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0100000024

第24章 她夙夜忧虑(5)

8

“劳改”结束,我申请要个房间。革委会领导是原副校长,知道先前批给我的房间被人抢占,很快又批了我的申请。

趁孩子没接回来,我先跑回乡下探望姥姥,我意外地回来,使她非常兴奋,身体比春天时好,基本不咳不喘,也许与季节有关,也许是情绪舒缓了,但还是不断操心我和孩子的安危。带子说她天天盼信,只要接到我报平安的信,就乐呵好几天;只要听说城里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磨磨叨叨地猜这猜那。带子顺便嘱咐我,别怕麻烦,多给她写信,以后不用拐弯寄到志明家了。村里的造反派早就蔫了,他们想发威,没人跟着干,都忙地里的活,不像城里又停课又停工,又辩论又武斗。

她仍追问中药是否接着吃,我当然说“是”,实际上我根本没再去看病,也没有可能再请假。她问我是否去“大串联”,我沉默地摇头;实际上,我才被允许回“学习班”,滥竽于“人民”之中,岂敢奢望浪迹天涯,享受大串联的“自由”。她对大辩论,特别是武斗怀有十分恐惧的心理。我告诉她,那是派性膨胀的各派之间的事,离我遥远,不沾边,我劝她放心。也许我能去听辩论,她认为,还是别去听,躲着点,辩论急了就动武,子弹不长眼,没事少出去。

我的心情也放松多了,挺过劳改,以后还能有什么难以忍受的折磨?之前女儿出生,幸运地“救”了我一把,错过了“恐怖”阶段。经历了“独怆然而涕下”的“炼狱”的磨难,很少对个人生命遭遇不幸而怨艾,而且意识到自己如今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是自我选择的理性中必然包含的悲剧。此后我不紧跟,也不逆反,很沉默,还有了反省自悟,并确信自己头上没辫子,屁股没尾巴,根柢浅,没官可罢,没级可降,没人能一手遮天,把我赶到地球外。人啊,看透了,就没什么忧虑的了,要忧虑的是,精神疗救比身体重百倍,而且路漫漫。

我写信告诉她,孩子已接到身边,送到街道私人保姆家,早送晚接,随学习班的时间安排。

学习班,由造反派亲自主持,没有造反派成员参加学习,说不清这些浪迹革命之内人的面貌,凡事都听命于安排,跟着流程走。白日学语录和“文件”,进行大批判。上班要早请示,下班前要晚汇报。人人戴像章,有例行喊“万岁”和“健康”的仪式,到食堂用餐或在家开饭前,也同样这样做,私人住户开着门大声喊唯恐邻居听不到。晚上要“业余闹革命”,学唱红歌和跳忠字舞,你来不来是“原则立场问题”,来了表现得好不好是“态度情感问题”,所以人人都来,约晚十来点能结束。我便直接去保姆家,抱着熟睡的孩子回屋。早上蜂窝煤炉子一旦灭了火,娘俩就吃不上饭,因为上班不能迟到一分钟。

孩子跟我一样起早贪晚,到了寒冬,一岁的婴儿,深夜冒风雪包多厚的被,也还是怕冻着,保姆天天等我接走才能休息,实际上保姆日工作十四五个小时,给双份报酬也不多,月酬才十元钱。这样的生活,孩子很受罪,我的身体变得很糟糕,几次出现休克。于是我前思后想,决定把孩子送到乡下。以前我总是找理由推迟,经过半年折腾,我感到,暂时离开是为了以后永远不离开,便写信说放寒假时把孩子送回去。

她们从镇上买了一桶牛奶,冻成坨子运回来,入到仓房缸里。用时砍一块烧开,家里还养只“奶羊”,增加了新的奶源,相比城里拿户口本订奶,方便多了。至于买的牛奶是否消毒,就顾不上那些了,这还是靠熟人说情买到的。

七十多岁的老人得照看几个年龄不等的孩子,实在不容易。我担心她吃不消,可她很淡然地说:“一个羊是赶,两个羊也是赶。几个孩子有大有小,还有玩伴。”我女儿最小,才一岁多,哥哥们都成了她的保护神。带子写信说:我走后女儿没找我,跟哥哥玩得很快活,他们抢着抱她。晚上睡着不起夜,对饭感兴趣,不喜欢喝奶。天暖和时,就放外面跑跳。还说农村现在安定,不像城里一阵风一阵雨,孩子跟着起早贪晚地睡不好。最后并特别嘱咐:“把身子骨养好,不长十斤八斤的,就别来接孩子。”还强调,“补肺虚的中药坚持吃。”

每收到这样的信,我都反复看,心中暖暖的。她们的关爱行为很平常,但不是所有的人能做到的。“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她们活得比爱更长久。这一年,女儿的吃喝拉撒睡,从早到晚,从冬到秋,她呵护着。天暖时,她走到哪就带到哪,说像我小时一样成了“跟腚虫”,步步不离地喊着“太姥”。女儿出麻疹时,她昼夜地守着,生怕发高烧时出意外。她们到村里各家寻七星蜘蛛,用火焙了研成细末让我女儿喝下,疹子很快表出来,自然降温了。这国术偏方很灵验,一分钱没花,孩子过了大关。

一年后,我的身体确实有些好转,体重终于过了九十斤,接女儿回来上幼儿园。她们舍不得,挥泪而别。真难想象,没有亲人的保驾护航,我会如何度过危机!

很幸运,第二年我对换调动办成,一路都是绿灯,单位一下解决两个人的困难,教工人数又没减,何乐而不为。据说这是运动中两省首次人事调动。我所在学习班的“造反老娘”,正恭候听我作检查时,我已提前半天上火车了。面临生命危险,羊还要向狼反扑几下,我凭什么不逆反呢?

我搬家后给姥姥写信,她很吃惊。正是初秋,天气还好,她追到了“春城”。这个单位早已复课,是个特殊的外语学校,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连续读到高中毕业,虽有部分学生在上山下乡大潮裹挟中走了,但多数学生还纹丝不动地上课,像世外桃源。我快乐地重返课堂,给荒芜几年的生活涂上了光明的色彩。她看我上班远,早晚都很紧张,很是心疼;但她知道单位走上“正路”,开始上课,就没时间又辩论又武斗了。再说我初来乍到人地两生不会参与,只要好好干活就行,免得受窝囊气,“人干活累不坏,生气却能气坏”,她总算很放心地回去了。

1976年,知识分子获得“第二次解放”后,我还在乡下走“五·七”办学道路。但在“恢复高考”,“高校教师归队”的春风中,我调入师大,在课堂上迎来了教育的春天,并加倍努力找回逝去的生命春天。

我把这桩桩大喜事,都及时写信告诉姥姥。带子回信说,每次给她念信,至少念两遍,而且念得很慢,她听后总要重复地说,“苦尽甘来”,“这回我能瞑目了”,再也不愁眉苦脸长吁短叹了。

但她是个好了伤疤不忘痛的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她虽很满足我开始上课,生活安定了,还是两次南下劝我居安思危。

她简单地认为我之前的遭遇和我在学校当教师有关。她明白家庭出身“不清白”改不了,干什么活却是能改的,不要只看眼前安稳,要考虑长远些,便劝我改行回家乡附近的镇上。

我从小就梦想当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当大孩子“王”,如愿以偿。家附近的小镇只是停泊的港湾,不是远航的海,不能给我提供这样的平台。我跟她实话实说,当老师,对家庭出身,没有卡进不去的门坎,至于当老师可能“挨整”,别人能挺住,咱也能挺住,这次不就挺过来了吗?再说好好工作的人,倒霉时也不亏心。

我深知,历史有时是吊诡的存在,选择的结果可能与预想的相反;特别是在文化失调的环境里,出现了文化短路时,让人失去信心。但我仍然相信恢复和再造文明的可能。我梦想在教师的岗位上,永远面对着年青学子,从事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回到家附近的镇上,何止是离她近,能长期生活在一起,她也更希望帮助我们改变目前的窘境。

她为此两次怀着希望而来,都失望而归。后来我常怀疑自己当初的固执不尽人情,特别是没能为她养老送终,有种强烈的自责和愧意袭上心头。虽尽量找机会回去看她,仍离她的心愿有千里之遥,而且成了无法弥补的憾事。

她那样想,是有充分理由的。最重要的是那场浩劫中留下的伤痛,使她心有余悸。

但她赶上了“科学的春天”,亲眼看到,我寻回逝去十年的兴奋和快乐,看到了改革开放初春的朝霞,看到了我焕发的青春的笑容和敢于担当的脚步,便渐渐心满意足地淡化了那夙夜忧虑的伤痛。

八、她们相 相濡

1

松花江北一个小镇,在瑟瑟的秋风中,显得悲凉而凄苦。

镇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两条最宽的马路相交,构成的十字街口,像圆心一样往四周辐射,是镇中镇。秋收后,进城的人倍增,镇中心尤显得热闹。

十字街往东一百多米,便是镇上最大的中药铺。她衣袋里揣着神秘的偏方,为儿子来中药铺抓几味配方药。今天她来得不算早,抓了药,急着早点往家返。

走出药铺没几步,便见十字街北口聚了一堆人,往前走,见人堆中站在外圈的,踮着脚抻着脖子,往里望什么。她刚才路过这儿,没有这堆人,心想一定是耍戏法的赶早场,但没听见喝彩声。要不就是有疯子和酒鬼出什么洋相,乡下人进城很爱看这种热闹。她与生俱来不喜欢看热闹,今个更是一门心思赶着回家,便三步并作两步走过了人堆。

就在这时,人堆中有两个人挤出来,几乎与她同步同向蹜蹜地走着,是两个中年男女。男的感叹:“真可怜,多小的孩子呀!”女的愤愤不平地抢白:“真不是个男人,养活不了自己的孩子!”咂咂嘴后又说:“若是我,豁出去要饭,也不送人。”两个中年男女的对话,她听得一清二楚,憋不住地问:

“那人堆中围着的是小孩?”陌生人齐声说“是呀”,并突然变得很兴奋,侥幸遇上了发议论的“听众”,便起劲地议论刚才看到的一切。

她没听几句,转身往人堆走。人堆中多是交头接耳的嘀咕,相互交换着眼神,有疑问,有怜悯,多是无奈。人堆中间站着个高个子青年,鹤立鸡群,很显眼。他半低着头,侧耳细听人们的议论,眼睛发饧,也无从搭茬,满脸菜色和苦情,甚至是麻木。

她凭直觉认为这肯定是小孩的亲人,于是三蹭两挤地进到人堆里,见高个子腿旁站着两个小姑娘,大的有四五岁,小的约两三岁,穿着麻花布衣裳,蓝地白花的那种自家蜡染布,脏兮兮的。大的站在大个子左边,抱着膀,抄着袖,显然感到很冷的样子,脸蛋被风吹得像麻土豆,鼻尖有点红,眼睛盯着地面,眼皮一眨一眨的,羞羞答答。小的靠在大个子的右腿旁,一只小手搂着大个子的腿,另一只小手抠着嘴,眼睛怯生生的,不敢正眼看蹲着问话的人,一条腿站不稳地扭来扭去。

这一高两矮的三个人,相貌酷似,都是塌鼻子,因为枯瘦,颧骨都略显凸起,都是平粗的眉毛,眼睛细得如条缝。又都像几顿没吃饱饭似的满脸蜡黄,目光呆滞。站在这儿有如要出售的三捆干柴,毫无生机可言,但他们相依为命。

她挤入圈里时,有两个中年妇女蹲在大点的孩子跟前。她刚蹲下,那两个人就走了,她蹲在那小点的孩子跟前,把孩子抠嘴的那只手从嘴边拉过来,感到冰凉,爱怜地问:“你冷吗?”小孩子没答,有点缩头缩脑的,与大个子靠得更紧了。她把自己提的药包塞在怀里,用两手焐着那只冰凉的小手又问:“你妈呢?”小的终于开口了,毷氉地说“死了”,但面无表情,根本不知道死与自己有何关系。

她抬起眼,眼神扫向大个子,继续问小的:“他是你爹吗?”小的“嗯”了一声。“那是你姐吗?”她转过半个脸,用一只手指着那个大点的问。

小的把手从她手心抽出来,双臂搂着大个子的腿,扬脸说“抱抱”,没有回答她最后那问。

大个子哈腰抱起小的,她侧过身问大点的:“你们家住在哪里?”大的脱口说出“小西沟”。她追问什么地方的小西沟时,大个子嗫嚅地开口“北荒上”,显然大个子很注意地听她的每一问。

她突然像被针刺了一下似的,听到“北荒”这两个字后,立刻补充问:“是北荒的河套地带吧?”大个子木然地点点头,表示认同。她自己就出生在这地方,从小就知道,这一带乞讨的人多。河套低洼湿地,到处是条丛,不能种庄稼,勤快人靠编筐编篓,维持生计,死脑筋又怠惰的人,日子就混得难了。她很快从乡愁的记忆中转出来,定定神便起身提着怀中的药包,憱憱不安,悄声问大个子:“这两个孩子,你真的想送人吗?”

大个子万念俱灰地点了一下头,颓唐得如丧家之犬,吞吞吐吐地低声解释:

“给孩子一条生路。眼看到冬天,不饿死也得冻死。孩子妈生病时借的钱还不上,两间草房抵债给收去了。人财两空,孩子又没有别的亲人可以依靠。”

停了一下,大个子惴惴不安地说:

“我是大人,去讨饭也能混日子。”

他说这句话时,满脸凄苦,万般无奈,显然他被苦难生活折磨得绝望了,才痛苦地作出骨肉分离的抉择。

听了大个子的诉说,她望着眼前的两个弱小的生命,心中介介。围观的人群中,多是看热闹的,但都流露出几分怜悯;有人看了此景,二话不问,只是悄悄地掏点钱,塞在大人手中,随口说“快给孩子买点吃的吧”,然后无奈离去,那些看着怨声载道的,几乎没有掏腰包的。

沉吟片刻,她期许地问大个子:

“能在这等我一会吗?去找个人商量一下,很快回来。”

大个子听了这番话,眼缝中突然闪现出一丝亮光,像遇上了救命稻草似的,立刻点头,目光中流露出深深的祈望。

她又低头扫视了一眼两个孩子,问问她俩确切的年龄,迅速走出人堆。

2

她奔十字街南口,到南三道街去找牟寡妇。

同类推荐
  • 小说艺术技巧

    小说艺术技巧

    这是一本探索小说艺术规律的专著。本书对取材、立意、语言运用、形像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绘、典型细节选择以及小说创作和阅读中必然碰到的主要问题,都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剖析。对小说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规律,中西小说的异同等,也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
  •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本书为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专集。在作者对历史的追溯中体现出心灵的震颤、思考的重量。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
  • 人间的星河

    人间的星河

    本书由青年作家刘喜悦历经多年探访后倾心写就。4个不同人的故事,4段让你疼痛窒息的体验。当我们走在人生低谷,前路茫茫,也要相信,那些刺痛我们的经历,终将成为我们的力量,从此未来坦荡,鸟语花香。
  • 游思无轨

    游思无轨

    凸凹散文集,有的是研磨历史,有的是冶炼哲理。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多工序蒸馏,有的是对人生真谛的多层面思考。作者将身边发生的平凡故事,用质朴的文字,娓娓道来,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其中。
  • 国学新声(第三辑)

    国学新声(第三辑)

    本书是山西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主编的关于国学研究的专业性研究,收集了这一年来国学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关于国学研究、学术动态、学人风范等方面风貌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国学研究的新动态,新思想、新发现,是一本集学术、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著作。
热门推荐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每股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 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 九重庭院几许深

    九重庭院几许深

    如果说一个人便处于深闺庭院她不可能纯真无邪;如果一个人居于内宫,杀伐果断者才可存活。他许她半世惊华,与她共破这权谋之争;她应下来世之诺,与他风雨与共,不离不弃。
  • 十里清风不如你

    十里清风不如你

    你看见的他不是那个他,推开了窗还是看不见他,关上窗便是再不可见他。奈何桥头的那碗汤究竟该不该喝?她记得但他忘了,又同真的忘了有什么区别?三生三世,她始终痴心。可三生三世,她终究是错付。几番轮回,她对他眷恋依旧。而他始终注视着的前方到底是何人在那?当她的魂魄飘渡至忘川河畔,他才猛然惊觉,原来这漫漫三生中始终有一朵小白莲追随着他,不离不弃,至死方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宠妻狂魔:腹黑帝王养成记

    宠妻狂魔:腹黑帝王养成记

    这是个帝王一抓一大把的年代变成杨慕的叶真恍然大悟想当年一桌吃火锅的人谁还不是个皇帝。。。。。。
  • 吾回头君可还在

    吾回头君可还在

    再见,明明我们的距离如此的短,却……独独留不下彼此……
  • 无敌极品天子

    无敌极品天子

    遇到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极品天子,满朝文武和三千后宫佳丽该何去何从?ps:孤王就不按套路来,你们又能咋的?不服气,就和孤王大战三百回合。
  • 情迷帝少:99天狂爱小娇娃

    情迷帝少:99天狂爱小娇娃

    他是冷酷帝少,复仇归来,誓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她是家族私生女,被表姐下药陷害,却撞进了他的怀里,一夜迷情。囚爱99天,他比谁都疯狂,他对她说:“从你上我床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退路了,萧太太。”这是一个大灰狼吞掉小绵羊的故事!额……只是呢,有时候这该死的小绵羊咬起人来,也还挺疼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君大人请放过小仙

    神君大人请放过小仙

    在仙界过的悠哉游哉的小透明芩昱,死活也想不到,那猪队友璃岩和天帝老头,将她与神君玖珀定了亲事,听闻那玖珀神君可是天地间唯一的战神,天帝都要敬他三分,她一个小透明可不想摊上这个面瘫怪。神君下凡历劫,为什么她也要跟着去啊???
  • 国产英雄

    国产英雄

    王焱同志:在2015年度“华东地区超能者违纪三项全面整治”、“热火朝天大干一百天再争辉煌”、“孤寡女妖送温暖”、“人妖和平共处知识全面普及”等专项工作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荣获‘先进个人’称号,特发此状,以资鼓励。--国非局华东分局王焱先生:鉴于阁下在打击“跨国超能者邪恶组织”,以及维稳“女妖国际紫荆花联盟”等事件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维护了世界和平。充分展现了世界范围内,官方超能者联合执法体系的优越性以及必要性。特授予阁下“世界十大杰出超能者青年”的荣誉称号,特发此状,以资鼓励。--世界各大经济体官方超能者组织联合会(主角性格积极,助人为乐,充满正能量。人物鲜活生动,剧情设计畅快淋漓,曲折变化连本文作者自己都被震惊了!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