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7800000022

第22章 问与答(10)

柳:李存葆散文的覆盖面已经充分证明了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而且是中国散文传统艺术承传成功,但是业内人士似乎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说对其篇幅的超长,对其词藻的铺张,对其思辨和史料的大剂量掺入等,是否遮蔽了作家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是否反而远离了散文的本质和规律,诸如此类。我想,这恐怕涉及一个散文的观念问题,需要做一点细化的深入的学理上的辨析,您是否结合中国散文传统对此谈谈您的看法。

朱:说得对,这里确实涉及散文观念和如何全面理解中国散文传统的两个问题。由于对长期以来“文以载道”、过分强调宣传教育功能的共性大而个性少的“宏大叙事”的一种反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人们普遍更愿意接受一种重性情,重情趣、重意境的“闲适”“散淡”之散文。比如重读新文学中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张爱玲诸君成为一时之风尚,尤其是新时期以后,则以孙犁、汪曾棋、贾平凹一路至情至性文章。当然,此一路往上追溯,比较典型的应该说是明清两朝的“性灵派”和小品文,它们之间多有一脉相承之处。李存葆不属于这一派。那么李存葆师承的又是什么传统呢?在我看来,他师承的是中国散文中的正音。从明清再往上推,一直推到两汉六朝,推到先秦,推到贾谊、杨雄、司马相如的大赋长文那里。当然,后至唐宋,也还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等。这都是一些大散文,是登高望远,纵横古今、忧国忧民之作,多写大主题、大题材、大感情,是散文中的黄钟大吕之音。而且,它们在形式上追求气势磅礴和文辞华丽,讲究对仗排比和音韵节奏,读来抑扬顿挫,让人在吟哦俯仰间感受到一种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正大之美。

柳:这种散文的正大之美,实际上也反映了一种汉唐气象,一种盛世之风,这也就是国运和文运的关系。不过,我还有一点疑问,那就是这种比较重视“做”的散文和我们前面谈到的“性情派”相比较,是否会显得不太亲切、随和与自然呢?

朱:这属于两种风格。就像人的讲话,朋友之间的聊天是一种——围炉夜话、促膝谈心、娓娓道来、随意放松,犹如润物春雨,这就好比散文中的“性情派”。而在大庭广众之前的演讲和朗诵又是另一种。它讲求表情、姿态和造型,更注意吐字发音,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这需要技巧,有表演性,也更有难度。但你不能说朗诵就没有真情实感,相反,没有激情的投入,朗诵一般是会失败的。如此比较,贾平凹的散文就是谈心,是聊天,而李存葆的散文就是演讲,是朗诵,余秋雨嘛,介于两者之间,是温文尔雅的讲课。

柳:您打的这个比方很有意思也很贴切。但是其中恐怕还有个性的问题,还是套用你的比方来说,朗诵固然有表演性,需要技巧,但一旦表演过火了,也会产生太“做”和不自然之感。从这个角度看,李存葆散文是不是也存在某些“做”的问题,比如过分追求排比句,追求对仗的工整,乃至追求词汇量,在遣词造句上用力太过;再比如用字过僻过险,亦有拟古之嫌。

很不好意思,因为古文训练不够,我读李存葆散文,常常还需要借助词典,感觉上比读余秋雨就要费劲得多,这里还是有个“度”的问题。黄庭坚学杜诗,专学其生僻奇险,颇遭后人诟病,也算是一个前车之鉴吧。另外,用字太偏和拟古太重,似乎又与我们前面谈到的人民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牴牾,肯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章的广为传诵。自居易也算是一个人民诗人。他用词用字要求能让老妪听懂也算是一个美谈。

朱:几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概括李存葆散文的特征时,一时难以措辞,就用了“新骈体”这种说法,主要依据就是它和汉赋、骈体文在修辞手法上的承传性。弘扬民族散文无疑是一条正道,但如何与时俱进应对现代性恐怕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柳:你要说到文体,我认为李存葆也算是跨文体或者叫“破体”,它们在结构和叙事上,确实体现出了论文、政论文乃至小说的许多重要特征,譬如重视史料的考证和描述对象的前史,譬如追求形象的多侧面描写和完整性表述等。《飘逝的绝唱》《国虫》和《东方之神》都是这一类佳构,关公作为形象,已经具有了小说人物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朱;总体说来,人民性、时代性、民族性和艺术性,是李存葆大文化散文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有力地支持了李存葆由一个杰出的小说家向杰出的散文家的转型,我们今天只是围绕这四性来作一个初步的抛砖引玉的探讨和梳理,更系统更全面的研究还要有待方家,有待将来。

(原载《南方文坛》二00三年第三期)

6.成就与缺憾

——与张志忠谈九十年代军旅文学

九十年代军旅文学的整体态势

朱向前(以下简称朱):关于九十年代的军旅文学状况,今天咱们从整体的现象谈。

张志忠(以下简称张):九十年代的军旅文学,没有“喧哗与骚动”,而是静悄悄地往前走,这相对来讲和地方作家有些脱离。像地方上曾经出现过的散文热、长篇小说热等等,在部队都没有热起来。一方面,这样和地方文学的发展脱离开来,是一种脱节现象,脱离了潮流,失去了关注的焦点,其弊端不客忽视;但是另一方面,它又造成了一定的超脱性,自说自话,避免了浮躁和急就章,很少有草率为之的,也少见到“注水肉”式的敷衍成篇,九十年代的军事文学,没有浮躁没有急就章,就是一个特点。像阎连科的《日光流年》,打磨得就十分精心,在地方作品中也是少有;再比如朱秀海的《穿越死亡》,对于战场心理学的展示,不温不火,非常到位,等等。

再一点就是,军旅文学在静悄悄中同时又和地方文学一同向前推进。如项小米的《英雄无语》、姜安的《走出硝烟的女神》,就既有其写军人写战争的独特性,又和地方作家的女性主义文学相互呼应,从战争与女性的关系上切入历史,观照现实,具有启示性和开创性。《英雄无语》是从三十年代初期在上海的中共特科人员“我爷爷”写起,从特殊年代的保卫工作写起,就题材选择而言,本身就非常具有传奇性和可读性,很有可能写成一本畅销书。但是作者没有流于一般的战争传奇式的写作,而是转向另一个角度,从女性的角度审视历史:一方面抒写“我爷爷”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写他的革命性以及献身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又写他对女性的歧视态度,对女性的辜负以及不负责任,让“奶奶”和女儿“每”的苦难遭遇作为他春风得意的反衬。还有一点,和《日光流年》一样,《英雄无语》艺术上非常讲究,如文中的《迂歌》就是作者自创的。在项小米这里,女性主义在军事文学中得到了成功的印证,却也避开了浮躁和急就章。

再一个特点就是九十年代以后,三十岁到四十岁左右的作家形成一个创作群。在小说方面,有徐贵祥、阁连科、陶纯、赵琪、柳建伟等等,这些都是近年“八一奖”的得主。在诗歌方面,有王久辛、曹宇翔、辛茹、谌红英(虹颖)、康桥……

朱:对!还有殷实、阮晓星、尚芳等等。

张:这批诗人也是较年轻的。这也可以作为九十年代军事文学特征的一个方面。

朱:与之相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商业环境的强化和政治环境淡化的双重夹击,使传统意义上军旅文学的组织形态,即“集群运作方式”,以及观念形态,即“意识形态色彩”,都出现了相应的“解构”与淡化的趋势。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是“集团军”变成了散兵游勇,军旅小说写作也逐渐成为了真正个人化的精神劳动;另一方面是“政治优势”的丧失使军旅题材从一个既定的高度下降到一个平面,还原到和其它题材等量齐观的“文学题材”自身。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如何在新的意识形态背景和文学生态环境中,给军旅文学找新的定位、新的出发点和生长点,成为军旅作家们面临的严峻课题。而在这种挑战与机会并存、淘汰与新生同在的双向动态演进中,军旅文学也出现了新的景观和新的分化。我想这是九十年代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

张:另外,我再补充一点就是:地方作家以及脱掉军装的作家对军旅文学的积极介入,这也是九十年代军事文学的特点,如阎欣宁的《枪族》,邓一光的《父亲是个兵》,还有《我是太阳》,再就是尤凤伟的《生命通道》等,这些都丰富了军旅文学画廊。另外,我还想强调的是,战争文学对人的品质的考验,在揭示人的内心世界上,的确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在面对生死时人的精神追求、道德准则等何去何从,都为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吸引了不穿军装的作家的兴趣。像毕淑敏最初也是以写军旅题材出道的。

朱:对,像《昆仑殇》等等。

张:军队作家写地方题材,地方作家写军旅题材,相互渗透,双向交流,对九十年代的军旅文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九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的军旅文学比较

朱:如果把时间往前推进,具体来比较分析一下,八十年代初,军旅文学始终和主流意识形态有一种暗合关系;而九十年代这种关系却被淡化,甚至“反主流”反而成为一种时尚。打个比方说,像九十年代初陈忠实的《白鹿原》,它和当时的主流意识就不是怎么“很合作”,但是却十分轰动。九十年代的军旅文学存在一些难点,但是现在经过几年磨合,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刚才你也提到的了,三十岁左右的作家群,即一批新人崭露头角,如赵琪、徐贵祥等等,都是在九十年代初。再一个特点就是一批中年的成熟作家转入了长篇创作。像朱秀海的《穿越死亡》、朱苏进的《炮群》。

张:还有韩静霆的《孙武》。

朱:对!以长篇小说的多产是顺应当前形势的。刚才你提到了阎连科的《日光流年》,另外还有就是周大新的《第二十幕》,柳建伟的《北方城郭》等,这些作品虽然都不是军旅题材的,但都出自军队作家之手,而且在全国的长篇创作中也占有相当的分量,和地方作家的长篇相比,毫不逊色。

张:可以说是“只在其上,不在其下”。在九十年代,有一批部队作家证明了他们“干大活”的实力——长篇创作。全国一年的长篇约有七八百部,但真正好的作品却并不多。而部队作家柳建伟、阎连科、周大新、朱秀海等的长篇在这里占的分量,是得到充分肯定的。这方面使他们足以和地方作家的实力相抗衡,而且是实打实的。这些作家的长篇最少有两部以上,而且都是在三十万字以上,内容厚重,感情充实,非常不容易,不像有的长篇要么是“注水猪”,要么搞百家衣“拼接”。

朱:对。换一角度来说,谈到九十年代的军旅文学状况,有一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怎样评价和比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猛地一想,好像有很多不可比性,而且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声势和影响都是九十年代所不能及的,但是在一些具体东西上倒也不妨做一些比较,比如用重读性来衡量这两个时期的作品,看看同获过全国奖的作品哪些更经得起重读,一些作品享有盛名但艺术水平到底怎样等等。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一些作品相对来说比较幼稚,真正好的则是到了中后期,如《灵旗》《第三只眼》《凝眸》《穿越死亡》等等。

张:可谓是“渐入佳境”。

朱:对!但是,从艺术水准来讲,九十年代的作品却要比八十年代的要高得多,而且到了九十年代,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推进。我们平时一说到九十年代总有些理不直气不壮,一开始已经先人为主地定了一个调子,其实真正静下来想想,倒也不尽然。就拿中篇小说来讲,八十年代数量也不少,但水平真正高的也只有几部。九十年代不但在数量上远远超过那时,而且佳作也不少,细的工作做了许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我认为这两个时代还是有可比性的。

张:刚才你在前面谈到九十年代的军旅文学面临的双重夹击,我想不论是困惑也好,彷徨也好,一九九五年以后三十岁左右的作家的崛起,确实给军事文学界开创了一个新局面,真正是具有开创性和深化性的。两个年代军事文学创作相比较而言,我认为,相对来说八十年代时较生涩,而九十年代则较纯熟,如女性主义角度的开掘等等。至于对战争的表现,九十年代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像叶楠的采用一种民间化、传说化的文学表现方式;朱秀海的战争心理化书写,更是盖过了八十年代;再有赵琪的《穷阵》、徐贵祥的《决战》、韩静霆的《孙武》以及庞天舒的《落日之战》,都侧重对历史题材的延伸,充满了浪漫气质,而且都是主要靠虚构和想象成篇,非常的不容易。谈到朱秀海的《穿越死亡》中的战争心理描写,我想今后二十年都不会有人超过,它甚至可以作为“战场心理学”来研读一番。

朱:近年写战争,写越战的作品,《穿越死亡》也可以说是集大成者,虽然八十年代也有一批作品是写越战的,但都不及它。首先,《穿越死亡》写一种直面死亡,写一种生与死的面对,而且打破了以往写中国军人总是不怕死的一贯形象,这在突破禁区上是走了一大步。

同类推荐
  • 神州轶闻录系列美食妙谈

    神州轶闻录系列美食妙谈

    内容简介: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有哪些你爱吃的?潮州菜、东北菜、本帮菜、赣菜、鄂菜、京菜、津菜、冀菜、豫菜、客家菜、清真菜,有哪些你还没有尝过?便宜坊和全聚德的烤鸭有何不同?杜牧诗中所指“杏花村”因何不是山西汾阳杏花村?大理白族的三道茶有什么独特的饮茶方式?山东德州五香脱骨扒鸡如何历经七十余年始终如一?最普通的炸酱面又有什么讲究的做法?一百多个小故事详细介绍中国各地美食,以及美食背后的传说掌故。
  • 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

    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

    对于著名学者葛剑雄来说,书既是他通向学术殿堂的必经之路,也是他深厚修养和丰富灵魂的重要源泉。本书收入的是葛剑雄教授关于读书治学的随笔,其中包括对读书生涯的回顾、对学界同人著作的品评、对古代经典的解读、对学术研究的介绍……读者既能从中体悟到文史学科的一般入门途径,亦可感受到一代学者对学术的真诚与崇敬。葛剑雄教授谈读书,深入浅出,平实朴素,谦虚诚恳,他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与历练,将人生的喜怒哀乐化于笔下,娓娓道出,给人以无限的启迪和潜移默化的指导。
  • 英国绘画

    英国绘画

    《英国绘画》为英国艺术评论家埃里克·牛顿的著作,是关于英国绘画的简略导言,书中内容表示,英国绘画曾经于两大领域内造诣极高,即十八世纪的肖像画,与十九世纪的风景画。通过本书中内容可知,英国艺术家就是凭了强烈的浪漫气息,产生了古典主义不能产生的东西。它能描写,也能表达。英国艺术家注意个人眼目所及的奇特的细节,发为富有诗意的作品,且大批独往独来的艺术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可寻,作品都有特殊的英国意味。
  •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把新兴的市民阶级家庭生活搬上了舞台。恩格斯曾指出:“单是《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第一幕就比全部德国文学包含着更多的生活气息。”19世纪,著名作曲家奥托·尼古拉把它谱成歌剧,成为最受人欢迎、最经常演奏的歌剧之一。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中国古代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小学语文教材配套阅读丛书·统编版)》是一本中国古代寓言作品集,收录了《熟能生巧》《邯郸学步》《猴子捞月》等六十余篇寓言故事,每篇故事后附有“寓意点拨”。所选寓言故事简单而含义丰富,语言深入浅出,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了解到小寓言中蕴藏的哲理,从中汲取到许多智慧,懂得更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热门推荐
  • 橙香之恋艾大心上宠

    橙香之恋艾大心上宠

    (青梅竹马,甜宠)她与他一出生,未来便被紧紧的绑在一起。他宠她,他爱她,他护她,不允许除了自己外的人欺负她。某记者“艾总,您和令夫人感情如此好的原因是什么,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工资上交,行程上报。”众人汗颜,原来高冷都是假象……“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说“一定要把她睡服”少时我伴着你,未来我们依旧如此
  • 嫁对老公改变女人一生

    嫁对老公改变女人一生

    女人对婚姻往往都是寄予了太多幻想,却忘记了婚姻有一条微妙的界线,越过后一个纯洁的少女有可能变成幸福的少妇,也有可能成为孤独的怨妇。嫁给一个好男人,或许会给女人的生命打开一扇新的窗子,让她看到阳光,看到白鸽,看到鲜亮的橄榄枝。但是嫁给一个坏男人,却会让女人如同深陷没有曙光的深渊,被孤独、冷漠、无助和彷徨缠绕。所以,嫁对老公对女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 谁是将军中的优等生

    谁是将军中的优等生

    本书精选中国历史上扣位骁勇善战的将军,通过考卷的形式,以档案、个人自述、综含测评、古今闲话、趣闻大播报等多个活泼有趣的互动板饫,全方位展现他们的一生。
  • 一场游戏一场梦(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场游戏一场梦(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本书包括跳动的涟漪,岁月如诗,爱在心灵深处,真爱无疆,温馨的亲情,爱的世界,生命中的那些感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宿世劫,第一女帅

    宿世劫,第一女帅

    万万年前,宿主创世,百无聊赖之际造就星界,为了巩固新界,宿主便以帝宫为轴,分出东南西北四块大陆,久弦、雀翎、赤罟、和幽竹,它们呈合围之势守护新界,四陆之上,唯有帝宫,但帝宫只闻不曾见,众人却万分笃信。一世,她是听柒,是他从墘界战场抱回的婴儿,养在星阁。他是青颌,至高无上的的宿主,星界神邸。“主上,你看我穿红色好看吗?”明艳不可方物的女子,对着站在花海中沉思的紫衣男子问道。“阿七,修行之人,莫要贪恋人间红尘,此大忌。”后因为‘魇’的问世,美人折损,那天,界宫万年常亮,头次出现了黑夜。二世,她是久怵潇,久弦大陆的少主,因身怀宿主座下第一女帅独创的精神系灵力,自出生之日便被秘密送往幽竹大陆的天竺谷。久弦危难之际,其父不得已召唤久怵潇归家接手久弦,谁知途中,天劫早临。他是凤弈,帝宫宫主,亦是隐瞒身份,降临四陆的青颌。遇他,宿命轮回,还是故意为之?星盘局上,各自为局,谁入了谁的局而不自知。本文宠文,欢迎入坑哦!作者慢热,循序渐进型。
  • 哥布林天尊

    哥布林天尊

    一代传奇散修太拙尊者,渡天劫之时被人偷袭,灵魂卷入奇异光门,转移到阿拉德大陆,灵魂附身在一只低阶生物哥布林身上,于是尊者大人的三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寻找精灵失踪之谜、揭秘使徒真相。欢迎收看本期的“名侦探哥布林,考古地下城。与张若拙一起走进神秘的阿拉德大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厨娇妻:王爷,请用膳

    神厨娇妻:王爷,请用膳

    前世,她是个赫赫有名的大厨,因车祸一朝穿越,谁知这辈子成了个追男人追到跳河的花痴,“王爷,皇上下令让那个花痴萧笙月做您的王妃了!”某人面不改色“那就领旨。”再做厨娘,她是京城第一酒楼的老板,厨艺精湛无人能比,“王爷,王妃的酒楼被同行盯上了!”“那就砸了同行的店。”追男人?不可能!做事业的女人才最美丽!
  • 魔兽使徒

    魔兽使徒

    龙使者一族的秘术是呼龙笛的曲谱,魔种?什么,把手机的魔种任务交给我了?好吧,那就让你们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