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6000000060

第60章 新诗的节奏形式(20)

双音顿六个,三音顿四个,四音顿一个,双音顿和三音顿也占多数。当然,我们也可以把“看看我的书”、“暖暖我的床”读作一顿,那样便减少了双音顿和三音顿数,而增加两个五音顿,不过那是近乎散文的读法。而在“看看”和“我的书”之间略作停顿或微带拖音,似更能传情达意。

最后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自由诗。如梁小斌枟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枠的前两节: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后来,

我的钥匙/丢了。

双音顿七个、三音顿四个、四音顿五个;双音顿占优势。从此诗情感发展的脉络看,“后来”一行是一个大转折,节奏由急促变为迟缓,所以“我的钥匙丢了”一行也可划为三个双音顿,即在“我的”与“钥匙”之间略顿一下。如此,则三音顿与四音顿的数量相等,而双音顿数更占明显优势。

如像格律诗节奏单位一样,自由诗节奏单位所包含的音数也与诗行的长短有关。一般说来,诗行较长,音顿包含的音数就较多,如上文胡适所划分的诗行和枟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枠的诗行。反之,诗行较短,音顿所含的音数就较少,如江河的枟帆枠一诗:

海那边

有我的/妻子

海的/那边

她/歌唱

比帆/洁白

比帆/遥远

她/轻轻地唱

一支歌

一面帆

一片/遥远的/洁白

折叠/黎明的/边缘

大多数都是双音顿和三音顿,还有两个单音顿。

总之,自由诗节奏单位主要是双音顿和三音顿,其次是四音顿,再次是单音顿和五音顿,五音以上的顿很少。

自由诗的节奏单位与格律诗节奏单位都主要是双音顿和三音顿,这是两者的共同点。格律诗节奏单位此外还有单音顿和四音顿,但数量很少;自由诗节奏单位此外还有单音顿及四至以上音顿,并且数量较多,其中四音顿尤其较多。这是两者的不同点。由于有这个不同点,两者的等时性就不同:格律诗节奏单位的等时性强,由这种等时性节奏单位构成的诗行,是可以打着拍子来读的。自由诗节奏单位的等时性弱,由这种节奏单位构成的诗行,其外在节奏性不强。

第二节 自由诗的行式

一 建行原则及其根据

自由诗的建行原则有平衡、完整、过渡、暗示等,它们都有各自的根据。

平衡原则及其根据 平衡原则全称“情绪的平衡原则”,指自由诗中相邻诗行所包含的情绪是大致平衡的。亦门曾论及这一点。他举的例子很典型:

用手捶着自己的心肝

捶捶!

或者伸着颈,直向高空

嘶喊!

———艾青枟巴黎枠

这四行诗长短分明。亦门说,比较起长行来,短行的“情绪的含量,或者所谓力,是并没有什么更为短少之处的”。长短诗行“在形式上看来实在不是平衡的,但从情绪上或者从节奏上加以考虑的话,它们实质上却是有着平衡的”。 [49] 亦门所言甚是。从这四行诗看,平衡的原则具体表现为:情绪强,诗行就短;情绪弱,诗行就长。这体现着情绪强弱与诗行长短的配合关系,所以是建行原则。

再以洛夫的枟床前明月光枠来考察:

不是霜啊

而乡愁竟在我们的血肉中旋成年轮

在千百次的

月落处

只要一壶金门高梁

一小碟豆子

李白便把自己横在水上

让心事

从此渡去

开篇一行短小,却是一个深沉的慨叹,情绪强烈。第二行是长行,以比喻说明一个事实、一种过程,有情亦有理(要多一点理智思考才能明白),所以情绪与前一行大致平衡。第三、四行本为一句,但由于情绪强烈,遂分为两行:第三行中的“千百次”本来就是一个情绪色彩很重的词语,在这里大约暗示时间上长时期的日日夜夜的思念;第四行点明情之所钟,心之所向,字最少,情最深。第二节类似。只有一点例外:第一、二行假设条件,情绪较弱,诗行宜长,但第二行却偏短。这是因为这两行主要体现自由诗的另一个建行原则———过渡原则(下文详)。最末两行本是一个短句,但因情绪深沉,也断为两行,以便与其余诗行保持平衡。总之,此诗在情绪强弱与诗行长短的关系上也大致体现着强短弱长的平衡原则。

以上讲的是现代体自由诗,其平衡原则的实现较多地借助跨行的方法。传统体自由诗则主要以诗行自然的长短参差(包括用传统跨行所造成的长短参差)来与情绪的强弱相配合,从而实现情绪的平衡。不过为了较准确地做到这一点,诗人常常运用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如上文郭沫若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枠一诗,诗行长短不齐,但所包含的情绪却是大致平衡的。其中四个由感叹词“啊啊”开头的排比句的运用,对这种平衡起了很大作用,因为排比的运用除了在整体上增强诗的情绪性外,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对诗行的意义和情绪加以同质性和等量性的限定。

又如艾青枟大堰河———我的保姆枠中的一节: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全节诗七行,其中两行以“大堰河”的排比起头,四行以“她死时”的排比起头;又有两行(第二、七行)是重复。上文说过,排比句的情绪往往具有等量性;诗行的重复则在于强调同一意思和情绪。就这节诗而言,重复的两行诗给诗节定下了哀婉、深沉的情绪基调,其余诗行的情绪虽然强弱不同(那最短的一行“大堰河,已死了”大约情绪最强),但由于上述排比和重复手法的运用,其情绪在量上是大致平衡的。

传统体自由诗有时也用跨行方法使诗行的情绪平衡。如高兰枟哭亡女苏菲枠中的一节:

一年了!

春草黄了秋风起,

雪花落了燕子已飞去;

我却没有勇气

走向你的墓地!

我怕你听见我悲哀的哭声,

使你的小灵魂得不到安息!

第四行意思未完,是跨行,但诗笔至此,情绪的含量已很充足,已不少于其余诗行,非另起行不可。结果便是,诗行虽然长短不齐,所含的情绪也强弱不等,但情绪的量却是大体平衡的。

总之,无论是传统体还是现代体自由诗,在情绪强弱与诗行长短关系上,都体现着强短弱长的平衡原则。

这一原则的根据是什么呢?显然不是诗的外在音顿节奏规律,而是内在情绪节奏规律。情绪节奏指由情绪的强弱起伏造成的节奏。这是情绪的自然节奏,它存在于日常语言和散文语言中。它在自由诗形式中是怎样体现的呢?或者说,它与自由诗的分行存在着什么关系呢?从上文的论述看,大约是一种等量的关系,即自由诗诗行的情绪虽然强弱不等,一般却是等量的。(上文亦门的话已谈到这点。)这种认识的理由在于:诗行的情绪既然是平衡的,这种平衡就不可能是情绪在强弱上的平衡,即诗行的情绪不可能是一样强或一样弱;而只能是情绪的量的平衡,即在量上大致相等。所谓情绪在量上大致相等,是指有的诗行的情绪虽然较强,但由于诗行较短,那强情绪所经历(也就是所表现)的时间也就较短;反之,有的诗行的情绪虽然较弱,但由于诗行较长,那弱情绪所经历的时间也就较长。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便觉得诗行的情绪是大致等量的。这样,诗行的反复也就造成情绪强弱的等量反复。这种反复形成诗的格律性的(有格式有规律的)情绪节奏。所以,自由诗人也创造诗的格律,只是不是外在格律,而是内在格律。

从上述可知,自由诗的情绪节奏已经不是自然的情绪节奏,它是通过对后者加以等量化而形成的。在自由诗中,作为基础的自然情绪节奏的强弱变化仍然存在,只是被长短不等的诗行等量化了。这也就是说,情绪的强弱变化是逐行等量地由弱变强或者由强变弱的。所以,如果说自然的情绪节奏是情绪强弱特征的自然的反复,诗的情绪节奏则是情绪强弱特征的艺术化的反复,即等量的反复。后者也就是自由诗的所谓“情绪律动”,或称“内在韵律”。上文枟床前明月光枠、枟大堰河———我的保姆枠等诗或诗节,其诗行包含的顿数和音数没有规律,所以外在节奏不强;但因为诗行包含的情绪是等量(平衡)的,诗行的反复造成情绪强弱的等量反复,所以其“内在韵律”却很强。

自由诗的内在韵律,是自由诗形式理论中最玄妙的问题。郭沫若给“内在韵律”下的定义是“情绪的自然消涨”。我们经过一番论证,说明情绪的自然消涨只是自然的情绪节奏,只是“内在韵律”的基础;内在韵律是对之作了加工,即对那自然消涨的情绪,通过安排长短不一的诗行而使之有规律地即等量化地表现出来。

情绪强弱的等量反复规律,可以简称为“情绪的等量”反复律。这是就自由诗内在韵律的特征简称的。因为情绪的强弱反复不只自由诗形式中才有,在日常话语和散文语言中也有。但在后两者中情绪强弱特征的反复一般不可能是等量的,只有自由诗能通过独特的分行艺术做到这一点。

现在小结如下:自由诗建行的平衡原则,是情绪强弱与诗行长短相配合的原则,即强短弱长的平衡原则。它是自由诗建行的基本原则。其根据是诗的内在情绪节奏规律,即情绪强弱的等量反复律,也就是自由诗的所谓“内在韵律”。

最后,我们将自由诗建行的这个基本原则及其根据与格律诗建行的基本原则及其根据略作比较。格律诗建行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顿数和言数,其根据是外在音顿节奏的等时性反复规律。自由诗建行的基本原则是以诗行的长短不同来造成情绪的平衡等量,其根据是内在情绪节奏的等量性反复规律。等时性反复实际上也是一种等量性反复,即时间上的等量性反复;但等量性反复不必是等时性反复。于是,我们看见了格律诗外在音顿节奏规律与自由诗内在情绪节奏规律的共同本质。其实,在不严格(不那么等量)的意义上,等量性反复可以说是一切节奏———听觉和视觉的节奏、时间和空间的节奏、具体和抽象的节奏———的共同本质。这即是说,一切节奏都是某种东西的等量的反复;我们所着重论述的诗歌的外在格律节奏就是一种独特的等量性反复的节奏,即诗歌语言的某种语音特征在时间上等量反复(即等时间反复)的节奏。这样,我们所论及的各种诗歌节奏,包括自由诗的节奏和格律诗的节奏,以及由诗行在空间上的均齐与对称所造成的视觉节奏,就有了共同性。至此,本书所论述的节奏概念的定义就应该扩大为:节奏是某种形式的等量的反复。

以音顿的等时性反复规律为根据而构成格律诗节奏形式,是诗歌形式上的一大创造。这种创造是独特的,因为它既不同于其他文体的节奏形式,也不同于诗歌中的自由诗的节奏形式,在后两者中,音顿的反复常常不是等时性的(严格意义上)。这是格律诗节奏形式的独特意义和存在根据。以情绪的等量性反复规律为根据而构成自由诗节奏形式,或者倒过来说,以自由诗长短不同的诗行来造成情绪强弱的等量性反复,是诗歌形式上的又一大创造。这种创造也是独特的,因为它既不同于诗歌中格律诗的节奏形式,也不同于其他文体的节奏形式,在后两者中,情绪强弱的反复常常不是等量性的。这是自由诗节奏形式的独特意义和存在根据。

完整原则及其根据 完整原则全称意义的完整原则,指自由诗诗行具有完整的或相对完整的意义。传统体自由诗是普遍如此;现代体自由诗中虽然常有现代的跨行,因此有的诗行的意义并不完整,但意义完整或相对完整的诗行究竟占多数。所以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建行原则。

在偏于叙事的自由诗中,意义完整原则较突出,如艾青枟大堰河———我的保姆枠的首节: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这节诗交代了大堰河的情况及与诗人的关系,主要是叙事而不是抒情,所以建行原则主要不是情绪的平衡原则,而是意义的完整原则。又如冯至的枟蚕马枠中的一节:

旁边一匹白色的骏马,

父亲眼望着女儿,手指着它,

“他会驯良地帮助你犁地,

它是你忠实的伴侣。”

女儿不懂得什么是别离,

不知父亲往天涯,还是海际。

依旧是风风雨雨,

可是田园呀,一天比一天荒寂。

枟蚕马枠是叙事诗,这一节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必要部分,它的建行所遵循的也主要是意义的完整原则。

偏重说理的自由诗的建行也常常运用意义完整原则。如臧克家的枟有的人枠中的一节: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这四行诗的情绪显然是不平衡的,所以诗人主要不是依照情绪平衡原则来建行的。它旨在说理,所以诗行主要讲求意义的完整或相对完整。

在主要遵循意义完整原则的自由诗中,有时也用跨行方法把个别偏长的诗句断为两行乃至多行。不过这种跨行一般是传统跨行,因为根据传统跨行建立的诗行才有相对完整的意思(从另一方面说,既然诗行主要遵循意义完整原则,而不是情绪平衡原则,也没有必要用现代跨行去割裂诗行的意义)。如李金发的枟律枠一诗:

月儿装上面幕,

桐叶带了愁容,

我张耳细听,

知道来的是秋天。

树儿这样消瘦,

你以为是我攀折了

他的叶子么?

第二节说万物兴衰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最后一句断为两行,主要是为了与其余诗行的长短大致平衡。其实,这种主要表现理趣的诗,不跨行也无大碍。

同类推荐
  • 跟青年谈鲁迅

    跟青年谈鲁迅

    《跟青年谈鲁迅》是作者跟青年谈论鲁迅的文章,从鲁迅的少年时代、鲁迅在日本、辛亥革命与鲁迅、鲁迅的第一篇小说、分析“阿Q正传”、鲁迅怎样写杂感、鲁迅的杂文、鲁迅与现实主义传统、鲁迅对文学形式和文学语言的贡献、鲁迅的艺术特点、鲁迅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和民族心态进行讲解。鲁迅在他的青年时代,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影响非常大,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文章,对于当时一切进步的知识分子,影响非常之大,让大家真真感到中国给封建统治太久了,封建道德是吃人的东西,非推翻它不可。作者简介: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师从周作人,曾为语丝社成员,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将六朝文、唐诗、宋词以及现代派等观念熔于一炉,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长篇小说有《莫须有先生传》《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桥》与《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皆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若干。
  •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长篇散文。这是对母亲去世的最沉重的悼念;这是对母爱凄婉、深长的颂歌;详尽记录了母亲生命中最后的八十多个日夜;很少有这样刻骨铭心的长篇自述;它讲述的是生命、爱和灵魂的故事。
  • 现代诗歌的结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抒情诗(名家文学讲坛)

    现代诗歌的结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抒情诗(名家文学讲坛)

    《现代诗歌的结构》堪称现代诗歌研究的里程碑式作品。这部经典著作揭示了现代诗歌超个人、超国家、超越数十年时间的征候。“现代”指的是自波德莱尔以来的一整个时期,“结构”指的是一种有机构造,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具有典型性的共同之处。胡戈·弗里德里希的批评意识、充满智慧的想象以及分析性的语言力量,是风格研究和作品阐释领域内的典范。
  • 身体里的故乡

    身体里的故乡

    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曾出现规模空前的南下和北上打工潮,其中从外地到北京的务工者被称为“北漂族”。印子君便是“北漂”中的一员。约略记得1997年深秋,川南富顺一老作家到京造访,陪同前来的一小伙,正是印子君。于是知道印子君是四川富顺人,其时,他在北京亚运村一家餐馆打工,负责后勤采购工作。每天,印子君骑着三轮车不断往返于餐馆和菜市场之间,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写作,常有诗歌作品在报刊发表。因为这个缘故,当时北京不少媒体对他进行了大量报道,一时间成了引人注目的“民工诗人”或“打工诗人”。印子君上街或到菜市场买菜,许多并不认识的当地居民都主动向他打招呼,投来钦羡的目光。
  •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作品中的“伤感”与“颓废”迅速打动了那些刚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下脱离出来,却又陷入彷徨的青年的心,“沉沦”几乎成了战乱时代青年苦闷忧郁的代名词。本书不仅收录了郁达夫以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一个人在途中》,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表露心迹的日记等,还还收录了一些郁达夫与亲人、爱人及友人来往的重要书信。另外,在分类上,编者没有根据以往广义的散文概念进行分类,而是把游记和自传单独编排,以求用更清晰的视角让读者领略郁达夫散文的魅力。
热门推荐
  • 领袖心经

    领袖心经

    卓越的企业管理者既要有超高的智商、情商和财商,还要有一定的佛商。佛教经典虽浩如烟海,但其精华都集中在了《心经》一书当中。本书作者通过对《心经》逐字逐句地解读,将佛教思想中的精华深入浅出地分析开来,并将其运用到如何提高企业领导者领导力的实践当中。为迫切需要提升自身领导力的领导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认识自我、升华自我的途径。
  • 快穿工作档案

    快穿工作档案

    唐可儿在一次旅行中不幸遇难身亡,本以为死亡是结束,却没想到这才是刚刚开始。唐可儿:算了,在哪儿打工不是打工。世界管理中心薪资合理,待遇优厚,关键是还有重生机会。从此,灵魂打工妹唐可儿穿越各个世界,守护每位委托者的人生。什么?你被心机女诬陷?没事,放着我来!什么?你被塑料姐妹背后捅刀子?别慌,放着我来!……世界管理中心921号工作人员,竭诚为您服务!比心~
  • 丢过钥匙丢过你

    丢过钥匙丢过你

    前世,陈秋白与江心分手后,重获自由的他用醉生梦死来祭奠爱情。后来有人告诉他,江心死了,死于难产,一尸两命。他才知道,原来爱情还可以用付出生命的形式来祭奠。重生到他们上一世还没有相遇的年纪,他洗心革面,找到了还很天真懵懂的江心,把她宠成了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女人!他说:你曾对我说你丢过钥匙回不了家的经历,可我却从未对你提起,我丢过你没有了家的事情……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鬼悲

    鬼悲

    人死为鬼,鬼死为聻,聻死为希,希死为夷。随着又一次末法时代的到来,曾令无数修士闻之色变的“鬼器”横空出世。在以器为尊的时代,且看成为众矢之的的主角如何一步一步力挽狂澜,拯救自身...
  • 冰冻星球

    冰冻星球

    一夜之间,全球冰封,人类死伤无数,科技几近消亡,九界入口被打开,各种魔怪横行,地球已沦为战场,常生要如何拯救世界,一切尽在冰冻星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雷狱幻界

    雷狱幻界

    幻为天下之界,两方世界的奇点,跨两界入幻元,容一身之所得
  • 用爱心拥抱世界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

    用爱心拥抱世界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美国女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海伦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然而,在80多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中,她却靠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以惊人的毅力去面对困难,终于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投身各种社会活动,经常四处演讲,奔走于世界各地,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她还克服千难万苦,出版了我的一生中流等14部著作,为残疾人找到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为人们留下了千古传颂的生命之歌。
  • 洛阳记

    洛阳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