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2200000003

第3章 搞好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是“换钥匙”,还是“砸锁”?

很多家长跟我探讨,搞好家庭教育有什么秘诀?实际上搞好家庭教育的秘诀就一个,就是家长要先于孩子成长。这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认识。但是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成长呢?

家长朋友不妨思考一下,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当中,虽然我们家长的身份没有变,但是我们作为家长的具体职能是发生着变化的。我们开始可能是一个婴儿的家长,再往后是个儿童的家长,再往后是少年的家长,到后来是青年的家长。

不同阶段孩子的家长,是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的。因为一方面,一个婴儿、儿童和一个少年、青年的成长任务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婴儿、儿童与少年、青年面临的成长课题有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对待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时期的孩子,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应该是不一样的。随着孩子长大,我们要学会用更适合孩子的方式去和孩子交流和互动。

当孩子还小时,家长对他的发型基本上可以为所欲为。看着不顺眼了,领着去剃个头,换个发型,都是可以做到的,对此,孩子不会有太多的反抗。衣服也是,你觉得喜欢了,就可以买来要求孩子穿上,不穿也得穿,即使孩子有点意见,你仍然可以强势地让他听你的。这是儿童和幼儿时期。到了初中阶段,进入了少年时期,这样做还行吗?买的衣服不喜欢就不穿,发型不愿意就不改。因为他开始有自主性了,他开始有叛逆行为了,不再对你言听计从了。那这时,家长的方法就得改变了。但是很多家长往往没有这样的意识。

有一位母亲跟我说,她孩子上初中,她看到她儿子的发型就吃不下饭,原来她的孩子赶时髦,剃了一个很时尚的,就是那种中间有点隆起的发型。结果这位母亲就和儿子因为这发型的事情打得“不亦乐乎”,孩子不要说学习了,饭都不吃了,家也不待了,吵着要离家出走。这位母亲很苦恼:我做错什么了?我是为你好呀。

我跟这位母亲说:你不是有毛病吧?人家吃饭都是看菜的呀,你吃饭不看菜,专看孩子发型?当然是有点开玩笑的性质,但实际是点到了问题的关键,就是做家长的应该关注什么。我接着跟她说:发型跟孩子的品质有关系吗?学校都没有管他的发型,你管他干嘛。她说:我觉得孩子就该有孩子的样。我说:孩子现在已经是半大的男人了,你是个中年妇女。试想一个男人,每天顶着妈妈——一个中年妇女喜欢的头型,进进出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位母亲后来有所领悟了。她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觉得:孩子不管多大,在自己眼里就是孩子,我是母亲,对孩子好,他就应该听我的。但她忽视了一个事实,就是孩子已经长大了。

后来有一个报社的记者跟着我们采访这个过程,回去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儿童母亲要长大》,我觉得写得非常好,很形象,很切题。

如果说家长是一个职业的话,我们是不是需要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呢?心理学提出了一个词叫胜任力,简单地说就是胜任一种任务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我们很多家长应该经常反省一下,我们的职业能力足不足,胜任力够不够?实际上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很不够。

为什么不够?学习提高的意识不强,行动不足。我们经常会搞一些家长培训班,家长会很热情地来问:你们搞培训了,是某某专家搞的?那太好了,我们一定来。然后问我们是培训什么的,我们说是培训家长的。他们就会说:我们家长不用培训,你们最好给我儿子培训培训,教育教育他。

家长没有意识,没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性,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另一方面,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常常会感觉非常力不从心。但为什么不学习呢?一是没有认识到,觉得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所以理由就会很多,如没有时间,没有精力。这实际上就是借口。看看那些已经出问题的孩子,家长放下工作,不惜各种花费,四处求医,只为求得孩子正常发展。这时候,就舍得花时间,又舍得花金钱了。但是,如果我们的家长早一点认识到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早一点学习提高,孩子就不至于出现严重的问题。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呀!

我们也经常问家长:你爱孩子吗?百分之百都是肯定的回答。但是我们再问一个问题:你会爱孩子吗?很多家长就会犹豫,一下子答不上来。他们会思考:真的,我会爱孩子吗?我爱得好不好?爱得对不对?这样的思考,实在是非常有价值的。

读者朋友,如果你是家长,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又是怎样的呢?

举个例子:我们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验,晚上回家,到了家门口,掏出钥匙去开门,钥匙插进去了,但锁没有开,或者钥匙根本就插不进去。这个时候,我们会做什么呢?是砸门、砸锁还是换钥匙?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换钥匙。因为一串钥匙有很多,可能拿错了,换一个试一试,看哪一个合适。这种情况下我们本能地就会作这种调整。这时候我们会砸门、砸锁吗?除非我们喝多了,神志不清。

但是当我们家长拿着一把“钥匙”去开孩子心门这把“锁”的时候,当我们没能打开“锁”,也就是说孩子没有打开他的心门来迎接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做什么?我们是埋怨孩子呢,还是反省自己呢?也就是说我们是砸门呢,还是换钥匙呢?

很多情况下,我们做家长的都会怨孩子:你怎么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呢?你怎么不听话呢?你看我为你操碎了心,你怎么就不长进呢?也就是一边砸门一边埋怨:我怎么打不开你的门呢,我都花多长时间了,我都费多大劲了?

注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是换钥匙还是砸锁?

很多家长跟我探讨:你说我不爱孩子,我不承认。我为他操碎了心,为了这个孩子,说实话我就差把心都掏给他了,我这辈子全为他呀。这种无私我是非常钦佩的。但家长这么去想问题,是很不合理的。是不是一个孩子的教育,只要你用够力气,花够心思,操碎了心,就一定有理想的结果呢?

理念是不是正确,方法是不是得当,这才是关键。

就像我们划一条船,我们要往岸边划,怎么划也划不到,甚至于离岸边越来越远了,但是这个划船的人说:我一直在划呀,我们一点儿也没有停啊,累死了。这样思考有意义吗?除了留给自己失落和无奈,没有任何作用。需要探讨的是:你划得对不对,你是不是划反了;你是不是劲用得不合理,是不是划空了。实际上,我们很多家长都是在做这种无用的工作,甚至在做反面的工作。

因为对孩子教育来说,理念不对,方法不当,方法不科学,就有可能起反作用。也就是说你下的功夫越多,孩子的问题就越大。而且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当在某一个阶段他的发展任务没有完成好的时候,他后边的发展就会遇到困难。发展心理学说,孩子的成长发展是有关键期的,错过了这些关键期,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而且孩子教育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可重复。一个孩子从0岁养到20岁,家长发现没养明白,能不能从头再来,再养一遍?这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在他每个成长的重要的阶段,要及时、科学、有效地帮助他、引导他、协助他。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身心是否能健康成长,主要还是看家长,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关键问题是自己要成长在孩子的前面,家长成长了,打开孩子心门之锁的钥匙也就找到了。那么,家长要在哪些方面成长呢?

二、家长需要完成四个方面的成长课题

首先,思想要成熟。

就是要以合理成熟的思想、态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长,去处理孩子成长的课题。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说法,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觉得这句话起着误导作用。家长朋友们可以思考一下,人生是长跑还是短跑?如果是长跑的话,起跑重不重要?

现在发现很多学业辅导、早期教育等机构都在用这句话开拓市场,总在强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就着急了,就急急忙忙搞胎教,参加所谓婴儿课堂,所以各种早期开发、早期教育的行业都非常火。

仔细一分析,这句话就是有问题的。人生既然是长跑,起跑重要吗?是决定性的吗?不像刘翔跑的110米栏,起跑很关键,起跑失误了,冠军就失去了。人生是10万米、甚至更长距离的比赛。别说起跑不太好,就是到了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比如在1万米那个地方,比别人晚了200米,比别人差了300米,也并不能决定整个人生的成败。既然是长跑,我们就有太多的机会在过程中去超越别人。只要心里面充满希望,只要在往前跑,每个人都完全有可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这就是家长思想上的成熟,该怎样去看待孩子的发展。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还要注意,不要有一劳永逸的想法。很多家长为什么很着急,往往是希望一开始就把孩子各方面都培养好,让孩子占领先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根本就是不现实的。幼儿园教育好了,是不是小学就好呢?小学教育好了,是不是初中就好呢?我们甚至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中考满分是600分,这孩子能考到580多分,算是相当好了,但是他上了三年高中,考大学,满分750分,他考300多分。我们还遇到过一些中考考了580多分,甚至590多分的学生,到了高一跟不上,到了高二辍学了。为什么呢?因为他途中“跑”出问题了。

所以,幼儿园好未必小学好;小学好未必初中好;初中好未必高中也好;高中好未必大学就好。同理,大学好未必走向职场就好,未必人生就好。在人生的漫长过程中,起跑好,并不一定途中跑得就好,相反,起跑不好,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是有机会超越的。

那么,如果幼儿园不好,小学会不会有好的可能性呢?完全可以。家长要有这种成熟的思考,小学暂时不好,或者不太理想,初中有没有赶上去的可能性呢?也是可能的。初中可能就是中等水平,高中有没有可能再有冲击一下的希望呢?也是很可能的。关键是要找到有效的方法。很多地方的中学有自费生,就是中考不够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差一点,但是可以给学校交一笔费用,获得上重点高中的机会。我们就发现有些自费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努力,成绩有不少还很不错,有的甚至能考上北大清华。这是为什么呢?是高中这段路“跑”得好了。

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会具体介绍如何让孩子“跑”好各个阶段。

所以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阶段都会遇到问题,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新的课题,我们的家长要学会陪伴孩子一路成长,要有思想准备,跟孩子一起去面对、解决问题。

我常跟家长谈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成长中遇到问题是孩子的机遇出现了。家长朋友们可以想一想,如果这个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特别顺利,从来没有遇到问题,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小学特别出色,几乎所有老师都认识他,甚至很多其他班的老师都用他来教育本班的同学。老师会当着本班同学说,你看那个班的某某,多么多么的出色。在小学阶段,这个孩子可以说是全校闻名,但是这个孩子到了初中,没有老师认识他了,也不再是众星捧月了,他就无法在初中坚持下去了。于是不断地换学校、转学,几乎转变了当地所有的初中。最后没有办法,不得不辍学在家。因为他不能面对自己不再出色的现实。

我们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也发现,那些曾经优秀,后来不再优秀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为他们的心理落差大,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大,生怕被别人超越,生怕不能再出色。而学习不好,但性格好的孩子,他们可能会过得很愉快,因为他们没有保持出色的压力,更多地是在享受成长过程中的乐趣。

所以有时候,家长要求孩子一定要在小学非常出色,总考第一,总考双百。这是家长的希望,还是孩子的需要呢?现在的中考状元,高考状元,我们可以搞一下调查,有多少中考状元最后是高考状元,有多少高考状元最后是人生的状元?所以说,所谓状元的这种评比,是谁的需要呢?是老师的需要,学校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唯独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我们可能有这方面的经验,如果我们去观看一万米的长跑比赛,如果一开始这个人就领跑,最后冲刺阶段能看到这个人吗,基本就没影了,因为他一开始冲得太急,透支了体力,到后来就很容易体力不支,坚持不下去。所以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长跑最好的策略是一开始要跟跑,不要领跑,跟住就有机会,只要不是落得太远,到了冲刺阶段,就完全有冲上去的可能性。而且跟跑是你在赶超别人,而领跑是别人赶超你,心里的感受也不一样。

作为孩子,是不需要在任何时候都领跑。

孩子其实也不需要全面发展。我们长期倡导的所谓全面发展,家长其实是有错误理解的。孩子用不用全面发展?我曾经用这个问题问过很多家长。相当多的家长会脱口而出:当然要全面发展了。我接着问:孩子能不能全面发展?家长们开始就会有犹豫了,好像能吧?我又问: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完人?你的丈夫是吗?你自己是吗?家长们这才慢慢明白过来。

其实,我们所说的全面发展,是说希望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乃至于心理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单一发展。但这样讲,并不是要求孩子在上述各方面同步发展,更不是要培养一个完人。什么方面都很优秀,这样的人别说没有,有的话也会累傻,累疯。并且这里的全面发展,也并不是在某个阶段,比如在小学三年级一次完成,而是一个相对漫长的、逐步去完善的过程。

但是家长的理解,却可能是希望让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各方面同步发展,这样的要求对孩子来说就是苛求。他不仅达不到,而且会不堪重负,会反抗。家长经常拿别的孩子优点来和自己孩子的不足比较,结果越比越不理想。家长还会经常对孩子某一方面的进步不满意,好了还想更好。孩子们抱怨说:我妈妈总是没有满意的时候。要我说,家长就是贪得无厌。这都是培养完人的思想在作怪。

我们不要期望孩子全面发展,孩子正常发展,就很好,能快乐发展,就更好了。什么叫正常发展呢?孩子在他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较好地完成他的发展任务,比如学习跟得上,成绩还可以,与同学、老师关系比较良好,每天心情比较愉快。这样,家长至少就不需要太着急了。

所以,家长在教育思想和认识上的成熟、科学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观念要更新。

就是要树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观。我们现在很多家长是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甚至是以学习来判定一个孩子的好与坏。其实孩子的成长有他自身的规律,孩子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可能就适合学习,考大学、考硕士、考博士,做一个学者,做一个研究人员。那他就在课业上好好发展。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可能做一些商业活动,可能经商是会很成功的。那就不要一味地要求他的课业成绩,而应该让他在适合自己的方向上去发展。

我曾经碰到一个孩子,家长对我诉说,这孩子学习不好,问我是不是孩子智力有问题。我一了解,孩子学习虽然中等偏下,但人缘非常好。心理学上有很多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智力有很多方面,比如说,有数理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运动智力,还有人际关系智力和自我反省智力,这是心理学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得出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叫多元智能说。那么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数理智力和语言智力可能不是很出色,但也不一定不好,也可能就是对学习没兴趣。但是他人缘好,说明他人际智力好,人际智力有时是优于数理和语言智力的,我们叫情商。数学里1加1等于2,2加2等于4,很简单,死记硬背就可以了。那么人际关系呢,1加1等于几?有可能等于1,有可能小于1,有可能大于2,还有可能等于0。这么复杂的关系,都能算明白,你说他的智力会有问题吗?会没出息吗?另外,这孩子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体育好。他说:我最高兴的一件事情,就是开运动会了。学校一开运动会,我自己参加两个项目,再参加集体两个项目,满场地“飞”,全校人都在关注我,老师同学对我的态度也很好,一年就等这一天。那你能说这孩子不想上进吗?会没有出息吗?这孩子是不是会有未来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关键要看我们家长如何去看待他,如何去培养他。

我这还可以举一个例子,2009年,我们国家科学进步奖颁奖,非常轰动的一件事是,有一位年轻的工人技师,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这个年轻人在长春一汽工作,叫王洪军。他是搞汽车钣金修理的,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他发明了50多套2000多件钣金修理的工具,获得37项国家专利,出了一本以他名字命名的书,叫《王洪军快速钣金修理法》,他的效率甚至比德国专家要高很多倍。一个年轻的工人技师,获得了我们国家的科学进步二等奖,这是很多搞科研、当教授的人梦寐以求的奖项,但是一个工人得到了,靠的是他在自己擅长的喜爱的岗位上,努力钻研不断成长,他一样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那一年的科学进步奖一等奖是空缺,二等奖两位,一位是这位工人,另外一位是德高望重的院士。院士已经白发苍苍了,而他只有37岁。

这就更证明了我说的那一点,只要充满希望,只要有行动,有努力,每个人都会有未来。

我在高校工作,经常会遇到学生家长问我:沈老师,你们学校的专业怎么样?他们是关心孩子的专业就业率高不高。我说:你的想法我很理解,但这个思考还是有不尽合理之处。比如说,一个专业就业率90%,在眼下是很高了,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在大学四年里不是很努力,毕业的时候,成绩排在全专业后10%,那90%这么高的就业率,对这个孩子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相反,如果这个专业的就业率是10%,是很低的,但如果这个孩子的学习各方面的表现、技能、综合素质等很不错,成绩也在前10%,这么低的就业率,也不会影响这个孩子的,他仍然可以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出路。所以他只要努力,他仍然可以获得非常好的就业机会。

我们现在经常给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你想有好的未来,想有好的工作,就要从大一开始为就业做准备,用四年时间打造自己理想的就业结果。有一句话很有道理,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什么叫有心人?就是有想法,有追求,有行动。每个人都是这样,他只要有所追求,只要有行动,只要能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赢得美好的未来。

所以我们的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什么叫成才,什么叫出息?学习成绩优异,上名牌大学是出息;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做一个快乐的对社会有贡献的普通人,未尝不是一种成功。

家长要多研究自己的孩子,看什么是适合孩子的。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一样,家长在看问题时要有全面性,解决问题时要有针对性,不要盲目,不要跟风,要明白,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这样就可以避免逼着孩子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孩子痛苦,家长更痛苦,孩子的正常发展也受到影响。

第三,能力上要提高。

能力提高了,我们才会有更多策略,也就是家长希望的“对付”孩子才可以多一些办法。尽管说对付,似乎有些两军交战的意思,实际上,父母与孩子就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持久战,考验的是双方的智慧和策略。

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在和孩子过招的时候,往往是处于下风的,聪明不如孩子,智慧也不如孩子。不一定是家长没有孩子聪明,是家长在研究孩子的问题上投入精力不足,某种意义上来讲,有点轻敌。但孩子研究我们家长却非常到位,比如要钱跟谁要,跟妈妈要还是跟爸爸要,还是跟爷爷要跟奶奶要,用什么理由能够要出钱来,怎么才能为自己多获得点儿利益。他在这之前会研究很多方法,有很多预案的,所以他成功率会非常高。但我们家长却很少好好研究孩子,怎么跟他过招。我们的家长常常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没有效果就着急上火,不知所措,怨天尤人。

我曾经总结过很多母亲教育孩子的三步曲:第一步,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第二步,声泪俱下、痛说家世;第三步,又喊又叫、又蹦又跳。之后,觉得自己做得有些过火,就会无原则地去缓和:儿子,你晚上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去做。结果所有的努力都全部作废。孩子甚至会有一种成就感,不要看我妈多么生气,一会儿就好,挺住就行。这样的教育,除了收获失败,降低威信,是没有任何结果的。

其实在和孩子过招时有很多的技巧,比如说,假如你的孩子,特别是小一点儿的孩子,如果说你想让他跟着你走,很简单的一件事,他做错了,你不要打他,也不要骂他,你不理他就行,这个是非常有效的技巧,就是冷落他,而且要让他知道你为什么不理他。相比之下,打没有用的,影响感情;骂也没有用,影响形象,不理他,让他受到你的冷遇。让他知道这是他做得不好应该承担的代价。因为儿童有很强的对家长的依恋需求,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会有很强的挫折感。以后他想再不听话的时候,他会想妈妈不理我怎么办呢?孩子不是因为懂事,才听你的话,而是因为害怕后果,才会听话的。

当然很多家长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有一位母亲就说:你让我不理孩子,我受不了,我女儿过来一抱我,一亲我,我就受不了,全线崩溃。如果那样,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教育就宣告失败。

这里还有个问题,当妈妈不理孩子、给孩子冷遇的时候,爸爸会怎么做呢?爸爸可能就上去了,爸爸觉得机会太好了:好啊,你跟你妈不行,我上,我就等着这个机会呢。这样一来,家庭教育中的父母联盟就出现了缺口。如果这个时候,有老人在场,情况可能变得更糟糕,老人会一边数落孩子的父母,一边忙不迭地冲上去呵护孩子,教育就立马宣告失败,而且为下一次的教育增添了新的难度,孩子会有恃无恐。所以这个时候全家都要一致,有一人不理所有人都不要理,让孩子感觉到,我必须为我做错的事情承担后果,这才能是有效的。

当然,这种有效是有有效期的。这种方法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用。对青春期的孩子,你不理他就没用了,你不理他他正好自在。没人理我,我自己玩去了。因为青春期开始自主独立了,正好想离父母远一点呢。你不理他,正中他的下怀。所以有些方法是跟孩子的发展阶段有关系的。

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在这里特别提醒家长朋友。我们很多家长在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的时候,可能会看很多书,可能会听很多报告,特别愿意把一些别人成功的方法照搬到自己家里来,所以市面上介绍所谓成功家教的书,介绍成功培养孩子的书会很畅销。但是,家长们看了这些书,学了一些方法,用了一段时间发现并没有效,就再换新的方法。我们也会常听家长抱怨:我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报告,也学了不少方法,为什么没有效呢?

这是因为别人成功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所以不要照搬,特别是不要盲目照搬,不要模仿。一定要把所有的方法理念整合好了,好好研究研究自己的孩子,这样运用方法才有针对性。

第四,家长的心态要改善。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耐心,一定要沉得住气。我非常赞成这么一句话:如果一个家长没有耐心去等待孩子的成功,你就要用一辈子的耐心去面对孩子的失败。

改善心态最重要的标志是要从容。就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能不能稳住,严重一点说,家长能不能跟孩子一起去经历和面对一段相对阴暗的岁月和时光。失败其实是暂时的,但不能面对暂时的失败,不肯超越失败,就难以走向成功。

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是漫长的,他不可能在18年、20年成长过程中都是很辉煌的,或者很顺利的。尽管家长们都这样希望。其实,如果太顺利了,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实际上,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总是要有若干的时间段是在沼泽地带,是在泥泞当中跋涉前进的,那么这个时候,家长是不是能沉得住气,是不是能够跟他一块儿去面对,是不是始终充满希望地跟孩子说:没关系,偶然的失败不证明你永远会失败,只要我们走过这一段沼泽地带,前面一样是康庄大道,是高速公路!

这很重要!

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家长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跟他一起去面对。当然,这时候家长也许会很失落,会有一种失败的心理,会有挫折感。也可能有一种自责的心理,更会着急上火。这种情绪状态往往会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你的急躁就会传递给孩子,他会变得更焦虑,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困难也就会变得更加难以解决。因为心理学有研究,人在纷乱的情绪状态下,解决问题的效率是很差的,情绪不好就不会有思路,也不可能有状态。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首要的是要接纳孩子暂时的不如意,不理想,然后平静地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寻找出路。问题出在哪里?什么原因?如何去改进?这才是家长应该首先要考虑的。

家长要承认差距,允许失败。孩子之间肯定是有差距的,孩子也肯定会遇到失败的。最好的接纳就是承认,就是允许。然后才是面对。

我们会常讲,家长要有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家长朋友可以回想一下,当孩子很小的时候,比如说1岁左右,刚学说话的时候,家长会着急吗?即使说得不清也不是很着急,你会从他模糊不清的话语里面分辨出是叫爸爸,或是叫妈妈,你会很欣喜。有哪个家长会在孩子刚开始叫爸爸的时候,因为发音不清楚,就非常着急地说:完了,这孩子这一辈子说话就这样了,模糊不清啊。哪个家长也不会这么想,而是充满希望,充满期待,充满信任,你总有一天会说得越来越好,会清楚流利地说话。但是当孩子大一点之后,特别是上学之后,学习上暂时不行,或者其他方面有些不理想的地方,家长就显得非常着急,好像孩子面临多大的问题似的。

家长们都是成年人,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其实人生某个阶段有问题,并不一定是大事儿。我们自己当年的同学,在大学期间非常出色的,现在做得很一般的有很多人,在大学期间很一般的,现在做得很出色的,也有很多人。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所以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坚持,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

在孩子走路上也是这样。孩子刚开始学走路,走两步摔一个跟头,家长会生气吗?会着急吗?会认为这孩子两步一个跟头,这辈子就完了吗?没有。那时候我们对孩子是充满希望的,也是充满信心的。虽然看到孩子一开始走路不稳,我们的脑海里却是孩子将来健步如飞的样子。这时候我们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但是孩子长大之后就不这样了,就没有那种心态了,其实,长大之后孩子的成长任务更多,挫折也会更多,更需要有好的心态。

有的孩子学走路早一点,有的孩子学走路晚一点。有的孩子说话早一点,有的孩子说话晚一点,但总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会跟别的孩子一样,会健步如飞,会口若悬河。因此,希望很重要,信任很重要。当你这么一想的时候,你就更有耐心了,你就更从容了,你的耐心和从容会非常有效地,非常有价值地传递给孩子。他会想,我妈都觉得我有希望!我肯定没问题。

试想一下,当家长对孩子都丧失信心的时候,孩子怎么可能对自己有信心?当家长都坐不住的时候,孩子怎么能坐得住呢?当他没有信心的时候,当坐不住的时候,当他绝望的时候,他怎么会去努力呢?没有希望是不会努力的,这一点,是我们家长需要认真去思考,认真去作调整的。

家长毕竟是成年人,比孩子更有阅历、承受力,家长对待困难挫折的态度,对孩子更有榜样的作用。其实,我们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才真正有可能更好地走向成功。

我们希望每个家长做这样一件事情,当孩子遇到问题、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不知道怎么往前走的时候,一回头,看到爸爸妈妈在身后,感到的是力量,是一座大山,有继续前行的动力。而不是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一回头,后面是个大坑,爸爸妈妈没在,或者听到的是爸爸妈妈绝望的斥责,前面是深渊,后面是大坑,孩子该如何进退呢?

心理规律: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规律剖析: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地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少。

教育实例:

一位母亲对早上叫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起床的事情很恼火。本来早上时间就很紧,但叫孩子起床,孩子总是磨蹭,叫几遍也不起来,叫多了,孩子还不愿意。每天早上母子俩总要为起床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自己生气,孩子也不高兴。但不管孩子,又怕孩子迟到,被老师批评。

在她学习了一些教育孩子的策略之后,认识到应该换一种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她首先与孩子的老师取得联系,告诉老师:我正在训练孩子早上起床,如果他迟到了,你就正常批评他。然后回来和孩子约定,每天早上只叫三遍,每遍间隔2分钟,并且第二天就开始实行。结果第二天她叫孩子起床,孩子依然是无动于衷,三遍之后她就不叫了。结果孩子起来晚了,上课迟到被老师当众批评。孩子回来埋怨母亲为什么不叫自己起床。母亲说:我已经跟你说了,每天只叫你三遍,如果还不起来,你自己负责。孩子生怕第二天晚起再迟到,自己还定了闹钟。从此以后孩子起床再也不用一遍一遍地叫了。

这位母亲的做法就很合理。她有效地避免了超限效应的出现,采取了让孩子自己去面对问题、承担后果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家庭教育中的难题。

家教箴言: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三分教,是指教诲要适量。说教过多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会适得其反。

七分等,是指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成长步调、敏感期等,对孩子要有耐心,让孩子去尝试、体验失败与成功。孩子成长需时日和世事的打磨,绝不是一蹴而就。揠苗助长,只能得不偿失。

同类推荐
  •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

    从思维、定位、心态、规划、职业、人际、财富、创新等方面,通过经典的案例深刻阐述了成功的思路和寻找思路的策略,为广大读者搭建了一个解放观念、引爆思维的交流平台,提供一些实用而富有创意的忠告和建议,帮助读者拓宽眼界,开阔思维,突破思维定式,提高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机遇,能为人之不能为,敢为人之不敢为,从而开启成功之门。我们想要不断地获取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的话,与时俱进的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 受益一生的44种思维方法

    受益一生的44种思维方法

    本书向大家陈列出种种的思维方法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掌握思维的钥匙,每个人都应当有这样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 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全集

    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全集

    习惯每时每刻都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它能够影响个人的卫生、形象,也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行为处世、杜交、口才、婚姻、爱情等。好习惯让你品尝命运的成果,坏习惯使你饱尝命运的苦果。本书在向读者阐释习惯对人的一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的同时,还精心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培养好习惯、摒弃坏习惯的行而有效之方,以期使读者通过阅读来改变命运、成就人生。
  •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讲述一名叫罗文的英雄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其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一百多年来此文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却已经在全球的许多地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希望他的助手能够向罗文一样去做,所以他送给他的助手这本书。
  • 犹太人做人做事的经典智慧

    犹太人做人做事的经典智慧

    本书为人生励志读本,目标读者为大众人群。犹太人的经商智慧向来为人所称赞,犹太人做人做事的智慧也向来为人所称道。本书从犹太人的思考智慧、做人智慧、做事智慧、交际智慧、借力智慧、包容智慧、教育智慧等多个方面入手,详细讲述了犹太人的经商理念、赚钱技巧以及做人做事的智慧,阐述了犹太人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所在,希望能给广大读者以经验和理念上的帮助和借鉴,启发读者在学习、工作、做人做事方面都有所进步,从而走向成功。
热门推荐
  • 史记

    史记

    《史记精编图文版》有着丰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值得后人去发现和体会,并且考虑到青少年朋友常常是只闻其名而未见其详,对这本年代久远而文字生涩的作品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特此将其白话本选编为书,以期方便阅读。在内容上,我们从《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中选取了,我们认为更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故事和篇章,并配以相关图片来丰富和延伸阅读体验。希望通过这本书激发青少年朋友阅读《史记》全文的兴趣,因为相对其他文言文,这部著作不仅志趣尤高,而且语言平简。
  • 四季如春挽流觞

    四季如春挽流觞

    源头活水,一泻汪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河州之畔,四季如春。流觞曲水,幽情不负。这一条路,或许从没有过尽头……王者荣耀同人小说,以此视角写出我的高中回忆录
  • 天皇不朽

    天皇不朽

    主角林风传越异世,在这个大陆上修炼、成长,最后才能称霸大陆。
  • 神魔供应商

    神魔供应商

    我种下一颗种子,收获无数的果实…回忆着歌词,江太玄看了看自己的药田,用力把嫦娥摁了进去。“来年,我要收获无数嫦娥!”专业种植,培养,租借,出售,回收一切神魔,一条龙服务。骚年,想成神吗?本书终于有群了,感谢书友微笑提供的一个群:545119338(群名神魔供应商)
  • 穿越女尊妖孽夫君不要跑

    穿越女尊妖孽夫君不要跑

    叶倾雨被害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刚出生的婴儿,还是被男人生出来的?那个柔弱的美男是我爹爹?东方玉泽:“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顾璃优:“和我打一场,胜者为王,败者暖床,如何?”北冥离月:“小羽儿你看了人家的身子,要负责哦”梦颜溪:“美人儿,本王看上你了,当我王妃还是娶我为夫你选”玉临风:“羽儿我们是师兄妹,怎能在一起”墨莲轩“姑娘在下只是想帮你解毒才会解开姑娘的衣服,在下会对姑娘负责的”君墨画:“殿下,你好漂亮哦,画儿可以嫁给殿下吗?谁要欺负殿下我就毒她哦”夜卿羽:“唉~桃花多又不是我的错干嘛让我睡书房啊”众夫君:“谁让你到处招蜂引蝶的,哼”(本文是甜宠文哦,坑品有保证请放心入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扶摇九倾

    扶摇九倾

    身为统治九天十地荒神和药神的女儿,打在娘胎里就不平凡,因为进升返璞归真与天同寿之境,渡劫九九八十一世,这也是最后一世。不过她在她渡劫之前封印了所有的记忆。所以并没有之前所有的记忆,而这正是她第八十世,身为隐世家族暗中培养的继承人,绝代天骄,暗界神鬼莫测的一代兵王,异能界的头把手,只是她因为睡了一觉竟然……谁知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丹药当糖豆,神兽追撒娇,神器一抓一大把,符箓随手就是顶级……本文小剧场:1、粉雕玉琢的小男娃,躺在森林深处的草地上,咦,这里怎么有个小孩儿?……2、来来来,叫哥哥,哥哥给你买糖吃,小男孩顿时黑了脸,一双黑黝黝的大眼睛一顺不顺的盯着……3你看那个姐姐漂亮不,咱们给你拐回来当媳妇儿好不好?,你再说一遍,眼神里布满了杀气……4、倾儿饿了吗?我给你炖了排骨汤你喝点……他曾是冷面杀神,嗜血残忍,却因为她,化成了绕指柔,温柔缱绻,小心翼翼,温柔似水,为她洗手做羹汤……不知哪个才是真正的他。她从此在这个世界开启了代挂般的人生……
  • 帝主星河

    帝主星河

    所谓命运,不过是强者强加给弱者的规则。白骨堆成的王座,谁主沉浮?看少年如何从一个破落的少主逆天改命成就一位无双的魔君的!
  • 川菜文化研究续编

    川菜文化研究续编

    本书重点就推进成都美食之都建设中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进行研讨。
  • 驸马又在搞事情

    驸马又在搞事情

    东临上京祁王世子白湘辰不打算当王爷,打算去入赘做驸马了!陛下气得一口老血卡在喉咙管子里上不去也下不来“她是你皇妹!”“认的”“血浓于水啊!”“都说了是认的”正经版文案:云都府小霸王白允,打小就上天入地,百无禁忌,仗着自己貌美,不知道霍霍了多少云都里情窦初开的小男生,才四岁,就已经知道往太清阁里领人了老主君看着自己称霸四方的小外孙,露出了欣慰自豪的笑容小恶魔就这样一路浪到了十七岁,在十七岁生辰宴,被一众牛鬼蛇神催婚的那个夜晚,白允把自己四岁领回家的那个家伙推了出来“他就是本宫的驸马,我俩自小倾心彼此,一起长大,心心相印,天作之合!”一夜间,那个永远沉默寡言跟在白允身侧的少年变成了被全上京城适婚男子嫉恨的驸马爷白允一直都以为是自己对不起白湘辰直到有一天自己被这家伙摁在了树上……崽啊,你可长点心吧本文又名:《我把你当兄弟,你却想把我变老婆》or《我以为我俩在演戏,但其实你是要来真的》or《影帝驸马的假戏真做》沉默寡言冷切黑驸马vs霸气撩人小恶魔公主作者亲妈,各路助攻齐上线绝对的甜宠文,双洁1v1,内含副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