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2200000004

第4章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心理与行为误区

一、家长的依赖心理

家长在心理上,普遍对孩子过于依赖。这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很多家长也不承认的。他们会说:我没有依赖孩子呀。

我们大众的一个理念是,一般来说是孩子依赖大人,孩子离不开爸爸妈妈。但到底是孩子依赖大人,还是大人依赖孩子呢?

可以这么说,孩子在生活上依赖父母多一点,父母在心理上要依赖孩子多一点,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依赖的因素还是有差异的。小一点的孩子从生活到心理都会依赖家长,但随着孩子长大,这种依赖渐渐会减少,也会单一,主要是物质依赖。但是家长对孩子的依赖,却并不会随着孩子长大而减少,甚至会越来越多。母亲和老人尤其如此。

这家长一依赖孩子,问题就出来了。

我遇到一个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非常有趣的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共同争这个孩子,这周末到爷爷家,下周末到姥爷家,有一周如果不去,有一方就会很不高兴。我就问他们,是孩子离不开你们,还是你们离不开孩子?他们说如果看不到孩子,好像生活就缺少了不少乐趣。这不就是对孩子心理上的依赖吗?现在这种情况很多,叫“421综合症”。

那么,依赖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孩子承担着成年人的很多心理上的需求,他弱小的心灵和身躯可能就承受不起。

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承受着父母和成年人的压力,他们扛着父母及成年人的期待、希望在前进,这对他们幼小单薄的心灵和身躯来说,是不是有些过于沉重了呢?

只要孩子在基本规范能够遵守的前提下,就应该让他们自由地做他们自己。但现在做到这一点很难。

比如说,一个母亲是应该依赖孩子呢,还是依赖丈夫呢?现实生活中母亲依赖孩子往往多于依赖丈夫。我是说精神和情感上的依赖。母亲的情感失落,婚姻方面的波动,往往都会让孩子来替你承担,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甚至很多时候家长把自己的人生意义、价值、快乐,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去承担这个的,他只要做好他自己就可以了。

为什么家长依赖孩子?当然首先是感情的因素,因为人们都是爱孩子的,自己的骨肉,还是自己一手带大的,朝夕相处。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往往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就是家长没有活出自己来。家长没有自己的人生,就把自己的人生意义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好,我就好,孩子要是有问题,我的人生就出问题了。所以孩子有点儿风吹草动,家长就会“感冒发烧”。就是因为我们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太多的东西。

现在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过去传统的是严父慈母,现在呢,是严母慈父了。过去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往往是父亲,现在对孩子严格要求的是母亲居多,而且打孩子的母亲也要多于父亲。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妨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作一个诠释。

一般男性在恋爱阶段,在结婚前追求异性的时候,眼睛往往是“直”的,就盯着一个,追求到手、结婚之后呢?眼睛就“散”了,俗话说“老婆都是别人的好”嘛!当然,男性结婚之后并不是继续去追求别人,而是他的生活依然是丰富而充实的,比如事业的追求、友谊和朋友、业余爱好等。家庭、婚姻往往只是他生活内容之一。而女性呢?结婚之前,眼睛是“散”的,她要选择,要比较,希望选到一个最理想的。但结婚之后呢?她眼睛就“直”了,她的生活里只有婚姻、家庭。但是,进入婚姻之后,特别是当刚刚步入婚姻的浪漫和甜蜜过去之后,女性会发现,丈夫和婚姻,与自己理想的状态往往有一些距离,于是,她会设法去改造婚姻,改变丈夫,吵架、发泄不满就是她们改造行动的一部分。但是,不久她们就发现,这种改造常常是徒劳的,她们会失望、失落、无奈。但不可能去换一个丈夫呀,而且应了那句话,天下乌鸦一般黑,换一个会不会也是这个德行呢?正在她们纠结的时候,孩子出生了,这个天使一样的小东西马上占据了女性所有的情感空间,女性从孩子身上获得了巨大的满足与安慰,于是,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个心理活动出现了:你爸爸就这个样了,不能对他寄予太大的希望,我还是来好好照顾你吧,你是我的全部希望了。然后,这位母亲就可能把她大部分精力,同时也把她大部分的希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这其实就是为什么母亲对孩子投入多,期望高,一旦孩子有问题,母亲就会反应强烈的社会心理学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在孩子面前,她们失去了自己。

二、家长的补偿心理

很多家长还有意无意把弥补自己人生缺憾的任务放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我这辈子没有上过大学,我得让我的孩子上好大学。这话听起来好像是很负责任的一句话,但其中却包含了家长的“私心”。

的确,人生不可能重来。怎么办,关键时候孩子出生了,孩子可以从小培养,让他去实现我们曾经的理想。很多家长就是这么想着,然后把自己人生的失落、不如意,包括期待和希望,放在孩子身上。我们希望孩子做我们理想中的,或达到我们理想中的那种程度,但是其实孩子没有义务去完成我们做家长的没有完成的人生理想。

如果家长有补偿心理,这个孩子心灵就会很沉重。虽然这个孩子是我们亲生的,但他是一个具有独立头脑、独立精神世界的个体,他有自己的追求,他在成长过程中会对某些事情感兴趣,对某些事情不感兴趣,他绝对有他独立的选择的权力。当家长希望孩子按我们的选择去做的时候,几乎都是要失败的。

很多家长还会说一句话:儿子,你爸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妈这辈子也没希望了,可就指你了。我经常讲家庭教育课,有一次,一个曾经听过我讲课的家长跟我说:沈老师,你不是说跟孩子好好沟通吗?但现在孩子不跟我沟通呀。原来这个父亲以前工作忙,很少与孩子说话,主要由母亲管孩子。听完我的课以后,就尝试着与孩子沟通。但他的沟通时间主要是利用吃晚饭的时间。他现在最大的困惑是平时孩子吃饭时间很长,很慢的,他们吃完孩子都不下桌,现在自己开始和孩子沟通了,孩子吃饭吃得可快了,他吃了一半,孩子就吃完走了。我问他怎么与孩子沟通的,他说:我就语重心长态度非常好地说,儿子,你爸这辈子没啥希望了,你得好好努力啊,你一定得有出息啊。总是这些话,这孩子受不了了,吃饭速度成倍地加快。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一是时机不对,吃饭的时候,其实不是教育孩子的时候;二是内容不对,这就是在强加着孩子去实现家长的愿望呀;三是方式不对,总唠叨那几句话,谁能不烦呀。我对那位父亲说:你孩子还是挺给你面子的,没有直接顶你。他是惹不起躲得起呀。

当一个人应付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潜在的能力和积极性发挥不出来,他这个事情绝对做不到最好。

希望家长自己的遗憾,还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吧。我们一直说家长的成长,也包含着这个方面,就是自己人生和事业上的发展不应该停下来。其实家长对人生和事业的积极态度,对孩子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和榜样。

三、家长的攀比心理

有人研究中国社会,认为中国人很注重群体性,互相之间关系比较紧密,就经常会互相比较。所以有人讲,中国家长,或者中国大文化圈的家长,爱孩子更爱面子。比工作,比房子,比收入,比车子,实在比不了就比儿子。

当然,这种攀比不一定是坏事,有可能通过“比”来获得动力,但当家长总用孩子去比,孩子是会感到压力和无奈的。往往比出来的不是动力,而是负担和无奈。俗话就说过,“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家长能不能把自己和孩子分开,他的成败得失是他的事情,我们只是尽力去协助,尽力去促成,但不能设计孩子的未来。大家要注意这一点,孩子的成长与未来,不能设计,只能促进,家长这时候一定要接受自己的无能。家长不是万能的,要接受自己的有限的能力,不要尽无限的责任,这样的话,家长轻松,孩子也会轻松。

四、家长的急躁心理

现在的家长普遍都表现得比较急躁,其实,急躁带来的唯一效果就是自乱阵脚。让孩子没有心情能够沉下来,做该做的事情。我发现很多孩子学不进去,不是像很多家长说的,他不爱学习,他不懂事,相反,他是太想学习,太想提高成绩,太想做得好了,因为着急,所以焦虑烦躁学不进去。

这其实跟焦虑情绪对人的影响有关。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越想做什么事情,越不容易做好。比如越想睡觉,越容易失眠;越想考好,越容易失误;越想表现好,越容易失常。就是因为目的性太强,导致动机太强,焦虑过度,反而做不好。

孩子学习不好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本就不爱学习,不求上进;还有一种是太想学习,太想上进,太想一口吃成胖子,太想一朝翻身了,想得豪情万丈、激情满怀,一看到现实太残酷了,什么时候能学完呢,太着急了,学不下去了。这句话呢,按东北地方的一个说法,我觉得比较形象,叫“精神上玩命,行动上放挺”。因为人没有累死的,只有窝囊死的,他紧着窝囊自己的时候,他精神上乱得一塌糊涂,消耗太大,他根本坐不下来,一道题一道题去做,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去背的。当家长有急躁心理的时候,就会直接把这种急躁心理传递给孩子。

孩子说:爸,我高一了,妈妈说高一得抓紧啊,就剩三年了,来不及了。我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会来不及呢,高中三年,有1000多天,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高中三年会有多大的进步?得有信心,不要着急,要沉得住气,1000多天,每天提高一分,也可以说每天捞一分,每天学10多个小时,就为高考捞回来一分,三年能捞多少分?1000多分!高考满分才七八百分哪。只要沉住气,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脚踏实地地去进展,怎么能没有希望呢。即使中考不理想了,还有高考呢,高考不理想,还有考研呢,考研究生不理想,还有考博士呢,实在不行就在社会的大学里面,闯出一片天地!

我们前面不止一次地谈到,只要你心中充满希望,只要你有行动,你是会有未来的。但是要有行动,要坚持。有人说成功就两条规则,一是有一个开始,二是坚持下去。

心理学有个研究发现,所谓的成功人士,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大器早成,二十七八岁、三十多岁成功了,除了能力、才华之外,机遇很重要。但我们往往会忽略另一部分人,大器晚成。为什么大器可以晚成呢?发现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坚持做,30岁没放弃,40岁没放弃,50岁没放弃,60岁……,大家想想看,人生这几十年只做一件事情,他能不成功吗,所以每个人只要能坚持,总有一天,他会达到他自己希望达到的高度。

所以我们提出过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不用废寝忘食,也不用卧薪尝胆,坚持做十年。做不成功,上帝都不答应。现在我们整个社会都非常急躁、浮躁,根本不是十年做一件事情,是一年想一百件事情,一年做十件事情,结果没成一件事。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是十年做一件事情。

五、家长的侥幸心理

这一类家长他们抱着“树大自然直”的想法,不用着急,来得及,对孩子处于放任的状态。其实对孩子也是一种耽误,虽然孩子教育不能塑造,但孩子教育也不能放任。

我们知道,孩子的发展是有关键期的,3岁、7岁、初中、高中,这几个阶段,家长一定要及时地跟住。我很主张孩子到时间要上幼儿园的,不上幼儿园的孩子可能对小学的环境就不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对孩子特别有利。如果一个老人带着孩子,或者周围的人或者保姆带着孩子,孩子就会自我得很厉害,大人都围着他,爷爷奶奶恨不得把他捧在手心里,含在嘴里。他到学校之后就会不适应。毕竟老师、同学可不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呀。家长可以以他为中心,老师同学是不可能以他为中心的。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放任,而应该及时,早做准备。比如孩子在小学这个阶段,不给他立点规矩,打好基础,让他有一些基本的规则意识,到初一开始给他立规矩,根本就不好使。因为到初中,开始逆反和对立了。

有这样一个家长,孩子小学毕业之前,自己一直在忙于做生意,孩子一直由老人带,成绩也不太好,习惯也不太好。到初中之后,家长还挺有责任感的,生意也不做了,专职来培养孩子。结果可想而知,母子二人冲突得非常激烈。妈妈非常苦恼,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能这样呢。孩子强烈反抗,妈妈不甘心退让。妈妈饱受摧残,孩子也很痛苦。所以,和孩子的感情要在初中以前建立,规矩要在青春期以前建立,威严也要在青春期以前建立。

如果规矩基本建立起来了,到时候眼睛一瞪,就能解决问题,家长有一个基本的威严,孩子也有一个畏惧。毕竟孩子有些东西他想得不成熟,有时靠交流解决不了的时候,靠威严也是需要的。但威严不能总用,特别是孩子越来越大的时候,偶尔用一下可以,用多了,基本上就失效了,所以侥幸心理是要克服的。

我们发现有一个规律,虽然以前提到过教育孩子不要有一劳永逸的想法,但如果孩子小的时候花点力气,大了以后就会省劲,省力气,省时间,还省金钱。如果小的时候错过了关键期,有些东西没有培养起来,以后你要去补充培养,难度就非常大。当然,家长也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小时候重要,就使劲去培养,那样也是不科学的。还是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和措施,并且仍然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不能急功近利。

也许你的人生没有对手,但如果家庭教育搞不好,你的孩子就可能成为你今生最大的对手。

六、家长的求全心理

中国的家长很愿意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家长在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的时候,是用别的孩子的缺点比自己孩子的优点,还是用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呢?回答肯定是后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求全、求完美的心理在作怪。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表现好,能力也强,各方面都得全面。

家长现在都是这样的思维,实际上家长是在培养一个完人,但这个世界上有完美的人吗?完美的人是痛苦的人,很多人在追求完美的时候非常痛苦,因为超出了他能力所限。而且,如果我们总用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自己孩子缺点,会有什么后果呢,孩子首先没有信心,孩子会感觉:妈妈爸爸看不上我,是我不行。到孩子大一点之后,他会抵触,会反感你的言行,会把你的好的话、不好的话一块儿都排斥了,会跟你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孩子成长会碰到很多困难,有很多挫折,怎么才能让他有动力,能够坚持走下去呢?要用自己孩子的优点比别的孩子的缺点,让他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当然,最好的做法是,不跟别人比,跟自己比。当一个孩子学会跟自己比的时候,他是很愉快的,因为孩子总在提高,总在进步。我们发现一些孩子天天在课堂里好像在听课,实际上眼睛在瞄着别人,看别人学得比他快,别人学得比他好,别人反应比他强,越比心越乱。这样孩子能学进去吗,这不是自乱阵脚吗?所以总跟别人比的结果,是使这个孩子越比越紧张,越比越自卑,越比越无力。

所以家长的求全心理,会使孩子总是在找自己的不足,而家长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孩子,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快乐地继续努力前进。

七、家长的固执心理

我常年做心理咨询,做孩子的心理辅导,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触,就是改变家长要比改变孩子难得多。家长的观念和认识非常难改变,非常固执,有时候固执到偏执的程度。

有两类家长固执心理尤为突出。一类是属于成功的、能干的家长,他们比较有自信。他觉得自己没有错,他很少会作一些自我调整和反省;还有一类是不成功没有业绩的家长,他可能是听不懂,或者满脑子想着孩子的问题,只想着怎么去解决,根本听不进去我们的分析。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家长,哭着跟我说:我的孩子有问题,自从他出生后,我就没快乐过。我说:可能是你有些问题,是不是对他期待太高,投入太多?她不断地说她遇到的问题,很少听我说,后来她旁边的人说:你听沈老师说啊。她不听,因为她整个人沉浸在自己那种感受里边,把自己封闭起来:我就是对了,我付出这么多,我多不容易啊,孩子一点也不理解我。

所以有的家长会跟我非常激烈地辩论:你说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他自己就没有问题吗?大家想一想,孩子出生是一张白纸,是谁给画的,还是成长环境给造就的?家庭就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呀。所以有时遇到这样的家长我挺挠头,挺头疼,就是因为家长这种固执己见的状态,对孩子改变是很大的一个障碍。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本书的开篇两章,要下那么大力气,来讲家长自我成长的意义的原因。家长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在后面讲多少方法,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即使知道方法,但思想观念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

八、家长的幼稚心理

虽然家长都是成年人,但很多家长并不是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年龄到了,并不一定心理成熟度就到了,广告里说60岁的人20岁的心脏,说的是生理年龄。人的年龄大概分日历年龄、外貌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家长,他日历年龄在长,外貌年龄也在老,但他心理还停滞在年轻的时代。事业不理想,家庭也不理想,人生也看不清,这样的家长怎么去承担孩子的导师的任务?

我有时候和家长开玩笑说,你成功吗?你如意吗?家长说正因为我不成功不如意,我才想让孩子出息。这里就需要注意了,你不成功不如意,你的思想观念、你的视野都有问题,那么如果你当导师,你能指导出一个什么样的弟子来呢?然后家长还生气,说孩子不听话啊。我说:太好了,他要听你话不麻烦了吗。因为如果孩子对你言听计从,他就不可能超越你,那他怎么会有出息呢?

所以,一个孩子如果愿意听你的话,你绝对是一个有魅力的家长,怎么才能成为这样的家长呢?用人类的文化财富、用人类的智慧去武装自己。让自己性格有魅力,幽默睿智,充满智慧,充满亲和力,充满吸引力,这就是一个心理成熟的家长,所以家长要把自己塑造成有魅力的人,丰富自己的学识才华,包括个性的修炼。

家长在固执这方面,男女都有。男性可能更多地是以家长式的方式对待孩子,或者放任孩子。女性则更多的是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学习上则力求完美地要求孩子。由于很多家庭里母亲管孩子要多得多,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也要大得多。这方面,本书在第十一章,“母爱的合理与父爱的回归”中将详细论述。

为了促使母亲们觉醒,我会在讲家长课的时候,向她们提出一个问题。因为家长当中一般来听课的女性会比较多,我经常会问她们,你们认为一个女性,结婚之后,有孩子之后,成长的人多还是退化的人多呢?不知道读者朋友会是什么观点。

一些女性会说成长的人多,也有一些女性会说退化的人多。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或者留心观察一下就可以明白,很多女性在结婚之后,特别是有孩子之后,自觉不自觉地让自己远离社会,回归家庭,一心扑在孩子、家庭上。这也许是女性的伟大之处,但是这种回归,会给女性带来什么变化呢?会让女性变得越来越单纯、简单,不是往成熟走,而是往幼稚走了。更可怕的是,很多女性认识不到这一点,还固执地认为自己想得对、做得对,错都是孩子的、丈夫的。

注意,问题的关键是,一方面,做母亲的在退化,远离社会,变得单纯、幼稚;一方面,孩子在成长。每天都在成长,变得时尚而前卫,这样母子之间就会形成落差。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变得青春时尚的时候,妈妈进入中年,变得啰嗦、离时尚越来越远,妈妈也就渐渐失去了与孩子平等对话的权力。能做的只是唠叨、埋怨、不满,这样做的结果,孩子只会离你更远。

所以,为了帮助女性认识到自己成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我在讲课的时候,会经常跟她们讲一句话:男人40一朵花,但女人40不应该再是豆腐渣了,应该是,女人40赛玫瑰,一开开到80岁。一个母亲要有这么一个任务,用自己从20岁到40岁的这段时间,把自己打造成一朵美丽的玫瑰。因为一个40岁的女性应该从容、平和、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像春风拂面一样,时尚而温暖,这样多有魅力啊。当女儿或儿子感觉到自己的妈妈那么有魅力,有吸引力,特别希望妈妈参加学校的家长会的时候,自然就愿意听你的话了。而如果孩子看不上你,生怕你去开家长会,怕老师同学看到你的落伍的样子,让他没面子,他怎么会尊重你,听你的话呢?

孩子只有接受家长这个人了,他才能接受家长的思想,否则是很难接受家长的教育的。

我们这一章主要谈到家长如何去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其实也是每个家长自己人生的一个课题,先完善自己的人格,先让自己有魅力,我们才可能更好地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优秀的家长,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心理规律: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规律剖析: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心理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的“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实例:

一个初一的学生,有一次期末考试排在了班级倒数第一,很沮丧地回到家,爸爸妈妈看到之后也很着急。但是父母俩觉得批评孩子未必就会有效果,这个时候孩子更需要鼓励和支持。所以他们俩对孩子说,孩子,没有考好不要着急,你上学期不是成绩还不错吗?说明你有实力取得好成绩,爸爸妈妈也相信你。这番话让孩子十分感动,也触动了孩子的内心。于是向爸爸妈妈表态以后要加倍努力。

爸爸妈妈接着与孩子进行沟通,我们觉得你的智力完全可以取得比现在好的成绩,那我们来看看你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去解决。

经过全家的讨论和分析,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找到了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刚到初一不太适应,课程多了,有些忙不过来。听课不太认真,特别是作业完成得不够好,有偷懒和对付的现象。

然后爸爸妈妈与他一起制订改进措施,并督促他逐步去实施。特别是假期又有针对性地给孩子做了一些复习,把上学期学得不扎实的地方进行了强化。新学期开学后,督促他逐项去改进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找到了问题,也弥补了缺陷,孩子学起来就有劲头了。在开学第一次月考中名次提升了十多名。

爸爸妈妈及时对孩子的进步给予了肯定,并与孩子继续探讨还有什么环节改进得不够。名次的提升和父母的肯定让孩子进一步增强了信心,不断改进自己学习习惯中的问题,也使孩子尝到了甜头,他很愿意继续努力下去。结果到这个学期末的时候,孩子进入了班级的前10名。

家教箴言:爱子七不责

1.对众不责:公众场合不责备孩子;2.愧悔不责:孩子已为过失愧悔不再责备;3.暮夜不责:孩子上床睡觉前不责备;4.饮食不责:吃饭时受责备易导致脾胃虚弱;5.欢庆不责:人高兴时突被责备,经脉憋住对身体伤害大;6.悲忧不责;7.疾病不责:生病时父母的关爱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同类推荐
  • 人脉

    人脉

    《人脉》讲述现实生活中有一条“铁律”:20%的人掌控着80%的经济命脉;20%的人脉带来80%的价值;20%的产品为企业创造80%的利益;20%的患者消耗了80%的医疗资源……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即“80/20法则”,《人脉》中一令人震撼的规则同时也映射出了人脉交往的秘诀:抓住关键性的20%。
  • 立德 立言 立行:立家规·正家风丛书

    立德 立言 立行:立家规·正家风丛书

    本书从立德、立言、立行三个方面入手,告诉读者如何立德修身,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文明高雅,如何让自己 的行为符合社会礼仪规范。希望广大读者能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道德、懂礼貌、重品行的谦谦君子。
  • 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

    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

    百万销量作家、中国青年励志代表李尚龙,历经两年细致打磨,推出重磅励志新作!他想通过这部作品,告诉千万年轻人,“你缺乏的从来不是野心,而是配得上你野心的能力”,你当“远离那些强盗逻辑,学会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并知道“任何成功都没有捷径可走”,与其不切实际地幻想未来,不如立刻付诸行动改变自己。学会“给生活埋彩蛋”,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成为一个有灵魂的人,才能去选择更自由的方式过一生。当你的才华还配不上你的野心时,请静下来好好努力!
  • 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为此,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编成了《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外交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做世间淡定优雅的女子

    做世间淡定优雅的女子

    本书讲述了15位女子的传奇故事。她们是才女、作家、名媛、实业家……她们有着各不相同的身世背景、人生历程。在她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经本书是“生活家”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汪曾祺先生一生经历了种种坎坷和苦难,却从不消沉沮丧,依然让安静内化于心,自在从容地生活。洞悉了生活方能拥有自在从容的人生,而人生的底色是平淡。
热门推荐
  • 重生帝女凰途

    重生帝女凰途

    前世,她是镇南王府嫡女,领兵南征北战,助父王庶兄夺得天下。却落得和亲蛮族、孕中惨死的下场。他,是千机门门主,江湖上关于他的传闻有二“智多近妖”、“生人勿近”,却心甘情愿只做她的谋臣。“阿玉,你若要这天下,我定呕心沥血为你送上。”上一世他的誓言犹在耳。重活一次,她誓死也要保护她爱的和爱她的人!
  • 捡个飞碟送外卖

    捡个飞碟送外卖

    坐着飞碟送外卖,那叫一个速度啊!管管闲事交女友,那叫一个惬意啊!把外卖送到外国去,那叫一个轰动啊!再送到外星球上去呢?那叫、那叫一个流弊啊!
  • 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

    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

    生长在福利院她忍了,死于飞机失事她认了。可为什么老天就是不放过她。她居然赶时髦,赶上清穿了!赶上清穿也就算了,为什么分给她的是八福晋?天哪!地啊!有没有天理啊!那个被挫骨扬灰的大清第一妒妇,她可不可以再死一次?她的丈夫漂亮到人见人爱,她的婆婆美到艳冠紫禁城,可这些和她全无关系,她就是一只扔在灰堆里的丑小鸭,为了不悲剧,为了能善终,她要奋斗,要加油,要反转,历史神马的都是浮云!新鲜出炉的书友群,欢迎大家来敲门:114017185
  • 所以青梅

    所以青梅

    想写个娇纵无脑但又不那么讨人厌的角色,以往看过的小说中,这类性格的人大都是属于恶毒女配,但是想想,如果是这样一个角色,正好她有一个外表纯善正直,内里却黑透了的爱慕者,并且这个恶毒女配还对爱慕者各种欺负加无理取闹,等到有一天,恶毒女配嫁给了这个爱慕者,就好玩了。不过文笔有限,写不太出来这种感觉,我只能尽量。这篇文已经快完结了,剩下的基本都是一些日常,但也没多少章,最多十几二十章的样子,接下来我要开始更新武林那篇。这篇文本来因为快完结都在犹豫要不要上架,但是当初寄签约合同的快递费还要了我八块钱,我就想挣回来这八块钱,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挣回来,也是十分忧伤呢,反正接下来也没什么大的波折了,小伙伴们就把结婚当做完结也可以,后期我会不定期更新。目前在写武林,等我存几章我就开始恢复更新。
  • 哈佛家训ⅲ:决定成败的细节

    哈佛家训ⅲ:决定成败的细节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并且能很好地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总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的引导支配……
  • 忘川巅峰

    忘川巅峰

    他本是万人敬仰的天之骄子,注定前程无限。一个消息传来,竟仿佛天堂地狱。他有更高贵的出身,却只是流放之人,举目无亲。一瞬间,周围的一切距离他都如此遥远、虚假。我命由我,定要凭三尺青锋,闯一片天地,好叫这天地为我颤抖、神魔为我哭泣。
  • 地球最强的我

    地球最强的我

    本文就是乱写,不好看就别喷,我不需要喷子
  •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朦胧诗”的重要诗人之一。诗风较之其他几位代表性诗人更为平易轻淡,但自有其独特追求和隽永意味。此诗集所辑作品跨度凡三十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实绩。作者简介林莽(1949—)原名张建中。在北京上小学、中学。1969年到河北白洋淀插队,同年开始诗歌写作,“白洋淀诗歌群落”代表诗人之一。1975年回到北京,曾在中学和大学任教,1992年到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工作,1998年到《诗刊》工作。著有诗集《林莽的诗》、《我流过这片土地》、《永恒的瞬间》、《林莽诗选》、《林莽诗歌精品集》等七部。另有诗文合集《穿透岁月的光芒》、随笔集《时间瞬间成为以往》、《林莽诗画集》等。
  • 皇帝培养手册

    皇帝培养手册

    皇帝培养手册:第一,姓刘就行。第二,从低做起。第三,欢迎反叛。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这段时间里,有一个奇葩的军师,做出了一个奇葩的决定,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也把原本的三国争霸引向了更为奇葩的歧路。
  •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03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03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创刊于2003年初,凭借强大的发行网络和发行数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原创类文学期刊之首,并曾多次荣获省市级、国家级优秀期刊奖项。其影响已不仅仅在文学界,更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之中。许多作品一经发表,即被各大报刊转载,更有近半数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并产生巨大影响。本刊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内容,并力求在秉持沉稳、厚重的风格的同时,依然留有一片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