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6400000037

第37章 哲学断想(8)

左拉(Emile Fran Aois Zola,1840~1902)这哥们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写了很多伟大的作品。但是今天我想说,左拉最大的贡献在于为后来时代书写了知识分子的定义。这要归功于左拉在德雷福斯案件(Dreyfus affair)中的勇气与良知。德雷福斯(1859~1935)是一个被冤枉的犹太青年军官,导致他蒙冤的是国家的政府部门以及暗暗涌动的反犹浪潮。因此,为他辩护的阻力与危险可想而知。但是,即便这样,左拉仍然于1898年1月13日在《震旦报》上发表了著名的《我控诉》(犑犪犮犮狌狊犲),其中有几句是非常有力的:“真理在前进,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当人们把真理埋在地下,它就会在地下积聚起来,酿成爆炸性的巨大力量;而且一旦爆发,就会使一切归于毁灭。”“至于我所控诉的人,我并不认识他们,也从未见过他们,我对他们既无怨亦无仇。在我看来,他们只不过是心怀社会邪恶灵魂的几个实体罢了。而我所做的工作,仅仅是促使真理和正义早日大白于天下的一种革命手段。……我的激动和抗议是我灵魂的呼声。让他们把我带到刑庭受审吧,我要求公开的调查。我正等候着。”坦率地说,我喜欢这样有重量的文字。虽然第一次努力不但没有替德雷福斯洗脱罪名,他自己反而被判有罪,不得已逃到英国,半年后再次返回。不过最终结果,1899年德雷福斯被总统赦免,获得自由,直到1906年才被最终平反,可惜这一切左拉是看不到了。值得一提的是,左拉写给德雷福斯夫人的信令人荡气回肠,在1899年9月29日登在《黎明报》上,左拉对受害者的妻子表达了自己高兴的心情:“人们把无辜者,把横遭折磨的人归还给你们了,把丈夫归还给了妻子,把父亲归还给了儿子和女儿,我此刻首先想到的,是你们一家终于得到了安慰,可以幸福地团聚在一起了。虽然作为一个公民,我心里仍然十分悲哀,虽然正义的人们还在反抗,并在愤怒的痛苦中焦虑不安,但是我要和你们共同分享这一充满了幸福之泪的美妙的时刻,想必此刻你们正在抱复活的死人,从坟墓里活着出来的自由人。不管怎样,这一天是胜利和喜庆的伟大的日子。”(引号文字来自网络,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6ba1c0100ajcx.html,特此致谢)不需要再罗列任何材料了,可以设想,没有左拉的振臂一呼,德雷福斯只能被枪毙或者老死于监狱中。故事的结局是我们大家都乐意接受的。问题是,左拉这样做值得吗?他冒着职业风险甚至自己的生命为一个素昧平生的军人奔走呼告,按照理性人的说法,这是非常不经济的行为,我不想给出任何理由,权当一个人的良心吧!在良心被天狗吃掉的年代,说起这个故事,总让人有些自卑。不过左拉的命运并不好,1902年9月29日,左拉一氧化碳中毒身亡(北方称煤气中毒),令人匪夷所思,有人猜测这是政治陷害,可惜一直没有证据。多少年来,我一直坚信:正义可以迟到,但从不会缺席。不管怎样,我们今天记得有个作家叫左拉,是他让法国获得世人的尊重,是他为知识分子赢得了一个世纪的声誉,如果没有后来者的薪火相传,恐怕这个老本早晚会被吃光的。

不过咱们中国人也不用自卑,八十多年前,迅哥冒着被解聘与逮捕的风险,曾写有《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的愤怒控诉,否则谁会记得一个叫刘和珍的英雄女学生呢?当然迅哥为此也是受到了牵连,至少教育部的官位丢掉了,那可是要损失好多维持生计的大洋的。就是现在我们也有值得骄傲的案例,当年无辜的孙志刚被收容所迫害致死,一大批知识分子在同一时间齐声讨伐万恶的收容制度,终于终结了人类历史中的一项黑暗制度。很多年前,笔者放假回家,经常看到一些人被用绳子拴住胳膊从火车上被警察押解着在某个县城火车站下车,后来才知那就是收容遣返,如果没有那些散落全国各地的素昧平生的知识分子的讨伐,也许今天我们还会看到那个景象,孙志刚的死,唤醒了一些人,也让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为自己找回了一点颜面。

实话实说,没有人愿意承担风险,知识分子也是人,也要生活,也要养家糊口,也有无尽的烦恼(收入不高,命运漂浮),凭什么让知识分子来独自承担如此的风险?有道理,可是谁让知识分子对问题的理解要深入一些呢?他的知识决定了他要为社会承担责任。我愿意把这个责任看成是康德的绝对律令。如果大家都选择躲避,我们又能躲到哪里去呢?其实一些人的努力与风险化解了这个社会隐藏的更大的风险,今天中国民生的日益艰难,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各种突发群体事件的不断显露,已是证明。如果大家都避而不谈,那么迟早有一天,地下的岩浆会喷涌而出,到那时恐怕大家就都要完蛋,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就要求知识分子的启蒙与支援意识,当年如果没有那些知识分子的大力支持,左拉也是没有办法的,支援意识也化解了风险的完全个人承担,尤其是在言论严格管制的国家,否则恐怕就真的没有人敢说话了,只能任其溃败下去。

回顾这三十年,我们的国家在逐渐进步,很多被遮蔽的问题开始被谈论,真理、公平、正义、平等这样一些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性概念开始被接受,这就是希望,期间知识分子的作用功不可没。对于我这样的从来没有出过国的人来说,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文明的国度而不是野蛮的国家,那么我们今天必须努力地批判它,让它变得更好,因为我们无处可去,这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毕竟如巩俐大嫂那样的觉得不如意可以随意移民到世界任何角落的人不是很多,因此,为此承担一点风险也是值得的。突然想到一句古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感觉这句话有问题,应该改成: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在这点上我觉得唐朝老杜是对的,所以他才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世界有时很疯狂,所以人在达的时候,独善其身也许更为重要。

胡乱说这么多,权当是对杨玲君的回应,也是对我已逝青春的怀念,毕竟杨玲君年少我许多,还是有激情的,这点是我非常羡慕的。杨玲君的很多观点与我多年前的想法不谋而合,就是今天也没有改变多少,毕竟我还是相信,不是所有的呼唤都是没有回声的。不写了,今天晚上忘记买一个面包,有些饿了,得找一些东西吃。这些年了,在内心深处我还是很感谢面包的,它帮我度过了很多无聊与饥饿的时光,想到它们,睡觉踏实。

(20081123)

23.以异乡人的姿态在故乡写作———诗人雷子的他者性写作

最初注意到雷子的诗歌好像是2003年下半年的事情,那个时候,我刚刚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也第一次正式上网,无意间在某个网站看到那些带着内心痛感的冰冷诗句,我被震撼了,由此也开始了对她的诗歌的长期关注。我不敢肯定她是否是我们时代的里尔克,但我知道她是一位用心灵去写作的优秀诗人,而在诗歌被时代裹挟着一路向下发展的当口,这种决然的他者性写作姿态,已然背负了诗人歌唱的天职,而这就足以说明她的诗歌的价值。

诗人雷子是我的故乡辽宁朝阳地区的一名诗人,她的家乡我曾在二十多年前路过,那时的列车是绿色的,我们青春的笑脸也应该是明亮的,被风任意地吹拂着,也灿烂着,车窗外的群山与广袤的大地迅速掠过,这些就是今天还留在我记忆中的跳动的印象。后来由于生计一直在外面漂泊,也很少回故乡了,那条道路已然在记忆中远去。正是由于她的诗歌让我在记忆中又一次想起了那个地方。是啊,对于人生来说,故乡是在你离开后才有的一个概念,我们用它维系了一种思想的根基,并让自己的漂浮有了一种形而上的牵挂。而人生的最大痛苦就在于在自己的家乡被当作异乡人看待,这种奇特的身份转换,暗示了一种被疏远与拒绝,他者总是在我们的注视之外:一种在场的缺席。从这个角度上说,多年来,诗人雷子是用一种异乡人的姿态在故乡写作,一种边缘性的他者写作。我从雷子的文集中粗略知道,她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家乡的一个小镇里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失业在家。我有很多诗人朋友,由此我能够清楚地知道诗人在当下的尴尬的生存状态。以我对中国底层生活的真切了解,那里的生存原则是典型的逆向选择,真正有思想和能力的人,如果不牺牲自己的人格是无法立足的,有思想有能力而又拒绝被同化,其优秀反而成为被平庸与世俗嫉妒与迫害的缘由。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在底层,人格是可以被任意扭曲的,如果不想被扭曲,要保持一种人的尊严,那就注定要遭受比常人更多的苦难,除非你比那些习惯势力更强大,否则保持尊严的代价就是被异乡化。对此,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就遭遇着这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能够理解雷子诗歌中的痛感与冰冷的意象,这些都是我熟悉的场景,甚至是早年痛苦的经验。很多次,在无人的夜里我总是把迅哥那句临终的话“一个都不宽恕!”拿出来反复咀嚼与晾晒。我能够在心里理解迅哥内心的疼痛与憋闷。一首真正的诗歌应该能够把存在的真理从废墟中揭示出来,以一种优美的形式告慰那些在路上或者在场的存在者,把人的那种无依无靠的状态呈现出来。真正的救赎应该从这里开始,下面选一首雷子的诗歌《这些年》作为分析的样本 [1]。

这些年

(1)

这些年,

我一直呆在原地未动;

这些年,

我一直在世界各地行走。

从南部非洲到南美洲

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

我一直是个不会水的水手。

站在亚洲最高山巅上

我俯看到的世界,不过是一艘烟蓝色丘陵之船

隐约在层起的白色与灰色云雾中

两条大河,在两翼,飘飞如带。如桨———

【笔者短评:这段诗歌写得非常有想象力,它把存在者的存在定位为一种没有出发的抵达和召唤。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内心飞翔,开始与结束并不重要,也无从划分,重要的是抵达,而人生的矛盾在于哪里是我们出发的起点,我们又何曾抵达,那些召唤来自哪里?我曾经就是一个不会水的水手,那些记忆中的召唤如大河在心灵里激荡回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歌唱】

(2)

这些年,

我一直生活在厌倦里;

这些年,

我遗忘了爱,和生活的温度。

在抽象中活着,或死去,

一大片的荒野,村庄不是我的村庄

故园不是我的故园,土地不是我的土地

牛羊,也不是我的牛羊。

亲人一一死去,或远离

这世上谁比我更一无所有

甚至没有一块可以埋葬自己的墓地

【笔者短评:异乡人在故乡的荒谬之处在于,空间的固定而身份却产生了变异,造就了被疏离的存在者,哪里又是返乡的道路?恢复空间的错置而导致的身份隔离,就是这样一个困难时代的要务,否则我们真的要死无葬身之地。】

(3)

这些年,

我一直怀疑自己是否活过;

这些年,

我从不怀疑自己活得很纯粹。

时光在变老,变旧,变黯,

而我一直未变———

八百年,多少个八百年过去

我还是那个站立于《诗经》中的少女

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葛衣麻裙,背着竹篓,

采桑的手臂抬起,再也没有落下

【笔者短评:在纯粹的经验里,我们想到了至善以及与至善有关的幸福和不朽,这是对我们此在今生的遭遇的一种永恒安慰与补偿,那个站立于《诗经》中的少女,以纯粹的姿势照亮了游子返乡的路途,此刻,存在的被遗忘已经被唤醒: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4)

这些年,

我一直爱着,(爱是最古老的信仰;)

这些年,

我一直哭泣着,(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而我多想变成一块会飞的石头

敲碎这些束缚我的玻璃和墙壁

化作一颗流星的璀璨

最后坠落在爪哇岛

生命的延续绵绵无绝

我不要活得太久

西比儿,我要和你在同一棵圣树下吊死———

【笔者短评:“存在就是在捍卫一种形式!”荷尔德林的这句判词指出了存在的一种意义。如果缺少了一种必要的形式,那么所有的生命都是不值得活的。】

(5)

这些年,

我一直看不清自己的面孔;

这些年,

我一直替那些死去的人活着。

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

我活在你们的旧梦里

继续着你们的千秋大梦

我要打碎这些盛放你们骨灰的陶罐

看死亡如何变成一只呼啸的箭

把滴血的心脏洞穿———

一只带着箭飞翔在午夜的巨鹰,它的眼里不再有世界

【笔者短评:当救赎不再可能,荒谬就是它唯一的出口,在抚摸疼痛的当口,我们像迷失的孩子泪如雨下,道路总在道路之外。】

(6)

这些年———

这些年一直没有过去;(也永远不会过去)

这些年———

这些年一直停留在此刻的黑暗里。

埋头伏在这陡峭的纸页上,生或死,清醒或长眠

爱不能,黎明也不能

———把它唤醒。

拒绝曙光暧昧不明的含义。歧路中跋涉

什么人将走得越来越孤单?

诗歌的姊妹,灵魂的兄弟;

当我说出爱,也同时说出了巨大的倦怠———

【笔者短评:诗人特拉克尔曾说:灵魂,大地上孤独的异乡者。当异乡人说出家乡的秘密,被撕裂的空间如何回到从前,也许正是异乡人才把沉睡的故乡的钟声敲响并唤醒村庄。】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百年历史(全集)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百年历史(全集)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百年历史》在更详细地占有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新的研究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和演化作了系统研究和叙述。其中不乏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独到见解,能有效填补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些空白。该项目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又一重要成果,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百年传播历史,以史为鉴,能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该项目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具有深远重大的现实意义。
  • 仁学

    仁学

    这是中国近代思想家谭嗣同的哲学著作,于1896—1897年间陆续写成的。全书共50篇。该书以佛教哲学为理论框架,糅合中国传统与西方学术,欲将宗教、哲学、科学融为一炉,以“冲决罗网”为号召,在晚清有志于改造中国的维新派、革命派群体中影响巨大,时人曾誉其为“维新运动的圣经”。本书主要内容为抨击封建社会宣扬三纲五常的专制制度、提倡资产阶级平等与民主观念;主张维新变法运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作者对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旧思想、旧传统的批判,是为宣扬维新变法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做准备;而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提倡,反过来更加深化了对君主专制以及纲常名教的批判。本书反封建的激进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系194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名作。本书主体部分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本书是两位伟大作家的一次隔代的心灵交流,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健康的心智生活。纪德关于陀氏的这些论述带有浓厚的法国阅读经验,早已被公认为是研究陀思妥耶犬斯基的珍贵文献。
  • 人生的亲证

    人生的亲证

    阐明这本书所发表的论文题材,我没有用哲理性的说教,也没有以学者观点加以探讨,也许这对我来说更为合适。我生长在一个以奥义书经典作为日常礼拜的家庭,并且在很久以前父亲就作出了榜样。父亲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一直保持着与神的密切交往,但是他没有忽略对世界应尽的责任,也丝毫没有减少对世俗事务的强烈兴趣。因此,我希望这些论文能使西方读者有机会接触到印度的古代精神,这种精神曾反映在我们的圣典中而今天仍然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狂妃天下,太子妃出逃记

    狂妃天下,太子妃出逃记

    十年之后,落魄的将门之女执剑归来,回眸之时看见的却是仇人之子,身负家门之恨的她是选择手刃仇人还是比翼双飞?幼年的懵懂相遇,成年的比肩走天涯是否能触动她一心报仇的心?片段一:“我知道,你一直恨皇家,如果能死在你的剑下,了却你一生的心愿,我死也足以。但是我希望你能记得,在江南水乡中,有一个人,曾和你看尽了天涯。”片段二:“我不想听你说对不起,换成我喜欢你可好?”
  • The Good Man Jesus and the Scoundrel Christ

    The Good Man Jesus and the Scoundrel Christ

    Upon its hardcover publication, renowned author Philip Pullman's The Good Man Jesus and the Scoundrel Christ provoked heated debates and stirred a frenzy of controversy throughout the clerical and literary worlds alike with its bold retelling of the life of Jesus pgsk.com this remarkable piece of fiction, famously atheistic author Philip Pullman challenges the events of the Gospels and puts forward his own compelling and plausible version of the life of Jesus. Written with unstinting authority, The Good Man Jesus and the Scoundrel Christ is a pithy, erudite, subtle, and powerful book by a beloved author, a text to be read and reread, studied and unpacked, much like the Good Book itself.
  • 灵武诛神

    灵武诛神

    废材少爷因一块神秘黑石的力量而修炼,一路斩妖兽,吞兽魂,灭宗派,带着心爱的女人问鼎武者之巅,辱我者,阻我者、欲杀我者,皆杀!
  • Chaucer

    Chauc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王的嗜血妖妃

    鬼王的嗜血妖妃

    她,无视世人的的辱骂,将痴傻扮演得淋漓尽致,只为保全家人一生平安她,放下心中所有的仇恨,低调、淡薄,只为与爱人一世幸福奈何,她的痴傻,换来的是家破人亡……奈何,她的原谅,换来的是洞房花烛夜,与相爱之人阴阳相隔……她,忍耐,承受,将锥心的痛埋在心间。她受尽地狱之火的焚烧,奈何桥下忘川河锥心灵魂的拍打,只为等待涅槃重生的那一刻……她是人人敬爱的神之女,清冷、淡薄与世无争……她是人人惧怕的地狱妖女,嗜血、冷漠、孤傲……再见时,她已不是从前仍人欺凌的血依雪!涅槃重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有些事、有些人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她嗜血】她修长的手指温柔的拂过绸缎上沾染的鲜血,她抬起染血的手指,放在唇边舔了舔,唇边勾起一丝魅惑人心的笑意。“血,果然是人间最让人心折的颜色,味道更是让人百偿不厌呢……”甜美的嗓音,说出的却是狠毒嗜血的话语,手指状似无意的轻轻摆动着冰蚕丝带,最终这方原本吵闹的天地间只余下她狂肆的笑声,以及柏驹尉声嘶竭力的哀嚎声……“血依雪……你不得好死……”噗——柏驹尉生生的吐了口鲜血,颤抖着手指咒骂着她。看着满地的鲜血,看着身首异处的家人,他心中的恨犹如烈火般在胸口燃烧着,痛彻心扉!“我,不怕!”血依雪手轻轻一扬,一团青蓝的火焰冒了出来,将他团团围住,“充满罪恶的灵魂,你将被地狱之火烧死,永世不得超生,灵魂坠入地狱后,日夜被忘川河流冲刷,体会灵魂被撕裂的痛苦,时时刻刻活在被灵魂和记忆双面夹击的痛苦之中……哈哈——这一切都是我还给你的!”愉悦的笑声传遍了整座后山,笑的人心生恐惧,笑的人毛骨悚然……火红的衣裳,火红的头发,火红的双眸,站在那鲜红的血泊中,她是如此的夺目却不显得突兀,宛若她就是从中而生的,理应如此。“我回来了……”鲜血染红了整片后山,一身红衣的女子手持玉箫,笑的柔媚嗜血。笑声犹如地狱的勾魂使者,嗜血无情又兴奋,绵绵不绝的在山谷中飘荡着……她回来了,而她承受的所有痛苦,都将千万倍的还给他们……【她和他的爱】乱世风尘中,她淡然一笑,那惊鸿一瞥让他无法忘怀。那日,她对楚国太子的回眸一笑,他怒了,她笑了。那日,她一身鲜血与武林为敌,他心疼,毅然决然的站在她身旁守护她。她嗜血的笑了,笑的犹如夏日最灿烂的玫瑰,妖艳而美丽。那日,他抱着她,义无反顾的纵身血海,只为她心中所想的噬魂丹。
  • 褒碧斋诗话

    褒碧斋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逆行的光芒

    逆行的光芒

    不屈的意志终会在绝望中燃烧、绽放征程不会停止我们是生命的奇迹我们是天地的宠儿我们是生存之路上,无路可退的勇士!
  • 锁音

    锁音

    迷音国——这里被称之为“音乐天堂”,在这里音乐就是一切,音乐主宰天下,音乐就是语言,这里拥有最强大力量的音乐,他们被称之为——御音师。她——纵横黑白两道,更是从小就有“音乐神童”之称的天才,却没想到自己心爱的人背叛自己,而自己将车开进工厂,撞上油桶,魂归异世。她——陌家大小姐,却是一个天生资质低浅,五音不全的音痴废柴大小姐,弹出的音乐更是杂乱无章,鬼哭狼嚎。据传,曾经有人听了她弹奏的乐曲得了失心疯。当她再次醒来,眼光灼华,熠熠生辉,她已是另一个她。一弦清一心,冰泉冷涩弦凝绝,江山似锦,弹尽万千缠绵悱恻之曲,她却锁心冷情。对她好的人,她不会忘记;对她不好的人,就是化成灰,她也认得出。待看她重生在异世,如何在异世称霸天下,独领风骚,掀起另一番的风华盛世。人贱自有天收。既然,天不收,就由我来收。想她什么小能耐也没有,唯独在音乐这个方面,是绝对的天才。驾驭音乐的御音师,这是什么东西?她第一次听到,音乐也可以武化,化作武器进行战斗。驾驭音乐是吧,化作武器是吧,进行战斗是吧,没问题,这些对于她这个天才来说,简直soeasy。音乐武化,那她是不是能够想武化什么武器,就武化什么武器她可是拥有‘音乐神童’之称的音乐家,想象力更是出乎常人的好,音乐对她来说都是小case,区区音乐武化她会放在眼里,什么飞镖,银针,丝带这些东西,她都看不上眼。如果她不能想象出一个完美的无懈可击的武器样子来,不是就太对不起她‘神童’二字了。“锁音,成魔吧!”陌锁音的心里一直有个声音不断的回旋着这句话,陌锁音的心跳越来越快,她只觉得自己的身体随着那个盘旋着的声音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她的体内似乎在聚集着力量,随时都能爆发出来一样。魔化。她已经在开始魔化了,在这样下去,她会变得六亲不认,冷血无情,变成一个嗜血成性的人。简介无能,但是内容绝对好看,新人新文求包养哦。本文美男多多。推荐黛小薰》》娘子你被算计了
  • 刘涓子鬼遗方

    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优点是温柔

    优点是温柔

    无法用科学解决的事情发生在高中生好朋友三人组李梨、老魏和肖梁之间。虽然能用超高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来解决大部分想不通的事情,也会遇到最终无法用快乐和痛苦来描述,只能用无奈来形容的事情。在高中生活中,三人组不仅要处理非日常事件,也要面对学习,恋爱,友情等一系列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