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2800000008

第8章 奖惩(1)

奖惩在古代叫赏罚,是治政的基本手段,用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话说,叫做“利器”。他说:“夫赏罚之为道,利器也。”(《韩非子·内储说上》)利,锋利,好使;器,兵器。是说,赏罚作为治国的方法,乃是锐利的武器,所向披靡,没有不成功的。之所以如此,在韩非看来,是因为它抓住了人性。是人就趋利避害,而奖赏就是利,惩罚就是害。所以没有人不喜欢奖赏不害怕惩罚的,赏罚有着最大的广泛性和有效性,无人能够抵挡。

(一)意义

要义

奖惩为什么是治政的基本手段?因为它是管理的基本要素,小到团队,中到组织,大到国家,只要想有秩序、有计划、有目的地运行,就一定离不开奖惩。这个手段运用得好,弱小可以变为强大,在野可以转为在朝,暂时可以成为永久。奖惩的效用不仅在于当下,还关系到未来。它是一种导向,宣示着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允许什么禁止什么,从而制约发展的方向。

故事

一座城邑

子产担任郑国的执政大夫,派遣大夫伯石(公孙段)办事,奖给他一座城邑。

大夫游吉看不惯,问子产:“国家是大家的国家,为什么把大家的东西奖给伯石?”

子产解释道:“要让人没有欲望根本不可能,只有满足欲望,别人才能把你交代的事情办成功。事情办好了,最终对谁有好处?国家!与国家利益相比,一座城邑有什么可惜的,它还能自己长了腿跑掉不成?”

伯石心里毕竟没有底,没多久就归还了城邑,子产没有收。(《左传·襄公三十年》)

赵鞅的动员令

晋国的范氏和中行氏作乱,得到了齐国、卫国、郑国的支持。赵鞅(赵简子)率领晋军征讨叛臣。

赵鞅在戚(今河南省濮阳市北)地与郑国军队遭遇。晋军人少,对方人多,形势极其不利。赵鞅把部属集中起来,说:“范氏、中行氏违背天命,杀害百姓,企图在晋国专权而灭亡自己的国君。本来,郑国是站在我们国君一边的,不想它倒行逆施,背叛初衷而帮助乱臣。我们顺应天命,遵照国君的命令消灭敌人。能不能推行道义,洗刷耻辱,就在今天!”

赵鞅的目光慢慢扫过将士,提高了声音说:“凡是能够击败敌人的,上大夫授予县的封地,下大夫授予郡的封地,士奖给土地10万亩,平民百姓、工匠、商人奖励官职,臣仆、隶、圉人等解除奴隶身份。我赵鞅如果打赢这一仗,就请国君考虑免除我的过失;如果战败,就用绳子把我勒死,然后用三寸厚的桐木做棺材,没有衬板也没有外椁,用没有任何装饰的车马拉到墓地——不是赵氏家族的墓地,而是其他随便什么地方,埋掉拉倒,以示惩戒!”

经过恶战,晋军以少胜多,彻底击溃了郑国军队。(《左传·哀公二年》)

受奖的孝子

宋国崇门的街巷里有一个人,因给亲人守丧而悲伤过度,容貌都变了,瘦弱不堪。国君认为这个人对他的亲人很是仁爱,便把他提到士的阶层中。第二年,因为效仿他而过度哀伤以至死去的人一年中就有十几个。人们为亲人服丧,本来是因为爱他们,现在又以赞赏来加以劝勉,而且是来自君主的,怎能不产生这样的效果呢。(《韩非子·内储说上》)

勾践的办法

越王勾践看见在他车子的前面伏着一只青蛙,它的肚子胀鼓鼓的,一副怒气冲天的样子,勾践便把头靠在车厢前面的横木上行礼。

驾车的人问:“为什么向青蛙敬礼?”

勾践说:“青蛙有如此气概,难道不该向它致敬吗?”

士人们听到了这件事,说:“就连有气概的青蛙,都能赢得大王的尊敬,更何况勇敢的人呢?”结果这一年,民众中就有自刭而死而把头颅献给越王的人。

越王想检验一下这样的激励能否用在向吴国复仇上面。他让人放火焚烧高台,然后击鼓命令人们前进,宣布冲进火里的人给予赏赐;又面向大江击鼓,命令人们前进,宣布冲进水里的人给予赏赐。人们无不奋勇当先。越王心里有了底,知道这些人一旦上了战场,即使断头剖腹也绝不后悔,因为可以得到赏赐。(《韩非子·内储说上》)

刘邦分封

楚汉相争,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原先归附他的各路诸侯都背叛了他,纷纷倒向项羽。刘邦问群臣:“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作为封赏,你们看有谁可以跟我共同建功立业?”张良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一员猛将,他同项羽有隔阂;还有彭越,他正在联合齐王田荣在梁地起兵反楚,这两个人可以立即为我所用。至于咱们的将领中,只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任,独当一面。如果您要把关东的土地赏给这三个人,楚国可以打败。”刘邦听从了这个建议。

刘邦在战斗中负伤,退到成皋休养。此时韩信攻占了齐地,派人对刘邦说:“齐国诡诈多变,属于反复无常的国家,而且它的南边又靠着项羽的根据地楚国。希望让我暂时代理齐王去镇抚这个国家。”刘邦大怒,骂道:“我被困在这里,朝思暮想地盼望你来帮我,你想的却是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地里踩刘邦的脚,凑到他的耳边说:“现在形势对我方不利,哪里能够禁止韩信称王!倒不如趁机立他为王,善待他,让他自行去镇守齐国,不然的话,会发生变故。”刘邦自己也醒悟过来,改口骂道:“堂堂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是真正的王者,做什么代理王!”不久,刘邦派张良带着印信前去封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去攻打楚军,最后终于击败了项羽。(《资治通鉴》卷9~10)

曹操封赏张鲁

东汉末年,张鲁割据汉中。曹操亲自率军攻打张鲁。曹操势大,张鲁避走巴中。行前他的部下打算毁掉财宝货物,焚烧仓库。张鲁说:“本来我们就有归顺国家的打算,可惜这个意愿没有来得及传递上去。如今我们离开,只是为了躲避大军的锋锐,并没有什么恶意。财宝货物和仓库都属于国家所有,怎么可以随意焚毁呢?”于是封好府库后离去。曹操进城,非常赏识张鲁的做法,再加上张鲁原来就有归顺之意,便派人前往安慰晓谕。张鲁率领家属出来投降,曹操亲自迎接,授予张鲁镇南将军之职,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同时受封的还有张鲁的五个儿子,均为列侯。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评论道:曹操如此封赏张鲁,此后哪有不愿归顺他的!堵塞源头,水自然不再流动,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假如不明白这一点,只是一味看重武力的作用,高爵厚赏只给予那些拼死作战的武士,人们便会认为动乱有利可图,争相攻杀便会形成风气,动则便诉诸武力,那么战乱就不会停息了。曹操的做法可以说是懂得赏罚的根本。(《资治通鉴》卷67)

奖罚关系人心

蜀国、魏国先后被灭,晋朝建立,晋武帝准备讨伐吴国,以统一天下。这时济阴太守文立上书说:“前蜀国的名臣子孙流离辗转到中原地区的,应当依据他们的才能录用,以此来抚慰巴、蜀之地的民心,也可以争取吴国百姓的好感(以慰巴、蜀之心,倾吴人之望)。”武帝听从了他的话,下诏说:“诸葛亮在蜀地尽心尽力,他的儿子诸葛瞻临危赴难,以死殉义,他的孙子诸葛京,应当按照才能安排官职。”又下诏说:“蜀将傅佥父子,为他们的君主而死。天下道德是统一的,怎么能够因为彼此对立就另眼相看呢!傅佥的儿子傅著、傅募被没入官府成为奴役,应当赦为平民。”(《资治通鉴》卷79)

封王的妙用

十六国时,北方燕国的国主慕容皝向东晋示好,派长史刘翔前去联络,请求封其为大将军及燕王。朝廷以不封异姓王的制度为理由回绝了。刘翔说:“自从北方匈奴的刘氏、羯人的石氏作乱以来,长江以北完全沦为战场,从来没有听说过华夏公卿的后裔中有哪一位站出来,攘臂挥戈,摧毁攻破凶顽叛逆的。只有慕容皝父子拥兵尽心竭力,心怀晋朝,以寡击众,屡破强敌,使后赵国主石虎畏惧,将边陲的民众全部南迁到魏郡、阳平、广平一带,国土由此减缩千里,以至蓟城变成了后赵的北方边城。慕容皝如此忠烈英雄,而朝廷却舍不得以已经属于燕国的渤海之北土地作为他的封邑,这是为什么?当年汉高祖刘邦不吝惜王位,分封韩信、彭越,故而能够成就帝业;而项羽把爵位的印鉴摸得棱角都秃了,也不舍得出手,结果走向危亡。真正令我伤心的,并不是封王这件事本身,而是私下里惋惜如今的朝廷所在地竟然变成了疏远忠义的国家,使得四海之内的忠臣义士无所归依啊。”晋朝最后答应了慕容皝的要求。(《资治通鉴》卷96)

治政前提

南北朝刘宋文帝时,庾炳之任吏部尚书,权倾一时。后违背规制,遭到弹劾,文帝想放过他,仆射何尚之坚持治他的罪。文帝打算把他贬到丹杨去做长官。何尚之说:“庾炳之犯了罪,辜负了朝廷信任,却授予他丹杨尹这样重要的官职,这种做法只能加强他的气势。古人说:‘没有奖赏没有惩罚,就是尧、舜也不能使天下得到治理。’(无赏无罚,虽尧、舜不能为治。)”(《资治通鉴》卷125)

赏罚是天道

南北朝时,北齐把北周丞相宇文护滞留在北齐境内的母亲送还,北周因与柔然约定攻打北齐,发兵进击。北齐并州刺史段韶与北周军队遭遇。段韶在远处向北周兵将喊话:“你们的宇文护刚刚得到母亲,立即就来侵扰,这是为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上天派我们来,有什么可问的!”段韶说:“天道奖赏善,惩罚恶(天道赏善罚恶),是派你们送死来了!”这一仗北齐大胜。(《资治通鉴》卷169)

治政要义

南北朝时,东魏与南梁发生战争。东魏大将军高澄任命廷尉卿杜弼代理行台左丞,前往前线。出发前,高澄向他咨询需要特别给予注意的政务问题,并要他写出几条。杜弼请求口述,说:“治理天下的要务,没有比赏罚更重要的了。奖赏一个人可以使天下的人都高兴,惩罚一个人可以使天下人都畏惧,如果在这两件事上不出现失误,那么政事自然而然就会运行得很好。”(天下大务,莫过赏罚。赏一人使天下之人喜,罚一人使天下之人惧, 苟二事不失,自然尽美。)高澄非常高兴,说:“话虽然不多,但在道理上抓住了要害。”(《资治通鉴》卷160)

唐武宗说:“我以为,凡是有功劳的人,都应当公开进行奖赏;有罪过的人,也不可以随便给予赦免。”(凡有功当显赏,有罪亦不可苟免也。)宰相李德裕说:“陛下这番话,确实抓住了治国理政的要义。”(《资治通鉴》卷247)

诱导

唐德宗时,长安发生兵变,德宗出走,向翰林学士陆贽咨询意见。陆贽上书说:“诱导人们的方式,只有名誉与利益这两手(诱人之方,惟名与利)。名誉大致属于虚的,对实施教化来说至关重要;利益基本属于实的,对推行道德来说无足轻重。如果只有实际利益一手却不以虚而不实的名誉加以补充,则会耗尽资财从而造成物力难以为继;如果只有虚而不实的名誉一手却不以实际利益加以补充,则奖赏便成为空话从而导致人心不肯归附。”(《资治通鉴》卷230)

小结

奖罚要落实在个人头上,但绝非个人事情,人们更看重的是它的带动效应。奖励一个人,鼓舞一大片;惩罚一个人,警醒一群人。所以奖罚绝不是个人的回报,而是众人的期许,其真正效用在个人之外,这才是治政者应有的眼光。以这个视界思考问题,赏罚的重要性才能看得清,也才能把这个手段用活用好,使之更好地为目的服务,从而获得更大效益。

(二)主体

要义

古人把奖惩视为一种权柄,既然是权柄,就有一个谁是赏罚主体的问题。韩非认为,这个主体只能是当政者,所谓“君固握之”(《韩非子·内储说上》),君主必须攥紧赏罚权柄不撒手。赏罚是当政者的利器,不容他人染指,更不可转让,一旦他人插手,定然出乱子。要是出现别人行使赏罚权的情况,表明分庭抗礼的局面已然形成,那么离改朝换代也就不远了。

故事

子罕的阴谋

宋国掌管建设的大臣叫子罕,他对宋国君主宋桓侯说:“奖赏恩赐这样的事,是民众所欢迎的,请您单独行使;刑罚杀戮这样的事,是民众所厌恶的,请让我来担当。”

听了这话,宋桓侯高兴极了,有人主动站出来承担恶名,这样的便宜事上哪儿找去?赶紧答应下来。

于是,只要遇上决定处死百姓以及诛杀大臣的案子,桓侯就说:“跟子罕商量去。”

一年之后,全国的臣民都知道宋国的生杀大权掌握在子罕手里,结果大家都依附于子罕。

不久子罕挟持了桓侯,夺取了他的政权,而法令根本无力禁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十个田常也没戏

齐国君主齐景公与相国晏婴到渤海游玩,登上高台回望齐国大地。

齐景公赞叹道:“多么壮丽的国土啊!今后谁将享有它呢?”

“田氏。”晏婴接过话头说。田氏是齐国最有势力的家族,他的成员田常是齐国的执政大夫。

“我们吕氏是齐国的主人,而你却说田氏将享有它,这是为什么呢?”齐景公不满地问。

晏婴说:“对臣子,田常从您这儿请求到爵位和俸禄,然后赐给他们;对民众,他出借粮食时用的是大斗,而收回粮食时则用小斗;对士人,杀一头牛,肉都分给他们吃,自己只留下一点点。他管理的集市上,出售的木料价格跟山上的木料差不多,鱼、盐这些东西的价钱跟海边的同类产品差不多。您加重征收财物,田常却舍得施予。大灾之年,路边常见饿死的人,而拖家带口投奔田常的人,没有听说有活不下去的。百姓的歌子里唱道:‘哎,日子到头了!要想吃饱饭,还是归附田常吧!’民心已经倒向田氏了,所以我说享有齐国的将是田氏。”

同类推荐
  • 中国梦青年读本

    中国梦青年读本

    中国梦必将成为未来几十年中国的时代主题,符合这个主题的社会思想将大放光彩,顺应这个潮流的政治力量将大有所为,而违逆这个主题的事物将会被时代和人民所淘汰。
  • 君主论(英文版)

    君主论(英文版)

    它与《圣经》、《资本论》同列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伟大著作榜。它对近代世界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它被列为政治禁书;另一方面,它却被欧洲君主奉为政治成功的秘籍。它为作者在生前身后赢得了无数的赞誉或恶名,却未能帮助作者实现重返政坛的理想。它是一部阐述帝王之术、敢于否定公认道德的奇书。它就是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君主论》讨论了“君主国是什么?它有什么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以及“为什么会丧失”的问题。书中将君王的政治行为和宗教、道德行为截然分开,否认君主只通过宗教教化和道德约束就能够保有权力。他认为,“君主应该学会同时扮演狮子和狐狸两种角色。因为狮子不能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不能抵御豺狼。因此,一个君主必须是一只狐狸,以便认出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感到恐惧”。……
  • 每个人的政治

    每个人的政治

    政治哲学在今天变得如此重要,几乎成为哲学中最突出同时也是最活跃的部分,以至于成为当下哲学体系中的“第一哲学”,这一变化可以称为哲学的政治学转向。
  •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站在事实的角度为读者详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成为“美国第一智库”的原因。除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史之外,还分析了兰德公司的发展趋势,使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有更多的体会。
  •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气质是邓小平重要的品质之一。邓小平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典范。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正在于他用批判性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批判性思维在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是在批判性思维中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因此,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热门推荐
  • 1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1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顾客的心理有多种,其中包括“求实惠”和“求便宜”的心理,对抱有这种心理的顾客,一般可以用价格和产品的质量来说服,重点指出自己产品的“物美价廉”,那么他们就很容易被打动。抓住顾客的“面子”心理,给顾客“面子”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词,这点对任何顾客都适用。另外顾客的求“效率”心理,求“舒适”心理,求“安全”心理,求“方便”心理等,在读懂消费者心理的旅途中,本书将为您一一展现!让您1分钟之内读懂顾客心理,打开顾客的钱袋!
  • 从约战开始的二次元日常

    从约战开始的二次元日常

    实在是因为没看到什么好看的约战同人文,所以选择自己写一本濒临死亡的主角遁入超异次元跳跃来约会大作战三十年前……在一栋大楼里和茅场一起研发十万关卡的跨世纪真实虚拟游戏……在某个古罗马里造了个圣杯……在某一个异世界,几十年前凌白路过一个火灾现时随意救了两异色发少女……约战、刀剑、圣杯、从零、你的名字,斩妹、海贼、火影、柯南…………会有部分二次元动漫融合在一个世界里可能会有水晶宫,也可能只有三四个女主(滑稽)官方内定女主:时崎狂三……慢节奏书,不会剧情过快,保证不太监
  • 那个大夫厉害爆了

    那个大夫厉害爆了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的世界乱——恍若成了永恒;战——恍若成了主题门派混战、妖魔横行、各国争斗……且看出身富贵,长于山野,只想做个小大夫、与世无争、逍遥过日的少年,深陷重重迷雾、国恨家仇的少年,如何逆天改命,习武修仙,怎么拨迷雾报家仇,怎么利用睿智和能力斩邪妖除魔……
  • 绝色倾城:公主太撩人

    绝色倾城:公主太撩人

    21世纪军医叶倾城一朝穿越成为和亲公主,被迫嫁给传闻中残暴的北虢太子重耳。谁想到和亲途中被西凉大将军赫连苍擎所掳,被他欺凌,巧取豪夺,且看倾城公主一步一步俘获众男神。战僵尸,解蛊毒,破命案,唯我公主倾城;斗妃嫔,查奇案,练等级,唯我公主倾城;涅槃生,凤凰诀,霸天下,且将倾尽天下。★看文不收的都长十斤肉★抵制不良作品★拒绝浏览盗文★注意自我判断★请勿模仿主角★适度阅读益脑★沉迷网络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阅读★
  • 囧婚

    囧婚

    前男友毕业前夕告诉我:“咱们分手吧,我想找个温柔的妹纸。”得知真相居然狗血的是前男友和闺密劈腿,我独自宿醉在小树林里,迷糊中砸伤了陌生的劈腿女。两年后在网上与郝健相识,殊不知,他竟是两年前被我砸伤那劈腿女的前男友。他说:“我喜欢你的风风火火,喜欢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原以为自己真如前男友所说,是个不解风情的女汉纸。直至和郝健闪婚后,他才告诉我:“你的温柔,只有我才懂。”从吊儿郎当不谙世事,到理解领悟婚姻的真谛。我终于明白:努力过就会有爱情,奋斗过后就是婚姻,一起创造的才是幸福。
  • 繁花似锦:彪悍娘子娇宠夫

    繁花似锦:彪悍娘子娇宠夫

    一朝穿越,成了古代的一个父不详的农家女。在现代,她虽是全球商业巨头的投资分析师,可到了这黄土朝天的六里村里…… 不过这些都不要紧。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她顾君岚擅长的不就是能让钱生钱吗?但是这个一直瞧不起商人铜臭的丞相大人是什么鬼?欠调教吗!本姑娘就让你看看,什么叫做铜臭的威力!乡霸来欺?用钱让你变成狗腿子!皇帝眼红?!来来来,本姑娘教你如何将国库充盈!敌国来袭?!打仗不就是因为缺钱吗?姑娘小手一挥,直接打发你们回家种田!繁华似锦,国泰民安,武将卸甲归田。但是那个别扭的丞相大人?!顾君岚吼了一嗓子:天色不早,相公,该回家做饭了!
  • 全球变异

    全球变异

    那天是情人节,我精心准备,向暗恋已久的女孩表白。但门那边,却传来了让我意想不到的奇怪声音。好奇心驱使我推门探看,眼前的惨状,让我觉得自己仿佛堕入地狱。有一种奇怪的病毒正在中国南方沿海城市Z市蔓延,灾难悄悄降临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一场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酝酿的阴谋,也在我们的身边缓缓铺展而开。这不是生化危机。这不是虐杀原形。这不是你曾经所看过的任何一个丧尸故事。因为,我所要面对的,是一群高智商的敌人,一个个接踵而至应接不暇的迷局,以及各式各样恐怖的变异者。而我血液里,也在某时某刻,被注入了和他们相同的基因浓缩液,是堕落沉沦,还是奋起反抗?!
  • 离婚99次:前夫,请出局

    离婚99次:前夫,请出局

    嫁给楚宸,楚太太的头衔有名无实,她忍了;丈夫和别的女人隔三差五上头条,她忍了;资助多年的助理爬床,想生个孩子叫她妈,她忍……靠!老娘不伺候了!你们要双宿双飞生个足球队都和她苏安槿没关系!烦请楚大少拿着这本离婚证,滚!N个月后。恢复黄金单身汉身份的楚大少追求前妻的新闻……
  • 主角(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主角(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2019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尽态极妍地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其间各色人等于转型时代的命运遭际无不穷形尽相、跃然纸上,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丰富复杂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方言口语的巧妙运用,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熟稔和叙事的精准与老道。在诗与戏、虚与实、事与情、喧扰与寂寞、欢乐与痛苦、尖锐与幽默、世俗与崇高的参差错落中,熔铸照亮吾土吾民文化精神和生命境界的“大说”。作者上承中国古典文学及思想流脉,于人世的大热闹之中,写出了千秋万岁的大静。而经由对一个人的遭遇的悉心书写,让更多人的命运涌现在他的笔下。忆秦娥五十余年的人生经历及其心灵史,也成为古典思想应世之道的现代可能的重要参照:即便内忧外患、身心俱疲,偶或有出尘之思,但对人世的责任担当仍使她不曾选择佛禅的意趣或道门的任性逍遥,而是在儒家式的奋进中觅得精神的终极依托。作者笔下的世界,不乏人世的苍凉及悲苦之音,却在其间升腾出永在的希望和精进的力量。小说遂成浩浩乎生命气象的人间大音。
  • 惹火上身

    惹火上身

    听说徐然惹了沈从安,朋友发来贺电:该吃吃该喝喝,反正离死也没多远了,不要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