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3600000003

第3章 山水(1)

1.河湾

凤凰村坐落在一块长条状的斜坡上,屋舍错落有致,一条村巷由北向南,贯穿而过,直到江边。尽管村子有蛇地及蟹地或龟地之说,但若航拍的话,我想更像一尾鲤鱼,层叠细密的灰瓦像鱼身的鳞片。鱼尾在长滩岸上摆动,鱼头伸至下游的“荷包袋”,正好对着鬼落山。我们家就在鱼头的部位上,村中当时唯一的甜井恰巧居于鱼眼的位置。不管地形像什么,逾百年前正瑞公迁出老村而看中此地,肯定是因为河流。河流像一条透明而闪亮的玉带,从“鱼尾”贴着“鱼腹”流过,再从“鱼嘴”处流向下游的米缸窝,直往下游的石头垌及马园山流去,此地乃奇人黄应国所建的水碓遗址。

河水环绕着村子流过,使我的童年在水声中度过了每一个夜晚。上游有多个水源,其中一处发源于中火嶂北麓,有一两处发端于广西十万大山余脉,可谓源远流长。上游河床浅窄,流量不大,至长滩处逐渐开阔,流速减缓,风吹过处,波光粼粼,两岸林木幽深,正适于鱼虾繁衍。

长滩处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蓄起水坝,将河流拦腰截断,坝上安装水泥板水闸,上铺水泥桥,供行人牛马行走。坝边开挖一条水道,将水送到水轮机房,利用水力使大铁轮转动,并用皮带将动力传到碾米机去碾米。水轮机房就建于河岸山坡临水处,临江的墙基高逾十米,长有八九米,全由石头垒砌而成。石头之间的石灰线白色而清晰,看上去像一个巨大蜂巢的平面图。我常坐在河岸上,盯着那面石头墙发呆,那些规则的、多边形(或多棱角)的灰色或白色相间的图案,仿佛诞生于一种符合美学的神秘秩序,让我感受到了它的法则和威严。水从石头墙底部的水道流出,泛着泡沫,像白色而闪耀的花纹。石头墙基跟黄色的泥砖屋连接处颜色对比鲜明,往往又飘动着几株芍药、野蕨或铁芒萁之类的杂草。那面墙壁像一幅巨大的壁画,多年之后,我注意到一道裂缝在墙上蔓延和扩大,仿佛一帧风景明信片上的撕裂痕迹。那些石头将挣脱石灰的粘合而纷坠于水中。它们挣扎了好多年。也许,它们本来就是从河中捞取的。

长滩由于筑坝蓄水,设坝时间不长,淤泥却堆积深厚,由于水面开阔,遂成了孩子戏水的乐园。我们常在水中浮着一个木盆或塑料盆,一边潜水,一边从淤泥中摸取河蚌及黄蚬。当玩耍完毕,盆中的蚌蚬也有半盆了。用清水养上三二日,待蚌蚬吐净泥沙,煮食煲粥,滋味之鲜美难以言表。河水深处也有两三米,戏水者多是十岁八岁的孩童。那天,悲剧就发生了,说有个孩子被水鬼或水兽抓了去(实乃溺水),待大人觅回,已全身发白,肚皮鼓胀,嘴唇紫黑,放在牛背上颠簸,希望能将其腹中水颠出,终究无力回天。水坝上有几道斜坡,呈刀背状,长逾数丈,宽却仅一两尺,由于表面光滑,就是天然的滑梯了。胆子大的孩子常坐在坝上往下滑行。有个孩子不慎跌翻在闸口处的水泥面上,迅猛过头,收势不及,背部被铲掉了一大块皮肉,鲜血淋淋,惨不忍睹。那个地方,总有人在此骨折或擦伤。我鼓起勇气玩过一次,犹如失控的火箭,急速地往闸口的深潭滑去,幸好不是摔在表面粗糙的水泥池子,才算没事。后来也不敢玩了。

我幼时胆小如鼠,过那座没有栏杆的桥,亦胆战心惊,小腿发抖。如果掉落到上游的长滩自然没事,若跌到闸口下的水泥池子,可不是闹着玩的,落差有八九米大。闸口因放水及洪水大力冲刷,水泥池子崩塌,下面的水潭是越来越深了。

潭中每见蛇类。我好奇一条眼镜蛇长年在“滑梯”下的石头缝里,我只要到水坝处玩,都能见到它。我坐在“滑梯”末端,静静地注视它,就是想搞清楚它是否真的戴着眼镜。它浮在水中,头部昂在水面望着我,气定神闲。它有着三角形的扁平头部,全身青黑,偶尔吐着分叉的舌头,似对我略感好奇。它的眼睛有一层透明的角质薄膜,微微鼓凸,但也跟眼镜沾不上边。它比我有耐心得多,能保持一个姿势久久不动,直至我离开。

河床多浅窄,上面布满光滑的鹅卵石,流水如镜,难以计数、种类繁多的小鱼活泼地游动,仿佛在镜子的深处游动。石头浑圆如母羊的奶子,或雪白,或灰褐,有时还能见到青色或黄色的石头,晶莹剔透如宝石。我们捡回来,在庭院里做玩具,大的搭房子玩,小的玩捉子游戏。在这样的两段流水之间,往往是一个比较幽深的河湾或水潭,犹如水瓮,流水原本哗哗作响,此刻注入,不泛起一丝涟漪,仿佛流入了怪兽的口腹或时间的黑洞。河湾两岸,苇草茂密,相思树摇晃,据说过去全是密密麻麻的水蓊树,但在大炼钢铁时期被砍伐化成焦炭,早已不见踪影。我还算赶上了小河最后的好时光。它仍然是那么清澈、深邃,鱼龙混杂。深水里隐藏着大鱼。

凤凰村的“鱼腹”部位就是坡禾林,里面林木茂密,鸟雀繁多,古藤缭绕,是一个神奇之所。河水流经坡禾林的末端,有一个河埠头,乃河流跟村人最密切的一段,美其名曰“过江埠”。此处有一座小桥,后来又建成水泥桥,过江往前走,可到江竹垌、鹏丫、窑地山、马自山等处,实乃交通咽喉之一。过江埠段包括两三个小河湾,上游供洗菜、杀禽之用;中间一个砌有洗衣台,也洗耕牛吃的青草;下游一个水湾,乃水牛饮用及卧窝之处。过江埠是凤凰村最热闹的地方,人来人往。洗衣妇在洗衫之际,正好交换信息,飞短流长,说得眉飞色舞,间或有妇人母鸡般咯咯嬉笑。在下游约一二百米处,江竹溪跟河水交汇处,有一深潭名“碑头湾”,里面鱼类繁杂。

河流是我们的澡盆。河边长大的孩子,没有不喜欢游水的。我们从五六岁起,就在河里泡,开始只敢在浅水处打水花,尔后逐渐往深处摸索。先学会潜水,捏着鼻子,闭上双眼及嘴巴,猛地沉入水底,再呼地钻出来,溅起一堆水花。停顿的时间很短,慢慢就能憋上数秒钟,有厉害者憋到一两分钟,也是常有的事。我发现,潜入水中不难,潜行亦非难事,最困难的是要在原地一动不动,因为身体老是像皮球那样浮起。后来,我发现桥墩下有一凹陷之所,遂钻入去,牢牢抓住坑壁,犹如螃蟹栖身于洞穴中,就比较持久。有一次跟同伴比赛潜水,别人老不见我起来,还以为我出事了。学会潜水,要学游水就有了基础。但我们会的多是狗刨式,仰泳亦容易掌握,蝶泳之类却非自学所能谙熟。狗刨式有一个弊端,就是容易累,老仰着头,不利于换气,故不能持久。好在河段不宽,游数个来回亦无非是三五十米,还不如城里的标准泳池大呢。有的人学会踩水,能举着衣服横渡水面较宽阔的长滩,而不沾上一滴,颇为神奇,上半身挺于水面之上,破浪前进。又有人双腿始终挺立于水面,而人在水底倒着疾行,这算不算乡村的花样游泳?这些稀奇古怪的花式,都让我们叹为观止,却无力掌握。

夏天,河湾俨然是孩子们的乐园,我们洗澡,嬉戏,打水仗,其乐无穷,直至十指尽白,起皱,兀自不思上岸。女孩子也喜欢游水。男孩子穿裤衩乃至一丝不挂,而女孩则穿着衣裤,遮得严实,只是入水一泡,便线条毕露,身体险要处若隐若现,风情万种。只是乡村少女发育较迟,即使有少女胸前微微隆起,亦不算夸张。大人也喜欢游水,午后或黄昏,从地里劳累归回,满身均是汗臭及泥尘,在河里搓洗干净,游上三五圈,酷暑顿消,通体舒泰,方才回家吃饭。在我经验中,吃饱了切勿下水,否则游上一阵,腹中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一顿饭就白吃了,却再没得吃,那腹中空虚难以忍受。我只在夏季游水,入秋之后,河水变凉,下水次数就少了。而至冬日,河水冰冷,极少人去游冬泳。井水倒温暖,不少男人懒得烧热水洗澡,就在井边打水用,也不冷。

在关于水的言说之中,加斯东·巴什拉的《水与梦——论物质的想象》堪称杰作。巴什拉以洪水般的激情和河岸般的理性,对作为物质的水及关于水的想象(亦即文学与梦幻意义上的水)作出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他从水的生理学、心理学出发,揭示了诸如水的母性、流动、纯洁与净化、狂暴和深邃等品质。在杰出诗人那里,关于水的描述,除了隐喻,还有遐想和观念相结合,最终确定了诗歌形象实体和对基本物质的合适阐释形式。水和土的结合成为泥团,水和火的对应,水的倒影,水的声音,水的语言是诗(水具有身体、灵魂和声音)。作者运用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将自然科学、诗学、哲学和心理学诸学科认识的“水”相互贯通,从而确立了“梦想的诗学”。该书分析了莎士比亚、爱伦·坡、保尔·克洛岱尔等诗人的名篇,论述浪漫派跟唯物论、寓言和现实的奇异结合,既让人信服,又能使人领略妙趣。

2.捕鱼

父亲善于捕鱼,方法甚多,省事而高效的如用鱼笼捕鱼等。父亲去县城买了一挂渔网,跃跃欲试,带我到了碑头湾。他将网撒开,按“之”字形绕了好几道,未几,只见浮标乱动,见一长形活物在水中左冲右突。父亲以为网到了黄鳝,欲伸手去捉,幸亏河水清澄透明,忽见其身上一圈红一圈黑,分明是水伏蛇啊。父亲吓得魂飞魄散,手闪电般缩回。水蛇类一般没毒,捕蛇者常捉其去石湾乡及官桥镇餐馆处出售,但谁愿被蛇咬?父亲脸色煞白,一言不发。他见浮标接连跳动,鱼没网到,水蛇倒全撞网来了。他小心翼翼地将网收到沙滩上,网上搅缠着水伏蛇,竟有二三十条之多,拼命挣扎,蛇舌乱吐,却是不得脱身。父亲拣来一根木棍,将蛇一一打死,费了不少功夫,才将蛇尸从网眼上扯出来,抛到一边。再将那杂如乱麻般的渔网理顺,一直忙到天黑,鱼没捉到一条。如此晦气之事,在父亲无数次的捕鱼经历中,还是头一遭。

那天午后,父亲脸色一直晦暗不明,也许是他觉得伤了那么多性命,心中不快。父亲天性善良,平时见到蛇也是驱逐之,很少出手,这次却毫不留情。我望着满地蛇尸,差点吐了,浑身泛起鸡皮疙瘩。可能是父亲觉得太过晦气,让他想起了某些异常之事,又或他不将蛇打死,就无法将渔网收回。我一直没有问他。

此后,父亲很少动用那张渔网,倒是在随后几年中,我常带着弟妹去网鱼,弟妹提着锑桶在岸上跟着,我在水中一路往下游网鱼。我将捉到的鱼抛到岸上去,弟妹捡拾并放入桶中。我从水轮机旁边的水潭一路捉到“荷包袋”,收工,亦有一两斤鱼,够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了。捉鱼的过程非常快活,迹近于玩耍,亦很轻捷,水很清,即使不看浮标,也能见到鱼入网眼。我捏着鱼头,将其身体拽出,一般能使其保持活命。多是一两指大的杂鱼,如草鱼、镰刀、沙皇、麻扁婆、走水佬、花肚军之类,偶尔也能网到花星、“纳锥”、木鱼(即生鱼)及塘鲺。这都是乡下的叫法,十之八九,我无法在书面语找到对应的称呼。

父亲是村庄有名的捉鱼能手,由于家贫缺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只好打河里的主意。他七八岁起即去河涌捕鱼,掌握了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捕鱼方法,譬如叉鱼、摸鱼、网鱼、罾鱼、装鱼诸如此类。一个河湾,他只要略为观察,便知大概有几斤鱼,有几尾大鱼。戽干水一捉,八九不离十。他最常干的,就是用鱼笼装鱼,鱼笼是他劈竹篾编织的,分两层,形如喇叭,里面一层装有锋利竹签做的倒刺,鱼能进不能出,隔数分钟起一次,将堵住尾部出口的稻草抽掉,将鱼倾倒出来,再将稻草塞回去,如是周而复始,直至满载而归。父亲织有鱼笼大中小三个,大的宜放江中,中的放在溪流,小的放田垌。大的那个巨口张开,直径近两米,又称“大头狗”,不是非凡篾匠无法编织。

我少年时跟父亲学会了编若干竹器,如畚箕、柴筐、菜篮诸物,编织鱼笼却功败垂成,我无法将夹层跟外面一层天衣无缝地织合起来。我扔在柴房里,一扔就是数年,父亲也不管。

父亲装鱼不分季节,反正鱼在河里,河在村边,只要得闲了,就用锄头扛着大头狗出发,必有收获。我即挎着鱼篓跟在后头,只管捡鱼入篓即可。父亲常在“荷包袋”的浅滩上设置鱼笼,在上游一两百米的碑头湾处用草坯筑一道土坝,坝高数尺,坝成下游迅即干涸,鱼慌作一团,只好随波逐流,直到落入笼中。而上游的水越聚越高,土坝眼看就要溃垮,父亲不慌不忙,用锄头轻轻打开缺口,犹如开闸放水一般,水位迅即下降,河湾的鱼趁机夺路而出。父亲又将土坝关上,如此一收一放,每次均有所获,人也不怎么费劲。有一次,装到一尾金色的大鲤鱼。我那时六七岁吧,怜其气喘,双手牢捉住鱼身,将其放到水深处,让其饮水。谁知鲤鱼奋力一摆,将水花溅了我一脸,它竟迅猛潜入水底,逃之夭夭。我喂鱼喝水之事,被村人传为笑谈。

另一事有相似处。一次,父亲从稻田捉回一只大青蛙,背部碧绿而有黑色斑纹,肚皮雪白,它被一截鸡麻皮牢牢束缚住,肚子跟后腿处,仿佛要勒断了似的。我将鸡麻皮解开,将其塞入猪笼(一种装活猪的竹器)里去,谁知它“嗖”地从笼眼跳出,再一纵跃,“咚”一声跳入池塘。我半天没回过神来,兀自奇怪,如此肥硕的青蛙,如何能钻过比它细小的笼眼?

同类推荐
  • 风雨人生

    风雨人生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四岁起就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一直感受着母亲给予我们兄妹的关怀和爱护,母亲的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人畜之间

    人畜之间

    动物为了繁殖后代,只对同类有性要求。让它们对人类的“性趣”,是人类培养出来的。不知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许多人一一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总觉得人民币的坚挺“挺”得有点悬乎。议论最多的是中国产品的出口受到遏制,数额急剧减少。我亲眼见到的是,因为人民币的坚挺,把大量中国人“挺”出了国门,坚挺着下巴和肚子到东南亚去旅游。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编写的《荷塘月色》分为感悟生活、故人旧事、行走的踪迹、思索人生四辑内容,其中,四辑中的佳作,无一不体现朱自清先生为文的特色;第二辑的七篇作品之中,《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其简洁朴实的文字,忧郁萦绕的氛围,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式的父子情深;《阿河》塑造了一个勇于追求个人幸福,敢于反抗旧礼教的新女性形象;《白采》借叙述与白采生前交往的二三事,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处境的凄凉;《儿女》一扫前面的沉郁压抑气氛,满篇幽默,字里行间透露出朱自清先生为人父的大快乐与小烦恼;《白马湖》和《我所见的叶圣陶》表达了作者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深深怀念和惺惺相惜;《给亡妇》是泣血泣骨的悼念亡妻之作,力透纸背的情意让读者动容;第三辑中收录了在朱自清先生的几部代表性散文集中的游记;第四本辑中,《航船中的文明》虽曰“文明”,其实是反讽了封建习俗的愚昧;《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借一笔买卖孩子的交易,斥责了人情的淡薄和世事的险恶;《正义》一文通过戏谑的口吻,在千方百计寻找正义而不得中,讽刺了当时正义感普遍缺失的现象。
  • 王小波经典作品

    王小波经典作品

    王小波,一代著名作家。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去世后,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台湾李敖说过,他是中国白话文第一把手,不知道看了王小波的文字还会不会这么说。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李银河如是说。
热门推荐
  • 未婚先逃,王妃不乖

    未婚先逃,王妃不乖

    喜欢上要嫁的人,却误以为另有其人。“我想忘掉你,可总是适得其反。”他故作苦恼,“那你可以试着天天想我,说不定哪天就忘了。”相遇美好,可故事的结局总是花开两朵,天各一方。“丫头,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头,不要让过去的悲伤,毁掉当下的快乐。”“子宸!对不起,对不起。”红尘无尽,若只有阳光而无阴影,快乐而无悲伤,那就不是人生。
  • 斗罗大陆之再现辉煌

    斗罗大陆之再现辉煌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距灵冰斗罗创建传灵塔已有数千年了,可传灵塔还在,斗罗大陆却破败不堪了,资源枯竭,生命气息也快消失了。联邦决定销毁了所有攻击性魂导器,只为有一个更好的大陆。所谓的‘神炎’,却带给了他与常人不一样的能力,他,为了朋友,家人,老师不断努力。创造出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
  • 少年,抬起脚,跨过去

    少年,抬起脚,跨过去

    有的时候,我们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却从来不知道,其实答案已经在自己的心里,或许是害怕,或许是不愿面对。但只有直面自己的内心,你才能强大,所以呀,牵绊住自己前进脚步的只有你自己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牌女生:死神的召唤

    王牌女生:死神的召唤

    痞子女王逆袭,谁与争锋!玩转校园,叱咤商场,手掌黑道!新一代,富二代,红三代,通通手到擒来!嚣张校草,纯情校草,呆萌校草,通通由我来采!勾唇一笑,不管是冰山美男,还是温柔男教师,通通拜倒臣服:“我的女王陛下。”
  • 冰川:千万年厚厚积雪

    冰川:千万年厚厚积雪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学习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推广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水平,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播音创作基础训练教程

    播音创作基础训练教程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自20世纪60年代滥觞于北京广播学院,得益于一代代播音教学岗位巨擘、大师、前辈、同侪的矻矻致力,薪火相传,而今已迈入枝繁叶茂、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盛年。现如今,播音主持学术理论大架已然形成,同业人在科学承继中前瞻、出新与发展,一批又一批播音主持人才走出象牙塔,在广播电视一线挥洒着智慧和才情。这是广播电视事业兴旺发达之兆迹,也是播音主持后备人才培养之方略。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正未有穷期;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亦跨越常往,继续抒写着一代风流。瞻前顾后,于今天在播音主持岗位上奋争了35个春秋的我辈,欣然中自是慨当以慷。
  • 梓潼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梓潼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梓潼历史悠久,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85)置县。文昌文化的发源地七曲山大庙、汉代李业阙和卧龙山唐代摩崖石刻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百里程十万树”的蜀道翠云廊穿境而过,核工业基地旧址“中国两弹城”和众多的红军遗址使全县形成了“两城、三山、一水”的旅游风景大格局。《梓潼史话》向读者介绍了梓潼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展示了梓潼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和文物古迹。
  • 穿越尽是繁华落殇

    穿越尽是繁华落殇

    青春总想着轰轰烈烈,想在旅行中遇见美好,却没想到遇见了另一个世界,王公贵族不再是电视剧里的情节,‘撞脸’‘公主’‘将军’‘皇上’这些词汇似乎成了家常便饭,没有所谓的天才智商,更没有口若悬河的能力,自认平庸无奇,何昭昭在这样的世界里,究竟会有怎样的青春?当幻想变成人生,会是想要的生活吗?当越踏越深,会变成痴心妄想吗?不知是想要的轰轰烈烈吗?还是凄凄惨惨戚戚......
  • “去极端化”理论读本

    “去极端化”理论读本

    本书不仅通过梳理人类文明和宗教特别是新疆伊斯兰教的历史演变,向广大读者普及正确的宗教知识,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还通过分析国际宗教极端主义、新疆宗教极端主义的根源、特点和影响,帮助广大读者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因而对于进一步加强新疆地区思想文化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