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700000061

第61章 数风流人物

三十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复,让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界青年,一夜之间美梦成真,成了大学的一名学子。这一群体最大的特征就是年龄参差不齐,最大的与共和国同龄,早已儿女绕膝;最小的刚刚走出校门,充其量十八九岁。

我也有幸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特别是来自一个偏远省份,生就一副高鼻梁、深眼睛的少数民族面孔,自然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则是温暖的关怀和亲切的交流。甚至不知不觉间同学们索性开始叫我“宝贝”,就像一个昵称似的,听上去尤其顺耳。即便现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只要有同学自远方来,依然这样叫我的名字,仿佛就像昨天,让我心中充满了怀想。

同窗四年,寒来暑往,有许多人和事已经铭刻于脑海,留下难忘的记忆。现如今,有的同学已经成为学科带头人,学术上自成一家。有的则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为发展地方经济殚精竭虑,辛勤奉献。有的也许退休在家,或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或编纂文集,正在发挥余热……

我自小敬仰学者和教授,虽几经努力阴差阳错,却也初衷不改,坚持不懈。不过不在意头衔和虚名,而是打内心乐于潜心研读,特别是同学那些充满智慧的学术成果,只要碰到了就爱不释手,如同恋人一样,“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种如饥似渴的痴迷程度,就像是出自于自己笔下一样,几近极致的境地。

张瑞甫,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我之所以第一个提及他的名字,完全因为女儿的哲学专业,先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后来是在北京大学。早年我们上大学,虽说也有哲学课,却不曾引起我的兴趣。一则这是一门公共课,得过且过就行。二则太过枯燥,不要说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柏拉图的“四线段”比喻,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就是那些多如牛毛的一个个拗口学派,记不住名字不说,而且往往张冠李戴,贻笑大方。可是女儿偏偏学了哲学,从大学到研究生,同样一个专业,始终乐此不疲。

我就自然想起张瑞甫,一个憨厚却又执着的“哲学迷”。当别人都在为必修课紧张复习之时,他却手捧一本哲学读物,一边读,一边不停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有的时候同学发现他虽然手翻着书页,眼睛却望着远方,而且口中念念有词,好像是在和一个伟人交流着什么一样。

我清楚记得张瑞甫当年的样子:一顶蓝色帽子,一身蓝色衣裤。到了冬季就套上袖套,衣服领子也换上栽绒的,而且动辄缩着脖子,双手也交叉塞进衣袖里,给人一副很冷的感觉。

走路不慌不忙的他,说话也是不紧不慢的,见到我时“宝贝、宝贝”叫着,一口的鲁西南口音。印象中张瑞甫在校时就在学报上发表了论文,这让他越发对哲学倾注更多的心血,而且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仅留校成了教授,而且因为创立“人生最优化原理”和“社会最优化原理”,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重大奖励,并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成了一名赫赫有名的大学者。

韦建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因为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历任陕西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研常务理事。

我和韦建国都来自新疆,他是壮族,我是维吾尔族。在校期间我们一直在清真灶吃饭,因为长期生活在多民族居住的边城伊宁,他就多了几个舌头,维吾尔语俄语说得呱呱叫,让别人羡慕得不行。

从名字上就能知道他是1949年生人,加之又是带薪上学,无论阅历和经验都在许多人之上。他告诉我们上学之前他还有个俄罗斯名字,这就注定他和俄罗斯文学结下不解之缘。所以当所有同学都选择英语为必修课的时候,唯独他选择了俄语。而且从此进出于外语系大楼,成了俄苏文学的得意门生。

自古以来成大业者都有远大抱负和宏伟理想,并为之不遗余力,持之以恒。无论是他暑假回家,搭乘一辆运煤车不辞行苦来到我家,还是我们深夜上气不接下气,攀爬东岳泰山极顶,抑或到校农场参加摘棉花劳动,自力更生解决吃饭问题,韦建国都给我们灌输这样一个思想:学问是苦出来的,事业是创出来的。

正因为如此,大学毕业后,他才没有沉醉于“知足常乐”和“随遇而安”的安乐窝里,而是朝着既定的目标跋山涉水、勇往直前。先是任教于伊犁师范学院,后又赴俄罗斯和中亚工作和讲学。甚至回归故乡广西民族学院一段时间,最后来到陕西师范大学,主修中外比较文学。

这期间韦建国不但丰富了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从讲师、教授到博士生导师,各种头衔接踵而至,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他的一些学术项目和课题或成功,如《外国文学与陕西当代作家》;或获奖,如《高尔基再认识研究》。而且一些重要专著也陆续出版,使他的学术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代表作有《俄罗斯象征主义》和《外国文学史话》等。

而我依旧对韦建国的翻译水平充满敬意,这一点早在三十年前就深有感触。当时学校有个民间文学刊物《新叶》,曾经刊载过一篇由他翻译的高尔基的作品《人》,真正做到了“信、达、雅”,让人过目难忘。发展到今天,他的翻译水平已炉火纯青,并不时有佳作发表,像《托尔斯泰与监狱长》和《雪橇又一次向我滑来》就是其中代表性作品。

战化军,大学教授,侧重齐地文化和历史人物研究,一部《管仲评传》,为他赢得特别殊荣,是管仲研究的著名学者。

管仲即管敬仲,春秋初期政治家,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尊称“仲父”。此人足智多谋,富有远见,在齐进行改革时,曾因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号令诸侯,不仅国力大振,还使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或许就是因为地缘使然,来自淄博的战化军,一开始就对包括管子在内的诸子百家情有独钟。进而不但后来写出了《管仲评传》,还与人合著《齐国人物志》,第一次将有史可考的四百多个齐国人物汇集在一起,并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进行系统介绍和考证,成为当今研究齐国人物最完备的著作。

说实话,大学四年,我和战化军关系一直很好,经常是上课同路,下课同行。那时我们都喜欢朦胧诗,看到一首好诗就相互转告,或者抄录在笔记本上,见面时一同分享。有时候我们也跃跃欲试,偷偷涂鸦一些支离破碎的文字,然后一字一句念给对方听,如果得到些许夸奖的言辞,心里就喜滋滋的,三天合不拢嘴。

事隔二十年之后,突然有一天晚上接到他的电话,说是已经买好飞新疆的机票,第二天早上到达。第二天正好是五一,选择这个时候来疆,恰好避开如潮的人流,这家伙就像他研究的管子一样,太聪明,也太有才了。

有朋自远方来,自然不亦乐乎。我们几个新疆同学,陪着他天池、南山、石河子和吐鲁番一路游览下来,心中充满久违的欢快和激动。其中影响最深的有两件事:一是当他来到交河故城,置身于一片生土夯就的历史遗迹之中,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几乎让他热泪纵横。二是那天晚上从石河子回来的路上,由于酒精作怪,我即兴发挥,把战化军所研究的管仲和自来水管子搅和在一起,说是管仲之所以也叫管子,就是因为最早就是制造管子出身,编得头头是道。这就让随行他的公子大惑不解,甚至后来偷偷问他:“当时齐国真的有自来水管子么?”

当时齐国或许真的没有自来水“管子”,但战化军研究管仲却是实打实的。如今央视《百家讲坛》先后推出孔子、老子和庄子,造就了一批学术明星,不知道那一天轮到管子,如果真的轮到管子,最好是战化军去讲就好了。

而崔海正和周海波,一个著作颇丰,被誉为词学界“实力派”学者,一个笔耕不辍,是现代文学研究的“后起之秀”。

曾任济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崔海正,专业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重点是词学。先后出版《宋词研究述略》和《中国词学研究体系建构稿》等专著,特别是对词学界长期流行的“以诗为词”说、“豪婉二派”说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并且率先建构了新型的词学研究体系,为词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周海波则任青岛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主攻现代传媒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试图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构建起中国现代文学新的价值体系和批评体系,进而建构人类的“第三种文学”形态。主要著作有《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和《重读鲁迅小说》等,是公认的现代文学研究重量级人物。

像周海波这样的佼佼者,在我们那一批同学当中不乏其人。除了学术研究,还有其他领域,而且同样由于声名显著,成为一代风流人物,一时传为佳话。今后我将继续述之于文字,以飨读者。

同类推荐
  • 爷们儿(下篇)

    爷们儿(下篇)

    每年冬天,巷子里家家都在地当间儿支个铁炉子用烟筒取暖,炉子上整天坐着一把水壶,捅旺了火水就沸了;丁福生沏了一壶茶叶末儿,那是买来预备过春节招待拜年的客人的;庆旺媳妇接过茶杯就阴阳怪气地说:妈盰,我说保媒拉纤那些人咋那么有劲头呢,敢情上讲究啊,这不,茶都沏上了!金虎媳妇也应和着凑趣:嗯哪;要不的,这么些年了,大生子啥时候给咱俩沏过茶(口来)?丁福生呵呵乐着说:这不是过阳历年了吗!然后脱鞋上炕坐在炕桌的堵头上,端起茶杯审视着,一本正经地说:听人说这茶里有兴奋剂,让那些没正形的人喝。
  • 父亲还在渔隐街

    父亲还在渔隐街

    “父亲”是从农村到城市来打工的,最初在渔隐街做剃头匠,但娟子和她的母亲逐渐失去了他的消息,只有从他寄过来的钱才能感受到他的存在,这里所阻隔他们的不只是空间的距离,而且也有农村与城市的不同生活方式。当娟子考上大学,到城市里来寻找父亲时,她所凭借的只有“渔隐街”这个符号,但是现实中的渔隐街已经消失了,它变成了“现代大道”,在这里阻隔他们的也不只是时间,也有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的变化,不仅父亲消失了,“渔隐街”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一整套生活方式也消失了,这个与农业社会与传统密切相连的城市,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于是娟子站在陌生的“现代大道”上,寻找着消失在农村与城市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父亲。
  • 翼人影无双

    翼人影无双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流水,户户垂杨,这是山东济南府风景的写照,自来便为人所绝称。当地非但风景清丽,民俗淳厚,富有慷慨义侠之风,又是历来省会所在、风景之区,加以南北要冲,冠盖往来舟车必由之地,一向五方杂处,市厘繁盛,民殷物阜,出产丰富,休说太平年间,便是小康时节也是人烟稠密、热闹非常。
  • 失忆

    失忆

    莫名在感到已经死去时才觉得自己正在活过来。梦魇中的自己是一条泥涂间的鱼,在垂死中竭尽全力地蠕动着,体内分泌浓腥如薄膜的黏液而使呼吸不至窒息。而当噏动的唇齿吞咽不下那不尽的黑色绝望时,潮湿的眼在幽邃的暗夜里如第一次也如最后一次睁开了,不知道此刻是再生之际还是弥留之时,正如不知此身是初萌婴儿还是垂亡老者。昨日是印象,明日是想象,今日只是绪乱的意象;昨天是回忆,今天是记忆,明天仍是空照的往忆。他只愿自己是一尾逆流溯源的鲤鱼,不去跳什么龙门,只是洄游向自己内心深处……,而此时,只有想到水,才觉得一阵清凉。
  • 一生有你

    一生有你

    《一生有你》自诞生起到现在,陪伴无数国人走过了漫长岁月,发生了无数动人故事。网易云音乐单曲页面评论超过16000条,还在以每天几百条的速度增加。本书编辑从16000多条评论出精选23条,一一联络作者取得授权,将其呈现于本书附录中。《一生有你》,不仅是水木年华、午歌的,更是每一位听者、每一位读者的。愿以这本小书,陪你学会爱,陪你去表白,陪你度过漫长岁月,陪你数尽平淡流年。
热门推荐
  • 此界修真不正常

    此界修真不正常

    并不是打打杀杀才是修仙,云飞扬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觉得自己对于修仙的认知在不断刷新。风琼门弟子:咔嚓咔嚓咔嚓……云飞扬:你们在干啥?风琼门弟子:嗑灵瓜子!…………风琼门弟子:刷刷刷刷刷……(奋笔疾书)云飞扬:你们在干啥?风琼门弟子:做《五千年修真三千年模拟》,发明这个的修士简直有毒!某人:嗷嗷嗷,年底就要考试了,想哭。…………风琼门:想哭!云飞扬:怎么啦怎么啦风琼门:都是你!我们怎么这么惨,收了你这么个弟子风琼门:你这只欧皇可不可以在自己欧气的时候别拉着我们倒霉!云飞扬:世界这么美好,你们别打我啊!日常轻松向
  • 我有一片蚂蚁森林

    我有一片蚂蚁森林

    灵气复苏,世界大变!富人看武道,穷人靠变异!余尧则不一样,他靠种树!(无限流)
  • 曾经的爱情梦

    曾经的爱情梦

    在实际生活中,和八戒同样开朗乐观的人也有许多,他们被人们嘲笑为乐天一族,被人们误解为玩世不恭,不懂思考分析的人。其实不是这样的,科学家发现:乐观的人的工作效率比多愁善感的人的工作效率要高要强。生活是美好的,只有被称为人的这类动物歪曲生活之美。因为人美并未像其他万物生灵那样循着天定正途、大自然的引导和真主的启示生活,而是按其自定法则生活,这些法则乃是其依据惟我主义、狂妄自大和个人好恶所随意制定的。所以,他常对同类行恶,与异类为敌。
  • The Book for Dangerous Women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BOSS男主别作妖

    快穿之BOSS男主别作妖

    一个在三千界面做炮灰的小透明,终于在某一天崛起了。“宿主,以后我们的任务”
  •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

    2005年初,以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为主成立了“川江号子项目组”,并于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分组数批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就“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工作。三年中历时180天,走访了18个市、县、镇,行程数千公里,直接采访号子传承人数十人,拍摄、录制及复制当地政府各类号子相关资料若干,拍摄照片数百张,并组织相关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论证会、学术交流会,对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
  • 官夫人晋升路

    官夫人晋升路

    都说谈家三郎是个又聋又哑又瞎,被全家遗弃的小没用,沈令菡却偏偏不信这个邪,长得这么好看,怎么会没用呢?于是当舅舅一家想用她来四处攀高枝的时候,她排除万难嫁进谈府,成了谈家三郎的小媳妇。成亲后她发现,他跟她想的有点不太一样……
  • 村长和他的助手们

    村长和他的助手们

    村虽然是村民们居住的一个小单位,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有着无数的大小事,关系着一村人的命运。张振生被推选上村长后,历经了风风雨雨,到处是悬崖峭壁,深渊险壑,他能踏平了前进路上的沟沟坎坎,使村子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吗?
  • 真三国无双ol

    真三国无双ol

    一个不公平的世界,一个继承着三国时期武魂的时代,几个贫苦的孩子,夹杂在几方势力争斗中的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