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2700000027

第27章 电视艺术与审美文化(4)

事实上,从审美意识的发展历史看,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化问题,不只是今天的话题。起码从人类原始意识开始,文明的种子刚刚萌芽的时候,日常生活中就已经自发地出现了审美问题,并且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审美文化。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从孔孟到老庄,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一直不乏对日常生活中审美现象的关注。大量的审美理论成果,从来都是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相互印证的。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之间,向来都是相互制约、相互推进的关系。不管这种实践是大师的艺术创造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实践,实践检验、丰富着理论,理论指导、制约着实践,两者互补共存,缺一不可。

人们习惯于将日常生活所代表的大众文化,与学者经院式的理论研究所代表的精英文化相对立,这是完全人为的界限。而实际上,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问题进行探讨,自古以来都是美学研究者本应做到的份内之事,根本谈不到是一场深刻的美学革命。日常生活在随着时间的长河向前奔腾、不断更新,而审美的本质却是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数千年来,审美精神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和休闲中确实具有审美的价值,但它也同样是既有审美原则的体现,是欣赏者超越寻常日常生活的独特“看法”,让它们进入了审美的状态。

但近年来,在对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研究中似乎存在着泛化和庸俗化的倾向,以纯粹的感官快适取代美感,导致美学学科的不确定,以为是在颠覆传统的审美价值,以为是在建立前所未有的新的美学原则,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审美的泛化,乃至失去自我,从而使经典美学被解构,以将艺术回归大众为号召,以日常生活的原生态来替代审美,这本身不仅是对审美传统的反动,也是导致审美价值的混乱的主因。泛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学研究的一种堕落行为。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并没有颠覆美学研究中的思辩价值,也没有让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美学理论在这种颠覆过程中重生,产生新的意义。而这种对传统和常识的颠覆,所反映出来对美学历史发展与传统的浅薄化理解,恰恰是割断审美意识发展的历史和美学研究的历史。

审美精神日新月异的日常生活,可以丰富和深化我们对审美本质的理解,可以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充实我们的美学理论,也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纠正既有理论中所存在的不足,却不可能在顷刻间颠覆我们的美学理论大厦。这是数千年来美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整个人类文明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那些或不恰当地夸大当下对日常生活中审美现象研究的价值,以为是前无古人的研究,或违背审美的规律去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问题,两者都是不可取的。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不等于审美趣味的低俗化。而这又不是单纯的雅、俗文化之争,在日常生活逐渐多元化的今天,雅与俗的文化意义上的划分已经愈发的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而且,无论是雅与俗,在审美化的过程中,其审美规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一样要求具有提升与超越现实的审美价值。

在对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的观察过程中,重要的是首先应该将审美的愉快与感官的享乐区别开来。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最初的目的起源于修饰,修饰与爱美密切地关联着,但如果修饰的目的仅仅停留在视觉的生理快感效果上,显然还不是审美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享乐是多层次的,审美愉悦也是一种享乐。但审美愉悦是感官享乐和精神享乐的统一,而且只有实现了感受与精神愉悦的统一,感官的快适才可能是审美的愉悦。康德认为真和善是有自己的独立的界限的,而美没有自己独立的地盘,实际上也就是说,审美的领域是没有限制的。任何对象都可以进入审美的领域,获得审美的正价值或负价值的评价。日常生活也不例外。不过,一旦进入到审美活动,日常生活就跳出了现实的领域,进入到理想的境界,它至少在想象中与寻常的生活相分离了。那种将生活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大众休闲视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最新理想的追求,其实是一种审美乌托邦。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审美趣味,实际上是对具有美学原则和基本规律的运用,而不可能是一种颠覆传统美学原则的新的美学原则。

日常生活中能引起生理快感的现象,虽然在生理的层面上与美感有相同和相通的一面,但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审美判断四个契机的论述,其中第一契机就专门谈到了表示表象审美的快感与感官快适的区别,指出感官的快适终究是与利害感结合着的,“快适、美、善,这三者表示表象对于快感及不快感的三种不同的关系,快适是使人快乐的;美不过是使他满意;善,就是被他珍贵的,赞许的…在这三种愉快里只有对于美的欣赏的愉快是唯一无利害关系的和自由的愉快;因为既没有官能方面的利害感,也没理性方面的利害感来强迫我们去赞许。”[[德]康德著《判断力批判(上)》,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1月版,第46页。]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完全可以得到验证。纯感官的世俗享乐,包括视听之乐,以及味觉甚至嗅觉的快感,必须具有精神性或社会性的价值,才可能成为审美的快感。事实上,时下有人把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只是理解为生理快感和声色之乐的层面,在本质上是错误的。日常生活的对象在生理快感的层面上与审美有相通的地方,但并非是真正的审美。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不等于审美的世俗化,不等于审美的功利化。审美的心灵在体验中通过清理、统一、净化和升华了色情、狭隘的功利和纯技术的内涵。庸俗化的审美倾向对穷奢极欲的生理的满足,永远不能上升到审美享受的境界。那种将感官的快适等同于美感的做法,显然是违背美学常识的。物质享乐的欲求只有在与精神相关联,才可能具有审美的价值。因此,审美活动永远不能停留在视听感官的层面上,视听的魅力最终要感动心灵,必须实现眼与心、耳与心的贯通。孤立地讲“眼睛的美学”、“耳朵的美学”,将视听感觉与心灵割裂开来的做法,无疑是不当的。

与日常的生理性快感比,人们的审美需求,美感需要都是基于特定的社会价值观以及道德伦理传统之上的。而且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美感需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从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年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变化是突破式的,与此同时,审美需求和美感需要也是突破式的发展,从我们切身的经历就可以看到,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到彩电、冰箱,到现在世界各大知名品牌纷纷进入国内市场,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奢侈品的消费大国。一个“LV”(路易威登)的包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价值,它在物质价值潜在的暗喻是一种贵族化的生存方式,是精神上的炫耀。尽管我们的审美文化不断地经受着物质化、世俗化价值的影响,但其中与追求国外更加现代化和更加精致化的生活方式有关系,尽管这其中涉及到审美趣味,但这也是超越了物质价值之外的审美理想,不只是为着满足于简单的感官刺激,更希冀引发心灵的感动。因此,即使是审美活动作为一种消费的话,也应当是一种精神消费,而非简单的感官消费,更不能简单地与经济消费划等号。

电视艺术无疑是参与其中的,一方面电视艺术所传播的内容就是现实生活本身,现实生活的点滴变化都会尽现其中,而且直截了当不用解释不用理由。另一方面,电视艺术作为媒介传播的艺术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途径与方式。因此,电视艺术会给人带来某种较为明显的误解,甚至成为泛审美的具体论据。但是如果我们把电视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实际上,电视艺术恰恰是在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过程中,显示出电视艺术诗化的本质的。而且,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不等同于泛审美,即使是最近大热的“真人秀”类的电视节目,在本质上也是加工过的现实生活,而不是直接再现。本质上,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既符合美学的传统规律,又是使电视艺术称其为艺术的基础。

泛审美化的倾向有一种错误的看法,以为审美体验与日常生活体验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审美因素在向生活领域转移、渗透和扩展,在此基础上,他们试图有意消解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区别,泛化艺术和审美。一方面,他们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奢华的物质享受简单地等同,将奢华的物质享受混同为审美理想,将日常生活的浅层装饰等同于审美化的过程;而另一方面,他们以激进的社会理想代替审美化,以为高大的写字楼、奢侈的家居、巨大的城市广场、浮华的时尚生活等等,才是日常生活中审美的环境,才是理想,而真实的大众生存现状就是现实,从而把现实与审美的理想对立起来,将艺术家的责任等同于社会学家的责任。

奢华的物质环境有利于创造视听享受的氛围,成为审美享受的基础,但它不是直接的审美活动自身。豪华装饰可以作为审美的对象,但美学却不可能因此而成为日常生活的美容师。同样,以“普罗”精神为号召,将艺术交给大众的意图本身似乎没错,但这种忽略审美本质的审美泛化最终的结果,是以消解传统为代价的整体审美文化中审美理想的坍塌。

我们知道审美活动主要是在心灵层面上的一种活动。实际上,审美活动是以总体的日常生活为对象,对其做出正负价值的评判。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奢华的物质享受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作为社会中人与世界的一种精神关系,审美活动具有非现实性的特征。审美活动着眼于现实的人生,寻求理想的实现和愿望的达成,从中提升和超越自我。尽管主体精神性的理想是在现实关系中生成的,但它不同于现实活动,是一种理想化、艺术化的活动,与现实活动有一定的距离。这种活动植根于自然生命的深处,以生命意识为基础贯通自然与社会。在这种关系中,人与对象以自然为基础,又在此基础上反映出社会化的情感对整个世界的精神需要。这种关系形式上不涉及功利,但又暗含着功利;它以现实关系为基础,又超越了现实及其约束,走向心灵中理想与自由的境界。审美活动让主体的心灵从现实关系中获得一种超越。与认知不同,审美只是主体对对象的感性风貌的一种浪漫的体验。

现实世界尽管丰富多样,但审美现象却是殊途同归。纷复繁杂的审美现象只有一个本质,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审美现象共同体现了这个本质,共同实现着审美的目的,而不可能有多元的本质,更不可能是一种审美现象有一个本质。审美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只在层次上有别于我们传统概念上所谓的精英文化,而在审美的质的规定性上,雅、俗之间是一致的,否则就无法统一在美的概念之下。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之间,只有形式上的区分而不存在质的差别。而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境界与非审美境界之间,则是截然不同的感受角度,甚至有着质的区别。

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情景,是可以作为产业来经营的,但审美的价值永远伴随着主体的创造性,而且其个性化的特征也越来越彰显。电视艺术不应该只是日常生活趣味的追随者和注释者,更应该是新的生活趣味和审美趣味的积极倡导者。陶醉于日常的物质生活本身,可以是每一个作为社会人的权利,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审美的趣味,也是个人作为的一个审美欣赏者的权利,而对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做出冷静的思考并且进行积极地引导,才应当是电视艺术存在的责任。随波逐流,投其所好,甚至哗众取宠,这实际上正是中国电视艺术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节建构现时代审美文化的电视艺术

如果从概念上来理解,电视艺术作为以大众传播为表达方式的特点,无论从意识形态还是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当代审美文化无疑是电视艺术的母体,电视艺术既是当代审美文化的构成元素,具体呈现上又是基于当代审美文化的本质。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决定着电视艺术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电视艺术所具有的传媒属性又使之成为当代审美文化呈现的主要方式,电视艺术在传播当代审美文化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塑造与建构着当代审美文化。

具体来讲,电视艺术在以大众传播媒介的角色出现时,它自身的艺术特性总是隐藏在强烈的纪实风格的背后,这既区别于电影与现实的距离感,又区别于对日常生活的简单复制。但这也决定了电视艺术在呈现当代审美文化的过程中不是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来表达,而是在事件故事化的背后,是具有浓烈的社会化意义的基础上,在不断重复和强调的过程中展现的形成的潜意识。当代审美文化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审美原则以及审美价值。而当代审美文化表现出来的多元化倾向,体现在审美价值上的矛盾,集中体现在电视艺术的实践过程中。

同类推荐
  • 设计:文本与语境(汉英对照)

    设计:文本与语境(汉英对照)

    多年前帕里斯教授创办并主编了《设计工业·工业设计》(DIID)杂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希望能够同时站在历史和当下的角度来重新定位“设计的真实尺度”。对这些在设计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主题的讨论,如同围绕着产品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技术和文化的延伸所进行的一场世俗性的辩论,通过复合性的结果来击中移动性的目标。帕里斯教授将DIID作为对设计领域研究的实用性工具,试图在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中去发现和讲述关于设计的故事以及设计本身的定义,将设计作为“人类自身活动的一种延伸”,通过帮助读者对隐含在设计中的物质和寓意的理解,来定义这种“延伸”,从而诠释了设计如何将人们的需求转化为产品,来改善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设计所具有的时代特有的意义。
  • 小提琴演奏与音乐艺术创新

    小提琴演奏与音乐艺术创新

    音乐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好的音乐,会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那么,现代音乐艺术又如何能在实践中得到创新和发展呢?本书亦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坚持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究其动因,当然少不了朋友们不断给我的鼓气,希望我不要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剧中人物在时时无形地推动着我,越写越感到非把他们写出来不可。这期间也有一些朋友劝我何必自找苦吃:你写得好吗?你写出来有人看吗?有人用吗?你有钱将它推向社会吗?知道吗?现在“触电”难呢!他们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我最终毫不回头地走自己的路。
  • 中国书法全集2

    中国书法全集2

    《中国书法全集2》主要内容分为“独特的汉字”、“甲骨文与金文”、“隶书及其子孙”、“文房四宝”等章节。
  • 东西方戏剧流派

    东西方戏剧流派

    戏剧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间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戏剧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戏剧艺术家群体,以及这个群体创作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如表意主义戏剧、古典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自然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象征主义戏剧等。本专著选取了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十个戏剧流派,对他们的内容和艺术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热门推荐
  • 仙途之花神传说

    仙途之花神传说

    莫默从科技发达的现代穿越异界大陆,原本以为是种田经商发家致富的田园生活。突然出现一只妖兽,这个世界玄幻了吗?修行者,妖,魔,仙逐一登场,这不是她熟悉的世界!仙魔两界有一个关于爱情的美丽传说,传说中魔帝和花神……
  • 易烊千玺之夏子欣

    易烊千玺之夏子欣

    一个女孩因为一件事离开这个地方五年,五年后回来了啊!他不敢相信她会做这样的事。
  • 幻之一重

    幻之一重

    千远玄置身在一场阴谋之中,为了救他最爱的女朋友欧阳小倩成为了一个植物人。然而小倩终于弃他而去,一场名叫极限的自我衍变的游戏突然与服务器断接。种种原因,千远玄进入了这个残酷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玄幻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有着人情冷暖、阴谋交错,千远玄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打败主神,然而这一切都只是个阴谋……
  • 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选取了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撒拉族、裕固族、土族、东乡族、保安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北方十五个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创世神话。
  • 四十九劫剑

    四十九劫剑

    非凡灵地见雷霆,拨云开雾显剑形。神元聚顶现银发,仰头望天看星辰。心藏神剑四十九,身怀闪电化不朽。踏虚看天天不高,举手欲摘万里星。风林火山不可阻,地人天神不可侵。冠绝古今无前后,天下第一白面生。
  • 公主当嫁,腹黑少主别想逃

    公主当嫁,腹黑少主别想逃

    被心爱的男子背叛,淹死在大海之中,连尸骨都葬身鱼腹。再次苏醒,她却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历史中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朝代的公主身上。身为一朝公主,她有驸马,有情人,有疼爱她的女帝,却还有一张容貌尽毁受人耻笑的脸。可长的丑又如何?她有权有势还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更何况她的容貌还并非真的“尽毁”……这一世,她下定决心不会再让任何人欺她!辱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宇宙剑神

    宇宙剑神

    星空让人遐想,时间让人老去,而这个世界,雷霆闪烁,剑光永恒!他……从封禁之地,剑荡天下而来,持着一柄剑,闯向缤纷绝伦的世界。是守护,还是通天彻地!是唯我独尊,还是万道争鸣!
  •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翻开二十四史,诬告陷害的嘴脸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小人自不必说,他们往往以无中生有为生存之能事。就是有些在正史上留下美名的人也有诬陷别人的记录。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诬陷,诬陷者之所以要犯下这为人不齿的行为.就是因为其中藏着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富贵荣华,有时候还是性命攸关。本书分析历史上著名诬告陷害案件的案情和审判情况,挖掘案件背后的思想和人心。每一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挖掘成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或者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大案绝大多数是诬陷案,此书将这些诬告案件进行梳理,作为透视中国世道人心的窗口.萤新审读它们有现实意义。
  • 曹操:从洛阳小吏到魏武大帝

    曹操:从洛阳小吏到魏武大帝

    曹操,中国历史上让人又爱又恨、极为复杂、备受争议的风云人物之一。后世喜欢他的人,喜欢他敢做敢当、宁做真小人也不做伪君子,加之他文韬武略、才华横溢、体恤众生;而恨他的人,则恨他自卑多疑、权诈机变、虐残暴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让人恨得牙痒痒的。然而无论历史怎么评价曹操,都难掩其奋斗一生的事实。他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北部中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成就了不朽的功勋。
  • 打工之王

    打工之王

    小人物被开启了打工系统,拥有了各种技能,开启了神奇的屌丝逆袭之旅。 搞不定客户?来看我的口若悬河,平白添加百分之四十的说服力,只要没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搞定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什么,敢在爷面前傲娇,看爷的气壮山河!还不过来跪舔! 想拼酒?ok。服务员,上五十二度的二锅头,对了,不要酒杯了,上大碗!嘿嘿,老子有千杯不醉,找我拼酒你丫不是没事找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