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46200000003

第3章

复次阿难。云何如来说菩萨摩诃萨名斯陀含。阿难当知。菩萨摩诃萨。随学佛智解了菩提不从缘生。为无缘智故而求佛智。以众因缘求无处所禅。而求佛智得烧烦恼法。烧诸烦恼得佛平等法。求未得法如诸佛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虽度众生而不动众生。求不动众生界。有诸众生慧心微薄。愁忧苦恼不解法界。欲令此众住于智故而求佛智。于根力觉道解脱三昧。先自觉悟觉悟众生。而求佛智所可用智能至道场。为得此智。而求佛智佛眼。是不可思议无障碍眼。恒以此眼利益世间。为求是智眼故。求智中胜智所可用智。知一切法如如亦不可得。此智所可用智。令一切众生住是智中。所谓不住一切法智。以是事故而来此间。来已见众生界。是不可思议界。求是界已不得此界。众生从何而生。不知众生生处。从众生界有差别名。观察法界众生界时。不见是差别相。见众生界尽入法界。见法界是平等道佛法道是众生不可得道众生平等智道。为求是无比智故。此智清净离尘垢。不得此智不可以此智求。知此智是无所知智。菩萨摩诃萨。以此智故而有差别。未得此智。为求此智而来此间。阿难。以是事故。菩萨摩诃萨名斯陀含。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随学诸佛智其智无有上

以求佛智故是名斯陀含

所说众因缘能生于菩提

为如是缘故是故来此间

所说无处禅能烧诸烦恼

以是故来此为生此禅故

先所未得法一切智所行

我亦欲求故而来于此间

不动诸众生法界亦如是

为不移动故是故来此间

苦恼无黠慧愁忧诸众生

欲令如是众住佛无量智

诸根力觉道解脱及与禅

自觉觉他故而求于佛智

能趣向道场先佛所行法

为求此法故是故来此间

为求如是智不思议佛眼

求如是眼故而来于此间

诸佛导世师所行巧方便

为求如是智诸智中最胜

诸所可用智能知诸法如

此智不可得云何求诸法

愿令多众生安住无上智

亦欲令他知故来于此间

来已见众生其界不思议

是以斯陀含来此求众生

以求众生界众生不可得

是故虽来求亦复不可知

不知诸众生及以众生界

若能知此界知众生差别

观察一切法观已无所见

安住于定心而求诸佛法

若有此净智无垢性清净

亦不得此智而知于所知

以如是众生能逮得此智

名无依菩萨是故来此间

阿难以是事名为斯陀含

无黠慧众生谬分别是事

阿难以是事名为斯陀含

勤精进众生乃能知是事

慧者解微密于深法决定

能解如是义速能生菩提

如是阿难。如来等正觉。以方便力为声闻人。说菩萨摩诃萨名斯陀含。

复次阿难。云何如来说菩萨摩诃萨名阿那含。阿难当知。菩萨摩诃萨。已过分行得佛所行。远离一切诸所行法。知无来去法。于诸法中无所依无所住。是故不来此间。所以者何。亦不见法来去相故。已过凡夫离凡夫想。亦离佛想过无所住法。无有因缘能使来者。所以者何。已逮寂静界故。诸佛导世者。说凡夫禅不往生。彼离诸难处永断爱欲。不贪抟食永离食想。逮得菩提示诸邪见无所贪著。知六十二见性同涅槃离诸盖想。离诸法中所有过患清净无垢。制伏憍慢拔无明箭。已害爱结无复喜爱。烧诸烦恼离一切想。拔忧恼箭离慢大慢。善知诸音逮得照明。乘不可思议佛乘。得菩萨摩诃萨性。离欲污泥得先佛所藏。最胜智藏无增无减。得一切众生乘中最上佛乘。离有无想断一切疑。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等法。不来此间名阿那含。复次阿难。菩萨摩诃萨有缘众生令住菩提。云何而住。所谓众生即是菩提。菩提即是众生。能觉众生想。所以者何。已了知性空故。知众生界是不可思议界故。是故能觉此想。能知众生界即是虚空界。虚空界空故远离众生界。虚空界离虚空性无所止住。虚空界虚空性空。以如是法令诸众生回向菩提。所以者何。知众生是虚空界。众生界皆入虚空界。所以者何。众生性诸法性各各相入。所以者何。以不可得故。以不可得故不来此间。是故数名阿那含。一切诸法中无有数相。诸佛已过数相。阿难。以是事故。菩萨摩诃萨名阿那含。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已离不复来更不修分行

已离分行故是名阿那含

善知来去相不依一切法

不得少处所而可来此间

诸佛导世师所说凡夫禅

更不往彼间是名阿那含

诸法无来相去相不可得

逮无来去相是名阿那含

其人更不复趣向三恶道

已逮诸佛法是名阿那含

永断一切欲不贪于抟食

已逮菩提道是名阿那含

所说诸见处凡有六十二

更不住见处故名阿那含

诸法无性相已离于性相

如实了知故更不来此间

说涅槃寂静能烧诸烦恼

能远离诸相故不来此间

已断诸难处能远离尘垢

到安隐涅槃是名阿那含

已降伏恶魔及其诸眷属

不为彼所动是名阿那含

已拔无明箭亦害诸爱结

已觉知喜爱是名阿那含

能烧诸烦恼亦离诸有想

决定胜妙果是名阿那含

已拔忧恼箭除去诸憍慢

善知五阴相是名阿那含

已逮诸照明不思议佛乘

远离欲污泥是名阿那含

已得大智藏先佛之所藏

诸藏中最胜是名阿那含

已安住无上诸佛之大乘

永断诸疑心是名阿那含

有缘诸众生皆令住菩提

为彼住菩提而不来此间

能知诸空界众生界难思

已离如是想是名阿那含

能知众生界及以法界空

不得诸众生是名阿那含

其心更不求取著诸有相

已到无相处是名阿那含

阿难以是事是名阿那含

以无所住法而住佛法中

是故阿难。如来等正觉。以方便力为声闻人。说菩萨摩诃萨名阿那含。

复次阿难。云何如来说菩萨摩诃萨名阿罗汉。阿难当知。菩萨摩诃萨。离诸分行应行佛行。拔济一切众生行破诸烦恼。应为烦恼所苦众生解烦恼缚。而不得众生亦不得烦恼缚。应作是事名阿罗汉。舍有所得住无所得知一切空。此空亦空通达无相。以离诸相离一切想。知众生想是过患法。能舍无智达无心法。晓了空法应逮菩提。应生不可思议佛菩提。以是事故名阿罗汉。应宣说法如三世佛已说今说当说。其所说法皆悉寂静。无有戏论清净无秽。通达是事故名阿罗汉。应令众生住于菩提。知一切法及与菩提是无所有而不可取。应修佛慈不著众生慈。以如是慈遍缘众生。而不得众生。已逮众生不可得慈故。名阿罗汉。应说诸法利益众生。而不起法非法想。于诸法中。应常在先。是名阿罗汉。应为众生说根力觉道。而于此法不染不著故名阿罗汉。应令众生知清净菩提。令彼众生起如是菩提故名阿罗汉。应于世间众生利养而不贪著。应为众生说不贪著利养法。说此法故名阿罗汉。应往诸佛世界。应见诸佛如佛见佛。见如是佛世界已。应当发心求如是世界。所谓不可思议世界。不可量世界。无等等世界。无边世界。无戏论世界。不可说世界。空世界。无相世界。无作世界。不退转世界。离女人世界。离淫欲世界。无烦恼世界。佛无碍辩世界。菩萨世界。无障碍世界。无染世界。降魔世界。无怨敌世界。无毕竟涅槃世界。此诸世界。于一切世界中上。应求如是世界。故名阿罗汉。未生诸法。应生起故名阿罗汉。于欲不染于可嗔法不生嗔。故名阿罗汉。于无上灭集智。速通达故名阿罗汉。以阿罗汉故名为菩提。以菩提故名阿罗汉。菩提不动。以众生界不动故。应令百千万亿众生住菩提道。住菩提道故名阿罗汉。一切众生及与菩提。从无分别生。应以是平等法教诸众生。此平等法。于一切法中无与等者。此平等菩提从无分别生。应知如是法。知是法已。为众生说无有增减。成就无增减法故名阿罗汉。应说如是离音声法故名阿罗汉。应解如是多众生著。所谓众生不可得著。众生断常著。众生身见著。不能过著。见诸法不生不灭无为无作著。不坏色著。不坏受想识行著。离凡夫法著。建立诸佛法著。须陀洹果想著。斯陀含果想著。阿那含果想著。阿罗汉果想著。辟支佛果想著。如来等正觉想著。菩提心想著。为菩提故行施著。为菩提故护戒著。取嗔恚想行忍著。取懈怠想行精进著。取乱心想生禅定著。取恶慧想修智慧著。于父母妻子男女眷属兄弟姊妹所爱诸亲著。欲见爱念诸亲著。乐谈说著。烦恼法出要法作二见著。贪利养著。见在家出家著。见卑胜法著。离凡夫法著。缘佛法著。见下上法著。具足诸相方便著。生佛世界想著。应除众生如是著故名阿罗汉。亦不分别是众生是涅槃法。是众生非涅槃法。是众生能生法。是众生不能生法。是众生行菩提。是众生不能行菩提。是众生持戒。是众生毁戒。是众生多福。是众生少福。不起如是二见名阿罗汉。亦不分别是众生是福田。是众生非福田。是众生精进。是众生不精进。是众生凡小。是众生智明。此是女人。此是男子。此是非男非女。此是法。此是非法。不起如是二见名阿罗汉。亦不分别是众生于菩提退转。是众生于菩提不退转。是众生于菩提得自在。是众生于菩提不得自在。是众生近菩提。是众生远菩提。发如此心。我当得菩提入无余涅槃。略说能除众生一切著故名阿罗汉。阿难。阿罗汉如是除众生著已。亦为众生说众生实性。说如是法故。菩萨摩诃萨名阿罗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已能舍一切所有诸分行

能舍分行故是名阿罗汉

能断诸烦恼及苦众生结

皆令得解脱是名阿罗汉

远离有所得住无所得法

知一切法空是名阿罗汉

已能知解空亦通达无相

远离一切相是名阿罗汉

应行最胜行诸佛之所行

度脱诸众生生死大险难

已离一切相知众生想过

能舍诸想故是名阿罗汉

舍诸无知想通达无心法

已知空法故是名阿罗汉

应逮得诸佛不思议菩提

应勤行精进是名阿罗汉

应宣说诸法清净无戏论

令众生住道是名阿罗汉

应以遍缘慈令众生安乐

而不得众生是名阿罗汉

应宣说诸法于众最第一

无法非法想是名阿罗汉

应为诸众生说根力觉道

不染著此法是名阿罗汉

应令他众生觉了清净法

亦能生菩提是名阿罗汉

应不生贪著世所有利养

不贪利养故是名阿罗汉

应往诣诸佛严净妙世界

诸佛所住处为众生说法

应当发是心求此严净界

应求是界故是名阿罗汉

于欲无所染嗔处不生嗔

知菩提平等是名阿罗汉

已于灭集智通达寂灭相

以菩提道故是名阿罗汉

于诸众生界不移动众生

令多亿众生皆住菩提道

众生及菩提从无分别生

能知此平等是名阿罗汉

一切法等中此法等最上

此等及菩提从无分别生

知已为他说而无有增减

亦从此法生故名阿罗汉

应为此众生说无音声法

解脱多众生而无有动者

众生不可得及断常二边

为除诸邪见令得脱众苦

著诸法生灭无为无作相

诸苦恼众生以相而分别

不毁坏于色于受亦复然

想行及与识令离此诸著

于此凡夫法而见有移动

住佛法不住皆令得解脱

住于诸果想缘觉想亦然

为众生说法令离佛想著

著于菩提心著施亦复然

著于戒忍者为说无著法

取于懈怠想分别行精进

定心与乱想恶慧及妙慧

不分别此法知无种种相

应当如是说是名阿罗汉

坚著于我想声闻多分别

为除分别故应为彼说法

父母及妻子无慧故贪著

此道非菩提是生死所行

此是我兄弟姊妹爱念心

除彼贪爱著是名阿罗汉

故作巧谈说发他喜勇心

生意欲得见先旧诸所亲

若得相见时展转生爱著

无智颠倒故属魔不自在

远离诸利养知利养过患

应为诸众生说诸利养过

此是烦恼法此是出要法

不著此二见是名阿罗汉

贪著于利养而不能自解

能除彼著故是名阿罗汉

此是在家法此是出家法

凡小起分别应为解彼著

于一切法中而见有卑胜

著是器非器应解如是著

远离凡夫法而缘于佛法

应为彼说法离得不得著

大小非坚法如是甚众多

当应为解著众生如是相

能生诸相好其事亦众多

唯有调柔者能除彼想著

诸佛妙世界兴起修净心

著彼世界想应当为除却

涅槃非涅槃能生不能生

此行菩提道此不求菩提

恶戒及善戒有福及无福

愚智诸众生而作种种相

如是诸众生多有种种想

为除此想故应为彼说法

此是良福田此非良福田

分别愚智法其事亦众多

取著于女想亦复分别男

是圣是非圣分别起二见

众生无慧心起于此二见

著此二见者应当为除断

退转不退转有记及无记

此近于菩提此不近菩提

已逮于菩提毕竟般涅槃

行如是诸相分别于涅槃

唯有调柔者除众生是想

是名阿罗汉亦名除想者

此是菩萨法说名阿罗汉

若见此本缘知是阿罗汉

如是阿难。如来等正觉。以方便力为声闻人。说菩萨摩诃萨名阿罗汉。

复次阿难。云何如来说菩萨摩诃萨名为声闻。阿难当知。菩萨摩诃萨。以佛法声不可思议法声寂静菩提法声无戏论法声无垢清净法声。令无量无边不可计众生闻故名为声闻。复以涅槃是无比法安乐法声。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法声。令多众生速能勤求名为声闻。说此身空非坚固法。坚固不可得。凡夫愚小贪著此身。为解说声。又说眼入所见虚妄。应生佛眼不可思议法眼。以此眼故令多众生无愚惑声。又说诸法无生相声名为声闻。又说音声其喻如响。不应于声而生染著。无有闻者亦无说者。于香不生嗅想。无有嗅香者。如人梦中嗅众多香。实无有香亦无嗅者。以颠倒故起嗅香想。此香犹如梦法。而不可信亦无牢固。说是法声名为声闻。复说舌入犹如肉段。不能知味。如此肉段。犹如聚沫实无所有。如是味想不可思议。味界无心。离诸心法不应生心。知心是不住相。说如是法声令众生闻。名为声闻。又于此法了了现见。如其所见能宣说声。又说是身空无性相。以无相故不生亦无所生。为多众生说是菩提法声名为声闻。复说意入空无所有亦无自性。其犹如幻不生不灭。说是法声名为声闻。又说不可思议法施此法能得菩提。菩提不可思议。法施亦不可思议。能生不可思议菩提法。所以者何。如其种子果实亦然。此中无果。以音声故说果。复说财施下劣法施最胜。除却悭心。无所分别不生施想。犹如幻师于所幻事无所分别。如是以无所分别心。而行布施能生菩提。说是法声名为声闻。此声离一切说息诸烦恼。过诸言说离诸染著。以是音声为诸众生宣说佛法。所以者何。此音声一切音中最上。以是音声宣说佛法。此声不可破坏亦无所依。从无二无别生。如其所生说无二无别佛法。是故阿难。菩萨摩诃萨。以如是法声令众生闻。名为声闻。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以不可思议最上佛法声

令多众生闻菩萨名声闻

能为多众生说菩提寂灭

清净无戏论是名为声闻

宣说涅槃乐其乐无有比

亦说寂灭相是名为声闻

说念处正勤根力及觉道

速生此法故是名为声闻

宣说此身空牢固不可得

为诸凡小者显说是身相

又语于眼入所见皆虚妄

无智诸众生于此生染惑

应生于佛眼难思平等眼

于无生法中亦不生惑著

如声犹如响解耳亦复然

此中无闻者亦复无说者

以无闻说故不应生染著

宣示诸众生是名为声闻

如人于梦中嗅种种诸香

但依颠倒起而实无所有

应如是知鼻不能嗅彼香

为颠倒众生菩萨宣说是

说舌是空无肉段不知味

若肉能知味手触时应知

宣说如是想味想多过患

当知此味界是不可思议

菩萨无所依能现见了了

宣说现见法是名为声闻

宣说如是身空无有性相

空无性相故不生无所生

菩提亦如是不生无所生

为多众生说故名为声闻

说意入性相其实无所有

说无所有法故名为声闻

宣说布施法法施难思议

此施能出生无上佛菩提

财施是下劣法施为最胜

能除悭贪心得至菩提果

离诸宣说声息诸烦恼声

离诸染著声无垢清净声

最上微妙声其声性寂静

以此寂静声说难思佛法

此声不可坏亦复无所依

说无二无别故名为声闻

以如是音声宣诸佛所说

随音声而说而求菩提道

常为他宣说严净佛世界

无上道世师诸佛所住处

说此三千界如虚空而住

如空诸众生皆同涅槃相

所说四十四令众生差别

皆悉如虚空不思无分别

此界亦如是莫生坚固想

此中无生死无烦恼可灭

生中无法生亦无有众生

此皆寂静故无有见生者

恒为众生说昼夜不断绝

而不生是念我为众生说

声闻如是知亦为众生说

无闻能闻故是名为声闻

其心意勇猛宣说最上法

若能知此法亦知诸法如

声闻说如是无染无有漏

亦为多众生说无染著法

若知无染界清净无戏论

于诸佛法中欲观不能见

诸佛所说法远则不可见

近亦复无有而能得见者

声闻说是法令多众生信

安住是法中故名为声闻

阿难以是事我说是声闻

当知是声闻是无依菩萨

是故阿难。如来等正觉。以方便力为声闻人。说菩萨摩诃萨名为声闻。

复次阿难。云何如来说菩萨摩诃萨名辟支佛。阿难当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现见了了。以现见了了故能知圣法。而于诸法不增不减。觉一切法无有增减。现见了了名辟支佛。觉知一切不可思议法。觉知一切众生等同涅槃。而不可得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故即是实际。照涅槃际。众生际。一切诸法无所有际。称名字际。不可言说际。不依言说。不可以言说说。所以者何。言说法空不得自在。言说不能知众生际及以法际。现见了了觉知此际名辟支佛。现见色阴。以言说故名为色阴。而此色阴无有言说。离言说故。但以言说名为色阴。此中无我我所。所以者何。言说说者此二皆空。不得自在不生不灭。言说无知。云何能说此是色阴。受想行识。亦应如是了了现见。现见识阴。以言说故名为识阴。而此识阴无有言说。离言说故。但以言说名为识阴。此中无我我所。所以者何。言说说者此二皆空。不得自在不生不灭。言说无知。云何能说此是识阴。于此五阴言说诸缘了了现见名辟支佛。所以者何。此阴言说诸缘。此缘无缘非缘能知。阿难。是菩萨摩诃萨名辟支佛。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现见一切法知圣法亦然

无诤不可坏毕竟无有相

现见一切法其性相自空

若知自性相毕竟无所有

已逮此现见与彼法无异

是名为正觉难思辟支佛

众生如涅槃其始不可得

无始无终际是名为实际

众生如涅槃毕竟无有生

若法无有生说名为涅槃

众生如涅槃亦有诸照用

照用无有我故名为涅槃

众生如涅槃立种种名字

不生亦不灭以言说故说

言说性是空言说无所知

以无所知故众生是涅槃

言说不自在无我无有心

以言说无性毕竟无所有

言说不依际亦复无所住

言说所说者难思众生际

众生际涅槃不思议实际

安隐无戏论最胜归依处

犹如电光际即是众生际

无缘无处所不思议实际

一切法边际无有众名字

以名字名故其际不可得

实际不可名亦无能知者

众生际无我当知此际空

言说不依际言说无所宣

若能了知此无有众生际

言不自在空言不知诸际

言说所言者难思众生际

如是等诸际自然能觉知

是名为正觉难思辟支佛

现见于色阴以名字故说

此阴无言说常离言说故

远离于所知所知名计寿

能知此所知而无有住处

所说名色阴色阴无有我

言不自在空毕竟无生灭

所言言说性毕竟无所有

以无所有故能说色阴名

受想亦如是行识亦复然

以无有言说说是五阴名

此阴不可说亦复不可断

不生亦不灭无处非无常

非烦恼出要非报亦非业

非取亦非舍非戏论寂灭

亦非奢摩他非毗婆奢那

非多欲知足非懈怠精进

非掉亦非悔亦无有增减

不得所生法而可以为戒

不修无分别宣说无分别

无怖无有诤无缚亦无解

以此入言说言说无所入

言说及诸法无言说而说

自能逮现见说法无穷已

依如是三昧不著诸言说

有此现见智知言说平等

如言说诸法以无言说说

已逮此现见更不复随他

是名为正觉难思辟支佛

复次阿难。菩萨摩诃萨。现见无明及行非生想。知识自性。知名色自性。知六入自性。知触自性。知受自性。知爱自性。知取自性。知有自性。知生自性。知老死自性。于此法中了了现知名辟支佛。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现见于无明毕竟不能生

犹如水中影终始无所有

明见一切法而无动摇相

若见法如是是故名为明

明性如虚空一切法皆尔

若得此现见是名辟支佛

如说此身行而不在于内

亦不在于外此身行不生

身行如芭蕉毕竟无坚固

不生亦不灭其性如虚空

无畏诸菩萨若得此现见

是名为正觉难思辟支佛

了知一切法其性常如幻

亦能深信解识无所有性

观察如此识所行而虚妄

以有此知故能知识性空

已知智非知一切处无染

若知如是法识则同于幻

如说诸名色无受不可说

而知其性相毕竟无所有

能说诸入性而无有取相

能如是知入此是性空故

触性无不在住于诸入中

观察此触时如幻无所有

触性本自空分别故能知

而此诸触性住处无方所

若能现见触智者能远离

有慧远离触是名辟支佛

能知受相空受亦无自性

如泡不牢固毕竟无所有

已断一切爱通达无爱法

已到爱尽处是名辟支佛

知取无所取亦知是虚无

不生无所有如热时炎水

本来诸有想及本有生想

若知此性想毕竟无所有

已离一切老更不复受死

而于一切处不复更受身

已逮此现见而无有所依

以辟支佛名宣说诸菩萨

如是阿难。如来等正觉。以方便力为声闻人。说菩萨摩诃萨名为辟支佛。如是阿难。诸佛如来。说菩萨摩诃萨名为坚信坚法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声闻辟支佛。尔时尊者阿难。便说偈言。

自在导世师不可说而说

于空中作结即空而解之

佛有大方便说无著法者

于不可说法而能分别

同类推荐
  • 沩山古梅冽禅师语录

    沩山古梅冽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贯斗忠孝五雷武侯秘法

    贯斗忠孝五雷武侯秘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林公案

    林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武器:揭开神秘的面纱

    武器:揭开神秘的面纱

    人们认为转轮手枪是美国人塞缪尔.柯尔特于1835年发明的,这种转轮手枪为火帽击发式,使用口径10.16毫米的纸弹壳锥形弹头,与现代转轮手枪相差无几,为此,不少史书将柯尔特称为“转轮手枪之父”。转轮手枪是手工装填弹药,子弹打空后就得退壳或重新装填。有三种方法将转轮推出框架,最常用的是转轮摆出式,也就是将转轮甩向左侧。由于左轮手枪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很快受到各国官兵的喜爱,19世纪中期以后,这种枪风靡全球,许多军官都以拥有一支左轮手枪而自豪。有的国家还把左轮手枪作为装备陆军的近距离自卫武器。
  • 星际超级生物文明

    星际超级生物文明

    张峰重生在星际时代的一个偏远星系,虽然继承了祖辈留下的一个生命星球,但是这个星球总人口不过不到三千,而且这个星球的土地贫瘠,矿产缺乏,毫无开发价值可言,看张峰怎么把这个偏远的贫瘠星球变成宇宙中人人向往的天堂。一个星际时代的超级生物文明。
  • Myth, Ritual, and Religion-1

    Myth, Ritual, and Religion-1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趣味经济学100问

    趣味经济学100问

    经济学并不意味着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演算公式,也并不仅仅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本书帮你找到了通俗易懂、简便快捷、生动形象地学习经济学的好方法。全书用生动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解释深奥的经济学原理,突出趣味性,以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本书将为那些希望轻松学习经济学的读者提供愉快、轻松的阅读体验,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学会有用的经济学知识。
  • 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党的首要属性是政治属性,党员的首要身份是政治身份,党的领导的首要内容是政治领导。在新时代,政治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儿?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是什么?什么是政治上的明白人?怎样成为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意味着什么?如何炼就一双政治慧眼?这一系列问题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当我们的党员干部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对他们的政治能力的考验就开始了,在实践中解答好这些问题,是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关键。带着这些问题,本书从政治优势、政治承诺、政治大势、政治方向、政治洞察、政治立场、政治素养、政治历练、政治能力等角度,全方位探讨如何修炼成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提供方法论指引,有利于他们用政治慧眼洞察世情,用政治素养充盈自身,用政治能力改造世界,能够始终做到政治清醒、立场坚定、策略灵活、本领高强。
  • 外挂傍身闯大明

    外挂傍身闯大明

    猝死的文子贤穿越之后发现自己外挂傍身但还是劳苦的命。文子贤:“我只是卖保险的”朱由检:“你就是朕最大的保险”多尔衮:“有文子贤,伐明不保险”科奎拉总督:“通商大明,是需要买保险”文子贤:“给你买了一份保险,三个字,期限是一万年”……“公子,我也要”文子贤:“世事难料人生无常,最不保险的竟然是……”
  • 王爷你作弊

    王爷你作弊

    安成落是个如同咸鱼的残废王爷?“不,你们在本王的眼里都是弟弟。”“安成落!都是第一次做人,凭什么你的人生能作弊!”
  • 婚恋成瘾:周先生的呆萌妻

    婚恋成瘾:周先生的呆萌妻

    她一梦醒来才知是亲人算计了她!谁推我入深渊,我就要让谁下地狱!她咬牙发誓。“做我的女人,我可以帮你。”他邪魅一笑,嘴角漾起完美俊逸的弧线。他与她之间只有利益。明明恨透他埋葬了自己的幸福,可是为什么他又总是一次又一次让她伤痕累累的心感到温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为神工作的日常

    为神工作的日常

    [每日两更]我叫叶小灵,一位大学毕业的“有业”青年,跨年那一天,我打游戏打到穿越了!穿越咱认了,为什么穿越还附带一位上司?好吧,附带上司咱也认了,为什么这上司还如此坑爹?好吧,上司坑爹咱也认了,为什么上司的上司更坑爹?好吧,这些咱都认了,谁让咱心地善良呢?……叶小灵:“卧槽!叶哥,我错了,快住手……”叶落:“说啥?我没听清楚?”叶小灵:“叶哥,你最帅……”叶落:“这才对嘛!(满意的点了点头.JPG)”就这样,我——叶小灵,由一位“有业”青年,光荣的转职为一位为神打工的神职人员,开启了热血澎湃(坑爹)的生活……
  • 鞭

    刘湾镇上的人都叫他“拐手”,没有人叫他的大名。他佝偻着他的左手低头走在刘湾镇十二里榆树夹道的大马路上,大人小孩都会扯起嗓子喊他一声:拐手,上哪儿配去?拐手不抬头,只咕哝一句:北海头倪家宅。因为说话而扯动嘴角,拐手白灿灿的脸面便生出一堆堆细小的皱纹,额头下略微浮肿的眼皮稍抬,三角眼里放射出微弱的光芒。问的人便一起笑着说:黄小军看起来蛮神气,今日里不知道能配下几头的胎。黄小军不是拐手的姓名,刘湾镇人叫的黄小军,是拐手终日相伴并靠它营生的一头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