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9200000005

第5章 山林管理员:山林中的小路

南江的水流啊流,就这么流到了1970年。

1970年,中国最大的事情就是人造卫星上了天,这一天是4月24日,全中国的人都仰望了脖子朝天看,这一定是比中秋节看月还要多。笔者记得那是一个晚上,大家都抬头看夜空,后来终于看到一个飞行器在缓缓地移动,大家确认,这就是人造卫星。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卫星叫什么,只知道它会播放《东方红》的乐曲,因为这也是我们亲耳听到的,但那东方红到底是天上传下来的,还是收音机里播出来的,我就不得而知了。长大后看到过回收下来的人造卫星展览,颇有点小小的失望,看上去不过是比大冰箱大不了多少的一个铁盒子嘛。

我们还是从天上回到地上吧。

横店公社任湖田大队有四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黄栅庄、下湖田、任湖田和下彦,一共有350户人家。村前是山坡,村后就是南江。刚刚去治了南江,接下去又有山坡上的活儿在等着王智保了,这就是山林管理员的活儿。

原来大队里有一位50开外的山林管理员,不高不矮,身子骨硬朗,管理员大伯手中的砍刀轻轻一用力就能将碗口粗的小树砍下来,一般小伙子不敢与他比试。但这位管理员脚腿不太灵便,先前还好,看不出与常人走路有什么两样,仔细看好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过迈起步来还算有劲,他每天要沿着江堤走四里路,然后转到村前山坡再走上四里路,接着再转回去一趟,除了要锄去堤坝上的杂草外,主要是要留意有没有人上山砍柴或下河滩偷伐水竹。

水竹是南江河滩里野生的一种植物,比山上的竹子要细一些,砍下劈开分成一条条蔑丝可用来编织篮子之类的,虽说是野生但长在南江河滩上只能算是集体的。在笔者跟王智保回老家的时候,我们站在河滩上,王智保还专门提到了水竹,好在笔者也在农村里生活过,小时候家里也用过竹篮,所以也知道这水竹的特性。

这个老管理员蛮负责任,多次受到大队与公社的表彰。他见到有些孩子很严肃,小调皮们也怕他。村里人说他原先是土改时的骨干,见过世面出过大力,在土改斗争中被坏人打伤了右腿没有及时医治,才落下了陈伤,每到刮风下雨,那腿关节就痛得要命,那几年愈发地不好,走几步就要停下来歇一歇,没办法,老病缠身便显英雄气短啊。大队早在考虑派人接他的班,却一直找不到适当的人。不久从水库工地上回来又当过副连长的王智保就成了不二人选,因为这也需要根红苗壮、大公无私才行啊,稍有一点私心的,利用工作之便砍些柴草拿回家去那似乎最自然不过了。

而在王智保的记忆中,他跟这个管理员大伯也是很有缘份的。小时候王智保有一次在山林里玩累了,这时又饿得肚子咕咕叫,大伯见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鸡蛋递给他,一开始小智保还不敢接,大伯却将蛋壳剥了,让智保先咬上一口,咬上一口后,小智保便显狼吞虎咽状了,这时大伯又告戒他说,慢一点别噎着……当时智保感到了一阵温暖,觉得大伯看自己的眼光,跟爷爷看自己的眼光是一样的,那目光中充满了关爱和心疼。有一次管理员抓住了一个偷砍柴禾的人,可那人竟诬陷大伯是公报私仇,是故意栽赃打击,一时间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正当大伯因没有旁证而尴尬时,王智保站了出来,他说我看到你上山时带着扁担绳索的。那家伙想不到这么点小孩子也会站出来揭发他,于是神色惊慌,只得败下阵来……这是一个鸡蛋的功效,还是小智保天生就爱打抱不平?大概是兼而有之吧。从此之后,那管理员大伯对小智保是愈发地中意了。而且没想到的是,最后竟然是这个老管理员推荐王智保做自己的接班人,那一年智保只有19岁。

老实说山林管理员是个责任心很重的闲职,换句话说也是个好差事,因为你不用雨打日晒在田里干活,而每天却能拿十个满工分的。一般这样的美差,是由村里德高望重者来做的,而当老管理员推荐了王智保之后,大队也很快同意了,因为智保在南江水库的表现得到了上级的表扬,大队里也正要培养这样的年轻人呢。

之所以看中王智保,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看重智保的为人,当然还跟他父亲在省城工作有关,因为父亲是拿工资的,所以他们觉得像智保这样家庭出来的人,是不会把好东西往家里拿的,也不太会去争一些芝麻绿豆般的蝇头小利,当时在村里夫妻两个都是壮劳力的话,一年下来也只有一两百块钱好分,而父亲当时一年的工资也已经有五六百块了,这样的经济条件叫人放心,大家认为王智保是不屑于偷点小柴回去的。这就是当时的现实。

王智保担任山林管理员之后,那就是闲职不闲,不仅要像老管理员那样每天巡路巡堤,还搞出了不少的新花样。当时智保的装束是腰上一根皮带,皮带上插一把刀,肩膀上再背一把锄头,时刻提高革命警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当然是十分积极的,因为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一切正常的行为便也带上了阶级斗争的因素,比如有人往镇上去卖个鸡蛋,或者村里来了个鸡毛换糖的人,有时也被当作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当时大队里也有广播室,王智保就是那里的常客,他也时常去播送“新动向”的,这一点他跟老管理员就有所不同。

当时村里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壮汉,见智保当上了山林管理员,就开始来拉近乎,就会拍拍他的肩,讨好地说,兄弟以后多多关照呵。还好,智保没有抽烟的习惯,要是抽烟的话,对方老早把一根烟递过来了。这个壮汉还有个特点,他喜欢在大伙儿面前比试气力,比如看谁能把车轱轳一只手举起来,这本来也无可厚非的,因为谁能举起来,谁便能赢得姑娘和小嫂儿的青睐的。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人总得找一些乐子以得到自我释放和满足。

有一天,这个壮汉拿着砍刀和绳索往山上走,被王智保一眼瞧见了,如果换了另外一个人,他可能会说假话骗骗你,毕竟是大队里也是约法三章不准砍伐。但他不,他竟直截了当地对智保说了,我家里没柴烧了,你总不能让我吃生米吧?这一上来就将了智保一军。智保说那你与大队领导去说吧,他们如果同意,你就上山砍好了;他们如果不同意,那我这里是不能放行的。

其实当时村里的规定是,有个山坡的矮灌丛是允许砍的,但那人偏嫌麻烦,一定要上山去砍那些好的柴火,这王智保当然不会放行的了,虽然这个人的力气很大,但智保已经当过副连长了,脾气也是很犟的,智保说要拉他到大队部去,壮汉自然是不愿去的,于是他便在骂骂咧咧中打道回府了。不过智保心里明白,他是不会这么甘心的。

第二天智保又埋伏在暗处,观察这个人有没有偷偷上山,这样盯了有二个时辰,不见他的影子,于是也就放心了。谁知当智保一回家吃晚饭,便有一个小兄弟来密报,说又看到那壮汉挑了担柴向家里走去了,还说有人看到他是天蒙蒙亮就上的山……这简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嘛。王智保一听马上放下饭碗,直奔那壮汉家而去,果然有一大担柴禾还没有松开绳子呢,且里面不少是碗口粗的树干,这是在禁砍之列的。这个时候的王智保只有一个人了,在与壮汉一番理论之后,他便不顾三七二十一,把这担柴禾一口气挑到了大队部。结果可想而知,不光是这担柴禾被没收了,这个壮汉还还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后来智保在路上好几次碰见他,他总会别过脸去不理人,这也难怪,他一定是在怪智保怎么那样绝情呢?后来一直到智保担任大队民兵连的连长,这壮汉也成了民兵连的一员时,俩人才恢复了关系的正常化。

由此事便可看出王智保当年的不近“人情常理”,他不仅对壮汉这样,就是对年长者也是铁面无私,这就是王智保的特点吧。

当时也有人对河滩里的水竹垂涎三尺的。村里有个大爷,编竹篮子的手艺不错。有一天,智保见水竹丛中好像有闪动的身影,下去一看,是这位大爷的一个侄子,原来他家里想到供销社去买几只篮子,大爷说这种钱好省的,你们去劈几杆水竹,我给偷偷编几只不就得了,那时大家手头确实拮据,能省些小钱都是千方百计。

于是智保只好找到大爷然后苦口婆心地说,我怎么能开一只眼闭一只眼,水竹是集体的,如果村民们都来自砍自编,岂不乱开一锅粥了,大队还要我这个山林管理员作甚?见大爷不说话了,智保马上又拿出软的一面,他对大爷说,对了,我家里有一个空着的竹篮你们拿去用好了,大爷说这怎么好意思呢?其实智保后来也知道,没篮用想伐几个竹编是借口,编好后拿去换钱才是真的,但正因为王智保的铁面无私,让那些有贼心没贼胆的人也没了这贼心。社员们都闻知,这个年纪不大的王智保好比是一座铁墙头,你怎么翻都是翻不过去的。当然也有人在背后嘀咕的,这个智保怎么不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有的人就说了,智保如果老是这样,那一定会吃亏的。再说了,就是在大队干部中,也不是铁板一块啊,有人看中王智保,有人却有自己的小算盘。不是说凡有人群的地方,皆有左中右吗,即使不叫左中右,但中国人不是喜欢拉帮结伙搞小圈子小团体吗,不一定是搞阴谋诡计,有时搞阳谋,也是需要一个好汉三个帮的……

王智保对于一些闲言碎语完全是不管不顾的,他要关心的事情多着呢。

看管山林毕竟是个闲职,一有时间空下来,王智保便喜欢看书看报,虽然那时能看的东西很少,但智保还是喜欢看书读报的,父亲让他订的杭州日报,是他每天必看的报纸,他也的确从报纸上上知天文地理国家大事,下知鸡毛蒜皮,至少,他是一个紧跟形势和潮流的人呢。

当然,王智保也是个喜欢看小说的人,在他的印象中,那些读过的长篇小说就有《红日》、《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欧阳海之歌》等,这有的是文革前的名著,有的是文革时期产生的小说,但不管怎样,那些青春洋溢热情澎湃的文字,时常引得王智保也是夜不能寐。他时常也有着写作的冲动,但当时苦于没有良师指点,有时写着写着就变成了顺口溜或快板书一样的东西。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王智保仿佛成了一个文青,他喜欢做点读书笔记,也习惯了记点日记,这个习惯一直到现在还保持着。他在自己的回忆文字中曾经这样说过——

我是个喜欢文艺的人,自然风光总能使我激情喷涌、浮想联翩。山村里春天的雾、夏天的雨、秋天的红枫、冬天的白雪都引起我对生活的向往和对青春的歌唱;翠绿的竹林,跳跃的松鼠、鸣叫的小鸟、飞溅的浪花总让我抑制不住要说点什么写点什么……我眼前仿佛要开一幅幅跌岩起伏、波澜壮阔的斗争画面,耳畔响起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情景,面面红旗风中舞动,国际歌声悲壮响起。这时我会感觉到沸腾的血液在血管里湍急地奔涌,心底会涌上一声巨大的呐喊,整个人又会陷入沉思,思绪的风筝飘得很远很远……

王智保的写作是从诗歌开始的,在他后来自印的《文淡如菊》一集子中,就收录了他写于七十年代初中期的几首诗歌。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诗当然很是稚嫩,但在那个特殊时期,能写成这水平,已经实属不易了。一开始王智保的发表园地那就是大队的宣传栏里,当时公社里有一位从县里下来的文化人,他看到了王智保的诗之后很是喜欢,便推荐给当时的《东阳文艺》编辑部,想不到这诗很快就刊登出来了。这一下子王智保又有了文名,以前他做排长、副连队以及山林管理员,那都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让大队里的人想不到的是,这老兄竟还那么内秀,那么时尚——是的,那个年代写诗也是一种时尚,虽然不说时尚这个词,大家也都说王智保是个人材。

现在我们抄录一首王智保当年的诗歌,便可看出他风华正茂的才情——

我是浪尖上翱翔的海燕

农业战线是翻滚的大海,

我是浪尖上翱翔的海燕

农田是我战斗的岗位,

一副重担挑在双肩。

选种子,捕害虫,

尖锐的眼睛如闪电,

我把火热的心情凝在双手,

把一片忠诚熔化在稻海棉田。

一张银锄引来了金波银浪,

一枝彩笔描画着家乡的春天。

我像海燕翱翔祖国的蓝天,

迎着朝霞栉风沐雨奋勇向前!

(原载1973年《东阳文艺》)

今天无论我们从朗诵的角度还是从诗的形象和意境来看这首诗,那还都是比较到位的,因为海燕这一意向,本应是出现在大海和暴风雨之中的,那正如高尔基的那同名名篇,可是王智保却将之引入农业生产,这是一个的很大胆的尝试,当然也是一种危险,可是王智保却用两个比喻——“农业战线是翻滚的大海/我是浪尖上翱翔的海燕”,这就很好地解决了比喻的问题。后面“一张银锄引来了金波银浪/一枝彩笔描画着家乡的春天。”又很自然地收住了尾。

《我是浪尖上翱翔的海燕》一诗,是笔者看到的迄今为止王智保最好的诗歌,这其中有没有经过高手的修改我不得而知,但这也的确能说明,王智保还是颇有诗才的。虽然跟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如果在那个时候,王智保看到的诗是普希金或弗罗斯特的,读到的小说是契诃夫或海明威的,那他说不定就走上另一条路了。

是啊,另一条路。一条未走的路,谁知道呢,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曾经这样写道——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道路就是山林中的小路吗,它又将通向哪里呢?

是啊,正当王智保在山林管理员这个位置上兢兢业业,自得其乐时,又一条道路出现在他的眼前。

[火头军师]

火头或伙头,又能称之为军师的,可见掌控这厨灶的重要性,且不说女人们所说的要管好男人的心先管好男人的胃;同样的,恋爱时如果一个男人给女人以可口的美食,那一定是能博得芳心的。因此王智保之火头军师之经历,不仅是吃饱了自己的肚子,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各人的口味而对人心民情有了更为切身的了解。

同类推荐
  • 邹韬奋作品集(1926-1927)

    邹韬奋作品集(1926-1927)

    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因此他被大家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本书是作者的选集作品之一。
  • 卧龙圆梦

    卧龙圆梦

    本书是一部文学作品集,收入作者创作发表的作品数十篇,内容包括“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散文、游记、随笔”等9个部分。作者从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以简洁精练的语言予以描绘,言志抒情,咏物纪行,文笔清新,质朴率真,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的美好情怀。
  • 都将诗情付酩酊:古文人之酒趣

    都将诗情付酩酊:古文人之酒趣

    醉意似乎向来都青睐文人墨客。没发明酒的时候,以诗歌醉人,酒的问世,诗情与醉意通常都纠缠不清了,那种迷蒙的状态,让得意神采飞扬,给失意抹上酡红,人生得失各尽欢。人生几何,对酒当歌。本书着重描绘文人墨客与酒纠缠的故事,从魏晋起笔,顺笔而下,直至民国,文人醉眼阅世,不失本真性情。
  • 走进文学的深处

    走进文学的深处

    本书辑录骆玉明教授撰写的各类随笔三十多篇,其内容或是陈述个人作品的主旨、创作的经过,或是对同道、朋友著作的点评……对学界中人的恳切情意,对学术的热忱态度,对人生思想的感悟,在字里行间闪现。这些文章,有曾经发表过的,也有首次面世的,文字既华丽典雅,又言简意赅,体现出一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和独特情思。
  • 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性德全集》以康熙三十年刊刻的纳兰性德的文集《通志堂集》为基准,另有补遗。本书《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收录了纳兰性德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并由专家对其做了精心注释,版式精美,是纳兰迷值得珍藏的精品。
热门推荐
  • 佣兵大纨绔

    佣兵大纨绔

    超级大家族的唯一继承人,成长为最强人间兵器!
  • 穿越时空之皇叔也可爱

    穿越时空之皇叔也可爱

    烂俗套的穿越剧情居然发生她颜依依身上,想想看她一个学计算机专业的到古代会绣花吗?会弹琴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亿万斯年

    亿万斯年

    十八岁的鬼马少女苏格,与身为制陶师的爷爷相依为命,自小学习音乐。一次偶然,她遇上年少成名,而此时已远离舞台的钢琴家孟斯年。孟斯年因为听到苏格自制的乐曲,对她起了爱才之心。而孟斯年的好友萧树更想将她招致麾下,让她成为自己的关门弟子,甚至成为独挡一面的音乐制作人。苏格自小就对孟斯年倾慕有加,此时有机会靠近,毫不吝惜地展示自己对他的感情。她古灵精怪的性格,在追逐孟斯年的路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原本沉稳内敛的孟斯年在她的感染下,原本隐匿的少年气爆发。日常相处中,两个人经常拌嘴逗趣、相爱相杀,一同经历成长中的磕磕绊绊。
  • 寡妇柳枝儿

    寡妇柳枝儿

    你穿越了!好吧!你变成了一个哑巴!!好吧!你变成了一个哑巴寡妇!!!好吧!你要给人家当后娘了!有完没完了?还能好好玩穿越不?你会成为商业大亨?哎?这个可以有!
  • 斗罗之绝世

    斗罗之绝世

    少年不幸到了斗罗世界,在这里,他是会高傲的走下去,还是会默默的准备一鸣惊人呢?
  • 锦鲤少女要上天

    锦鲤少女要上天

    作为大晋八百年来首屈一指的超级天才,七岁的想想上可骂哭丞相,下可大战熊孩子。闻风者避之不及,人见人不爱,花见花不开。为了让她成为正常又可爱的小朋友,亲爹把想想送到了书院。离开书院那年,想想瞧着一众恭送她的先生,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先生!”
  • 让谈判变得可以预测

    让谈判变得可以预测

    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参与谈判。无论对组织还是个人,谈判都会对收入和利润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它还是决定任何一种关系的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学会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谈判者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知道,人人都可以成为谈判专家。
  • 穿越诸天做交易

    穿越诸天做交易

    嘿,旁友,恶魔果实要伐?还送女帝劲爆写真集哦!不要?那斩魄刀怎么样?附赠一本《一护与蓝染不得不说的故事》~什么?你不是这种人......那......艾露莎原味铠甲怎么样,或者露西的星灵钥匙?啥?都不感兴趣?那个......您要是看上我本人了也不是不行,就是......诶?别走啊,价钱好商量,绝对正版,童叟无欺啊!!
  • 太想赢你就输了

    太想赢你就输了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似乎总在“哺育”,很难上升到“教育”。他们只是无微不至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很少在意孩子的思想轨迹和世界观的形成。父母为孩子力所能及地挡风遮雨,却适得其反,让孩子丧失了独立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机会。本书在正确看待吃苦、孝顺、金钱、熊孩子、网络、恋爱、生死等关键话题中展开,给出了欧式素质教育在这些问题上的教育方法和答案,可供中国父母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