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9500000005

第5章

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

天下之歸大國,猶衆水之趨下流也。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

以靜為下。

衆動之赴靜,猶衆高之赴下也。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大國能下,則小國附之。小國能下,則大國納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國下以取人,小國下而取於人。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道者萬物之奧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凡物之見於外者,皆其門堂也。道之在物,譬如其奧,物皆有之,而人莫之見耳。夫惟賢者得而有之,故曰善人之寶。愚者雖不能有,然而非道則不能安也,故曰不善人之所保。蓋道不遠人,而人則遠之。今誠有人美言之,則可以為市於世;尊行之,則可以加於人矣。朝為不義,而夕聞大道,妄盡而性復,雖欲指其不善,不可得也,而又安可棄之哉?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立天子,置三公,將以道救人耳。雖有拱璧之貴,駟馬之良而進之,不如進此道之多也。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道本在我,人患不求,求則得之矣。道無功罪,人患不知,知則凡罪不能汙也。

為無為章第六十三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聖人為無為,故無所不為;事無事,故無所不事;味無味,故無所不味。其於大小多少,一以道遇之而已。蓋人情之所不忘者,怨也。然及其

愛惡之情忘,則雖報怨,猶報德也。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由難之,故終無難。

世人莫不畏大而侮小,難多而易少。至於難而後圖,大而後為,則事常不濟矣。聖人齊大小,一多少,無所不畏,無所不難,而安有不濟者哉?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方其未有,持而謀之足矣。及其將然,非浮而散之不去也,然猶愈於既成也。故為之於未有者上也,治之於未亂者次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治亂禍福之來,皆如彼三者。積小以成大,聖人持之以無為,守之以無執,祕能使根自生,使禍自亡。譬如種苗,深耕而厚耔之,及秋自穠。譬如被盜,危坐而熟視之,盜將自那。世人不知物之自然,以為非為不成,非執不留,故常與禍爭勝,與福爭贅#1,是以禍至於不救,福至於不成,蓋其理然也。

民之從事,常於鸚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聖人知有為之害,不以人助天,始終皆因其自然,故無不成者。世人心存於得喪,方事之微,猶有不知而聽其自然者,及見其幾成而重失之,則未有不以為敗之者矣。故曰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人皆徇其所歌以傷物,信其所學以害理。聖人非無歌也,歌而不欲,故雖歡而不傷於物。非無學也,學而不學,故雖學而不害於理。然後內外空明,廓然無為,可以輔萬物之自然,而待其自成矣。

古之警為道者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古之所謂智者,知道之大全,而覽於物之終始,故足貴也。凡民不足以知此,而溺於小智,以察為明,則智之害多矣。故聖人以道治民,非以明之,將以愚之耳。蓋使之無知無欲,而聽上之所為,則雖有過,亦小矣。

民知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吾以智御人,人亦以智應之,而上下交相賊矣。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吾之所貴者德也,物之所責者智也。德與智固相反,然智之所順者小,而德之所順者大矣。

江海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

聖人非砍上人,非欲先人也,蓋下之後之,其道不得不上且先耳。

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夫道礦然無形,頹然無名,充遍萬物,而與物無一相似,此其所以為大也。若似於物,則亦一物矣,而何足大哉?

我有三寶,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道以不似物為大,故其運而為德則亦悶然,以鈍為利,以退為進,不合於世俗。今夫世俗貴勇敢,尚廣大,夸進銳,而吾之所寶則慈忍儉約康退。此三者,皆世之所謂不肖者也。

夫慈故能勇,

世以勇次為賢#2,而以慈忍為不及事,不知勇次之易挫,而慈忍之不可勝,其終必至於勇也。

儉故能廣,

世以廣大蓋物,而以檢約為陋,不知廣大之易窮,而儉約之易足,其終必至於廣也。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世以進銳為能,而以不敢先為恥,不知進銳之多惡於人,而不敢先之樂推於世,其終卒為器長也。蓋樸散而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自樸成器,始有屬有長矣。

今捨其慈,且勇;捨其儉,且廣;捨其後,且先,死矣。

勇、廣、先三者,人之所共疾也。為衆所疾,故常近於死。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以慈御物,物之愛之如己父母,雖為之效死而不辭,故可以戰,可以守。天之將救是人也,則開其心志,使之無所不慈,無所不慈,則物皆為之衛矣。

善為士章第六十八

善為士者不武,

士當以武為本,行之以怯,若以武行武則死矣。

善戰者不怒,

聖人不得已而後戰,若出於怒,是以我故殺人也。以我故殺人之。

善勝敵者不爭,

以吾不爭,故能勝彼之爭。若皆出於爭,則未必勝矣。

善用人者為之下。

人皆有相上之心,故莫能相為用。誠能下之,則天下皆吾用也。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

主,造事者也。客,應敵者也。

不敢進寸而退尺。

進者,有意於爭者也。退者,無意於爭者也。

是謂行無行,

無意於爭,則雖用兵,與不用均也。

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

苟無意於爭,則雖在軍旅,如無臂可攘,無敵可因,無兵可執,而安有用兵之咎邪?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者幾喪吾寶。

聖人以慈為寶,輕敵則輕戰,輕戰則輕殺人,喪其所以為慈矣。

故抗兵相加,一及者勝矣。

兩敵相加,而吾出於不得已,則有哀心。哀心見,而天人助之,雖欲不勝,不可得矣。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道之大,復性而足。而性之妙,見於起居飲食之間耳。聖人指此以示人,豈不易知乎?人能體此以應物,豈不易行乎?然世常患日用而不知,知且不能,而況行之乎?

言有宗,事有君。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

言者,道之筌也。事者,道之迹也。使道可以言盡,則聽言而足矣;可以事見,則考事而足矣。惟言不能盡,事不能見,非舍言而求其宗,遺事而求其君,不可得也。蓋古之聖人,無思無為,而有漠然不自知者存焉,此則思慮之所不及,是以終莫吾知也。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衆人之所能知,亦不足貴矣。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聖人外與人同,而中獨異耳。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道非思慮之所及,故不可加。然方其未知,則非知無以入也,及其既知而存知,知則病矣。故知而不知者上,不知而知者病。

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既不可不知,又不可知。唯知知之為病者,久而病自去矣。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夫性自有威,高明光大,赫然物莫能加,此所謂大威也。人常息溺於衆,妄畏生死,而憚得喪。萬物之威,維然乘之,終身惴慄之不暇,雖有大威而不自知也。苟誠知之,一生死,齊得喪,坦然無所怖畏,則大威爗然見於前矣。

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惟不厭,是以不厭。

性之大,可以包絡天地。彼不知者,以四肢九竅為己也,守之而不厭。是以見不出視,聞不出聽,蕞然其甚陋也。故教之曰無狹其所居。彼知之者,知性之大而吾生之狹也,則愀然厭之,欲脫而不得,不知有厭有慕之方囿於物也,故教之曰無厭其所生。夫惟聖人不狹不厭,與人同生,而與道同居,無廣狹淨穢之辨,既不厭生,而後知生之無可厭也。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聖人雖自知之而不自見以示人,雖自愛之而不自貴以眩人,恐人之有厭有慕也。厭慕之心未忘,則猶有畏也。畏去,而後大威至矣。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勇於敢則死,勇於不敢則生,此物理之大常也。然而敢者或以得生,不敢者或以得死,世遂以僥倖其或然,而忽其常理。夫天道之遠,其有一或然者,孰知其好惡之所從來哉?故雖聖人猶以常為正,其於勇敢未嘗不難之。列子曰: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患天道之難知,是以歷陳之也。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不與物爭於一時,要於終勝之而已。

不言而善應,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未有求而不應者也。

不召而自來,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數思,夫又誰召之哉?

禪然而善謀。

譚然舒緩,若無所營,而其謀度非人所及也。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世以耳目觀天,見其一曲而不睹其大全。有以善而得禍,惡而得福者,未有不疑天網之疏而多失也。惟能要其終始,而盡其變化,然後知其恢恢廣大,雖疏而不失也。

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政煩刑重,民無所措手足,則常不畏死,雖以死懼之,無益也。

若使人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民安於政,常樂生畏死,然後執其詭異亂群者而殺之,孰敢不服哉?

常有司殺者殺。

司殺者,天也。方世之治,而有詭異亂群之人恣行於其間,則天之所棄也。天之所棄而吾殺之,則是天殺之,而非我也。

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斷。夫代大匠斷,希有不傷其手矣。

非天之所殺,而吾自殺之,是代司殺者殺也。代大匠斷,則傷其手;代司殺者殺,則及其身矣。

民之飢章第七十五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上以有為導民,民亦以有為應之,故事多而難治。

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輕死。

上以利欲先民,民亦爭厚其生,故雖死而求利不厭。

夫惟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貴生之極,鈴至於輕死。惟無以生為,而生自全矣。

民之生章第七十六

民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沖氣在焉,則體無堅強之病;至理在焉,則事無堅強之累。

是以兵強則不勝,

兵以義勝者非強也,強而不義,其敗必速。

木強則共。

木自拱把以上,必伐矣。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物之常理,精者在上,粗者在下。其精必柔弱,其粗必強大。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

張弓上筋,弛弓上角,故以況天之抑高舉下。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天無私,故均;人多私,故不均。

孰能以有餘奉天下?唯有道者。

有道者澹足萬物而不辭,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非有道者,無以堪此。

是以聖人為而不侍,功成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為而恃,成而處,則賢見於世。賢見於世,則是以有餘自奉也。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故柔勝剛,弱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正言合道而反俗,俗以受垢為辱,受不祥為殃故也。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夫怨生於妄,而妄出於性,知性者不見諸妄,而又何怨乎?今不知除其本,而欲和其末,故外雖和,而內未忘也。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契之有左右,所以為信而息爭也。聖人與人均有是性,人方以妄為常,馳騖於爭奪之場,而不知性之未始少亡也。是以聖人以其性示人,使之除妄以復性。待其妄盡而性復,未有不廓然自得,如右契之合左,不待責之而官服也。然則雖有大怨戀,將涣然冰解,知其本非有矣,而安用和之?彼無德者,乃欲人人而通之,則亦勞而無功矣。徹,通也。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道無私,惟善人則與之。契之無私,亦猶是也,惟合者則得之矣。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

小國寡民,

老子生於衰周,文勝俗弊,將以無為救之。故於其書之終,言其所志,願得小國寡民以試焉,而不可得爾。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民各安其分,則小有村者,不求用於世。什伯之器,則財堪什夫伯夫之長者也。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事少民朴,雖結繩足矣。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內足而外無所慕,故以其所有為美,以其所處為樂,而不復求也。

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民物繁夥而不相求,則彼此皆足故也。

信盲不美章第八十-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則為實而已,故不必美。美則為觀而已,故不必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以善為主,則不求辦。以辮為主,則未必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有一以貫之,則無所用博。學而日益者,未必知道也。

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3。

聖人抱一而已,他無所積也。然施其所能以為人,推其所有以與人,人有盡而一無盡,然後知一之為貴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勢可以利人,則可以害人矣。力足以為之,則足以爭之矣。能利能害而未嘗害,能為能爭而未嘗爭,此天與聖人所以大過人,而為萬物宗者也。凡此皆老子之所以為書,與其所以為道之大略也,故於終篇復言之。

#1與福爭贅:『爭』原作『生』,據寶顏本改。

#2以勇決:『以』原作『之』,據寶顏本改。

#3愈多:原本作『與多』,據寶顏本改。

道德真經註後序眉山蘇轍註

予年四十有二,謫居筠州。筠雖小州,而多古禪剎,四方遊僧聚焉。有道全者住黃蘗山,南公之孫也,行高而心通,喜從予遊,嘗與予談道。予告之曰:子所談者,予於儒書已得之矣。全曰:此佛法也,儒者何自得之?予曰:不然,予忝聞道,儒者之所無,何苦#1強以誣之。顧誠有之,而世莫知耳。全曰:#2儒佛之不相通,如胡漢之不相諳也,子亦何由知之?試為我言其略。予曰:孔子之孫子思,子思之書曰《中庸》,《中庸》之言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此非佛法而何?顧所從言之異耳。全曰:何以言之?予曰:六祖有言:不思善,不思惡,方是時也,孰是汝本來面目?自六祖以來,人以此言悟入者太半矣。所謂不思善,不思惡,則喜怒哀樂之未發也。蓋中者,佛性之異名;而和者,六度萬行之總目也。致中極和而天地萬物生於其間,此非佛法,何以當之?全驚喜曰:吾初不知也,今而後始知儒佛一法也。予笑曰:不然,天下固無二道,而所以治人則異。君臣父子之間,非禮法則亂,知禮法而不知道,則世之俗儒,不足貴也。居山林,木食澗飲,而心存至道,雖為人天師可也,而以之治世則亂。古之聖人,中心行道,而不毀世法,然後可耳。全作禮曰:此至論也。是時予方解老子,每出一章,輒以示全,全輒歎曰:皆佛說也。予居筠五年而北歸,全不久亦化去,逮今二十餘年矣。凡《老子解》亦時有所刊定,未有不與佛法合者。時人無可與語,思復見全而示之,故書之《老子》之末。

大觀二年十二月十日子向題。

#1何苦:原本作『何若』,據寶顏本改。

#2全曰:此二字原在『子亦何由知之』后,據寶顏本改。

同类推荐
  • 妇科心法要诀

    妇科心法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琴声十六法

    琴声十六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法宗旨图衍义

    道法宗旨图衍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先觉集

    先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方广三戒经

    大方广三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凤临天下:代嫁皇妃

    凤临天下:代嫁皇妃

    她是公主最贴身的小宫女,最难消受皇子恩,果然她私奔失败。在替公主代嫁的路上,她才发现,这才是人生新的开始。原来小宫女也有大前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田园无小事

    田园无小事

    这地儿依山傍水,土也肥,水也甜只是房子破烂不堪,没吃没穿,而且还附带一只拖油瓶。瞧周围勉强算是资源丰富、物种多样小豆丁,瞧你也是个可怜的,走,姐姐带你种田去!~~~~~~~~~~感谢小无(无名指的束缚)同学的封面还有,本书新建了一个群,喜欢书的同鞋欢迎来加:127657059,进群敲门砖:女主捡来的拖油瓶叫什么?
  • 收获日(全集)

    收获日(全集)

    本篇小说描写的是乡村男女的爱恨情仇。李惠文嫁到了穷乡僻壤,过着自己并不喜欢的生活,心里却想着初恋的情人,在繁琐平庸的生活中,向往自己曾经的爱情。可是再与初恋情人重逢时,已经不是她心中所思念的那个样子了。一切都是自己幻想的梦,还是实实在在的平淡日子触手可及。
  • 我真的没有装蒜

    我真的没有装蒜

    作为一颗成功修炼为人形的蒜头,在布赫歇森林里,好心救了一个被仇家追杀的人一命,结果莫名奇妙回到几百年前。辛辛苦苦修炼几百年,结果一朝回到化形前。早知道会这么倒霉,她就不应该好心去救那个死翢泗。现在好了,遭报应了!别让她再遇到他,不然……“冒昧打扰一下,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这年头,搭讪也这么low。慢着,这人看着怎么那么眼熟?啊啊啊,还我数百年修为!
  • 我的世界消亡启示录

    我的世界消亡启示录

    玩过我的世界吗?我有一次在玩时发现了一本又一本的书!这些书非常详细地为我介绍了他们那个拥有着自主生命意识的世界的故事,虽然非常详细,但是我所了解到的还只是只言片语,其繁华,疯狂,悲凉,一次又一次的叹息。我根据已有的材料编著的了这本《消亡启示录》从出现到毁灭,这个世界,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 懒散仙子呆萌夫

    懒散仙子呆萌夫

    “阿颜,不好了,有人打上门了!”“懒。你上!”“我打不过啊!”“……”“你丫不仅不爱动,现在连嘴巴都懒得张了么?再躺下去我们要玩完了!”这是一个极度懒散的仙子在五行大陆上的冒险传奇。
  • 如果你在如果我来

    如果你在如果我来

    我从来没有想过,会以这种方式再与苏棫朴相见——他站在楼上,俯着身子看着下面。而我便是楼下众多安装工的一员。清一色的男人中间就我一个女的,穿着公司统一配发的帽子与绿色工作服。直到他从楼上下来,一副不咸不淡的语气:“没想到,你竟然做了组装工。”我才知道,我与他是真的分道扬镳了。我说:“是啊,做组装工有什么不好,锻炼身体又能挣钱。”看着他的脸色一青一百,我知道我终于赢了一局。他说:“你开心就好。”如果我没听错,他的话里好像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这不禁让我想到,如果拿我现在的情况写篇文章,可以这么取名《惊!某名牌大学女学生毕业竟去做组装工!》,应该能获得不错的浏览量。想到这里,我忍不住自嘲了一下,抬头就对上他凌厉的目光。我知道他的目光是什么意思,他肯定在想,桑黎阳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 鬼面娘子俏郎君

    鬼面娘子俏郎君

    娘亲告诉她,新郎是个跛脚,还是一个独眼,长得奇丑不比。她这才放心嫁了过去。没想到……没想到她的新郎居然是这般模样……几年后,暖云再回洛阳城,只是一切已不在她的想象范围内……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大运河的修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却又繁荣了扬州城。而这扬州李家便是最受益的,李家是全国最大的盐商,此外更是控制了运河近一半的水运。虽称不上富可敌国,但是李家跺跺脚,对这唐王朝的经济也是有些震动的。而李家的儿女个个是人中龙凤,更是扬州城人茶余饭后的讨论的热点。大儿子李明藤是经商的奇才,比起其父李知信手段更是狠毒,接手生意不到两年,便让扬州所有的大小盐商都破了产。二儿子李明蔓虽出身商家,但才智过人,去年秋闱,中了状元,在京为官。为人耿直,是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大女儿李暖烟被送进了宫里,深受皇宠,不过一年,便被封了皇贵妃。现还怀上了龙种。二女儿李暖霞还未出阁,但长得花容月貌,乃是扬州第一美女,虽是庶出,提亲之人仍是络绎不绝。只是很多时候,人们都会忘记了,李府还有一位小姐,叫李暖云。大家就等着看女主一步步变强,一步步把别人欠她的连本带利的讨回来吧。我会每天努力日更的······希望大家多多收藏(还想看的话找起来多麻烦啊)·······希望大家多多砸票(这会极大的满足破晓的虚荣心)……希望大家多多留言、提意见(这是我写文的主要目的)以上一段是从破晓的另一篇文《穿越之成了坏女人》中直接复制来的,嘎嘎,再写过,太麻烦了!!
  • 二流神探

    二流神探

    被开除的警校大二学生雷炎,在一场酒醉之后,穿越到了末日的米国,成了一名末日神探。在分裂成七国的原米国土地上辗转,雷炎除了不断侦破奇案,对付扑面而来的丧尸外,还得考虑怎么用宝盒改变一切……
  • 精灵的爱人

    精灵的爱人

    他是渊国年少的继承者,幼童时见到了妈妈睡前故事的精灵再见时,他将精灵捕获带回王宫她是精灵,是茨维大陆的人一直在寻找的种族,因为年少的贪玩让狩猎的渊国王子见到了自己与他再见时,他竟然强行带她回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