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49300000017

第17章 批判的妥协与失语——关于《色》

继《泥鳅》之后,沉寂了近三年的尤凤伟推出了他的最新长篇小说《色》。在这部被称为对作者具有“转型意义”的作品里,尤凤伟的目光从下层人物转向了鱼龙混杂的名利场(“色”的名称便是由此而来的):主人公吴桐原本是中专老师,与妻子双樱过着平庸却也不乏幸福的生活。由于同学王梅的举荐,吴桐摇身变为泰达集团的总会计师。于是,权力、金钱、美女的诱惑接踵而至,“好男人”吴桐最终在半推半就中下了“浑水”……

一个老套的故事,尤凤伟却倾注了极大的耐心与智慧。小说从吴桐与星小姐的邂逅落笔,后者向他暗示了今后的桃花运。故事就此拉开序幕,吴桐的经历亦罩上了一层宿命(规律?)的色彩。与《泥鳅》中的国瑞是民工的“代表”一样,吴桐身上也具有某种原型的意味。这显然是个城市人,身份有点复杂、暧昧:知识分子?商人?好男人?见风使舵者?似乎兼而有之,一个角色错位者。尤凤伟煞费苦心地将他置于家庭、商场、官场等诸多矛盾的中心,并且和整个经济转型期企业改制的问题联系起来,便是想发掘出当今社会某种深刻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品格。结果却颇有些反讽意味,人性发掘得来的却是人性的沦落与异化,是价值的迷失与怅惘!无所谓尊严,亦谈不上疼痛,由于太多的利益纠缠和关系陷阱,人无法把握自己,只能随波逐流。就像主人公所渴望的那样:陷于茫茫人海,只有在“淹没效应”中,人才能体会放松与安全。既然每个人都经不起推敲,那就不要再刨根究底,索性“与陌生人为伍,一直走下去,走到永远”。

这种灰色的、浑浑噩噩的生存状态在当代是极为广泛的。它被尤凤伟准确地捕捉、呈现了出来。作为现实主义创作直面社会的一次主动“出击”,《色》的意义正在于此,这也是尤凤伟构思的初衷。如果说《泥鳅》提出了当代无法回避的民工问题,那么《色》则是叩问、探讨如今城市人的生存困境,从而使文本具有了问题小说般的社会学意义。尤凤伟属于责任感、使命感很强的一类作家,知识分子式的批判精神贯穿他的创作始终,《色》亦不例外。故事中寄寓着明显的主题倾向与关照,在构成问题的同时,亦给出了某种答案,尽管没有那么明确、直接。诸如,人物之间的对话提供了思想交锋的平台,通过吴桐、许点点、关总之口,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社会转型期的种种思考。正是这种执着的批判精神,使得尤凤伟那迥然各异的作品、故事带上了可贵的统一品质。但差别还是存在的,较之于此前的作品,《色》的笔触要冷静、客观得多,批判的锋芒也相应地减弱了。《中国一九五七》在揭示特定时期人性猥琐、懦弱的同时,充满了对人心高贵和尊严的呼唤与渴望;《泥鳅》是一部“义愤填膺”之作,通过描述民工国瑞短暂、悲剧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兄弟的同情与悲悯。可以说,尤凤伟以前的创作一直洋溢着一种沉郁、诗意且不乏理想色彩的人道主义,这是其批判精神的内核。无论面对历史,还是现实,批判的笔触都显得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而到了《色》,一向坚定的批判精神仿佛陷入了沼泽,不仅诗性不复存在,想像的自由与灵动亦受到了牵制。批判精神在面对与自身贴近的名利空间时,蓦地失语了。作者只是小心翼翼地讲述故事,复制现实中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小说在与生活“肌肤相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忘却了批判的紧张度。这并不是说作者在作品中一定要剑拔弩张,义正辞严,批判精神的实质在于能够从平常中见深刻,在一般中体察意外。而《色》缺少的就是这种新意。尽管切入现实的勇气可嘉,但小说不等同于生活。它来自生活,更高于生活。如果没有提供超出普通生活之上的思索,小说也就意味索然了。总体看来,你不能说《色》的人物不真实,故事不生动,但总摆脱不了一种窠臼与概念化的嫌疑,虽然背景宏大,设置也颇具匠心,但吴桐的老好人形象,王梅的莫测高深,双樱的疑神疑鬼,都可信却无新鲜之感。而且,就当代都市人的生存问题,作品也并未提出任何深层的见解。如果不是倚仗着当中官场风波的穿插与吸引,整个故事是很难看下去的。这使得《色》与一般的官场小说很难区分开来而趋于流俗化了。

整部《色》写满了妥协与让步,处处是身不由己的喟叹。这不仅仅是书中人物的精神状态,某种程度上也透露出知识分子写作在当代商品社会的彷徨心理。说到底,《色》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文本:一个老套的故事(商场争斗加上个人情感),快节奏的推动(一章一个情节),开头主人公与神秘星小姐的传奇相逢,王梅的贵人相助,吴桐的平步青云……这些都让人联想起现在流行的电视剧,情节剧。小说原本深沉、内敛、宁静的品质受到了来自电视等图像媒介那短平快的美学方式的严重干扰。从这个意义上讲,小说变成了精致的剧本。批判的精神让位于暧昧的客观,一种迷惘的挣扎。借助于这个时髦的故事,批判精神艰难地发出自己微弱的声音。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对吴桐这个问题人物的塑造。自始至终,吴桐一直力图维持自己“好男人”的形象,对毕可超之流的“潇洒”和性启蒙表露出惊人的迟钝与抵制,以致多少显得有些矫情与失真。这不能不说是作者赋予人物的一种“操守”:吴桐在与妻子离婚之前一直“守身如玉”,然而却名声扫地。批判的意味在此发挥出来:这是一个失控的年代,在物欲纠缠的漩涡中,再纯洁的人也只能妥协,接受被“污染”的命运。对吴桐这样一个保守的、多少有些不识时务的知识分子,作者天然是理解、同情的,他的无奈与作者的无奈在同情机制的激发下,叠合了。换言之,知识分子写作在处理当下城市题材时,与吴桐的境遇一样,面临着价值的茫然与失语。吴桐的操守是在欲望与伦理之间的一种妥协,虽然于事无补,却表明一种精神底线的支撑。在面对权力、欲望的冲击时,人没有崩溃成物,靠的就是这点可怜的底线。而批判者执着于此,亦是在寻求一种底气与坚持。在这个尊严贬值、价值模糊且瞬息万变的年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你又能指责些什么呢?可以比较理直气壮地维护的,似乎只剩下类似于吴桐的这点“愚”了。由于吴桐的操守,小说杜绝了所有庸俗的性描写,保持了批判立场的纯正与严肃。但妥协的内髓却是掩不住的。客观的描述,流畅的故事,真实的占有,却再也不能让人激动和深思,这究竟是写作的成熟,还是小说在这个时代的退化?《色》向我们奉上的是一种无奈的哲学与情感,问题小说最终还是在一个大众化的问号与惘然中结束了。

同类推荐
  • 铁血冷娃

    铁血冷娃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闪电般攻城略地,大片国土相继沦丧。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先后失守,中条山的战略地位就显得愈加重要。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横宽170公里,纵深50公里,与太行、吕梁、太岳互为犄角,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踞之,我军可俯瞰豫北、晋南,进则可直插敌后;退则可踞险而守,屏蔽洛阳、潼关;失之,日军则可占据此要地,渡河南下,图我陇海,侵我中原,进逼陕甘。因而,中条山地区被视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
  • 沙上的卜辞Ⅱ

    沙上的卜辞Ⅱ

    耿占春,80年代初以来主要从事诗学、叙事理论和当代文学批评。著有《隐喻》(1993),《观察者的幻象》(1995),《叙事美学——探索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小说》(2002),《失去象征的世界》(2008)。多种随笔著作《痛苦》(1993),《话语和回忆之乡》(1995),《沙上的卜辞》(2008)等。另有社会思想随笔和诗歌写作。曾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批评家奖。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 尼克·亚当斯故事集(译文经典)

    尼克·亚当斯故事集(译文经典)

    尼克·亚当斯是海明威众多短篇中的一个男主角,这个令人难忘的角色从孩子成长为青少年,又成为士兵、复员军人、作家和父亲——这个过程与海明威本人生活中发生的大事亦步亦趋,清晰地凸现为海明威作品中一长串他本人化身中的第一个,之后在海明威各个长篇中出现的男主人公全都有尼克的历史。本书共24篇,系首次结集以单行本形式出版。
  • 家族以外的人

    家族以外的人

    《家族以外的人》是萧红创作的散文随笔类书籍。我蹲在树上,渐渐有点害怕,太阳也落下去了;树叶的声响也唰唰的了;墙外街道上走着的行人也都和影子似的黑丛丛的;院里房屋的门窗变成黑洞了,并且野猫在我旁边的墙头上跑着叫着。
  • 打造蓝色

    打造蓝色

    读者在此打开的《打造蓝色》一书,是法国剧作家让保罗温泽尔的作品,由宁春翻译。您将走进两个法国退休工人安德烈和绿西的私密空间:听他们说话、跟踪他们的视线,发现他们的无奈、烦恼和焦虑。您会问:除了那长此以往生活在一起的习惯,还有什么能将这两个人继续拴在一起呢?您会抱有一丝的同情,而这同情将会变为柔情,因为安德烈和绿西在一个已经不属于他们的世界里维系着生存,而这世界或许从来就不曾属于他们。他们最后的救赎是梦想;然而,对于梦想,我们有义务付之与柔情。
热门推荐
  • 曾想盛装嫁给你

    曾想盛装嫁给你

    她是即将离婚的女人,而他是未婚的单亲爸爸,她初见他时,清冷矜贵,却目光灼灼逼的她别开了脸。本以为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因为一个孩子,藤缠树,越缠越紧。她想要划清界限,可是,他轻柔地揽住她,“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还能撇的清么?”
  • 叶少的神秘娇妻

    叶少的神秘娇妻

    她居然意外点亮了传说中性格冷漠无比的男人“宠妻”属性?“我把商场买空了。”“下次让别人买,逛街多累来陪我。”“订婚戒指太丑,我送人了。”“会做慈善了真乖”
  • 我的腹黑男友是学霸

    我的腹黑男友是学霸

    抚琴浅吻揽南风,弹歌挽手赏紫藤。一次意外匹配两人成了好友,父母认识,偷偷定亲,谁想居然是同高中同学,竟然还是一个班的,两人的花火,真是越擦越亮,其中的缘分,大概是上辈子的情。
  • 清绝贵女之恣意天下

    清绝贵女之恣意天下

    他和她是青梅竹马,自以为觅得良人,一朝登基却灭她满门!含恨而死却发现自己重生在十四岁,斩断过往,重新开始。却发现前世温润如玉的三皇子,却是个披着羊皮的狼。不知不觉住在她心里,取代不了的位置。保护即墨府的过程里却逐渐得知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十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皇族费尽心思又在掩盖什么……看她如何在波谲云诡的算计里全身而退,看她如何搅弄这风云!
  • 剑鞘颤雨夜

    剑鞘颤雨夜

    月黑风雨夜,杀戮恩仇时,每当那惊雷轰地,狂风肆虐的暗夜,总能为许多故事增添几分伴曲。而我,便是这雨夜乐章的谱写人,纵使世人待我万般腹黑言,也不如我一剑了之!
  • 暮小星散文诗

    暮小星散文诗

    随便写一写,本人对所发生的事物与自然的感受。
  • 丹承玉骨

    丹承玉骨

    她中了诅咒,身长红鳞,成了传说中的“鲛人”。而他则是身中药石无医之毒,需要用鲛人血肉解毒的过客。当她和他相遇,一切或许在一开始就已经成了定局。深埋在重重阴谋之下的他们,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吗?若能得卿永相守,为爱痴狂又如何?为了你,我愿成为扑火即逝的蛾、囚于笼中的鸟、缩在碗中的鱼。而你是那熊熊燃烧的火,禁锢自由的笼,跃不出去的碗,靠近你纵使粉身碎骨,我也在所不惜……
  • 造化四象

    造化四象

    大道三千,条条可破鸿蒙混沌,天道四九,遁去其一难寻其踪,一介草芥,为寻一线生机,化身为魔,搅出三界动荡,执掌大道,镇压万古洪荒!
  • 中国古代六大太监就是会玩权

    中国古代六大太监就是会玩权

    太监不是一般人,他们忍受生理残缺之痛,身陷利益纠葛之中,饱尝人间冷暖。太监们都很生猛,他们并非碌碌平庸之辈,而是一群卓绝群伦,能在皇宫那个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的翘楚能人。纵观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有六个大太监不得不提:赵高、高力士、童贯、刘瑾、魏忠贤、李莲英。这六个人中有大奸、大佞之徒,也有大忠、大义之辈;有善于逢迎拍马、趋炎附势的无耻小人,也有城府极深、大智若愚的厚黑高手。他们因何能够在权力的顶端获得他人无法企及的地位?又是如何能够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前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离奇经历?在他们的浮华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不可告人的辛酸荣辱与惊世秘密?
  • 月光洒落风吹过

    月光洒落风吹过

    想当初她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流荡在各地的美女的啊?怎么重生一世就变成了没爹没娘的可怜美女呢?关键这位是哪位啊?第一眼就一直盯着我不放也就算了,怎么第二眼第三眼第四眼还一直盯着我不放??“喂!那是我的东西!你别动!”“喂!你别看着我了行吗?我怕。”“喂!你还是动我东西吧,别盯着我了!”“喂……!喂……!喂……!”他:“我只是想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