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9200000006

第6章 炊事员兼出纳: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时间如梭,光阴似箭,这是形容时间飞逝的比喻句,虽然比较老套,但在1971年,这样的句子还是不错的。1971年,在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的飞机在蒙古的温都尔汗坠毁——这个事件在当时无疑是惊天新闻,笔者那时还是在读小学,无论如何不肯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那倒不是因为那时有多少懂事,而是觉得不可思议啊。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一年的秋天,10月25日,中国重回了联合国的大家庭,从此中国参与到世界事务中去了。不过这个事情后来笔者看一些书,似乎对台湾的影响和打击更为严重,所以后来的“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等歌皆跟此事有关,而留传甚广的一张乔冠华大笑的照片也是因为中国获得了胜利。乔冠华是个才子,才子有点风流,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1971年对王智保来说,意味着已经满18周岁了。

记得是上半年的一天,大队干部又找到了王智保,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听说你饭菜烧得不错,是真的吗?

王智保当时愣了一下,领导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呢?因为领导一般谈的都是政治啦生产啦,他们几乎是从来不会跟你谈油盐酱醋这样的事情的,今天这是怎么了?领导不说其他的事情,反倒问起跟嘴巴有关的事情,这好像有点太阳从西边出来的味道了。不过王智保马上想到了,所谓自己能烧菜,那一定是妹妹对外说的,因为父亲长年在外,母亲既要挣工分又得做家务,一个人也不可能在灶台上花太多工夫,而两个妹子年纪尚小,大哥呢当然不可能上灶台的了,这样王智保的掌灶故事,便名声在外了——王智保觉得这很正常呢,没觉得自己有多好,因为那个时候人们的口福有限,对吃的要求也并不算高。

大队干部一问完,智保便问你问这个干什么?这时大队干部便收起笑脸,很郑重地说,大队里想让你到公社孵化厂去烧饭做菜,你想不想去?

智保做梦也没想到会让自己去当伙头军师,因为自己从小有挨饿的经历,而那个时候的一个梦想,就是能吃饱肚子啊,而只要一当上了炊事员,那自然就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每顿都可以放开肚子吃饱。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够吃饱饭可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那时大队里一个正劳力(即每天十个工分)那么每年可分稻谷是540市斤,稻谷经过加工成大米一般要打个七折,这么下来每年大米的定量大约是380市斤,也就是每月30市斤多一点,这还是要收成好的时候,如果遇到洪水和病灾等,要想平均每天一斤大米,也是做不到的。而那个时候的王智保,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这个胃口啊,一顿吃个一斤大米都没有问题的。而更为关键的是,那个时候肚子里可是没什么油水的呀!平时有咸菜干菜下饭已经不错了,只有到了过年过节,才能吃到一点猪肉。

所以到了今天,有的人不理解,说那个时候我们也只有大约十亿人口吧,而且农田还这么多,全国的农民好像都在种粮食,怎么还会吃不够呢?现在人口更多了,农田更少了,为什么反倒不愁吃粮食了呢?

在王智保的记忆中,自己的肠胃好像永远都是嗷嗷待哺的小鸟嘴巴,多少东西吃下去都填不饱,一顿吃下三碗香喷喷糯悠悠的白米饭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好事啊。所以能当上炊事员,用农村里老年人的话来说,那实在是自己前世修来的福。所以也没有经过家里的同意,王智保便点头答应,且嘴巴已经笑得合不拢了。干部见他很乐意,便马上留了一手说,你先不要净想好事,还有一个任务也交给你,你还要兼任孵化厂的出纳……

听到这里,王智保当时心里也“咯嗒”了一下的,虽然也从没做过什么出纳,但想到能吃饱肚子,那当出纳就当出纳嘛,何况自己在水库工地上也算过账的,不就是进进出出记一点账目吗?

王智保高兴地接下了公社孵化厂炊事员兼出纳的事情。一回到家里,把这事情告诉了母亲和家人,一家人自然都是高高兴兴的。

也有的朋友可能会问,那还是1971年啊,公社里怎么会有孵化厂的呢?

这说来就话长了。中国幅员广阔,其生产方式虽说千年不变,但其经济形态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尤其是南方,在浙江,在浙江的中部,要说农村里办企业也经历过几个阶段。

50年代中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用排灌机械动力,加工粮食饲料,兴办集体牧场,组织副业小组,这就让乡村企业初见雏形。1958年,“大办钢铁、大办工业”,各公社又建起“五小”企业,手工业社亦大部分转为社办工业——当然这后来被事实证明完全是蛮干,是头脑发热发烧。1961年贯彻调整方针后,大部分社办工业停办下马。70年代初,各地需要兴办农机具修配厂及其他根据本地资源为原料的小工厂。再加上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些厂社的挂钩企业,也开始合作办社办企业,这也让一部分知青、包括农村初高中毕业的学生有一个“就业”的地方,因为进社办企业比起直接下田务农要来得好多了。王智保所在的横店公社周边屏岩、大连、南马等公社,就曾有不少的孵坊,春末夏初村民挑着鸡仔串村走街贩卖,甚至到外县外省吆喝兜销。

1971年初,横店公社恢复当年的孵坊产业,办起了一家有一定规模的苗鸡孵化厂,选址在任湖田。全村人欢欣鼓舞。好长时间没有这般开心过了,成立那天,又是敲锣打鼓,又是搭台演戏,过春节也没有这般热闹,也难怪社员们高兴,这里的人家都养鸡,那年月用它来生蛋然后到供销社去换几个活钱,国家规定鸡蛋只能卖给供销社,没有第二家收购单位,按现在的话来说,供销社将这生意垄断了,垄断产生的后果就是价钱由他们说了算,想给你多少钱一斤就多少钱一斤,你只有卖还是不卖的选择。那年月,嘴巴里的蛔虫都被迫着头朝里,都指望着用蛋换点食盐布料,换点肥皂什么的,鸡蛋卖不起价还得卖,孩子还眼馋地等你换来钱买一块糖往他嘴巴里塞呢,谁能无视孩子那憋了几个月的欲望呢?村里办起孵化厂后,需要大量的鸡蛋,孵化厂向你买鸡蛋不按斤计价,而是按个计价,每个鸡蛋比供销社要多卖半分或一、二分钱。可别小看这几分钱,在村民的心里可是沉甸甸的。而且一户人家一年的鸡蛋累计起来,那可是要比卖到供销社多出几十块钱呢,姑娘的衣服小伙子的自行车都从这里产生希望。

实际上不管叫孵化厂还是后来的电器厂等,这都是社办企业的雉型,而一些粮食加工作坊,还有诸如酿酒厂、孵化厂那都是农村里自产自销的,比如统一由生产队或公社里孵化小鸡小鸭的,这产品质量有保证,同时呢价格又便宜公道,所以在70年代初,东阳一带就有了这样的社办企业,虽说规模很小,工人也就是十来个人,但不要小看这样的企业,以后造成上亿资产的大企业不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起步的,包括像鲁冠球这样的大企业家,其实也是从70年代初的村办社办企业开始起步的。包括后来王智保挑着小鸡走南闯北淘到的第一桶金,买到的第一块手表、自行车,那都是靠卖孵化厂的小鸡赚来的。

回到伙头军师的话题上来。

当时在食堂烧菜虽说不是什么全席、大菜,讲究什么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但王智保还是个有心人,他知道村里哪个马大嫂烧菜比较好,便很一本正经地上门去请教。

智保先是请教邻居大妈,她可是全大队烹调的“一只鼎”呢。

大妈马上开始考智保了。

大妈问:做菜哪一点最难?

智保答:选料。

大妈摇摇头。

智保再答:刀功。

大妈复摇头。

智保三答:火候。

谁知大妈还是摇摇头,这时智保就几乎只能是求大妈说出密诀来了,因为他所知道的选料、刀功和火候的三板斧都砍过了,谁知都没有能砍中目标。

智保:那你告诉我。到底是什么呢?

大妈笑了笑,只说了两个字:放盐!

王智保从此茅塞顿开啊!放盐,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却是一个真理,俗话说得好,盐能吊百味,也就是这个理!

邻居大妈的一句话,像一个高僧一样点化了王智保,从此让他知道,普普通通的事情中,往往蕴含着最为深刻的道理。

当然,智保能够到公社孵化厂掌勺并兼出纳,更重要的是看中了他的人品,因为像他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去贪一点小便宜的呀,何况他有文化,能写会算的,所以找到这样一个人,完全是综合了各种因素的。

不过也好,在那年月人人饥肠辘辘,吃什么都觉得好吃着呢。再说,那个时候的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有些什么啊,不是没放油花的青菜,就是咸菜煮煮的豆腐。偶尔有一点点咸鱼,那也基本要等到变味了才舍得吃,而但凡只要有一小碗水煮蛋,孩子的眼睛就发绿了,像极了夜晚狼崽的眼睛,大人其实嘴更馋,但谁让你是做父母的呢?平时为了两个妹妹和有病的哥哥,少年王智保在家里也只能一个劲地忍着,所以他一进入孵化厂,那等于进入了美食的天堂。因为孵化厂里多的是蛋,那些不能用来孵小鸡的蛋尽可以拿来或炒或煮或蒸,吃过家里的菜,再来尝尝这里的菜,只觉得甘美无比,哪怕你盐放多或放少都不那么重要了。

有蛋的日子真好!不过智保还是掌握着分寸,即他从来不拿厂里的蛋回家,偶尔一两次,他会把自己舍不得吃的蛋拿回家给妹妹吃,他想这个就不算假公济私了吧。因为智保平时的公平和诚实,他很快地得到了大家的信任。本来嘛,做炊事员就是一个要跟人打交道的活,这跟他后来进城当客车售票员有一点点相似,只不过客车售票跟人打交道的乘客是经常在变的,而炊事员基本面对的就是这些职工,所以那段日子应该是过得不错的。

不过要说起出纳工作,还是很不简单的。出纳出纳,顾名思义就是有出去的也有进来的,出纳的工作就是把出去和进来的账目一笔一笔记清楚,企业如果能做到收支平衡,或不断地有赢利,这样出纳也做得也是颇为风光的。王智保当时的工作对象就是那些苗鸡推销员。所谓推销员,其实有两个职能,他们既是鸡蛋的收购员,同时又是苗鸡推销员。他们先是到各村各户去收购鸡蛋,除了第一担鸡蛋的收购资金由他们自己垫出外,以后的收购资金全得到出纳手中去领,而等推销员卖出苗鸡后,又要将钱交到出纳手里——这一笔一笔的账目都得记清楚。张三某年某月某日收了多少鸡蛋,李四某年某月某日卖掉了多少苗鸡,这就是王智保的日常功课。

而至于说孵化厂的日常工作流程,那倒还是比较简单的。鸡蛋收购来后,通过七天温室孵化后,再进行光照处理,一般要由有经验的老师傅过来观察,如果蛋中无血丝就可以定为无雄性鸡蛋,也就是母鸡一个人孤苦伶仃生的蛋,这种蛋孵不出小鸡,只能剔出。如果蛋中有血丝,还不能保证一定能孵出小鸡,要再经过十三天的温室孵化。如果该蛋变成小鸡,自然是皆大欢喜,但总会有一些蛋难产,不过蛋壳内已成雌形,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喜蛋。今天在餐桌上的一些喜蛋则是故意让那些鸡中止孵化的,比如人们认为到14天为止的喜蛋是最好吃的——唉,好吃的人真是残酷啊。民间说此蛋营养丰富,吃了能治头痛病,特别是对妇女有用,但大人常常会说这种蛋小孩子是不能吃的,吃了大概要提前发育的。

作为出纳的王智保,是希望孵出的苗鸡越多越好,这样厂里的盈利就会好;而作为炊事员的王智保来说,他又是希望孵房里出的喜蛋能够多一点,这样就可以改善大家的伙食了嘛。后来王智保才明白,这就叫屁股指挥脑袋,可那个时候自己有两个屁股啊,它们有时要打架了,那怎么办呢,那只能做到尽可能地平衡,用今天的话来说就叫和谐。

而在那些苗鸡推销员眼里,每一个吃掉的喜蛋可都是他们的利润啊,他们是恨不得每一个蛋都能孵出小鸡来的,后来当王智保也当上苗鸡推销员之后,他才体会了到每一个蛋的份量。而当时的他,当推销员把一叠叠的钞票交到他手里时,在手上竟会有麻麻痒痒的感觉,不,这不是手上的感觉,而是心中的感觉,是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当然还有一丝丝紧张,因为打小到十八岁,还没有看到过那么多钱啊。当时王智保的工作,那就是来往现金要记清,而且要依据推销员上交鸡蛋的出鸡率,计算出每个推销员的奖罚措施,并张榜公布出来,张榜的那一天,也是人们嚼舌头议论最多的日子。好在没有一个推销员来找他说是算错了要求重新复核的,大家都夸他做事认真仔细,王智保也渐渐做稳了这项新的工作。

在孵化厂工作时,王智保认识了县里区里的一些人,这其中就有税务干部老马。老马是山东人,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属于南下干部,这让没有打过仗的王智保心生敬佩。看到老马,那弹片横飞、断肢残臂、血流遍地的画面就像放电影似的会从眼前闪过,那时的战争题材电影不都这样表现的吗——这也为后来王智保当民兵连长打下了思想感情上的基础。老马当时负责的是查帐征税,他虽然跟公社孵化厂关系已经很熟了,但一遇到工作上的事,还是十分讲究原则,要想偷税漏税,门缝都没有,完全是一个铁面包公的样子,他说他是为国家管钱柜、管抽屉。于是王智保也在想,我是替公社孵化厂管账目,再怎么说也得对得起信任自己的大队干部啊!

所以后来有人说,王智保这个人比较正直,也很热情——这其中自然有不少原因,但先进模范和身边榜样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更何况他还是一个爱看书、爱读报的人,是一个在不断汲取知识文化的年轻人。

[走四方]

严济慈所说的东阳人“求师、学艺”和“进取、开拓”之品性,一定是跟走出去有关的。东阳之近邻义乌人今天能把小商品市场开到全世界,这跟他们当年挑着货郎担到处鸡毛换糖是有关系的,而东阳的建筑工程队能在全中国开花,也跟他们的能工巧匠走出去闯荡是有必然联系的。

王智保后来吃上交通饭,跟道路结上不解之缘,也跟那个时期做苗鸡推销员是有一种潜在因果的,因为早年的经风雨见世面,到后来便都是财富啊。

同类推荐
  • 世上最美的感悟

    世上最美的感悟

    父母的爱,如山如川;父母的爱,血浓于水;父母的爱,刻骨铭心;父母爱,净化灵魂;父母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颠簸之路,父母呵护我们应对人生的喜怒哀愁,从这一刻开始收拾情怀,用心感悟无声无形的爱!
  • 幕后珍闻

    幕后珍闻

    当您在舞台前或者银幕上,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时候,本集报告文学想告诉您:幕后珍闻——《中国革命之歌》诞生记。
  • 人生自有真义在(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人生自有真义在(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青春期的孩子都会面临人生问题与困惑: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伦理道德等。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人生经验,向青少年讲述了自己对这些话题的看法与认识,以及点滴体悟。
  •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红尘行吟(全集)

    红尘行吟(全集)

    《红尘行吟》分上下两册,一共六章,计有600余首诗词。诗作有时代气息,有思索,有情感。从开篇的《观景抒情》到结语的《参禅悟道》,王锦森的浪漫之心贯穿始终,不蔓不枝、不雕不啄、不掩不映,发自内心的真情书写。
热门推荐
  • 银铃忆

    银铃忆

    银铃声穿过窗,传入少年的心中,荡起涟漪。少女走到少年的窗前,趴在窗棂上偷偷的看着少年清冷的模样,丝毫不觉银铃声已将其位置暴露,心下叹息,便转身走了。银铃声渐远,少年这才抬起头看向窗外那抹温温柔的粉,那抹粉色转瞬即逝,少年又低头看起来书,往前翻了几页继续看了起来,少年耳朵尖尖上的那抹粉也恍若未见。
  • 腹黑校草的落跑小祖宗

    腹黑校草的落跑小祖宗

    苏翎兮:“我讨厌你”帝尘轩:“我喜欢你”苏翎兮“我不喜欢你”帝尘轩“我喜欢你就够了”苏翎兮:滚!
  • 帝君劫之魔妃

    帝君劫之魔妃

    她是魔界公主,未来魔君。他是仙门百年奇才,未来帝君。第一次见面。“墨云弦,本姑娘心悦你了。”染千落一脸轻浮。“离我远点。”一脸冷漠。第二次见面。“墨美人,来笑一个呗,美人和微笑更搭哦。”染千落一脸戏谑。“无聊。”一脸冷漠。第三次见面。“我的弦啊,我那三千情书你看了没?别说没看啊,我会伤心的。”染千落笑容狡黠。“荒唐。”冷漠的脸上,表情有些僵硬。最后一次见面。“我欠你一句喜欢,欠你三千六百九十七封情书……要还给你。”墨云轩跪在昏暗的天地间,手握一片玉简,淡色的琉璃眸中满是绝望痛苦。“染千落,你别想就这么消失。”偷了他的心,怎么可能让她这么容易就消失?
  • 中国海权

    中国海权

    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几乎中国的每一寸海疆都面临着危机。还有索马里海盗对中国商船的袭击,又从另一个方面对如何保障国家利益的海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本书以职业军人的激情、敏感和冷静的战略思考,从以往海洋带给我们的辉煌过去和近代劫难开始,从地缘政治、民族生存和资源困境等多方因素阐述了海疆、海洋、海权对于我们这个十三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有着怎样至关重要的意义。
  • 世界杰出成功人士信奉的21条人生信念

    世界杰出成功人士信奉的21条人生信念

    成功的方法不能复制,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环境和机遇;但卓越的信念和人生经验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相信本书能带给你很多的惊喜和长久的收获。
  • 攻略极品

    攻略极品

    斗极品?不!我们的口号是:走极品的路,让极品无路可走!
  • 我们最好的光阴

    我们最好的光阴

    多亏了上天,让我遇见了她,让我在最好的时光里碰到了最好的她。想永远陪她哭,陪她笑,陪她玩,陪她闹。“我们一直做同桌吧。”
  • 莲生决

    莲生决

    这是一个阴沉晦暗、令满天神佛都心灰意冷的世界,如蝼蚁般的我们又该如何?少年许诺,始于极东地、行于荒莽间、踏天直上书豪言,“我要所有幽冥秽暗远离我眼,我要诸天神佛尽收己心,我要万界众生皆明我意,我要身心所至俱是朗朗乾坤!”心有所依,万载枯坐塑轮回!再问本心,凡尘往事随烟云?
  • 黄金屋

    黄金屋

    工程还差一半没做完,这群关姓人就要离开。老板劝他们慎重,只有完成剩下的一半才可以拿到另外三分之二的工钱。关长江平静地说,家族里有事,这是没办法的。关长江是这伙关姓人的头儿,他的年龄不是最大的,但辈分最高,是爷或叔辈。老板跟关长江他们结了账,叮嘱说,办完家里的事就回来。老板喜欢这群关姓农民工,他们团结诚实卖力。老板是个奸商,但在这群关姓人面前良心从来不敢丢弃。其实当初接工程时,关长江他们就知道这个工程做不完,因为按推算,他们必须十月回村。关长江他们回村开凿隧道。这个隧道打了四百年了,目标是山的那边。山那边太远了,这山仿佛是永远不能到头的魔山。
  • 异界任意召唤师

    异界任意召唤师

    看着自己召唤出来的小黄鸭,易风一度陷入了沉思。“别人不相信你,我肯定相信你。加油!小黄鸭你是最棒的!冲鸭!”听到易风的指令,小黄鸭迈着小步伐冲向了敌人,在敌人的嘲笑声中发出了一声响彻天地的巨响。“轰——”一切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