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5800000098

第98章

南都作「防乱揭」攻阮大铖,东林子弟推无锡顾果居首,天启被难诸家推宗羲居首;大铖恨之刺骨。说者谓庄烈帝十七年中,善政莫大于坚持「逆案」之定力;而太学清议,亦足以寒奸人之胆。壬午入京,周延儒欲荐为中书,力辞不就。一日,闻市中铎声;曰:「此非吉声也」!遽南下。已而,大清兵果入口。甲申难作,大铖骤起;遂按「揭」中一百四十人姓氏,欲尽杀之。时方至南中,上书阙下而祸作。姚江里中,有奄党首纠刘宗周三大弟子;祁与章尚列名仕籍,而宗羲徒以人望亦挂弹章,闻者骇之。遂与杲并逮。母氏姚叹曰:「章妻、滂母,乃萃吾一身耶」!揭中人士如陈贞慧、周镳,俱逮至论死;沉寿民、吴应箕、沉士柱等,亡命;而桐城左氏兄弟入左良玉军。晋阳之甲虽良玉自为,然大铖以为「揭」中人所为;咸惴惴不保。驾帖未出,而南中归命;宗羲踉跄还浙东。

会孙嘉绩、熊汝霖以一旅之师画江而守,因纠合黄竹浦宗族子弟数百人随诸军于江上,共呼之为世忠营。请援李泌、客从义以布衣参军事,不许;授职方主事。寻以嘉绩及柯夏卿等交荐,改监察御史,兼旧官。方、王跋扈,诸乱兵因之;总兵陈梧自嘉兴之乍浦浮海至余姚大掠,职方王正中方行县事,集兵击杀之。乱兵大噪,有欲罢正中以安诸营者。宗羲曰:「借丧乱以济其私致于众怒,是贼也。正中守土,即当为国保民;何罪之有」!监国是之。已进所作「监国鲁元年大统历」;即命颁之浙东。马士英在方国安营欲入朝,朝臣皆言当杀;熊汝霖恐其挟国安为患,好言曰:「此非杀士英时,宜使立功自赎」!宗羲曰:「诸臣力不能杀耳;春秋之孔子,岂能加于陈恒?但不得谓其不当杀」!又遗书王之仁曰:「诸公何不沉舟决战,由赭山直趋浙西?若日于江上鸣鼓放船攻其有备,盖意在自守也。蕞尔三府以供十万之众,北兵即不发一矢,一年之后亦何能支?何守之为」!又言:「崇明为江海门户,曷以兵扰之,分江上之势」?不能用。寻张国柱浮海至,诸营大震;廷议欲爵以伯。曰:「如此则益横已,且何以待后!请署将军足矣」。从之。当时抢攘之际,持议岳岳;悍帅亦慑于义,而不敢有加。自其力陈西渡策,惟汝霖尝再以所部火攻之;既而尽以营卒付之,因与王正中合军得三千人。正中为之仁从子,能以忠义自奋;深结之,使之仁不以私意相挠。故熊、钱诸督师皆不得饷,而正中与世忠二营独不乏食。海宁职方查继佐军乱,披发走入营,乃床下;乃呼其兵责之,以定。遂偕继佐渡海札潭山,烽火遍浙西;太仆卿陈潜夫以军同行,尚宝卿朱大定、兵部主事吴乃武等来会。议由海宁取海盐入太湖,招吴中豪杰;百里之内,牛酒日至,军容甚整。直抵乍浦,约崇德义士孙奭等为内应。会大兵綦严,不得前,少顿。复议再举,而江上已溃,废然归。因入四明山结寨自固;余兵愿从者尚五百余人,驻军杖锡寺。微服潜出,欲访监国消息为扈从计,戒部下善与山民结;部下不能尽遵节制,山民畏祸,潜焚其寨,部将茅翰、汪涵死之。无所归,而迹捕累及,复走入郯中。

己丑,闻监国在海上,乃与都御史方端士赴之;晋左佥都御史,再晋左副都御史。时方发使拜山寨诸营官爵;为言「诸营之强而乃心王室者,莫如王翊。诸营文臣辄自称都御史、侍郎,武臣自称都督;其不自张大,亦莫如翊。宜优其爵,使之总临诸营,以捍海上」。朝论为然;定西侯张名振弗善也。俄而,大兵围健跳,城中危甚,置靴刀待命;荡湖伯阮骏救至,得免。时诸帅之悍甚于方、王,文臣稍有异同,祸立致;如熊汝霖非命死、刘中藻失援死、钱肃乐忧死。宗羲既失兵,日与尚书吴钟峦坐船中,正襟讲学;暇则注「授时」、「泰西」、「回回」三历。当其从亡也,母氏尚居故里;而朝廷以胜国遗臣不顺命者,录其家口以闻。宗羲闻之,叹曰:「主上以忠臣之后仗吾,吾所以栖栖不忍去。今方寸既乱,吾不能为姜伯约矣」!亟陈情监国,得请;钟峦乃棹三板船送之数十里,呜咽涛中。遂变姓名,间行归家。

是年,监国由健跳至翁洲;复召之,副冯京第乞师日本。抵长埼,不得请,为赋「式微之章」以感将士。自以为从桑海中来,杜门匿影,东迁西徙,靡有宁居。而名悬象魏,又有上变者以之为首。时方搜剿沿海诸寨之窃伏与海上相首尾者,诸山寨相继灭亡。其弟宗炎首以交通冯京第有状,被缚;刑已有日,乃潜至鄞计脱之。辛卯夏秋之交,遣使入海告警,令为备。后复连有牵涉,幸而不死。熊汝霖妻孥被逮,将入燕;独为调护脱之。

其后,海氛渐灭,无复有望;乃奉其母返里门。于是始毕力于著述,而四方请业之士渐至矣。尝自谓受业蕺山时,颇熹为志节斩斩一流,不免牵缠科举之习,所得尚浅;患难之余,始多深造,胸中窒碍为之尽释。而追恨为过时之学,盖不以少年之功自足也。问学者既多,丁未后举证人书院之会于越中,以申蕺山余绪。复东之鄞、西之海宁,皆主讲席,大江南、北从者骈集,守令亦或与会。已而大府皆请之开讲,不得已应之,非其志也。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掌院学士叶方蔼寓以诗,敦促就道;再辞以免。未几,方蔼奉诏与同院学士徐元文监修「明史」,将征之备顾问,督、抚以礼来聘。时以母既耄期、己亦老病,又辞之。朝论必不可致,请敕下浙抚钞其所著书关史事者送入京。其子百家,得预参史局事。自后屡蒙圣祖存问,叹为得人之难!以乙亥秋卒于里中,年至八十有六。

「摭遗」曰:时汤文正公斌为工部尚书,尝曰:「黄先生论学如大禹导水、导山,脉络分明;吾党之斗杓也」。庚午,刑部尚书徐公干学因侍直,上访及遗献,以先生对;且言:「曾经臣弟元文奏荐」。上曰:「可召之京,朕不授以事。如欲归,当遣官送之」。徐公对似笃老,恐无来意;因叹「得人之难如此」!谢山全氏云:「呜呼!公为胜国遗臣,盖濒九死之余,乃卒以大儒耆年受知当宁,又终保完节;不可谓非贞元之运护之矣」!戌辰冬,自营生圹于忠端墓旁;中置石床,不具棺椁。作「葬制或问」一篇,援赵邠卿、陈希夷例,戒子弟无违。盖以身遭变故,期于速朽也。遗命:以所服角巾、深衣殓。平居著书千数百卷;凡志甲、乙后国事者,亦数百卷。其目不及备载。

顾炎武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乙酉后,改名。或自署曰蒋山佣,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其双瞳子中白而边黑,见者异之。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相传有「归奇、顾怪」之目。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自崇祯己卯后,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前辈文编说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曰「天下郡国利病书」。然犹未敢自信;其后周流西北且二十年,遍行边塞亭障无不了然而始成。其别有一编曰「肇域志」,则考索「利病」之余,合图经而成者。

乙酉夏,奉母避兵常熟之郊。既应昆山令杨永言之征,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奉故郧抚王永祚以从夏允彝于吴;浙中授为兵部司务。事既不克,永言行遁去,其沆死之,炎武与庄幸得脱;而母氏王遂不食卒,遗言「后人勿事二姓」。次年,闽中使至,以职方郎召。欲与族父延安推官咸正赴之;念母丧未葬,不果。次年,几豫吴胜兆之祸;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顾虽世籍江南,而其姿禀颇不类吴会人。以是不为乡里所善,己亦甚厌裙屐浮华之习。尝言:「古之疑众者,行伪而坚;今之疑众者,行伪而脆,了不足恃」!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浪,日无宁晷。庚寅,有怨家欲陷之;乃变衣冠作商贾游京口,又游禾中。次年,之旧都,拜谒孝陵。癸巳,再谒;是冬,又谒而图焉。次年春,侨居神烈山下;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顾氏有三世仆曰陆恩,见其日出游,家中落;叛投里豪。丁酉,四谒孝陵归;持之急,乃欲告为通海。炎武亟往擒之,数其罪,湛之水。仆婿复投里豪,以千金贿太守求杀之;不系讼曹,而即系之奴之家。危甚,狱日急;有为之求救于钱尚书谦益者,欲称门下而后可。其人知必不许,而惧失之援,乃私书一刺与之;既而闻之,亟索刺还不得,遂列揭通衢以自白。曲周路舍人泽溥者,故相振飞子;侨居洞庭东山,识兵备使者。乃为愬之,始得移讯松江而事解。于是,浩然有去志。五谒孝陵,始东行;垦田长白山下,颇赡足。

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归至昌平,谒长陵,图而记之。次年,还江南以览山水之未尽者,六谒孝陵;东游至会稽。已复北谒思陵;由太原、大同入关中,直至榆林。是年,浙中史祸作,幸而得脱。甲辰,四谒思陵毕,乃垦田于雁门之北、五台之东。初,其居东也,以其地湿,不欲久留。每言马伏波、田畴皆从塞上立业,欲居代北;尝曰:「使吾泽中有牛羊千,则江南不足怀也」。然又苦其地寒;乃但经营创始,使门人辈司之而身出游。

丁未,之淮上。越明年,自山东入京师。莱之黄氏有奴告其主所作诗,事多株连。奴得计,复指吴人陈济生所辑「忠义录」为炎武作,首之;书中列名者三百人。时在京师,驰赴山东听勘,讼系半年。富平李因笃亲至历下急告有力者,狱始白。复入京,五谒思陵。自是,往还河北诸边塞者几十年。

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谓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他邦所少;而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亦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志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置田五十亩于华下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尝饵沙苑、蒺藜而甘之;曰:「啖此久;不肉、不茗可也」。每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呼老兵、退卒询曲折;或与平昔所闻不合,即坊肆中发书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有所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熟复之。

时有钜公者,以史事自任,具书招之;答以「愿一死自谢;最下,则逃之世外」。遂止。戊午,诏举大科,诸钜公争欲致之;乃豫语诸门人之在京者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及大修「明史」,当事又将特荐之;竟请以身殉,始免。或曰:「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名不愈高」?笑曰:「此所谓钓名者也。譬夫妇人之失所天也,从一而终,之死靡慝,其心岂欲见知于人!若曰「盍亦令人强委禽焉而力拒之以明节」,则吾未之闻矣」。

同类推荐
  • 棋经十三篇

    棋经十三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Beyond

    Beyo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老君年谱要略

    太上老君年谱要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燕京岁时记

    燕京岁时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都市之绝世奶爸

    都市之绝世奶爸

    身怀绝世功法,心中只有萌娃。当奶爸,没有什么不可以!【温馨、甜蜜、幸福、生活系爽文】
  • 东篱

    东篱

    白楚歌和易锦年一起长大,白楚歌是由白启带大的,但是二人之间并无血缘关系,因为一场火灾,让大家以为易锦年已经离世,白楚歌从一次一次地死亡中重获新生,然后离开东篱去了洛城读大学,然后遇到左林阁、莫一楠等人,发生一系列的情感故事,然后重新遇到易锦年,但是,即使易锦年回来,也有很多的事情已经改变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再遇沈前夫

    再遇沈前夫

    主角:傅清蝉沈丰年重要角色:林之安、严濑等大学时期的傅清蝉,软萌乖巧,对冷心冷脸的商场精英沈丰年,一见钟慕再见倾心,三见已是他的妻……婚后两年她以为自己的心早已被打击得“百毒不侵”,却原来还是疼了,可见纵使她情深,也抵不过与他的缘薄……22岁那年,她的学业结束了,她的婚姻结束了,她最亲近的家人也永远地离开了……26岁那年,兜兜转转,她还是回来了,又遇见了她的前夫沈丰年……都道往事如烟随风散,她与他却似乎总扯不清,连带着扯进旁人,乱了情缘……
  • 艮岳记

    艮岳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葫芦娃大战火影海贼

    葫芦娃大战火影海贼

    蛇精:“葫芦娃们,颤抖吧。”小肉包:“葫芦娃哥哥,不要怕,有小肉包在哦!”日向雏田羞羞:“鸣人哥哥,我好喜欢你哦。”女帝汉库克:“无论哀家做了什么坏事,全世界都会原谅我,因为哀家实在太美了。”小肉包:“羞羞羞,小女子才是最美的。”这是一篇集《金刚葫芦娃》《火影忍者》《海贼王》于一体的二次元小说,里面故事新颖,人物萌萌哒。最重要的是!!!主人公竟然是小肉包哦。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本书共分为三卷,该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
  • 风动云世

    风动云世

    天域之主灰飞烟灭,于幽幽混沌肆撞,念昔人只恐离去,誓要大道争锋,抛却途长。三十年归来重走旧路,笑泪中观一圆一方。
  • 长宁宫乱

    长宁宫乱

    她是北疆的长宁郡主,集万千荣华于一身,若不是为了家族荣辱,早已想要挣脱一切束缚。她用得一手好医术,却只想平凡度过一生,究竟谁才是她的归宿…“蠢徒,不管你作何选择,为师都护你一生周全。”“若是为了你要的安逸,本王愿意放下家国仇恨,退隐山林。”“朕是早有预谋,哪怕背的千古骂名,朕也要将你锁在身边。”一个是江湖鬼医,一个是妖孽王爷,另一个是北疆帝王,却只为她倾心。不得已卷入宫廷之战,那好,且看她潇洒玩弄心计,这一场长宁宫乱,谁赢谁输,拭目以待。
  • 一纸废婚:离婚潜规则

    一纸废婚:离婚潜规则

    新婚之夜,老公和她分开睡。原本幸福的婚姻路,从此成了一纸废婚。我欲离婚,怎料此路艰难。渣男老公,放言折腾我一生。绝望之际,他的出现逆转了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