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700000038

第38章 维吾尔族婚礼——托起盐和馕的庄严

维吾尔人的一生,有几个值得纪念的特殊日子,因为充满喜庆色彩,皆以“托依”(喜事)相称。孩子呱呱坠地之后,要举行命名礼,到了40天,则是“毕须克托依”。而男孩子长到5岁,还有一个重要的割礼习俗,维吾尔语叫“苏耐特托依”。

既然都是喜事,就要举行规模不等的庆贺,或登门祝福平安吉祥,或吹吹打打营造欢乐气氛,目的只有一个——让这个喜讯传遍四方。

所有喜庆仪式中,当属婚典最隆重,也最热烈,仿佛过节一样,充满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极具魅力。

毕竟婚姻是人生一桩大事,遵循传统和风俗的作法贯穿整个过程。维吾尔族的婚姻由恋爱、提亲、送礼和娶亲等环节组成。说到恋爱,我就想起爷爷生前说过,旧社会在乡下,女孩子一帽子打不倒,就可以嫁人,究其原因就是被生活所逼。到了新社会,青年男女不再为父母之命困扰,只要有了意中人,就可以自由恋爱,倾诉衷肠。

而作为父母,都希望儿女婚姻美满、人生幸福,因而将提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亲者是双方都信得过的人,不仅机智聪慧、精于变通,善于充当“和事佬”;还要善解人意,照顾双方利益,扮演“红管家”角色。提亲自然少不了见面礼,过去是馕、方块糖和布料之类,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送个首饰什么的已不足为奇。

送礼维吾尔语称“恰依”,小礼相对简单,送大礼实际就是定亲,讲究自然不能少,而且选择良辰吉日在女方家举行。彩礼除了一些婚礼必需品,包括金银首饰、婚礼服和化妆品,最显眼的就是头系红绸的大羯羊了。

婚礼的重头戏是娶亲,不过在娶亲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念“尼卡”,即证婚仪式。因其源自于伊斯兰传统,带有明显宗教色彩,它被称之为婚礼进行曲的前奏,不可或缺。

这天早晨,新娘家打扫得干干净净,同时还要准备馕、水果和各式糕点,等候新郎与家人的到来。“尼卡”仪式由宗教职业者阿訇主持,旧社会只要父母同意,即使没有结婚手续也念“尼卡”,现在则必须出具结婚证书,因为只有如此,才意味着这是一门合法婚姻。

举行“尼卡”仪式,新郎和新娘站立两厢。当阿訇问及是否愿意结为夫妻、互不抛弃时,新郎需迫不及待,立马高声响应“愿意”。新娘则扭扭捏捏、羞羞答答,轻声细语说声“愿意”,仿佛眼前飞过一只蚊子,声音小得不能再小。

那一年村上巴哈古丽出嫁念“尼卡”,她就红着脸张不开嘴,急得伴娘热依汗直戳她的后腰。可她好不容易说了句“我愿意”,因为声音太小,村上有名的“喇叭嗓子”加帕尔就起哄:“声音小得像猫儿叫,没有听见!”巴哈古丽一紧张,张着嘴却说不出话来,于是急性子热依汗就取而代之,连喊三遍“我愿意!”不但给新娘解了围,而且让气氛马上变得轻松和愉悦起来。

维吾尔族崇尚馕和盐,“尼卡”少了这两样东西同样不行。所以抢吃盐水蘸馕,就成了维吾尔族婚礼的突出特色。馕和盐,一个是现实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一个则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元素,而且因为盐本身洁白无瑕的品质,还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所以抢吃盐水蘸馕,就是寓意婚姻美满,白头偕老。所以刚刚还显得娇羞扭捏的新娘,这时就判若两人,下手比新郎还要快呢。我在《出嫁》一文中有感而发,这样写道:“吃下这块馕,让你铭记岁月的艰辛苦辣;吃下这块馕,让你坚守人生的庄严承诺。”

维吾尔族下午才娶亲,新郎和伴郎西装革履、喜气洋洋,在一群同样兴高采烈的小伙子陪伴下,一路欢歌笑语、吹拉弹唱来到新娘家。这个时候花枝招展、风姿绰约的新娘头戴面纱,喜泪涟涟,就等着娘家人用红毯子裹着抬上彩车。

小时候最盼望迎亲车从门前经过,每每此时,我们就会获得喜糖。当大人们抬木头或搬石块,放在路中央准备阻挡迎亲车之时,我们也没闲着,找些破罐子和玻璃碴堆在路上。等娶亲车来了,势必有人下车“意思意思”,赔着笑脸催促快快挪开障碍物。于是有人得到一根香烟,有人多了一方新手帕,然而还不满足,非要再跳民族舞才行。很快马路被堵得水泄不通,不管舞姿如何,都要跳上一曲,欢快的唢呐和鼓点,伴着人们载歌载舞,很是热闹。

而我们根本顾不上跳舞,必须在很短的时间打扫完“战场”,否则人家就不给喜糖。也是我们太想吃喜糖,清理玻璃碴时,一不小心手就被扎破了,哪里有时间包扎,塞进嘴里吸吮一下就行,因为和那几块含在嘴里甜在心上的喜糖相比,手上流点血算得了什么呀。

有些地方结婚还伴有刁羊比赛,哥哥结婚那年就是如此。当时就看到一群小伙子扬着鞭子骑在马背上,嘴里不停地喊着“奥拉克,奥拉克!”父亲就急忙打发一个亲戚,将一只小山羊宰了,去了内脏和头蹄,顺势向上一扔,一个眼疾手快的小伙子抢上就跑。随后,跃跃欲试的人们喊着叫着,策马扬鞭一路追将过去。

现如今与时俱进,娶亲一律都彩车打头,随后一列黑色卧车,鱼贯而行、非常气派。所不同的是,维吾尔族的打头车不是“凯迪拉克”或“奔驰”,而是一辆大卡车。车上一群小伙子吹吹打打,手舞足蹈,无一例外绕城一圈再去宴会厅,引来不少人驻足观赏。

新娘上车裹着红毯,下车则裹着红布,而且随着小伙子撕碎红布,新娘落地,一场争抢红碎布的游戏又开始了,据说谁抢到红碎布,谁就沾了喜气。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像婚礼这样的喜庆大典,更是让音乐和歌声伴随始终。欢乐的曲子,节奏感真是太强了;激扬的歌声,感染力让你血液沸腾。就看到不少人先是手打着拍子,脚踩着鼓点跃跃欲试,继而情不自禁挥动双臂也跳了起来。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一样激情澎湃、神采奕奕,让婚礼成为欢乐的海洋。朋友吐尔逊出嫁女儿那天,高兴得几乎合不拢嘴,跳了一曲又一曲,先是民族舞,接着交谊舞,最出彩的是,后来他索性搂着身着婚纱的女儿翩翩起舞,而且动作夸张滑稽,一下将婚礼推向了高潮。

随着一阵欢快的手风琴声和此起彼伏的口哨声,一对新人众星捧月般被簇拥着走了进来。紧接着又是隆重的揭面纱仪式,此项仪式由婆婆主持,不是有“丑媳妇总得见公婆”一说么,所以婆婆就是这个环节最风光的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意味着从此就是一家人了,在这样一个欢庆难忘的时刻,少不了照一张全家福,一时间闪光灯“咔嚓”作响,捕捉一个个美好的瞬间,留下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最后一个节目就是新郎和新娘共同走向舞池,在所有亲人和宾客的祝福声中,一个含情脉脉,一个彬彬有礼,跟着音乐节奏双双跳起婚礼舞,从而预示着婚庆喜宴正式开始。

以前,很少有专门的宴会大厅,婚礼一般都在学校饭厅或单位礼堂举行,桌椅陈旧、高低不一,而且少有音响设备。如今不但宴会大厅遍布全城,档次也高了许多。与此同时,饭菜花样不断推陈出新,让所有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一场婚礼是否隆重完美,取决于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周密。所以维吾尔族婚前有一道程序,叫作“麦斯莱特恰依”,其实就是商议婚事的意思。参加者都是亲朋好友,通过请吃饭这样一个形式,和大家共同商议如何办好婚事。

和其他民族所不同的是,维吾尔族举行婚礼的时候,双方父母几乎不插手具体事务,而由其他人全权负责。包括迎来送往和餐桌饭菜,都有人各司其职,全程包办。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婚礼时刻,宴会大厅有不少来往穿梭的忙碌身影,这就是一个个大小东家。男的穿戴整齐,容光焕发,胸前佩戴鲜花;女的光鲜靓丽,珠光宝气,手腕套着花环。这些男女东家,都是商议婚事时提前确定好的,因而都是百里挑一,既富有经验,又恪尽职守,所以才能使婚礼井然有序,不留遗憾。

毕竟婚礼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操不完的心,有忙不完的活,没有相当毅力,难以坚持下来。所以婚礼结束的时候,主人还有一个答谢宴,维吾尔语称之为“阿尔德其克热希”。人们一边享用着美味佳肴,一边在说笑当中感慨婚礼的完美过程,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同类推荐
  • 亲爱,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亲爱,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一生情动辗转半生,青春仿佛因“我爱你”开始。终不过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暧昧散尽,亲爱不再。最开始就是阴谋的重逢,她静默潜伏,他前来策反。那些秘密伤痕谜样往事,抽丝剥茧般层层揭开,一场风花雪月的诡谲斗争才刚刚开始。于是有人爱得糊涂,有人纵身逆流,有人如梦初醒,有人尝尽荒芜。而她总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
  • 成仙记

    成仙记

    1973年夏天,我离开了就读的第六中学走向社会。我不是读不起书,而是怕学校派我去浙江兵团。我家里兄弟两个,按照当时政策,是要有一个去外面的,但我父母舍不得我远离家乡,就叫我辍学了。当然,当时还有个很费解的思潮,认为读书没用,认为随便有一份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比读书好,都比读书来得重要。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拉板车,运输社设在南门的双莲桥,社里有七八辆车,大的两辆,小的大概是五辆。因为力气大,我被分配去拉大车。大车我们叫单吨车,就是可以载重在一吨以上。单吨车是个什么概念呢?就好像跑长途的“双节拖斗”,神气,是强大的人才能伺候的。
  • 阿来中短篇小说全集

    阿来中短篇小说全集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2000年,年仅41岁的阿来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评委认为这部小说视角独特,“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轻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艺术才华”。著名军旅作家柳建伟更是肯定地说,阿来会以本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欢喜冤家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欢喜冤家

    《欢喜冤家》,是张恨水创作高峰期著名作品,展现当红女伶追求真爱却抽身不得的可悲命运。她敢恨敢爱,贤惠勤劳;他勤奋谦卑,大度宽容,郎情妾意,你侬我侬,双方家庭却各有矛盾、无法容身,一场悲欢离合的家庭伦理大戏,就此上演……
  • 变影

    变影

    在这个小区内住了快一年了,邻居却还是不认识几个。除了那几个当初买楼的时候一起找过开发商麻烦的“难友”,唯一认识的,就是在我之前就已经买下这里房子的同事赵宁,以及楼下那一群经常聚集在一起打麻将的老头老太太——也只是认得脸,却多半不知道姓什么。我所住的这个单元里,经常会出现一两张陌生的面孔。据物业的人说,是顶楼有一户人家的房屋用来出租,因为房东为人苛刻,租户换了好几个。顶楼的上一个租客是两个刚毕业的小伙子,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凌晨才回家,据说是做IT的。
热门推荐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这是抗日战争中足以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对抗战做出的卓越贡献之一。《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百团大战》着重从中国抗战最艰难时期的大背景——1940年的中日对峙态势、国际局势特点和中国国内形势出发,来进一步凸显百团大战的意义。正面战场四次会战的失利,令中国民众抗日士气受挫;由于看到抗战胜利的可能性大增,蒋介石认为日本迟早必败而又动起反共的老念头……在这种形势下,百团大战打破了“囚笼”,鼓舞了士气,表达了决心,也击退了国民党的反共企图。百团大战就像一把剑,划破了日军的“囚笼”,也划破了笼罩在中国抗日军民头上的阴霾。
  • 史上最帅边后卫

    史上最帅边后卫

    边后卫,作为一个阵型中靠后的位置,默默无闻。随着足球世界的变化,他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前插,组织,内切打门......而陈岩,重新定义了他......(第一次写写小说,很多故事,都是身边所听所闻的。希望各位看官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共鸣,这是一个不纯粹足球狗纯粹的故事。)
  • 花费了一整个青春又怎样

    花费了一整个青春又怎样

    青春像一首诗,浪漫而温馨。陈静怡很幸运,她遇到了一个温暖如水的人。她又很无奈,喜欢上了一个她够也够不到的人。她用三年的时光也没能走进他的心里,就算花费了一整个青春,她觉得能遇见并喜欢都是最好的安排。
  • 明日之后之黑暗曙光

    明日之后之黑暗曙光

    末日之下,丧尸危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营地之争,强者为王······乱世之中,一见倾心,携手患难,不离不弃。不论前方黎明黑暗,放心,有我在你身边!
  • 早发中岩寺别契直上

    早发中岩寺别契直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夏之年

    无夏之年

    家世显赫,精明强干,看似无所不能的她,说到底,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高中女生而已。她的伤悲与无奈,脆弱,只能被爱她的人窥见,却无法涉足。他是她年少时的梦,他是她信赖的兄长,她是她永不能舍弃的知己。而他,将她放在何种位置?修罗,也有泪。
  • 孩子就吃你这套

    孩子就吃你这套

    你是孩子的好朋友吗? 你的孩子喜欢跟你玩耍吗? 你是否知道,你,比任何玩具都让孩子喜欢? 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智力玩具或者电动游戏,他们需要的是你!他 们喜欢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你了解、被你重视,需要和你建 立一生的亲密关系。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孩子就吃你这套》结合现 代孩子的心理特点,针对父母最关心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会父母 怎样和孩子成为朋友,怎样陪孩子玩耍,如何赞美孩子,如何改正孩子的缺 点等,让孩子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并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育。孩子喜欢吃哪一套,你就用哪一套来教育孩子! 《孩子就吃你这套》的作者是温旻盈。
  • 小说神髓

    小说神髓

    《小说神髓》写于一八八五年,是坪内逍遥的文艺评论,更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理论著作。明治以后,日本文坛流行两股风气,一是继承了江户幽默传统的戏剧文学,二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目的的政治小说。而《小说神髓》主张,文学应当排除道德和功利主义,立足客观描写。坪内逍遥提出的“写实主义”对近代日本文学的诞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上卷主张小说最重要的是应该描写人情,并进一步阐释应描写当世的面貌和风俗,下卷则论述了具体的写作方法。
  • 大明奇侠传(三)

    大明奇侠传(三)

    钟佩负责修筑长城,刁国舅想置他于死地,于是写信给北狼关总兵胡申,让他设法弄死钟佩。胡申派旗牌官马训到关下工料场中查工。这旗牌本欲诈钱,但是看钟佩的言行举止,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顿时气得火星三尺从太阳穴中冒出,要扯钟佩去见胡申。钟佩被当场气昏在地。钟佩的部下张炳等人看马训来着不善,于是将其灌醉杀死,带着钟公逃跑,投奔到北关酋长津梁门下。胡申知道后,一面派兵一千人前去追杀钟佩等人,一面是上奏皇帝,钟佩谋反。皇帝下旨将钟佩的家产抄入公府,把他一门老少俱拿入京中勘问,违旨者斩。陈玉得知此消息,前去钟家报信,夫人、小姐赶紧出逃。她们在路上遇到贼人,行李银两皆被抢去,幸得章员外救助。在章员外的帮助下,钟山玉、钟玉环、钟夫人一家三口得以相聚。章员外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钟玉山,同时定下钟玉环做儿媳,让钟玉山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苦学,争取考取功名,能为自己的父亲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