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6500000060

第60章 苏轼词风与苏门创作群体(12)

4.多种生活情感体验的抒发

唐末五代以来,词的表现范围变得越来越窄,男欢女爱、离情别怨、春恨秋愁,几乎成为词中的唯一话题。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也绝大多数是送往迎来、倚门卖笑的歌妓。苏轼率先突破传统的藩篱,做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但没有立即被同时代的人所认可。到了北宋后期,苏轼的开拓才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所接受,因而悄悄地成为创作习惯。这一阶段的词人,将生活中体验到的多种情感经历,都借歌词来抒发。这一种悄悄的改变,对南渡以后“苏学”在词坛的全面复苏至关重要。

首先,是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北宋后期词人,多遭废罢或贬谪,告别亲朋好友成为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别后的思念也就随处可见。这种思念,由于搀杂了复杂的政治因素,因此变得更加耐人寻味。李之仪《忆秦娥》云: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凌歊台,在安徽当涂县西北五里的黄山上。据《太平寰宇记》卷一百零五《江南西道》载:“(南朝)宋凌歊台,周回五里一百步,高四十丈,石碑见存。”贺铸通判太平时曾作《凌歊引》,李之仪为之作跋,故李之仪此词当作于崇宁年间编管太平之时。霜风秋月季节,登凌歊台思念远方友人,此地曾是与友人相聚相别之处。遥望远方,友人杳无音讯,也不知何日可以重逢,思念至此,难禁心头凄痛。词人很好地运用了入声韵,造成哽咽的声调,用以表达泣不成声的悲痛。近乎绝望的悲苦,就不仅仅是用友人之间的离别思念可以解释得了,其中所包含的可能是更深一层的对政途风波险恶的忧虑与绝望。李之仪的《采桑子》小序说“席上送少游之金陵”,词中以景衬情:“细雨濛濛,一片离愁醉眼中”,深情款款。“明朝去路云霄外”的叙述又为友人的前程而忧虑,现实政治环境的险恶隐约可见。

这类作品中,时时还能看出词人消磨未尽的雄心。黄庭坚《品令》说:

败叶霜天,渐鼓吹、催行棹。栽成桃李未开,便解银章归报。去取麒麟图画,要及年少。劝公醉倒,别语怎向醒时道?楚山千里暮云,正锁离人情抱。记取江州司马,坐中最老。

词前小序说:“送黔守曹伯达供备。”这是黄庭坚谪居黔州时所作。词中有送别时称颂政绩的泛泛之语,然“去取麒麟图画,要及年少”的热情鼓励中多少包含着词人当年的热望及眼前的不甘心。结尾以“江州司马”自比,失意之愤懑、牢骚也是呼之欲出。

其次,苏轼词中“西北望、射天狼”之类最高亢的音响,在北宋后期词坛也找到一些回响。徽宗年间,对外族的用兵曾取得某些胜利,尤其是宣和末年联金灭辽,以金帛换得一些土地,假造出一些虚妄的强盛局面,更令统治者昏昏陶醉。军旅生活、边塞战争,就出现在词人的笔下。王安中宣和末年曾出镇燕山府,为边帅。某次检阅六军,赐饮官兵,作《菩萨蛮》纪其事,词云:

中军玉帐旌旗绕,吴钩锦带明霜晓。铁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

分兵间细柳,金字回飞奏。犒饮上恩浓,燕然思勒功。

军中景象,都是词人亲身经历,故上阕写来气魄宏大:六军排列,旌旗招展,铁马奔驰,刀光闪闪,弓声透云。这种壮阔的景象,也是北宋词中极其罕见的。下阕颇多谀圣之辞,建功立业的愿望也成为一种格式化的表达。但是,以这样的题材入词,便是对苏轼创作的一种承继。

随着朝廷对边功的看重,部分词人也将建功立业的热望寄托于此,在词中就有了相应的表现。如吴则礼,字子副,号北湖居士,兴国州永兴(今湖北阳新)人。以父荫入仕,元符元年(1098)为卫尉寺主簿,官至值秘阁,知虢州。吴则礼主要仕历皆在北宋后期,卒于宣和三年(1121)。他与陈师道等有诗文唱和,对黄庭坚推崇备至。所以,他也接受了苏轼词风的影响。他有《江楼令》云:

凭栏试觅红楼句。听考考,城头暮鼓。数骑翩翩度孤戍,尽雕弓白羽。平生正被儒冠误。待闲看,将军射虎。朱槛潇潇过微雨,送咸阳西去。

宋人向来重文轻武,徽宗则好大喜功,近臣中便有以武功博取富贵者,如童贯、蔡攸之流。统治者趣好的改变吸引了广大的文人士大夫,吴则礼这首词就代表着时人观念的某种转变。“平生正被儒冠误”,极似唐边塞诗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之类的语气。词人羡慕的是“数骑翩翩度孤戍,尽雕弓白羽”的行伍生活,“将军射虎”之场面被写得很有声威。吴则礼《木兰花慢》又云:“望杳杳飞旌,翩翩戍骑,初过边头”,描摹行军阵营气势;《红楼慢》云:“霜髯飞将曾百战,欲掳名王朝帝”,歌颂军中勇将。同类题材的作品,在北宋后期明显增加。

再次,托物喻志的手法被更普遍地运用。苏轼在《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中借物明志,还仅仅是偶尔用之,且在有意无意之间。北宋后期朝政黑暗,苏轼弟子、友人大都屡遭打击,身处逆境。他们的内心情感不可随意表达,便更多地借用托物喻志的手法去抒发情感。在《水调歌头》中,黄庭坚就托物喻志以表现自己的高尚品格: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这首词上片写景,但并非一般的实景,而是写对理想境界“武陵溪”桃源仙境的追求:“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正因为词人有如此高远的理想,所以才有浩然之气,磅礴九霄,甚至与天上的虹霓相结。下片抒怀。词人对李白表示由衷的倾慕,这正是暗示对名利的轻蔑。“玉石”“玉枕”“金徽”“白螺杯”“灵芝仙草”都象征自己为人的清高与圣洁,同“朱唇丹脸”形成鲜明对照。这首词,实际上是一首抒情诗,与苏轼《水调歌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首词似更注重于抒写怀抱与理想,因此,抒情性也更为显著。

北宋后期词人在作品中普遍流露出的主体意识,表明苏轼创立的抒情模式已经被人们悄悄接受,逐渐流行于词坛。“四海文章慕东坡”不是一句泛泛之辞,苏轼词之革新观念已经渗透于北宋后期词人的创作之中,歌词新的抒情功能得以确立,预示着南渡后的全面勃兴。

三、门墙肯傍大苏来

苏轼清雄旷达之词风,是一种全新的美学风格,对委婉隐约的传统词风形成冲击,在当时词坛引起普遍关注。苏轼新创之词风,与时人对歌词的审美期待心理相违背,从总体上来说,以否定意见居多。如陈师道、苏轼幕下士人的批评,这种观点代表了时人的普遍看法。苏门弟子李廌徽宗年间见善讴老翁,还作《品令》嘲讽说“是伊模样,怎如念奴”(《碧鸡漫志》卷一)。苏轼的门人弟子尚且如此,遑论其他。然而,苏轼文学创作的成功,已经成为现实存在,无论持何种创作观点的词人,都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加上苏轼巨大的人格感召力,苏轼词风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词坛的风气,对时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将苏轼以后诸多词人的创作联系起来考察,便可寻觅词风嬗变的轨迹。

词风之转变,首先表现在用以烘托主观情绪的客观景物描写的改变。传统词风偏于“香而软”,写景自然“狭而深”。词人们选取的大都是“庭院深深”“小园香径”“梦后楼台”等等狭小的空间,作细腻深长的情感抒发。苏轼则选取“明月青天”“大江东去”“千骑平冈”等宏大的场面作为情感抒发的背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胡寅《酒边词序》)。词人开阔的胸襟、奔放的情感,于是有了相衬相映的空间得以落实。其次,这种景物空间选择的变化,源于词人不同的情感需求,与之相适应的必定是“登高望远,举首高歌”之情,传统的曼声细语的吟唱得到本质的改造。再次,词风的转变,还表现在摒弃传统词风之秾艳,转以清新、清丽为主要美学特征。上述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往往完整地表现在一首词中。

北宋后期词人在空间景物的选择与描写方面有了明显的转变。李之仪是苏门弟子中喜评论作词者,他历评北宋词而无一语涉及苏轼与黄庭坚,大约也并不满意老师的歌词风格。而且,李之仪论词特别强调歌词“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龉”(《跋吴思道小词》)。从理论上讲,李之仪不大赞同老师的作词之法,然这并不妨碍他在创作实践中或多或少受其影响。徽宗年间李之仪罢居当涂,濒临长江,受长江壮阔气势熏陶,创作自然与苏轼词风趋同。其《天门谣》云:

天堑休论险,尽远目、与天俱占。山水敛,称霜晴披览。

正风静云闲,平潋滟。想见高吟名不滥。频扣槛,杳杳落,沙鸥数点。

这首词是登采石娥眉亭览眺长江而作。登高远目,天堑长江浩渺无边,水天相连,秋霜季节,天高云淡,这是一片无比辽阔、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词人对景生情,“扣槛”吟啸,心情激荡。心中的不平与愤慨,在拍打栏槛时,似乎一一洒落在江山之间。情景相融,词人奔放的情怀也展露无遗。

李之仪又有《蓦山溪·采石值雪》咏登娥眉亭览雪景,云:“匀飞密舞,都是散天花。山不见,水如山,浑在冰壶里。”处在这一幅白茫茫壮丽的景观之中,词人身心与之俱洁,故连呼:“须痛饮,庆难逢,莫诉厌厌醉!”豪迈中流露出一丝颓唐,与苏轼“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之消沉相似。另一首《水龙吟·中秋》咏中秋夜景,说:“晚来轻拂,游云尽卷,霁色寒相射。银潢半掩,秋毫欲数,分明不夜。”一片开阔的冰清玉洁世界,气质上受苏轼中秋词影响。只是与苏词相比,李词更多衰疲气象,如“万事都归一梦了”“玉山一任樽前倒”(《蝶恋花》)等等。这是徽宗年间的社会背景所特殊赋予的。

在开阔背景的衬托下,即使书写相思别离之情感,也给人以全新的艺术感受。李之仪流传最广的词作《卜算子》,就是这样一首佳作,词云: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词写相思之情,本属词中最平常的题材,但这首词却写得很有特色,原因在于构思比较新巧。作者以江水喻恋情,滔滔不绝,天长地久。以源远流长的长江连接相思的双方,空间距离之辽远、彼此思念之绵长,尽在不言之中。没有花间月下的缠绵悱恻,双方的情感融入滔滔江水,是那么的清醇、真挚。只要两地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恋情便永远不会衰歇。这首词另一特点是语言朴素,有鲜明的民歌风味,且以淡语写情语,更加反映出感情的真挚。这种富有民歌风味的清新隽永之格调,就得力于烘托情感景物的改变。

从上述李之仪词景物的描写来看,江天一色之清明,冰雪世界之洁白,滔滔江水之绵远,都已经走出了狭小的庭院楼阁,也没有了传统歌词的香艳脂粉气。古人创作诗词,重情景交融之境界,背景的改变,当然带来词风的转移。

苏门弟子李廌在这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李廌(1059—1109),字方叔,号济南,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元丰中他曾以文章谒苏轼于黄州,以文章知名,苏轼说他的文章“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但屡试不取。存词仅四首。《虞美人令》说:

玉栏杆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信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这首词通过雨中景色的描绘,寄托了离绪别情与翩然出世之想。词人凭栏眺望,风雨连江,远至天涯,千里一片。初夏时节有此“好风好雨”,词人感觉到爽朗畅快,心旷神怡。雨中的“岸花汀草”,更富有勃勃生机。风雨绵延,不禁牵引出词人的“千里思悠悠”。今夜天凉气爽,正好入眠,睡梦中可以凭借“霎时凉梦”到达所思的“南州”。思念远人是传统歌词所经常抒发的一种情感,李廌则以如此开阔清爽的景物作为背景衬托,思绪悠悠而又不低沉压抑,与苏轼词气质相似。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中对这首词评价很高,他说:“‘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春夏之交,近水楼台,确有此景。‘好风’句绝新,似乎未经人道。歇拍云:‘碧芜千里思悠悠,唯有霎时凉梦到南州。’尤极远淡清疏之致。”景物设置的改变与词风的转变密切相关。

北宋后期,甚至有能得东坡风韵而闻名天下的文人。苏轼同乡后辈唐庚(1071—1121),字子西,元祐六年(1091)进士,为宗子博士。卒于宣和三年。主要文学活动都是在徽宗年间。徽宗年间他曾贬官惠州,经历与贬地都与苏轼相同相似。他潜心学习苏轼,最得东坡神韵,“太学诸子竞相传写其岭南诸作,称‘小东坡’。”(《四库全书总目·眉山集》)存《诉衷情》一首,词云:

平生不会敛眉头,诸事等闲休。元来却到愁处,须著与他愁。

残照外,大江流,去悠悠。风悲兰杜,烟淡沧波,何处扁舟。

同类推荐
  •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上)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上)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包括上下两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上册收录了开创天地、斩妖除魔、海底精灵、荒谬滑稽等内容,如混沌天神的诞生、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伏羲出世、亚当和夏娃、伊甸园、希腊创世神话、普罗米修斯等故事。
  • 文化场域与文学新思维

    文化场域与文学新思维

    本书是以辽宁地区作家为评论和研究对象的专题著作。本书既不同于一般的作品评论集,也不同于一般的文艺理论专著,而是使评论跃升到审美研究层次的一种给创作以理论评量与推动的专题论著。本书多视角、全领域地扫描了辽宁文坛近年的创作现状,涉及的作家达30余人,主要有王充闾、王向锋、女真等人,是研究辽宁作家的读者和评论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春回天府(成人卷)

    春回天府(成人卷)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力量、新家园、援建工地上的旗帜、告亲人书、当新家从手中一寸一寸升起、目光中的光、小城阳光、奠基、重建、悬空、你的名字在援建的路上疾行、还是那片土地、种在废墟上的太阳、记得、援建工人印象、重建,重建、家在彭州等等。
  • 脚步

    脚步

    《诗歌集:脚步》为诗歌合集,其中包含天下觅景、京城览胜、故乡寻踪、心中有梦四个部分,每一首诗歌都是作者游览过的地方,有出名的有不出名的,作者通过游览景点,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道出一个个人生道理,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每个景点的美丽风景,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有着些许帮助。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本书不欲多袭前人的论断。但前人或当代的学者们的批评与论断,可采者自甚多。本书凡采用他们的论断的时候,自必一一举出姓氏,以示不敢掠美,并注明所从出的书名、篇名。
热门推荐
  • 生态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生态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生态经济学是一个新兴交叉学科的学术研究领域,旨在解决人类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依存和共同演化。生态经济学是一门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学科,不是经济学或生态学的子学科,甚至不仅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桥梁,而且包含了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相互结合。
  • 那些年在山上当山贼的日子

    那些年在山上当山贼的日子

    醉里挑灯看剑,谁曾想那人越看越贱。颜如玉抱着人至贱则无敌的理念,抢个美男回来当当压寨夫君怎么了。她本来就是个山贼,她这叫敬业。。。。。。。谁料天意自古以来就喜欢捉弄人。从她抢了个压寨夫人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经历繁华一场,却如浮生一梦。“上天从不曾亏待痴情人,一般他都是往死里整。”
  • 这样的白月光

    这样的白月光

    高智商正经女主上了大学以后竟然碰到了某沙雕男?天天粘着不说,还总爱卖萌撒娇装可怜。本以为简简单单谈个恋爱就好,谁知道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身世被扒出来的女主12岁就杀光全家走上人生巅峰。说好的白月光呢?这叫我们单纯善良的男主很迷茫,哪天姑奶奶不高兴了是不是自己小命就没了……一次误会让贺沁阳遇见了老实巴交的忠犬林煜,本以为能摆脱黑暗从此陷入爱情。奈何纸是包不住火的,自己死死想要守住的秘密终究会被发现。在天使的外表下,是一颗恶魔的心脏,灿烂的笑容下到底藏着怎样的过去。一个人看上去有多善良,就有多狠心。贪欲是无穷无尽的,而且必须为此付出代价。“这个世界对你残忍,我不会饶过这个世界。”甜甜甜,超级无敌甜的,嗯,就是这样。
  • 少年花开飞锦时

    少年花开飞锦时

    无关风雨,无关对错,这是一个有关青春里最好的事物。开启崭新的记忆,会认真相遇,认真告别,会思念,但是不怕,相逢的人,还会再相逢。
  • 凌道剑神

    凌道剑神

    九州大陆,武道至上。万族林立,强者为尊!武王之子,天生绝脉,一朝开启逆天星魂,自此手持凌道剑破尘而出,鏖战天下。成就无上战神之位,让诛天万界都为之颤抖。
  • 二世仙妻

    二世仙妻

    杨曼的前半生就仿佛一个漏风的小口袋,所有的幸福都得要自己捂着,因为不知什么时候有风来,可捂着捂着总是要漏掉。可大风来了,她的一生彻底改变,原来口袋撑得太大,就会知道风漏得越厉害。我的葬礼办得好吗?一向如钢铁巨人的你,有哭吗?原来所谓的爱你,就是为了牺牲你。是我在尘世沉浮太久,以为看透的那些人生都是虚假的吧?渺小如我,强大如我,竟然就这样死了。你可曾怕过?怕我午夜梦回时分恨得能蚕食你所有的美梦?我诅咒你,诅咒你的余生噩梦缠身。。。不得好死。当她二世归来,换了新的身份,只愿安静度日,可最后还是招惹上同一个人,但她已经不是当日卑微的她,王者归来,势要登峰!
  • 宿敌

    宿敌

    五年前莫语汐一纸文章让顾梦东家破人亡,他绝望之余远走他乡。五年后,他卷土重来,与她在商场上狭路相逢,她对他避而远之,他对她暧昧纠缠,是旧情复燃还是逢场作戏?她想全身而退,却早已在劫难逃。商场中的对决,情场中的博弈,蓄谋已久的阴谋与爱情,他对她穷追不舍、步步紧逼,她与他斗智斗勇,却始终敌不过他的机关算尽……莫语汐不明白,她对顾梦东而言,究竟是他征战半生唯一的失地,还是一段一笑置之的过去?
  • 青色的叹息

    青色的叹息

    他冷漠了自己整个世界,却温柔了她一个人。她在黑暗中挣扎,他成了她唯一的救赎。
  • 刺激战场之热血枪王

    刺激战场之热血枪王

    没有人甘心平凡但成就不凡的道路注定充满磨难生活不就是一场又一场战斗吗无所谓被打倒,但你永远别想打败我我是杨锐,刺激战场,等你来战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热血枪王
  • 穿越也疯狂:情牵亲王

    穿越也疯狂:情牵亲王

    “哎呦!我是不是被人揍啦?怎么浑身都疼!”“我见你是从树上掉下来的。”“你是那里人?”“我当然是中国人啦!看不出来吗?”“中国?姑娘穿的衣服有些古怪。”“你才穿的古怪好不啦!难道你是拍戏的啊?怎么没看见剧组啊!”电视上播放了一位亲王古墓、陪葬品竟然和自己的吊坠一模一样、出于好奇,找到地方看见异象掉下悬崖被一股力量吸引到1500年前。穿越古代吊坠遗失,在接受这个现实之后、章晓岚努力适应古代生活,一次游玩中、无意间遇见身负重伤的人,救他回去帮他治好伤、他对以后章晓岚的古代经历有很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