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7800000053

第53章 人与书(12)

站长杜炜是航校毕业的优秀飞行员,正当他梦想着去蓝天自由翱翔的时候,却被狂热的政治运动推上了样板戏的舞台。经过半年多扛“麦包”的演员生活和微妙的感情经历,再回到飞行员岗位的他,头次飞行就神魂迷乱地扳错了电门,误投的副油箱酿成的烈火毁坏了一个妙龄少女的面容,为此他被罚在肇事地点旁边的小导航站服了九年心灵的苦役,而且这种“服役”方式也由最初的被迫变戒了出自内心的自觉自愿。年复一年,他日渐变得木讷少言,似乎只有在不间歇、超负荷的劳作中,他那种强烈的赎罪心理才能得到片段的安宁。这一切看起来是多么的不可理喻!然而唯其如此,方能显示作家探究心灵和人性所达到的深度。或许错误的历史和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说过去就过去了,唯有心灵不行,只要这颗心还跳动着,深藏其中的伤痛就不会平息,一颗有良知的心就会为自己所犯的罪孽永远忏悔。

第二年兵孔天先,为了有朝一日穿上一双“将校靴”,实现个人奋斗的梦想,伪造敌情,鸣枪自伤,不惜以性命换取功名。然而军功章到手之日,也是他背上沉重的心灵包袱之时。经过一系列的变故,尤其是暴风中的生死考验,使他体验到一名军人真正的崇高与荣誉,他的心灵合乎情理地走向了觉醒。在向指导员坦白真相并上缴那枚三等功奖章的路上,面对飞机突然遇到的险情,他本能地用身体化解了灾难,用壮烈的牺牲完成了心灵的升华。

与杜炜和孔天先的情感内敛相比,孤儿出身、当了十四年大头兵的曾冠阳则用一种极为外露的形式表现情感,他动不动就乱发脾气、骂骂咧咧、发泄不满。因为他是参加尖端试验付出了健康,却多年处在军队让他复员而地方又不接受的尴尬境地,更有他在前途困窘、凄雨湿迷的故乡之夜,与一位地主女儿邂逅、相爱的隐私,那位姑娘把人生最美好的情感给了他,自己却悄悄地消失了——为了不连累他。他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在自责与思念。他用放纵的言行,消解内心真正的痛苦,同样达到了揭示灵魂的深度。

三个军人中间,跳跃、飘荡的是孔天先的孪生妹妹孔天后和一个蒙面姑娘。孔天后无疑是新时代的代表,她敢作敢为,毫无心理负担,只要不犯法她什么都敢干,与三位军人的心性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个蒙面姑娘,作为假想的受害少女,像一座流动着的历史见证,时时提醒着人们奠忘过去的不幸。两位女性一横一纵,组成了心灵的十字架,上面钉着三名军人滴血的心灵……

还有那三张刻满士兵姓名,锈迹斑斑的铁床,象征意味耐人寻味。它象征着我们古老而多灾多难的国度?还是同样曲折、复杂的军队?也许都有一点。但它更象征着从苦难和矛盾中走过的战士和所有经风历雨的痛苦而沉重的心灵。小说思想犀利,文笔老道,其美学观念、艺术风格诸方面,也都有独特、创新之处。

《穿越死亡》的高度

以一九七九年中越边疆局部战争为题材的中短篇小说甚多,且不乏精彩者,但在长篇领域有所作为者则首推朱秀海。他一九九五年推出的《穿越死亡》(工人出版社),堪称迄今为止“南线”题材的总结之作。

总体来看,《穿越死亡》是一部严谨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豪迈的理想主义激情相结合的厚重之作。它具有俄罗斯油画一般的沉甸甸的质感,又像中国的太极功夫,内蕴深邃,其绵绵掌力不绝如潮涌迎面逼来,写得绵密细腻而不乏大气,从容舒缓而又有力度,惊心动魄而发入深省。具体而言,其主要成就有三:

第一,它建筑了一个最适合支撑或容纳一部长篇小说的容量的小全景式的故事框架。全书以一次收复失地的中型战役作为背景,细致而有层次地展开了从我前沿团指挥所到前线战斗排的丰富的画面。最具特色的是这个故事中间所出现的巨大逆转和反弹:在最初的作战预案中毫不起眼的“634高地”随着战斗的纵深发展而逐渐成为整个战役成败的关键之地,而原先作为预备队的战斗力弱中之弱的二营九连三排竟然鬼使神差而又别无选择地成为了能够去攻打“634高地”的唯一力量。矛盾的急转直下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巨大张力,就这样紧紧地绷住了整部小说的情节发展,显得波澜起伏而悬念选出。尤为难得的是,这种情节的设置和突变毫无牵强和人为编造的痕迹,它完全是按照战争的规律和逻辑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剥笋式地自然展开。从作战预案到战斗计划及至每一个战士战术动作的精密和准确,使得这个风云变幻奇谲莫测的故事框架扣人心弦而又令人信服。它的真实性和传奇性保证了作品的可读性,提供了一部长篇小说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同时又为展现主题和塑造人物提供了一个坚实而丰满的故事载体和广阔而自由的艺术空间。

第二,它直逼死亡这一战争中的主要矛盾和战争文学中的熏大主题,并以死亡为镜子来洞察人物的灵魂和照取人性的深度,仅此一点,就大大丰富与深化了当代战争文学的思考层面。此前我们的战争文学在英雄主义的规范下,只注意突出和强化英雄人物英勇无畏的一面,似乎他们天生的不怕死,而多少有些忽略了他们从平凡到伟大,从懦弱到无畏的转化过程。《穿越死亡》恰恰从这里进入,它将一个只有十七岁的文弱大少年上官峰担任排长的九连三排置于死亡之谷,就是为充分展现一个平凡的军人面临死亡的心灵裂变和人格升华。作品勇敢地正视死亡带给人们生理和心理的恐惧,指出“生命的本能拒绝死亡”这一简单的道理,大胆地让主人公(上官峰)承认:“死是具体的,突如其来的。它让我恐惧。这很可耻吗?不。生是每一棵小草都无限渴望的……”“战争的艺术不是死的艺术而是生的艺术。战争就是躲避和战胜死亡。”作者赋予上官峰过多的关于死亡的冥想和形而上思考也许有点强加于人,但他对于死亡阴影的笼罩和氖围的渲染,对于每一个人恐惧心理的刻画和恐惧体验的触摸,是具体入微而准确到位的。把这一点写足了,一个个凡人向英雄的高度攀登的出发点才是真实可信和坚实有力的。小说的难度更在于让这些人物符合人性和性格的规律向前发展,为每个人都找出各自不同而又雄辩有力的行为动机和辩护理由——或从理智出发,或从感情出发,或从个性出发;或为了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或为了军人的职责与荣誉,或为了个人前途和命运,或仍然是为了害怕(战后上军事法庭),最终都战胜了恐惧,穿越了死亡,成为了“高地”上的英雄。

第三,它塑造了一系列富于个性色彩或人格魅力或性格特征,同时又包蕴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性深度的人物形象。在从战士到军长有名有姓的近四十人当中,团长江涛、副团长刘宗魁、排长上官峰等形象最为英武和丰满。江涛作为将门之子,刘宗魁作为农民之子,作者有意识地在他们之间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寻找合点。他以江涛的职业军人精神和当代军人意识来反衬刘宗魁的偏颇与执拗,又以刘宗魁的坚韧踏实和奉献精神来修补江涛的好高骛远与华而不实。这种性格的反差不仅具有艺术的魅力,而且显示了作者对于中国军人素质修养和军队建设走向的深层思考与理论设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朱秀海还对两类青年军旅作家(军门之子与农民之子)各自的局限都有所超越,他对农民军人的熟稔显然为朱苏进所不及,他对将门子弟(如江涛)的把握也许不如朱苏进深刻,但比其他农民军人作家却要略胜一筹。而把这两类军人的典型写得势均力敌如双峰并峙、双水分流,在当代军旅文学人物长廊中也是不可多见的。至于以十七岁的赢弱之肩挑起一个排“穿越死亡”重担的上官峰,就更是一个独特的创造了。

作品的不足之处,是在艺术处理方面还欠周密和精致,密实而不够疏朗,显得缺乏节奏感;后半部某些议论和思考显得太形而上和直白等。

新的趋势:《突出重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柳建伟的长篇小说创作开始发力,一部地方题材的《北方城郭》令文坛瞩目。一九九八年,他又推出军旅长篇小说《突出重围》,后改编成同名电视尉引起轰动,代表了此一阶段军旅长篇小说创作的新趋势。

《突出重围》(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主要描写了一场模拟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大演习。一个装备精良、代表目前中国军队主体力量的满编甲种师在与装备了高科技武器的乙种师的战术对抗中屡遭败绩,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军队在二十世纪末世界军事、政治、经济格局中所面临的严峻的生存挑战。作品歌颂了当代中国军人在技术落后以及和平条件下滋养的观念陈旧、私欲膨胀和物质利诱等重重围困中杀出一条血路的英雄气概。

作品中,甲种师A师三败于乙种师C师:首败于师长黄兴安的指挥无方和高科技装备落后。黄兴安是一名传统型的优秀带兵人,个人军政素质过硬,部队也带得呱呱叫,但知识贫乏和战争观念的落后,使他扮演了失败的角色。再败于指挥机制混乱。首战败将黄兴安作了演习顾问,但还掌握着实际指挥权,并且越级指挥。演习司令范英明的个人能力堪与C师朱海鹏对抗,可是有职无权,英雄无用武之地,部队还是按照黄兴安的老方法来,于是重蹈覆辙。三败于后勤物资供应脱节。由于和平日久,社会上的拜金主义等不良习气日渐侵入军营,油料科长王思平私欲膨胀,把战备汽油卖给不法分子,从中牟取暴利。副师长高军谊明知有诈,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使A师的坦克、装甲车在关键时刻成为一堆废铁,再次败北。

概括来说,《突出重围》首先是一部忧患之作,体现了军队作家对当下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呈现出沉郁、激越的美学风范,暗台了转型社会的时代精神。其次是一部全景式描写当下部队生存境况的厚重之作,对新时期以来和平军旅小说的整体水准作了一次冲击。再次是军旅文学的中锋正笔之作,它的内在精神是属于正宗军旅文学的,在高扬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同时,充分展示了其他声部的强有力的存在。四是一部描画人物群相之作,几十个人物分布在从普通士兵到大军区司令员这一广阔的空间里,错落有致,浓淡相宜。方英达、朱海鹏、范英明、黄兴安等人物形象,富有创造性。最后还是一部雅俗共赏之作,结构完整、故事跌宕、情节丰富。

总之,作家以过人的胆魄与敏锐,站在谁来保卫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的高度,勇敢地直面世纪末中国军队的现实处境和可能面临的未来挑战,热切地呼唤“质量建军、科技强军”,表现了对国家利益、民族命运深切的忧患意识和勇于承担的盛世危言品格,并以高科技领域的新鲜风景支撑了这一重大的主题表达和敏锐的思想发现,拨动了时代与民族最敏感的神经。但该作品跨文学的成功多少也掩饰了传达主题的过于操切与直露、语言失之粗糙直白、少数情节与细节还缺乏坚实的生活依据等方面的不足。

(原载《解放军文艺》2009年第十二期)

同类推荐
  • 我的寻根记

    我的寻根记

    《我的寻根记》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白先勇经典作品集,怀抱着一份对文学、对故园的眷念,展示着白先勇个人色彩的文学、艺术轨迹和生命历程。文分三辑:第一辑小说,共8篇,收入《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与《谪仙怨》等,以及获郁达夫文学奖的最新作品《Silent Night》,篇篇皆是精品;第二辑散文,共9篇,收入《树犹如此》、《明星咖啡馆》与《第六只手指》等,满眼是乡愁与亲情;第三辑评论,共6篇,包括《与奚淞对谈三章》与《大观红楼》等,集结了近年来演讲、访谈、文论,可一窥文学大师的文学观与个人体验,也相当全面地呈现了白先勇这些年的文学活动。
  • 李宗吾别集(套装共两册)

    李宗吾别集(套装共两册)

    本套书包括《考试制商榷》和《社会问题之商榷》共两册。十四年暑假,叙州联立中校毕业,永宁道公署科长何觉民为主试员,年假该校毕业,我复为主试员,考了几场。一夜学生多人,手持木棒哑铃,把我拖出寝室,痛打一顿。其时秩序非常之好,全场静静悄悄,学生寂无一语,我也默不一语,惟闻乒乓之声。学生临走,骂道:“你这狗东西,还主不主张严格考试?”我睡在地下,想道:“只要不打死,又来!”后来伤好了,我特做一篇《考试制之商榷》,说明考试之必要,由教育厅印发各县讨论,后来我又把他刊入《宗吾臆谈》。一切说法,暗中以我的厚黑哲理为根据,不过莫有提明厚黑二字罢了。不经这一打,我这篇文字,是不能作的,对于该生等,不能不深深感谢。”《社会问题之商榷》李宗吾对五大社会问题的观点,包括一、公私财产之区分;二、人性善恶之研究;三、世界进化之轨道;四、解决社会问题之办法;五、各种学说之调和。
  • 老春水

    老春水

    《世说新语伤逝》载:“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每读这段,都确信自己亦难脱情之所钟范畴。流行歌曲里的“忘情水”,是不可能取来的,即便有,我也不会喝。在春光春色春水里,让我的情感涟漪至老不绝吧!写文章,需要用情,但最忌滥情。为文时,控制感情,少用形容词,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春水可以晃动荡漾,但不能泛滥,泛滥即成灾害。文字亦然。那么,就认认真真听天由命地生活,小小心心克制冷静地用情。春水无尽,长流到老。
  • 沧桑看云:不应忘记的人与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沧桑看云:不应忘记的人与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活跃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坛大师们在文革中的遭遇,以及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文字沉着、冷静,带着深痛的思索。作品充满了一种苍凉之感。
  • 寂寞深处的风景

    寂寞深处的风景

    西海固永远是一块出产优秀诗人的沃野,这其中的奥秘大概与地气、方言、接受力等诸多现象有关。特别是文化的冲突更容易在一个诗人的笔下产生灵性,更容易在灵魂的层面上叩问自我。
热门推荐
  • 歼击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歼击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柯南之余生安好

    柯南之余生安好

    本文已废 “如果有一天,我不见了。你会来找我么?”“……”无尽的沉默。他无法答应她的请求,只因他身上所背负着的责任。-------------降谷零与清井音子之间的身份是一道坎,但安室透与清井音子,或者说降谷零与清川凉子之间,却不存在任何障碍。这就是身份的重要,明明是同样的两个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遭遇。--------------女主双重身份,背景已定,不会跟柯南剧情去改变。希望大家喜欢,推另一本柯南同人:柯南之朝阳的温度。喜欢Gin的人可以看看,不肥哦!
  • 我的狐狸陛下

    我的狐狸陛下

    她二十一世纪的顶级医药世家掌舵人,却被至亲所杀穿越而来,却在穿越之初一眼望见了一个紫眸妖孽,从此痴缠几世轮回。“诶~哪里来的小奶狗”甄馨抱起地上油黑的一小团。某妖孽磨牙,被气的浑身发抖心中默念“是能上天入地的九尾神狐!”甄馨捧起了那一小团,往自己的怀中紧了紧:“怎么一直在抖,一定冻坏了吧。”某妖孽朝着甄馨的胸前蹭了一蹭,无节操的摇了摇紧紧缠在一起的尾巴。一旁见状的斩风惊愕的睁大了眼睛,这还是他家英明神武,盖世无双的主上吗!
  • 快穿反派BOSS有点熟

    快穿反派BOSS有点熟

    程言死了,下班的时候被公交车撞死的,与她一起的还有她的哥哥,为了活下去,她莫名其妙的遇到了一只自称是上古神兽的火舞凤凰,从此开始了她穿梭各个世界征服反派boss之旅,美其名曰净化他们的心灵,拿走他们的灵力,实则这一切到头来不过都是某个人的阴谋而已。
  • 闻录笔记

    闻录笔记

    重重的刀光剑影,低沉的鼓角铮鸣,它的出现和消失,让太多人为之牵挂,今天,我要揭开的就是这么一段不为人知的秘闻!
  • 幸福是一场修行

    幸福是一场修行

    一个天真单纯的女人带着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憧憬嫁给了一个比她大五岁的成熟男人。婚后生活短暂甜蜜过后,只剩下柴米油盐、鸡零狗碎的日子了。女人对于婚姻家庭的美好想象全部破碎,这让她一度对丈夫极其失望,争吵不休,怀疑人生,几近崩溃。偶然机缘,女人接触习练了瑜伽,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与开悟的良方。从瑜伽习练者到瑜伽会所经营者,瑜伽修行让她心智成熟,心胸豁达。修练瑜伽后的她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并通过沟通解开了夫妻之间的心结,从此坦诚相待,相爱如初。
  • 山村田园本秀色

    山村田园本秀色

    一朝穿越,龙凤双胞胎,她偏偏是那个凤胎,还是无权无势农家小户的累赘。上有长相甜美圆滑世故的姐姐。下有掌家之主只爱男娃的奶奶。上有王家长孙生下来便是宝贝的龙哥哥。下有二婶趁热打铁再添男丁的俏弟弟。她便从此活在夹缝中,活在排挤中,活在嫌弃中。有父母又如何?还是难逃被送人的悲惨命运。只是她以笑面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个新家她很喜欢,养父养母她也喜欢。为何天公不作美,他们的死如何是她的错?命太硬?克父母?流言总是将人推入万劫不复。痴傻母亲又何如?残疾哥哥又如何?难缠老太又如何?冷血姐姐又如何?流言打不败她,生活压不倒她,且不说命运如何不公,单是她自己便不会只屈于命运。生活总会越过越好的,她坚信。且看她如何在困境中收获自己的事业,捕捉自己的爱情,谱写不一样的亲情。这里没有宫斗,没有王侯将相,没有妖艳美人腹黑帅哥,这里只有家长里短,农家琐事,静静农家院,一壶淡淡茶。◆◆小剧场◆◆片段一:“你这个克父的扫把星!”“奶奶,封建迷信害死人。”片段二:“女人便是女人,太要强了不好。”“我便是我,是这个家的支柱,从选择为这个家付出的那天,我便不拿自己当女人了。”片段三:“我的字典里,女人也可以是半边天。”“歪理。”“女人也可以休男人。”“歪理。”“走着瞧。”
  • 厦台关系史料选编(1895—1945)

    厦台关系史料选编(1895—1945)

    本书选编了从1895年至1945年之间厦门与台湾关系史料,即台湾历史上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厦门历史上的清末和民国时期厦台关系的重要史料选编。其主要内容包括:日本学者鹤见佑辅所著《后藤新平》厦台关系史料;日本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文书》1900年厦门事件史料;厦门台湾公会史料;《申报》厦台关系史料;《江声报》厦台关系史料;台湾民众在厦抗日斗争史料。
  • 魔伊之仰制力守护者

    魔伊之仰制力守护者

    表面上他是小学班主任,实际上他是来自其他世界的穿越者,被阿赖耶看中,选为这个世界的守护者,时不时利用特权到其他世界旅行。(主世界:魔法少女伊莉雅第一世界:我们无法一起学习第二世界:假面骑士OOO…………待选择)
  • 温故(十一)

    温故(十一)

    本书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它以记述一个小人物生死与档案的文字,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