无奈,才“不得不勉为其难”,愉快地接受了诸侯的劝进。

汉五年(前202)春二月初三,天地回暖,柳绿花红,身着衮冕的汉王刘邦在侍人的搀扶下,意气风发地登上了设在氾水之阳(一说为河南荥阳,一说为山东定陶)的登基台上,接受诸侯王及群臣的拜贺。

诏下:汉从火德,服色尚赤,定都洛阳。尊王后吕雉为皇后,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追尊亡母为昭灵夫人。至于老父刘太公,刘邦还没有想好如何给父亲一个合适的名分,所以刘太公的身份还是臣下,见了刘邦都要行君臣大礼,当然刘邦不敢接受。

对一个刚建立的政权来说,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宽刑减赋、安抚万民之外,就是分封功臣。刘邦的功臣簿上有三种类型的功臣:

一、外臣,如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为汉朝建立立下大功的异姓诸侯王。

二、内臣,多是沛人集团骨干,如萧何、曹参、樊哙,张良虽然不是沛人,但也是刘邦的私交好友。

三、远臣,即闽越国、南越王这些半独立的割据政权。

刘邦首先要把这些和自己没什么私交的外臣打发掉,之前已经确定了诸侯王的封国,现在全都把他们赶走,回到各自的地盘上称王称霸去了。远臣们和刘邦也没什么交情,都各守封疆,不要和朝廷作对,否则没好果子吃。

至于沛人集团,刘邦暂时还没有对他们进行分封,这并不代表刘邦无视沛人集团的贡献,恰恰相反,这更说明了刘邦对沛人集团的重视。常理都是这样,先封外人,后封自己人。

而且内部分功问题远比处理外臣问题更为复杂。疏远的关系可以直接使用暴力解决问题,但亲信集团却不能这么做,只能用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可沛人集团的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让刘邦头疼不已。

直到两年后,也就是汉六年(前201)十二月,刘邦才开始论内臣之功。旨意一下,群臣们就开始争功,互相撕咬,气得刘邦破口大骂。武将们对刘邦定萧何为功首大为不满,他们找刘邦要说法:我们身经百战,身上伤痕累累,而萧何文墨吏而已,有何战功,可居功首?

刘邦为了摆平这伙闹事的武夫,抛出了著名的“功狗论”:“你们虽然勇猛善战,但就像是猎狗一样,受主人的指令追杀野兔,是为功狗。而萧何则是发指令的主人,是为功人。”在刘邦的强压之下,武夫们才不敢继续闹下去。连韩信、曹参这样的功勋大将都对萧何居功首没有异议,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对萧何指手画脚?

萧何镇国家,抚百姓,供粮草,功劳确实很大,但要居功首,似乎欠妥。刘邦坚持定萧何为功首,实际上是对外发出明显的政治信号——天下已定,以后要以文治国。再联系到刘邦所提出的“功狗论”,说明刘邦要有意“废掉”这群嚣张跋扈的武夫,对韩信这样,对樊哙、郦商等人也是如此。张良和陈平看出了刘邦的深意,他们都不想蹚这滩浑水,陈平大隐隐于朝,而张良则大隐隐于室,居家一年多,不问世事。

随着天下初定,统治者实行“扬文抑武”的政策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些功臣多和刘邦有故旧,刘邦不可能对他们痛下杀手,只能想办法限制功臣们的权势。谋士刘敬劝刘邦放弃定都洛阳的决定,迁都关中,而功臣大将因为多是关东人,离洛阳较近,都不想去相对偏远的关中,纷纷反对。

张良则支持刘敬的建议,认为关中四塞之国,易守难攻,且可内仰巴蜀之粮,外仰胡马之利,足为万世立基。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觉得张良所言甚有理,立刻西迁关中,定都长安。刘邦决定迁都,也是有意切断关中籍功臣们和关中的人脉联系,把他们控制在关中,相对更安全一些。

至于以韩信为首的异姓诸侯王,刘邦暂时没有动他们,他需要时间来稳定朝局,他知道他应该怎么对付韩信们。

同类推荐
  •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改变了民族的命运,没有冲锋在战场上,却指挥千军万马战胜强敌,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接受了检验,一生与祖国不可分割,他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记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一生事迹。本书由许丁心著。
  • 一代枭雄张作霖

    一代枭雄张作霖

    张作霖是民国时期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原本出身寒微,生活无着,只能混迹社会,伏于民间。但风云际会,他乘势而起,逐步走到历史的前台。张作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本书材料翔实对张作霖一生的刻画力透纸背。本书虽是张作霖的传记,但通过对他一生的描述,同时也刻画了许多民国人物,可谓是一幅民国人物的众生像。
  • 杰拉德自传:我的故事

    杰拉德自传:我的故事

    每三页唤醒利物浦球迷一段热泪盈眶的回忆。利物浦队魂杰拉德自述27年欧洲足坛生涯。足球还远没有结束,只要我还有利物浦,我就还有希望。从8岁加入利物浦青训营,到35岁飞赴洛杉矶,史蒂文·杰拉德将其27年欧洲足球生涯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利物浦,伴随了整整一代球迷走过青春。作为“红军”队魂,杰拉德总共为利物浦出场710次,打入186球,跟随球队夺得9个冠军奖杯。36岁正式退役前,他将他与利物浦的珍贵回忆写进自传里,翻开本书,听史蒂文·杰拉德自述他和千万利物浦球迷的青春回忆。
  • 秦岭四大国宝

    秦岭四大国宝

    本书全面介绍了栖息生活在秦岭南麓洋县境内的四大珍稀动物,即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它们的历史变迁、生态习性、发现之旅、保护现状、轶闻趣事等等知识,是了解秦岭地区野生动物不可多得的一本资料。这是目前第一本全面介绍秦岭四宝的一本书,填写了图书资料的空白。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热门推荐
  • 11,002 Things to Be Miserable About

    11,002 Things to Be Miserable About

    11,002 Things to Be Miserable About is a list of all the reasons NOT to wake up in the morning. Ironically enough, when you put all of them under one cover, it's actually very funny. This decidedly absurd inventory of misery is perfect for sardonic and disaffected youth, for people seeking gifts for Traumatic Event Birthdays (like 21, 25, 30, 40, and, well, anything after 40), and for anyone else with an offbeat sense of humor. Enjoy. Some of the entries are pretty basic, like imitation crabmeat, student loans, and David Hasselhoff, but other entries actually include educational things, like: Dust mites, which make up one-third of the weight of a six-year-old pillow. See, you can laugh and learn.
  • 超强战神系统

    超强战神系统

    万千武技,一学就会。神通法术,一点就通。魂穿异界,林洛获得超强战神系统,自此过上了撩妹打怪装逼打脸的幸福生活。…………………………………………书友qq群号:609049407欢迎加群交流哦。
  • 喋血双生花

    喋血双生花

    冷清的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原本清澈的眸子变得浑浊。复仇已经占据了她。本想保护至亲之人。谁曾想,误会悄然而至。是仇恨让她们变了。大幕款款落下,雨水滴滴答答。又将滴入谁的心里。
  • 卓越女性:女性未来生存与处世的10大卓越追求

    卓越女性:女性未来生存与处世的10大卓越追求

    在当今中外的政坛、商业、学术、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中都有许多出类拔萃的新女性,如杨澜、靳羽西、巩俐、撒切尔夫人、赖斯、菲奥里纳……她们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智慧、功绩、举止、美丽等,谱写了新女性的新篇章,充分展现了现代女性的无限风采和魅力。
  •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千篇一律、机械重复、枯燥乏味是不是你工作的真实感受?另起炉灶、寻找新家、换个环境会不会是你的下一步行动?但是最终解决问题了吗?想要釜底抽……
  • 比目鱼

    比目鱼

    刘绛仙和刘文卿是一对夫妻,二人同在班中做戏。二人只有一个藐姑,年方十四五,生得国色天香,也在学习唱戏。谭楚玉和朋友同去看戏,见到藐姑,心生爱慕之意。后来恰逢刘文卿开新戏班,需要招募小生,楚玉为了和藐姑在一起,放弃功名,前去戏班学唱戏。藐姑知道楚玉是为了她而来,她也对楚玉有爱慕之心。两人私定终身。刘绛仙夫妻贪慕钱财,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有钱人万贯。藐姑、楚玉双双投水殉情。藐姑和楚玉在水中得宴公神灵护佑,一息尚存,被莫渔翁救起,二人遂成婚配。楚玉在莫渔翁的帮助下,乡会两试俱登高魁,除授汀州司理。夫妇赴任途中在殉情投水的埠镇,与藐姑之母相认。楚玉后来破贼有功,补漳南兵宪,为慕容石公雪耻,辞官后夫妇晚居严陵,与慕容石公共享天年。
  • 傻子少爷逆天记

    傻子少爷逆天记

    朝堂大臣太嚣张,揍!未来媳妇要退亲,打!我是傻子我怕谁?易水寒穿越到一个傻子身上,一步步走向巅峰的逗逼人生。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村民历险记之狼来了

    村民历险记之狼来了

    一个偏僻的村庄里住着两种人,普通村民和狼人。白天,狼人也只是普通村民的一员;而普通人,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狼人。如何才能在狼人的手下生存下来,这是一场真正的村民历险记。
  • 七九劫

    七九劫

    万物皆可成妖!妖修炼到一定境界便可成仙。 时机到来,天地异象—— 降下七九劫,渡过是为仙! 渡不过,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