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2800000060

第60章

释曰。无碍解有四谓法义词辩者。一法无碍解。二义无碍解。三词无碍解。四辩无碍解。名义言说道无退智为性者。出体也。谓无退智。缘能诠名。名法无碍解。名句文三。总说为名。此名句文。持所说义。及生物解故。说名为法 又无退智。缘所诠义。名义无碍解 又无退智。缘方言词。立为词无碍解 又无退智。缘契正理。无滞言说。及缘自在。定慧二道。名辩无碍解。无滞言说。名之为辩。定慧二道。能起辩说。道是辩因。故亦名辩。是利根故。名无退智。智。缘名等。决断无碍。名无碍解。故四无碍。以无退智为体也。法词唯俗智者。此二无碍。缘名身等及世言词事境界故。唯俗智摄。五二地为依者。法无碍解。通依五地。谓欲界四静虑也。无色界中。无名等故。词无碍解。唯依二地。谓欲界初静虑也。二禅已上。以无寻伺故。义十六辩九者。义无碍解。或十智或六智为体。谓若诸法皆名为义。十智为体。若唯涅槃。名为义者。六智为体。如漏尽通说 辩无碍解。九智为体。唯除灭智。谓辩无碍。缘说道故 皆依一切地者。此义及辩。二无碍解。通依一切地起。谓九地也。但得必具四者。随得一时。必皆具四。余如无诤说者。此四无碍。依不动性。依三洲身。如无诤说。

从此第四。明依边际定得。论云。如是所说无诤行等。颂曰。

六依边际得  边际六后定

遍顺至究竟  佛余加行得

释曰。六依边际得者。无诤愿智。四无碍解。此六皆依边际定得。边际六者。此边际定。体有六种。谓四无碍。无诤愿智。此六除词。更加延促寿等边际。故体成六。谓无诤边际。乃至延促等边际也。词无碍解。虽依第四边际定发。体是欲界。初静虑摄故。词无碍解。非边际体 后定者第四定也。此明边际唯依第四禅故 遍顺至究竟者。释边际名也。从一切地。遍所随顺。增至究竟。故名边际。谓从欲界加行善心。入初静虑。次第顺入乃至有顶。复从有顶。入无所有处。次第逆入乃至欲界。复从欲界。次第顺入。展转乃至第四静虑。名一切地遍所随顺。谓专修习第四静虑。从下至中。从中至上。如是三品。复各分三。上上品生。名至究竟。如是静虑。得边际名。此中边言。显无越义。胜无越此。故名为边。际言为显类义极义。如说一颂。有四句故。名为四际。显类义也。如说涅槃名为实际。显极义也。佛余加行得者。此边际定。佛离染得。所余圣者。唯加行得。

从此第二。明共凡德。就中分六。一明六通。二辨三明三明三示导。四别明神境。五别释眼耳。六明通种类。且第一明六通者。论云。已辨前三唯共余圣功德。于中亦共凡德。且应辨通。颂曰。

通六谓神境  天眼耳他心

宿住漏尽通  解脱道慧摄

四俗他心五  漏尽通如力

五依四静虑  自下地为境

声闻麟喻佛  二三千无数

未曾由加行  曾修离染得

念住初三身  他心三余四

天眼耳无记  余四通唯善

释曰。初三句者摽列六通。一神境智证通。神谓等持。境谓行化。智证神境。无拥名通。二天眼智证通。三天耳智证通。天眼天耳。所依根也。智是二识相应慧体。智证于境。无拥名通。四他心智证通。智证他心。无拥名通。五宿住随念智证通。于宿住事。随所忆念。智证宿住。无拥名通。六漏尽智证通。漏尽者择灭也。智证漏尽。无拥名通。或漏尽身中。所有智证。名漏尽智证通 解脱道慧摄者。出体也。此六神通。解脱道摄。慧为其体。四俗他心五者。神境。天眼。天耳。宿住。此之四通。俗智为体。他心智通。五智为体。谓法。类。道。世俗。他心。漏尽通如力者。漏尽智通。如漏尽力。或六智。或十智为体。五依四静虑者。前之五通。依四静虑。问何缘此五。不依无色。答初三种。通缘色为境 他心智通。初修之时。以色为门。谓欲修时。先审观己身心二相变异相随。谓心喜怒。形之于色。后复观他身心二相。由此加行。后得他心。于他心等能如实知 若宿住通。渐次忆念分位差别。谓忆前念。渐复逆观于此生身十位差别。次第而忆。乃至能忆中有已前一念之心。名宿住通。加行成就。根本成时。能忆过去生中。某处某姓。种种事故。依无色地。无如是能。又于无色观减止增。五通必依止观均地。未至等地。观增止减。以增地故。亦无通 自下地为境者。五通唯缘自下地境。如神境通。于初禅发。能于初禅及下欲界。行化自在。于上不然。势力劣故。余四通亦尔。声闻麟喻佛二三千无数者。诸大声闻。能于二千世界。起神通用。麟觉能于三千世界。佛能于无数世界。神通自在 未曾由加行曾修离染得者。此明五通于无始来。若未曾得。由加行得。曾已串习。由离染得。念住初三身他心三余四者。念住分别。初之三通。唯身念住。缘色起故。他心智通。唯三念住。不知色故。无身念住。所余宿住。及漏尽通。四念住摄。谓缘五蕴一切法故。天眼耳无记者。天眼耳二通。无记性摄。以二通体是眼耳识相应慧故。谓眼耳识。生得善者。非异地起。若色界生得。不能生定。今此二通。与定相生。故二通体。唯无记性。四无记中。通果无记。余四通唯善者。除天眼耳。所余四通性皆是善。

从此第二。辨三明。论云。如契经说。无学三明。彼于六通。以何为性。颂曰。

第五二六明  治三际愚故

后真二假说  学有闇非明

释曰。第五二六明者。第五宿住通。是第一宿住智证明。第二天眼通。是第二死生智证明。第六漏尽通。是第三漏尽智证明 治三际愚故者。于六通中。唯三名明。谓能对治三际愚故。宿住智明。治前际愚。死生智明。治后际愚。漏尽智明。治中际愚。后真二假说者。此三明中。后漏尽明。容有是真。通无漏故。前二名明。但是假说。以有漏故。学有闇非明者。有学身中。虽有宿住及死生智。不名明者。以彼身中有闇惑故。

从此第三。明三示导。论云。契经说有三种示导。彼于六通以何为体。颂曰。

第一四六导  教诫导为尊

定由通所成  引利乐果故

释曰。第一四六导者。第一神境通。名第一神变示导。第四他心通。名第二记心示导。第六漏尽通。名第三教诫示导。能示能导。得示导名故 教诫导为尊者。三示导中。教诫示导。最为尊胜。定由通所成者。教诫示导。定由第六漏尽通。成故最为尊 前二示导。咒药亦成。非定由通故。非胜也。如有咒术。名健驮利(此云持地也)持此便能。腾空自在 复有咒术。名伊刹尼(此云观察)持此便能。知他心念。引利乐果故者。教诫示导。以能如实方便说法。故能令他引当利益果(人天果也)。及安乐果(涅槃果也)。前二示导。无此胜能。由是故教诫最为尊胜也。

从此第四。别明神境。就中二。一正明神境。二明能所化。且正明神境者。论云。神境二言。为目何义。颂曰。

神体谓等持  境二谓行化

行三意势佛  运身胜解通

化二谓欲色  四二外处性

此各有二种  谓似自他身

释曰。神体谓等持者。神名所目。唯胜等持。由此能为神变事故。境二谓行化者。神变名境。境有二种。一行二化 行三意势佛运身胜解通者。释行境也。行有三种。一者运身。谓乘空行犹如飞鸟。二者胜解。谓极远方作近思惟便能速至。三者意势。谓极远方举心即至。此势如意。得意势名。意势唯佛。运身胜解。亦通二乘 化二谓欲色四二外处性者。释化境也。化有二种。一欲界化。二色界化。欲界化四。谓四外处。色。香。味。触。名欲界化。色界化。二所谓色触。名色界化。以色界中无香味故。此各有二种谓似自他身者。此二界化。各有二种。一似自身化。二似他身化 身在欲界。化有四种。谓作欲界自他二化。及作色界自他二化。身在色界。化亦有四种。如欲界说。故总成八。

从此第二。明能所化。论云。化作化事。为即是通(问也)不尔(答也)云何(征也)是通之果(答此能化心从神境通。能化生是通果也)此有几种。差别云何。颂曰。

能化心十四  定果二至五

如所依定得  从净自生二

化事由自地  语通由自下

化身与化主  语必俱非佛

先立愿留身  后起余心语

有死留坚体  余说无留义

初多心一化  成满此相违

修得无记摄  余得通三性

释曰。能化心十四定果二至五者。从神境通。生变化心。总有十四。谓初定果有二。二定果有三。三定果有四。第四定果有五。且依初禅。有二化心。一欲界摄。谓初禅。作欲界化也。二初禅摄。谓初禅作初禅化也 第二静虑有三化心。二种如前。加第二禅化也 第三静虑。有四化心。三种如前。加第三禅化 第四静虑。有五化心。四种如前加第四禅化 诸果化心。依自上地。必无依下。如初禅化。依初禅名自。依二禅等。名之为上。二禅等化。不依初禅。故无依下。下地定心。不生上果。者。谓势力劣故。如所依定得者。如得初禅定。必得初禅化。乃至得第四禅定。必得第四定化。以果化心与所依定。俱时得故。从净自生二者。净者善静虑也。自者化心也。此能化心。一从净生。二从自生。又此化心。能生二心。谓生净心。及生化心。谓从静虑。起能化心。此心必无直出观义。且从净定。地起初化心。此后后化心。从自类化心。生最后化心。还生净定。故此化心。从二心生。能生二心。化事由自地者。化前境事。由自地心。如化四境是欲化心。化初禅境。是初禅化心。必无异地化心生起异地化事故。语通由自下者。化所发语。通自下心。谓欲初禅。化所发言。此言必是自地心起。依二禅等化。所发言。此必依下地心发。谓二禅等。无寻伺故。无发语心。起下初禅心。而发语也。化身与化主语必俱非佛者。若一化主。起多化身。要化主语时。诸所化方语。言音诠表。一切皆同故。有伽陀颂曰 一化主语时 诸所化皆语 一化主若默 诸所化亦然。

佛则不尔。与所化语。容不俱时。言音所诠。亦容有别。以佛定力不思议故 问发语心起。化心已无。应无化身。化如何语。答颂言先立愿留身。后起余心语。谓先愿力。留所化身。后起余心。发语表业。故虽化语二心不同。而依化身。亦得发语。有死留坚体者。有说愿力。留所化身。亦得死后。如大迦叶留骨锁身至慈尊世。唯坚实体。可得久留。即骨锁身。名坚实也。谓简肉等。余说无留义者。有余师说。无有留身得至死后。迦叶留者。天神扶持。非愿力也。初多心一化成满此相违者。初起化事。由多化心。方能化作一所化事。后若成满。与此相违。但一化心。即能化作众多化事。修得无记摄者。此前十四。能变化化心。从定修生。无记性摄。四无记中。通果无记也。余得通三性者。余生得等。能变化心。即通三性如鬼神等所有化心。或善或恶。或是无记。

从此第五。别释眼耳。论云。天眼耳言。为目何义。颂曰。

天眼耳谓根  即定地净色

恒同分无缺  取障细远等

释曰。天眼耳者。谓眼耳通。依四静虑。所生净色。眼耳二根。见色闻声。名天眼耳。此名天者。定地摄故。天眼有三。一者生得谓生天中。二者修得即前所说。三者似天谓由业得。如轮王鬼神。及中有等。唯有修得天眼耳根。恒是同分。又无缺坏。能取被障细远等。诸方色声。故有颂曰 肉眼于诸方 被障细远色 无能见功用 天眼见无遗。

从此第六。明五通种类。论云。前说化心修得等异。神境等五亦有异耶(问也)。亦有(答也)。云何(征也)。颂曰。

神境五修生  咒药业成故

他心修生咒  又加占相成

三修生业成  除修皆三性

人唯无生得  地狱初能知

释曰。初五句明通种类。次一句三性分别。后两句约趣通局。神境通类总有五种。一者修得。二者生得。三者咒得。四者药得。五者业得。他心智通类有四种。一者修得。二者生得。三者咒得。四者占相。所余天眼。天耳。宿住。三通唯有三种。谓修。生。业 此五通中。神境等三。若修得者。唯是善性。天眼天耳。是无记性。除修得外。余生得等。皆通三性。人中都无生得通者。余皆容有。于地狱趣。初受生时。有生得他心智及宿住智。知过去等。苦受逼已。更无所知。若修得通。唯人天趣。能入定故。生得除人。通余四趣。皆有生得 咒药二种。通人天鬼趣。占相唯人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巴菲特、索罗斯、比尔·盖茨成功的比较

    巴菲特、索罗斯、比尔·盖茨成功的比较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冷面女杀手和她的小奶狗

    冷面女杀手和她的小奶狗

    男女主角剧本拿错了。孔大公子对着冰山冷艳安薄枝百般撒娇耍赖,安薄枝冷冷地说:“滚开,小狗崽子。”孔公子带着明媚笑脸表示要暖化冰山。可是安薄枝不知道他这笑容背后藏着惊天秘密。
  • 宝石时代

    宝石时代

    水宝石的现世让远古五行宝石的传说成为了现实,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成仙梦,为了那遥不可及的不死愿,整个世界都开始为之而疯狂,一个流血漂橹,百家争鸣的宝石时代,缓缓拉开帷幕,……杨瀚,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一个彻彻底底的小人物,但是一次普通的清明祭祖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因此陷入了宝石时代这个大漩涡……
  • 重生仙魔主宰

    重生仙魔主宰

    因为被人禁锢而导致重新重生,一代强者就此陨落,但重生之路不断开启,新的旅程,新的出发点无尽浩瀚的宇宙,等待他的是无尽的战争,等待他的是神灵的巅峰,掌管众生之灵,手握生杀大权。从此刻开始,再次登临巅峰,掌握苍生!!!挡者死,逆者亡!
  • 重生之天才灵师

    重生之天才灵师

    浣纱,暗夜S级杀手,却一朝被父所杀,似意外般坠入异世。醒来时,她却成为毫无灵力的灵族少女。相同的外貌,相同的名字,却是两个不同的灵魂。在灵族少女灵魂消散之时,神秘玉佩突现,将浣纱化为光芒玉茧。“强大的感觉,还是最舒服!”从此,她不再是被人唾弃的废材,天降凰女,谁与争锋!……琉璃学院,知道,不就是天下第一府第吗?你不收我,哼,我自会让你后悔!苍茫学院,天下最废府第,哼,谁说最废不能当第一?今年的学院大赛,我就让你成为第一!没有药了?给,七品丹药不要找!没有灵器?给,七品灵器不用抢!没有灵宠?给,变异灵兽不要寻!谁说女子不如男?今年的大陆才俊大赛,冠军我要了!什么,王妃?叫我当王妃?可笑!你不配!一朝废材,化为绝世凰女,纵横大陆,仅仅第一步!
  • 我真的一夜暴富

    我真的一夜暴富

    母亲病重,女友也跟人跑了,走投无路的王凯,只能去求自己的富二代同学,却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什么?我爸的投资赚了几个亿?我一夜之间,居然成了全球最大的天使投资公司大股东?作为一个曾经的穷小子,王凯想说,有钱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尤其是比有钱人更有钱的大土豪。“钱不可以乱花,除非像我一样!”
  • 良缘喜嫁

    良缘喜嫁

    重生后的夏安生一夜之间便成为了京城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泼天的富贵向着她铺天盖地而来,求娶的王孙显贵更是一直排到了长安街。有人为她双手沾满血腥,有人默默守护她安生无忧,夏安生表示很纠结,这挑选夫君还真不是一般的气力活。圣人有云: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此肥美的美男祸水,可不可以照单全收?
  • 灼灼桃花寒

    灼灼桃花寒

    她是个泥人,他赋予了她生命,她却莫名讨厌他。她没有前世,更不曾有过七情六欲,自然不晓得情为何物。他对她情根深种,却也莫可奈何,只能暗自神伤。她与他同时喝下了孟婆汤,他彻底把她忘记了,而她第一次见到他时,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 御灵世界

    御灵世界

    诸天十方,星河为界。万古上行,独尊玄灵。【玄灵】者,荒兽之魂魄,藏于灵窍之中,以血气孕养,外可御敌,内可聚力,千变万化,通天彻地。一代玄宗遭同门陷害,战死于云峰之巅,当他再次醒来之时,竟然重回到百年之前,灾变还未开始,浩劫还未降临。这一次,纵然千难万苦不回头。这一世,纵然万劫焚身不低头。
  • 我的超级地图

    我的超级地图

    杨戬被坑了,成了林端,带着一本地图游走天下,你坑我,我就坑你,看谁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