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4900000024

第24章 胡适谈文学:文章需言之有物(2)

由此可见,他对传统的《诗经》研究已经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在诗经学由传统经学向现代诗学逐步变革的过程中,胡适无疑是现代诗经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尽管大多数人认为,胡适在诗经学的文化变革中,他的建设功绩远不如他的破坏之力。但是,他在批判传统经学之时,也提出了系统整理《诗经》的文化主张,并给予了研究《诗经》的可行性办法,同时也做出了比较合理的学术尝试。因此,一些学者将其看作是现代诗经学的奠基者,充分肯定了他在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

胡适对《诗经》的系统整理以及文化主张,就是为了让《诗经》变得可以被“少年人”所理解和接受,实现《诗经》的社会普及。任何事物,只有经过普及了才有可能获得提高。他认为,对《诗经》的解读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并坚持以一种“评判态度”去学习。在他看来,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才可以在研究中取得进步。

胡适曾在发表的文章中讲到:“《诗经》的研究,虽说是进步的,但是都不彻底,大半是推翻这部,附会那部;推翻那部,附会这部。我看对于《诗经》的研究想要彻底地改革,恐怕还在我们呢!我们应该拿起我们的新的眼光,好的方法,多的材料,去大胆地细心地研究;我相信我们研究的效果比前人又可圆满一点了。这是我们应有的态度,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胡适对研究《诗经》的态度非常明确:做研究,就要多收集材料,研究出好的研究方法,然后大胆心细地去求证,这样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大胆地推翻前人的附会,我们对此应该如何重新定义呢?两千多年来,传统教育都是“以经解诗”,但胡适认为,应该用现代的文学观去读诗,通过这种方法对每一首诗作出新的解释。他在研究《诗经》方面找到了两个可行性办法。

他说:“研究《诗经》大约不外下面这两条路:第一,训诂。用小心的精密的科学方法,来做一种新的训诂功夫,对《诗经》的文字和文法都重新下注解。第二,解题。大胆地推翻二千年来积下来的附会的见解,完全用社会学的,历史的,文学的眼光重新给每一首诗下个解释。”

此外,胡适还在变革诗学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他在《诗经》新解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早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他就曾准备对《诗经》做出新解,让世人重新了解《诗经》在文学界的现实价值。

《诗经》中有言:“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红漆雕弓的弓弦有些松弛了,于是赠予有功之臣收藏。我的宾客都十分优秀,所以我在心里赞美他们。陈列好钟鼓乐器,为有功绩的臣子摆宴庆祝,增加各自之间的情谊。

胡适对这段话中的“言”字做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诗经》中的“言”字,通常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很多人都将其解读为“我”,但这必然是行不通的。也有一些人知道“言”字是语气助词,但说不出其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后来,胡适曾利用比较归纳法,将《诗经》中所有的“言”字全部聚拢起来,从中找寻“言”字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此外,胡适还例举了这样的例子:“彤弓弨兮,受言藏之。驾言出游。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其中,“言”字都用在两个动词之间。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很清楚地认识到“言”字的用法。苏轼有一首《日日出东门》,诗中写道:“日日出东门,步寻东城游。……我亦无所求,驾言写我忧。”可见,苏轼将《诗经》中的“驾言出游,以写我忧”的句子理解错了,他仅仅将“驾言”理解为语气助词。因此有人嘲笑他,并说出一句戏言:“前步而后驾,何其上下纷纷也!”

很多学者认为,胡适对《诗经》的理解体现出三方面的特征:一是将经学观念进行改头换面的解读,专注于文学层面的论述;二是按照诗歌体裁进行解读,并坚持独立思考;三是通过社会习俗和生活体验去理解诗中的隐含意义。

这些特征在胡适的很多解说之中都可以看到。通观胡适对《诗经》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学术创新意识以及思想解放观念都十分强烈。可以说,胡适对《诗经》的新解已经突破了多年以来的传统束缚,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规范性变革”,而对《诗经》的研究来说,胡适的这种变革已经具备破开数千年的积弊,开创《诗经》解读的新风范。

当然,肯定胡适在文学革新方面的彻底性并不是说他的解说就是圆满的,没有任何弊端的。胡适对《诗经》的探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一些诗文解说中,他会说出这样的言论:“这篇不容易猜测……读者可以自己斟酌。”那么,这到底是比较有见解性的“新解”还是根本就没有解释呢?还有,他在解说《小星》时这样说道:“这应该是写妓女生活的最古记载了。”如今看来,这或许是个“大胆的假设”,但这必然不算是经过“小心求证”得出的。面对这些问题,很多人都会指责胡适当初的解说,但事实上我们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因为我们虽然可以指责他的解说在当下所存在的瑕疵,却不能指责他当初进行这方面解说的目的。

起初,胡适之所以对《诗经》进行新注解,就是想要以此来开辟一条新道路,并提供一种新的解读范式,最终实现传统经学向现代诗学的彻底转型。我们应该承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做出的贡献。但如果想要在文化变革中取得圆满成功,那么仅仅依靠胡适“大刀阔斧”的改革是不行的,这就如他在文中所说的:“后来的能者来做细致的工夫。”但从总体上来看,说胡适是现代诗经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绝不夸张。

词的源起与发展

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出现于南梁代,在唐朝时正式成型,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后开始兴盛。由于到了两宋时期词逐渐发展至顶峰,因此现在人们对词的称谓往往都是宋词。词有着很多方面的特点,主要是“调有定格,句有阕”。根据《旧唐书》的内容标注:“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因为当时音乐非常流行,很多城市里都有专门以演唱为生的乐师,他们通常都是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之间的配合,创作一些长短不一的曲词。这就是词在早期的形式。而我们还可以从敦煌曲词中看出,文人著作的词要比民间乐师的曲词晚上几十年。后来,词的诸多流派经过不断演变与反复,最后留下了两个主要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胡适为了整理国故,对诗词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研究,他发现,长短句的词起源于中唐。但以前的学者研究认为长短句的词出现于初唐和盛唐时期,并且认为长短句的开创鼻祖是李白。但在胡适看来,这一论断是不可靠的。《尊前集》中收录李白的诗词多达十几首,但其中《菩萨蛮》《忆秦娥》等曲目都是后来混入的。《菩萨蛮》大约成曲于唐代大中年间(约850年),而李白在762年就去世了,那么他怎么可能为《菩萨蛮》填词呢?

胡适在其著作中曾写道:“总观初唐、盛唐的乐府歌词,凡是可靠的材料,都是整齐的五言、七言,或六言的律绝。当时无所谓’诗‘与’词‘之分;凡诗都可歌,而’近体‘(律诗、绝句)尤其都可歌。”

在胡适看来,唐代民间的词基本上都是以爱情相思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所以他认为这种词风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而当时的文人们亦将这种诗词视为诗余小令。那些注重汲取民歌艺术内涵的人,才能写出贴近自然风格的词,并且在词中洋溢出生活气息。比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写的词中就具备了这一特征。

胡适认为,“中唐乐府新词有《三台》《调笑》《竹枝》《杨柳枝》《浪淘沙》《忆江南》,此六调是可信的”。但是,白居易传世的诗词中,《长相思》与《如梦令》根本就没有被收录于《长庆集》中,并且白居易在最后的词序中说:“若集内无,而假名流传者,皆缪为耳。”因此,我们平时见到某些刊论中评述白居易的《长相思》如何如何时,一定不能被对方所误导。

虽然词起源于民间,但敦煌石室没有开放之前,在文学研究中几乎没有任何民间诗词。直到敦煌开放之后,其中的民间词曲面世,才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敦煌传世词曲的数量很大,有几位著名词人的著作均位列其中,比如温庭筠、欧阳炯等,但更多的是无名氏的作品。敦煌词曲的作者范围广泛,但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底层的人。其中的写作时间大概是从武则天末年起,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年间。其中收录的最重要的词曲当属《云谣集杂曲子》,总共有30首,其抄写时间大概在后梁乾化元年(911年),要比著名的《花间集》早上30年左右。

《云谣集杂曲子》所用词调,除了一首《内家娇》之外,其他的曲调,在《教坊记·曲名表》中都有详细记录。其中词的形式不一,有慢词、联章体等。敦煌词的早期作者大部分都来源于民间,他们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已经脱离了当时的文化系统,自成一派。朱祖谋对《云谣集杂曲子》做出了这样的注释:“其为词拙朴可喜,洵倚声椎轮大辂。”这种评价无疑是极为中肯的,它可以当作所有敦煌词的全面评价。其实,这就是民间词与文人词在本质上的区别。

胡适对民间词和文人词也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很多民间词都被误收在了文人词中。比如,民间的《竹枝》,今有两首,误收在刘禹锡的集子里,我们抄一首为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其中,’晴‘字双观’情‘字。白居易、刘禹锡极力模仿这种民歌,但终做不到这样的天然优美。”

晚唐时期,西域胡乐传入中原,同本土原有的音乐融为一体,最后融合成一种新的音乐燕乐。燕乐有很多曲调,舞曲、歌曲应有尽有。歌曲中的词就是后来曲词的来源,当时被称作“曲子词”。

唐代的燕乐歌辞在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一个特征,即严格按照乐曲的要求进行词句创作,并且根据乐章的结构进行分阙,根据曲拍调整句式,根据乐声的高低斟词酌句,最终导致其曲词形成一种长短不一的固定句式。到了中唐以后,绝大多数文人都开始采用这种长短不一的句式进行曲词创作。燕乐中大部分曲调都源于民间歌谣,其曲词齐全,歌辞同样是采用长短不一的句式进行创作的。这些歌辞的结构篇幅也是长短不一。可见,它们也是根据歌曲的演唱要求进行调整和变化的。这说明通过乐曲填词的燕乐歌辞是词逐步发展起来的最初源头之一。

而词还有一个来源就是文人的曲词。唐代某些乐曲的音调跟很多诗的曲调十分相近,特别是《杨柳枝》等曲调的歌辞,几乎跟格律诗无异。但是,以诗入曲也存在着诸多不相符的地方。因此,很多时候文人们为了适应曲调格式,必须在原有词曲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变动,如破句、重叠等。这就说明填词都是有着明显动机的。

胡适针对填词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三项填词动机:“其一,乐曲有调而无词,文人做歌填词进去,使此调因此更容易流行;其二,乐曲本已有了歌词,但作于不通文艺的伶人倡女,其词不佳,不能满人意,于是文人给她们另作新词,使美调配上美词流行更久远;其三,词曲盛行之后,长短句的体裁渐渐得到文人的公认,成为一种新体诗,于是诗人常用这种长短句体作新词。形式是词,其实只是一种借用词调的新体诗。这种词未必不可歌唱,但作者并不注重歌唱。”

唐代和五代十国时期的词之所以得以兴起,或许就是因为这几种填词动机。

此后,文人们逐渐开始以诗入曲,逐渐在词曲的创作中填入了抒情元素,让曲子更趋向抒情形式。从曾经融入音乐的诗歌来分析,其主要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诗词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反映山水之趣、抒发心中志向,或反映朋友之间的友谊以及别离感伤的。而这也使词慢慢形成了这样的艺术特点:词的主要内容以叙述日常情感为主要基调,意境刻画得十分细致,均采用了比较委婉的表现手法,语言简单凝练。

通过这种形式,词得到了极大发展,并在宋代达到顶峰,但到了元明时期便开始逐渐没落了,直到清朝时期,才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在文学史上,词以其独有的音乐特质、变化多端的韵律,以及长短不一的句式和抒发心中真挚情感的特有方式,成为一种受到文人和普通大众所追捧的文学体裁。

同类推荐
  •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讲述了均衡规律指趋向平衡的规律;均衡观念指争取平衡的观念。《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社会历史问题讨论》是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说明均衡规律和均衡观念。第二部分《世界中古史讲义》是从封建国家的整体历史来说明均衡规律和均衡观念。
  • 华大讲堂(2010)

    华大讲堂(2010)

    本书收录2010年作客“华大讲堂”的龙永图、陈少峰、王长江、黄平、李慎明、唐元、李林的演讲文稿,内容涵盖经济形势、城市文化、政党政治、国际形势、全球化发展、十二五经济、中国法治建设等热点焦点问题。其视野之宽阔、分析之精辟、见解之独到、内容之丰富、影响之广泛,堪称当代中国思想文化荟萃。本书还收录每次演讲后的互动问答,通过专家与听众的智慧交流和思想碰撞,更能激发思考、深化理解。本书内容系根据专家演讲录音整理而成,口语化的表述方式深入浅出,让人犹如身临讲堂。
  • 社会信仰论

    社会信仰论

    信仰可以分为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社会信仰是不同类型的个人信仰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特定文化共同体的普遍性信仰。社会信仰论严格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力求阐述社会信仰发展的一般过程,它分析了中、西方传统社会信仰的发展历程及现代社会信仰的基本形态,深入探讨了社会信仰的冲突与危机现象,并由此确立了建构当代社会信仰的基本原则。
  • 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

    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

    书稿以李绍明为个案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研究,最主要的分析对象是李绍明的口述访谈材料以及他的学术作品。文章虽涉及人物的人生历程,但却不是人物传记研究,因而不涉及对人物的是非功过作价值判断。严格说来,这项研究毋宁是“对一位人类学家进行的人类学研究”(the anthropology of an anthropologist)。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这位新中国培养出来民族研究者的学术人生,去理解具有“人类学中国特色”的20世纪50、60年代中期的民族学或者民族研究形成的过程、特征、得失及其影响。
  •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本书是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前沿论丛之一,由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我国历来是一个非常稀缺的社会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加之,社会诚信制度和监管制度尚未完善,导致在获取教育机会方面存在腐败行为,并越来越严重地侵蚀着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具体体现为高考过程中的集体舞弊行为以及招生腐败行为,特别是在招生过程中获取“保送生”资格和“机动指标”方面。高校内部存在着的“行业性福利”,以及掌握资源的特权阶层通过“隐性”排斥,获取这一部分高等教育机会,加剧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和差异。
热门推荐
  • 郡主万安

    郡主万安

    作为监测总负责,夏茵进去系统就是给自己的虚拟“嫂子”带个话,了了哥哥的遗愿罢了。然而真得进来之后,夏茵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且不说天大地大找个人的难度,怎么当个遗孤麻烦事儿都这么多啊。内有不怀好意大家族盯着兵权,外有邻国野心勃勃无事进犯。还有这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姓萧的,住了几年就给她跑了,真的是……——再次见面,夏茵冷笑道:“你还知道回来啊,萧,探,花。”萧凌风看着自家英姿飒爽的姑娘,笑道:“我家娘子还让郡主扣着呢,在下自然要来了。”ps:系统只是偶尔出来打个酱油,所以并不算系统文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
  • 白云稿

    白云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才宝贝的腹黑嫡娘

    天才宝贝的腹黑嫡娘

    她是二十一世界的金牌杀手,一朝穿越,变成了轩辕王朝五大世家之一的端木世家的二小姐,天生废材,极品花痴,而且,最雷人的就是居然未婚生子,好吧,既然来了,那么就要活的潇洒一点,建立了让江湖中人十分忌惮的神秘组织------彩迷阁,打造了让朝廷都礼让三分的天下第一首富-----幸福一号。当她带着天才儿子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她也不再是“她”,谁要是敢侮辱她的儿子,那就要承受得起着相应的代价,带着儿子闯荡江湖,遇佛杀佛,遇魔则诛魔。试看她在这乱世中,是如何混的如鱼得水?而身边跟着的那么多的美男,到底是谁是儿子的父亲?最后又是谁获得了她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余嘉其能行

    余嘉其能行

    ????????五年前,七月初七,某路。???????传说中那个开口半句就能噎死人的顾队长,此刻……正在万分嫌弃地看着车窗里灰头土脸的某人,毫不掩饰地嘲讽道:“小姑娘车开的这么快,不怕出车祸么。”????????但是!闻声的苏叶竟然一脸乖巧地抬起头来,眼巴巴的望着他,“怕啊,所以警察叔叔,我可以走了么?”????????然后留下一辆报废的大众SUV惨兮兮在路口凌乱……????????今年,七月初七,某山。????????这次换顾荏虚脱无力地靠在千年树干上,费尽身力地仰着头,道:“小姑娘一个人上山,不怕遇到坏人么?”????????但是!宋懿行却拍了拍大衣上的土,十分愉悦地吹了声口哨转身就走,“怕啊,所以这不赶着下山么!”???????(卧槽别以为你换了个大衣改了个名老子就不认识你了!?)????????接着下一秒,男人冷冽的眉尾上挑:“伸出右手验验身,嗯?”双胞胎小妹妹一掌横纹耍刀超帅VS冷漠但占有率极强的警队闷骚队霸。注:这是一个披着各种皮的小甜文。(不甜不要钱)
  • 百诡夜行

    百诡夜行

    夜里救了一个女孩,可她却让我走进了殡仪馆.......后来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
  • 谋镇故事

    谋镇故事

    据谋镇一个很古老的传说,如果在满月之时,到最高的地方呼唤心爱的人,这个时辰,那个人就会听得见,那个人就会梦得着。我们在大街上喊,不染,不染,我们的声音很大,大到每一个路人都好奇怪的望我们,我和阿满一脸的茫然,镜头在转,谋镇开始眩晕,我们的声音被一首温柔的歌淹没,她轻轻的唱,响彻了谋镇的每一条街,响彻了整个天空,这首歌让阿满莫名其妙的流了眼泪,她扑在我的怀里颤抖,小仙啊,我为什么这样难过啊,这些人怎么都让我难过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秘境探宝

    秘境探宝

    上世纪初,D国元首野心勃勃,企图征服世界。由于该国当时经济正在走向崩溃,元首为了有足够的资金和武器来支撑其征服世界的野心,便想到了东方传说中的宝物“龙珠”。传说“龙珠”可以凭空复制一切物品,元首组建了一支由西方魔法师和东方术士组成的寻宝队,开启了奇妙的寻宝之旅。。。读者交流群:512363290
  • 幽冥之森

    幽冥之森

    要上天堂,先下地狱!天道将崩,山河欲倾。要想挽救即将被覆灭的山河土地,只有去往九重天上取得天道重临。刀山冰海遍布的幽冥之森,是名副其实的人间炼狱,也是通往九重天的唯一入口。熙熙攘攘,名来利往。有人为义,有人为利,还有人,为了一只美味可口的桃子。成仙?不。还是跟神仙对着干比较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