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59800000013

第13章

论曰。此明思位亦有二句。先明无相寻思观。后显无生如实智。初言观者。思量观察。唯是意言者。所取外境无所有故。随意显现者。似外相分不离见故。非我本识者。离识已外所见境界既非我识故无所有。此中言本识者。谓第六识三有本故。如提婆菩萨所说颂言。意识三有本。诸尘是其因。若见尘非有。有种自然灭。上来通显无相寻思及如实智。自下明其无生道理。知此本识非法非义者。非能诠法非所诠义。知名与义互为客故。非所取非能取者。所取尘既无。能取不成故。能取之义必待所取。既无所待即无能待故。此是通显无生寻思及如实智。始从十解已上乃至世第一法修此寻思如实智观。于中亦有修慧观察。而皆未离思察分别。所以通名为思位也

经曰。三者修位修者常起能起起修同时先以智导排诸障难出离盖缠

论曰。此明修位。亦有二句。先明修相。后显修因。言修相者。谓正体智止观双运更无出入故言常起。言能起者。谓止能起。能起观故。次言起者。谓所起观。止观不离故曰同时。止相观如必同时故。是明修相。次显其因。所以得此双运修者由先加行排诸障故。言智导者。谓加行智意言分别不离名言故名智导。七地已还一切地中皆有加行在先伏障故。排诸障难者。损伏粗重故。出离盖缠者。不起现缠故

经曰。四者行位行者离诸行地心无取舍极净根利不动心如决定实性大般涅槃唯性空大

论曰。是等觉位。亦有二句。先明位状。后显其行。初中言离诸行地者。行过十地故。心无取舍者。解与佛同故。故说此位名等觉行。次总结。言极净根利者。谓本觉心显成满因故。次明行中言不动心如决定实性者。此位得入金刚三昧故。大般涅槃唯性空大者。寂灭无为一相无相故。如本业经言。入金刚三昧一相无相寂灭无为名无垢地故

经曰。五者舍位舍者不住性空正智流易大悲如相相不住如三藐三菩提虚心不证心无边际不见处所是至如来

论曰。此明佛地。亦有二句。先明舍义。即以三义显其舍相。不住性空正智流易者。不住涅槃灰身灭智智不灭故。量智续流随根变易作佛事故。大悲如相相不住如者。无缘大悲不取人法差别之相。故曰如相。恒涉六道未曾停息。故言相不住如。三藐曰正。三者云等。菩提言觉。总而言之。谓正等觉即是圆满无上菩提。于中无住虚心不证。此三义中前二不住涅槃故舍。后一不取菩提故舍。次明位状。心无边际者。归一心源心体周遍。遍十方故无边。周三世故无际。虽周三世而无古今之殊。虽遍十方而无此彼之处。以之故言不见处所。如是极果不与他共。唯乘如者之所来至。以之故言是至如来。上来别明五等位竟

经曰。善男子五位一觉从本利入若化众生从其本处

论曰。此下第二总明。于中有二。一者直明从本。二者往复重显。此是初门。五位诸行不离本觉。莫不皆从本利而成。成行之时从前入后。故名为入。入者自利。化者利他。如是二行皆从本处也

经曰。舍利弗言云何从其本处佛言本来无本处于无处空际入实发菩提而满成圣道何以故善男子如手执彼空不得非不得

论曰。此是重显。答中有二。先法后喻。法中四句。前二句明本处无处。后二句显从成因果。何以故者。举疑发起。何者。若本无处应无得入。若得入者非无本处。为遣是疑故引喻释。手执彼空者。手执喻能入之行。虚空喻所入之本。不得者。虚空无形可握故。非不得者。握内不无虚空故。本利亦尔。本来无本处性故不可得。无本之本不无故非不可得也

经曰。舍利弗言如尊所说在事之先取以本利是念寂灭寂灭是如总持诸德该罗万法圆融不二不可思议当知是法即是摩诃般若波罗密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明咒是无等等咒

论曰。此下第五。明大般若圆融无二。于中有二。一者身子仰咨。二者如来述成。初中亦二。先领佛说本利圆融。后显即是大般若度。言在事之先取以本利者。是领佛言。凡欲发言作佛事时每先取其本觉之利。是生死念本来寂灭。如是寂灭即是如理。理中总摄本始诸德。亦乃该罗生死万法。圆融不二。是故甚深不可思议。此中虽具无量功德。其体唯是本觉始觉平等无二。故言即是摩诃般若。如是般若穷源尽性故言波罗密。别而言之有二种到。在等觉位到万行之彼岸故。在妙觉时到万德之彼岸故。在等觉位略有二到。一者有大神力降伏三魔之怨。如经是大神咒故。二者有大明照遍察四眼之境。如经是大明咒故。妙觉位中亦有二到。一者四智具足五眼圆满。照穷法界更无可加。如经是无上明咒故。二者三身所显无上菩提更无与等诸佛无差。如经是无等等咒故。咒者祷也。如世神咒有大威力。诵咒祷神福无不招祸无不却。今此摩诃般若波罗密亦复如是。具前四德有大神力。内即无德不备。外即无患不离。若至诚心诵此名句仰祷诸佛菩萨神人。随所求愿无不成办。由是义故说名为咒。如天帝释诵此名句却修罗军之事此中应说

经曰。佛言如是如是真如空性性空智火烧灭诸结平等平等等觉三地妙觉三身于九识中皎然明净无有诸影

论曰。此下如来述成。于中有三。先总述。次别述。后即总成。总述成者。如是如是故。别中亦二。先述到因满义。后述到果圆义。初中即显等觉三地。何等名为等觉三地。一者百劫位。二者千劫位。三者万劫位。如本业经言。佛子摩尼璎珞字者等觉性中一人。其名金刚慧菩萨。住顶寂定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千三昧已入金刚三昧。同一切法性。二谛一谛一合相。复住寿千劫学佛威仪。乃至入佛行处坐佛道场。超度三魔。复住寿万劫化现成佛。乃至现同古昔诸佛常行中道。大乐无为而生灭为异故。今此文言真如空性者。即是第一同一合相。谓同一切有无诸法即二谛法同融一谛。一谛即是一合相故。如是名为真如空性也。性空智火烧灭诸结者。即是第二超度三魔。灭诸结者。灭烦恼魔灭烦恼故。阴魔不系。灭二魔故。天魔自伏。但有不思议变易死魔耳。平等平等者。即是第三常行中道不堕二边故曰平等。为显常行故重言平等。等觉三地者。总前三地。此中前二述大神咒。其第三地述大明咒也。妙觉已下明到圆果。言三身者。一名法身。二者应身。三者化身。一切诸佛三身道同。是述无等等咒句也。于九识中皎然明净无有诸影者。是述无上明咒之句。前等觉位犹有生灭未尽心源。故在八识。今到妙觉永离生灭穷归本觉一心之源。故入第九识中明净。又前因位有仰缘义。所以其心影像相现。今归心源体彼本质。由是诸影一切相尽。以之故言无有诸影。如本业经言。佛子水精璎珞内外明彻妙觉常住湛然明净名一切智地。常处中道。一切法上越过四魔。非有非无一切相尽。顿解大觉穷化体神。二身常住为化有缘。案云。彼经立二身者。一法性身。二应化法身。合余二身为一身故。今此经中开此为二故说三身。三之与二平等平等。上来别述到彼岸义

经曰。善男子是法非因非缘智自用故非动非静用性空故义非有无空相空故善男子若化众生令彼众生观入是义入是义者是见如来

论曰。此是总成圆融不二。上约从浅入深之门以显因满果圆差别。若就一法不二之门即因果不二心境无别。因果不二故言非因。心境无别故曰非缘。所以然者。如前所说。因果心境者唯一圆智之自用故。既唯自用何因何缘也。又此智用在等觉位名照寂慧。未离生灭之动相故。至妙觉位名寂照慧。已归第九识究竟静故。然今就其不二之门。非先有动非后有寂。寂动之用用性空故。若就此义性空是无。无动静故。是亦不然。故言非有非无。非有可尔。云何非无者。空相亦空故。如是述成。圆融不二。若化已下劝入是义

经曰。舍利弗言如来义观不住诸流应离四禅而超有顶佛言如是何以故一切法名数四禅亦如是若见如来者如来心自在常在灭尽处不出亦不入内外平等故

论曰。此下大分第六明大禅定超诸名数。于中有二。先问后答。问中言诸流者。所谓三有往还流转无休息故。有顶者。谓非想处三有顶故。答中有二。总许别成。别中亦二。略明广释。略中二句。先明世间禅不离名数。后显出世禅超彼名数。若见如来者。如前所说入如来观故。如来心自在者观如来心离诸缚故。常在灭尽处者。心心数法不生起故。不出亦不入者。心体如理无起灭故。所以能得不出入者。内心外境平等观故。

经曰。善男子如彼诸禅观皆为故想定是如非复彼何以故以如观如实不见观如相诸相已寂灭寂灭即如义如彼想禅定是动非是禅何以故禅性离诸动非染非所染非法非影离诸分别本义义故善男子如是观定乃名为禅

论曰。此是第二广释。于中有四。一者对相以明离相。二者对动以显离动。三者结义。四者结名。初中先举诸禅取相。诸禅观者。世间八禅。言故想者。不离古执无始妄想取诸相故。下显离相。是如非复彼者。入如来观能所平等名为如故。以如观如实者。平等之智达如实故。不见观如相者。不见能观之智所观之如差别之相平等一味故。既忘能所见相不起故言诸相已寂灭。寂灭无异故即是如义也。如彼已下对动显离动。先举其动。谓世间禅取相心起即是动念。动念非静故非真禅也。下显真禅离诸动相。言非染者。谓非能染非动念故。非所染者。非动所染本来静故。言非法者。非能缘心法故。非影者。非所现影像故。由是义故离诸动也。离诸分别本义义故者。第三结义离分别者。结离相义。由离分别不取相故。本义义者。结离动义。由本来静不起动故。如是观定乃名为禅者。第四结名。离相离动乃得禅名。禅是静虑之称故。彼世间定名为禅者。是假号禅非真禅故。是一品内有二分中为利根者多文广说。六分之文竟在于前

经曰。舍利弗言不可思议如来常以如实而化众生如是实义多文广义利根众生乃可修之钝根众生难以措意云何方便令彼钝根得入是谛

论曰。此下第二为钝根者少文略摄。然利钝广略有二种门。若论探解利略钝广。利者闻一以知十故。钝者闻十方解十故。若齐言解利广钝略。利者多闻而多解故。钝者诵少而总持故。今此文意约此后门。文中有五。一问二答三请四说五者大众闻说得益。此即初文。于中有二。先领前说。后问所疑。措者存意。多文广义钝根狭才难以存意

经曰。佛言令彼钝根受持一四句偈即入实谛一切佛法摄在一偈中

论曰。此是第二答。如来辩才无碍自在故。说一偈摄诸佛法。佛法之要在此四句。令钝根者。诵持一偈常念思惟。乃至遍知一切佛法。是名如来善巧方便

经曰。舍利弗言云何一四句偈愿为说之

论曰。是第三请

经曰。于是尊者而说偈言因缘所生义是义灭非生灭诸生灭义是义生非灭

论曰。是第四说。此四句义有别有总。别则明二门义。总即显一心法。如是一心二门之内一切佛法。无所不摄。是义云何。前之二句融俗为真显平等义。下之二句融真为俗显差别门。总而言之。真俗无二而不守一。由无二故即是一心。不守一故举体为二。如是名为一心二门。大意如是。次释其文。因缘所生义者。是举一切世谛诸法。是义灭者。融俗为真。谓所生义本来寂灭故。言非生者。显其生义是灭之由。由其生义即非生故。求其生义即不成故。是故生义即寂灭也。灭诸生灭义者。是举真谛寂灭之法。是义生者。融真为俗。谓寂灭法从缘生起故。言非灭者。显其寂灭是生之由。由其寂灭非寂灭故。求寂灭义不可得故。是故寂灭从缘生也。寂灭是生者。不生之生也。生义是灭者。不灭之灭也。不灭之灭故灭即为生也。不生之生故生即寂灭也。合而言之。生即寂灭而不守灭。灭即为生而不住生。生灭不二动寂无别。如是名为一心之法。虽实不二而不守一。举体随缘生动。举体随缘寂灭。由是道理生是寂灭寂灭是生。无障无碍不一不异。是谓一偈总别之义

经曰。尔时大众闻说是偈佥大欢喜皆得灭生灭生般若性空智海

论曰。此是第五闻说得益。即显得解总别道理。所言灭者。得上二句生义灭故。次言生者。得下二句灭义生故。是明得二义。灭生般若者。是显得二解。是依别门而得利也。性空智海者。总而观之。若灭若生不守自性。自性空智深广无边。如是名为性空智海。是依总门而得益也

如来藏品

论曰。真俗无二一实之法诸佛所归名如来藏。今此品中明无量法及一切行莫不归入如来藏中。故就所入以立名也

经曰。尔时梵行长者从本际起而白佛言尊者生义不灭灭义不生如是如义即佛菩提菩提之性即无分别无分别智分别无穷无穷之相唯分别灭如是义相不可思议不思义中乃无分别

同类推荐
  • 晋中兴书

    晋中兴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说中斗大魁掌算伏魔神咒经

    太上说中斗大魁掌算伏魔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绣像红灯记

    绣像红灯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陀罗尼集经

    佛说陀罗尼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入道次第

    大乘入道次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山海笙

    山海笙

    千古李从嘉,百世周公瑾。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
  • 愿你的选择配得上你的苦

    愿你的选择配得上你的苦

    愿你一生有梦可依,有树可栖。人生有时忧伤,所幸,我们升起了炉火,又烹煮了食物,还有一壶热辣的酒,最重要的,是你我心中始终有彼此。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愿轻易言谈的故事,让你的情绪、你的思念、你的追悔莫及、你的遗憾一点一点淤积于心。只是,人生有时候需要放下。对于过去的抉择,无论是好是坏,今天的我们,就勇敢承担吧,好好生活,向前走,走得更稳,走得更好,有一天你回头的时候,会发现,那些苦,是值得的。
  • 你欠我的天长地久

    你欠我的天长地久

    爱情,是这个男人捅进顾婉君心里的刀。有多恨陆亦轩,是因为有多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一眸良人上心尖

    一眸良人上心尖

    一场雷雨,我奇怪的穿越到了历史书上的辰朝时代。四国分立,暗流涌动,杀机四伏。不料,竟然附身在了自己的历史偶像——令枫玘身上。还结识偶像的上司——瑾贤王秋竟络,遇见了偶像的狂热粉丝。一个机遇,发现自己就是偶像遗失的主魂。凭借两世的记忆,在这个时代,组团带队打BOSS,单枪匹马挑喽啰,风风火火闯九州。有时想把偷懒的史官拖出来打一通,但好在有惊无险,躲过了暗箭难防,逃过了背后一刀。嫁给上司,以为风平浪静度余生,岂料怀胎十月上场打怪。在金鼓连天的战场,生下了龙凤胎,幸得有惊无险,否则上司相公,可要劈了未来的皇上滴!!!就是这样,我的人生总是好坏参半,在我觉得运气背到极点,可又逆袭到顶峰。顶级吃货,情商极低×宠妻成瘾,日常吃醋。1.历史背景纯属虚构,切勿带入。2.男强女强,1v1,HE。3.踩文可以切勿人身攻击。4.前奏铺垫较长,望请耐心观看。
  • 职业太多好难选择

    职业太多好难选择

    陌生人:那个,陈风你是如何做到有那么多职业的?陈风:我是随便做做但是职业太多了,我太难了
  •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陶渊明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以他百来篇诗文,何以赢得了与这三位诗国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苏轼认为:“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王国维指出:“屈子之后,文学上只雄者,渊明其尤也。”朱光潜说:陶渊明“崇高的诗人地位,可以和他比拟的,前有屈原,后只有杜甫。”陈寅恪认为:“陶渊明不仅文学品节居古今之上流,而且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戴建业老师以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史学功底,风趣的文笔,独到的价值取向,论述了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人格思想及精神世界,向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丰满的陶渊明——他是滔滔浊流中的一泓清泉,“大伪斯兴”时代里的一位真人。
  • 西游蛇妖传

    西游蛇妖传

    穿越成为蛇妖,和熊精称兄道弟,探悟秘笈逆天修行,盖世妖王强势崛起!西游阴谋知多少?吃不得的唐僧肉,说不清的佛道争……尽在猴子被压的西游世界里。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Sir Dominick Ferrand

    Sir Dominick Ferr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