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9500000004

第4章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聖人縱心所欲不逾矩,非有意於德而德自足。其下知德之貴,勉強以求不失,蓋僅自完耳,而何德之有?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無為而有以為之,則猶有為也。唯無為而無以為之者,可謂無為矣。其下非為不成,然猶有以為之,非徒作而無衛者也。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仁義皆不免於為之矣,其所以異者,仁以無以為為勝,義以有以為為功耳。德有上下,而仁義有上無下,何也?下德在仁義之間,而仁義之下者,不足復言故也。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自德以降而至於禮,聖人之所以齊民者,極矣。故為之而不應,則至於攘臂而強之;強之而又不應,於是刑罰興而甲兵起,則徒作而無衍矣。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1,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忠信而無禮,則忠信不見,禮立而忠信之美發越於外。君臣父子之間,夫婦朋友之際,其外桌然,而其中無餘矣。故順之則治,違之則亂,治亂之相去,其間不能以髮,故日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聖人玄覽萬物,是非得失,畢陳於前,如鑑之照形,無所不見,而孰為前後?世人視止於目,聽止於耳,思止於心,冥行於萬物之間,役智以求識,而偶有見焉,雖自以為明,而不知至愚之自是始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世之鄙夫,樂其有得於下而忘其上,故喜薄而遺厚,采華而棄實,非大丈夫,孰能去彼取此?

昔之得-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一,道也。物之所以得為物者,皆道也。天下之人,見物而忘道。天知其清而已,地知其寧而已,神知其靈而已,谷知其盈而已,萬物知其生而已,侯王知其為天下貞而已。不知其所以得此者,皆道存焉耳。

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致之言極也。天不得一未遽裂也,地不得一未遽發也,神不得一未遽歇也,谷不得一未遽竭也,萬物不得一未遽滅也,侯王不得一未遽蹶也,然其極必至於此耳。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天地之大,侯王之貴,皆一之政。夫一果何物也?視之不見,執之不得,則亦天下之至微也,此所謂賤且下也。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

昔之為此稱者,亦舉其本而遺其末耳。

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輪、輻、蓋、秒、衡、軛、轂、轎會而為車,物物可數,而車不可數,然後知無有之為車,所謂無之以為用者也。然則天地將以大為天地耶?侯王將以貴為侯王耶?大與貴之中有一存焉,此其所以為天地侯王者,而或莫知之耳。故一處貴而非貴,處賤而非賤。非若玉之碌碌,貴而不能賤;石之落落,賤而不能貴也。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動,

復性則靜矣,然其寂然不動,感而遂

通天下之故,則動之所自起也。

弱者道之用。

道無形無聲,天下之弱者莫如道,然而天下之至強莫加焉,此其所以能用萬物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世不知靜之為動,弱之為強,故告之以物之所自生者。蓋天下之物,聞有以母制子,而未聞有以子制母者也。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道非形,不可見。非聲,不可聞。不先知萬物之妄,廓然無蔽,卓然有見,未免於不信也。故下士聞道,以為荒唐謬悠而笑之。中士聞道,與之存亡出沒而疑之。惟了然見之者,然後勤行服膺而不怠。孔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斯所謂上士也哉。

建言有之:

建,立也。古之立言者有是說,而老子取之下之所陳者是也。

明道若昧,

無所不照,而非察也。

進道若退,

若止不行,而天下之速者莫之或先也。

夷道若類,

或夷或類,所至則平,而未嘗削也。

上德若谷,

上德不德,如谷之虛也。

大白若辱,

使白而不受汙,此則不潔不屑之士,而非聖人也。

廣德若不足,

廣大而不可復加,則止於此而已,非廣也。

建德若偷,

因物之自然而無所立者,外若偷惰,而實建也。

質真若渝,

體性抱神,隨物變化,而不失其真者,外若渝也。

大方無隅,

全其大方,不小立圭角也。

大器晚成,

器大,不可近用也。

大音希聲,

非耳之所得聞也。

大象無形,

非目之所得見也。

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道之所遇,無所不見,凡此十二者,皆道之見於事者也。而道之大全則隱於無名,惟其所遇,推其有餘以貸不足,物之賴之以成者如此。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夫道非一非二,及其與物為偶,道一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然而道則非一也。一與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是以往,而萬物生。雖有萬不同,而莫不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者,蓋物生於三,而三生於一,理之自然也。

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世之人不知萬物之所自生,莫不賤寡小而貴眾大。然王公之尊,而自稱孤寡不穀,古之達者,蓋已知之矣。

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世以柔弱為損,強梁為益,不知其非也。故將使天下之教者,皆以此教之日:不見強梁者之不得其死乎?強梁,妄之極也。人知強梁之不免於死,則知妄之不可為;知妄之不可為,而後可與語道矣。故日吾將以為教父。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問,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以堅御堅,不折則碎;以柔御堅,柔亦不糜,堅亦不病。求之於物,則水是也。以有入有,捍不相受;以無入有,無未嘗勞,有未嘗覺。求之於物,則鬼神是也。是以聖人唯能無為,故能役使眾強,出入群有。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名與身章第四十四

名與身執親?身與貨孰多?

先身而後名,貴身而賤貨,猶未為忘我也。夫忘我者,身且不有,而況於名與貨乎?然貴以身為天下,非忘我不能。故使天下知名之不足親,貨之不足多,而後知貴身,知貴身,而後知忘我,此老子之意也。

得與亡孰病?

不得者以亡為病,及其既得而息失,則病又有甚於亡者。惟齊有無,均得喪,而後無病也。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愛之甚,則几可以求之者無所不為,能無費乎?藏之多,則攻之者叉眾,能無亡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天下以不缺為成,故成鈴有弊。以不虛為盈,故盈叉有窮。聖人要於大成而不卹其缺,期於大盈而不惡其沖,是以成而不弊,盈而不窮也。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直而不屈,其直叉折;循理而行,雖曲而直。巧而不拙,其巧叉勞;付物自然,雖拙而巧。辮而不訥,其辮鈴窮;因理而言,雖訥而辮。

躁勝寒,靜勝熱,清淨為天下正。

成而不缺,盈而不沖,直而不屈,巧而不拙,辯而不訥,譬如躁之不能靜,靜之不能躁耳。夫躁能勝寒而不能勝熱,靜能勝熱而不能勝寒,皆滯於一偏,而非其正也。唯泊然清淨,不染於一,非成非缺,非盈非沖,非直非屈,非巧非拙,非辮非訥,而後無所不勝,可以為天下正矣。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各安其分,則不爭而自治,故卻走馬而糞田。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以其可欲者示人,固有罪矣,而不足其足者,其禍又甚。所欲必得者,其咎最大。匹夫有一於身,患必及之。侯王而為是,則戎馬之所自起也。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者,所遇而足,故無不足也。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性之為體,充遍宇宙,無遠近古今之異。古之聖人,其所以不出戶牖而無所不知者,特其性全故耳。世之人為物所蔽,性分於耳目,內為身心之所紛亂,外為山河之所障塞,見不出視,聞不出聽,戶牖之微,能蔽而絕之,不知聖人復性而足,乃欲出而求之,是以彌遠而彌少也。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性之所及,非特能知能名而已,蓋可以因物之自然,不勞而成之矣。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為學日益,

不知道而務學,聞見日多,而無以一之,未免為學者也。孔子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為道日損。

苟一日知道,顧視萬物,無一非妄,去妄以求復性,而性實無幾。孔子謂子貢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歟?曰:然,非歟?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去妄以求復性,可謂損矣。而去妄之心猶存,及其兼忘此心,純性而無餘,然後無所不為,而不失於無為矣。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人皆有欲取天下之心,故造事而求之,心見於外,而物惡之,故終不可得。聖人無為,故無事,其心見於外,而物安之,雖不取天下,而天下歸之矣。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虛空無形,因萬物之形以為形,在方為方,在圓為圓,如使空自有形,則何以形萬物哉?是以聖人無心,因百姓之心以為心,無善不善皆善之,無信不信皆信之。善不善在彼,而吾之所以善之者,未嘗渝也,可謂德善矣。信不信在彼,而吾之所以信之者,未嘗變也,可謂德信矣。不然,善善而棄不善,信信而棄不信,豈所謂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哉。

聖人之在天下,喋慄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天下善惡信偽,方各自是以相非相賊,不知所定。聖人憂之,故喋喋為天下渾其心,無善惡,無信偽,皆以一待之。彼方注其耳目,以觀聖人之予奪,而吾一以嬰兒遇之,於善無所喜,於惡無所嫉。夫是以善者不矜,惡者不慍,釋然皆化,而天下始定矣。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性無生死,出則為生,入則為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

用物取精以自滋養者,生之徒也。聲色臭味以自戕賊者,死之徒也。二者既分生死之道矣。吾又知作而不知休,知言而不知默,知思而不知忘,以趣於盡,則所謂動而之死地者也。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豈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不生不死,則《易》所謂寂然不動者也。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以寄無思無為之妙也。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有生則有死,故生之徒,則死之徒也。人之所賴於生者厚,則死之道常十九。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至人常在不生不死中,生地且無,焉有死地哉?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道者萬物之母,故生萬物者道也。及其運而為德,牧養群衆而不辭,故畜萬物者德也。然而道德則不能自形,因物而後形見。物則不能自成,遠近相取,剛柔相交,積而為勢,而後興亡治亂之變成矣。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形雖由物,成雖由勢,而非道不生,非德不畜。是以尊道而貴德,尊如父兄,貴如侯王,道無位而德有名故也。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恃爵而後尊貴者,非實尊貴也。

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方無名,則物之所資始也,及其有名,則物之所資生也。故謂之始,又謂之母。其子則萬物也。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聖人體道以周物,譬如以母知子,了然無不察也。雖其智能周之,然而未嘗以物忘道,故終守其母也。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天下皆具此道,然常息忘道而徇物。目悅於色,耳悅於聲,開其悅之之心,而以其事濟之,是以終身陷溺而不能救。夫聖人之所以終身不動者,唯塞而閉之,未嘗出而徇之也。

見小日明,

悅之為害,始小而浸大。知小之將大而閉之,可謂明矣。

守柔日強。

趨其所悅而不顧,自以為強,而非強也。唯見悅而知畏之者,可謂強矣。

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世人開其所悅以身徇物,往而不反。聖人塞而閉之,非絕物也,以神應物,用其光而已,身不與也。夫耳之

能聽,目之能視,鼻之能嗅,口之能嘗,身之能觸,心之能思,皆所謂光也。蓋光與物接,物有去而明無損,是以應萬變而不窮,殃不及於其身,故其常性湛然相襲而不絕矣。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體道者無知、無行、無所施設,而物自化。今介然有知而行於大道,則無所施設建立,非其自然有足畏者矣。

大道甚夷,民甚好徑。

大道夷易,無有險阻,世之不知者,以為迂緩,而好徑以求捷。故凡合其自然而有所施設者,皆欲速者也。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釆,帶利劍,厭飲食,貨財有餘,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豈復飾末廢本以施設為事,夸以誨盜哉?

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世豈有建而不拔,抱而不脫者乎?惟聖人知性之真,審物之妄,捐物而脩身,其德充積,實無所立而其建有不可拔者,實無所執而其抱有不可脫者,故至其子孫,猶以祭祀不輟也。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身既修,推其餘以及外,雖至於治天下可也。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天地外者,世俗所不見矣,然其理可推而知也。修身之至,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皆吾之所及知也,然安知聖人以天下觀天下,不若吾之以身觀身乎?豈身可以身觀,而天下獨不可以天下觀乎?故曰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言亦以身知之耳。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老子之言道德,每以嬰兒況之者,皆言其體而已,未及其用也。今夫嬰兒泊然無欲,其體之者至矣,然而物來而不知應,故未可以言用也。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烏不搏。

道無形體,物莫得而見也,況可得而傷之乎?人之所以至於有形者,由其有心也。故有心而後有形,有形而後有敵,敵立而傷之者至矣。無心之人,物無與敵者,而曷由傷之夫。赤子之所以至此者,唯無心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

無執而自握,無欲而自作,是以知其精有餘而非心也。

終日號而不嘎,和之至。

心動則氣傷,氣傷則號而嘎。終日號而不嘎,是以知其心不動而氣和也。

知和曰常,

和者,不以外傷內也。復命曰常,遇物而知反其本者也。知和曰常,得本以應萬物者也。其實一道也,故皆謂之常。

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生不可益,而欲益之,則非其正矣。祥,妖也。

心使氣曰強。

氣惡妄作,而又以心使之,則強梁甚矣。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益生使氣,不能聽其自然。日入於剛強而老從之,則失其赤子之性矣。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道非言說,亦不離言說,然能知者未必言,能言者未必知。唯塞兌閉門以杜其外,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以治其內者,默然不言而與道同矣。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可得而親,則可-得而疏。可得而利,則可得而害。可得而貴,則可得而賤。體道者均覆萬物,而孰為親練?等觀逆順,而孰為利害?不知榮辱,而孰為貴賤?情計之所不及此,所以天下貴也。

以正治國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古之聖人柔遠能邇,無意於用兵,唯不得已,然後有征伐之事。故以治國為正,以用兵為奇。雖然,此亦未足以取天下。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唯體道者廓然無事,雖不取天下而天下歸之矣。

吾何以知其然哉?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人主多忌諱,下情不上達,則民貧而無告矣。

民多利器,國家滋昏;

利器,權謀也。明君在上,常使民無、知無欲。民多權謀,則其上眩而昏矣。

人多仗巧,奇物滋起;

人不敦本業而趨末仗,則非常無益之物作矣。

法令滋章,盜賊多有。

患人之詐偽,而多為法令以勝之,民無所措手足,則日入於盜賊矣。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

天地之大,世俗之見有所眩而不知也。蓋福倚於禍,禍伏於福,譬如晝夜寒暑之相代。正之為奇,善之為妖,譬如老稚生死之相繼,未始有正,而迷者不知也。夫惟聖人出於萬物之表,而覽其終始,得其大全,而遺其小察,視之閥悶,若無所明而其民淳淳,各全其性矣。若夫世人不知道之全體,以耳目之所知為至矣。彼方且自以為福,而不知禍之伏於其後;方且自以為善,而不知妖之起於其中。區區以察為明,至於察甚,傷物而不悟其非也,可不哀哉。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劇,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知小察之不能盡物,是以雖能方能康,能直能光,而不用其能,恐其陷於一偏而不反也,此則世俗所謂悶悶也。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凡物方則割,廉則創,直則肆,光則耀。唯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劇,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此所謂音也。夫音者,有而不用者也。世患無以服人,苟誠有而能音,雖未嘗與物較,而物知其非不能也,則其服之早矣。物既已服,斂藏其用,至於沒身而終不試,則德重積矣。德積既厚,雖天下之剛強,無不能克,則物莫測其量矣,如此而後可以有國。彼世之小人,有尺寸之柄而輕用之,一試不服,天下測知其深淺而爭犯之,雖欲保其國家,而不可得也。吾是以知音之可以有國,可以有國,則有國之母也。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孟子》曰:盡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以音治人,則可以有國者是也。以音事天,則深根固蒂者是也。古之聖人,保其性命之常,不以外耗。內則根深而不可技,蒂固而不可脫,雖以長生久視可也。蓋治人事天,雖有內外之異,而莫若音則一也。

治大國章第六十

治大國,若烹小鮮。

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勞,撓則魚爛。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聖人無為,使人各安其自然。外無所求,內無所畏,則物莫能侵,雖鬼無所用神矣。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非其鬼之不神,亦有神而不傷人耳#2。非神之不傷人#3,聖人未嘗傷人,故鬼無能為耳。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人鬼之所以不相傷者,由上有聖人耳,故德交歸之。

#1失德而彼仁:『失』原作『後』,據實頗本改。

#2 亦:原本作『非』,據寶頗本改。

#3非:原本作『亦』,據寶顏本改。

同类推荐
  • 佛说相应相可经

    佛说相应相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omedy of Errors

    The Comedy of Erro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通玄秘术

    通玄秘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回春录

    回春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月破苍穹

    月破苍穹

    晚清年间,外忧内患,身为神州最后捕快,名铺追命的后人,钢男被迫接受皇帝任务,寻回宫中被盗瑰宝九龙宝剑。却被师父花满楼设计诬陷是杀花家小姐之凶手,阴谋层出不穷,陷害如影随形持剑为皇的诬陷让江湖各方势力将钢男视作眼中钉!
  • 邪妃斗魔王

    邪妃斗魔王

    天嫉英才!这绝对是天嫉英才!想我沐影汐,可是风靡一时的天才名厨。有着宠我的亲亲老爸,疼我的男友!可是,十七岁生日那天,一份意外的礼物,竟夺去了我的一切。爆炸!就在最后那一刻,我看到了我破碎掉的生命!咦?没死?这在怎么一回事?臭男人!!然而,就在他抬起眼眸的瞬间,我惊得呆掉了!那双眼,竟会带着触人心魄的愤恨与悲伤?他,是谁?……
  • 重生之修仙田园

    重生之修仙田园

    赵语汐重生了,重生到一个架空的年代,面对一家老老小小,家徒四壁,连饭都吃不饱,看自己怎么在这个时代翻风覆雨,带着一家人从穷到富,从富到修仙,慢慢的走出不一样的人生开新书啦!! 《绵绣年华赠天下》劳烦各位宝宝赏个脸收藏一下,谢谢啦!
  • 不太甜

    不太甜

    妈妈出轨,爸爸外出打工,有了一个新的家庭,生活在一个没有父母的地方。直到有一天她的妈妈叫她和自己一起生活,李沫汐才又遇到小时候的玩伴,小时候喜欢的人
  • 温柔陷阱:总裁,你太坏!

    温柔陷阱:总裁,你太坏!

    爱只有简单笔画,却比想象复杂。不喜欢安定却又爱变化。喜欢与爱的区别,要怎么说清楚?总裁级别的恋爱又该怎么满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鹊兰

    鹊兰

    这是一个21世纪初期发生在柳树村的乡村故事,外出打工的鹊兰后到家乡时却抱着回一个孩子春碟,她只好把春碟的来历和自己的父母亲说明她的父母亲要求鹊兰要向亲朋和邻居来隐瞒春碟的来历,就引发了她周围亲朋和邻居的猜疑和议论。 自从鹊兰身边有了春碟后,他回归家乡后的生活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她的家庭里体现了出来,照顾孩子和父母亲,选择了在家乡安身立命的她只能顶住来自各方面的精神压力重新振作起来。 本篇故事围绕鹊兰在家乡的创业经历和爱情婚姻故事。同时也描写和刻画了一些她的亲朋和邻居的一些性格特点。本编故事所体现的一些人物都是一些很平凡质朴的农民,描写的一些场景都是乡村里司空见惯的真实场景。 乡土题材
  • 五号房的灵异事件

    五号房的灵异事件

    老李之后,小区三番两次闹鬼,然后小区一个富户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家里.........
  • 中国盗墓传奇

    中国盗墓传奇

    盗墓贼人手一把的洛阳铲有着怎样神奇的功用?盗墓贼的必备行头有哪些?中国盗墓史上出现过哪些盗墓狂人?盗墓重地北邙山是否还有未被盗掘过的陵墓?为了阻止盗墓贼的入侵,历代官家富户运用了哪些奇门怪招?艺高胆大的盗墓贼又身怀怎样的绝技,竟得以穿越机关重重的地下迷宫?谜中有谜,案中有案,一代代官盗私盗各显神通,一座座帝王将相陵墓在劫难逃,反盗墓与盗墓持续千年的博弈,却终究跳不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历史怪圈。疯狂的盗墓贼无孔不入,瑰丽的古墓葬文明惨遭蚕食,离奇诡异的盗墓事件,惊心动魄的你争我夺,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中国盗墓传奇由此展开。
  • 技能生成器

    技能生成器

    “任先生,您在各个领域都达到巅峰,令人叹为观止!请问,您还有什么不会的吗?”“嗯~我不会输?”“您不觉得这话太装逼了吗?”“实力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