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2100000035

第35章 下卷(2)

曰:“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若不靠着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我亦近年体贴出来如此分明,初犹疑只依他恐有不足,精细看,无些小欠阙。”

【注释】

①理障:佛教用语,即知障。意为把理看死了,理也会成为认识真理的障碍。《圆觉经》云:“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译文】

正德十五年(1520年),九川再次见到先生,问:“最近我的功夫虽然能够稍微掌握一些关键,但要找到一个稳当快乐的所在就很难了。”

先生说:“你要到心上去寻找天理,这便是所谓的‘理障’。这里边有一个诀窍。”

九川问:“怎样去找这个诀窍?”

先生说:“只是一个‘致知’。”

九川问:“怎么去致呢?”

先生说:“你心里的那一点良知,就是你自己的准则。你的意念所在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对它一丝一毫都隐瞒不得。你只需不去欺骗良知,踏踏实实地顺从良知去做,善的就存养,恶的就去除,这个境地是何等的稳当快乐!这就是‘格物’的真正诀窍、‘致知’的实在功夫。如果不凭借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我也是近几年才体会得如此清楚明白,刚开始我还怀疑仅凭良知恐怕会有不足,但精细地看,就会发现并没有什么缺陷。”

【原文】

在虔与于中、谦之同侍。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因顾于中曰:“尔胸中原是圣人。”

于中起,不敢当。

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

于中又曰:“不敢。”

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

于中乃笑受。

又论:“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作贼,他还忸怩。”

于中曰:“只是物欲遮蔽,良心在内,自不会失。如云自蔽日,日何尝失了?”

先生曰:“于中如此聪明,他人见不及此。”

【译文】

在虔州的时候,九川与于中、邹守益一同侍奉先生。先生说:“人的心里各有一个圣人存在,只是因为不够自信,所以自己把圣人埋没了。”回头看着于中说:“你的心里原本也是圣人。”

于中连忙站起来说道:“不敢当,不敢当。”

先生说:“这是你本来就有的,为什么要推却?”

于中又说:“不敢当。”

先生说:“每个人都有,更何况你于中呢?你却为什么谦让起来?谦让也是不对的。”

于中于是笑着接受了。

先生又说:“良知在人的心里,无论如何都不会泯灭。即使是盗贼,他们也自己明白不应该偷窃,喊他是贼,他也会惭愧不好意思。”

于中说:“那只是因为良知被物欲所蒙蔽。良知在人的心里,自然不会消失。就好比乌云遮住了太阳,但太阳何曾消失过。”

先生说:“于中如此聪明,别人的见识可比不上他。”

【原文】

先生曰:“这些子看得透彻,随他千言万语,是非诚伪,到前便明。合得的便是,合不得的便非,如佛家说心印①相似。真是个试金石、指南针。”

【注释】

①心印:佛教禅宗语。谓不用语言文字,直接以心相印证,以期顿悟。

【译文】

先生说:“只要把这些道理都理解透彻了,随便他千言万语,是非真伪,到眼前一看自然明白。符合的就正确,不符合的就不正确,这和佛家所说的‘心印’是相似的。这真是个试金石、指南针。”

【原文】

先生曰:“人若知这良心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①。”

【注释】

①“灵丹”二句:语出《景德传灯录》:“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

【译文】

先生说:“人如果知道这良知的诀窍,无论他有多少歪思邪念,良知一旦察觉,自然会把它们消融掉。就像是一颗灵丹,能够点铁成金。”

【原文】

崇一曰:“先生致知之旨发尽精蕴,看来这里再去不得。”

先生曰:“何言之易也!再用功半年看如何?又用功一年看如何?功夫愈久,愈觉不同。此难口说。”

【译文】

欧阳崇一说:“先生致良知的宗旨,已经解说得淋漓尽致了,看来在这个问题上,无法再进一步阐发了。”

先生说:“怎么说得这么随意?你再用半年的功夫,看看会怎么样?再用一年的功夫,看看又会怎么样?下的工夫越长,感觉就越不相同。这种感觉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

【原文】

先生问:“九川于‘致知’之说,体验如何?”

九川曰:“自觉不同。往时操持常不得个恰好处,此乃是恰好处。”

先生曰:“可知是体来与听讲不同。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只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尽的。”

又曰:“此‘致知’二字,真是个千古圣传之秘,见到这里,‘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译文】

先生说:“九川,你对于“致知”的学说体验得怎么样了?”

九川说:“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往的日常操持总是不能把握得恰到好处,而现在就能够感觉到恰到好处了。”

先生说:“由此可见,亲身体验得来的和听讲得来的不一样。我当初给你讲解时,就知道你糊里糊涂的,没有体会到其中滋味。只要从这个关键恰当处,再往深处体会,每天都会不一样,那是无穷无尽的。”

先生又说:“‘致知’这两字,真是圣贤们千古流传的秘方,明白了这个‘致知’,就能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了。”

【原文】

九川问曰:“伊川说到‘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处,门人已说是泄天机①。先生‘致知’之说,莫亦泄天机太甚否?”

先生曰:“圣人已指以示人,只为后人掩匿,我发明耳,何故说泄?此是人人自有的,觉来甚不打紧一般。然与不用实功人说,亦甚轻忽,可惜彼此无益。与实用功而不得其要者,提撕之,甚沛然得力。”

又曰:“知来本无知,觉来本无觉,然不知则遂沦埋。”

【注释】

①“伊川”两句:语出《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和靖尝以《易传序》请问,曰:‘至微者,理也。至着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莫不泄露天机否?’伊川曰:‘如此分明说破,犹自人不解语。’”

【译文】

九川问到:“当程颐先生讲解到‘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时,弟子就已经说他是泄露天机了。那么先生‘致知’的学说,难道不是泄露天机太多了吗?”

先生说:“圣人早已把致良知的学说指给后人看了,只是被后人遮蔽了,我只不过是发现他并让他显现出来,怎么说是泄露天机了呢?良知是人人与生俱来的,只是发觉了也觉得无关紧要。但如果我对那些不踏实用功的人说这个,他们也会非常轻视忽略这个,这样对彼此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如果和那些踏实用功但还没有把握住要领的人谈‘致知’,指点提醒他们,他们就会精力充沛,受益匪浅。”

先生又说;“知道了原本不知道的,觉察到了原本没有觉察到的。但是如果不知道,不察觉,良知就随时会被淹埋。”

【原文】

先生曰:“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后又戒九川云:“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①。”

【注释】

①宽以居之:意为以宽厚的态度待人接物。语出《周易·乾卦·文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文】

先生又说:“凡是朋友们相处,规劝指摘要少,诱导奖励要多,这样才对。”

后来又告诫九川说:“与朋友探讨学问,应当婉曲谦让,宽厚待人。”

【原文】

九川卧病虔州。

先生云:“病物亦难格,觉得如何?”

对曰:“功夫甚难。”

先生曰:“常快活,便是功夫。”

【译文】

九川病倒在虔州。

先生说:“疾病作为一个‘物’,也很难去‘格’,你觉得怎样呢?”

九川说:“格‘病’的这个功夫实在太难。”

先生说:“常常怀着快乐活泼的心态,那就是功夫。”

【原文】

九川问:“自省念虑,或涉邪妄,或预料理天下事。思到极处,井井有味,便缱绻难屏。觉得早则易,觉迟则难,用力克治,愈觉扞格。唯稍迁念他事,则随两忘。如此廓清亦似无害。”

先生曰:“何须如此,只要在良知上着功夫。”

九川曰:“正谓那一时不知。”

先生曰:“我这里自有功夫,何缘得他来?只为尔功夫断了,便蔽其知。既断了,则继续旧功便是,何必如此?”

九川曰:“直是难鏖。虽知,丢他不去。”

先生曰:“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①胜得容易,便是大贤。”

九川问:“此功夫却于心上体验明白,只解书不通。”

先生曰:“只要解心。心明白,书自然融会。若心上不通,只要书上文义通,却自生意见。”

【注释】

①是集义所生者:意为浩然正气是积累正义行为所产生的。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译文】

九川问:“我反省了自己的各种观念思绪,有时会有邪妄的念头,有时想到治理天下的大事,思考到了极处,会津津有味,便到了难以放弃的地步。这种情况发觉得早,克服就容易,发觉得晚,克服就困难。如果刻意去克制,就更加觉得格格不入。只有稍稍把心思迁移到其他事情上,才会把它忘掉。像这样来理清思虑,也好像没什么坏处。”

先生说:“何苦这样,只要在良知上下工夫就行了。”

九川说:“就是那个时候不懂得致良知。”

先生说:“自己本身就有致良知的功夫,怎么会因为其他原因呢?只是你自己功夫间断了,就蒙蔽了你的良知。既然间断了,继续原来的功夫就可以了,何必这样呢?”

九川说:“那简直就是一场恶战,即使我明白了,也还是避免不了。”

先生说:“那必须有勇气。用功久了,自然就有勇气了。所以孟子说‘是集义所生者’。能够轻易取得胜利,那就是大贤之人。”

九川问:“这功夫需要在心里才能体会明白,只在文字上解释不透的。”

先生说:“只需在心上体会。心里明白了,文句自然能够融会贯通。如果心里不明白,只是文句上融会贯通,反而会产生错误的见识。”

【原文】

有一属官,因久听讲先生之学,曰:“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

先生闻之曰:“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付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嘱托,加意治之;不可因其请求,屈意从之;不可因自己事务烦冗,随意苟且断之;不可因旁人谮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这许多意思皆私,只尔自知,须精细省察克治,唯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枉人是非。这便是‘格物’‘致知’。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译文】

有一位下属官员,因长时间听了先生的讲学,就说:“先生的学说非常精彩,只是我的文书、案件非常繁杂,需要处理,因此没有时间做学问。”

先生听了之后说:“我什么时候叫你抛开文书案件,凭空去探讨学问呢?你既然有公事,就应该在公事上做学问,这才是真正的‘格物’。比如,你在询问讼词时,不可因对方的无礼回答而发怒;不可因对方圆滑的言语而欢喜;不可因为厌恶对方的说辞,而有意整治;不可因对方的哀求,曲意纵容;不可因自己事务繁杂,就随意草草结案;不可因旁人在诋毁诽谤,就任从别人的意思去处理。这些都是私欲,只有你自己心里明白,需要你仔细反省观察克服,就怕因为心中的一丝偏执,就不辨是非,冤枉别人。这就是‘格物’‘致知’。处理文书与审理案件之中,没有一样不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如果离开了具体的事物去做学问,就是空谈。”

【原文】

虔州将归,有诗别先生云:“良知何事系多闻?妙合当时已种根。好恶从之为圣学,将迎无处是乾元①。”

先生曰:“若未来讲此学,不知说‘好恶从之’从个什么。”

敷英②在座曰:“诚然。尝读先生《大学古本序》,不知所说何事。及来听讲许时,乃稍知大意。”

【注释】

①乾元:指万物产生的根源。语出《周易·乾卦·象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②敷英:阳明弟子,其余不详。

【译文】

九川快要从虔州回来,写了一首诗向先生告别:“良知何事系多闻?妙合当时已种根。好恶从之为圣学,将迎无处是乾元。”

先生说:“如果你没有来探讨这个学问,就不知道‘好恶从之’的‘从’,到底从的是什么。”

在旁边的敷英说:“的确是这样。我曾经读过先生的《大学古本序》,不知道说的是什么。等来到这里,听了一段时间,才稍微明白了大体的意思。”

【原文】

于中、国裳辈同侍食。

先生曰:“凡饮食只是要养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积在肚里,便成痞了,如何长得肌肤?后世学者博闻多识,留滞胸中,皆伤食之病也。”

【译文】

于中、国裳等人吃饭时一同侍奉在先生旁边。

先生说:“凡是吃饭喝水,只是为了养活我的身体,吃了就要消化。如果只是把食物积蓄在肚子里,就会成为痞病,怎么能长出身体皮肤来呢?后世的学者学问多,见识广,把学问都滞留在肚子里,这就像是患了痞病一样。”

【原文】

先生曰:“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问曰:“何如?”

同类推荐
  • 知行合一王阳明,修身养性曾国藩

    知行合一王阳明,修身养性曾国藩

    本书集王阳明和曾国藩的精华于一炉,将他们立世、做人、修身密切相关的语录精华采撷,并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进行解释,辅以经典的古今中外事例论证。对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本书第一编是“现实主义原则的特点”。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章中,著者认为,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从许多非常相近的文艺创作经验中抽取出来的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基本实践原则,这就是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书稿分为“历史背景”“论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源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六部分,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写作背景、重点内容、主要观点、重要影响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脉络,通过专家层面的特色解读,把专业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理论作品,把深奥的理论诠释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普及读物,有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以经典体现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热门推荐
  • 民国诡案录

    民国诡案录

    一个二十年前从树上“长出”的孩子,二十年后长大成人,为赴神秘巡城马之约,带着一封空白的信成为又一名巡城马,踏上了追寻真相的道路。文修书,就是这个树上长出来的孩子。巡城马代写家书,往来南北,足迹遍布各地,遇见的人多了自然难免碰上些怪事。换青丝的货郎买回的一卷青丝却生生牵扯出了一桩割头惨案;相貌十足相像的兄弟二人相斗多年,其中一人意外身亡,更多的变故却接踵而至;二十年前魏家秘闻被编排重演,一个叫六艺会的组织逐渐浮出水面,他的身世之谜近在眼前却又仍然如雾里看花般扑朔迷离;神秘监狱一到午夜就有鬼影出没,次日会有一个囚犯从牢房内消失,看守掘地三尺却找不到丝毫踪迹……文修书在迷雾中抽丝剥茧,一一破解真相。他原以为,他所有的经历都只是机缘巧合,却从未想到,这一切背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仿佛一直有一双隐形的手,在将他推向既定的命运。
  • 我是不会为白莲花复仇的

    我是不会为白莲花复仇的

    原本这是一个穿书女配打倒白莲花女主逆袭的故事,穿书女配一步步抢占机缘、揭穿伪善的白莲花女主真面目,白莲花最终被逼在秘境自尽,经脉寸断,死得不能再死。白莲花死后知晓了剧情,她以全部魂血为祭下了一个血咒,召来异世魂魄替自己复仇,而傅恬恬就是那个被选中的倒霉蛋:“三百年之内,杀了莫雨瑶,夺回属于我的一切,否则你将魂飞魄散!”傅恬恬:“啊嘞?这位大姐,虽然那个莫雨瑶不怎么样,你也不是什么好人,多大脸让我替你复仇?用血咒威胁我也没用,本姑娘是有原则的,我们不约!” 大女主文,无男主
  • 重生之专宠

    重生之专宠

    十三那年,般若寺的老和尚说,她将是凤仪天下的贵主,命运由自己把握。秋景浓:“可是我前一世都没活过十五岁……”叶瑾:“没关系,这一世,我们来日方长。”
  • 步步为赢②老公,我爱你

    步步为赢②老公,我爱你

    新文:http://m.pgsk.com/a/1176517/*他极尽万分的宠爱与无法辨清真假的柔情令她步步沦陷……*她忘了曾经的顾忌,忘了自己的身份,以为真的能够成为他的夫人。*岂料,婚礼的前一天,她锒铛入狱……一瞬之间,她被家族抛弃,一无所有……*入狱两年,她日日夜夜地等他,直到出狱后听见他即将结婚的消息……她这才知道,原来,过去和他所拥有的点点滴滴都只是他替他心爱女人报复她的计划,他从来就没有爱过她……*原以为彼此将形同陌路,孰知,他竟得知了她在服刑期间中生下了他的孩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情x友情x少年时

    爱情x友情x少年时

    爱情的缘起缘灭,不是我们能掌控的。所以想见一个人的时候就去见他吧,喜欢的时候就使劲地喜欢吧,也许以后再也不会有这种机会或这种心情了。
  • 网游之无双教皇

    网游之无双教皇

    11C只是一段数据,但在游戏世界,玩家又何尝不是一段数据。灵魂,源于思维和信念。 从新手村的光明独角兽到圣光城的光明圣龙,他诡异地掺和进了11C阵营势力的更替。 信徒、神官、白衣主祭,他表示奶爸很忙。 看圣光祭祀如何左右光暗之战、戏指天下英豪、笑看风起云落。 这,是一个善良奶妈的神棍之路…… (PS:本书华丽完结,新书开张——《网游之暴牙野猪王》 筒子们快到柳下碗里来,我的獠牙已经擦亮,吼!下面推荐位有新书链接!)
  • 元气少女别想跑

    元气少女别想跑

    【迷路没关系,有我在闭着眼睛走都不会迷路。】阳光开朗的元气少女暗恋着学长,默默的努力着考入与他同所学校。可是!谁想遇到那个冤家,来人啊哪位好心美少女把他拖走?这个校草除了有点帅之外,好像其他没有优点,却偏偏吸引了不少女生。但是她可不喜欢他,互看彼此不爽,却屡屡相遇……直到后来她才知道……而真正真相她可能永远也不知道。
  • 宝石转经筒

    宝石转经筒

    灰白色的毡包外,僵立着一个状如蒙古包似的钢丝牢笼。笼子里的小白狐突然蹦了起来。它后肢着地,两只前爪死死地抓着冰冷的钢丝网,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似乎被胸膛里的心火灼烧得痛苦不堪。它那宝石般的、黄红相间的眼睛,疾速地扫视着被寒风捆绑的四周,目光中迸溅着惊喜和惊慌,如电光石火,恨不能将四周剪成碎片,立刻显露出隐藏的妈妈。虽然是在深夜,可四周围并不黑暗,那几乎触手可及的星空中,银灰色的寒光闪烁着、流溢着、穿梭着,将牢笼的周边辉映得如同月夜里的雪地——寂静的清晰中,缭绕着淡蓝色的、薄薄的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