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59800000012

第12章

真性空品

论曰。真如之法具诸功德。与诸行德而作本性。故言真性。如是真性绝诸名相。以之故言真性空也。又此真性离相离性。离相者离妄相。离性者离真性。离妄相故妄相空也。离真性故真性亦空。以之故言真性空也。今此品中显是二义。故依是义立品名也

经曰。尔时舍利弗而白佛言尊者修菩萨道无有名相三戒无仪云何摄受为众生说愿佛慈悲为我宣说

论曰。别明观行有六分中第四遣虚入实分竟。此下第五明诸圣行出真性空。就此品中大分有二。一为利根者多文广说。二为钝根者少文略摄。前广说中即有六分。一者明三聚戒从真性成。二者明道品行从真性立。三者明如来教当如理说。四者明菩萨位从本利出。五者明大般若绝诸因缘。六者明大禅定超诸名数。初三戒中文有五分。一问二答三请四说五者领解。此即初问。言修菩萨道无名相者。通举诸行。三戒无仪者。别牒戒行。如前品言。入三聚戒不住其相。是即三戒无相无仪。云何自摄受及为他说耶。此舍利弗既始入大。初发修行以戒为本。故问三学之中初行。又此身子从身而生。今此品中说诸行法从法身生。故寄身子而发问也

经曰。佛言善男子汝今谛听为汝宣说善男子善不善法从心化生一切境界意言分别制之一处众缘断灭何以故善男子一本不起三用无施住于如理六道门杜四缘如顺三戒具足

论曰。此是第二略答。于中有二。先答通问。善不善法从心化生者。三业因行皆是心作故。一切境界意言分别者。六道果境无非意变故。由心乱动不能制故。变作因果流转苦海。是故欲度苦海。修菩萨道制心一如众缘断灭。所以菩萨修无名相。何以故下次答别问。虽复总说未闻别行。所以更问何以故也。一本不起者。三戒之本是一本觉本来寂静故曰不起。三用无施者。既依本觉成三戒用。用离威仪施作相故。无施作故。顺住一本故。言住于如理。既住如理消除有因故言六道门杜。于一如理具四缘力。能顺一如即具三戒。故言四缘如顺三戒具足

经曰。舍利弗言云何四缘如顺三戒具足

论曰。此是第三重请

经曰。佛言四缘者一谓作择灭力取缘摄律仪戒二谓本利净根力所集起缘摄善法戒三谓本慧大悲力缘摄众生戒四谓一觉通智力缘顺于如住是谓四缘善男子如是四大缘力不住事相不无功用离于一处即不可求善男子如是一事通摄六行是佛菩提萨般若海

论曰。此是第四广说。于中有二。一者正答明戒因缘。二者乘显摄一切行。初中言四缘者。谓于一心本觉利中具四力用作三戒缘。一灭依止缘。二生依止缘。三摄依止缘。四离依止缘。灭依止者。谓本觉中性静功德与诸烦恼自性相违。以是缘成摄律仪戒。生依止者。谓本觉中性善功德与诸善根自性相顺。以是缘成摄善法戒。摄依止者。谓本觉中性成大悲自性不舍一切众生。以是缘成摄众生戒。离依止者。谓本觉中性成般若自性舍离一切事相。以是因缘令三聚戒舍离事相顺如而住。前三别缘。后一通缘。菩萨发心受三戒时。顺本觉利而受持故。以是四缘具足三戒。大意如是。次消其文。一谓作择灭力取缘者。本觉本离烦恼系缚。举体而作择灭解脱。有力能取别解脱戒。如似磁石引取于针。虽无作意而有力用。当知此中道理亦尔。二谓本利净根力所集起缘者。谓本觉本来性净功德与诸行德而作根本。由此根力起诸善法。为所集起善法之缘。即此缘成摄善法戒。三谓本慧大悲力缘摄众生戒者。谓本觉中照俗之慧即是大悲恒润众生。以是缘成摄众生戒。四谓一觉通智力缘顺于如住者。谓本觉中照通性智令三聚戒皆顺如住。如是四缘体遍法界用摄万行故言大力。虽有大力而同一味离诸名相差别事用。故言不住事相。虽无事相而有胜能能摄出世一切行德。故言不无功用。由如是故只是本觉。于俗法中无如是义。故言离于一处即不可求。上来别明三聚戒缘。自下明其通摄万行。始从十信乃至等觉。如是六位所有诸行。皆是一觉之所摄成。故言一事通摄六行。非但菩萨归此本觉。诸佛圆智同归此海。故言是佛菩提萨般若海

经曰。舍利弗言不住事相不无功用是法真空常乐我净超于二我大般涅槃其心不系是大力观

论曰。此是第五领解。于中有二。先领所顺一如。即是法身具足四德超人法相是大涅槃。后领能顺如心。随如离系而无不为大自在力

经曰。是观觉中应具三十七道品法佛言如是具三十七道品法何以故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正道等多名一义不一不异以名数故但名但字法不可得不得之法一义无文无文之相真实空性空性之义如实如如如如之理具一切法善男子住如理者过三苦海

论曰。此是大分第二明道品行从真性立。于中有二。先问后答。问中言是观觉中者。是能顺观所顺本觉能所平等观觉之中应具三十七道品行。答中有二。先许后释。何以故下是第二释。于中有二。直释重显。初中言多名一义者。三十七品所目之义唯一观觉无二法故。不一不异者。观觉不一而不异故。约不异门故言一义。以名数故已下重显。于中有四。先遣异义。次显一义。三明一义具一切法。四明一义离诸过患。初中言以名数故但名但字法不可得者。谓世间修道品行法随名数故有三十七。菩萨觉慧求所目义三十七法皆不可得故。第二中言不得之法一义无文者。求彼别法不得之时。是法一味绝诸文言故。第三中言无文之相真实空性者。不得别法之能观心绝诸文言离差别相故。空性之义如实如如者。此能观心离诸相义。不异实相如如之理故。如是本觉如如之理即具修成道品等法。犹如铸金具相好像。故言如如之理具一切法。既住如理具诸功德。即离一切杂染过失故。言住如理者过三苦海。此是第四离诸过患也。此中略明道品之义。于中即以四句分别。一摄三十七以为十法。二摄十法以为四法。三摄四法以为一义。四明一义具三十七。初摄三十七以为十法者。智度论云。三十七品十法为本乃至广说。当知开十立三十七。论其法体唯有十法。何等为十。谓戒思受念定与慧信勤安舍。云何开十为三十七。开戒为三。正语业命。思数立一。谓正思惟。受亦立一。谓喜觉分。开念为四。念根念力念觉正念。开定为八。谓四如意足定根定力定觉正定。慧亦立八。谓四念处慧根慧力择法觉分及与正见。勤亦立八。谓四正勤精进根精进力精进觉分及正精进。信中立二。信根信力。安舍各一。谓倚觉分及舍觉分。总而言之有其五例。一者开八有三。谓定慧勤。彼二十四此三所摄。二者开四有一。谓念。所以彼四一念所摄。三者开三有一。谓戒。所以彼三一戒所摄。四者开二有一。谓信。信摄彼二。五者立一有四。思受安舍各摄自性。如是十法摄三十七。二摄十法为四种者。第一戒者色法所摄。谓表无表。第二思受遍行心所所摄。第三念定慧别境心所所摄。第四信等四善心所所摄。三摄四法为一义者。觉慧推求如是四法初一色法有方无方俱无所得。后三心所有时无时皆不可得。是则虽非无法而不得有可得之法平等一味。当知四法直是一义。以之故言多名一义。四明一义具三十七者。能所平等一味之义。观身等空是四念处。离诸懈怠是四正勤。散虑寂灭是如意足。离不信等即是根力。灭无明等即七觉分。离八邪法即八正道。如是远离一切杂染。一义具足无量功德。故言是观觉中应具三十七道品法。又言如如之理具一切法

经曰。舍利弗言一切万法皆悉文言文言之相即非为义如实之义不可言说今者如来云何说法

论曰。此下大分第三明佛言教称如理说。先问后答。问中言一切万法者。世间言说所安立法。如言之法皆无所得故。唯文言即非为义。诸法实义绝诸言说。今佛说法若是文言即无实义。若有实义应非文言。是故问言云何说法

经曰。佛言我说法者以汝众生在生说故说不可说是故说之我所说者义语非文众生说者文语非义非义语者皆悉空无空无之言无言于义不言义者皆是妄语如义语者实空不空空实不实离于二相中间不中不中之法离于三相不见处所如如如说如无无有无有于无如无有无有无于有有无不在说不在故不在于如如不有如不无如说

论曰。是第二答。于中有二。先是佛说之由。后显文义之异。初中言以汝众生在生说故者。汝谓身子。众生即是一切凡夫。说于无为即在法体。说于有为即生法相。如是在生之说不可说于实义。我异彼说。是故说之。是为佛说言教之由。次显文义不同相中。先标二章后释二章。标中言义语非文者。语当实义故非直空文故。文语非义者。语止空文故不关实义故。第二释中先释后章。言皆悉空无者。直有空文而无实义故。是释文语也。无言于义者。无诠谈于如实之义故。是释非义也。下总结。言皆是妄语者。虽非违想而违义故。犹如不见言见见言不见等语。如义已下次释前章。于中有二。正释重显。初中亦二。先释非文。后释义语。释非文者。谓非空无。非空文故。非无义故释义语者。义合语故。语如义故。初释中言实空不空者。谓说真如实相亦空。如前说言空相亦空故。言实空。而不亡其实相之理故言不空。虽非有实而非无实故。空实不实者。谓说真空之理是实故言空实。而不存其真空之理故言不实。虽非无空而非有空故。离于二相中间不中者。不空之语离于空相。不实之语离于实相。故言离于二相。然空实二相之间不存非二之中。故言中间不中。既离二边亦不堕中。故言离于三相。心言行处不过三相。然此佛语远离三相。即于其中心言路绝。故言不见处所。如是妙契绝言之义。所以不同无义之文。此释非文也。如如如说者。是释义语。上一如是契当。下二如是义理。如前远离三相之语契当如如义理而说。所以佛说乃是义语。不同凡语之非义也。如无已下第二重显。先显非文。后显义语。初中言如无无有无有于无者。谓真如理虽非是有而如本无令无其有。谓令无有法于无法中。所以然者。如本非有。无于何有而堕无耶。是故合于实空不空之语也。如无有无有无于有者。谓真如理虽非是无而如本无令有其无。谓令有无法于有法中。所以然者。如本非无。有于何无而堕有耶。是故合于空实不实之语。有无不在者。如无有无故有不在。如无无有故无不在。二既不在。何得有中。即合离于三相之语如义既尔合于义语。是故佛语实非空文。如是重显非文释也。佛说名言如是当理故后得智带如是名。思惟真如即得亲观真如理体故在四句之中俱句也。第二重显义语中言说不在故不在于如者。佛语既说有无不在故。不在有无于真如理。有不在者不有如故。无不在者不无如故。则当不有如不无如而说。故言如不有如不无如说。是故前言如如如说。如是重显义语之释。六分之中第三分竟

经曰。舍利弗言一切众生从一阐提阐提之心住何等位得至如来如来实相佛言从阐提心乃至如来如来实相住五等位

论曰。此下大分第四明菩萨位从本利出。于中有二。先问次答。答中有三。一者举数总标。二者别解。三者总明。此即总标。五等位者。等之言阶。从阐提心者。未发无上菩提心前皆名阐提。以无大乘决定信故。然一阐提略有二种。一者发大愿一阐提。谓常不入涅槃者故。二者无大信一阐提。此亦有二。一者别一阐提。谓起大邪见断善根者故。二者通一阐提。谓未发大心无大信者乃至二乘四果皆入此阐提位。今此文中约此最后故言从一阐提心乃至如来有五等位。未入十信者皆名阐提故。此中先明五位分齐。第一信位在十信行。虽未不退发大心故。本业经名信相菩萨。第二思位在三十心。思量诸法唯识道理齐未真证无分别修故。第三修位者在十地行。得真证修对治十障故。第四行位者在等觉行。因行已满未至果地故。第五舍位者在妙觉地。不取寂灭大悲普化故。所以建立五等位者。谓显退不退位差别故。证不证位差别故。等未等位差别故。因满位差别故。果圆位差别故。如其次第立五等位也。大意如是。次释其文

经曰。一者信位信此身中真如种子为妄所翳舍离妄心净心清白知诸境界意言分别

论曰。此下第二别释。初中有二。先信后解。初明信者。所谓信有三种佛性。信此身中真如种子者。信住自性佛性真如。正是第一义空种子。即是阿耨菩提中道种子。自性净心本来法然故名真如。与三身果而作正因故名种子。未发心住名住自性。未出诸障为妄所翳也。言舍离妄心者。是信引出佛性。从十信位乃至等觉渐出不信无知等障。随舍粗妄分别心故。言净心清白者。是信至得佛性。谓至道后离一切垢自性净心显现清白故。上句信字贯下二句故。知诸境界意言分别者。既信三种佛性。亦知唯识道理故。知心所取一切境界唯是意言分别所作。若离分别无所有故

经曰。二者思位思者观诸境界唯是意言意言分别随意显现所见境界非我本识知此本识非法非义非所取非能取

同类推荐
  • 冷斋夜话

    冷斋夜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后画录

    后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Jonah

    Jona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避戎夜话

    避戎夜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传戒正范

    传戒正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绿色善治促社会发展

    绿色善治促社会发展

    面对当今中国面临的环境与发展困局,我们该如何选择有效的环境治理路径和方式?本讲座从分析当今中国环境问题的利益冲突特征、环境质量及环境服务的公民基本权利特点出发,探讨制度变革走向,特别是如何将政府行政管理、市场激励、社会制衡这三种调整机制相结合,通过绿色善治,在遏制环境污染、保存自然资本的同时,积累和提升中国未来发展的社会资本。
  • 内陆岛屿

    内陆岛屿

    时间久了,每个人内心都会长出一片岛屿。《内陆岛屿》是新锐小说家宋阿曼的短篇小说集,小说发表于「ONE·一个」及各大杂志。新浪读书话题榜热门图书、豆瓣新书速递热门图书。书中收录的12篇作品,包括《午餐后航行》《不照镜子的女人》《第九个人》《普通乘客》等,不仅与我们的真实生活紧贴,同时和时代的内在牵引力也保持对照,每篇小说都足以显示作者创作的持续突破和艺术追求。
  • 苦境有间客栈

    苦境有间客栈

    石板沿街柳树青,水溪穿巷过户门。有间客栈可小憩,三角梅开跃窗棱。正邪难辨,烽烟不息;雄途霸业,风波难平。有一掌柜,闲趟摇椅,面朝江湖,春暖花开。
  • 时光与你同沉眠

    时光与你同沉眠

    十七岁,顾希遇见徐泽,从此,一颗心被牵动。他的出现像是一抹暖阳,给她温暖,给她希望。“顾小希,不哭了,好不好。”“顾小希,我们,一起回家吧。”“顾小希”“顾小希”……女生从睡梦中惊醒,泪湿了枕套。“别人都说,如果你喜欢的人正好也喜欢你,那是件特别幸运的事。”顾希侧头看向身侧的少年,眼底闪着亮光,呼吸声在寂静的夜色中显得越发清晰。“是么?”男生视线轻佻远方,眼眸中一片灰暗。晚风吹过,那句未说出口的“我喜欢你”连同着女生眼中最后的一丝光亮被一同吹散在风中,无迹可寻。徐泽,我喜欢你,可惜,你永远都不会知道。顾小希,我喜欢你。男生漆黑的眼眸缓缓闭上,我喜欢你,你能听到吗?
  • 查无此人

    查无此人

    女主人公,失恋后,一个偶然,穿越到古代,变成一个王子,体验高富帅的刺激人生,遇到了武则天,和武则天的男宠斗志斗勇,帮助李氏重回大唐皇位,娶了三位性格各不相同的王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不落

    爱不落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浪漫的北方城市大连,主人爽是一名善良随性的医生,他与少女桑迪在高中时代有一段伤感的初恋,带着这段伤痛他的内心在三个善良美丽女孩之间徘徊不定:一个是希望与他再续前缘的桑迪,一个是率真坚强敢爱敢恨的女研究生韩靓,还有一个是一直守护在他身边的默默关怀他的好朋友李小蓝。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青年律师韩丁在南方小城办案时,偶然遇到清丽脱俗、明艳绝伦的罗晶晶,并暗恋于心。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使出身富贾之家的罗晶晶在遭受丧父、破产的打击后,孤身流落到京城。韩丁又一次巧遇罗晶晶,很快坠入爱河。不久罗晶晶的初恋情人龙小羽出现了,在罗晶晶与他见面时被警察以杀人嫌疑犯带走,罗晶晶忘不了那段曾经让她刻骨铭心的爱情,便请求韩丁为龙小羽辩护。为了维系两人的感情,韩丁违心地卷入了罗晶晶初恋情人龙小羽杀人案的调查之中,在扑朔迷离的案件中……
  • 感谢一生能有你

    感谢一生能有你

    步入大学的时光,新的征程,新的旅行。本书继承了以半搞笑半虐恋的写作风格。女主天生大力,却有苗条婀娜的身姿和宛若仙女般的容貌,虽学习的护理学,却依旧在凤凰群中突出了身影。大雨之下,张露哭着蹲在地上,看看前边毫不留情打着雨伞的身影,雨水和泪水交加,她知道,王洛再也不会回来了。忽然雨停了,抬头看去是那熟悉的身影正站在身后为自己遮风挡雨。不仅苦笑道:“喂!你为什么总是缠着我不放呢!”“对不起,或许是我运气不好,没有在抢在他前面遇到你。既然如此,我希望能用一生来陪伴你。”男孩儿苦笑道。催更群:787439104(上来骂骂咧咧,喷就完了!)
  • 旅明

    旅明

    曹川原本一个人在明末和后世之间倒腾土产。突然有一天他发现:原来活人也可以倒腾!是时候召集一票兵王,学霸,总裁,医圣同去明末制霸了!之后,一帮废柴,无业游民,包工头,还有卖拖鞋的,陆续被送走。没办法,只有这些人好忽悠,价格便宜量又足。总之,这是一个众人在明末,建设伟大的星辰帝国的故事。Q群:794998628
  • 冒险小王子20:地底迷路(下)

    冒险小王子20:地底迷路(下)

    《冒险小王子》系列书是一套优秀的儿童小说读物。故事中的主人公包小龙,天生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他和小伙伴汤诺、于萌萌等人,来到了与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纳尤古精灵国度,和小精灵们一起对抗力量强大的邪恶精灵师,挫败了邪恶精灵师一个又一个险恶的阴谋。此系列书刻画了一群智慧、勇敢,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优秀儿童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