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4800000024

第24章 民族心理(2)

借助这一理论支撑点,我们可以说,“春晚”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中华民族”这一“想象的共同体”搭建了一个“心理事实”的虚拟化平台。人们欣赏春晚,除了一般的审美原因之外,还有更深一层、更隐蔽的潜在心理需求:即寻找归属和认同,在“春晚”中感受自己作为“中华民族”这大家庭成员之一的真实的生命感受,在歌舞、小品等这些文艺形式中感受到一种民族的“大我”与“群体生命”的存在。这也正是为什么“年年难办年年办,年年不满年年看”这种“春晚情结悖论”现象存在的理由。“春晚”所表现的各类语言符号,正是联结“中华民族”这一“想象中的共同体”的纽带。恰如安德森所说:“关于语言,最重要之处在于它能够产生想象的共同体,能够建造事实上的特殊的裙带。”(《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p.125)正是由于“春晚”,中华民族这一“想象的存在”,变成了一种“事实的存在”,一种以歌舞、小品、曲艺节目等形式出现的实实在在的存在,清晰可见。“春晚”是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据统计,2004年全国约有5亿多观众同步收看了春晚。安德森在谈到报纸作为联结民族这一“想象的共同体”的媒介时说:

我们知道,特定的早报和晚报绝大多数将会在这一刻和另一刻之间,只在这一天而非另一天被消费掉。这个群众仪式的意义——根据黑格尔的观察,报纸是现代人晨间祈祷的代用品……每一位圣餐礼的参与者都清楚地知道他所奉行的仪式在同一时间正被数以千计(或数以百万计)他虽然完全不认识,却确信他们存在的其他人同样进行着。更有甚者,这个仪式在整个时历中不断地以每隔一天或半天就重复一次。我们还能构想出什么比这个更生动的世俗的、依历史来记时的、想象的共同体的形象呢?与此同时,报纸的读者们在看到和他自己那份一模一样的报纸也同样在地铁、理发厅或者邻居处被消费时,更是持续地确信那个想象的世界就植根于日常生活中,清晰可见。就和《社会之癌》的情形一样,虚构静静而持续地渗透到现实之中,创造出人们对一个匿名的共同体不寻常的信心,而这就是现代民族的正字商标。

与报纸这种传播方式同理,5亿之多的观众在同一时间收看同一节目的壮观景象,就是“想象的共同体”进行表演的最佳舞台。实际上,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想象的共同体”涉及的是民族或群体心理学的问题。所谓民族心理或群体心理,是社会心理学建立之初研究的主要对象。19世纪,直接为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做了理论和方法上准备的,是两个欧洲的学术群体:德国民族心理学和法国群体心理学。

著名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曾把“民族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用20年的时间,写成十卷本《民族心理学》,在冯特笔下,个体心理学是研究“民族心”这种集合精神的基础,与个体心理构成要素想象、感情、意欲相对应,“民族心”构成要素是语言、神话、习惯,民族心理学即是对语言、神话、习惯发生、发展原理的研究。其后,法国群体心理学家迪尔凯姆(B.Durkheim,1858~1917年)提出,在社会心理中,存在着一种“集合表象”(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s),这个概念是指群体所共有的经验或体验在想象和记忆中再现为社会事象,换言之,是群体共有的社会生活或经验的心理象征。他认为,表象有两类,即构成“个人心”的表象和构成“集合心”的表象,后者集合表象是前者个人表象的复合物,而个人表象是感觉的化合物;集合表象是集合性作用的产物。一经产生,即是社会事实、社会心,是许多精神相互作用的产物,而非由单一个人所能产生的。进一步说,集合表象是无数人观念、情操等联合、统一和结合的结果,它储存着数世代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它比个人表象更丰富,更复杂。

当然,在此方面成绩斐然的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Jung),他创造性地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说法。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与个人无意识不同,它的存在并不取决于个人后天的经验。集体无意识是一个储藏所,它储藏着所有那些通常被荣格称之为原始意象(primordial images)的潜在的意象。这些意象是人从他的前辈那儿继承了的。这种意象的继承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或拥有他的祖先所曾拥有过的那些意象,而是说,它们是一些先天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做出反应。简单来说,集体无意识实际上是人类文化通过一代代人遗传而形成的、在群体生活的深层起作用的无意识现象,它和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分不开。荣格认为,从个体出生的那一天,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给个人的行为提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模式,而后天经历和体验的东西越多,所有那些潜在意象得以显现的机会也就越多。教育和学习越丰富,也就越容易使集体无意识在各个方面得以个性化。恰如一首歌所唱道: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而这首歌正是在“春晚”上唱响,最后走红,目前,它已经成为一种“民族心”和“集体无意识”的醒目符号。基于这种原因,春晚的路还要走下去。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不仅它的特殊性无可替代,除了它,我们似乎也没有其他选择。一位思想家曾经说过:“民主不是最好的制度,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制度。”窃以为,看待“春晚”现象,破解“春晚悖论”,亦应作如是观——“春晚不是最好的形式,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形式”。

三十、后小泉时代的“耻感文化”——民族文化心理的视角

先看一看2007年左右安倍内阁在“慰安妇”问题上出尔反尔的表现。

历史学家们称,至少有20万亚洲妇女,于1930年至1940年期间,在日本设在全亚洲的军事妓院里服务。1993年8月4日,时任日本政府内阁官房长官的河野洋平代表日本政府发表有关慰安妇问题的调查结果,承认“二战”期间日军强征“慰安妇”,“严重伤害了许多妇女的名声和尊严”,对此表示道歉和反省。此即“河野谈话”,基本代表了此后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的官方口径,也是此后日本在这一问题上的官方立场。2006年10月,安倍晋三曾公开表示在慰安妇问题上继承河野立场。2007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决议要求日本政府正式承认军妓问题并道歉,一些当事妇女出庭作证,描述了被战时的日本当局俘虏,作为“慰安妇”遭到不断的强奸。同年3月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及一些执政党议员以“没有证据”为借口,企图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强征“慰安妇”的史实。美联社报道说,作为对美国国会一项要求日本领导人在“慰安妇”问题上“正式承认、道歉并承担历史责任”的决议草案的回应,安倍狡辩说,“事实上没有证据证明存在强迫行为”,因此“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强迫的定义”。同日,据《读卖新闻》报道,以日本前文部科学大臣中山成彬为首的部分自由民主党成员也以“没有发现文件记录”为借口,辩称“军队和官方没有绑架”妇女充当“慰安妇”,怂恿政府改写相当于官方道歉的“河野谈话”。这些议员称“河野谈话”有损日本形象,“招致对事实的误解和对日本的恶意批评”。据英国媒体报道,3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议会成员说,“我必须说,即使这个决议已经通过,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将道歉”。安倍同时也重申,日本政府认为美国的决议包含着事实上的错误(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一石激起千层浪,而就在安倍此举招致邻国的一致抗议和谴责之时,3月12日,媒体又报道说,安倍晋三11日上午在日本NHK电视台的节目中说,他“由衷地”向心灵受到创伤的“慰安妇”表示道歉。安倍在节目中表示,日本政府继承“河野谈话”,这是一贯的立场,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和桥本龙太郎都给“慰安妇”寄了(表示道歉的)信函,他的心情也完全没有变化,他“由衷地向当时心灵受到创伤、饱受艰辛的‘慰安妇’表示道歉”(《人民日报》2007年3月12日第10版)。这不由让人松了一口气。

可是3月14日,又有了新情况:日本媒体辩称美众议员之所以紧咬慰安妇问题,是因为曾接受华裔人士大量捐款。日本《产经新闻》3月15日报道,“14日获悉,在美国国会中紧咬慰安妇问题不放,积极敦促通过声讨日本决议案的众议院议员麦克·本田,在此前的选举中对有中国背景的政治捐款的依赖超乎想象。捐款名单当中,与中国政府直接相关的在美反日团体的多位干部赫然在列。本田议员呼吁追究日本的‘战争责任’,更是与这个团体密切相关”。《产经新闻》还以《本田议员体现浓厚“中国色彩”》为题,极力寻找“外部理由”以冲淡“慰安妇”阴影,其云:

在美国议会推动“慰安妇”问题决议案的“主角”麦克·本田众议员,近日被发现曾大量接受中国反日团体“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活动家的捐款,其声讨和指责日本的行为也与该团体的活动方针“不谋而合”。“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对外公开的说法是1994年由海外华侨和华裔居民创建,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但实际上,这个联合会经常以与中国国内的公开组织共同主办的形式在中国频繁举行批判日本的研讨会,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

(载《参考消息》2007年3月16日第8版)

短短十余天,态度凡四变。作为一个群体,日本民族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极端矛盾相悖的暧昧心理与行为,重新引发了人们对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关注和思考。

所谓民族文化心理,是指某一民族历久积淀而成的深层心理结构,它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无意识性及群体内部同质性,属于群体心理的研究范畴。

对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知识界已经有较为成型的概括,这就是著名的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耻感文化”说。她认为,相对于西方的“罪感文化”而言,日本民族整体心理上具有“耻感文化”的特征,即荣誉和耻辱这一组范畴具有决定人行为的绝对权威。由于“耻”是出于外在的社会评价,而非内在的心灵自我拷问和自觉忏悔,所以构成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的二重人格和诸多矛盾现象,而这些矛盾又构成了编织日本人复杂心理的纵横交错的经纬。菊和刀正好象征了这种矛盾。“菊花”是日本皇室家徽,象征着细致入微的美感;“刀”是日本武家文化的符号,象征着尚武精神。本尼迪克特以《菊与刀》命名此书,象征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她指出,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在《菊与刀》中,她精辟论述了“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的根本差别在于控制动力的一内一外:西方“罪感文化”主要依靠罪恶感在内心的反应来约束人的行为,日本“耻感文化”则主要依靠外部的强制力来约束人的行为。在“耻感文化”下,人的行为不是受内心罪恶感的约束,而是基于对“蒙受耻辱”的惧怕,其行为准则不是基于某种内在的自律的道德原则,而是基于外在的不固定因素。羞耻感将日本人牢牢地束缚在道德律令中,在日本人看来,知耻为德行之本。只有对耻辱敏感,才会实践善行的一切准则,“知耻之人”就是“有德之人”和“重名誉之人”的同义词。本尼迪克特说:“耻感在日本伦理中的权威地位与西方伦理中的‘纯洁良心’、‘笃信上帝’、‘回避罪恶’的地位相等。”同西方的“罪感文化”相对,日本形成了独特的“耻感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没有坦白忏悔的习惯。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祈祷幸福的仪式,却没有忏悔赎罪的仪式。

同类推荐
  • 催眠术治疗手记(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催眠术治疗手记(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也许,您读过催眠术的著作;也许,你看过催眠师的表演。可您了解催眠施术治疗身心疾病的真实场景吗?本书以15个鲜活的催眠案例为主体,详尽介绍催眠师如何把来访者导入催眠状态,如何使他们与潜意识对话,调整身心状态,并与心理痼疾作抗争。本书更有催眠师的心得体会若干,正所谓“甘苦寸心知”。
  •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人类是有心灵的,这毋庸置疑。但心灵到底是什么,我看谁都难以说清。要想解开心灵这个密码,直接从“心灵”二字下手怕是不成,我们必须学会迂回,先弄明白“人类”是什么,再从中寻找“心灵”的真相与定义。人是以“类”的方式存在着的。马克思如是说,事实也千真万确。让我们越过生物生理层面,从心理人性层面来看,之所以某些生物能归为“一类”,那是因为它们必须符合这样两个条件:其一,“类”必须是不同个性的集合;其二,“类”必须有一个共性的“通解性”。
  • 青少年社交心理学

    青少年社交心理学

    青少年首先要身心健康、端正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有了良好的品行、素质懂得了礼仪,在社交方面能够做到有益的语言直面和网络沟通,结识贤能,提高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敏感、胆怯无法加入到新的伙伴中;不善沟通,在社交中总是被忽视;面对被拒绝和嘲笑手足无措;跟小伙伴发生冲突时不知道怎么化解矛盾等。针对青少年在社交中出现的种种心理和难题,本书中有解析、有方法、有示范,为青少年社交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
  • 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

    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

    牧之编著的这本《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剖析了管理心理学在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之道,针对在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可能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全书内容充实,观点科学,操作性、指导性、实用性强,是管理者提高自身能力、轻松带出一流团队的最佳指南。
  • 身份心理学

    身份心理学

    以心理学、营销学的观点解析身份和影响力的内在逻辑。吸引高层次人群的人际关系法则。越是好的越多人抢,越多人抢就越是好的,你明白这种不成逻辑的逻辑背后的心理秘密吗?场面大了,会吓跑人群中的绝大部分;场面小了,有实力的人又看不上。你明白这个“面子”问题背后的心理秘密吗?形象代表人的本质,影响力就是一种生产力,你了解这种名与实之间互相转化背后的心理秘密吗?外表漂亮者比不漂亮者更为成功,你知道这种视觉效应背后的心理秘密吗?
热门推荐
  • 校花的透视狂兵

    校花的透视狂兵

    【火爆爽文】他是拥有透视眼的圣手仙医、地底世界的特种兵王,因一纸婚书,只身来到花都,成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推荐新书《我是女儿的黑粉头子》金鳞岂是池中物?他这一世,注定为王。
  • 收到命令,指挥官

    收到命令,指挥官

    “能者多得才是市场的规律!”“弱者需要受到平等的对待!”“女王殿下万岁!”“住嘴你这个萝莉控!”*2自由还是平等的冲突,意识形态造成的矛盾。帝国,盟军,苏联在异世界的又一次冲突。三主角带红警三基地车穿越,哄哄闹闹的战争史诗就此展开。
  • 地下室里的阴谋(一)

    地下室里的阴谋(一)

    托马谢夫斯基累了,他感到精疲力尽。尽管他正以相当高的速度沿科尔特一舒尔马赫大街驾驶着他偷来的大众牌汽车,他仍不时地闭上眼睛。他必须闭一会儿眼睛,才能继续忍受阵阵袭来的痛苦万分的疲倦感。尽管他想忍住不哭,但眼泪还是一直流到他的上嘴唇。刚才喝的吉姆酒使他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自我怜悯。为什么他没有力量抛弃一切,去追求自己十分向往的安宁呢?为什么在还是孩子的时候,(比如说十二岁),在生活还没有把全部重担压在肩上之前,他没有死去呢?
  • 我的卧底生涯

    我的卧底生涯

    他浪荡于世,力量、美色一一见识,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且每位都大有来头,然而谁又能想到他的另一个身份。
  • 易书轮回

    易书轮回

    男主禹是典型宅男,喜欢阅读古籍,尤喜易经。在石峁遗址偶食混沌初开之阴阳鱼,身体蒸发到异世界,开启成神之路。
  • 女帝养成系统

    女帝养成系统

    系统:您好,欢迎使用女帝养成系统!静娴:“妖……妖物!”系统:你还在男权社会里苦苦挣扎或是死心麻木吗?你还在梦想靠着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吗?清醒吧女人!女帝养成系统,助你摆脱男性的桎梏,掌控男权的社会!静娴:“简直大逆不道!”系统:系统出品各色丹药,质量保证,药到病除!你想用它救弟弟吗?静娴:“……我,我该怎么做?”其实,这就是一只真正的大家闺秀在系统的诱拐下,从侯府奋斗到皇宫,最终终于成功的故事!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恐怖谷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恐怖谷

    《恐怖谷》为长篇小说,是系列第七部。叙述的是伯尔斯通庄园主人道格拉斯不幸惨遭杀害,尸体旁边留有卡片,上面潦草地写着用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字样。道格拉斯临终前和妻子提起一个叫“恐怖谷”的地方,说自己身陷“恐怖谷”,无法逃避这场灾难。福尔摩斯解开了密码,却也卷入一场杀人案中,几经波折,福尔摩斯最终抓获了隐藏在黑暗中掌握众人命运的黑手。小说中所写的平克顿侦探卧底的斗争方法,后来很多惊险作品都有借鉴模仿,即所谓“打入敌人心脏”的战法。
  • 母亲·在医院中

    母亲·在医院中

    本书是作家丁玲的小说精选本。主要收录了《母亲》、《在医院中》等作品。
  • 七天使命

    七天使命

    面对困境,挺身而出。面对责任,好不逃避。面对爱情,他展示了男人的柔情。生死攸关的七天,数次的危机,且看他一一化解,此生无悔入华夏,带着幸福的笑容回归地球。
  • 医旨绪余

    医旨绪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