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2700000019

第19章 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3)

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电视艺术自身也是一个价值体系,当审美客体(电视艺术为内容)向审美主体(电视观众)敞开无数意义的可能性时,不同的意义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审美价值、政治价值、道德价值、教育价值等等,这些价值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构成了一个整体。电视艺术作为文化产品,其审美价值既受艺术“自律性”的规定,又有其商品属性所带来的“他律性”的影响,“影视艺术也是艺术,只是构成材料和传播方式有别于其他艺术罢了,它的传播方式使它成为能够直接将美学价值转变成商品价值的艺术,从而外延难以界定。”[周月亮《影视艺术哲学》之《自序:影视艺术间性互动之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1页。]在电视艺术的价值系统中,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理应成为电视艺术最本质的属性,也是它能成为艺术的标志性特征。电视艺术的最高使命是审美地把握世界,在给人们带来愉悦、快感、自由、净化等审美效应的同时,要承载的是对人类情感的护卫、对生命意义的关照、对人类终极关怀的表达。真正的电视艺术品应该体现出一种形而上的追求,它不仅揭示出人对世界总体关系的把握,使人达到一种对所处世界透明性的洞悉,更是在这种把握和洞悉中,将人与世界的意义凸现出来,既认识了世界也认识了自己。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既有与其他价值的相关性,也有区别于其他的价值形态的独特性:

首先,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具有精神意味的审美愉悦,它显著的特征就是有一定的精神指向性,电视艺术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同于一般感官和直觉快感的审美愉悦,是一种超越于普通快乐享受的精神层面的陶冶和享受。人类意识可以被分解为经验、理解、判断、决定这四个层次的运作,人类的行为往往表现为经验的积累和经验的缺乏、理解和不理解、判断和不能判断、能做出结论和不能做出结论,而培养和增强这些能力从进化论的角度能够提高人的素质和面对世界的能力,所以可以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快感。审美愉悦来自于构成人类意识能力的锻炼和扩大的愉悦,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承担着解除肉体本能对精神压迫的任务,要把人的身体从工具理性以及种种僵化的社会约律中解放出来、从精神压抑中超拔出来,“好的艺术可以帮我们得到愉悦,它的作用是要解除我们的肉体和社会环境对意识的限制,这就是好艺术存在的理由。”[[英]H.A.梅内尔《审美价值的本性》,刘敏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9页。]在帮助解除人们自身肉体和社会环境对意识的限制的基础上,好的艺术完成了提高人的素质和面对世界的能力,从而完成人的塑造,人们可以通过观看好的电视艺术作品,认识其他人的意识以扩展自身的意识,在自身意识完善后达到审美的愉悦。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艺术应该更看重的是其审美价值所带来的对人的塑造和完善,作为时代的艺术,中国的电视艺术承担着一定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所以电视艺术不能以商业化的招牌来掩盖自身艺术追求上的低能,更不能失落了精神飞翔的翅膀。

其次,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富含浓重的情感意味。符合一般艺术的规定性,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许多事物的物质功利价值相比,有着明显的超功利的情感层面的意义,电视艺术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电视观众情感上的需求,满足人们情感的宣泄和慰籍、心灵的陶冶和敞亮,和其他艺术一样,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应该是“人对自己的本质力量进行观照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是基于个人人生体验、道德体验、生命体验而对人的境况、人的命运、人的前景的深切关注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杜书瀛主编《文艺美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11月版,第323页。]这种审美情感是与每一个个体相联系的,不脱离个体的情感经验,又超越日常的普通情感,能够把人们从日常生活的世界中解放出来,赋予人以解决终极痛苦的力量。

在审美观照中,我们的确经常感到一种同情,但却不是通常的伦理道德上的一种同情。道德同情和审美同情有三方面重大的区别。首先,道徳同情往往明白意识到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界限,审美同情却消除了这种界限,我们忘掉自己,加入被观照的客体生命活动中。其次,道德同情不能脱离主体的生活经验和个性,并往往伴随着产生希望和担忧;审美同情却把那一瞬间的经验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主体“迷失”在客体之中。最后,道德同情是一种实际态度,最终会变为行动,我们会力求使我们同情的客体摆脱痛苦;审美同情并不导致实际的结果,它不仅仅涉及见别人悲而悲、见别人喜而喜这样的模仿活动。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话来表示这同一种区别:道德同情使我们对客体采取行动,而审美同情则使我们和客体一起行动。[朱光潜著《悲剧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2版,第322页。]当主体向客体作审美观照时,客体成为美的客体而不是成为悲的客体或是喜的客体,在于客体自己的特性。

对于电视而言,这种审美情感又是互动的,互动性使无边际的审美快感在不同人群中的距离缩短为零。电视的互动性来源于电视的参与性,电视是需要观众参与的一种媒介形式,所以有这种媒介形式传递的艺术形式也是有这样一种特点的。电视娱乐节目需要观众参与、电视剧看似坐在那里观看,但是也是需要人们的参与以达到互动。正如麦克卢汉将电视归为冷媒体,而将广播归为热媒体一样,我们可以将电台的广播用作背景声,成为你吃饭或者摆弄盆景时的气氛渲染,然而“电视却不能被当作背景伴声来使用,它一定要使你介入。你只好与之合拍(with it,意思是跟随它)。自电视出现以来,这个短语被广泛接受下来表达赶时髦的意思。”当你看到孩子们看电视时那全情投入的样子,你就会知道电视需要你怎样的“with it”。“电视图像每时每刻都要求我们用拼命的感知介入去‘关闭’电视马赛克网络中的空间,这样的参与是深刻的动觉参与和触觉参与,因为触觉是各种感官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孤立的皮肤和物体的接触…冷性的电视媒介促成了艺术和娱乐中的深度结构,同时又造成了受众的深度卷入。因为自谷登堡时代起,我们的全部技术和娱乐一向不是冷的,而是热的;不是深刻的,而是切割肢解的,不是面向生产者的,而是面向消费者的。因此,难以找到这样一种继承关系的领域:它在模式和结构方面没有受到电视深刻的搅扰。实际上,从家庭和教会到学校和市场等领域,都受到了电视的深刻影响。”[[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周宪、许均主编,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84-387页。]这也就是说,面向消费者,电视艺术敞开了一个参与的窗口。

第三,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的效用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的融合。在人们体验审美价值的过程中,首先是他自己的审美体验,并通过体验对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作出判断,这种情感体验的快感不可能由其他人来代替,更不可能由其他人来代替作出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具有个体性的。每个人的审美趣味是不同的,个体差异也很大,所以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也将会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的效用有其个性化的色彩。但从另一个角度观照,电视艺术观赏环境的家庭化,电视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的艺术形式又决定了它所具有的社会性的一面。家庭的整体氛围会影响到对具体作品的收看以及收看的情绪和效果,而最终进入社会整体的审美评判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都决定了这种体验个体化的社会背景和基础。同一个作品进入社会的讨论中,社会的整体倾向会最终判定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而由此对社会带来进一步的影响,所以这种审美价值的表现形态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好的电视艺术作品因其审美价值而唤起的无私性本身,在最高程度上有益于社会。不难看出,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的效用形式是两者的结合,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协调一致。

第四,人是价值的源头和内涵,也是价值的归宿和终极目标,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价值尺度,以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审美理想的。艺术存在的理由就在于它具有理想化色彩,电视艺术也是如此,人们在对象化地创造了属于人的价值世界的同时,也创造了自身,使自身获得了最高的价值;电视艺术作为人的创造物,其审美价值作为人的创造价值,在被人创造生产之后,人的自身在这一价值世界里也得到了新的创造。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应该以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社会和谐的发展为目标,这是艺术审美价值的标高,也是电视艺术的方向,它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获得的是一种精神的满足、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但同时又让人产生不满足,是对进一步实现的渴求和向往。所以,满足是相对的,不满足是永恒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种不满足,将促使电视艺术自身的发展和超越,并且不断地适应人们的精神需求,唤起人们对自由自觉意识的发现,并实现自己的真正价值。这样说并不是在夸大电视艺术的审美对社会人生的塑造力与整合力,而是基于现实维度的提醒注意,因为精神价值的合法性对电视艺术的生存是有引导意义的,在科技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在人类世界正在不经意间忽视或有意回避而逐渐部分地失去精神世界丰富性的现实面前,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有着何其重要的意义和力量。

好的电视艺术作品是既能让电视观众享受到感性的感动和情感的愉悦,达到从“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到“悦志悦神”[李泽厚著《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165页。],从而使电视观众在精神上得到升华,甚至通过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但电视艺术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属性,电视艺术在将现实生活审美化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也并不完全按照人们的意愿来进行的,电视艺术在体现“多重假定的真实”的过程中,“涵盖了两方面的意思:其一,它的目的是为了导致直接的‘生活真实感’,而非单纯的关于生活真实的‘幻觉’,这就强调了电视美的‘客观社会性’;其二,‘多重假定’的提出,又意在强调电视节目的创造者与受众,在电视美的创造与接受中的能动的、创造的主体地位,这一点尤为重要。由于电视可以导致‘生活真实感’的特殊美学个性,使许多电视工作者在‘真实’的旗帜下很容易滑向自然主义,不敢对生活原生形态的真实做出自己的假定——选择、淘汰、加工与提取,不能透过生活原生形态的纷乱物像,去探究其深层的本质真实,电视观众也容易陷入一种对电视荧屏所提供的客观世界的表象的满足,如斯特兹·特克尔所说:‘……现在普通人所知有关世界的事实远比艾萨克·牛顿知道的多,尽管这其中真理要远比其少。’又如鲁道夫·爱因汉姆所提醒过的:‘我们一方面使心目中世界的形象远比过去完整和准确,而另一方面却又限制了语言和文字的活动领域,从而也限制了思想的活动领域。我们所掌握的直接经验的工具越完备,我们就越容易陷入一种危险的错觉,即以为看到就等于知道和理解。’”[胡智锋著《电视美学大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9页]

事实上,电视艺术在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过程中,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粉饰”的作用,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表象作为材料重新加工,从而消解了现实生活真实的意义,变成人们可以理解的理所应当的事件。但这本身作为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而言,其中所隐藏的价值关系与媒介的管理者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与立场有关,严格意义上不是单纯的审美话题,在这里,审美化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

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作为一种表现对社会的人和人类社会、对人在世界中的确证的综合意义的价值,则处在所有价值相互渗透的中心。这种状况表明,电视艺术的审美因素能够参与到一切形式的人类活动中,同时,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能够处在其他形式的价值中。而这也表明了电视艺术审美价值本身的综合本质,这种本质包括了多种多样的社会与人的关系,因此具有了各种意义上的综合。

同类推荐
  •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收集了数十篇古今西方著名音乐家的逸闻趣事。本书定位为西方音乐知识普及类书籍,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叙述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莫扎特、肖邦等西方著名作曲家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并囊括了许多世界名曲的起源及发展创作背后的故事。
  • 轰动全球的影坛佳作

    轰动全球的影坛佳作

    全书介绍了多国的电影,这些电影都是轰动过全球。有美国的电影,《党同伐异》、《美国往事》等,有前苏联的电影,《列宁在十月》、《白比姆黑耳朵》等,有浪漫的法国的电影《天堂的儿女们》、《最后一班地铁》等,还有日本等国家的电影。
  • 盛世遗珍

    盛世遗珍

    本书内容包括,源远流长:唐代以前的金银器;盛况空前:金银器在唐代的使用;轰动一时:唐代金银器的几次重大考古发现等九部分。
  •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西方电影理论”概念。过去人们以为,所谓“当代电影理论”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在符号学、结构主义、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等等影响下的电影研究。而作者在对历史的追溯中令人信服地指出,事实上,西方电影理论有两个传统。我们所熟知的只是欧陆传统下的电影理论,而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美电影学术圈中,影响更深远、且在目前更具有生命力的,是另一个传统——分析哲学的传统。
  • 你的建筑有多重?: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

    你的建筑有多重?: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

    普利兹克奖得主,诺曼·福斯特至今唯一授权个人传记!建筑是什么?个人的作品?时代的映射?权力的集合体?功能美学的极致?设计的风向标?也许在这本书中,当代最举足轻重的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会给你一些答案,这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从曼彻斯特贫民区成长为爵士授勋的建筑贵族,乔布斯心目中最有资格为苹果建造总部的人选……本书是诺曼·福斯特亲自授权并凭借作者三十年笃交创作记录的传记作品,追溯回顾了这位建筑大师的成长经历与杰出成就,他建筑人生的点滴感想和辉煌瞬间,以写实而入木三分的笔触刻画了这位已然名垂青史的大师建筑人生。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中国古代名妓传

    中国古代名妓传

    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对妇女的要求甚为苛刻。三从四德就是紧箍咒。《仪礼·丧服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是三从,即妇女从生到死,一生都要依从男性,她们没有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她们只是男性泄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所谓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注云:“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臬。”说明白点,就是妇人对男性,第一要忠贞,第二说话谦恭,第三仪态装束要端庄温柔,第四做好针线茶饭的服务。一句话,妇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围绕着男性。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冥组录

    冥组录

    遇见你,既是已入情字,何苦虚伪挣扎。末了,已不是初见那般少年模样。暗夜的阴谋,嗜血的诱惑,在罪与罚的边界成就枯萎浮华。银色的誓约,赤色的瞳眸,在贪与欲中迎来不过幻灭。何所为家?何以为依?生死何欢?罔顾人伦!帘开明夜,满目疮痍。伴君幽独,终不敌,命运荒唐。
  • 守护白灵

    守护白灵

    回笼重造中……回笼重造中……回笼重造中……回笼重造中……
  • 左手空间右手幸福

    左手空间右手幸福

    一场梦醒,让她认识到社会的残酷是与金钱和地位分不开的;一场夏雨的洗礼,让她得到一个梦想成真的媒介,有了改变生活和命运的资本和动力;一次小小的易容拍卖,让她的家庭生活连迈几个台阶,也埋下了隐患;一场美丽的邂逅,让她得到了幸福的跨国姻缘;一次惊心的噩梦,让她进一步了解了生命和幸福的真谛。真心的付出,诚心的奉献,真挚的感恩,让她经受住了命运的考验,成就了美满的人生,收获了亲情、爱情、友情的所有幸福,让她做到了左手空间,右手幸福!
  • 时光清浅处

    时光清浅处

    4.22是什么?是我等你的时间,是我忘记你的时间,还是我和你之间的光年距离?似乎苍山洱海没有变,似乎蜚短流长已与我无关。我只记得你的眼中有星辰、有大海!”那一年他作为一个机器人,被送给了她。顾倾城从来不知道机器人还可以这样有血有肉。那一天他动情地叫了她一句“倾城”。顾倾城觉得仿佛心里压抑了很久的情感像泄了闸的洪水奔腾而出。那一刻他对她说“顾倾城,我爱你!”似乎顾倾城这一辈子注定都在和这个名叫钟星海的家伙纠缠。然而,谁会想到他是光年以外克玛纳的王,谁会想到她的几十年在他眼中不过是过眼云烟。为了更长时间的陪伴,顾倾城尽其所能。然而来自艾丽丝的威胁和来自邹倩的追求让顾倾城的美好时光停止在这一刻。为了爱不顾一切是一个女人所能付出最大的勇气。于是毫无心机的顾倾城设了一个自己都无法预知未来的局。他的一辈子长到欣慰还是煎熬。从她哭着说“我爱你”那一刻,在他眼里再长的岁月,也赶不上经年与她的清浅时光……
  • 桃丽丝的幻梦

    桃丽丝的幻梦

    桃丽丝是驱灵师家族的未来掌舵人。身为家族的希望,可是她没有天赋异能,无奈之下,父母只能让她和弟弟颜夜前往伦敦寻找传说中的“天才驱灵师”。在她和弟弟费尽心思寻找那个人的时候,她的同桌霍华德总是对她冷嘲热讽!什么?他就是她要寻找的人?每天“互怼”的两个人,在小吵小闹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有一天,弟弟颜夜离奇失踪了……如果你够有勇气,就跳进喵哆哆精心打造的少女幻梦吧!精彩的校园悬疑魔幻大戏正在拉开序幕……
  • 边宠边吼育英才

    边宠边吼育英才

    谦卑地向广大读者和家长朋友讲述作者的教养理念:边宠边吼育英才,在作者看来,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而边宠边吼育英才更是种智慧,这里的“宠”其实就是换一种方式爱孩子,而这里的“吼”就是换一种方式管教孩子,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需要爱,更需要管教,爱和管教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一本带领千万父母走出爱与管教困惑的读本!
  • 武侠有神仙

    武侠有神仙

    你有你的骄傲,他有他的自尊,我可以笑着跟你们讲道理,也可以让你们跪着听我讲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