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2100000025

第25章 中卷(9)

“未发之中”即良知也,无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者也。有事、无事可以言动、静,而良知无分于有事、无事也。寂然、感通可以言动、静,而良知无分于寂然、感通也。动、静者所遇之时,心之本体固无分于动、静也。理无动者也,动即为欲。循理则虽酬酢万变,而未尝动也;从欲则虽槁心一念,而未尝静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何疑乎?有事而感通固可以言动,然而寂然者未尝有增也;无事而寂然固可以言静,然而感通者未尝有减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又何疑乎?无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则至诚有息之疑不待解矣。“未发”在“已发”之中,而“已发”之中未尝别有“未发”者在;“已发”在“未发”之中,而“未发”之中未尝别有“已发”者存。是未尝无动、静,而不可以动、静分者也。

凡观古人言语,在以意逆志而得其大旨,若必拘滞于文义,则“靡有孑遗”者④,是周果无遗民也。周子“静极而动”之说,苟不善观,亦未免有病。盖其意从“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说来。太极生生之理,妙用无息,而常体不易。太极之生生,即阴阳之生生,就其生生之中,指其妙用无息者而谓之动,谓之阳之生,非谓动而后生阳也;就其生生之中,指其常体不易者而谓之静,谓之阴之生,非谓静而后生阴也。若果静而后生阴,动而后生阳,则是阴阳、动静截然各自为一物矣。阴阳一气也,一气屈伸而为阴阳;动静一理也,一理隐显而为动静。春夏可以为阳为动,而未尝无阴与静也;秋冬可以为阴为静,而未尝无阳与动也。春夏此不息,秋冬此不息,皆可谓之阳,谓之动也。春夏此常体,秋冬此常体,皆可谓之阴,谓之静也。自元、会、运、世⑤、岁、月、日、时以至刻、秒、忽、微,莫不皆然。所谓“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在知道者默而识之,非可以言语穷也。若只牵文泥句,比拟仿像,则所谓“心从《法华》转,非是转《法华》”⑥矣。

【注释】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语出《河南程氏遗书》:“静中便有动,动中自有静。”

②动极而静,静极而动:语出周敦颐《太极图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而动。”

③圣人有复:语出周敦颐《通书》:“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

④“以意逆志”三句:语出《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以意逆志,意为用自己的心思去猜测他人的心思。《云汉》,《诗经·大雅》的篇名。

⑤元、会、运、世:一世三十年,一运十二世,一会三十运,一元十二会。

⑥“心从《法华》转”二句:意为迷者拘泥于《法华经》的文句,悟者则能支配运用《法华经》的文句。语出《六祖法宝坛经·机缘品》:“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译文】

你在来信中说:“此心‘未发’的本体,具体是指在已发之前,还是在已发之中并主宰着已发’,还是根本就不分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的呢?现在所讲的心的动、静,主要是从有事无事来说,是主要从寂然不动、感应相通上来说,还是从遵循天理、顺从欲望上来说的呢?如果将遵循天理当作是静,顺从人欲当作是动,那么那些所谓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就说不通了。如果把有事而感应相通当作动,无事而寂然不动当作静,那么那些所谓的‘动而无动,静而无静’,也说不通了。如果说成是未发在已发之前,静而生动,那么,至诚就会有停息,圣人也需要复归本性了,这又说不通了。如果说成是‘未发’在‘已发’之中,那么不知道是‘未发’‘已发’都主宰‘静’呢,还是‘未发’主宰静,而‘已发’主宰动?还是‘未发’‘已发’都是无动无静,有动有静?请先生赐教。”

“未发之中”,就是良知,没有前后之分,也没有内外之别,二者是浑然一体的。有事、无事可以说成是动或者静,但是良知本身不存在有事或无事的区分。寂然不动、感应相通可以说动或者静,但是良知本身是没有寂然、感通之分的。动静是因时而异的,但心的本体,原本就没有动静之分。理是不动的,如果动了就会产生私欲。即使是千变万化,只需遵循天理,也不会动;顺从了私欲,即使心中只有一个念想,也不是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有事而感应相通固然可以称作是动,然而寂然不动者并未曾有什么增加;无事而寂然不动固然可以称作是静,但是感应相通者也不曾减少什么。“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又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良知没有前后、内外之分,浑然一体,那么“至诚有息”就无须再多加解释了。未发在己发之中,而已发之中,未尝另有一个未发存在。已发在未发之中,而未发之中,未尝另有一个已发存在。所以这里边未曾没有动、静,只是不能用动、静来区分罢了。

但凡观察古人的言论,需用心去斟酌古人的心思,从而得到他们文章的主旨,假若一定要拘泥停留在字面意义上,那么“靡有孑遗”,就果真是周朝没有遗民了吗?周敦颐先生“静极而动”的学说,如果不善于观察,就未免会有差错出现。因为他的意思大概是从“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来说的。太极的生生之理,妙用无穷而永恒不变。太极的生生就是阴阳的生生,在生生之中,就妙用无穷而言就叫作动,就是阳的产生,而并非动之后才有阳产生;在生生之中,就它本体的永恒不变而言就是静,就是阴的产生,也并非是在静之后才产生阴。如果真的是静止之后才产生阴,动之后才产生阳,那么阴阳、动静就是截然分开的不同的事物。阴阳都是气,气的伸缩产生了阴阳;动静是理,理的隐藏显现就产生了动静。春夏是阳、是动,但也照样有阴与静;秋冬可以说是阴与静,但也未尝没有阳与动。春夏秋冬变化无穷,都可以说是阳和动。春夏秋冬的本体永恒不变,都可以称作阴与静。从元、会、运、世、岁、月、日、时以至到刻、秒、忽、微,都是这样的。所谓的“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明理的人默默体会就能认识到,言语并不能表达完整。如果只拘泥于字面意义,比拟模仿,就是所谓“心从《法华》转,非是转《法华》”了。

【原文】

来书云:“尝试于心,喜、怒、忧、惧之感发也,虽动气之极,而吾心良知一觉,即罔然消阻,或遏于初,或制于中,或悔于后。然则良知常若居优闲无事之地而为之主,于喜、怒、忧、惧若不与焉者,何欤?”

知此,则知“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而有发而中节之和、感而遂通之妙矣。然谓“良知常若居于优闲无事之地”,语尚有病。盖良知虽不滞于喜、怒、忧、惧,而喜、怒、忧、惧亦不外于良知也。

【译文】

你在来信中说:“我曾经在心中尝试过喜、怒、忧、惧等感情产生时,哪怕生气到了极点,但只要一被我心中的良知所觉察,我就会慢慢把它消解阻止,或者在它刚开始产生时遏止,或者在它发作的过程中制止,或者在它发生后悔悟。然而良知似乎常常是在悠闲无事的时候主宰着人的感情,而与喜怒忧惧好像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为什么呢?”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未发之中”“寂然不动”的本体,并能体悟到发而中节之和、有感而通的奇妙了。但是你所说的“良知常若居于优闲无事之地”这句话,它本身就有弊病。大概是因为良知不会被喜怒忧惧等感情所滞留,喜怒忧惧也不会存在于良知之外。

【原文】

来书云:“夫子昨以良知为照心。窃谓良知,心之本体也。照心,人所用功,乃戒慎恐惧之心也,犹思也。而遂以戒慎恐惧为良知,何欤?”

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译文】

你在来信中说:“先生昨天把良知当作照心。但我私下里认为良知是心的本体;而照心,则是人所下的工夫,就是时时要警戒自己,谨慎畏惧的心,和“思”是一样的。而先生您却把戒慎恐惧当作是良知,这是为什么呢?”

能够让人戒慎恐惧,这就是良知啊。

【原文】

来书云:“先生又曰:‘照心非动也’,岂以其循理而谓之静欤?‘妄心亦照也’,岂以其良知未尝不在于其中、未常不明于其中,而视听言动之不过则者皆天理欤?且既曰妄心,则在妄心可谓之照,而在照心则谓之妄矣。妄与息何异?今假妄之照以续至诚之无息,窃所未明,幸再启蒙。”

“照心非动”者,以其发于本体明觉之自然,而未尝有所动也。有所动即妄矣。“妄心亦照”者,以其本体明觉之自然者,未尝不在于其中,但有所动耳。无所动即照矣。无妄、无照,非以妄为照,以照为妄也。照心为照,妄心为妄,是犹有妄、有照也。有妄、有照则犹二也,二则息矣。无妄、无照则不二,不二则不息矣。

【译文】

你在来信中说:“先生曾说:‘照心非动也’,难道就因为它是静的,就说它遵循天理吗?‘妄心亦照也’,这难道是因为良知未尝不在妄心当中、未尝不在妄心当中明细体察,而人的视听言动中不符合准则的也都是天理吗?既然说是妄心,良知对于妄心来说也是‘照’,而对于照心来说反倒是‘妄’了。那么妄与息又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把妄心之照与至诚无息结合起来考虑,我便不明白了,再蒙先生指导。”

“照心非动”,是因为它发源于心体自然的明觉,所以不曾有动;如果有所动,便成为妄了。“妄心亦照”,是因为本体的天然明觉,未曾不在妄心之中,只是它是有所动罢了;如果无所动,便是照了。所谓“无妄无照”,并不是把妄心当作照,把照心当作妄。把照心当作照,把妄心当作妄,还是认为有妄心和照心相对存在。认为有妄有照,就是把妄心和照心看作两个心,把心一分为二,良知就会停息了。认为无妄无照,才不会把心分而为二,这样,良知就不会停息了。

【原文】

来书云:“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夫清心寡欲,作圣之功毕矣。然欲寡则心自清,清心非舍弃人事而独居求静之谓也。盖欲使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耳。今欲为此之功,而随人欲生而克之,则病根常在,未危灭于东而生于西。若欲刊剥洗荡于众欲未萌之先,则又无所用其力,徒使此心之不清。且欲未萌而搜剔以求去之,是犹引犬上堂而逐之①也,愈不可矣。”

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此作圣之功也。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不能也。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此正《中庸》“戒慎恐惧”、《大学》“致知格物”之功,舍此之外,无别功矣。夫谓“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者,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②之为累,而非克治洗荡之为患也。今日“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只“养生”二字便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根。有此病根潜伏于中,宜其有“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患也。

【注释】

①“引犬”句:语出《河南程氏遗书》卷二。

②将迎意必:将迎,送迎,意为有意安排,是以私心处事。语出《庄子·知北游》:“无有所将,无有所迎。”意必,语出《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主观臆断。必,绝对肯定。

【译文】

你在来信中说:“养生的关键是清心寡欲。如果能做到清心寡欲,那么做圣人的功夫便算是完成了。然而私欲减少了,自然心就会清净,心的清净并不是说要隐居山林、舍弃人事来求得宁静,而是要让本心纯然合乎天理,没有一丝一毫的私欲。现在要做这样的功夫,在私欲产生时便把它克制住,但如果它的病根没有清除,未免会克制了东边的私欲,西边的又生出来了。如果想在各种私欲还未萌芽之前便把它们都一一清除,就完全没有用功的地方了,只能徒劳地让自己的心不清净。况且私欲未萌芽之前就去搜寻并清除它,就好像是把狗带到正屋里再把它驱逐出去,更行不通。”

想要使心纯然合乎天理而没有一丝一毫的私欲,这就是成为圣人的功夫。想要做到这个,就非要在私欲产生之前加以防范,并在私欲萌芽时加以克制不可。在私欲产生之前防范它并在萌芽之时克制它,这正是《中庸》中“戒慎恐惧”和《大学》中“格物致知”的功夫,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功夫了。你说的“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等情况,是被自私自利、刻意求成所累,而并非克制私欲上有毛病。现在你说的“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养生”两个字就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的根源。有这一病根潜伏在当中,就会产生“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等弊病了。

【原文】

来书云:“佛氏于‘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①,于吾儒‘随物而格’之功不同。吾若于不思善、不思恶时用致知之功,则已涉于思善矣。欲善恶不思而心之良知清静自在,唯有寐而方醒之时耳,斯正孟子‘夜气’之说。但于斯光景不能久,倏忽之际,思虑已生。不知用功久者,其常寐初醒而思未起之时否乎?今澄欲求宁静,愈不宁静;欲念无生,则念愈生。如之何而能使此心前念易灭,后念不生,良知独显而与造物者游乎②?”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Ⅲ(第25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Ⅲ(第25卷)

    本卷收录关于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问题的研究资料,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伦理学、政治学以及人类进步和历史发展等问题上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宏大视野。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国粹解人生: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国粹解人生: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本书精选我们所熟知的国粹经典,比如古代图书典籍、种类不同的戏曲、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武术、中医、民间艺术以及传统的建筑、服饰和烹饪等,根据与之相关的故事和它本身的特点,发掘国粹中所蕴藏的传统智慧,探寻个中滋味,让读者领悟立身处世的道理。
  • 活用庄子:安时处顺

    活用庄子:安时处顺

    本书是介绍庄子智慧的文化读本,作者基于国际视野,站在世界平台上,对庄子智慧进行阐释和解读。作者论述了庄子智慧在启发心灵方面的价值,指明了当今社会,人们如何运用庄子智慧去顺应自然、认识自我、透视人性,在自主自足中圆满人生。作者还讲述了许多西方人士吸纳庄子之言、善加应用并获益良多的实例,中国读者读来会自发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由衷自豪感和深切共鸣。本书的出版有益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存在知识断层的中国人重拾经典提供便利。
  •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这是一本让你时刻保持大脑清醒的逻辑入门书,适合每一位普通读者。书中以小故事为线索,从概念、命题、规律、推理、论证、判断等方面讲述逻辑的基础知识,所涉及的故事,许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们或诙谐或滑稽或幽默,揭示出逻辑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让你在轻松愉快中了解逻辑的真实本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启发我们像哲学家一样,去解决常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凤还巢

    凤还巢

    转换的时空,在这遥远而模糊的年代,我本以为一生会安静如深渊处的水,波澜不惊。可为什么却是你,统御万民的君主,执起我的手?你那微笑沐春风,吹皱一池春水,也将明丽的阳光层层折射到我的内心深处。我亦微笑,却不相信你许诺的永久,因为我看不到我要的那份纯粹明澈:我若要得,我要得到纯粹;我若有失,我要失得精光。没有敷衍,不必强求。所以请原谅我任性地松手离去。因为我不知,遥遥千里之外,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会让我最终忘却你;抑或是,终于,我爱你……
  • 漫威之无限基因

    漫威之无限基因

    白叶,《漫威》骨灰级盗版读者,获得了来自盗版商的坑比穿越礼包,成为了沙鲁的模样。当眼前的世界,不再温馨和平,权力的厮杀将他推向宇宙的荆棘王座。九头蛇蛇头,异人族领袖,生化士兵征战星河,星际魔兽驰骋宇宙,开启多元宇宙,掌地球门户,做全人类的爸爸,吾名白叶,漫威黑手。(书友群:九三零零九七三一八)
  • 楼兰新娘

    楼兰新娘

    穿越千年的时空,追寻千年的遗梦,饱含胭脂的泪水,记录了楼兰多少尘封的往事。如烟的历史,漂泊的湖水,黄沙下掩埋的古老传说,这一切都在‘紫荆日月坠’的安排下一一开启。在一次罗布泊的考古中,我离奇的穿越千年,在大漠中历经了刻骨的爱恋。温柔如春日阳光的李恂,肩负家国使命风流潇洒的慕容羽,默默守侯在我身旁的楼兰王子莫桑,驰骋沙场狂傲自负的周楠,谁才是我前世的最爱,历史在战火硝烟中继续,而我的爱却掩埋在了大漠浩瀚的黄沙中,爱恨难了的往事,带着诀别的誓言在战火硝烟中我回到了千年后的楼兰,我带着相约罗布泊的约定寻找着千年前的爱人,可是我的梦中人究竟是否千年后还在原地等我相遇?月月新建了一个读者交流群,喜欢月月小说的亲们可以加,密码就是月的任意一小说书名和书中任意一人物的名字.群号:62092568各位大大本书的灵感是来自于前段时间我看过的中央台<探索发现>中的一期考古节目<风棺迷情>和席慕容女士的诗歌<漂泊的湖><楼兰新娘>.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同时也感谢大大们对我第一部作品<红笺记>长期以来的支持!现在<红笺记>已接近尾声,更新会慢一些,还望大大们谅解!我新作的《楼兰新娘》的视频,亲亲们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一下:视频地址:梧桐夜月的博客http://m.pgsk.com梧桐夜月新浪的博客http://m.pgsk.com/wutongyeyue我老师著名中文教授张老的博客,喜欢古典文学的朋友可以去看看http://m.pgsk.com/zqcd168各位亲亲从今天开始<胭脂泪.楼兰遗梦>正式改名为<楼兰新娘>推荐好友作品:丁丁的<惑世红颜之蝶舞>冰隐的<后妃天下>我亲家潘家大小姐的<后宫复仇-王朝邪爱>
  • The Trial for Murder 杀人犯的审判(英文版)

    The Trial for Murder 杀人犯的审判(英文版)

    The Trial For Murder, written in 1865, is a short story by Charles Dickens. It is one of Dickens' ghost stories, and is perhaps the best known outside of "A Christmas Carol." In the tale, a certain murder was committed in England, which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As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when the Murderer was asked by the Judge whether he had anything to say before sentence of Death should be passed upon him, he complain that he had not had a fair trial, because the Foreman of the Jury was prepossessed against him. The remarkable declaration that he really made was this: "My Lord, I knew I was a doomed man, when the Foreman of my jury came into the box. My Lord, I knew he would never let me off, because, before I was taken, he somehow got to my bedside in the night, woke me, and put a rope round my neck."
  • 李丽正在离开

    李丽正在离开

    李丽问老板,这本书多少钱?老板把书接过去,是一本《教师职业培训》,他看了看定价,对李丽说,八块。李丽说,太贵了吧?老板说,这原价三十块呢。李丽说,你这是二手书,封面都折成这样了。老板说,这书我不知道卖了多少本了,前几天还有人来找,没找到,你这运气好,最后一本居然让你碰上了,你还嫌贵?李丽把书放下,走了出去。鹿燕平问李丽,不买了?李丽说,那老板真讨厌,说话那么大声。两个人站在昏暗的光线里。鹿燕平看着李丽,不太清晰,她的衣服散发出一股洗衣粉的味道。鹿燕平说,我去买吧。李丽说,不要了。那是2004年,再不到一个月,鹿燕平就要毕业了。
  • 激励一生的名人名言(上)

    激励一生的名人名言(上)

    关于人生、理想、事业、家庭、教育、爱情、人际交往、道德修养、伦理、个性、命运、科学、艺术、健康等人类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经典名言、名句,“句句价值连城”。翻开《激励一生的名人名言》,你将与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对话,你的人生将因此而改变、升华、圆满和成功!
  • 媚世(kitsch)和堪鄙(camp)

    媚世(kitsch)和堪鄙(camp)

    媚世和堪鄙是西方当代新出现的两个美学类型,对原有的美学类型体系(以美丑为核心的体系和以美、悲、喜为核心的体系)产生了一种新冲击,形成了以先锋和媚世为核心的体系,同时产生了媚世之美与先锋之丑之间的换位。同时,媚世与堪鄙是西方对大众文化中的美的一种把握,提出了看大众文化的一种新的视点,因此,媚世与堪鄙,对世界美学中的审美类型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思考。
  • 快穿之梦里花开

    快穿之梦里花开

    不论在哪个世界,每天充裕而平凡的度过白天,安稳平和的经历黑夜。要始终相信,就算跌落谷底,也有爱和光。非常平淡的快穿文,女主认真的活成每一个小人物。没有男主,自力更生,爱情太奢侈亦太麻烦。
  • 大神等等我,主播甜蜜双排吗

    大神等等我,主播甜蜜双排吗

    一个晚上,狗牙的两大主播官宣在一起了。与此同时——一个晚上,东城的A大两大校花校草在一起了。是爱吗?是责任吗?是为了对方奋不顾身吗?不是,是为了气死对方。“宋辞大坑b。”“姜乐小菜鸡。”“睡沙发!!”于是这一天晚上,姜乐在沙发上睡得很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