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6500000018

第18章 晏欧词风与令词创作群体(4)

仁宗前期登上词坛的部分作者,其作品开始向“言情”靠拢。他们或直接写艳情,即使不直接写艳情,其抒发的情感也类似于艳情。他们的作品,显示出承前启后的过渡性,昭示着歌词创作新高潮的即将来临。范仲淹是这类词人的典型代表。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二岁而孤,母亲改嫁朱氏,从其姓。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登进士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次年复范姓。仁宗朝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带兵同拒西夏,保证了国家西北边疆的安宁。庆历三年(1043)又与韩琦同时被召回朝廷,拜枢密副使,改任参知政事。范仲淹因此提出过许多改革政治的措施,主持了著名的“庆历新政”变革。后迅即被排斥出朝廷,历任各地方官。卒于徐州,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全宋词》录其词五首。范仲淹传今词作,首首脍炙人口,读者已有定评。尤其是对其中的《渔家傲》《苏幕遮》《御街行》三首,更是点评、赏析之作层出不穷。然而,前人往往是比较孤立地品评范仲淹词作,没有将范仲淹词放到歌词发展背景中去认识,没有比较确切地勾勒出范仲淹词在词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范仲淹是北宋最为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兼通文武,这在当时文人士大夫中极为罕见。尤其是范仲淹以名节自励,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成为宋代士大夫精神风貌的一种新写照。他不辞艰险困苦,在西北边地抵御西夏入侵先后达四年之久,就是他这种“先忧后乐”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范仲淹就对边地生活有了亲身体验与真实感受,他治军也很有成效,当地民谣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段军旅生活,进入了他的长短句创作,留下了千古名篇《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作者坚持反对入侵、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上片写边地风光,以边地的景象之荒凉烘托守边之艰辛。首句通过一个“异”字领起全篇,点出“塞下”地域性特征,为思乡怀归之情埋下伏笔。“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也是北雁南飞的季节性自然规律,然而,词人却已经将守边将士思乡怀归的愁绪寄寓其中。雁归而人不得归,其情何以堪!在这些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眼中,周围塞外之景色也就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听到的是凄凉的边声四起,牧马悲吟;看到的是千山耸立,孤城紧闭,荒僻萧条之景象历历在目,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上片以写景为主,人物的主观情绪隐含其中。下片转而直接写将士厌战思归的心情。“浊酒一杯”,无法排遣思乡的愁苦;“燕然未勒”,归家更是遥遥无期。在白霜满地与“羌管悠悠”声中,将军与士兵都难以入眠,在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就是在这样的悲苦声中结束了全文。

范仲淹虽然守边颇见成效,然而,北宋长期“积弱”“积贫”,不是一两个人能扭转如此大局。当时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北宋处于下风,只能保持守势。范仲淹守边的全部功绩都体现在“能够维持住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但又是十分无奈的。所以,体现在词中的格调就不会是昂扬慷慨的,与唐人边塞诗“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高适《塞下曲》)的豪迈气概与乐观精神迥然有别。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新的诗体形式来写边塞生活。唐代韦应物的《调笑》虽有“边草无穷日暮”之句,但没有展开,且缺少真实的生活基础。所以,范仲淹这首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不仅如此,这首词的内容和风格还直接影响到宋代豪放词与爱国词的创作。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说:“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一词以送之,其断章曰:‘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顾谓王曰:‘此真元帅之事也。’”遗憾的是范仲淹的边塞词均已散佚,只剩下这一首。

再读范仲淹《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一词: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这是一首咏史词,主题是感慨人生短暂、寻求及时作乐,这样的思想在范仲淹作品中比较少见。欧阳修是范仲淹志同道合的好友,终身服膺范仲淹。在好友的酒宴上,饮酒松弛之际,范仲淹难免有些牢骚话。他嘲笑曹操等人纷争不已,在“徒劳心力”中虚耗时光,比不上刘伶在醉乡中逍遥度日。下阕范仲淹更是用算术方式告诉人们时光的可贵:人无百岁,老年衰疲憔悴,年幼懵懂无知,剩下青壮年时光就非常短暂。如果这段可贵的时光再被“浮名牵系”,钻营奔走,一生就没有快乐时光了。众所周知,范仲淹有异常坚定的入世志向,晚年退居邓州时尚且表示:“进亦忧,退亦忧”。这首词所表达的情绪和思想,仅仅是酒宴间的一时牢骚,是对自己政治志向不得实现的不平之语,由此可见范仲淹寻常人生的一个侧面。可惜欧阳修及其他参加这次酒宴的“分题”作者的歌词已经失传,无法更多地还原当时的情景。这首词通俗畅达,不避口语,与其他四首歌词风格不同。欧阳修有大量的俗词创作,或许范仲淹此时受到欧阳修的感染。同时也展现出范仲淹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宋人填词,都是休闲娱乐的行为,是游戏之作,与创作诗文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在这样的文体中,比较容易流露出不合主流倾向的一些情感,遣词造句也比较随意。读者可以从这样的角度理解范仲淹这首词。

庆历六年(1046),58岁的范仲淹退出政治中心舞台,移知邓州,居闲休养。在邓州期间,范仲淹修缮亭台楼阁,以作游览消遣之地。邓州城东南的“百花洲”,经范仲淹重新修建,成为范仲淹经常流连忘返的场所。范仲淹有《定风波》词,即咏写游览百花洲的情景,词云: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春暮风光灿烂的时节,到百花洲寻芳探胜。花水影映,莺歌蝶舞,如入桃源仙境。范仲淹陶醉在美景之中,似乎忘却了“功名得丧”给他带来的困扰和苦恼。范仲淹在诗歌中也反复咏写百花洲的景致,《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说:“芳洲名冠古南都,最惜尘埃一点无。楼阁春深来海燕,池塘人静下仙凫。花情柳意凭谁问,月彩波光岂易图?汉上山公发新咏,许昌何必诧西湖?”范仲淹经历了“庆历革新”的是是非非,此时特意借百花洲景色抚慰自己,在此类诗词创作中就力求洒脱,告诫旁人“莫怪山翁聊逸豫”。但是,结尾“争教我辈无欢绪”的努力中,透露出对现实失意的无法真正释怀。正是这种心态作用,这一阶段才有《岳阳楼记》如此伟大的创作问世。

上述三首词,咏边塞、读史、风景,题材宽泛,与艳情无关,与北宋前期词坛的创作风气合拍,表现了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坛衰变的一个过程。“诗言志”,脱离艳情,以诗抒情更加便捷畅达,所以,范仲淹留存到今天的诗歌还有300余首。

如果仅仅只有上述三首词传世,范仲淹在词坛的地位就要大打折扣。关键是范仲淹的另外两首词,描绘出词坛演变的轨迹,预示着北宋词坛春天的来到。在生活方面,范仲淹与宋代其他士大夫一样,出入歌楼妓馆,偎红倚翠。姚宽《西溪丛话》卷下载:“范文正守鄱阳,喜乐籍,未几召还,作诗寄后政云:‘庆朔堂前花自栽,为移官去未曾开。年年忆著成离恨,只托春风管领来。’到京,以绵胭脂寄其人,题诗云:‘江南有美人,别后长相忆。何以慰相思,赠汝好颜色。’至今,墨迹在鄱阳士大夫家。”莫君陈《月河所闻集》载:“饶州女乐之首,年六十余,乃名妓也。范希文瞩眄,有诗‘千里寄颜色’之句,或时寄朱粉赐之。”这种经历,使范仲淹对男女的相思恋情有了十分深入细腻的体会,所以,范仲淹写相思的作品也特别真挚动人。《苏幕遮》说: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写旅次乡愁与儿女之情、相思之恨。上片写景。开篇“碧云天,黄叶地”上下辉映,写出了秋日的天高气爽,渲染了澄碧的秋色。以如此广袤无垠的天地作为秋思乡愁的背景在宋词中比较少见,宽大深远的境界中所烘托出来的情感也显得格外深沉浑厚。《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一段,明显地由此脱胎而来。秋色的渲染,已经融入了“悲秋”的情绪。秋色渗透了天地之间,那浩浩淼淼的秋水,带着无休无尽的秋意悠悠远去;秋江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这是秋日特有的景象。词人由上而下、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写出一派俊爽空灵的境界。歇拍宕开一笔:登高视野所及,都是凄凄连绵的“无情芳草”,这“芳草”阻碍了行人的视线、阻挡了游子的归程,铺天盖地,蔓延无边。这句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中化出,抒情更加含蓄化。下片言情。过片两句承上启下,“黯乡魂,追旅思”交代了愁情的来源,言相思愁苦都是因为离乡背井所导致的,词人只能依赖“好梦留人睡”了。以下句句用映衬手法:“好梦留人睡”,则除酣梦之外,整日为相思别情所困扰;“明月楼高”,则以美好景色反衬眼下的孤寂,所以自我劝告“休独倚”;结尾推进一层,暗用“举杯浇愁愁更愁”诗意。词人从“酒”联想到“泪”,并通过“愁肠”将二者做巧妙转化,构思新颖别致。这种“相思泪”中,一位佳人的倩影呼之欲出。《西厢记》“长亭送别”之“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曲词,就是从这里再度化出。该词格调绵丽细密,通篇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并以丰富的联想烘托离愁别况,有时化用前人诗句却不露痕迹,是宋人写别情的名篇。

然而,词人铭心刻骨的思恋之情是因为故乡而发,词中有明确的点题之笔。另一方面,留给读者的印象总觉得不仅仅限于乡思,更像是恋人之间缠绵纠葛的别情。处于北宋前期词坛,范仲淹还不习惯于公然写作男女艳情,便借乡思为题,写出男女牵肠挂肚的别情。

范仲淹另一首《御街行》写相思别情,旨意却明白了许多。词云: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这首词写秋夜怀人,秋日里的落叶、银河、月光,构成一幅凄清、冷落、衰飒的画面,无不引起对千里之外那个人的思念。“年年今夜”,从现在出发将相思时间推向无限;“人千里”,又将空间无限拓展。在如此巨大的时空阻隔中,注定相见无日,相思永远。范仲淹胸襟宽大,他的相思词总是写出一种宏大的时空背景,这与同时代其他词人“小园香径”“庭院深深”的狭深环境不同。无论是醉中还是睡中,这种相思之情都无法摆脱。“酒未到,先成泪”,是词人经过多少次“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后所获得的铭心刻骨的经验。末尾三句秉笔直书,用平易浅近的口语诉说深婉曲折的恋情相思,具体而形象。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明显受此词影响。词中“真珠帘卷”,点明这首词所抒发的是一位闺中孤独女子的思念情感;“谙尽孤眠滋味”,点破“艳情”主题,是男女恋情相思。就此可以加深对前一首《苏幕遮》的理解。这首词代闺中抒情,抒写女子思念的恋人的情感,已经是典型的“花间”题材。

同类推荐
  • 金童话

    金童话

    《金童话》是一部令人灵魂战栗的小说。陈占敏以“黄金”作为镜子,以他一以贯之的冷峻、梦幻而诗性的想象,对人性、政治、权力、欲望、历史等等永恒的主题进行着悲壮的拷问与“挖掘”,写实与寓言、魔幻与现实、此岸与彼岸在小说中彼此交融,作家深邃的眼光、悲悯的思考更是穿透遥远的时空,使“黄金”拥有了艺术的灵光。散发出了超越自身、超越世俗的光芒。
  • 印第安纳速写

    印第安纳速写

    这是一本主要写书美国印第安纳州,辐射周边美国中西部重要城市芝加哥、圣路易斯、辛辛那提、纳什维尔的书。系当代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肖复兴的最新散文集。通过肖复兴笔下所描述的印第安纳州,方便读者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以求触及到这个美国中西部最富有代表性的农业州和读者的心灵深处,吸收彼此有益的营养,引起相互共有的反思。因作者肖复兴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文笔轻松细腻,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书中又配有作者自己绘画的几十幅速写,使得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名符其实的印第安纳速写。
  •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日记往往最能剖析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探索自己的“灵魂时刻”,而这本散文集不限于日记,汇集多种体裁,为你真实呈现惠特曼的一生。
  • 空间下的主题生成:20世纪美国犹太成长小说研究(英文版)

    空间下的主题生成:20世纪美国犹太成长小说研究(英文版)

    美国犹太作家善于从表现空间规范的性别、族裔、阶级、伦理等审视自身存在或民族的空间生存状况,他们将自身的空间体验和犹太民族的空间变迁以小说叙事的形式参与到小说主人公空间身份的建构之中,揭示了犹太主人公在异族空间条件下从个体走向主体之成长的复杂与艰辛。本书主要借用梅洛-庞蒂的身体空间理论、列裴伏尔“空间三一”理论以及福柯的空间权力理论探讨美国犹太成长小说中犹太主人公在美国社会空间关系中从个体走向主体的空间生成过程和生成机制。
  • 孔雀翎:赵丽宏经典美文100篇

    孔雀翎:赵丽宏经典美文100篇

    本书收入著名作家赵丽宏所作散文代表作100篇,是他近40年散文创作的精华,内容包括记事、写人、纪行,以及个人生活、写作经历与文坛交谊,每篇都写出了切身的感受,渗透着比较深刻的思想,充满感动人鼓舞人的力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高远的情怀,语言优美,生动,富于意境和诗意,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和青少年的阅读范本。
热门推荐
  • 冤亲再聚:我和前夫做邻居

    冤亲再聚:我和前夫做邻居

    她,叫马辛暖,本是一位快乐的小镇姑娘,却在有一天,被突然杀到的既是生母,又是后妈的女人惊翻了天地!养母和继母,生母与后妈,本是婆媳关系内分泌失调多年,隐忍自己的他“小蝌蚪”极不发达,忍耐却平淡的日子骤然变化!老公陈普宇不理解,不容纳,用爱筑起的小家瞬间垮塌,命运安排甚是奇妙,和前夫做起邻居的她,选择如何的活?
  • 是谁来摘花

    是谁来摘花

    一部描述地区风土人情的小说,故事离不开悲欢离合。社会无论怎么变化,悲欢离合总是一次次上演。对风土人情的运用,增加了作品的丰富性和现实意义。生活是看得见的,但怎么把握,却各有各的不同;生活是精彩的,却又常常让人无可奈何。作者胡大平,安徽省作协会员。
  • 萌宝来袭:总裁爹地,太会撩

    萌宝来袭:总裁爹地,太会撩

    【娇艳俏丽女明星*鬼畜病娇忠犬男,甜宠文】“敢再离开我,你试试!”男人嗓音冷冽,语调凶戾,每晚闯进她梦中,不知疲倦地威胁她。可这位先生,我们不熟好吗?跑去试镜,不小心撞入权势滔天的齐宵怀中,被他强势扣下,成为禁脔。她恨他,怨他,想离开他。他爱她,缠她,只想要她。“齐先生,请你放过我!”他放开她,却又绊倒她,让她跌入他的怀中,“看,我放了,是你自己又回来了。”
  • 风铃

    风铃

    中国小小说30年心血结晶,23位名家殿堂级作品,精短文学的至高水准,值得一生珍藏的经典文丛。由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编著的《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刘国芳卷》为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之一。《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刘国芳卷》收录了拔去心里的草,爱在天上飞着,风铃,黑蝴蝶,吹笛到天明,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过去,结婚,老鼠带来的爱情,快乐情人节,开始就是结束,忽然,警察与小姐,向往阳台,模特与车,角色,小品,对面……
  • 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

    欲知世界各地之真相,可取此书读之。马可·波罗,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旅世家。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尼古刺·波罗和叔叔玛窦·波罗,途经中东,历时蹬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著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记述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
  • 穿越之高门庶女

    穿越之高门庶女

    现代女苏锦一朝穿越成了古代高门庶女叶明珠。虽然说是庶女,却也是高门。高门里是非多,她一个没了亲娘又是久病之体的庶女,还是在嫡母和忠仆的庇护下好好看戏吧。本以为这样活一天算一天,谁曾想一朝高嫁,不但成了太夫人,还得了一个敬她、怜她、宠她、爱她的夫君。叶明珠表示,在古代的日子还是不错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NBA冠军掠夺者

    NBA冠军掠夺者

    新书《NBA最硬的男人》已签约,求关注,求支持O(∩_∩)O~
  • 新世纪战歌

    新世纪战歌

    一个未来的天才科学家,一个21世纪的颓废青年,一个异大陆的狂傲之徒,在冥冥天意之中命运相交。当一切陷入黑暗,腐朽遍布大地。点亮人们心中的真善美,才是拯救世界,开创新世纪的唯一道路!
  • 清宫梦里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清宫梦里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孝庄文皇后:一个女人的史诗。海兰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董鄂妃:风流只向一人说。香妃:老去的传说。西太后慈禧:红妆照汗青。婉容:末代皇后。
  • 第九号便利店

    第九号便利店

    走进第九号便利店,吴名就再也不是吴名。魑魅魍魉抵不过人心险恶。地狱空荡荡,恶鬼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