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5100000031

第31章

三中全会后,兰州大学提出为谭蝉雪一案平反。原判法院拒不平反,他们说:要是给这些人平了反,中国就没有反革命了。兰州大学又将此案写了专题报告,呈送省委领导,新的兰大领导心里十分内疚,正是因为当年学校将这些热血青年打成了右派,才导致了后来更大的冤案,所以他们下决心排除万难,为沉冤多年的校友平反。报告送到甘肃省委书记宋平手电,宋平书记批示:认真复査,并报结果。在宋平同志的亲自关注下,这一沉冤20年的错案彻底平反了,巳经枪毙了的同志,每人赔偿了3000元人民币。活着的人,除了赔礼道歉之外,又重新安排了工作。就在这样一个形势之下,经过兰大校友施萍婷等人的推荐,谭蝉雪终于在她的晚年实现了少女时的志向,岡了她半个世纪的敦煌梦,成为一名蜚声中外的敦煌学专家。

在敦煌研究院的10多个春秋里,谭蝉雪争分夺秒,拼命做事,以抢回被耽误了的时光。她把主要精力放在敦煌民俗学的研究上面,因为早在酒泉劳动期间,就在这方面打下基础了。她的心血之作《敦煌婚姻文化》,洋洋数十万言,发前人之所未见,一出版就受到了口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国内敦煌学界的重视和赞誉,荣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作品奖。和人合作的《敦煌文学概论》则获得了片肃社科研究一等奖。而这些只不过是她的庞大的敦煌民俗学研究花园中的第一批果实。目前正在加紧赶写的另一部书是《敦煌岁时文化》。这是一部论述敦熄在唐宋时期一年到头都有哪些常规性活动的著作。这部著作问世后,将对研究整个古代中国岁时文化产生启迪和推动作用。接下来还有《敦煌饮食文化》、《古代敦煌的体育和艺术》……简直是一个系列工程了。笔者采访潭女士时,恰逢台湾著名敦煌学家潘重规先生来访。潘先生是专门搞敦煌变文校注的,对敦煌的俗字很有研究(即对敦煌卷子中人们不认识不理解的字加以注释可以说是学贯中西了。他此行来兰州,一是为了参加学术讨论,二是为了向谓蝉雪请教儿个问题。这位在国际敦煌学界享有盛名的大教授长期以来为一些敦煌变文中的俗字困扰,不知所云,特来和谭女士商榷。敦煌变文中有一句“三更夜已停”,不知这个“停”字是什么意思。还有一句“今过某公来此间”,也不知道“今过”作何解释,诸如此类。谭女士不假思考,即伲保而谈:“这两个俗字都是古敦煌酒泉一带的方言。所谓‘三更夜已停’,就是到了夜半时分。‘停’是停分,过半,一半的意思。至于‘今过某公来此间’则更好理解。‘今过’者,今个,今天也。敦煌一带的老乡至今仍然将今天称为今过,昨天称为夜过……”

潘教授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连连击节称赏:“蝉雪蝉雪,吾之师也!”谭蝉雪毕竟已经老了。14年的监狱生活摧毁了她的健康。对于计划中的系列工程是否能够完成,连她自己也没有把握。她的态度是:活一天就做一天。她既然是为敦煌而生的,那就要死在敦煌的事业上。为此她竟好多年没有回过广东老家了。广西的妹妹来信叫她去桂林玩玩,她也一直拖着,总是回信说:明年来,明年一定来……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唐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谭蝉雪用她的整个生命谱写了一曲哀婉凄恻的敦煌恋歌。只要敦煌的石窟不倒,只要民族的精神不垮,这支歌就会世世代代唱下去。

如果说,上面所写的几位是打不走、压不垮的敦煌人的话,那么还有一些杰出的艺术家则是饿不散的敦煌人。徐悲鸿先生的得意门生李贞伯和万庚育就是这样的硬骨头。这对夫妇是20世纪40年代的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毕业生、艺术系主任徐悲鸿亲授的弟子。抗战胜利后,徐悲鸿组建北平国立艺专〖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又将两位高足叫到了北京。李贞伯当讲师,万庚育做徐先生的助教。这是一对豪门望族的子女。李贞伯是江西大学者、大绅士李证刚的公子,万庚育则是有名的万家小姐。1995年夏天,挡笔者第一次见到万庚育时,仍然为这位73岁老人矫健的身材、犹存的风韵、轻盈的步态感到惊异。莫高窟的老工人吴青善告诉我,当年万庚育来到敦煌时,其风采照亮了整个莫高窟,给长期在沙漠中工作的人们带来了由衷的喜悦。

徐悲鸿非常喜爱这对人室弟子。每个星期天,都用车将他们接到公园去玩。1948年李贞伯和万庚育结婚时,徐悲鸿做了他们的主婚人,并且当场泼墨挥毫,为两位新人画了一幅气势非凡的奔马图。一代宗师气贯长虹的遗作至今还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在万庚育的客厅里看到了这幅画,画面上,一对年轻的骏马遥望西天,昂昏嘶鸣,义无反顾,一往直前,我似乎听到了隐约奔腾的蹄声,眼前扬起阵阵尘埃……这幅风骨凜然的作品,实际上正是李贞伯、万庚育夫妇此后几十年生活的写照。

几十年的坎坷,几十年的辛酸,一切都是因了那张可憎的党票——国民党的党票。还在学生时代,李贞伯为了争取公费留美的名额,经陈果夫、傅抱石介绍,加人了国民党,成为当时执政党的一名普通党员。他本人将这事早就淡忘了,因为他是一个艺术家,对于政治并无兴趣。然而政治却忘不了他,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他为这张党票吃尽了苦头。在难言的厄运之中,徐悲鸿的奔马阁几乎成了他精神卜的护身符。“文革”开始后,李贞伯成为莫髙窟的第一号“牛鬼蛇神”。他每天都要接受一次“战斗的洗礼”:跪在坚硬的沙石上,大声地向毛主席请罪,众多的红卫兵手持皮带,排着队从他的身上打过去,直打得他在地上滚,鲜血染红了黄色的沙粒……他终于支持不住了。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趁造反派不注意,从关押他的土屋里跑了出来,爬上莫高窟九层佛殿的最高处。远处是滚滚的沙丘,下面是神圣的佛地,只要眼睛一闭,纵身一跃,他就涅槃了,清静了,永远地跳出二界之外了。“贞伯……”一个声音在唤他。

李贞伯回头一看,妻子披着满身雪花,轻轻地向他走来,眼里露出疑惑的神情。

“我是……”李贞伯嗫嚅着说,“土屋里太闷了,出来透透气。”“哦,”妻子想说什么,又咽下去了。

或许是这样吧。这间土屋只有门,没有窗子,丈夫被关在里面已经整整半年了。

她抓住丈夫的手。手是那样的冰凉,一直凉到了心里。“贞伯,”妻子用温柔的口气说,“我们下去吧。”“好的,好的。”李贞伯说着,但没有动。他的目光仍然注视着脚下的那片圣地。他还在生与死之间徘徊着。

“我把徐先生的画藏起来了。”妻子悄悄地说。李贞伯的心猛然一动,眼睛不由得发亮了。

吴作人、李可染、傅抱石、李苦掸赠给他们伉俪的画都被抄走了,他最担心的就是徐先生的那幅奔马图。“真的?”

“真的。”她把恩师的画藏得很深很深,一直藏到心底。李贞伯不由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挽住了妻子的胳膊。北风怒号。他们仿佛听到了奔马的嘶鸣。漫天的雪雾中,分明有两匹骏马并肩驰奔,义无反顾地冲向大漠的深处……

“走,我们下去。”李贞伯决然地说。夫妻相搀着,缓慢地、一步一步地下了9层佛殿,向着黑沉沉的石窟走去。

此时此刻,他们对于当年离开中央美院,来到莫高窟工作,并不后悔。应该说,解放初期的那一段生活,是极具光彩和刺激的。作为李可染的助手,李贞伯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修建工作。为了搞出世界上第一流的英雄浮雕,李贞伯跋山涉水,几乎考察了全国所有的古代浮雕作品,并绘制成图像,为李可染的艺术构思提供了最好的参考资料。巍然屹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底座匕有着青年画家李贞们的心血和汗水。1954年,常书鸿到文化部要人,而且特别说明要一个搞美术摄影的。文化部找了好几个人,人家都不愿意去。常书鸿早就和李贞伯认识,也知道他业余爱好摄影,便抱着一线希望去找李贞伯。李贞伯十分痛快地答应了。为此他作出了双重的牺牲:丢掉了绘画的本行,去搞并不精通的摄影工作,同时还将年轻的妻子从首都带到了遥远的敦煌。

敦煌人永远忘不了这对夫妇的贡献。李贞伯背一副沉重的照相器材,每天翻山越岭,钻钻下,拍摄了492个洞窟的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塑像,而且将莫髙窟的整个外景连接了起来,为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原始资料。除千佛洞外,还照下了月牙泉、鸣沙山的原貌,以及著名文物景点阳关、玉门关遗址的原貌。这是李贞伯献给敦煌人民也是献给全国人民的一份厚礼。而他的妻子则做着更为艰辛更为细致的为敦煌石窟建立档案的工作。档案包括:每一个石窟的修建年代,供养人是谁,有多少壁画,多大面积,什么内容,破损情况,何处龟裂,何处起甲,甬道多长,主室多大,窟顶多高,有无四披,彩塑几尊,所塑何人,现状如何,等等。有文字说明,有图表示意,每一个洞子就是一本厚厚的资料,就是一本厚厚的书。万庚育每天端着小板凳,拿上小画板、记录本、手电筒,带上红蓝铅笔、绘图墨水和碳素笔,从洞口开始记录起,一直记到洞子的深处。天亮进洞,天黑回家,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终于给所有石窟建立了一份完整、科学、细致的图文并茂的档案!这是一笔了不起的财富,一笔使世世代代的敦煌人都为之自豪的巨大财富。万庚育为此失去了她的青春、容颜和舒适安逸的生活。有一次,肖华上将来莫高窟参观,看到一位女工模样的人从早到晚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记录,便静静地站在她的身后,观察着,一站两个多小时。而那位“女工”似乎并未发现一位将军站在自己的身旁,神情是那样的专注。肖华感动了,小声问道:“女同志,你不急吗?”

万庚育轻轻地摇摇头。

当然。她已经完全进人境界了,什么都忘了,包括将军和自己。唯有佛窟,唯有艺术。

将军大概还不知道,早在1949年中国文联成立时,这位满身尘沙的“女工”和她的丈夫李贞伯,就已经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第一批会员了。

万女士另一件为人所称道的业绩是发现了一批北周洞窟。气势宏大的第428号佛窟,在张大千先生为莫高窟分期时,根据其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认定是北魏时期建造的,一直划在北魏石窟里。细心的万庚育为千佛洞立档时,在428窟模糊不清的画面上,发现了一行供养人的名字:晋昌郡沙门比丘庆仙供养。她将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她决心要在浩如烟海的敦煌遗书中査出“庆仙”这个人到底是哪个朝代的。有人说:张大千先生定了性的,还能有错吗?难道你比大师还高明?万庚育微微一笑,继续埋头翻书。如果能够证明庆仙是北魏时期的人,那不是更好吗?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在《敦煌遗书总目索引》里发现了北周时代沙门庆仙的写经,庆仙是北周人!这―开创性的发现,将428号洞窟从北魏石窟里分离了出来。然后以此类推,又分辨出15个北周洞窟。于是人们便开玩笑说:万庚育呀万庚育,张大千如果在敦煌,一定要拜你为师了。万庚育笑着回答:还用你们说!大千先生如果在中国,我一定要拜他为师。

1960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赫鲁晓夫的背信弃义”,甘肃大饥。但老人们都说,那两年压根儿就没有什么自然灾害,更不知一个外国人何以竟能使中国饿死那么多人。而现实是,号称金张掖、银武威的河丙走廊饿殍遍地牛羊鸡枸都死光了。地处河西的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他们的粮食定量从每月30斤压到14斤,每顿只能吃到一个二两的窝窝头,而且没有其他副食蔬菜和油水。这点食品,对于从事繁重的石窟艺术研究的脑力劳动者来说,论如何也维持不下去的。许多人都浮肿了,研究所开始死人。为了挽救艺术家们的生命,常书鸿决定放两个月的假,让大家到外地觅食,研究所的学者们大都是南方人,当时南方的情况要比甘肃好得多。敦煌人至今还在赞扬常书鸿的这个决策,称其为“救命假”。李贞伯和万庚育回到了南昌老家。江西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当时南昌一斤大米才9分钱,副食品供应比较充足。李贞伯的哥哥李世璋时任江西省副省长,见弟弟的耳朵都饿干了,便挽留他们在江西工作不要再回甘肃了。江两省文联、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局、江西省委宣传部,先后来人和李贞伯夫妻商量,要他们留在家乡,工作由他们挑。特别令他们感动的是,江西方面表示,如果他们同意留下来,就不必万里迢迢地再回敦煌去搬那些坛坛罐罐了,江西给他们做一套新家具。几十年之后,当他们说起这件事时,连亩己都觉得奇怪:面对如此丰厚的条件,怎么竟然连一点点动摇、犹豫、徘徊都没有?两个月期满,就那样自觉地回来了,心甘情愿地回到了依然饥寒萧瑟的敦煌。令人枰然心动的是,不仅李贞伯、万庚育夫妻俩按时来了,而且所有的敦煌人都问来广,回来吃那每月14斤的杂粮。无一人逾期,无一人掉队。这便是敦煌人,这便是敦煌精神!敦煌人打不走、饿不散的精神将永远受到历史的赞美!

同类推荐
  •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心曲没有终止符:非正常离世作家非常档案

    心曲没有终止符:非正常离世作家非常档案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美国、俄罗斯、苏联、日本等国家一些作家的传略、自述、名言、作品等。无论他们以何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我们都是应当记住他们的名字。
  •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阳光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阳光

    本书精选了田丹女士数十首诗歌,十余篇散文。其诗歌清新、自然,意象优美,具有现代诗歌的特质。散文文笔流畅,立意深刻,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诗文中关于风景、自然、节日、家人的描写,如《写诗的季节》《夏日爱情》《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阳光》《日子》等,内容健康向上,透露出作者积极乐观、诗意的生活态度,能够为读者带来正能量。
  • 诺贝尔经典文学:鼠疫·局外人(经典收藏版)

    诺贝尔经典文学:鼠疫·局外人(经典收藏版)

    本书收录了文学大师加缪最著名的两本小说《鼠疫》和《局外人》。《鼠疫》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堪称20世纪西方文学界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小说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为整个西方文学(哲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
  • 活出那份娓娓道来

    活出那份娓娓道来

    有这样25个人,要么他们的名字让你如雷贯耳,要么他们的作品让你如雷贯耳。李健、刘若英、孟非、林青霞、汪涵、陈道明、吴秀波、史铁生、麦家碧张充和、韩再芬、老树、阿城……其实你还不够了解他们,真正打动你的是他们的植物系属性,拒绝嘈杂和喧哗,静水深流在自己的河道。他们呈现了生命最自然的状态:不喧嚣、不攀比、不攻击、不急功近利,像一株植物自然生长。这是一个找自己的过程,他们找到自己,并与自己和解。于是任生活匆忙、人心浮躁,他们内心有自顾自的坚持,在这个浮躁快速的社会中专注地、慢慢地、简单地过自己最想过的生活。
热门推荐
  • 风花雪月之十里蓝装聘丞相

    风花雪月之十里蓝装聘丞相

    风花雪月系列篇之风绵母亲憾风女皇风凰和父亲花折的故事花折一出生皇室的人就都盼着他死,而风凰一出生皇室的人就都盼着她好好的活着
  • 山南水北

    山南水北

    这套文集收入了韩少功的主要作品,占发表总量的七八成左右。借此次结集出版机会,作者对其中部分作品做了修订。
  • 终末龙湮

    终末龙湮

    北苍星陨,湮灾起兮。灾龙临世,涂炭生灵。文明对抗天灾,人类对线自然。生存是所有生灵必争之物。为了生存,人类必须在灾厄中前行!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有你陪伴的美好时光

    有你陪伴的美好时光

    有没有那么一个人陪伴你最久,灿烂了你的青春,温暖了你的年华。
  • 明史演义

    明史演义

    明朝的系统是汉族为主。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嗣后传世十二,凡十七帝历二百七十有六年,其问如何兴,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统有段极大的原因。先贤有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必衰亡,这句话虽是古今至言,但总属普通说法,不能便作代兴衰的确证。明代由兴而衰由盛而亡,却蹈着元朝五大覆辙:第一弊是骨肉相残,第二弊是权阉迭起,第三弊是奸贼横行,第四弊是宫闱恃宠第五弊是流寇殃民。此外还有国内的党争,国外的强敌,胶胶扰扰,愈乱愈炽,勉强支持了数十百年终弄到一败涂地,把明祖创造经营的……
  • 惊妃轻狂

    惊妃轻狂

    本是前朝公主,一朝国破,战死沙场。再度睁眼,自己竟重生到新皇刚纳的妃子身上!新皇是个好皇,但她可不是个良妃。偶尔搞搞事情撩撩其他小妃子,背着皇帝和王爷愉快玩耍,在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带着左相去青楼……妙啊。
  • 重生之魔门圣主

    重生之魔门圣主

    无限接近死亡,方能领悟生命的真谛,撕碎光明的伪善,迎接黑暗降临!与人同归于尽后,唐锋发现自己居然成了魔门圣子,不过却是被人赶出来的可怜圣子,为了生存步步为营逐渐成为祸乱江湖的魔门圣主。在这个汇集无数强者的江湖,有人剑出风雷,九天云动,引出无边雷海。有人一掌落下星光黯淡,亿万星光凝结万象。有人拳出如龙,炎龙咆哮,炎炎火海从天而降……有智商,拒绝无脑!
  • 网游之星辰法师

    网游之星辰法师

    曾经,我是一个战士,千军万马,吾独往矣,三尺青锋直斩敌酋,呵,匹夫之勇,没什么。曾经,我打了世界杯,群星荟萃,强手如林,过关斩将一举夺魁,哎,往日荣耀,忘了吧。曾经,我有兄弟一帮,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纵横天下莫敢不服,咳,这件事情,别提了。现在,我就是小小魔法师一枚,身边哥们五六个,周围美女一大群,兜里金币堪够花,荣耀使命不用扛。什么?你问我为什么不追逐荣耀?简单,江山代有才人出,也该让别人领领风骚嘛。什么?你问我为什么美女一大群?简单,因为,我是她们的团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