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4700000003

第3章

几场春雨过后,杏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春风吹落,可青杏又在人们不经意中长满枝头,一天天变大。我家房前右侧有棵香椿树,椿芽又粗又嫩生长在枝头上,阳光中闪烁着紫红色光泽。椿芽鲜嫩时老人们从不去采摘,直到变老时再去摘下,用粗盐腌揉好,可做一年的备用菜。春耕春种,地里的活大都落在男人们身上,家里的活全靠女人们忙碌。我们家的衣食住行全由我母亲来打理,一年到头,日夜操劳,从未有过清闲的时候,不是忙吃的,就是忙穿的,老老少少都要计划安排。冬棉夏单,身上的衣,脚上的鞋都要一针一线去缝制,全家的米面要一样样去推磨轧碾。全家的油、酱、醋、咸菜要一样样去因时制宜泡制。一日三餐,要一顿顿做。逢年过节还要改善饮食花色品种,养儿育女,启蒙教育,言传身教,费尽心血。我孩提和童年时代,母亲勤劳和善良的身影始终烙印在我的心中。每当清晨,天尚未亮,母亲就不声不响地下了炕,烧火做饭,忙活一家人的早餐。农村住房一般是正房5间,人口少的人家有的是3间。我家5间正房的格局是中间为灶房,东西各盘了一个锅灶,东西里间各有一铺炕,是家人起居的地方,再里间便是套房,有的也盘了炕,是放杂物和粮米面的地方。锅灶烧火做饭,烟道通过里间大炕,一年四季靠火炕取暖,防寒去潮。我家的东厢房3间主要放农具和粮草,还当鸡窝;西厢房两间是牲口栏和磨房,全家人吃的玉米、麦子、高粱和杂豆的面粉,都是经过这盘石磨,用牲口拉或人推,滴滴洒洒磨出来的。一盘大磨由两块大圆花岗岩石组成,直径有两尺半长,上盖下底各有一挪,约15厘米高。阴底阳盖都雕成石缝,以中心为轴,辐射成阴阳缝痕,下底磨石固定在结实粗大的木架上,上盖磨石则捆绑一根木梁,以便套上牲口,围着底盘转。两盘磨石中间用硬木轴固定,上磨石中间还有两个圆眼,以便粮食顺眼而下,进入石缝,磨成细粉。细粉顺流而下进入木制的圆槽后,收起来再过箩细筛,把面粉分为头箩、二箩,相当于今日的上白粉和全麦粉。农家的磨盘既古老又科学,它确实是先辈们的智慧的结晶。推磨轧碾,是农村妇女常干的主要的农活。在我的记忆里,母亲过不上十天八日便要吆喝着牲口推磨。她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强忍着心口病的折磨,时不时呕吐两口胃酸水,隔着院子叫喊牲口,不让它停下脚步偷吃粮食。每到推磨的日子,我母亲就特别忙。她一会儿拌制猪食,喂猪喂鸡,一会儿走进西厢房往磨眼里填粮,一会儿又收拾磨好的粗粉到院里纸缸中过箩筛面,还插空刷锅准备做午饭。她那清瘦疲惫的面容,那井然有序忙碌的身影和张弛有度的劳作节奏及技巧,深深印记在我的脑海里。

轧碾的时候一年只有一两次。碾房设在下疃村西一个空院里,它是段家村公共设施,谁家轧谷碾豆要跟村长预约。走进碾房院,有两间敞屋坐西向东,里面有一个两米见方的大石圆盘底座,石盘凹面中间立了一根坚实的立柱,拴着一个一米长半米粗的石磙,横压着石盘底面。石磙两端用木轴镶嵌绑在木杠上,以便套上牲口碾轧谷物。碾盘旁边还有一个木制的吹风机,用来分离谷糠和谷粒。这个笨拙的手摇吹风机,我小时候总觉得它很神秘,弄不明白为什么它吃进碾轧后的谷物,一会儿就吐出了谷糠,留取的是纯正的小米。后来才渐渐明白,糠轻米重,祖辈设计制造的脱谷机,正是通过人造风力以抛轻留重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记得童年农村,磨盘家家有,碾房全村公用,好在碾谷轧豆每家一年最多用两次,一次是碾谷,一次是把炒熟或煮熟的黄豆碾碎,那是家家的土法制作面酱和酱油的必备材料。轧碎的豆瓣拌上粗盐放在缸里或罐中,晒上几个月,让其发酵增色,便成了绿色农家自制面酱。自古至今,农家薪火相传,土制土造,辈辈传承,一代又一代人享用。如今,商品市场,城市化和与国际接轨的时代,传统民族习俗与技艺,知晓的人越来越少。打我记事起,我们村家家如此,都是自已动手做面酱、做醋、加工香油和花生油,甚至土造曲酒。自力更生,丰衣足食,那种农耕文明和小农经济,实在让我向往。因为我已是步入古稀之年的人,正处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时代,整日让假冒伪劣产品所困扰,吃穿住行都让人心惊胆战,必须瞪大眼睛去仔细挑选。想起童年的吃,虽然粗茶淡饭,温饥相继,但水甜饭香,养人放心。农家孩子们的穿戴,更有一种自然天成的哲学韵味。庄户人家的孩子多,一般都是姊妹兄弟五六个。全家人的衣服、鞋、袜都由女人做。最早的土布是自家织,线是自己纺;后来有布卖,大都是买布自己做衣。通常是老大穿新,老二穿旧,老三穿补丁,老四穿破烂。兄弟姊妹的衣服传递接替穿,直到不能再穿时,也要把破衣撕成一块块布丁,打成糨糊贴在木板上,把布块一层层贴上去晒干,做成“布背”,好给一家老少做鞋底用。我们全家共7口人,所有的鞋都是我母亲和姐姐们一双双做,一年到头,有空闲忙着做鞋。先用纸样或鞋样把布背铰好,几层鞋背用白布粘好,再用麻绳一针针纳好,密密纳得很结实。做好鞋底再做鞋帮,然后合成镶底。做一双鞋少说也得十天半月,都是插空做,不可能投入全天时间。那时的山村,妇女们一有时间就纳鞋底,一双比一双式样精美。她们在纳鞋底的同时,还不停地纳鞋垫,鞋垫上全是艳丽繁复的图案。她们全不顾鞋垫纳成就会被踩于脚下,美丽顿消。她们是被乡村伦理所驱动——因为在山里,好女人的标准是勤快,而懒女人会被视为好逸恶劳。这种乡村伦理从何而来?是大地的昭示。譬如,在故乡深山的沟渠里有一种植物,叫山枣。即便是生在偏僻处,无人观赏,可它依旧一丝不苟地向上挺拔枝叶,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酸甜的果实。它只按照自己的心性而活,至于能不能被人夸奖,它是从来不会去想的。记得在60年代末,村里已经有了粉碎机、面粉机。但是,每到新玉米和新麦子下来时,妇女们也总是拿到磨盘上去磨、碾盘上去碾。这种传统碾米磨面的方式,耗时费力,可她们坚持不懈。石磨磨出的粮食因为缓慢,所以黏稠香甜。而山里的玉米和麦子,生长周期长,吸足了阳光,蕴足了营养,这就需要慢慢地碾压和细磨,这样碾磨出的米和面,熬粥粥香,做糕糕腴,均有地道的口味。这种舌尖上的感受,化成她们的生活逻辑,不轻易妥协于外力。回望旧物、旧事、旧时,不禁感到,乡土上遍地是哲学,不仅长万物,也长道理。大地道德有自然的教化之功,让人唯真而动、唯善而行、唯美而崇。人们只要一亲近土地,人性的病症,就不治而愈。记得我少年时很淘气,上山干活和上学都要走山路,蹦蹦跳跳特别费鞋,有时一个月就穿坏一双鞋。后来我母亲就给我做牛鼻子鞋,底厚帮实都是密密麻麻的粗线纳成的。鞋前头缝了两条黑皮条,既美观又结实,粗看一眼像个牛鼻子,所以都叫它牛鼻子鞋,做这种鞋不知费了母亲多少辛苦。但穿到脚上还是比别家孩子坏得快,恨得我母亲夏天不让我穿鞋。上山干活、去西小河赶驮我都要光着脚,不小心经常把脚指头碰破出血,轻了不在乎,重了哭着回家,母亲抓把高粱面放在出血的脚上,用破布一缠,算是包扎伤口,我还得照样上山干活。农家的孩子,就这样泼泼辣辣在风雨中摔打,在山野中成长。幸运的是,我少年时代家乡的水是甜的,土是净的,天是蓝的。上山干活,口渴了,西小河的水随处能喝,老人叮嘱过,河湾里的水只要是流动的,喝了就没问题,检验的办法是往河湾里吐口“吐沫”,“吐沫”能散是好水,不散别喝。流经西庄的小西河,常年不断流。冬天我曾蹚过冰,夏天好几处河湾能游泳,干旱的年景和冬春季节是细流涓涓或暗流汩汩,时隐时现,终年流水不断。河流中有的地方细沙清澈,有的地方卵石嶙嶙,有的地方水草茵茵。摇来摆去的水草,任流水抚摸,任阳光亲昵,依依不舍地与小河流水告别。河两旁柳树成荫,洋槐挺拔,草丛和灌木一簇又一簇。沿着随河而弯,因水而曲的一道道石头便桥。走进走出,要过无数道石头便桥,才能登上各家的山坡和丘田地。我们家的山地分布在村西和村北两个主要方向,除村北的地块不经过西小河外,其余的都需经过这条河。这条河伴随着我成长,它养育了我,陶冶了我,它是我少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它赋予了我无限遐想和情思。它向我展示了自然界天时、地利、人和的哲理,让我阅读了生灵万物的知识,懂得了勤劳淳朴人民的生命价值,也塑造了我表里如一的耿直秉性和倔强执着的性格。

如果说西河春天留给我的是静态美的话,那么它在夏天便呈现了动态美。随着夏天的雨水不断,西小河变宽了,水急了,河底的鱼和小虾蟹越来越多,蜻蜓绕来飞去,一会低空飞行,擦水而过,一会停立河草枝头;青蛙跳来跃下,蛙鸣四野;河边的林间蝉噪声响不断;田里的麦子快熟了,树上的杏子已崭露红脸,过不了几天就要下树了。这是我少年时代最高兴的季节。隔两天我便挑两小罐人尿到西小河菜园,把尿浇在菜地里,再用水桶从井里拔水浇菜。井不深,有一丈左右,用小桶快拔快浇,让水形成水流,顺着小渠流进韭菜、菠菜地里。半分菜地,随节气种些自己吃的青菜和越冬大白菜。地堰边上插种几棵莓豆,可吃一个夏秋,吃不完摘不完,总是开着紫花,结出一串串莓豆等人去采摘。

春夏之交,天说变就变,黑云从西北山顶翻滚而来,霎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不等跑回家,瓢泼大雨便倾泻下来,天地之间交融在风雨之中,这种天地强对峙交流时间,也许是半个时辰,也许是一个小时便雨过天晴。丘丘岭岭汇聚的雨水,流进了西河,形成了洪水,卷杂着黄土和残枝败叶,滚滚而下,汹涌的洪涛要半个多时辰才会逐渐消退。每当发洪水的时候,全庄老少都会出来观望。每年经过一两次洪水冲灌洗礼,西河便注入了新的生命,有了新的生机。往日的便桥被冲垮,石头便道不见了,有的堤岸被冲毁,河边的树有的连根冲倒,全庄的人会齐心协力重新铺路搭桥,淘井换水,迎接夏收夏种。

雨过天晴,树上的蝉虫格外多,“哇有”“得篓”“知了”和“马嘎”鸣声不绝于耳,特别是中午,它们在树上高声唱和没完没了。我常在老人们歇中午觉的时刻,偷偷从家里老骡子尾巴上挣下一根长毛,打上“8”字活扣,绑在长长的高粱秆上,爬上树,趁马嘎鸣叫时,用马毛扣套住它的一只羽翼,拽下树来,再把它的羽翼去掉半折,放在口袋里,回家烧烧吃。傍晚,又跑到柳树下或杏树底下,拾拣马嘎猴,一晚上能从树上和地下拣拾很多。马嘎猴在雨后晚上破土而出,先从地下往地面掏个洞眼,爬出来再上树,我们孩子趁着月光不等它爬上树就拣回来。放在自家屋里,第二天它便脱壳而出,成了一只羽翼还没变黑的马嘎,有公有母。公的会叫,母的只会飞,肚底下没有扬声器,很好玩。

蝉鸣的季节,地里的小麦成熟变黄了,家家户户开始了麦收劳动。我们当地收麦不是用镰割,而是用双手拔,拔出的麦根、麦秸好当烧柴用。把拔好的麦子连穗带秸捆成一捆捆,用牲口驮到自家的场园上,用铡刀把麦穗铡下,晒在场上,把带根的麦秸留下当烧草。晒上几个中午的麦子,摊在大场上,套上牲口,拉着石磙碾轧。人站场中间,扬起鞭子,赶着牲口围着场园转圈,等麦粒都脱穗后,就卸下牲口,把碾轧好的麦子积扫成堆,用木锨迎风扬向天空,让麦糠和麦粒在微风中分散开,家家户户,男人们扬场,女人们扫糠,当黄澄澄的麦子拢成堆装进麻袋时,农家人的高兴劲全洋溢在脸上。这丰收的喜悦既厚重又浓烈,辛苦一年的汗水有了成果,虽然夏粮不是主粮,抵不上全家人五分之一的口粮,但是夏粮丰收让庄稼人有了底气,满怀信心去加快夏收夏种的脚步,耕耘和迎接秋粮丰产丰收。

同类推荐
  • 述而批评丛书:写在文学史边上

    述而批评丛书:写在文学史边上

    当代文学史的本质,是对话具体生活、建立传统与现代的联系。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既探讨语言中的现代精神和实感经验,又发掘契合当代的思想资源。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门积累、考订史料的学问吗?眼下的文学史著作层出不穷,但以我私心而论,比较偏爱的是那些通过对文学史的阅读而能激发起与当下文学现状甚至切身生活对话的著作,在传统与当代的不断沟通、互释和重新梳理中,可以建立起文学史叙述的途径。《写在文学史边上》第一辑探讨语言中的现代精神和实感经验;第二辑是一组中国现代文学的史论文章,第三辑则向前辈学者和经典著作致敬。
  • 中国牌知识分子

    中国牌知识分子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中国牌知识分子》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山水诗,作为诗歌领域中诸多品类的一种,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它篇目繁富,内容广泛,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本书从中收集的诗歌多为精品。每篇作品都有【注释】和【鉴赏】,以供读者参考。本书在编选过程中,曾参阅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多所受益,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水平所限,资料不足,疏漏缺失之处,在所难免,热切期望专家与读者不吝指教。
  • 刹那有你,世界皆示光芒

    刹那有你,世界皆示光芒

    《刹那有你,世界皆示光芒》收录了徐志摩的散文、诗歌和小说作品,共分“散文·萦绕的情丝”“诗歌·生命的萍踪”“小说·心灵的云游”三部分。全书具有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审美格调,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秉持着徐志摩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编写的《荷塘月色(精装插图本时代经典)(精)》分为感悟生活、故人旧事、行走的踪迹、思索人生四辑内容,其中,第一辑中的佳作,无一不体现朱自清先生为文的特色;第二辑的七篇作品之中,《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其简洁朴实的文字,忧郁萦绕的氛围,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式的父子情深。
热门推荐
  • 暗恋公主已甚久

    暗恋公主已甚久

    【爆笑甜宠】作死篇:“公子,你风流倜傥,我绝色无双,不如……”韩锦衣话还没说完,就看到某人头也不回的背影。韩锦衣看着连背影都帅得天地为之失色,恨恨的咬咬牙,跺跺脚,又跟了上去。“公子你确定不考虑一下?”君夜行一双寒彻入骨的眸子微微挑起。“如果你想死,我不介意成全你。”求婚篇:韩锦衣终于咸鱼翻身当大爷,慵懒的斜椅在软榻上。“姓君的,想让我嫁给你也行,你必须当众承认暗恋本公主已经很久了,否则免谈。”君夜行俊脸忽然绯红,他是清冷,孤傲,冷绝的齐太子,让他当众……十里红妆,万里长空,他一袭白衣俊美得不似凡人。寡淡的唇微勾看着那红衣墨发十分惬意的女子终开口,“暗恋公主已甚久。”1V1【锦衣夜行】
  • 郡主问情

    郡主问情

    无边无际的草原上,一队人马马不停蹄的奔驰着。风呼呼的带着浓郁的草香味飘飘荡荡在马蹄踩踏之处,不一会儿就整个弥漫起来。火红的太阳此时已褪去了一层炙热的光晕,徒留眩目的微姿之势将整个草原笼照在日暮之中。“停,前面是沼泽。”本是领路人的瓦卡在看清了前面的地势之后,及时的收慢了放马奔腾的速度,可他大声的呼叫并没有阻止住那两个焦心似焚的男人,和他们身后紧随着的忠心侍卫家仆。……
  • 星界圣歌

    星界圣歌

    茫茫星河,众生万千,孰料一遇男主误终身……这是一部星河血族少年的步天之歌!
  •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逆天重生:废物七小姐

    逆天重生:废物七小姐

    【已完结】上一世她的真情换来一杯毒酒。这一世打死不嫁渣男,太子妃摇身一变成王妃。得王爷独宠万千宠爱于一身,羡慕嫉妒恨?不服来战!查命案,跳绝舞,破阵法,弹名曲,无所不能。“颜颜,何必投怀送抱?若是想让我抱直接说就是,我绝对不分场合抱着就走。”他那微微调戏的语气让她脸颊微热。她答道:“我要是想让你抱,我肯定不会告诉你,我会直接扑上去。”喜欢收藏,不喜绕道,新书《婚前宠约:高冷老公求抱抱》每日稳更,欢迎跳坑!新浪微博名:云起-尘陌冉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逝华的故事

    逝华的故事

    老板娘和她的朋友们蛇精病沙雕忧郁并存的老板娘?干净白切黑占有欲极强的“灵”
  • 邪魅世子懵懂妃

    邪魅世子懵懂妃

    推荐新书【妃常贪欢,皇上翻牌忙】,希望大家喜欢。当她,还是人人眼中的废材小姐时,她早已更替灵魂,脱胎换骨,踏上无人能及的修炼之路。灵宠?她随随便便坑来一只就是百年难得一见!当她,华丽归来,傲世九天;而他,世人眼中那早已神化的存在,却无怨无悔,甘愿退与她身后一线,默默为她扫去荆棘,只为见她光华万千,拋去如画天下,来换她笑魇如花,他便心满意足,看着她眼中的骄傲,却是那么惹人疼爱。她是世人眼中的魔女,令人闻风丧胆,却在他面前,却永远是俏皮可爱,懵懂无知如邻家女孩的形象,只为给他永远的好影响,却不知真面目早已被他所窥。他桀骜不驯,无惧天地,众人眼中的神明;在她的眼中,却是温柔体贴,俊美无双的男子。
  • 奇遇供应商

    奇遇供应商

    穿越到新世界,秦阳开启了奇遇供应系统。“叶凡,就凭你这个名字,我送你一个【九龙拉棺】的高级奇遇!”“萧焱?家族的宝?和未婚妻感情很好?自身是没废的绝世天才?这可不行,你这样我很难给你提供【斗破苍穹】系列奇遇呀,不过,送你【武动乾坤】系列奇遇倒也可以!”“唔,还有【修真聊天群】奇遇,这个也很难得呀,给谁呢?认识的人里可没叫宋书航的........”手握无数惊世奇遇,你是不是“主角”我说了算。奇遇一时爽,一直奇遇一直爽,就是最废的废材又怎样?我照样能用无数奇遇将你“堆”成绝世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