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7800000057

第57章 序而跋(4)

我要先说说《海空情正常》中的那个守礁老兵。通篇小说中的老兵其实只有一个“姿态”——吸烟,咳嗽着,面对大海冥想。这个姿态也许是守礁军人的一种“真实”。他是战士,不是文人,没有装饰着美丽文字的优雅细腻的愁绪。军人一般不以思想为职业,更没有思想的乐趣和它带来的高人一等的心理优越感。他们的思考并不涉及深奥的人生命题,仅仅是“什么时候能浮来点东西呢”?或者是“离开这礁之后,他该如何去面对他的妻与子呢,如何去在他的家庭之中做一些良性的调和呢”?十四载的守礁生活,他已彻头彻尾地成为了家庭的“旁观者”。他自己知道,“所有的思虑都是空头支票”,他没有高远的理想,没有英雄的气概,他只是想他的老母亲、心爱的妻子和讨人喜欢的儿子。他只有冥想的能力。他想啊想,最后还是不免“突然像火一样黯然下去,恢复了虚虚的状态”。冥想是源于寂寞,寂寞是源于冥想。为了回避寂寞,他终于不免被寂寞侵蚀。有人不堪寂寞,在人海之中寻找对话,有人用寂寞铸成一个篱笆,在里面获得安全。

但是守礁老兵那里,没有人海,环境已经是篱笆。他只能摇晃在冥想之中,把自己变成“意念的傀儡”,在一个念头和另一个念头里面跳,不敢停留得久些,那个被作者称为“颠来倒去的破脑袋”,变成了用冥想解闷的工具——用冥想来释放沉重。奇怪么,若对文人来说,冥想带来沉重。但他们还会被那种沉重背后的自恋所安慰。但守礁老兵,他是直接被沉重追打的人,他注定要带着全部人生的热情,沉浸在平凡人生的抗争之中。

请看看,军人竟然是这样的。奉献,只是对他人才有意义,那是和现在的生活不相干的事情。而突发事件,那让军人的价值变得如同戏剧一样惹眼的时刻一瞬而过。剩下的,是寂寞中大把岁月的无尽投掷。他们成为了生活的“守望者”。守望什么?无法回答。这是伟大而沉重的职业,不管用怎样的繁华文字都掩饰不住骨子里的悲壮与无奈。

《海空情正常》是去掉杂质去掉新鲜之后一个“真实”老兵的内心真实。《对鱼说话》《暗自芬芳》和《海戒》里则是年轻的战士,但他们最终可能还是要走到《海空情正常》的“他”那样的情绪和心态之中。从天真变得世故,学会用一种潦倒的自嘲来安慰自己。但《对鱼说话》《暗自芬芳》和《海戒》有它们各自的魅力,因为那里面的年轻人是那样的春情发动,又是那样的纯洁。他们看见自己的挣扎,这样的挣扎,中年人已经没有了。但是年轻人仍在热闹地进行着他们神圣的挣扎、痛苦和兴奋。《海空情正常》应该放在首篇阅读,让里面的絮语变成一个调子,飘荡在“性”压抑或者欣喜的情绪之后。我认为,比较《对鱼说话》和《暗自芬芳》,后者要略胜一筹。《对鱼说话》是一个很好的视角,试想一望无际的海洋,蹲在礁石上的身着迷彩的硬汉,哭得红肿的眼睛,在独自对鱼说语,那是怎样美丽的风景。但是作者处理得有些低了,变成了两个人之间粗俗的互相玩笑,因这玩笑引起的争执,最后的相互倾诉,读来怎么也觉得有些败兴。

而《暗自芬芳》倒是一个有些通俗的罗曼史,一开始就知道男女牵绊着会有瓜葛,当然最后也有点遗憾。“厕所里面的接吻”,把战士和女兵的感情搞俗了,不如两人心照不宣地最后走掉更有味道。但难得作者用一种粗拙的写法,直白地抒情,干净的语言,让这样一个精巧的爱情故事变得朴拙不做作,里面的细节和情绪,让人觉得暖洋洋的可爱。

从结构上来说,王进康把自己融进了叙述之中,他与战士“同大小”。

他的视角不俯不仰。虽然有一个中心的叙述人,但如同《守礁关键词》里的“我”一样,是一个踏实的实践者。他没有把战士处理成英雄,或者说是“凡人英雄”,也没有把小说变成传奇。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把小说处理成了散文——一个隐秘的自己的园地里的花朵。在这个园地里面,他可以轻松地发发牢骚,或者冥思苦想,可以焦虑、可以郁闷,最重要的是,还可以用这样的一种文体写“无聊”。

所以,“散”是他的小说的特点,跟着情绪信笔走去,有些意识流的影子,但又不过分,其实是在用意识流完成情节。换言之,并非因为作者的结构能力不强而散,是作者已经在散乱的内心意识之中结构了星星点点的关键情节。情绪的转折处,火光偶现,光影里有战士美丽的或者悲哀的内心,马上,火光灭下去,战士的心又回到深沉不言处。

刘西渭在《咀华集》里面说过:“一个人的作品根据着他全部的生活,而支配作品的方向的,多半是他的性情。”我猜,王进康应该是一个不雕琢的,激动的,真诚的,同时又敏感的人。他多半是谦虚的,因为把自己融进了文字之中,没有写作的骄傲。他也应该是明朗的,因为他的文字不夸张,不铺排,不造作。他有质直的心地,坦白的态度,忠实的描写,所以他接近战士的生存本相。若是换了一个有意为文的人,不可能把《暗自芬芳》处理得这样干净动人;若是换了一个自恋的人,也不会把《对鱼说话》拉扯得那样的“现实主义”。这正是他强于别人的地方。他关注的不是故事,是人,是人的喜怒哀乐。战士们的灵魂在他们的情绪里那样珍贵地溢出来,他看到了,被感动了。于是他写灵魂,把灵魂构进布局之中,不要精巧的情节,甚至不要雕琢的语言。王进康的语言,一开始读起来,难免有点不习惯,固然明快、干净有力量,但似乎有点生硬,不够优雅、艺术。但是,战士的生活本身就不是精致的,王进康追求的也不是精致,他追求分寸感。王进康的语言是战士的语言,叙述也是战士的叙述。他和战士是“同大小”的。他就站在战士的旁边,挨着他们,甚至有时缺少必要的距离。这确实带来一种深度、一种力度。这是造梦的传奇故事无法企及的。但取之桑榆,总有失之东隅的地方。他置身战士之中并与之“同大小”,就不易超越而从一个更高处看着他们。对于战士们的生存命运、挣扎和痛苦的思考,我总觉得还可以走得更深一些。最后的结局虽然不是付诸一笑的小品式的处理,但付诸一笑(《对鱼说话》)或者付诸一吻(《暗自芬芳》),或者付诸一游(《海戒》),或付诸无可奈何的平常动作(《海空情正常》),都觉得对战士人生的思考推进得不够。即便是《守礁关键词》,最后的结局留下了一种“等待戈多”式的现代感,但更像是一种刻意的形式,从中体会到的沉重和惊慌失措的虚弱仍然是从舌头上喊出来的。也许,是我自己对于深度的迷恋,我喜欢的仍是压在纸背后的忧郁的眼睛,像是萧红的《呼兰河传》,或者是鲁迅的《阿Q正传》。他们站在略高处。体贴着他们笔下的人物,说着他们现在正在走的和将走的路,从那里面发现人生的坚强和希望。我热爱的,并非是一个声音告诉我,战士无论如何都是伟大的。但王进康的小说阻遏在了环境与情绪相互影响的表现中(《海空情正常》略有碰触,但马上又跟着“他”的冥想跳开了),在写足了单调寂寞孤独的环境或情绪之后,少有深刻的对于这种情绪下的人生的看法,总给人感觉似乎还缺点什么。或许他带着探讨人生的方式去写,又会失去真诚拙朴、坦白抒情的好处。这种取台和创作的倾向,更多的与个人看法和个性相关,我在这里做个善意或者多余的提醒罢了。

拉拉杂杂说守礁人已经说了不少了,其实这个集子中的小说并非都是写守礁的,因为我对这一组小说的偏好,就采纳崔道怡先生的建议选用《守礁关键词》取代原来的《寂寞如此之猛》做了书名。(王进康自选《寂寞如此之猛》做书名,亦可看出他对于那份“寂寞”的发现的珍重。)非守礁类小说已无暇论及了。最后需要提及的是,日前王进康来电话,郑重嘱咐我,从本书起,他启用笔名:王棵。我不知道他这笔名有何说道,究竟是来源于周易八卦的推演还是星象学或姓名学的研究?我只是希望一点,在当下军旅作家都对长篇小说趋之若鹜之时,至少不要马上放弃了对于短篇小说艺术的追求。

(原载《海军文艺》2006年第一期)

6.重整山河待后生

——序傅逸尘评论集《重建英雄叙事》

不论你承认与否,也不论你持什么样的批评态度,“80后”作家在新世纪之初已经成了气候却是不争之事实。换句话说,“80后”作家已经以一个创作群体的面目出现在当下中国。那么批评家呢?是否也有一个“80后”批评家群体呢?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对傅逸尘及其文学评论我就特别地关注。一方面是他在读本科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批评的天分与才华,从军艺文学系2000年招收本科生以来,能在《文艺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小说评论》《山花》等重要报刊发表大量评论文章,傅逸尘是仅见的,另一方面是他在当下文学娱乐化、欲望化叙事泛滥的背景里,坚持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执著于军旅文学的批评,积极探索并建构军旅文学的写作伦理,且显示出了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老到”。可以说,傅逸尘确实让我眼前一亮,凭直觉,我认为这是一个可造之才。2007年年初,在一次饭局中,我曾对傅逸尘预言过,三至至年,汝必成大器,成为著名军旅文学评论家。仅仅过了一年多,此言犹如在耳,我的预言就初见成效,而且比预期的还要快。作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2006级在读硕士研究生,年仅二十五岁的傅逸尘高票人选“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08年卷,而且平了该丛书最年轻人选者纪录(此前是石舒清和舟卉),可喜可贺。著名评论家雷达在书稿审读意见中说:“这是一位很值得重视的评论新人,80后,文学硕士出身,却已发表了大量文章。真诚,坦率,视野开阔,其中对新时期以来军旅文学的研究、对话;对现实主义的阐发;对‘英雄话语’的思考,均有探索意义。第三辑中对曹文轩、张者、莫言等人创作缺失的批评,敢于直陈己见。整体看来,书稿有锐气,有新见。”这样的评价,对一位刚刚涉足文学理论批评的在校学生,可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为了发现和培养理论评论人才,也作为研究生教学的一种探索和补充,2005年,我开始在军艺文学系创办“红星论坛”。傅逸尘以本科生身份参加了论坛活动,但他的批评既有个人锋芒,又有学理分析,常有独特而新鲜的发现,且极富文学激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总是以当下意识形态、思想学术及文化文学作背景,使其批评有着厚重的历史与广泛的现实作依托。他不试图去进行时尚的“另类”表达,而是在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中,寻求文学本质的皈依之路。不作泛泛之论,亦不拘泥于一隅,而总是努力地寻找自己的批评视角。这方面在我俩之间展开的一系列文学“对话”中表现得极其充分,我几乎感觉不到我的对话者是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

作为刚刚出道的“80后”批评家,傅逸尘让我和雷达及诸多编委惊讶的是,他居然深谙批评之道的破与立的关系,尖锐却不偏激,还特别重视建设。傅逸尘选择了军旅文学作为自己文学批评的主攻方向,在我看来,军人的责任感当然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军旅文学,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军旅长篇小说的思想内涵与他所要表达的崇高与理想、民族与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完全可以承载他建设性的文学观念与价值观念。傅逸尘的独特与敏锐在于,他及时窥见了当下文学及精神状态的本质,即,当世俗化、欲望化叙事充斥的时候,必然会带来理想及信仰危机、价值观念与生命意义虚无、心灵与情感失重,因此,倡导崇高与理想、民族与国家核心价值观非但不是“左”的复活,而且必定会激活沉淀在人们记忆深处的文化传统,从而产生新的生命力。傅逸尘根据军旅文学独特的题材与内涵,以“重建英雄叙事”为旗帜,将军旅文学上升到“伦理”的高度。既突出了军旅文学理论批评的主流表达,又表现出了一种宏阔的思想文化视野。

同类推荐
  • 幕后珍闻

    幕后珍闻

    当您在舞台前或者银幕上,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时候,本集报告文学想告诉您:幕后珍闻——《中国革命之歌》诞生记。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本书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的教师合作完成。封面署名的排列顺序,以各位教师所撰写的《作品导读》的字数多少为依据。参与编写工作的教师,大多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具备学术研究的深厚实力。同时又都是在一线从事教学的骨干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本教材的篇目编选和导读写作等方面,能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体会融入其中。
  • 月光下的灯影

    月光下的灯影

    梁思成的才华不在徐志摩之下。他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先驱,直到今天,他40年前的作品,仍被世界建筑界认为是经典之作。走遍中国山川,又曾到西方游学的梁思成,毕竟有不同的心胸。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梁思成特地赶去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片,交给自己的妻子。据说林徽音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终其一生。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心灵世界,在那心灵的深处,不见得是婚姻的另一半。
  • 叶紫作品集

    叶紫作品集

    本书收叶紫写的文艺杂感,包括编辑日记、作品序跋、作家印象、新作评论、文艺随笔之类;收作者以汤咏兰(叶紫夫人)之名出版的《现代女子书信指导》的节选;收作者最后一年(1939年)的日记,即系据北京图书馆藏作者自题为《回忆·感想·日记·笔记·杂记》的日记手稿;还收了几通信。
  • 人间的星河

    人间的星河

    本书由青年作家刘喜悦历经多年探访后倾心写就。4个不同人的故事,4段让你疼痛窒息的体验。当我们走在人生低谷,前路茫茫,也要相信,那些刺痛我们的经历,终将成为我们的力量,从此未来坦荡,鸟语花香。
热门推荐
  • 豪门重生之君临天下

    豪门重生之君临天下

    全文苏苏苏,爽爽爽,宠宠宠!女主强大无比!——人前,她是享誉全球的天才影后;人后,她真实的身份却让所有人望而生畏、匍匐膜拜。谁知只是看了本书,她就被系统设计,穿越成了书里那个跟她同名同姓、活不过几章的炮灰女配!不长眼拿她当炮灰?对不起!她不介意让所有人见识下,哪怕是龙,也得在她跟前盘着!哪怕是虎,也得在她跟前趴着!女主有天命相助?又怎样!她亲自示范什么叫逆天改命,女主命也被她改成丫鬟命!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她却招惹上了一朵人人仰慕的高岭之花。她阴人时,他主动配合;她杀人时,他主动递刀;她睡觉时,他主动……要求暖床?萧璇一脚踹过去:大兄dei,你的高冷人设呢,被你吃了吗?——推荐萧萧哥的完结文《重生之天定贵女》,这本书的前传~
  • 圆融的智慧: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

    圆融的智慧: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

    任何事物都是可以一分为二,就像我们的对手一样,单从一方面去看待他,无疑会把其看成眼中钉,肉中刺;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有他的存在,才会让我们有提升的动力。本书就像位智者,谆谆告诉我们,口无遮拦,无异于在危机四伏的社会横冲直撞,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因此,在适当的地方说适当的谎言,能让你少走弯路。
  • 异世界的奇异战争

    异世界的奇异战争

    说的是异世界的生化战争的故事,故事中有混乱善良的与混乱邪恶的
  • 我只是想变个性

    我只是想变个性

    火星号航天飞船维修人员的招聘面试现场。面屎官:“说说吧,你们都来自哪里,什么学历,有什么技能特长?”A男:“我毕业于北大,硕士,从事航天器机身维护……”面屎官(面无表情):“嗯嗯,下一个。”B男:“我毕业于清华,博士,从事航天器电路维修……”面屎官:(面无表情):“嗯嗯,下一个。”C男:“我毕业于哈佛,从事航天器内部程序控制……”面屎官:(波澜不惊)“哦哦,还可以,下一个。”王大锤:“我来自蓝翔,挖掘机……”面屎官:(喜出望外)“停,你不用说了。”万万没想到,最终还是我获得这份荣耀的工作,想必是面屎官看到我那英俊不凡的长相和听到我丰富的工作经验后,被我深深的折服了吧,哈哈哈。某某男:“那个大锤,趁着飞船这几天还没出发,你先去发射场内的各个厕所熟悉下工作环境。对了,这是专门给你配的清洁工具。”(只见王大锤接过了一把长长的掏粪勺,一脸懵逼。)
  • 影后今天还没承认恋情

    影后今天还没承认恋情

    隔壁新文《大佬在我直播间撒糖》已开,依旧是块小甜饼,欢迎品尝~某日,一条爆料炸的微博瘫痪——当红影帝季修北和全网黑女星晏兮一同出入某高档公寓。晏兮微博底下一片骂声:白莲花离我老公远一点!炒作请去找别人!第二天一早,晏兮开直播辟谣,一脸诚恳:“爆料纯属造谣!大家放心,我和你们的老公季影帝绝无半点关系!”然而,她话音才落,镜头里就出现了还穿着睡衣的季修北,手里拿着手机,睡眼惺忪的看着她:“妈打电话来催,问我们到底什么时候要孩子?”震惊三秒后,直播间网友发出杀猪般哀嚎:……卧槽!!!
  • 父亲长长的一生

    父亲长长的一生

    本书是我国知名编辑出版家叶至善先生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叶圣陶一生事迹的传记,本书为读者写出了叶圣陶这位睿智而智慧的老人不平凡的一生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经历,把近一个世纪波澜起伏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娓娓动听,特别是与叶圣陶相知相交的朱自清、郑振铎、茅盾、丰子恺、周作人、胡愈之、夏丏尊、俞平伯、冯雪峰、丁玲、老舍、巴金、冰心等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名人逸事生动有趣,让人看到一位大家的人生风采。
  • 高考我们永不言败

    高考我们永不言败

    2015年9月,英华中学正式迎来了2015届高中新生,学生们为了拼搏高考,开启了各种各样的奇葩努力。但是其中坎坷颇多,以至于有些学生没能如意进大学而选择复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职场必读:成功学系列(套装共3册)

    职场必读:成功学系列(套装共3册)

    谈商场谈财富谈事业,说成败说处世说人生。马克·扎克伯格+马云+李嘉诚的成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