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2800000003

第3章 威望(3)

齐国君主齐僖公看这个年轻人有出息,提出把自己的女儿文姜嫁给他,不想竟然被忽婉言回绝了。人们奇怪,他为什么主动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太子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应该根据它选择配偶,齐国是大国,郑国是小国,文姜跟我不合适。《诗》中唱道:‘自求多福。’福分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仰仗大国能有多少好处呢?”

君子都说:“太子忽善于为自己设计。”

后来,北边的戎族侵犯齐国,诸侯纷纷派军援救,太子忽率领郑国军队前往。戎族被击退了,太子忽的功劳最大。齐僖公再次提出结亲,这时文姜已经嫁到了鲁国,齐君打算把另一个女儿许配给他,又被太子忽婉言回绝了。

人们问他原因,他说:“上回我对齐国没有做什么,不好接受;如今我对齐国有功,就更不能接受了。如果我现在答应了,岂不是有仗着援军的威势强娶人家女儿的嫌疑?那时我真不知道民众将会怎么议论我。”(《左传·桓公六年》)

五国联军统帅

战国时期,秦国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

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前往,但慑于秦王的威胁,魏王令晋鄙驻留邺城,按兵不动。魏国公子信陵君假传魏王命令,杀掉了晋鄙,统率大军驰援赵国,挽救了邯郸,击败了秦军,保全了赵国。

为表示感激,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信陵君。贤士唐且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有的事情不能不知道,有的事情不能让人知道;有的事情不能忘记,有的事情不能不忘记。”

“这话怎么讲?”信陵君问。

“别人憎恶我,我不能不知道;我憎恶别人,不能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我不能忘记;我对别人有恩,不可以不忘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如今您杀了晋鄙,挽救了邯郸,击败了秦军,保全了赵国,这对赵国来说是极大的恩泽。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等一会儿见到赵王,希望您能忘掉解救赵国的事。”唐且说。

“我遵从您的教诲。”信陵君恭恭敬敬地回答。

信陵君假传王命,回不了魏国,只好在赵国居住下来,这一住就是10年。秦国趁魏国无人,不断发兵攻打魏国。魏王吃不住劲,请回信陵君。信陵君被5个国家推举为对抗秦国的联军统帅,大家都听他的。在他的领导下,大家齐心协力,打得强悍的秦军不敢出函谷关一步,信陵君名动天下。各国宾客纷纷呈献兵法,信陵君一一题写书名,世人称《魏公子兵法》(《战国策·魏四》,《史记·魏公子列传》)

政绩天下第一

西汉宣帝时,黄霸出任颍川(治所今河南禹县)太守。他命令郡内驿站和乡官一律畜养鸡、猪,用以救济鳏夫、寡妇和贫困者。接着又订立规章制度,设置父老、师帅、伍长等乡官,由他们出面在民间推行。黄霸教育百姓行善防恶,务农养蚕,督促他们种植树木,饲养家畜,增加财富。他特别告诫百姓节俭用度,避免浪费。黄霸的治理有些婆婆妈妈,开始时让人感到繁琐细碎,然而却易于推行,能够收到实效。黄霸善于发现问题,他接见官吏和百姓,注意从交谈中寻找线索,经过思考、核查,把握事情真相,属吏和百姓不知其中奥妙,视他如神明一般,不敢有丝毫欺瞒。奸邪坏人纷纷逃到别的郡,颍川地区盗贼日益减少。

黄霸对下属官吏施行教育和感化,对确实不遵从的,才施以刑罚,力求成全和保护他们。许县(今河南许昌)县丞年老耳聋,郡督邮禀告黄霸,打算命其退休。黄霸说:这位县丞是个清官,虽然年老,但尚能下拜起立,迎来送往,只不过有些耳聋,又有什么妨碍?应当好好帮助他,不要使贤能的人失望。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频繁地变换重要官吏,会增加送旧迎新的开销,奸猾官吏还会趁机藏匿档案记录,盗取财物,所消耗的全部费用,无论公私都要由百姓承担。再说新换的官吏也未必贤能,或许还不如原来的,会进一步增加混乱。黄霸认为,理政的方法其实不过是去掉过于不称职的官吏而已。

黄霸外表宽厚,内心明察,在官吏中威信非常高,很得民心,郡内户口连年增加,政绩被评为天下第一。汉宣帝征召他担任京兆尹,不久因被指控违法,连续受到降级处分。后来宣帝下诏让他重返颍川,以八百石官秩任颍川太守。

黄霸在颍川郡前后主政共8年,政通人和,当时吉祥鸟多次飞聚各郡国,以颍川郡最多。宣帝颁布诏书说:颍川太守黄霸,对各项诏令都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境内百姓向往礼义教化,孝顺父母的子女、相互友爱的兄弟、保持贞节的妇女、尊敬老人的子孙日益增多;郡内田界相邻的农人彼此谦让,路上遗失的东西无人拾取;人们奉养照顾孤寡老人,帮助贫苦穷弱,有的监狱连续8年没有重罪囚犯。宣帝特赐黄霸关内侯爵位和二千石俸禄,赏黄金100斤,同时对当地孝顺、友爱以及其他品行突出的百姓,包括三老、力田等乡官,分别赐予不等的爵位和财帛。几个月后,宣帝征调黄霸担任太子太傅。

黄霸后来被任命为丞相。自汉朝建立以来,评价治理百姓的官吏,黄霸居第一位。(《资治通鉴》卷25、27)

一件政绩

东汉殇帝时,王涣任洛阳令。他勤于政务,逝于任上。百姓围住道路,无不叹息流泪。他的灵柩运回家乡,途经弘农,家家在路旁设案,进行祭祀。官吏询问缘故,大家都说:以往我们运米到洛阳,屡屡遭受官吏和士卒掠夺,损失达到一半。自从王君到任,我们就不再遭受侵害和冤屈了,因此前来报恩。洛阳民众为王涣建立祠庙,并作诗纪念他。每逢祭祀的时候,就合着音乐诵唱这些诗篇。执政的邓太后下诏说:“忠良的官吏是国家之所以能够获得治理的因素,朝廷急切地渴求忠良,但得之甚少。现任命王涣的儿子王石为郎中,以勉励那些任职劳苦勤奋的官吏。”(《资治通鉴》卷48)

士子们的偶像

东汉桓帝时,有一位御史叫朱穆,刚正不阿,皇帝下诏命他出任冀州刺史。朱穆北上冀州,各地的主官听说他已经渡过黄河,弃官而去的达40多人。当时宦官得势,朱穆严惩犯法的宦官家人。桓帝大怒,命令廷尉问罪,判处朱穆服苦役。太学学生数千人前往宫门上书,为朱穆申辩,说:“天下有识之士,都认为朱穆如同大禹和后稷那样勤劳王事,却遭到了与共工和鲧一样的惩罚。如果死者有知,那么尧帝将在崇山的坟墓里发怒,舜帝也会在苍梧的坟墓里愤恨。宦官窃取大权,为非作歹,朱穆昂然而出,奋不顾身,并非不喜欢荣耀而喜欢羞辱,不喜欢生命而喜欢死亡,只是深感王道不振,担心天道丧失,故而满怀忧心,为朝廷深谋远虑。(非恶荣而好辱,恶生而好死也,徒感王纲之不摄,惧天纲之久失,故竭心怀忧,为上深计。)我们大家甘愿接受在脸上刺字的黥刑,脚戴铁镣,代替朱穆去服苦役。”桓帝看到奏章后,赦免了朱穆。(《资治通鉴》卷53)

李膺出任司隶校尉,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成绩卓然。特别是对为非作歹的宦官势力的打击更是严厉,吓得他们连宫门都不敢出。桓帝觉得奇怪,问他们怎么回事。宦官们一齐叩头,哭着说:“我们害怕司隶校尉李膺。”时值朝政一天比一天混乱,法度崩塌毁坏,李膺对朝纲的维护、对法制的执行显得尤为可贵,因此声望一天高过一天。凡是读书的士子,只要得到李膺赏识,受到他的接见,便被称为“登龙门”。(《资治通鉴》卷55)

书生陆逊

三国时,刘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陆逊被吴王孙权任命为大都督。部下众将,不是当年孙策开创江东大业时的老部下,就是孙权的同族或亲戚,他们目中无人,根本不把陆逊这个年轻统帅放在眼里,不听从他的指挥调度。陆逊手按宝剑说:“刘备是名震天下的英雄,就连曹操都忌惮他,如今他的大军已经进入我国境内,是我们的强劲对手。诸位都受过国家大恩,应该上下和睦,齐心协力对付强敌,报效国家。然而你们却不服从我的命令,这样做对谁有利?我陆逊虽是一介书生,但深受主公重托,出任大都督一职,主公之所以委屈各位作我的部将,是认为我还有一点点可以称道的地方,就是能够忍辱负重。大家各有职责,岂能推辞!军法无情,不可违背!”

大败刘备后,诸将得知计谋多出自陆逊,不由大为敬服,再也见不到不听从命令的人了。

孙权知道了当初情况,问陆逊:“将军当初为什么不向我举报那些不听指挥的人?”

陆逊答道:“主公对我倍加信任,恩重如山,这些将领,或者是陛下的心腹爱将,或者是陛下的得力助手,或者是国家的功臣,在陛下眼中都是共同成就大业的人,深得倚重。我仰慕蔺相如、寇恂为了国事委曲求全的高风亮节,我的言行也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国家为转移。”

孙权大笑,倍加赞赏,加陆逊辅国将军衔,兼任荆州牧,封江陵侯。(《资治通鉴》卷69)

造桥

西晋初年,尚书杜预认为黄河上的孟津渡口过于险要,请求在富平津渡口建造一座大桥。有人议论说:“殷、周时期的都城,都建在黄河边上,经历了圣人贤人的时代却没有造桥,想必是不适合建桥的缘故。”但杜预仍然坚持造桥。桥终于建成了。晋武帝召集百官进行庆祝,他举起酒杯敬杜预说:“如果不是你,这桥就建不起来。”杜预回答:“如果不是陛下圣明,我也没有机会施展我的技能。”(《资治通鉴·卷80》)

对政绩卓著官员的评语

南北朝时,南梁任命右卫将军冯道根为豫州刺史。冯道根谨慎、憨厚、木讷,行军作战能督促约束士兵;诸将争夺功劳,只有冯道根一个人默不作声。他为政清廉、简要,官吏和民众都念他的好。梁武帝曾赞叹道:“道根所在之处,让朝廷想不起来还有这么一个州。”(道根所在,令朝廷不复忆有一州。)(《资治通鉴》卷148)

也是南北朝时,北齐君主文宣帝高洋连年用兵塞外,给事中唐邕掌管军务,自督将以下将领们的履历以及各部兵力的强弱、人数、驻防、调动、器械、粮草,等等,他没有不熟悉的。有时高洋检阅军队,虽然有好几千人,但他不拿文簿,挨个点名,竟然没有一个差错。高洋常说:“唐邕精明强干,一个人当一千个人用。”(唐邕强干,一人当千)。又说:“唐邕每次处理军务,手下写作文书, 口里叙述处理意见,耳朵听着汇报,手嘴耳并用,实在是奇人啊!”在得到高洋的宠信和赏赐上,群臣中没有人能比得了唐邕。(《资治通鉴》卷164)

周武帝宇文邕任命北齐旧臣李德林为内史上士,把朝廷昭告以及潼关以东人员的任用,全部托付给他。武帝曾对群臣说:“我平日只听说过李德林的名字,又经常看到他所作的齐国昭告文书,正是人们所说的天上的人物,哪里想得到今日能为我驱使。”神武公纥豆陵毅接话道:“我听说麒麟凤凰,是王者的祥瑞,只能以德行来感化,不能用强力而获得。其实,即使获得了麒麒凤凰,也没有什么用,哪里像李德林,既是祥瑞又有用处!(岂如德林,为瑞且有用哉!)”宇文邕大笑着说:“就是您说的那样。”(《资治通鉴》卷173)

唐太宗时,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世 任职16年,令行禁止,无论是中原民众还是外族,无不归附。太宗说:“隋炀帝驱使百姓,修筑长城以防备突厥,最终也没见到什么好处。我只是把李世 放在晋阳,朝野便不受惊于边境上马蹄扬起的烟尘,他作为长城,不是更加雄壮吗(其为长城,岂不壮哉)!”不久,李世 出任兵部尚书。(《资治通鉴》卷196)

唐宣宗与宰相们议论宪宗朝官吏的政绩。周墀说:“我曾经在江西做官,走遍洪、江、鄂、岳、虔、吉、袁、抚八州,常常听当地百姓传颂一个名字——韦丹,他曾任江西观察使,已经死去40年了,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仍在歌唱思念他,就像韦丹还活着一样。”宣宗下诏指定史馆修撰杜牧撰写《丹遗爱碑》,以资纪念,并且提拔韦丹的儿子河阳观察判官韦宙为御史。(《资治通鉴》卷248)

朝堂空矣

狄仁杰是唐朝武则天当政时的重臣,为人正直无私,政绩突出,威望很高,深得武则天的信任和倚重,在这方面没有哪个大臣能够比得上。武则天很少直呼狄仁杰的名字,常常称他国老。狄仁杰习惯在朝堂上当面直言规谏,武则天也不计较,即使不合自己的心意,也往往接受下来。

一次,狄仁杰陪同武则天巡游,途中遇到大风,狄仁杰的头巾被吹落在地,他的坐骑受惊乱蹦乱跳,武则天命太子李显追上惊马,抓住马的笼头把它拴好。

狄仁杰因年老多病屡次提出退休请求,武则天都没有答应。狄仁杰入朝参见,武则天不让他行跪拜礼,说:“每当看到您行大礼,我的身体都会感到痛楚。”按照制度,朝臣须轮流在宫中值夜班,武则天免除了狄仁杰的这项差事,特别叮嘱他的同僚:“如果不是十分重要的军国大事,不要去打扰狄老先生。”

狄仁杰去世,武则天流着眼泪说:“朝堂空了!”此后凡遇大事,或者朝臣不能决断,武则天便叹息道:“老天为什么这么早就把我的国老夺走了呢!”(《资治通鉴》卷207)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

    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

    《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整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结合,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存在矛盾的情况下雇工权益保障的政策制订和实施执行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对其当代价值作了说明。《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写作规范,条理分明,语言流畅,资料翔实,论证充分,立场观点正确,所形成的成果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对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历史的研究,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历程具有参考价值。
  • 时代正在改变:民主、市场与想象的权力

    时代正在改变:民主、市场与想象的权力

    从蒋经国到奥巴马,从俄罗斯的严冬到阿拉伯的春天,在这个改变的时代,张铁志的写作为所有期待改变的人们带去希望。在本书中,来自台湾的多面手评论家张铁志,以一贯的睿智理性的批判笔调,挑战既成的政治、商业与文化权力,强调个人抗争和参与对时代改变的作用与意义。本书前半部分是有关台湾民主化历程及其当代问题的回顾与评论,尤其关注台湾公民社会成长的曲折与艰难,以参与者与研究者的视角厘清大陆对台湾转型的部分误读;后半部分将视野推向世界,既反思民主与市场的政治经济结构,也关注反叛文化与社会运动的结合,无处不在探问时代正怎样改变,以及我们如何可以改变这个时代。
  • 乌克兰变局真相

    乌克兰变局真相

    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曾指出,“乌克兰是欧亚棋盘上一个新的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少了乌克兰的俄罗斯仍可争取帝国地位,但所建立的将基本是个亚洲帝国……”
  • 施米特文集:合法性与正当性

    施米特文集:合法性与正当性

    《合法性与正当性》收入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三种:《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合法性与正当性》、《从囹圄中获救:1945—1947年间的体验》;主题围绕施米特作为宪法学家的思考与命运。《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尖锐提出议会民主制的法理学和政治学困难,既立足于现实政治问题,又具有思想史视野。《合法性与正当性》为宪法学和政治学的经典文献,是施米特在魏玛宪政危机关头书写的法学名作,堪称挽救魏玛民国宪政的“绝望尝试”,明确主张对反魏玛宪法的政党(纳粹)实行党禁。然而战后,施米特却吊诡地被贴上“第三帝国桂冠法学家”的标签,1945年被盟军当局拘押近两年。其间,施米特写作六篇随笔,结集为《从囹圄中获救:1945—1947年间的体验》出版,篇幅虽小,但在施米特研究中征引率却很高,因为从中可以看到施米特因欧洲法学传统的彻底崩溃而深感无奈。
  • 高校党建创新: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高校党建创新: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本书规范了理论学习。加大督办督察力度,保证决策的落实。同时,校党委立足学校长远发展,着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选拔干部到地方政府和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挂职锻炼,使后备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热门推荐
  • 逆袭人生:王者归来

    逆袭人生:王者归来

    被人陷害、穷困潦倒,一朝醒悟,努力奋斗,成功逆袭证明自己的实力,一一揭开背后的阴谋。
  • 梁山事务所

    梁山事务所

    法律系女毕业生猝死重生到智多星吴用身上,面对艰难险阻的水浒世界,带着一本法典,她将如何尽力避免众多好汉们的悲剧结局,被发配到水浒世界的原北宋皇帝赵佶又将和她擦出怎样的火花,敌对或合作,一切都是未知。
  • 梦微子

    梦微子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从老福特看到一张图,想写个同人~他清楚的记得那日的景象,以及那人如斯如故的相貌。天人之姿啊。茶馆初见,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就像有人安排的一样。“当时看你长得颇为讨喜,便把你带走了。”你只顾着你,你真正的看过我吗?“君不见,东流水,一去无穷已。待花谢,度斯年,佳人难归。”“好诗好诗!”
  • 扶天碑

    扶天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少年天子游学四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历经人世情深,纵观豪杰争雄。
  • 微笑以对世界

    微笑以对世界

    世间有太多的东西总是向着我们不期待的方向发展,在经历这些事情的同时,内心煎熬无比,甚至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精神上的崩溃时常让我对生活失去希望,人活着有些时候显得毫无意义。但是我依旧坚定的认为: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老天另有安排。
  • 做一个幸福的全职妈妈:全职妈妈美好生活必读

    做一个幸福的全职妈妈:全职妈妈美好生活必读

    本书不是一本教科书,是一本传递智慧与快乐的心灵读本,也是一本分享灵感和技巧的实用百科。本书融合了社会问题、心理问题、育儿问题、创业问题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书中有短小的案例,也有实用的攻略,它有专业提醒,也有温馨贴士,它包含着写给妈妈的话,也蕴藏着妈妈们应该去学习的技能。该书用温暖的语言唤醒了每一个全职妈妈对生活原本保有的热爱,它教会你“爱孩子的妈妈也要学会爱生活”,它也告诉你“爱生活的妈妈才能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
  • 带着游戏混阿拉德

    带着游戏混阿拉德

    一个十年dnf老玩家带着自己的主号来到了阿拉德大陆,用现实的眼光看着阿拉德大陆的兴衰。找了几天地下城的小说没几本对胃口的,新手自己写一本吧,故事沿着游戏背景的主线发展,也让喜欢的朋友了解一下阿拉德的历史。新手,写的不好就请各位多多给意见了
  • 父亲的小楼

    父亲的小楼

    记者来到村里时,村里正办丧事。大街上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记者用手拨开围观的人群,艰难地往前走。走到大约村中心的十字街头,见四个路口有四个鼓乐班子在同时吹吹打打。围观的人群不断发出喝彩声。突然传出一声吆喝,在路口附近的一个院子里抬出一口棺材,八个扛棺的小伙子个个膀大腰圆,皮肤油黑闪亮。围观的人涌动起来。记者这才想起自己的目的,就朝身边一个人打听:“喂,你知道沈福祥在哪儿住吗?”那人朝棺材那边一指,说:“那不是,抬着的就是。”
  • 起源魔法书

    起源魔法书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轻松、搞笑、休闲、欢乐,甚至充满了恋爱酸臭味的学园戏剧,真的没有骗人(滑稽)。小说讨论群:801365382,进群的新人随机领取狗管理照片一份!
  • 动机

    动机

    上午10时刚过,起风了。可以鸟瞰海岸的县立医院的大厅里看不到腊月间匆匆忙忙的景象——这里既没有排队领药的患者,也没有探视病人的访客和旋风般匆匆跑过的护士的身影。无论何时来到这所医院,情景都是如此。这家窗户上镶嵌着铁框的医院里总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气氛。到这所医院来,这应该是今年的最后一次了!贝濑正幸一边填写探视表一边这样想。他是J县警察局总部警务科的规划调查官,警衔为警督,44岁。为推行来年春季的机构改革,贝濑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多得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