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2700000018

第18章 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2)

题材不是制约电视剧发展的阻碍,但为什么要限制?我理解,是在大量重复的题材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相抵触、不和谐,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在大量重复的题材背后,所反映出来的电视剧创作水平的粗糙。实际上,我们目前电视剧创作所关注“题材”,更多的是所谓利益的指向而非艺术的指向,因为“主旋律”的作品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照顾,甚至于粗糙些也会被容忍。也因此以“主旋律”作品集中的央视一套黄金档成为相当数量电视剧作品中的题材导向。

客观上,近年来电视剧创作在主旋律作品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不乏相当数量的精品出现,但我们对于主旋律作品的认识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偏差,所以在现实创作中应该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消除对主旋律电视剧认识的片面性。这也就是说将主旋律作品仅仅理解为是一个题材问题,认为题材大、重要的肯定会受欢迎,拍出来群众会爱看的,这种思路是错误的。其实群众爱不爱看是一个审美情趣问题,虽然和题材有一定关系,但题材好、重大与群众爱看还不能划等号。题材是很重要,但题材不能决定一切。现实中,有些电视剧的题材确实很好,很重大,但往往没有达到应有的社会效益。其次,提倡弘扬主旋律,忽视了多样性。所以往往出现主旋律作品在风格、样式、类型、题材以及表现方法上显得比较单一、不够丰富,因此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种审美层次的需求。

其二,任何好的作品都是要按照和遵循美的规律进行创作的,电视剧的创造是不能离开这一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电视剧美学特征,即它的真实性、纪实性,通过审美化的选择和艺术处理将生活真实转换成艺术真实,因为艺术真实是艺术作品的生命,也是电视剧吸引观众的强有力的手段;另一方面,充分调动电视剧的叙事手段,把好故事讲得好,引人人胜。我们既要充分研究电视剧的叙事特点,又要全面地调动电视剧叙事的视听手段,把故事讲得很有感染力。在有些电视剧创作中,这方面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这些作品不仅思想是乏味的,艺术上也稍有创建。而有些作品尽管题材、故事性上还有一定的可塑性,但在审美化上做得不到位,就大大地削弱了作品思想性的传达。

第三,学会尊重群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趣味。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提倡多样化,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有深刻、精辟的论述。他说:“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有多样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业绩和普通人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反映主旋律的精神产品不仅思想内容要健康向上,艺术表现也应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精益求精……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只要是能够使人民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的精神产品,都应受到欢迎和鼓励。”

在电视剧创作中一定要考虑到人民群众对电视剧多样化的需要,特别是风格、样式、题材和类型上应是“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相结合,使群众在审美上得到多样、丰富的需求。尊重群众的审美需要,但同时还要通过电视剧的播出引导群众正确的审美需求,并提高群众的审美素质,而不是消极地顺从一部分人的不健康的需求。艺术家们要深刻地认识到任何精神产品在生产的同时也在生产自己的欣赏对象的规律。满足群众审美需求的多样性,提高群众审美素质是艺术家们的社会职责。娱乐和美、教育和启迪都要得到完好的融合。所以艺术家一定要努力做到电视剧作品的思想审美化。但是不尊重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现象时有出现。有些人把电视剧当作个人挣钱的工具,甚至于成为惟利是图的商人,有些作品淡漠“二为”方向,远离群众实践,迎合低级趣味,很不尊重广大人民群众审美需求。有些作品胡编乱造、歪曲名著,热衷暴露生活中的阴暗面。也有些人搞作品粗制滥造、不善于运用艺术手段表现丰富的生活,人物形象概念化,作品严重地缺乏艺术感染力,不能让群众得到娱乐和美、教育和启迪……面对中国电视剧创作现状,特别要在艺术上下功夫。我们也应该回顾近10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电视艺术家们已创作了一批较受群众欢迎,具有较高审美价值,既能让群众得到愉悦的体会和美的享受,又能让群众受到思想启迪的优秀的主旋律电视剧:《渴望》、《情满珠江》、《西部警察》、《和平年代》、《红十字方队》、《人间正道》、《走过柳源》、《开国领袖毛泽东》、《大法官》、《女子特警队》、《忠诚》、《大雪无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延安颂》、《激情燃烧的岁月》、《长征》、《记忆的证明》、《刘老根》、《希望的田野》、《美丽的田野》……其中《刘老根》作为农村题材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其最高收视率达10.7%,而《长征》更是高达24%,这也就意味着每天晚上有2亿多观众守在电视机前等待观看这部电视剧,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这些作品不仅大都取得了好的收视效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也达到了较好的统一。

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说主旋律作品应该是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反映现阶段道德准则的话,电视剧作为电视艺术的载体,其本身的创作应该无一例外,全部都是主旋律的作品,这不仅是电视作为传媒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这也是电视的受众市场所决定,电视剧作为电视黄金时间播出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受众最小抵触的原则还是收益最大化的商业目标,都意味着电视剧本身巨大成本的回收的前提是赢得更广泛的观众。而如何适应最广泛人群的基础,是电视剧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首先被认可。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真正做到做好并不容易。美国的电视剧无论在播出的概念及表现方式上,与我们的差别很大,但在其对于社会主流价值的体现上,无一例外都是货真价实的主旋律作品,而且不论题材是外星人还是历史剧,表现的是大英雄还是小人物,所体现出的当代美国的价值观都是极其明确的,以近期火爆的《越狱》为例,在大量展示了美国社会阴暗面(以监狱为甚)和细节的背后,《越狱》的主题仍然清晰地引导着人们对自由、社会公正的向往。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其受众的广泛性决定了电视作为媒介的社会责任,而这又恰恰是电视与电影的区别,尽管电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方式而存在,但毕竟在两者的影响力以及接受的难易度上,电视更为大众。所以电影至今仍然可以有服务小众的实验电影,而电视的艺术追求还是应该放在更广泛的受众中的接受与认可的过程中才会得以实现。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它自身高科技、重装备、大成本、高利润与高风险的特点,使之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商业化倾向,这一点我们不应回避,但电视作为艺术,它同样也具有艺术带给人们精神理想的功能,而电视艺术的审美化就是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通过审美创造与提升为能够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内容来实现自己的审美价值与商业价值,这两方面是融为一体的,而且不存在着孰轻孰重的问题,就像好的广告,同样给人以审美上的愉悦,而不精彩的电视剧同样也会被受众所抛弃一样。因此,电视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因为重视了艺术性而忽略了商业价值,电视艺术的商业价值是通过它的艺术价值体现的,电视艺术如果没有体现出它的商业价值是因为它缺少最起码的艺术价值。

对于匿名接受的电视受众而言,理论不如道理来得实在,电视因为最终消解了阅读与理解上的障碍,使接受变得容易,好与坏,美与不美,都在以一种浅显而直接的方式传播,因此,概念不能替代具体的电视的美感,高深的理论也不行,意义隐蔽在具体表象背后,谁是最聪明的说服者,谁能将复杂的意义通过一系列表象中的事件有效的传达,谁才真正掌握了电视艺术的精髓。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无论是它作为审美客体所体现出来的审美价值,还是它作为现实生活审美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价值,其本质都是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主流价值相契合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体系的框架中,而电视在这其中体现出的多元化与丰富性也都是建立在主流价值体系这一基础之上,否则,电视艺术将脱离它生存的环境与土壤而最终凋零。因此,电视艺术在其审美价值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特色,无疑也成就它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

第二节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特征

价值的产生是因为与人的相关性,只有和人相关联才能谈得上价值。价值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实践活动中客体的属性能满足主体需要的事实。而审美的愉悦就是人和对象之间确立的一种价值关系。审美价值区别于其它的价值类型而超然的存在着,它满足着人们审美的需要,是艺术给人的特殊享受。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在艺术价值中得到最为充分的体现和物化,艺术价值成为一种更新的、更复杂的审美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的本质特征在于:艺术具有审美超越性,它使人不在现实生活中沉沦,而是坚定地超拔出来,达到人格心灵的净化。艺术不断地创新,为人类开拓出一片澄澈的敞亮世界,实现完美创造的图景。艺术是由美而求真的进程,它将真理置入艺术作品的同时,对个体人生和整个人类重新加以塑造,艺术的审美价值存在于艺术创造和人格塑造的双重创造之中,在于其超凡的气质和对未来的指向性。人在通过艺术审美欣赏时,从作品中获得的审美体验不断形成新的审美需求、审美趣味和新的审美心理结构,完成对人的审美塑造——最高的审美价值也因此而得以体现。不言而喻,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完成作品,更在于完成人心灵的铸造,改造人的个性心灵、影响其感觉、情感、理智和想象,这也正是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诚然一切价值都是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无论物质――实践价值和认识价值,还是道德价值和社会政治价值,其存在不是互相隔离,而是互相影响的。审美价值,作为一种表现对社会的人和人类社会、对人在世界中的确证的综合意义的价值,则处在所有价值相互渗透的中心。第一,这种状况表明,审美因素能够参与到一切形式的人类活动中,同时,审美价值能够处在其他形式的价值中。第二,这表明审美价值本身的综合本质,这种本质包括多种多样的社会――人的关系,具有各种意义的综合。”[[苏]列·斯托洛维奇著《审美价值的本质》,凌继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6页。]这正是审美价值的特征。

艺术最本质的属性是它的审美价值,正是因为审美价值的支撑,作为人类文化创造活动的主要部分、人类智慧精神的重要显现,艺术在美的感悟与诉说中帮助人类思考着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以其超然的精神气质完成着特殊的使命。“艺术固然美,却不止于美。且有时正在所谓“丑”中表现深厚的意趣,在哀感沉痛中表现缠绵的顽艳。艺术不仅具有美的价值,且富有对人生意义深入心灵的影响。”[宗白华著《美学的散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90页。]艺术的价值表现是多方位、多侧面的,按照一般规律应该是指艺术作为客体,它对人的生存发展所可能具有的意义。沿着这个思路,艺术作为客体向主体敞开了无数意义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也就是不同价值的诞生,于是除了最根本的审美价值之外,艺术还具有了政治价值、道德价值、认识价值、商业价值、功利价值、广告价值、心理价值、教育价值和法律价值等等。

同类推荐
  •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据甲骨文记载,羌族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时代,被誉为“民族活化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羌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给这个历史上本就灾难深重的民族和勤劳善良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抢救羌族文化成为当务之急,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任务。本书集中介绍了羌族的音乐、舞蹈、刺绣与建筑。共分五章:羌族概况,羌族音乐,羌族舞蹈,羌族刺绣与建筑,羌族民歌、歌舞谱例分析。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 恋上一座城

    恋上一座城

    本书是林徽因的建筑学论著,着重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特征。本书内容包括:《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故宫三大殿》《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清式营造则例〉绪论》《平郊建筑杂录》《平郊建筑杂录(续》《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等数十篇作品。
  •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本书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并附有对范文的详细点评,以帮助考生提高影评写作的能力。
  • 动画文化学

    动画文化学

    本书首次从文化理论和社会学的双重视角探讨了动画影像的文脉,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动画作品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的学术专著。本书用优雅的笔触和深入浅出的写作方式,对动画影像背后的文化现象,诸如女性主义、种族问题、文化地理和文化传播形态等,进行了深刻剖析,构筑起动画文化生态的理论框架。本书以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诠释出动画文化的力量:文化是动画艺术保持鲜活的血液,是动画艺术创造奇葩的源泉,是动画产业振兴腾飞的翅膀。
热门推荐
  • 从超神学院开始的咸鱼人生

    从超神学院开始的咸鱼人生

    旅途漫漫......我叫楚谨,一个来旅游的所以......你们能不能不要看到这么帅的我就眼冒星星,我很累的。
  • 年轻就是这么任性

    年轻就是这么任性

    年轻就是资本,是无所畏惧,是可以从头再来,是死了还能活。不必去羡慕别人什么都有,他们有的,你以后都会有,而现在你拥有的,他们再也不会有了。我们还年轻,总是有无限可能。这是我们放肆闯祸,付出代价最少的年纪,这是我们最敢想敢干,不怕头破血流的年纪。失败了怕什么,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重头来过。年轻人,别堕落,你没资格!
  • 萌神传

    萌神传

    天地巨变,九州分裂。守护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和希望。在天地巨变中,谁是你的守护神?每个帝国有一个守护神,每个家族有一个守护神,每个人心里也有一个守护的人。秦舞阳一路拼杀,只为守护心中的爱人!
  • 雪落时分遇到你

    雪落时分遇到你

    林洛裹挟一身风雪闯进了司临煦的生活,从此林洛的人生有了四季,司临煦的暖阳却开始阴晴不定……
  • 娇妻当低调

    娇妻当低调

    徐灵灵本来以为,自己会和上辈子一样孑然一身,没想到会有一个人,带着他的包容与强势呼啸而至,将她的心彻底占据。就连她赖以生存的最大秘密,也让他获悉。呃,打不过,怎么办?
  • 不正经深情

    不正经深情

    景胜自恋了二十多年,自从遇见于知乐,他变心了。少女心总裁vs冷漠脸女主,“一个人能有多不正经,就能有多深情。”
  • 穿越八零种种田

    穿越八零种种田

    (1v1宠文,耽美)前一秒还在单位加班,后一刻就来到刚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在这偏远山区要啥啥没有,还好老子有空间。浇浇花,种种田。小哥哥,你天天跟着我干嘛?小哥哥笑:我寻你千年,只愿伴你左右。简介无能,喜欢的小可爱们收藏,推荐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1970年代,我当乡村教师(三)

    1970年代,我当乡村教师(三)

    1973年11月1日,在相沟中学念书的一个学生回村,捎给我一张手写的通知,是公社教育组发出的,让我第二天上午九点到相沟中心小学开会。次日我准时到了那里,在院中见到宋金珂校长,问他开什么会,他笑了笑说:“你去等着,一会儿就知道了。”说着,向一间办公室指了指。我就去那里等。此时在那里坐着的有相沟中心小学的民办教师顾少堂和朱孔芳,有王庄的民办教师孙钦标。过了一会儿,陈庆玉也晃着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去了。他是圈子联中的民办教师,我读初中时他教数学,上课时高门大嗓,激情澎湃。一会儿,公社教育助理刘少华和中心小学校长宋金珂来了。
  • 太上灵宝天尊说延寿妙经

    太上灵宝天尊说延寿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