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6400000022

第22章 书评(5)

推开虚掩的暴力之门,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栅栏外的那个人吗?当我们完成了对自我的认同建构,一个认同的边界就在个体心理或者意识形态中固化与呈现,那个边界之外的人就是认同框架所认定的他者,他者的存在为一个异质意义上的敌人的建构准备好了所有的材料。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存在开始觉得需要一个敌人呢?霍布斯曾表达过类似的说法:对于死亡的恐惧,使我们有了需要订立契约的渴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暴力是人类内心对于恐惧的一种反动,问题是,能否用更恐惧来征服内心原有的恐惧?也许这是一个死循环,如何跳出这个栅栏,或者干脆推倒栅栏,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理论之路要走。

记得2006年的某一天,曾与左君等朋友在湘江边上的小酒馆喝酒聊天,席间左君问了我一个问题:敌人一定该死吗?当时内心对于这个句式深为震撼,恍惚记得给出一个不严密的回答:敌人不该死,而坏人则该死。四年了,经常会想起左君的这个问题,上面的文字就算作我对四年前问题的一个认真回应。也期待未来左高山教授会为我们大家揭开更多的政治暴力之谜,而这种期待是值得信任的。

(2010年11月7日草稿,12日修改,16日再修改,2011年7月15日再次校对)

9.徘徊于地平线的诗人北岛和他的《失败之书》

快开学了,仍然是忙碌,原本准备今年写一篇学术文章,烦琐的准备资料,仔细研读,提炼自己的思路,润色文字,这样一些细节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导致我写东西总是很慢,一篇像样点的文章折腾下来总要一年左右的时间,然后就是更加漫长的出版时间,整个周期大约要一年半,甚至更长的时间。反正这些年也习惯了,人到中年也不再强迫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急。今天看材料累了,随意地翻看一些杂书,恰好看到北岛的文字,觉得还不错,值得说两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秘阅读经验,对于我来说,除了少数专业书籍以外,大多是乱看,有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味道。对于自己关心的领域我是很认真的,问题是这个年头值得认真读下去的东西不是很多,我在科学网上闲逛也大多是每次看完10篇文章就打住,否则太耗神,因此习惯性地看一些自己熟悉的文字,再配合两三篇相对陌生的文字,尽量把信息收集全,相对来说读得比较仔细。私下里也认为,不论何种文字,写者至少要认真负责,这样读者读起来不会有轻慢的意思,曾看过一个材料说某牛人在2008年写下数十本书,真不知道这该是什么样的书。言归正传,今天看到的北岛的文字是一本散文集,名字很奇怪:《失败之书》。坦率地说,读北岛的文字已经有20多年了,直到今天仍然很是喜欢,最后一次买北岛的书是2004年在上海时的事情,那时生活窘迫,但还是一咬牙花了20元大洋买了北岛去国后出版的一本诗集《北岛诗歌》(南海出版公司,海口,2003年),无聊时候常翻翻,很喜欢北岛的有些冷色调与黯然的语气与句式,那是我曾熟悉的感觉。

北岛,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80年代末移居国外。1978年前后,他和诗人芒克创办《今天》,成为朦胧诗歌的代表性诗人。1989年4月,北岛离开祖国,先后在德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法国、美国等国家居住。北岛曾著有多种诗集,作品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北岛应该是我这代人的先知与导师,在那样一个黯然的年代,他以启蒙者的姿态率先喊出了沉默已久的人的声音。那些年头,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朗诵与传阅他的每一首可以得到的诗歌,所以在80年代的时候,俺也产生了写诗的冲动,后来终于发觉自己不是那块料,所以才彻底绝了这个念头。不过却因此结识不少诗人朋友,也算收获吧!这本《失败之书》是一个很奇怪的人生界标,那些流转与漂泊的生活在经过的人物与城市之间被定格,很有一种雕塑的味道,我喜欢这样有质地的文字。上面列出的北岛在国外的经历很迷人,但我能够猜测到一个中年去国的人内心的无根的漂浮感,在我的理解中,北岛已经成为地平线外的一个隐士,而地平线是一个让人感到绝望的永远无法抵达的边际,在目光的注视下,地平线永远是远离的,远离一种生活,远离一种根基,远离一种语言以及文化的温暖支持。也许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文集的所有文字都是一种远离状态下的叙事,也是一份内心独白,至于是否是悖论似的失败之言并不重要。我这代人之所以喜欢北岛,除了一种源自内心的共鸣,还有一种觉醒与同路人的感觉。从艺术角度来说,北岛扩展了被禁锢的语言表达形式,为汉语言找到了一种新的表现张力。客观地说,这些年汉语言的表现处于严重的萎缩与平面化的境地,语言的沙漠化导致思想的僵死症候,只有一种活的语言才有能力展现一个民族躁动的灵魂。读北岛的文字,我常常能够感受到一种冰冷、坚硬、刺痛、冲击、悖论与孤独的感觉,这是现代性背景下灵魂的救赎,在盲目狂欢的年头,我们需要这种深刻的反思,在被迫多于主动的怪异的生活轨迹下,一种远离的存在方式在语言的追问下,开始呈现出生命原有的本色,也许这就是北岛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而不是那些所谓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本书中有很多篇章都写得非常厚重,开篇对美国“垮掉一代”的代言人金斯堡的记述写得很有空间感。在空间的延伸下,流逝的时间开始回来,20世纪50年代那批在路上的人突然涌现在我们面前,其中一个细节很值得回味:金斯堡把北岛带到自己的家中听凯鲁雅克(《在路上》一书的作者)与他在50年代的谈话录音。很难想象经常沉湎于听一个已经故去多年的朋友的谈话该是什么样的心情。本书第二辑中有篇文章《如果天空不死》记述了数学家熊庆来的儿子熊秉明的一些往事,写得同样荡气回肠,其中关于熊秉明的有些论述实在是精辟之言,在专家与通才搏杀的时代,这些闪光的文字显得多么弥足珍贵啊。不说了,留给感兴趣的读者自己品味吧。需要多说的话是,诗人写散文,本身就是很奇怪的事情,因为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文体,前者要求精炼与抽象的想象,后者需要展开与具体的平滑,不过诗人的散文,文字的运用是散文家所不具备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喜欢看诗人写的散文。

去国20年的北岛今年应该60岁了,已是一位老人,一个徘徊在地平线上的诗人该有怎样的选择,我不知道,也许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我们希望看到那些揭示存在状态的诗歌,因为存在只是因为存在者的存在,才被遗忘。不写了,今夜完全被这个莫名其妙的事情占住了,什么事情也没有做,也许对一个伟大诗人的评论,我的言说有些画蛇添足了,记得哲学家叔本华在其成名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一书的前言的结语部分说到一句很突兀的话:“让我们开始谈论真理吧”,这句话用到这里再恰当不过了,就此打住!

(20090209)

10.清帝国的黄昏———读《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最近一直想写点文字,忙碌中也在反复琢磨自己的一些想法是否合适,为了寻找一些证据也是颇费思量。恰好手头有一本小册子,是英国历史学家J.A.G.罗伯茨(1935~)编著的《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用了两天时间终于看完,照理说看这类小册子不用太花心思,但是其中披露的细节还是很让人震撼的。其实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早已呈现出黄昏的景象,灭亡是迟早的事情。值得深思的是,一个帝国进入黄昏时会有怎样的征兆呢?历史对于我们的意义也许正在于此吧。

这部小册子是罗伯茨把19世纪在中国的外国官员、军人以及传教士等写成的有关中国的文章或书籍进行分类摘编而成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值得欣赏的地方在于作者通过这个分类系统的编排,把共时性与历时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如作者把对中国的观察细分为政府与法律、宗教与科学、社会生活、妇女和儿童、经济、军事、旅行、文化与中国人的特性等层面,各个主题包括十余个作者观点的摘编,生动地再现了清帝国晚期社会的全景画面。坦率地说,那些引文的观点让人看得很不舒服,充满了蔑视、歧视与偏见,这种书看完内心是很受伤的,需要很久才能恢复。所以,我一般是不怎么看中国历史的,有个大概了解即可,因为几千年来中国没有出几个好君主,混蛋皇帝倒是一大堆。要不就是数不清的忠臣良将憋屈或者被迫害,而那些奸臣与混蛋总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整个帝国的制度变相地就是一个正不压邪的历史怪胎。就这么个东西还老有人为之唱赞歌,简直是存心不良,所以,对那些文化复古主义者以及所谓的国学热,我是很不以为然的,那套东西救不了中国,只能毒害我们。

其实,整个18世纪,西方对中国一直是充满向往之情的,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就曾极力讴歌过中国以及她的文化,直到1792年英国特使马噶尔尼(1737~1806)率使团到来,这个神话才被打破;由此,西方对中国的描写开始一边倒,基本上都是否定的,48年后,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就打进了中国。节选的马噶尔尼的《出使中国》中描写见皇帝一段写得很有趣:英使送给老皇帝(乾隆,当时83岁,在承德避暑山庄)一个镶钻石的金盒子,老皇帝回赠了一个玉如意(给英王的),然后又给了英使老马个人一个绿如意,然后吃吃喝喝,什么实质性问题也没有达成,表面上如意,其实根本不如意。本来这次是有可能达成双边贸易协定的,如果当年完成了这次协定,历史可能真的该重写了,中国或许会提早进入文明社会。可惜,历史不允许假设,半个世纪后,英国人再也不用这么客气了,稍微不满意就开着炮舰来;对于封建君主制(包括独裁者)而言,他们能听懂的唯一语言就是炮弹,所以,后来的故事里,那些八旗子弟就只剩下交银子的份了,这种混蛋王朝不灭亡简直是天理难容。其中很多细节描述了真实的中国景象,上层阶级的穷奢极欲以及富丽堂皇,而下层人民民不聊生,肮脏,破败,普遍流行的溺死女婴,医疗落后,官员愚昧、腐败,文化的虚伪等等,这些因素才是一个帝国黄昏的真实写照,虽然看得不舒服,但是这种观察还是有其真实的一面的,能够如实反映出清王朝这时的真实病症,基于这些判断才有外交策略的转变,否则西方列强根本不会这么大胆。更多的细节留给读者自己品吧。

恍然联想到,目前国外不知是否也有此类的关于中国当下的读物,如果有的话,最好能够引进并翻译出来,国家应该对自身做个全面检查了,否则真的会耽误事的。客观地说,目前国外要取得中国的各种资料太容易了(不是间谍问题),只要几个资助的课题就搞定了。记得有一次在中央党校学习,某高官说:同志们,不要做国外资助的各类课题,我们自己有。是啊,国家从来就不缺课题,可普通个人又有几个人能拿到那些课题呢?不知道我们研究美国的东西能否也这样容易?我们对人家的了解和人家对我们的了解哪一个更深入一些?

在晚清,中国人就很便宜,那个混蛋爵士赫德说,他的薪水养不起一个英国媳妇,眼下有些中国女人非常漂亮,只要花上50~100美元即可买到一位,供养每月只需2到3美元(P79)。你能怪那些女人吗?显然不能,每个人都要活着。让中国人值钱一些,既是对个人的尊重,也是对国家的尊重。有时候也搞不明白,好像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很随便地来到咱们国家,而我们要出去到哪里都很费劲,不知道为什么,这是世界大国的风范吗?

(20090825凌晨)

11.雅各布·布克哈特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为之做传,否则那个伟大的时代就会像漫长历史中的无名驿站,在承载了无数历史过客的欢乐与悲伤后被历史遗忘。历史有太多的时候是很无情的,这很残酷,很多人不愿意相信这点,而一厢情愿地假设历史是温情的,它会记住世间的一切善恶,其实历史是冰冷的。对于历史,长期以来有两种争论———主观与客观之说,已然暗示了这种无奈的困境。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所有的历史都是后来人的主观解释,正是这些解释赋予了各种客观的历史事件以所谓的意义。这与英国历史学家克林武德的观点有些相似,即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关于编史学的问题这里就不聊了)。这么说恰恰维护了历史的生命延续性,毕竟那些历史都是由与我们一样的人创造的,否则历史就是无法理解的。

雅各布·布克哈特(1818~1897)是瑞士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历史学泰斗兰克的学生,而布克哈特最为后世人称道的就是这部宏伟巨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860年),客观地说,我们今天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所有主流见解,基本上来源于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布克哈特用文字为我们再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那段最伟大的岁月。

同类推荐
  • 佛语禅心:随遇而安,自在洒脱

    佛语禅心:随遇而安,自在洒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是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本书从生活感悟和禅宗故事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能够启发人的生活智慧,并有助于人的身心灵成长和升华。
  • 论语通解二(精装)

    论语通解二(精装)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解(一)》一书的姊妹篇,续集,内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讲至二十四将的内容。本书作者以亲和力的语言和轻松的讲座方式呈现给读者。作者通过自己对《论语》经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体悟,结合当前读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了通俗地讲解和阐释。
  •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正在步入城市社会。城市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焦,是文明的核心标志,发展的核心场域,是人之社会性、创造性的对象化实现与呈现。城市社会的生成与转换、成就与问题具有高复杂性、高综合性,亟须进行哲学沉思、人文关照。本书对空间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正义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化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反思。本书是作者“人文城市学”研究系列的第一卷,提倡一种综合性、具有人文底蕴的城市观、城市发展观。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伦理与文明(第1辑)

    伦理与文明(第1辑)

    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对策研究”为主旨、以面向“中国问题和中国立场”的伦理学研究为旨归、以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各级党校从事伦理学研究的教学与研究人员为对象的以书代刊系列出版物。本刊力图体现伦理学研究最新的学术成果,并期望将其办成伦理学领域的一个前沿性、有特色、高水平的学术刊物。
热门推荐
  • 薪满意足:优裕生活的33个薪资攻略

    薪满意足:优裕生活的33个薪资攻略

    薪资是一个敏感的区域,要想处理好这个问题最好找到一个最佳的时机,自然地切入进去,从而推动薪资谈判。与老板谈工资,不要吝啬提出你的要求,一定要敢于要求高工资,既让他了解你的想法,又有协商的空间。 我们应该知道老板喜欢什么样的人,然后尽力提升自己,成为老板高薪聘用的人。 我们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薪水,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快乐和更高的成就感,条件成熟时你可以考虑开创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事业。 既要会工作,又要会享受生活,前提条件当然是要安排好你自己的薪水。如果你能领会和运用本书中的优裕生活的33个薪资攻略,你将拥有一个快乐充实幸福美满的人生!
  • 我的属性设置器

    我的属性设置器

    倘若你一觉醒来,发现可以设置自己的各项属性,你会怎么做?变成肌肉猛男?成为高智商天才?不不不,哪有那么简单,见过开了挂还得自己重新刷级的吗?这就是李有财的个人属性设置器。
  • 空间穿梭:俏皮小媳妇

    空间穿梭:俏皮小媳妇

    我叫莫星羽,在十八岁父母出车祸去世后,当上莫氏集团的总裁。小小年纪的自己,顶着众人给的压力,其中的累,只有自己知道。唉……看看四周的泥土墙,自己已经不知叹气多少次。没想到,在空间里整理东西看着时间差不多到去公司的时间了,一出来就躺这床上了。嘴里哼着小曲,愉快的步伐走了,心想今天收获不错啊,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嘻嘻嘻……这谁家帅哥呀?站我家门口,啧啧啧……真是够帅,看那侧脸就像量过似的。慕宇龙:这就是自家爹娘小时候给自己订亲的女人了吧……报告老大:嫂子跟别人打起来了。报告老大:那个、那个、那个嫂子又……宝宝:妈妈,我还是不是你的心肝宝贝了?你都不心疼我了。慕宇龙:行了,别吵着你妈妈睡觉了,跑完了就回来了。把他抱起来就直接大步出门。男女主身心干净,男主独宠妻。
  • 生了一窝恶魔宝贝

    生了一窝恶魔宝贝

    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女孩,手上拉着一个男孩站在传说集团的楼下望着这陌生有熟悉的大厦。男孩满怀欣喜:“妈咪,爹地就在这上面吗?”怀里的女孩一听到爹地就哭起来:“小物要爹地,呜呜….”女人闭上眼呼了一口气:“想要救小望和小礼回来,我们只能这么做了。”【计划一:认爹】她带着一双儿女以“间谍”身份回归,只为了“窃取”传说集团的年终计划,谁让自己的另一双儿女落在高家人手里。“小希,你一会儿带着妹妹在这里等,一会儿从这个门出来的最帅的男人就是你们的爹地,计划你们应该知道吧!”小希行了一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小物看看哥哥再看看妈咪小嘴巴撅了起来:“小物要爹地,呜呜….”汗…【计划二:归宗】小物坐在他的怀里接受到了哥哥的眼神的指令点点头。“叔叔和哥哥长得好像,不如我们玩滴血认亲好不好?”凭借着嗲死人不偿命的撒娇语气和无辜可怜的大眼珠里的朦胧泪水谁能拒绝。小希顺手掏出怀里的小刀,还有桌子上现有的清水杯….小物露出惊讶的神色不敢相信:“血融合了…”内心欢喜:真的是爹地。【计划三:任务】小希和小物“擅自”改变计划,偷情报成了撮合爹地妈咪,因为他们想要一个家。小望和小礼也凭借机灵的头脑正准备脱离“魔掌”与妈咪团聚。【正文简介】白天她只是传说集团秘书部的一个小秘书,也要应付难缠上司和美女同事,平平淡淡活泼中加点小野蛮。晚上她回归城堡变身豪门少奶奶,其实就是一个魔鬼的玩偶,侥幸活着的玩偶。掌控她的魔鬼就是她的老公,传说集团的神秘总裁。传说,他患有家族绝症和严重虐人和被虐症。传说,他娶过六位太太都未撑过新婚之夜,不是疯了就是残了。传说,他有一个古怪的奶奶四处为他寻找猎物,只为了他开心。传说,他就是一个妖孽,有让你生或死的权利。【魔鬼天使一起沉沦的游戏是什么?】男(期待):“我们生个孩子好吗?人家说夫妻之间有孩子的牵绊才是完整的家”女(无视):“我们之间有爱吗?”背对,起身,穿衣ING女人回头看着他的背影(冰冷):干吗去?男(气愤加火大):你不和我生。我找别人去行不?女人一把将男的拖上床翻身压倒他,自顾自接他的衣扣:生吧,爱生几个生几个,爱生多久生多久…οΟ推荐οΟ一女侍三夫:灵异宠文,NP无限:嗜血女和狠辣男强对强XXOO以及OOXX的一对一的大宠小虐故事:丑女戏邪君:魅世青莲:绝色爹爹不好惹:
  • 相公别无耻:蜜宠可爱小兔子

    相公别无耻:蜜宠可爱小兔子

    紫云浅觉得她大概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之一了,就因为校草同学的表白,她不到十九岁的生命就这么没了。老天可怜她,让她重生了,她本该感激涕零,拜佛谢神,可是,为什么她成了一个六岁的小孩子?还是一个一生下来就注定成为一家之主的女扮男装的小孩子。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她一个平凡普通的现代青春美少女什么也不求,只是一心医好双胞胎姐姐的身体,俩人优哉游哉的游山玩水去,天下大势关她什么事!可是,妖孽的爹爹,清冷的堂兄,冷俊的皇子,谪仙的公子…一个两个怎么都和她扯上关系了,她只是想要医治好姐姐而已,请不要再来纠缠她了,行不行!!!片段一:“小姐,墨靖轩和金宸霏求见主子。”紫风走进书房禀报道。紫云浅头也没抬,求见紫倾月跟她有什么关系。紫倾月笑眯眯的瞥了紫云浅一眼,懒懒道“不见。”紫风应声出去,片刻又回来“他们求见小姐。”紫云浅撇了撇嘴,昨天得罪她的事还没算呢,“不见。”紫风再次应声出去,片刻再次回来“金宸霏求见大小姐。”紫云浅抬起头,水眸一沉“放狗!”片段二:小白兔红唇一抿,桃花眼泪光点点,委屈道“我没有银子。”“那就……”去后面的车!“金子可以吗?”金宸霏的话还没说完,小白兔修长白皙的手托着一块金灿灿的金子伸进了马车内,水淋淋的桃花眼期待的看着紫云浅。看看那块金子,再看看金宸霏,紫云浅笑得花枝乱颤,这个丹旖香真是太太太可爱了,不过,话说回来,那块金子和金宸霏长还真挺像。十一放假回来开新文了!简介先这样,以后会慢慢改的。亲们多多支持O(∩_∩)O~推荐醉眼的完结文《挽香公子倾天下》免费的哦,大家有空去看看吧O(∩_∩)O~领养开始了!听说卖儿求荣现在是流行(*^__^*)嘻嘻……亲们有想抱走哪个娃娃的就留言吧(呃……被领走的就别要了,先到先得)O(∩_∩)O~俺家亲亲紫云浅由亲亲瑜1006领养瑜儿别忘了喂食哈O(∩_∩)O~妖孽爹爹紫倾月被亲yxy1009123打包带走了咳咳,醉眼奸笑着提醒一句,亲要小心,不要被反扑啊(*^__^*)嘻嘻……金光闪闪滴金宸霏被亲亲阿昭昭领回家了,撒花,恭喜O(∩_∩)O哈哈~腹黑小白兔丹旖香被亲夏黎儿牵走了,大家鼓掌祝贺……推荐好友文文《极品小徒儿》菁舞《情人》四海靡生《梦沉香》愤怒的小萌萌《总裁的致命赌约》冷悦无声《妖娆女帝夺郎君》紫静云霓《天魔王爷的独宠》无忧无殇
  • 剑自凡间来

    剑自凡间来

    少年迷惘人生的改变始于一次被迫作出的选择,离开坐井观天的小镇之后,一次次的死里逃生,一桩桩经历的人情冷暖,分离聚合,拔出了那把属于自己的剑,起剑于凡间,铸剑于心,试剑于己。。。
  • 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

    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毛泽东说:鲁迅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现代中国的圣人”,“我算贤人,是圣人的学生”。本书记录了一个同学、同事、终身挚友眼中的鲁迅。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鲁迅去世后,他多次撰写回忆文章,内容翔实,感情深挚,文笔淳厚。许寿裳笔下的鲁迅,不是神,而是人,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另一方面,他和我们大多数人所习惯的人是不一样的,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特别所以稀少,因为稀少所以我们需要鲁迅。许寿裳是最能理解鲁迅的同时代人,鲁迅的伴侣许广平在给许寿裳的信中说:“回忆之文,非师莫属!”
  • 公主的相公

    公主的相公

    因为从小父母离异所以就养成了外冷内热的性格(其实也不算是冷啦,只是不知道怎么跟人沟通,我们的女主即文静有温柔还善解人意,只是有点路痴,其实只能算是左右不分),一朝穿越到不知名朝代的一个婴儿的身上,从此从四个月大的婴儿开始从头活起。
  • 你要适应孤独,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

    你要适应孤独,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

    独自在异乡奋斗的你;疲倦地和世俗抗争的你;孤独地思念父母的你;为了些许收货而内心甜蜜的你……一本写给远离故乡、在异地奋斗的年轻人的书。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适应孤独,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所以你要奋斗一生。有人说:父母会陪我们走完前半生,爱人会陪我们走完后半生,所以,我们永远不孤独。但是,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父母不能替你扛起所有压力,爱人不能陪你分担所有痛苦,你,始终一个人。只有学会适应孤独,才能征服这个喧嚣的世界!
  • 凰令萌妃

    凰令萌妃

    当将军的男神爹爹居然出征失踪?这边靠山刚刚倒下去,她立马就被腹黑王爷利用了,这也就罢了,还被民众当成妖女要火烧?真心想屎有木有!相公不疼,爹爹不爱,加之亲姐在旁处心积虑,姑奶奶不翻身,你们就不知道咸鱼也有春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