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0100000006

第6章 藏龙卧虎(1)

坟前有个塘,代代出宰相。

泾川民谚

查氏族谱记载,全盛时期查济“丁二万”。旧时“丁”指成年男人,一座“万山环外”的偏僻村落,居然有这么多人口,叫人不敢相信。查济予我的惊讶,让我目瞪口呆,起初是村中的石磉而不是人口。管中窥豹,那些“流离失所”且不计其数的精美石雕,或砌于菜地的围墙中,或弃于屋后的桑园里,可见此地曾经奢华到何等程度。

查济有许溪、岑溪、石溪“三水流中”。许溪南岸有一座明朝建筑宝公祠,祠内最大的一对石磉,其直径达一点一零米,其雕刻不但大气而且精细,至今仍承载着粗重银杏木柱传递下来的享堂重压,连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看了也吃惊,由衷赞叹道:“堪与北京故宫的媲美。”据说北京故宫中最大的石磉,其直径才零点九七米。

藏龙卧虎是一个大有深意的中国成语,其民间意识浓重,民间气息扑面而来。在古代中国,“龙”是帝王与百姓共享的一个动物图腾,其区别只是颜色不同,帝王的是金黄色,百姓不得冒用,不然就犯了僭越之罪,除此而外,百无禁忌。

所以,民俗中有舞龙灯、龙船竞渡等盛举,民居中有“龙首鱼身”、“龙凤呈祥”、“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浮雕或图案。泾县明清古民居建筑中,这样的浮雕或图案,常出现在内墙的石裙上,堂屋的木栏板上,以及木栏板两边的月梁上。民间的“龙”,有吉祥、谐谑、显贵之具象,且有“神龙不见首尾”之神异,有别于帝王之“真龙天子”的至高无上。

“藏龙卧虎”中的“虎”却简单得多。虽有“伴君如伴虎”之说,但突出的是帝王的威严、凶狠或残忍,而非专指帝王本身。事实上,“虎”是民间雄才伟略者的象征,“养虎遗患”、“如虎添翼”、“狐假虎威”、“骑虎难下”、“与虎谋皮”、“为虎作伥”、“放虎归山”,乃至“龙争虎斗”,多数嵌以“虎”字的成语,都讲的是民间的厉害角色。而“藏龙卧虎”的词义,是“比喻潜藏着杰出的人才”(摘自《现代汉语词典》),而这种人才,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饱学之士,也不是赤膊上阵死了算了的一介武夫,而是韬光养晦中伺机搏杀的雄才伟略者。

可能受传统的谦逊意识束缚,或生怕惹出闲话来,古民居建筑中,几乎看不到虎的影子。偶尔看到一个,也只是水浒戏文中即将被武松打死的那个倒霉家伙。若宅屋里刻有虎的浮雕或图案,其主人就会被看成是有野心的,至少是自高自大的。民间即使做了虎头鞋,也只给小孩子穿。小孩子以虎自居,往往被看作天真烂漫,而非妄自尊大。

奇怪的是,跟虎同样厉害的狮子,却在古民居中随处可见。狮子原产于非洲及亚洲西部,中国古代对这种异域的哺乳动物的认识,不及对华南虎或东北虎来得真实,因而想象空间大,附会成分多。民间意识中的狮子,其一是威严,其二是和蔼,一如家族内有地位的仁厚老者。我们在泾县看到,民俗中有舞狮盛会,民居中有“狮鹿松鹤”、“狮子绣球”等砖雕、木雕和石雕,住宅或祠堂的庭柱上有狮形角撑,祠堂门口有石雕狮子。

泾县黄田有“狮象守门”之说。其生前被誉为“江南经师之冠”的清朝黄田人朱珔,曾撰写《黄田村图记》讲黄田地势。他于这篇文章中称:“(村口)两山环拱成狮象形,堪舆家谓守门户。”流经该村的凤子河,就是从这里往外流的。

“堪舆家”就是风水先生。在风水先生眼里,水是财富的象征。一江春水向东流,既然不能把流过来的水永远留住,不可能每村每户建一座水库,就只好象征性挽留一番,徽州“四水归堂”就是如此。明知道由屋枧滴落的雨水最终是要流走的,但在流走之前,先叫它从四面屋面上往家里的天井里流。

黄田人的办法是,在“出水口”建一座石桥,其名为东新桥。这座桥的意义,并非予行人渡河以便利,而是作为一个带诱惑味的“绣球”,给凤子河左岸的狮子及右岸的大象终日玩赏,消解寂寞。不然走了狮子走了象,就会失去此地“钟灵毓秀”的灵气,以及如溪流滚滚而来的财气。而就风景而言,这座石砌拱桥的存在,于两山夹一水的形胜之地,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民间的风水先生,常以发现“龙脉”而自豪。据说黄田南面的凤形山,就是这座古老村落的“龙脉”所在,所以又称来龙岗。无独有偶的是,泾县的另一处“龙脉”,也有类似的情形。在那边,其溪流叫许溪,于许溪上建造的那座石砌单孔桥叫麟趾桥,那是查济村的“入水口”。

查济麟趾桥处的“龙脉”,据说是面对面的两条巨龙,其身段分别绵延至黄山、九华山的另一头[1]。据说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给李铁拐一拐杖打断,断裂处流出汩汩山涧,这才有了许溪。当初李铁拐看到查济的山川形势大吃一惊:“此乃帝王之象,百年后将有真命天子于此地降生。”李铁拐大慈大悲,怕一国两君引发战乱以致生灵涂炭,于是下狠心打断“龙脉”,防患于未然。

明朝万历皇帝称其为“理学名臣”的查铎,是泾县查济人。查铎乃进士出身,曾任刑科给事中、广西按察使[2]等职,因刚正不阿受朝臣排挤,不得不辞官回家。回家后,查铎做了两件事使他留名于青史,一是修缮水西书院,讲授阳明理学;二是规划村落,建设家乡,使之成为其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查济遐迩闻名的“四门三塔[3]”,就是在他手里建造的。他于村里村外所铺设的麻石古道,累计二百余里。

查济的概念,其实远非房屋鳞次栉比的那一块。我曾走过“四门”中的钟秀门,那儿离严格意义上的查济村有三四里远。而我所见到的“三塔”中最远的那座青山塔,更远在三四十里以外;站在村旁山梁上往北看,只有钢笔帽大小。

青山塔耸立在岑山山梁上。岑山北面的老庄,其地形与查济相仿,那儿也是一座查姓人家的古村落。旧时每到冬至日,老庄人要挑了碗盏,翻山越岭来查济磕头祭祖。据老庄人讲,横贯老庄的青泾古道,甚而远至与青阳县交界的万峻岭,这数十里地的麻石路面,全是查济人出钱铺的;而当时的工程指挥,就是查铎。

据查济人讲,鼎盛时期查济有一百零八座石桥,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寺庙,且言之凿凿。时任村长的查传本见我不以为然,领我去村后的晋公顶,察看那些就筑于半山腰的一层层古宅石基,并拨开乱草,叫我看草丛中的一口口古井,最后跟我讲,以前这里全是深宅大院!

接着又领我去看对面山岗上的一条寂寞土路。以前这条路叫阳街,是当年查济村最繁华的地方。阳街上曾经有过点植物油的一盏盏路灯,若当年的京师模样。于今信步蹀躞,仍可见到横在土路边杂草中的牌坊石脚。种种迹象看来,查氏族谱所记载的“丁二万”,似乎并非虚构夸张。

查铎不但修路而且造桥,他建造的石桥有聚德桥、镇口桥和麟趾桥等。镇口桥今称铎官[4]桥,在我看来,这座爬满藤葛的结实古桥,似有象征意义。查铎七十四岁得重病临终前,对其兄查天秀说了一句令人回味的话:“病吾身耳,吾心何病?”其浩然之气,仿佛聚积于铎官桥中,历四百余年不散不泯。

传说查铎也尊重堪舆之道,也认为村西“真气[5]太重”,并理解李铁拐断“龙脉”的良苦用心。查铎是聪明人,他于“龙脉”断裂处建麟趾桥,以此弥合查济村地形上的纹裂,且补偿查济人心理上的缺失。

民间传说的产生及衍变,是民间智慧的丰富呈现。往往没有年代,往往不拘于某一个地方,往往有好几种不同的版本。而另一种说法是,李铁拐之所以打断查济村西面的那道“龙脉”,是因为查济有钱人家的丫鬟在河边洗碗盏时,抱怨天天吃鱼吃肉吃厌了好不痛苦。为解除丫鬟们的烦恼,老人家扬起手中的拐杖,一杖打了下去。自此以后,查济村日渐衰微,有钱人家终于拿不出鱼或肉给丫鬟吃。

查济人建宝公祠祭祀其先祖查宝源。以“仁厚”著称的查宝源,其生前事迹于今模糊莫辨,但有关他儿子查仲龙,人称龙老爹的诸多传说却细节丰富,从明朝流传到今天。传说中的龙老爹是飞毛腿,走起路来跟《水浒传》里的神行太保戴宗不分轩轾。龙老爹生性孤僻,成天像闺房小姐一样待在屋里不出门,家里人也不明白他成天在阁楼上搞什么名堂。

一日龙老爹出远门,前往五百里之外的歙县买丹砂,临行前吩咐家中丫鬟(一说是妹妹)不得私自上楼。半夜里听到阁楼上有打闹声音,丫鬟莫明其妙,一时忘了主人的吩咐,持灯踩梯,上楼瞧一瞧。上了楼,看到一只簸箕看花了眼,以为是老虎,吓得半死,从楼梯上滚了下来。家里人听到动静赶忙过来,结果发现楼上的几只木箱里,有数不清没眼睛的纸人纸马自己打起来。这些纸人纸马,没等龙老爹拿丹砂给它们点眼睛,就瞎打一气自相残杀,害得龙老爹功败垂成。

当朝皇帝以谋反罪将龙老爹抓到死牢里。原先老念叨“龙兮凤兮,何日登基”的龙老爹,现在又念叨起“龙兮凤兮,何日出牢”来。都要杀头了,脑子还没清醒过来。

一人谋反,株连九族,查济人哪能坐以待毙?于是连夜更改族氏派行,将原来的字辈“源仲永本,正有国良”,改为“源仲永伯,万友应志”,以示他们与龙老爹同姓不同宗,最终化险为夷。

古代帝王对百姓有生死予夺之权力,或敕封爵号,赐御匾,建牌坊,予以莫大的荣耀;或夺取家产,甚至夺取生命,午门斩首叫你掉脑袋。而这种看似不受任何制约的莫大权力,却有其“中国特色”的平衡机制,并非随心所欲。

查济祖先“永德公”是元朝遗老,但他的四个儿子,查继廉、查继善、查继福、查继和,却是明朝洪武年间的封疆大吏,分别是广西兵备使、湖北巡察使、两河漕运使、浙江按察使,为夺得社稷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鞠躬尽瘁。查永德曾被前朝元顺帝敕封为“明羲官”,他的四个儿子斗胆以元顺帝御赐牌坊为门楼,建“德公厅屋”。这座古建筑虽然建造于明朝,但它的诸多构件,如线条粗犷的石磉,十六根珍稀楠木柱,都保留了元朝建筑风格。其牌坊式门楼上,至今仍有元顺帝御书“圣旨”及“明羲官”字样,而明朝未予追究,可能是害怕得罪重臣。德公厅屋门楼上的诸多砖雕图案中,以“鲤鱼跳龙门”最为突出,可惜跳的是明朝的“龙门”,不是元朝的。

我的房东兼导游查日华,领我走入摇摇欲倒的德公厅屋,看里面的十六根楠木柱子。怕我不信,拿一片瓦块磨擦柱面,稍候片刻,这片瓦块就神奇地吸附在木柱上不掉下来,据说这是检验真假楠木的土法之一。查日华敦厚笃实,不善言辞,一九七〇年代曾去过北京。当时他对北京故宫的惊讶是:“柱子咋这么小!”

查济村的光裕堂,又名二甲祠,建于明朝嘉靖四十四年,公元一五六五年。二甲祠于查济鼎盛时期建造,其石磉上的三国戏文,享堂里的望砖拱券,天井檐柱上的木雕角撑,予人以美轮美奂的感觉。而这座祠堂的显赫荣耀,在民间的至高无上,是清朝康熙十六年获取的。

二甲祠门前有一对汉白玉石鼓,两鼓之间有一道一米五高的木板门槛,即所谓的门塞。据说这种门塞只有皇家王府才有,文武官员不得擅自跨越。据查氏家谱记载,出自二甲祠堂的查之恺,曾任广东镇标中营游击积功加都督,因屡立战功被康熙皇帝钦封为“救驾王”,授“光禄大夫”衔,赐“四代一品”御匾。二甲祠正门前,原先有敕建的“四代一品”牌坊,现在只见到它的牌坊脚。

也自出二甲祠堂的查曰炜,本是明朝官员,因有功于朝廷,被明朝崇祯皇帝敕封为“荣禄大夫”。改朝换代后,回故乡祭祖时蒙受“代皇祭祖”之荣耀,被清朝顺治皇帝封为“代驾王”,恩赐“帝简劳臣”御匾。因为二甲祠出了“救驾王”及“代驾王”,所以才有皇家王府专有的这种门塞,彰显其家族的尊贵。

附带讲一下,二甲祠内的一道屏风板上,如今仍保留着祠堂帐目的收支清单。其计数形式,用的是古老的“苏州码子”,亦称“稻码子”或“草码”。其十进位数字,分别以“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来表示。苏州码子旧时流行于江南一带,为粮行、钱庄、当铺、药铺、裁缝铺所使用,如今在大陆几近绝迹,而在台湾、香港、澳门街头,以及微软Office软件的Word符号库中,还能看到。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中国帝王中稍通治国之术的,都懂得如何对臣民恩威并重。查济有“金头赔人头”传说,事主当然是查济人,据说是武进士出身,据说叫查炳华。在武昌任兵备道按察使的时候,有人告查炳华贪赃枉法,当朝皇帝听信一面之词,一怒之下杀了这个一生清廉的查济人,砍了他的头。后来这桩冤案被平反,皇帝给查家赔了一颗九斤半重的金质头颅聊表歉意。安葬时,家里人备了十八口棺材同时出门,四面八方葬了十八处,所以,没人猜得出那颗金头被埋在哪里。

查济晋公顶南坡有一座古墓,其墓主查瑶圃曾被诰授为中宪大夫,其妻王氏是诰封恭人。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筑就于“皇清咸丰二年仲夏月”。以讹传讹,有人相信那颗金头就埋在这里,结果盗墓的三番五次来撬砸。这座古墓的墓室,是用“糯米稀”亦称“三合土”灌筑的,这种由石灰、桐油、小石粒及糯米汁搅拌而成的古建筑材料,比现代的水泥混凝土坚硬得多,用铁锤砸下去,“一个疤也没得(查传本村长语)”。

同类推荐
  • 杭州:烟柳画桥中的写意时光

    杭州:烟柳画桥中的写意时光

    本书为“城市映像”系列之一,以杭州为主题城市。主要收录了现当代著名作家,如俞平伯、郁达夫、丰子恺、张抗抗等人关于杭州风土人物的经典之作。通过他们的笔触,可以看出杭州历史的兴衰更替,人文风景的如诗如画。文笔含蓄隽永,读来韵味悠长。
  •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内容不仅涉及到回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说唱艺术等,而且还对回族民间文学形成与发展史以及理论架构作了比较细致入微的分析与探讨,许多材料与观点较之以往的研究都有较大的充实与突破。
  •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座智慧的宝藏,是我们祖先用智慧的双手和头脑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创造和积累而成的,它如同河蚌中的沙粒经受了痛苦的磨炼和时间的考验,最终升华为闪闪发光的珍珠。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阅读这些历史,没有理由不继承这些智慧精华并把它运用于实际。而今天我们所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这其中忠臣良将的谏议谋略与锐利檄文。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文化已经走上复兴之路,现在正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复兴。复兴是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我们永远恪守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是创造、不是革新,是接受、是弘扬。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在这里赞美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我们看到,传统的精华,正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巨大智慧。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开放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企业文化需在新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中将予以越来越多新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过程。
热门推荐
  • 那时云间

    那时云间

    那时的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呢?现在的我们,又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过去,有谁在,现在谁就不在吗?昔日我们肆意,往日我们悲哀,现如今我们各自奔走,不再联系,被什么磨平了棱角的人呐,还记得当时的风光霁月吗?被遗忘的岁月呐,还记得起时间流过时的过客吗?一杯奶茶,一杯茗茶,一把纸扇,一叶扁舟,我们记忆深处的,是那时的年华,留不住,也逃不开。
  • 重要的是音乐:充满癫狂、药物与钢琴的前半生

    重要的是音乐:充满癫狂、药物与钢琴的前半生

    詹姆斯·罗兹6岁时被学校体育老师强奸了。不止一次。三十余年过去了,他依然被这一事件纠缠。在这本书中,他毫不掩饰地讲述了自己人生里每一个灼热的细节:性侵、借毒品和酒精逃避、自杀、精神病院里的强制治疗;初恋、婚姻、孩子的降临、离异、再次恋爱……。但真正让他与众不同的,是音乐。10岁时,在寄宿中学读书的罗兹听到了巴赫的《恰空》,之后疯狂地自学钢琴。音乐和钢琴陪伴着他,经过了数次重大身体修复手术、艰难的学生时代、低落阴沉的心理状态,还录了唱片、开了演奏会、写了这本书。音乐,是他的救赎;音乐,可以救命。
  • 重生之超女神系统

    重生之超女神系统

    本前世一大直男覃落起因为意外死亡醒来后竟莫名成为女生并拥有一个奇怪的系统……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5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5

    心理咨询是现代人们的一种精神按摩方式。它能使人的心理获得突然面对平原和高空那样的豁然开朗、神清气爽和舒适平和的感觉,还能促进人的理解力和进取心,使人变得善解人意、充满激情。其实,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帮助求询者学会更有效的方式对待自己、他人和生活中的困惑以适应人的社会生活的过程。
  • TFBOYS之携手一起走

    TFBOYS之携手一起走

    【黑历史请远离】不怕拉低智商请点击√
  • 龙经

    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经溯洄集

    医经溯洄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臣:此生不为姬

    女臣:此生不为姬

    她说:“如果我真的,是他们所唾骂的细作?你会怎么做?”他说:“抓你,找证据。”她说:“洗白我?还是处置我?”他沉吟:“能洗白就洗白,若证据不许,就只能杀你,再去陪你。”她忽然就笑了:“好。我在地狱里等你……来陪我……”
  • 末世战神

    末世战神

    末世苟活了三十年的吴凡,在一次任务中,偶尔得到了宝物,但也招来了杀身之祸。但在神秘玉佩的帮助下,回到了末世前一个月。重启末世,抓住机遇,重生的吴凡开始了他的筹备工作,这一次,定要掌握自己的人生!手刃迫害自己的敌人、拯救自己的亲人,这都是这一世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屠异界之生物,破人类之极限,建末世之家园,任妖魔鬼怪肆虐人间,以人类为食量,重生末世战神自有强横之实力,掌控世间万物,成就万古芳名……
  • 唐僧取经日记

    唐僧取经日记

    这是一个特殊的唐僧,他由一个文弱的僧侣,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不断成长。最终得到了美丽、善良的观音的爱情,并吸收了她的法力。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所见到的人间一幕幕悲剧与阴暗,常令他痛心不已。与徒弟在取经路上,结下深厚的师徒情意。 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映了唐僧内心世界的爱恨情仇,无情地对现实中的丑恶给与批判,又对正义给与宣扬。 在这追逐钱权,崇尚享乐的极端时代,唐僧逆潮流而为大众利益出发,消耗自己十余年的生命,长途跋涉,历尽艰险,最终取得大火中侥幸幸存下来的真经残片。也为人间芸芸众生,无法过上统一幸福的生活,而发出一声遗憾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