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1600000018

第18章 本宗道德章(2)

【原典】明①莫明于体②物。

张氏注曰:《记》云:“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如是,则万物之来,其能逃吾之照乎!

王氏点评:行善、为恶在于心,意识是明,非出乎聪明。贤能之人,先可照鉴自己心上是非、善恶。若能分辨自己所行,善恶明白,然后可以体察、辨明世间成败、兴衰之道理。

复次,谨身节用,常足有余;所有衣、食,量家之有、无,随丰俭用。若能守分,不贪、不夺,自然身清名洁。

【注释】

①明:高明,明智。

②体:体察,感受。

【译文】

最大的智慧莫过于明辨是非,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了。

【解读】

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无穷。”那些本来很完美的事物看上去好像都是残缺不全的,但是,它的地位和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一定不能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否则就可能分不清是非曲直,也无法判断祸福得失,最后只能是自找苦吃。

老子是我国所有哲学家中最伟大的辩证大师。他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根据《史记》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他将巴、蜀和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并册立他为汉王。刘邦听从了韩信的建议,在去领地途中,命令部队烧毁了栈道,好向项羽表示自己并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项羽看到刘邦烧毁栈道之后,果然大为放心。在汉中的那几年中,刘邦一直在养精蓄锐。等到他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就抓住时机挥师东进。这样一来,刘邦的野心暴露无遗。于是,韩信又给刘邦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路上不但有险山峻岭阻隔,而且还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按照韩信的计策,刘邦派遣樊哙带领一万人前去修建已经烧毁的栈道,并且明令要在一个月之内修好。这样浩大的工程是三年也不可能完成的。刘邦不过是想借此来迷惑在陈仓的守将而已。雍王章邯果真放松了警惕,他怎么也想不到刘邦的精锐部队会通过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顺利地偷袭了陈仓。刘邦得以顺利挺进到关中,并在那里站稳了脚跟,开始了和项羽的对抗。

刘邦之所以能顺利进兵关中,主要原因还是项羽和章邯都没有看透刘邦的真正意图,被假象蒙蔽。能及时看到事物的本质,将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原典】吉莫吉于知足。

张氏注曰:知足之吉,吉之又吉。

王氏点评:好狂图者,必伤其身;能知足者,不遭祸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若知足,有吉庆之福,无凶忧之祸。

【译文】

最为吉祥的,莫过于安分知足了。

【解读】

俗话说:“广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味,不过一饱。”我们应该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人们在生活中感到的痛苦,大多是因为欲望太多,不知节制导致的。

大家都知道知足常乐的道理,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因为看上去简单,但做起来会非常困难。有谁会对堆在眼前的金山银山不屑一顾呢?所以,知道什么时候终止自己的欲望,知道怎么来终止自己的欲望,知道自己不及时终止欲望将会导致的后果,才算真正理解了知足常乐的含义。

在我国典籍中,关于知足常乐的话实在是太多了。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墨子说:“知止,则日进无疆。”隋朝中文子王通说:“大智知止,小智唯谋。”孔子说:“知止而后有定。”王弼说:“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于外,各修其内而已。”这些话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知足的智慧。

相传,一天吕洞宾来到凡界,想要救渡有缘的众生。在路上,他看到一个少年坐在地上哭泣。他就上前问道:“年轻人,你怎么了?遇到什么困难了?为什么要坐在这里哭呢?”

少年叹了一口气,说:“我母亲卧病在床,我们家很穷,没钱给她看病。我本来想去做工赚钱,但是又没有人照料我的母亲。”

吕洞宾听后非常高兴,心想,凡界还有这么孝顺的孩子。于是,他就想帮助这个少年。他使用法术,将路旁的一块石头变成了黄金。他把黄金交给少年,少年却摇摇手。吕洞宾这下更加高兴了,心想,这个孩子还是不贪恋黄金的君子。吕洞宾问他:“你为什么不要这块黄金呢?它能够让你们母子过上几年衣食无忧的生活。”

少年却说:“就一块黄金,总有用完的时候。因此,我想要你的金手指。这样,只要我需要钱,就能够让地上都铺满黄金。”吕洞宾听了后,非常失望。他想不到人们这么贪婪,不知节制。于是,他感慨一声就走了。

俗话说,“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是无底洞,怎么填都填不满。一个人如果一直被贪欲所驱使,即便赚了亿万财富,也还觉得自己很穷,始终感受不到富足的快乐。

【原典】苦①莫苦于多愿②。

张氏注曰:圣人之道,泊然无欲。其于物也,来则应之,去则无系,未尝有愿也。古之多愿者,莫如秦皇、汉武。国则愿富,兵则愿疆;功则愿高,名则愿贵;宫室则愿华丽,姬嫔则愿美艳;四夷则愿服,神仙则愿致。然而,国愈贫,兵愈弱;功愈卑,名愈钝;卒至于所求不获而遗恨狼狈者,多愿之所苦也。夫治国者,固不可多愿。至于贤人养身之方,所守其可以不约乎!

王氏点评:心所贪爱,不得其物;意在所谋,不遂其愿。二件不能称意,自苦于心。

【注释】

①苦:痛苦。

②愿:欲望。

【译文】

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欲望太多。

【解读】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句话虽然简单朴素,却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英国著名的戏剧大师萧伯纳则说:“人生有两大痛苦:一是得不到你想得到的东西,二是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自己心爱的东西,就会不断地求索,不断地失望,因此感到痛苦;得到了自己心爱的东西之后,又想要得到更好的东西,因此又开始追求。欲望是促人进步的主要动力,也是令人痛苦的罪魁祸首啊。

我国有一个词语,叫作舍得。何谓舍得呢?有舍才有得。一个人能够真正拥有的东西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懂得取舍,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否则,就可能让自己追求的一切都落空。

托尔斯泰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他非常想要得到一块土地。一个好心的地主知道后,就对他说,这样吧,你明天早上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能够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全都给你。那个人非常高兴。到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起床拼命地跑,他一直跑啊跑,跑啊跑,到了太阳偏西还不知足,仍然继续往前跑。不过,他还是赶在太阳落山前跑回来了。但是他才跑到地主面前就力竭而死。有人就挖坑埋了他。下葬的时候,牧师来了,他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唉!一个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呢?这么一点就够了。”

这个贪婪的死者,就像我国古话所说的一样——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没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反而把已经拥有的东西也失去了。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拥有的东西,譬如金钱、车子、房子等都是身外之物,都并不真正属于自己。为了永远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付出太多,甚至自己的生命,难道不是一件愚蠢之极的事情吗?

古时候,有一个大善人,他在生前积德行善,做了很多好事。死后,他见到了阎王。阎王翻开记录一看,说:“你这个人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下辈子还能够做人,并且很有福气。”他很高兴,就问阎王:“那么,我下辈子能够做什么样的人呢?”阎王说:“你想要做什么样的人?你大胆提出来好了,要是我能够做到的,一定满足你。”他想了一阵,吟了四句诗代答:“千亩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个个美。父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跷起腿。”这是说,他想要做一个地主,良田要不愁缺水灌溉,衣食无忧;要娶大小老婆十房,而且每一个都要非常漂亮,整天有美人在怀;父亲是宰相,儿子个个都是封疆大吏;自己呢,就什么都不用干了,守着良田和美人过一过清闲的日子吧!阎王听了之后,起身对他说:“哎,兄弟啊,要是世界上真有这样美好的事情,那我倒想跟你换个位置。”

故事虽听着可笑,但事实就是如此,如果什么事情都美满了,连阎王爷都羡慕呢!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且让我们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们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这些话到了现在依然是振聋发聩,毫不过时。

【原典】悲莫悲于精①散②。

张氏注曰:道之所生之谓一,纯一之谓精,精之所发之谓神。其潜于无也,则无生无死,无先无后,无阴无阳,无动无静。其舍于神也,则为明、为哲、为智、为识。血气之品,无不禀受。正用之,则聚而不散;邪用之,则散而不聚。目淫于色,则精散于色矣;耳淫于声,则精散于声矣。口淫于味,则精散于味矣;鼻淫于臭,则精散于臭矣。散之不已,岂能久乎?

王氏点评:心者,身之主;精者,人之本。心若昏乱,身不能安;精若耗散,神不能清。心若昏乱,身不能清爽;精神耗散,忧悲灾患自然而生。

【注释】

①精:精力,精神,精气。

②散:消耗,消散。

【译文】

世间最令人感到痛苦和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心烦意乱,精气消耗了。

【解读】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说“道”是万事万物的起源,那么,精就是人类的生命和精神得以延续维持的根本。《黄帝内经》中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精是身体的根本,能够很好地保持精气的人,在冬春之交也不会生病。

这是从生理和哲学两个层面对于“精”所作的解读。到了现在,“精”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含义变得更加丰富。它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一种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所说的精神。一个人只要精神阳光,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困境中,都会坚忍地走下去;反之,要是一个人在精神上放弃了自己,那就意味着自我的毁灭了。精神是无形的,但却能够在关键时刻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一生中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有一篇叫作《热爱生命》的小说,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临死前还在听下属阅读它,并且眼睛中闪烁着感动的泪水。《热爱生命》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和朋友去阿拉斯加淘金。他们运气比较好,淘到了许多黄金。不幸的是,在返回的途中,他的脚扭伤了,又碰上了暴风雪。朋友觉得带上他碍手碍脚的,就无情地抛弃了他。于是,他就只好独自一人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越来越近了,天气越来越冷,寒鸦一声一声地叫着。因为他的腿受了伤,鞋子也破了,脚在不断地流血,他只好一步一瘸地向前走。

过了几天之后,他带着的所有东西都吃完了。他将这次淘来的金子全部抛弃,信念坚定地向前走。他的腿因为寒冷的天气而变得僵硬,无法挪动。于是,他就只好全身趴在地上,匍匐前进。他已经丧失了觅食的能力。途中能够找到的一切能够咀嚼的东西,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吃下去。雪越下越大,天气越来越寒冷。他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身体疲惫不堪,好几次丧失了知觉,但都幸运地挺了过来。一次,他实在累极了,就趴在地上休息。迷迷糊糊之间,他发现什么东西正在舔他的脸。他睁开眼睛后,吃惊地发现是一匹狼,不过是一匹病狼。他用自己全身的力量赶跑了狼,继续向前爬。而那匹病狼并不放弃,依然不紧不慢地跟在他身后。他明白,自己和这匹病狼之间,只有一个能够活下去。他就假装睡着了,引诱狼前来吃他。病狼果然上当,舔了舔他的脸,见他没有反应之后,就用嘴轻轻地咬住了他的手臂。这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死死咬住了病狼的脖子。一股又一股的鲜血流进了他的嘴里。他贪婪地吮吸着。打败病狼之后,他继续向前爬。最后,他终于被人发现,并成功地活了下来。

从这个感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精神的巨大作用,它支撑着人的整个灵魂。在生活中,我们都难免遇到挫折,但是与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相比大多微不足道。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自己充满信心?有什么理由不每天都选择精神饱满地来度过呢?

同类推荐
  •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必经的路上。我们从远古走来,就如我们必然走向未来一样。没有人能够从摇篮就看到坟墓,却有人能够从自我看到世界、从相对接近绝对、从偶然和有限走向必然和无限,更有人能够从渺小走向伟大、从卑贱走向高尚、从繁芜和浑浊归真于清明和素朴。虽然鲜有生活中的先见之明,却不乏思想中的先知先觉。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主要内容包括:所谓原始积累、关于资本论、社会分工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原始积累的秘密、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压低工资的法律、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等。《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按章节划分,每个章节都提取出经典语录、文章与文章之间,书与书之间,相互呼应。无论你从哪个段落开始阅读,都可以使你走向整体,进而了解《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忏悔录(上)

    忏悔录(上)

    《忏悔录》是一部复杂多义的著作。“忏悔录”一词,其古典拉丁文原义为“承认、认罪”,在教会文学中转义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含义。奥古斯丁此书着重后一种意义,即历述一生所蒙受的天主恩泽,从而发出对天主的歌颂。但世人一般都注重其第一种意义,将其视为奥古斯丁的自传和个人忏悔,“忏悔录”遂成为“自传”的别名。奥古斯丁的哲学分为两大部分,即纯粹神学和从属于神学的哲学,前者是关于创世主上帝的论述,后者则讨论上帝创造万物、创造宇宙的问题。这两部分内容在《忏悔录》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阐述。罗素的看法有所不同,他对奥古斯丁评价甚高,认为奥古斯丁虽然并不专心致力于纯粹哲学,却很好地表述了它,并显示出了非常卓越的才能,《忏悔录》就是最好的纯粹哲学作品。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热门推荐
  • 不朽剑圣

    不朽剑圣

    一个生而不凡的少年,一只本应握着菜刀的手,最终在人情冷暖下,悍然进入江湖,搅动风云。手中的剑,江湖之密,剑圣可得不朽。
  • 紫玄宝鉴

    紫玄宝鉴

    先天断脉之体柳枫意外得到玄果续体,居然又碰见修真界名宿炫火真人,得到让整个修真界为之疯狂的‘仙宝’紫玄宝鉴,柳枫将以何种身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陌生世界,以后又将走上何种归途?
  • 灭道

    灭道

    少年叶靖,蒙冤灭族。苟延残喘于乱世,闻道紫烟即修行。爬到了梯子的顶端,叶靖才发现梯子架错了墙。大道永无涯,仙途是炼狱。争渡、争度,道的那方是仙路还是万劫不复?
  • 玩命拍戏

    玩命拍戏

    一个零票房的导演,一部大投资的文艺片,女主角突然离奇跳楼,没过多久又死而复生。生生死死,导演看不清自己导的戏,谁又能分得清戏内戏外?一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没有丝毫预警,以致导演雷海水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一如晴空中响了一声闷雷,在地毯上栽了一个跟头,刚出门就遇到了鬼。这天早上,雷海水照例早早爬起来,虽然昨晚酒喝多了,头还在隐隐作痛,眼前一切似乎还处在恍惚状态中,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地准点早起。
  • 从零开始的诸天攻略

    从零开始的诸天攻略

    从零开始攻略一个世界容易吗?千万玩家告诉你,给我攻略,无论是三国乱世,还是科幻星海,抑或玄幻仙侠。在玩家面前都不过如此!啥?你说攻略怎么来?当然是无数玩家前赴后继,氪金又氪肝啊!作为轮回殿主的苏顾,邪恶的笑道:“我马上就要成为诸天之主啦!咳咳咳……我的老腰啊!”
  • 超能精神院

    超能精神院

    “老山姆,听说你儿子得了精神分裂症?”“是的,我感到很荣幸,家族里面总算出了一个精神病患者。”“很好,可以上特殊教育学院学习了,将来一定会有光明的前程。”精神分裂症,隔空取物,精神攻击;躁狂症,象征着无限力量,极度暴躁,拳破钢铁;多动症,速度极快,犹如魅影,精神力者中的速度型选手……各种各样的精神病症,化为各种奇异的超能力,欢迎来到这个精神病统治的世界。
  • 银铃忆

    银铃忆

    银铃声穿过窗,传入少年的心中,荡起涟漪。少女走到少年的窗前,趴在窗棂上偷偷的看着少年清冷的模样,丝毫不觉银铃声已将其位置暴露,心下叹息,便转身走了。银铃声渐远,少年这才抬起头看向窗外那抹温温柔的粉,那抹粉色转瞬即逝,少年又低头看起来书,往前翻了几页继续看了起来,少年耳朵尖尖上的那抹粉也恍若未见。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执掌木叶

    执掌木叶

    千手与宇智波共同创造了木叶,可最终宇智波成就了写轮眼的赫赫威名,千手却走向了彻底的消失与灭亡。来自地球的灵魂降临在第二次忍界大战前夕,成为了千手族长之子,望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族,他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了。就从……囚禁团藏、打压宇智波、架空三代目开始,彻底颠覆火影世界吧。
  • 才不是替身龙套

    才不是替身龙套

    一个沉迷演戏的龙套,一个冷漠矜持的总裁所谱写的爱情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