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0100000033

第33章 守望相助外孙(4)

大娘侥幸没有挨斗,多亏她的大女儿当年“造反”。这个地主大小姐,暗恋上了给自家扛活的一个长工,此人长得奇丑无比,我记忆中,他很像《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当然有点夸张。但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据说长工人品很好,大小姐非他莫嫁。昔日长工女婿土改时成了农民协会的领导,他以陈家有两个六岁孩子,没人照看为由,使大娘“蒙混”过关了。

一年后兄弟俩入农村小学,又考到十里外高小,两年后考入镇上中学。村里考上中学的只有四人,陈氏三兄弟,加一个“造反”大小姐的女儿,我在外省也考上了,这使父亲着实地高兴了一阵子。但初中毕业,弟弟失去了中考报名的机会,镇医院查体,说患有肺结核。

若是现在,孩子体检出这么大问题,家长和学校都不会轻易放过。弟弟长期住校,家人也不知道,那时的孩子岂敢怀疑体检报告,只能听从学校安排。

姥姥听说后,焦急万分。旧时说肺结核就是“痨病”,即无法治愈的“绝症”。虽说五十年代中期,已有了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可姥姥哪里知道呀。为了治疗,她带着弟弟去医院诊断病情程度,可X光透视,肺部根本没有结核病灶,难道痊愈了?两次检查相隔不到一个月,结核病绝不会恢复这么快,就算是奇迹,也得留下钙化点,而且几十年都存在。

查体时,弟弟确实感冒了,那顶坏是肺纹理增粗,怎么能有这么大的误差?反复跟大夫说是来确诊病情程度,一再求大夫仔细看,结果还是没有,虚惊一场,有惊无险。

弟弟当时学习成绩很优秀,他的成绩考高中绰绰有余。没能报考,班主任老师非常惋惜,另外,1956年大批中专招生,初中毕业生是供不应求的,失去了所有机会,后面的机会何时能再来!人生关键几步走对了,就成功了大半。最初的几步走对了,

就奠下了成功的基石。当你还是不经事的少年,亲人指引就是迈步的方向,此时,弟弟正处在选择方向的路口。

守望者姥姥,当机立断:明年再考。她去弟弟所在学校打听,同意明年参考。但在校户口必须迁出。明摆着,户口迁回农村,就断了再考的路。如果明年真的不准考,只要户口在城里,就有多条路可选择。当今农村户口转到城里难,那时也难。为此,姥姥便四处开始拜佛求神。

先去找远房外孙志贤,他在镇政府工作明白政策,规定临时户口可落到亲戚家,派出所能同意,迁出的学校必须要出示证明信。明白了这个程序,又去志明家。志明是姥姥二姐的孙子,母亲早故,与父亲妹妹三人相依为命,他小时姥姥给过很多关照,把姥姥当亲奶奶,他们一家进城后,从没断过往来。

户口落到志明家,姥姥想他家不会不同意。但弟弟吃住复习在这儿,有点不好开口。思前想后硬着头皮去说了,志明家三口人一点都没打奔儿,说都是没妈的孩子,同命相怜,几个孩子都很仁义,放心吧。

街道派出所那关,让志贤去给通融,说以前没有先例。去中学开了误考证明信,姥姥自己去跑的。磨来磨去,跑了好几天,总算一路大开绿灯,办成了临时户口,注明明年中考后迁出。

她心里十分清楚,这件事只能先斩后奏,生米做成熟饭,再告诉父亲,他反对也没用了,不反对更好。事情办妥了,她捎信让父亲过来,说明情况并交待:每月给志明家送一斗小米五元钱。当时我在校住宿每月交五元钱,包全月伙食,所以姥姥定下这么高的伙食标准,是有意酬谢志明家。

父亲当时没有表示异议,答应过几日就送去。他心里明白,大娘的亲儿子没考上高中,户口由五姑爷给迁到南岔铁路局,他外孙女干脆在镇上订婚,户口也没迁回来,他怎么好坚持把弟弟户口迁回家呢?其实大娘一直催父亲快把弟弟户口迁回乡下,可惜他动作太慢,而且根本没想到姥姥有这么大能量,把户口落到城里。爱多深能量就有多大。

今日回想起来,姥姥果断的决定,正确而又有远见。否则,弟弟将完全走上另一种生活之路,可能与当年陈氏三兄弟中老大的生活大同小异。

所谓“老大”,是五叔的儿子,三兄弟中年龄最大,土改时也被划为地主。“老大”中考后户口迁回农村老家,成为村中仅有的一个初中生,文化最高,人很聪明能干。但因为是地主子弟,除劳动外,村里的很多活动,都不准他参加,连修水渠都警惕这种人“破坏”。他样板戏唱得很有名,但上台表演参加比赛也不准,认为他没有资格,原因是家庭出身不好。娶亲也很困难,降低条件好歹成了家。上个世纪末,我和弟弟回去给母亲上坟,请他帮忙寻找原坟深埋的位置,几十年不见,当年的翩翩少年变老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但他完全变成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枯老干瘪,驼背弯腰,乌黑的脸抽得像核桃,毫无生气,眼睛暗淡无光。他很感慨地说,农村以前“唯成分论”很厉害,当年他若是不回乡,在城里的大世界,文化发达,政策也明确,会宽松多了,等政策真正改革到农村时,可惜他的身体也干不动了。

回头看“老大”,更觉姥姥当年的决策,确有先见之明。

当年,弟弟住在志明家,安下心来复习备考。姥姥常来看他,对他充满着希望,鼓励他:

“九年寒窗都熬过去了,就只有这最后一哆嗦了,离上大学‘念大书’就一步之遥了。”

“无论如何都要去‘念大书’,念书越多才越有出息!”

为了实现我们姐弟“念大书”的梦,姥姥殚思竭虑,她不只盯着关键时刻不让我们掉队,还深知日常点点滴滴的努力积累,都是人生迈大步上台阶的准备。

弟弟给自己订了很细的学习计划。虽说自己掌握时间,可以灵活机动,但他按时起居,严格按计划复习。经过一段独立的复习,他深有体会地跟我说:

“以前学习,多是跟听课,跟作业,忙忙碌碌,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很多知识消化不良而不自知,囫囵吞枣就体会不出知识之间的连续性。”

听他的体会,我感到他真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9

弟弟复习三个多月时,刮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飓风。那是1956年冬天。当然与后来知青上山下乡的大潮比,这次只能是小打小闹。

从派出所查户口到居民检举,一个不漏,整个镇里查出几十个没有就业的青少年,是多年积下的小学毕业生。镇上只有两所中学,面对方圆百里的农村,还有没设立中学的小镇招生,大批的小学毕业生被淘汰,多年找不到工作,就成了镇里的闲散游民。

弟弟虽准备明年中考,又是临时户口,但大潮裹挟,势不可当,还是少有的高学历知青,因未成年,姥姥想让他返乡劳动,镇上不允许,弟弟自己也不同意,只好随大伙一起走。新年前,赴西北荒开辟农垦农场。

天寒地冻,来到这亘古及今酣睡而肥沃的荒野,住进劳改犯用过的棚户里,蹚着积雪去砍柴做饭取暖,白手起家,很有开天辟地的豪迈劲!

熬过严冬,雪化冰消,阳气还没浸透冻土层,垦荒者便扛着铁镐,冲进了处女地,一镐又一镐,蚂蚁啃骨头式地开荒了。

当时口粮是计划供应,对垦荒者重体力劳动也不多给。他们是冬天过来的,没有蔬菜储备,油水少,觉得吃不饱是正常的。很快传出“挨饿”的传闻,传闻说他们饿得无法忍受,跑到附近农田里,捡过了冬的黄菜叶和冻菜帮子,到甜菜地里去搜捋秋天收获扔的小疙瘩或深挖土里残留的疙瘩尾巴,还有人从农民园子里的辣椒秧上捡干瘪的小椒,通通放在一起加盐煮水喝充饥。其实四年后,我们突然被赶到乡下去“念大书”,比这“传说”苦多了,因为那时我们的口粮被减去三分之一。

姥姥从街里听到这传闻,焦急赶回家,立即把豆包饼子咸菜大酱打包好,雇村里最壮的劳力,徒步一百多里,给弟弟送去。可弟弟给姥姥回信:

“千万不要再送吃的了。生活虽然艰苦,每顿都有定量的饭。”

开春后,父亲去农场给弟弟送衣服,回来很豁达地说:“饿不坏,长个了。他们自己开荒种了大片蔬菜,还养了肥猪和家禽,生活很快会好转的。”

那里的生活状况到底如何,姥姥莫衷一是,她一直惦着想亲自去看看,路远交通不便,老年人出门不容易。但有一条“新闻”终于促使她启程,说就算爬也要爬去,可见这事多重要。

前几天,姥姥在邻居家听到一条“新闻”,意外到不能相信的程度,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爆炸性”的。

这邻居是姥姥大姐的孙媳妇,娘家住东房深沟,是祖传名医张先生的孙女,回娘家时听到的已经是“旧闻”,因为事情发生在两年前,现在正是发展时,也可以说是新闻:

“邻居老王家的姑娘今年二十,前两年找了个十四岁的小女婿。”

这种新闻本身就很有传奇性,在旧社会司空见惯,新社会就少见多怪了。

“姑娘家的父母可满意了,说女婿小就小点,总有一天会长大。像这么好的条件很难遇上,男孩大个,长得漂亮,村里少有的中学生;又是正经过日子人家,土改被分,不到两年,就盖起五间大房子,是村中独一份砖瓦房子。”

“是男孩大姐亲自出马来说亲,看中王家门风,姑娘长得出众。说自己父母已近花甲之年,急需有人料理家务,找个大点的早早娶到家。”

这个孙媳妇看姥姥听得“津津有味”,越说越起劲,最后还说:

“我一听就知道准是姨奶的外孙子,可就不知是哪个?听说陈家有两个同岁的兄弟,同父不同母。”

“你猜是哪个?”姥姥笑着问她。

“肯定是你的亲外孙。”孙媳妇转了转眼球,笑眯眯地说。这个孙媳妇八年前嫁过来时,比丈夫大三岁,说是“女大三,抱金砖”。

“为什么?”姥姥追问

“因为她们偏向呗!”孙媳妇脱口而出。

“偏向谁?”姥姥打破砂锅问到底。

“当然是自己的孩子啦。”孙媳妇的丈夫是过继子,家中等着用人,便娶个大媳妇,她明白自己过门后的辛苦。

姥姥悉心听完,又打听了姑娘家的一些情况,非常镇定,没有表示自己不知道这件事,只是说了句:“我还没见过这姑娘。”孙媳妇说:

“很快就过门了,嫁妆都准备好了。”

孙媳妇不是个扯瞎话的人,姥姥确信这事肯定是真的,她联想起弟弟户口落到城里后,很固执地不肯回乡下家里复习功课;从镇上去垦荒队,姥姥同弟弟商量跟上级要求返乡劳动,他坚决反对,一定跟垦荒队走。还有,姥姥把弟弟户口落到城里,父亲那种不反对也没表示高兴的不温不火的态度,其实是一种无奈,想拉弟弟回家,弟弟偏偏“躲”。联系起来看这事有点蹊跷,姥姥觉出弟弟有难言之苦,他们父与子各揣心事,只有姥姥被蒙在鼓里。

两年前弟弟才十四岁,刚上初二。旧社会地主家娶大媳妇,如今解放七八年了,还有人敢公开包办娶大媳妇,目的明确,用心良苦。“七匹狼”真是怙恶不悛,就是要把弟弟拴在她们身边,老守田园当她们的“奴仆”。

10

这么大的事,父亲怎么一句没露过!

同类推荐
  • 苏轼文集2

    苏轼文集2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 时间

    时间

    本书以一个名为陈英谛的中国人的口吻叙述,采用日记体的形式构成。整部作品展开的背景,是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后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作者在如实、真切地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的同时,更多地给人们提供了关于人性、战争以及日本与中国乃至世界的思考。作者本人出于对这段在中日近代史上刻骨铭心的历史的反省和思考,在对大量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准备的基础上,他“倾注了自己最大的生命力”,写出了这样一部长篇。
  • 知性乃道德职责(名家文学讲坛)

    知性乃道德职责(名家文学讲坛)

    《知性乃道德职责(名家文学讲坛)》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纽约知识分子观念的缩影,特里林采用了一条更宽广的途径——文学与文化的交叉研究,来应对当时的新批评主流。通过这些不同凡响的文章,特里林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非同寻常的批评家形象:他充满哲学动机而尊重文本,对历史敏感而不受其束缚,受艺术的熏陶而并不崇拜它,尊崇思想而怀疑理论。书中的多数文章已作为经典被大量引用,具有重要影响。
  • 激情挥洒青春的气息(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激情挥洒青春的气息(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旧事新知风雨声

    旧事新知风雨声

    本书汇集散见于数十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物刊载的文人原创作品,包括鲁迅、梁遇春等多位大师和学人,他们共同学习文化的本质,学习哲学的本义,学习研究国故的方法,了解科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含义,了解心理学的真正意义。这是一本围绕文化、哲学、科学、心理学等诸多常识和新知而展开讨论的文集,是大师和学人奉献给我们的新知盛宴。从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他们对于科学对于真理孜孜以求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也看到了他们对于各种知识不止步于权威和众论的可贵思想。
热门推荐
  • 绑住花心美男

    绑住花心美男

    7岁,她的父亲背叛了母亲,她发誓这辈子不相信爱情。27岁,身为心理医生的他,治好了她心灵上的伤痛,也给了她爱情。28岁,她迷茫,不知道自己深爱着的男人是否拿真心对待自己……两年后,她带着自信和完整重新出现在他面前,是爱情的延续还是无休止的报复……
  • 娘子,回家种田

    娘子,回家种田

    吃多力气大,这是天生的,撕了衣服折了针,那是不小心的,再说还要种田养家喂相公呢,咳,谁叫相公腿残了呢,一个顶三可是被迫的,闲来无事学按摩,点、按、滚样样全,哎,相公,你别躲啊,瞧,你这一躲,我就按错了..."
  • 蚁王的超级帝国

    蚁王的超级帝国

    重生变成蚁,惊喜吗?意外吗?惊喜是没有的,惊吓足够了。
  • 异能女王之逆天之歌

    异能女王之逆天之歌

    万年前,她拥有双重性格,无可奈何跳下诛仙台。万年后,她涅槃重生,命运的安排让她再次回到那个世界。封存的记忆,故人的出现,他的到来,让她找到了要守护的人。她,将傲世于这异世,为了他,也为了自己!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古今农事

    古今农事

    本书共分为九个部分,主要介绍农学研究的领域和方法,从农学的门类、动植物育种、病虫害防治、作物栽培、农业发展展望等方面,揭示农业科学的奥秘,使读者了解农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 净土警语

    净土警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正牌辅助装置

    正牌辅助装置

    别人都是穿越后自行绑定各种逆天系统,可以兑换装备增强实力甚至把妹子召唤出来做些奇怪事情什么的,但这和我们的主角没有半包辣条的关系,他只是捡到了一个自带系统的装置并获得了其使用权而已。这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这个自带系统的装置并不提供物品或者功法兑换,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能够让人使用各种辅助战斗性质的法术和能力罢了。所以,这是一部讲述某没啥野望的普通少年捡到了这个奇妙装置后在自己老家以及其它世界里如何淡定装逼冒充奶爸救人无数顺便收获了一些声望和人气最终拉起一支队伍和威胁到许多世界的反派boss大唱对台戏的作品。我知道你们用脚趾头想都不愿意相信,但这真的就是主线剧情了。
  • 非主流本非

    非主流本非

    我叫张若白,一个……普通人,直到遇到他,我的一生的痛苦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