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6400000021

第21章 书评(4)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评判一本好书的标准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因素。其一,生活层面。这本书应该能够满足阅读者的实践需要,换言之,这本书应该能给阅读者提供生存技能指南。其二,兴趣的满足。这是人作为理性存在者的本性使然,正如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不为吃饭忙活的事情,才是心灵生活的本意所在。其三,认知层面,境界的提升。境界与人对未来的选择有关,毕竟人是这个星球上唯一关注未来的动物。而对于未来的判断,绝不是经验所能完成的,它需要智慧与知识的支撑。基于这种判断,我认为王续琨教授的这部著作在这三个方面满足了上面提到的标准,这才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在一个社会情绪与心态都显得慌张的年月,这样的书并不多见。

客观地说,经过100多年的演进发展,管理科学已经成为一个包含众多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的学科门类。《管理科学学科演进论》一书,第一次在学科的层面上描摹了管理科学学科由少到多的衍生、分化、综合的演进机理,展示了管理科学由点到线进而再到面的延伸、扩展、聚合的发展历程。

在结构安排上,王续琨教授的这本著作从管理科学学科发展史的角度切入,用近50万字的篇幅、3篇11章的结构、从宏观到中观的阶梯模式,叙述了管理科学学科的发展简史、演化机制以及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仅从这个结构安排,读者就可以获得很多对自己有用的启示。了解学科的发展史是任何一门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对学科发展史的梳理,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学习到一门学科基本范式确立的内在逻辑,并从中生发出对本学科的宏观把握。对于学科演化机制的剖析,可以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学科发展脉络中,看到各种曾经的边缘学科、分支学科如何一步步从隐到显完成华丽转身的细节,以及那些曾经的显学是如何遗憾地走完从繁荣到衰落的退化之旅,这一点对于所有有志于学术事业的人来说尤其重要。这几年在教学之余,我也常常听到研究生们的苦恼:无法准确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对于未来不好定位。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关键的一点是他们没有清晰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脉络以及当下的边缘学科和诸多分支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中可能蕴含的变革。我本人就曾花过一些时间琢磨我所在学科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出路,虽然还不能说完全准确判定某一领域的发展机遇与前景,但至少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与精力聚焦上,还是有显著帮助作用的。比如,王教授对于管理科学引文信息的可视化分析,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学科发展的很直观的视角,通过这种努力,至少可以提高自己的目标定位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未来进行判断的眼界,相信这种能力对于每个从事研究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喜欢把这种努力看作是建构自己的知识地图,有地图的旅行与没有地图的旅行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本书另一个出彩的地方在于,作者对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这些努力对于我们在自己从事的学科的发展进程中如何推动学科发展,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相信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这种感受。科学知识体系的繁衍和扩张是没有止境的,包含在其中的管理科学的演进和发展也是没有止境的。该书在探讨了管理科学演进模式、机理、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从学科的视角提出推进中国管理科学发展的对策,包括培育精锐化的管理科学研究队伍、打造本土化的管理科学学术格局、建构均衡化的管理科学学科体系。最后作者把研究落脚点指向解决中国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一位学者对当下社会的关怀。

我一直在私底下与朋友们谈到这个话题:要想影响世界,必须先影响中国。如果中国你都影响不了,还谈什么影响世界呢?把中国的问题解决好了,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相信看过作者对管理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演进章节的人会加深这种印象。这本书里凝聚了作者30年的研究精华,其中包含了很多原创性的观点与思路,这也是笔者目前见到的最为翔实与有力度的关于学科与体系发展的学术专著。我曾对自己的学生说,这本书看第一遍可以当成学科史来读,看第二遍的时候可以当成方法论来读,看第三遍的时候就变成了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知识地图。

关于本书的作者也值得记录一笔。王续琨教授现在大连理工大学任教,他是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学学科的前辈学者,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师长。记忆中第一次见到王教授还是2001年到大连理工大学开会的时候,后来在相关学术会议上见过几面。王老师为人谦和、热情,是一位非常严谨的学者,虽然接触不是很多,但也在内心引为同道。从这本书的后记中我看到,这项研究源于王续琨教授2003年获得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这本书是结项成果。在这项研究中,王续琨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利用这项宝贵的资助,在项目实施期间和结题之后的10年间合计发表了46篇学术论文,3篇年鉴论文,并在课题范围内完成了9篇学位论文(5篇硕士学位论文、4篇博士学位论文)。暂且不论别的贡献,仅这份成绩单就是很令人震撼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的结项报告成绩会比这个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强烈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加大对横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边缘区域研究项目的资助。

8.推开虚掩的暴力之门:谁是栅栏外的敌人———读左高山教授的《政治暴力批判》

这个世界最为奇妙的事情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为陌生的事物。这是一种由熟悉带来的陌生,那些所谓的熟悉掩埋了澄明与晦暗之间的界限与鸿沟,导致人的认识始终处于一种模糊的游离状态,恰恰是这种境况,极大地阻碍了我们对政治生活中诸多现象的敏锐知觉,被动地处于麻木、冷漠与茫然无知的心境。暴力就是这样一个被有意或无意地严重遮蔽与涂抹的概念,暴力作为人类存在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心灵与生活?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很少被关注,或者被文化的错误表象所蒙蔽。前些日子,有幸读到左高山博士的《政治暴力批判》一书,读后有一种久违的感觉,虽然在某些问题上,我与左博士的认识有些不同,但是这部著作所展现的很多观点在我内心中还是深以为然的,这也是近几年国内学人少有的学术力作。那么借着阅读这本书的契机,本人愿意简单谈一下个人在阅读中的一些体会以及自己关于暴力的一些思索,希望以此文与左君在智识上进行一场交流。

研究暴力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学术工作。之所以艰难,原因无外乎两点:其一,在我们当下的语境中,倡导和谐理念,导致研究暴力总有一丝与主流不符的敏感意味,需要研究者的极大勇气;其次,暴力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所致。毕竟暴力活动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中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不论你是否喜欢,暴力总是存在的。再加上历史上各种学说的累积以及政治架构有意或无意的遮掩,有关暴力的言说与论述也就显得尤为庞杂与混乱。暴力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诡异的事情,我们时常恐惧于暴力加之于己的伤害,又在无可奈何之时渴望暴力的最后解决,在这种矛盾心理的纠结中,暴力现象的深层本质却总是逃脱人们的视线,处于毫无悬念的搁浅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全方位梳理出暴力概念的本质就是所有论述的起点,也是政治哲学领域至为关键的工作。如果说政治哲学的天空下还有什么新鲜事的话,那么一定是对政治暴力的研究。

左高山博士这部著作恰恰是沿着这条思路线展开的,全书共分六章,导论部分以开阔的视野展示了当前有关政治暴力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本书政治暴力批判的研究路径,以及政治暴力对存在者存在的政治性剥夺这样一个宏观命题。第二章以厚重的篇幅梳理了政治暴力的观念史,这部分工作无论对于研究者来说,还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都是意义巨大的,它展示了政治暴力观念历史发展的谱系图,通过这种概念考古学式的分析,一些晦暗不明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思想的道路也在这种敞开中得以行进。第三章到第五章则按照从个人、国家到世界的逐渐放大的空间来展示政治暴力所呈现的不同样态,以及存在者的存在在空间放大性转换中所遭遇暴力的情形。第六章给出了本书的结论:通过理性的建构把“我们”的概念外延扩大化,将一直游离于栅栏外的他者包容进来,从而超越传统的“我—你—他”的认同架构,进而超越或者终结暴力才是可能的。这样的论证线索非常清晰,与人类的认知习惯相契合。

通常来说,研究政治暴力有两种路径,从宏观角度入手与从微观角度入手,这两种方式也是国内外常见的研究模式,其优缺点也是非常鲜明的,宏观视角适合于历时性分析,体现政治暴力所强调的集体状态;而微观视角适合于共时性分析,更能彰显政治暴力的结构性特点,通过个体层面的遭遇与表现透视集体层面的苦难与无序。这两种研究进路也是政治哲学的常规选择,本书令人惊喜的是,作者另辟蹊径,没有单纯按照这两种既定模式来研究政治暴力问题,而是通过对政治暴力下个体心理层面的反应的深入挖掘,把我们与他者的关系置于生存论的视角下进行解剖与分析。如果一种关于政治暴力的学说没有关注到个体在暴力影响下的心灵状态,仅仅划归到宏观层面的政治分析,那么关于政治暴力的研究将是无力的,因为这种集体形象掩盖了暴力在微观层面最为真实的剥夺与伤害,进而施暴者与受害者一同脱离了在场的快乐与痛苦,作为在时间中生存的个体在整体性框架的切割下,还原为一种无意义的构成要素,与暴力有关的真实个体感受消失了,暴力成为一种无对象的力的释放,进而导致政治暴力沦落为一种空洞的关于存在者存在的抽象形而上学,前些年流行于街市的各种关于暴力的观点与学说之所以被刻有时代特征的具体的人所抛弃,原因也在于此。毕竟这是一个正在启蒙的世纪,主体性意识以不可逆转的姿态正在快速地觉醒,没有任何理论可以忽视那些具体的你、我、他,这是一个通过破碎来还原整体的时代,我们更为关心那些卑微的、具体的、鲜活的存在者在暴力面前的命运,只有基于无数个体的真实感受,未来克服暴力才是可能的,这也是我对本书论证最为欣赏的地方。

顾名思义,政治暴力主要是指出于政治目的而采取的一种集体性行为,它的结构是群体与政府或者制度之间的冲突或者对峙。通常暴力作为最后的解决手段,是基于如下事实:当所有化解冲突的低成本策略都失灵的时候,高成本的暴力将作为解决问题的最有力手段,暴力迷恋的深层原因也正在于此。如果说在微观层面,政治暴力彰显了个体心理性痛苦,那么在群体层面则呈现为现世性的苦难。如果政治暴力发生于国家层面,关于政治暴力,我们更为关心它的合法性问题,一个缺乏合法性的政治暴力,将导致社会系统的瓦解,所有的人类历史都在展示这种政治暴力由合法到不合法的轮回。在更为宏观的国际层面,各个国家作为基本的理性单位,为自身利益博弈,导致在国际层面上由各个国家组成的世界实际上是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对于这个层面的政治暴力,它以战争形式来表征,对此,我们更关心它的正义性,而正义性与暴力一直是个很模糊的问题域,没有人知道正义的门把手在哪里。这也是经典的政治哲学难题。面对如此无法回避的困境,左君以高超的智慧充分挖掘思想史中的材料,对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愚夫隐喻”与古希腊柏拉图的“牧羊人”隐喻进行了大胆的解构,希望通过这种努力,化解无政府状态下克服暴力的理论出路。这种论证思路很漂亮,不过我认为还可以回到更为根本的问题上,即苏格拉底悖论上,即没有一个人愿意为恶,但这些人组合起来又培育了罪恶。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这个问题是典型的休谟问题,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归纳,并不能必然保证结果为真,哲学家阿伦特曾认为这是由平庸的罪恶造成的。问题是,缺少反思是平庸者为恶的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换言之,平庸一定会演变为恶吗?是否还需要一些我们尚不知道的条件?基于此,从个体到平庸的恶是没有必然的逻辑通道的。简言之,一个平庸的人不会平白无故地突然变成恶棍。如果我们承认德国哲学家彭费霍尔的观点,即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那么,即便如此,缺陷也不等同于罪恶。因此,阿伦特的回答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在我看来,也许问题出在人与人之间的结合方式上,因此,无论康德的世界公民也好,还是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也罢,都没有关注到人和人之间的结合方式在其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如果把这种结合方式理解为制度,那么,政治暴力在不同制度之间又该怎样呈现它的秘密根基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同类推荐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苏格拉底之死(译文经典)

    苏格拉底之死(译文经典)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本书收录的四篇对话录,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著。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关系的论文集,书中主要体收录了:《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刍议》,《浅析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解决建议》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纵横古今,横跨中西,齐集史上最权威的关于爱的学问,将爱的真谛通过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高亮之,福建长乐人。江苏省农科院院长,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哲学爱好者,在长期阅读大量古今中外哲学原著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先后出版《综合哲学随笔》、《漫游西方哲学》、《浅谈中国哲学》三本大众类通俗哲学著作,获得各地读者好评。
热门推荐
  • 剑与魔法与出租车

    剑与魔法与出租车

    黑云压顶、电蛇乱舞,天地之威压得巨龙都抬不起头,只有没心没肺的巫妖还能看看天空。一道金黄色的光芒撕裂穹顶,空间乱流如同裹挟着刀锋的龙卷,狂暴地扯开穹顶,打开了晶壁的通道。一个巴掌大小(上古红龙巴掌)的金属物体一跃而出,势不可挡地朝着坚实厚重的大地发起亡命冲锋。赵迈握着方向盘,在车里大声哭喊:“我就说应该买架飞机,不该开车!!”新书已经上架,《白旗超限店》,我是索斯,我在继续讲述……
  • 成功出路

    成功出路

    当今这个高速度、快节奏、多变化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像李嘉诚一样,具有应付瞬息万变的能力!李嘉诚是排名世界巨富前25位的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仅有小学文化程度,但却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让世人羡慕不已。那么,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财富就装在你的脑子里,只要你肯去发掘,它便会像泉水一样的不停地涌出来。一般人只看到成功者成名时那一刻的荣耀,聪明人却会去探讨他的成功过程。
  • 岛

    吴二虎醒来的时候,感觉脑袋生疼。他弄不清到底是疼醒的,还是被婴儿的哭声给吵醒的。或许,二者都有吧。吴二虎的眼前一片墨绿色。他身在一顶墨绿色的帐篷里,躺在一张墨绿色的充气床上。外面,婴儿的哭声已经变小了。吴二虎想知道他究竟在什么地方,于是,他忍着头疼,艰难地起身走出帐篷。帐篷外,还有十几顶一模一样的帐篷。其中的一顶帐篷前,站着十来个不同肤色的人,男女都有,闹哄哄地在议论什么。那婴儿的哭声就是从那顶帐篷里传出来的。吴二虎向他们走去。边走边观察,吴二虎大体已经看明白了,这里可能是一个海岛,所有的帐篷都搭在沙滩上。
  • 演戏从反派开始

    演戏从反派开始

    “打死你个龟孙儿!”带着十年没被充电的怨气,圆滚滚一巴掌扇在了苏修明的脸上。另一个地球的高级智能机器人?《泰坦尼克号》,《黑客帝国》,《肖申克的救赎》,这么好看的电影怎么能不在这个世界开花结果呢?(本文为平行世界,不会有现实明星出现,且小魔人不喜后宫,所以给喜欢后宫流的书友们一个提醒)
  • 阿光和阿光们

    阿光和阿光们

    “……始创于一八六五年的百年老字号‘茂芝堂’,秉承‘药为百病之茶,茶为百病之药’(见《本草拾遗》)的古训,以创制‘茂芝堂’甘和茶、午时茶而闻名遐迩。其‘解暑清热,消滞祛湿’等药效,使身处湿热气候的广东人民受益于百年。不断发展创新,‘茂芝堂’业已发展成集药茶、饮用茶的生产、销售、科研于一体的国有企业……”这里述的,是引一段茶叶包装上的说明文字;却不是为着打什么商业广告,而是想叙说一段埋藏在我心中多年的关于我的同辈人的故事。
  • 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

    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

    本书薄而精美,极富设计感,是摩尔本人最看重的一部作品。玛丽安·摩尔的诗用词精准,语言冷静克制,看重句式结构,精于对意象的揣摩和应用。相比较于传统的抒情诗人,她的诗歌更为理性、确切,并善于通过观察来反思生活。《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由旅美诗人明迪操刀翻译,译本可靠、简洁凝练。
  • 豪门惊情:黎少宠妻上天

    豪门惊情:黎少宠妻上天

    她有一颗强大的心,不管是亲人的抛弃,还是妹妹的出卖,她都能一笑了之。随遇而安的她,被他救了之后,便成了他的……宠物。他说,你像一只猫咪,正好我癖好是猫,那从此以后,我便宠你到死吧!她低额掩饰住眼角的笑意,默默点头。
  •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第三卷):从女主当国到开元盛世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第三卷):从女主当国到开元盛世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主要讲述607年到907年这三百年间关于唐朝的一些故事,以官方正史为基础,野史论文为补充,以年代和主要任务为主线,采用小说、单口相声的叙述形式,对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将、布衣士女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对大唐政治经济制度的阐释和评价,是作者历时五年时间打造的一部心血之作,也算是一部白话正说唐朝大历史的作品。本卷主要武曌上位建立武周,李隆基等经过努力重建大唐并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武媚娘历尽艰险,终于除掉了所有的对手,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她是怎样一步步建立武周,又是怎样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的?在天下被武则天及其家族掌控的背景下,以狄仁杰为首终于李唐的大臣与酷吏、武家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生死博弈,保住了复兴唐朝的种子。
  • 快穿之虐哭那个渣

    快穿之虐哭那个渣

    【快穿1V1,苏爽虐渣,甜宠撩人,男主不切片不精分,都是一个人。】成为灵魂的姜暖月,在绑定了地府虐渣系统后,脑子里只剩下一件事——虐渣做任务。人前背后各一套的真绿茶伪千金,虐她!享受追捧利用别人的中央空调男,虐他!所有害任务发布者怨气冲天、无法堕入轮回的渣渣们,虐哭他!只是,什么时候跟美男谈恋爱也归在虐渣任务里了?剧情预知君:世界一。河豚系统机械提示:“系统提示,宿主与该少年恋爱,有助于提高渣渣虐心值。”世界二。系统隐隐兴奋:“友情提醒宿主,拿下那个男人可以提高原主幸福值哦~”世界N。系统直接激动成球,“宿主宿主,瞧见那个小哥哥没?上啊!盘他!”姜暖月疑惑蹙眉:说好的虐渣任务呢?系统为什么总是在撺掇我谈恋爱?听到宿主心声的系统,瞟了眼隐在某处的男人,下意识缩了缩满身倒刺。内心os:系统没有,系统不知道,不要欺负系统哇!PS:作者君沉迷被夸,拒绝挨骂,不喜点叉,切勿相告。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