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8000000050

第50章 人生的砥砺(三)(1)

“三剑客”

打听到香港东莞宝升制衣有限公司与大陆一样,也是休双休日,笔者特意选择周末去采访东南学院毕业的“三剑客”——严惠平、鲁平、黄志勇,不想,迎面吃了一个闭门羹。门卫告诉我们,因香港总公司的总裁来厂里检查工作,各工种按部就班上岗,听侯总裁的命令,并谢绝一切采访。

“宝升集团”是香港一家知名的跨国大公司,有30多年的历史,其子公司遍布欧洲、美洲和亚洲。是一家制衣行业的大鳄,也是厂纪严格、一丝不苟的集团公司。

闻此,我们只有等在厂外的酒店里,一直侯到他们三人下班,我们便在餐桌上,一边吃饭,一边开始了我们的采访。个头最小的严惠平,是东南学院95届商贸系财会专业的学生,他1977年出生在江西波阳县,家里六兄弟姐妹,小严是最小的一个。

4岁那年,父亲因病逝世,母亲守寡将他们6个孩子拉扯大。他大哥读书期间,成绩特别优秀,本可以去美国留学的,因家里贫困,倾其所有,担负不起一张往返太平洋两岸的飞机票,大哥只好放弃了留学,而选择了吃饭、学费全免的师范学院。

大哥大学毕业后,分回波阳县教委工作。他承担起家庭的重负,并把读大学的希望,寄托在严惠平身上。

没想,高考时,因紧张得没睡好,大大影响了他的考试成绩,结果,他以35分之差落榜了。

就在他情绪异常低落时,他看到于果学校的招生简章,从而燃起了新的希望。

走进东南学院以后,他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机会,每个学期,他都评为三好学生。1997年4月,他毕业,分在“宝升集团”,一干就是三年多,由于他的勤奋苦干,很受公司的器重,不久,就提为业务主管。

问及他将来的打算,他腼腆地告诉我:他和一个九江来的打工妹相爱了,她父母身边就她一个女儿,将来,他挣了一笔钱后,就回九江成家创业,像大哥那样,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

一旁,一直默默听我们谈话的鲁平,是个长得很帅气的小伙子,白白净净的脸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的眼镜,显得儒雅而斯文,如果不是他亲口告诉我,很难相信,他也是来自贫困山区的农家子弟。

他于1974年出生在湖南湘西凤凰城,那是大文豪沈从文的老家,他的名作《边城》,写的就是这美丽如画的凤凰城。而蜚声中外的电影《芙蓉镇》,也是在此拍摄的。

然而,由于这里交通闭塞,加之观念的保守。人们过得还是安贫乐道的生活。鲁平家也不例外,他父母都是老实厚道的农民,鲁平老大,底下还有三个弟妹,一家六口人,仅靠种田的微薄收入,维持一家的生计,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为生活所迫,他父亲只好外出打工,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在外打工,只能做一些薪水低的粗活重活。为此,他深深感到文化的重要。

为了儿女不重蹈自己的旧辙,他咬紧牙关,在外面挣些血汗钱寄回去,要孩子们一定要好好读书。

鲁平没有辜负他爸爸的希望,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他的理想是考上农业大学,学到农业技术和家庭养殖业,将来回到家乡,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改变这贫穷落后的面貌。

因此,他在高考填志愿时,一连填了四个地方的农业大学,当时,老师劝他说:“你不要全填一类大学,万一分数不够,就会落榜的。不如再填几个其他类的院校,这家不行,可上那家。”

可一心想上农业大学的鲁平,没听老师的劝,还是按自己的意愿填报了。

结果,真如老师所预料,他以10分之差,落榜了。

就在他心情异常难过时,他看到了于果学校的招生简章,不由心一动:成洁和于果的事迹,他早有耳闻,也很敬佩。特别是于果,一个高考落榜的残疾人,凭着自己的努力奋斗,竟办起了一所民办大学,可见,有志者,事竟成。

于是,他决定报考东南学院。

没想到,他的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一所民办大学,读出来,名声不响。反正鲁平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好,再复读一年,去考个公办大学。

鲁平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他认准的事,就是要干的。见父母不肯拿钱给他去于果学校读书,他就自己到银行贷了8千元的款,到于果的学校读书去了。因学校没有农林养殖业,鲁平就报了服装设计专业。

毕业后,他被学校分配在香港东莞宝升制衣有限公司工作,现已升任服装主管,公司除了包他们的吃住外,每月还发给他两千多元的工资。工作了两年多,他不仅还清了一万多元的贷款本金利息,还积攒了两万多元钱,在番禺开了个饭馆,现在委托他父亲帮忙打理其餐馆的生意。他们请了6个帮工,主要是为两家外资厂做盒饭。

由于鲁平工作很出色,也极有经营头脑,转变了父母对民办大学的偏见,父亲一直内疚地对他说,当年不该给他施加那么大的压力,反对他读民办大学。

为此,他父亲还准备让读高中的弟弟毕业后,就直接去考哥哥的母校。

谈及在东南学院读书的感受,鲁平说,他最大的收获是从于果校长身上,学到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他要以于果为榜样,干出一番事业来。

聪明俊俏的鲁平,似乎很招女孩喜欢,先后谈了几个女朋友,但他摇头说,现在的漂亮女孩太虚荣,只会享受,难以与他同甘共苦创业,所以,就为这,他只好忍痛割爱地与她们分手。

现在,他谈的一个女孩是他的老乡,也是在东莞工作的打工妹,她虽然长得不太漂亮,可她能吃苦,且精明能干,她现在是一家制衣厂的主管,月工资比他还高。她很有经营头脑,将来要是嫁给他了,会是他的好帮手。说着,他雄心勃勃地向我谈及他的5年计划:明年,他要把番禺的小酒店转卖掉,再办一个高档次的大酒店,仍然交付他父亲经营。他准备和女朋友一起,回老家办一个服装厂,在香港这家公司,他学会了很多的管理经验,他相信,只要自己去努力,他的计划目标是一定能实现的。

听着鲁平的侃侃而谈,坐在他旁边的黄志勇也受其感染,一改刚进门时的拘谨,娓娓向我讲述他的故事。

他于1977年出生在江西樟树市,那里是全国的药都,民间有“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可见,樟树的中药材在全国的位置,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每年一次的全国中药材展销会,都是在那里召开的。

尽管如此,因个体与乡镇企业少,商品经济也不发达,有药都之称的樟树农村,还是比较贫困。他伯父,就因为贫穷,一辈子打着光棍。他父亲也因家穷,没读一天书。

黄志勇三兄妹里,他最小,读书也最好,所以,父亲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本来,他也是准备考农业大学的,可因英语没考好,他落榜了。

就在他为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时,他的同学告诉他,于果的大学办得很不错,每年的毕业生,都被珠江三角洲的企业,抢订一空。

于是,他和班上四个同学一道去南昌,看到于果蓝天学院的规模和现代化建筑及教学设备,不由心动了,特别是闻知于果和成洁的事迹后,他更坚定了在此读书的念头。

当他回到家里,把他在于果学校的所见所闻告诉父亲时,父亲不停地点头道:“勇儿,你去读吧,家里全力以赴也要支持你。”

说着,便把家里准备盖房的8千元钱,全部拿出来给他交学费。伯父呢,也拿出他仅有的两千元积蓄,给黄志勇读书用。见此,他摇头说:“伯伯,这钱我不能要,还是您拿着,去讨个媳妇吧。”

可伯父不由分说,把这叠积累了他一辈子的血汗钱,再次塞进了黄志勇的手上:“勇儿,我年纪老了,成不成家无所谓,你读书是大事,可不能耽误。”

就这样,黄志勇捧着父辈们沉甸甸的血汗钱和满眼的期望,跨进了东南学院的大门,他选择了贸易经济和企业管理专业。

进校的第一天,他也和所有的新生一道,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同一片蓝天》,他深深地被他的同学——成洁的事迹所感动,她一个没有双臂的残疾人,都能如此顽强学习,奋斗不止,我一个健全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于是,黄志勇在学校期间,他从不放松自己的学习,在他的刻苦努力下,他成了班上的学习尖子,96年,他还获得了600元的奖学金,当他把这一消息告诉父亲时,他感慨地说:“勇儿,你好好地读吧,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别像爸爸一样,一辈子只能和土疙瘩打交道。”

三年毕业后,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分在这家港资企业工作。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工作认真敬业,不久,公司就提拔他当业务主管。每月工资也有两千多元。

最近,他也谈了一个女朋友,是来东莞打工的江西妹,两人商量好了,趁着年轻,好好干,待积累了一笔钱后,他们就准备回江西南昌定居,他的目标也和鲁平一样,开个“夫妻店”,干出一番事业来。

因为是周末,这“三剑客”都和情人有约,为不打扰他们的甜蜜时光,我匆匆结束了这次采访,看着他们消失在长安街头曳长的背影,我瞬时感到一股无法言说的青春美丽。

不是名人的名言

邹平宇是2000年12月的一个周末,笔者在深圳大学守株待兔般采访到的东南学院的学生。

如今供职于日资企业广州精工电子有限公司的小邹,委实年轻,1979年生,96年即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他都是班级里的小弟弟。高考未上,他把全国的民办十几较所有影响的民办大学,在手里捋了一编,又亲临南昌几处“考察”,最后选定东南进修学院,学的是会计电算化。

邹平宇对本专业未必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倘若当时学校有人事管理方面的专业,那可能是他最佳的选择。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在是他的最大兴趣所在,这一点,他与我们采访过的其他毕业生的志趣似乎都不同。

其实,如果不进东南学院,他也不会持有“管人”的偏嗜。

至少有两点已经得到证实,一是喜欢做人事管理,二是任何时候葆有良好的坚定的自信,与他在大学两年的锻炼相关。

在大学“当官”对于小邹来说,实在有点偶然性,但就是这点偶然性,使他的个人内在气质发生了根本不同于中学时期的变化。凑巧开学报到那天,班主任找不到他的学费单,叫他自己去办公室找,他在找到单据之后,帮着老师处理一些琐碎事情。机会就这样悄然而至,刚来的一班同学,相互不熟,班委会是临时“钦定”,他被老师指定暂为班级组织委员。

在新生入校以后不久,中秋要搞一场晚会,这是一个令人费心、费事、费时而头疼的问题,其他干部望而生畏,同学们开始也不无胆怯。邹平宇到处游说,挖掘潜力,最后居然组织出40多个节目,几乎一个班人人要出场了。此后,再一轮干部选举,他以较强的组织能力,当然还有迅速崛起的知名度,获选电算化二班班长。

事后回想起来,他不能不感激勇于自我挑战、自我锻炼的回报,他以前当惯了小弟弟,胆小怕事,老师叫起来发言都要红脸的。

“官运亨通”是小邹日后大学生活的写照,不久他做商贸系学习部长、次年又成学生会副主席。后来头衔纷纭而至,如图书馆管理队队长、爱委会督察……

两年学习,社会活动从没有停止过,学习满足中偏上,搞活动却全力以赴。他对社会的认识、对自我的设计以及人生的诸多感悟,就是从这多方面的实践中深化了。具体来说,入大学前,他还有靠父母的想法,不行的话,就让家里帮着找一个工作,老爸当时是一个老资格的中学校长,为自己唯一的男儿安排一个差强人意的工作,不说是四两拨千斤,也犯不了费大心思的。

大学里,南来北往的信息、缤纷的思想与毕业生反馈的画面时相错综,使得小邹坚定了自己闯荡社会并立足的自信。

小邹说:“如果说东南学院两年里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就是这份自信。”

凭着自信,小邹并没有在毕业之后急着找工作,而是从市场上扛回一台计算机,回到九江老家,继续学习编程等业务。

凭着自信,他在家学习数月后,拿着不多的一点盘缠、毕业证书还有几本课本,翩然南下,暗里发誓,不混出个人样来,不回来见江东父老。

凭着自信,他在人才市场的第一份投挡有了消息,让他去面试,他居然嫌那企业离广州太远,弃权。结果此后已近春节,各单位招工停止一个来月。在广州棠下独租一屋的小邹几乎弹尽粮绝。无论男女,无论白领蓝领,大家伙欢天喜地领着工薪潮水般回家过年的时辰,已经两个月没找到事情的邹平宇,形单影只地逆着人流徘徊在广州火车站,如同哈姆雷特的发问,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小邹的自问是,屈服,还是挺住,这是一个问题。

从火车站到住所只需一块钱汽车票,但此时他兜里的余额是一元的半数。他只有驱动双腿,足足走了四个小时,才回到冰冷的寓所。

他后来咬牙找同学借钱来继续维持最低生存标准,并在万家灯火、阖家欢乐的年三十晚上,就着阒寂无人的IC机,给在家牵肠挂肚的父母致以温馨无比的问候。饥肠辘辘的他在给父母以深情祝福的时候,似乎闻到了从四面八方裹挟而来的丰盛的饭菜的香气,他告诉父母,在这里生活得很好,同学也多。挂断电话以后,将高兴的父母蒙在千里之外,他一边空着肚子溜达,一边考虑:生存第一,职业第二。先要立足、生活,然后才能发展。

广州,这个南方大都市,以自己的丰厚而又严峻,给他上了走入社会的第一课。

此后,他在一家货运中心做过业务主办;在一家软件公司做过测试;在一家卡通公司做过厂长助理……

同类推荐
  • 乡愁似水

    乡愁似水

    关东盛产蓝靛果。据资料记载,关东也只有三块生长区。有的地方叫乌啄李,有的地方叫黑瞎子果,有的地方叫山茄子你若感兴趣,是否借旅游之便,也去尝一尝?关东有一种珍禽,叫棒槌鸟,专食人参籽。跟着棒棰鸟走,就能找到人参的。你也可来长白山一试。若运气好,没准儿也能寻到“大棒棰”呢。大兴安岭有种野生动物叫犴达罕,学名叫麋鹿,也有人称它为“四不像”的。你若好奇,也可以来大兴安岭体验一下,鄂伦春人的放牧生活。牡丹江盛产狗鱼。奇就奇在,它把出生半年的小牛犊子的头叼住了,硬往江里拽。这样就形成了“牛鱼拔河”的奇观。此景内地人连想都不敢想哪。
  • 爻爻斋闲话

    爻爻斋闲话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要描述画家云巢和文涛夫妇二人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兴味盎然而不失天真,偶有机锋透露,却随性流出,如胸臆直抒,毫无雕琢痕迹,其中的闺房之乐,颇可谓当代《浮生六记》。书中所描绘的画家生活,关注植物,关注动物,关注天气,关注艺术,无市井气,无呻吟病,一任率真洒落,不计利害得失,远离都市的喧嚣扰攘,全然一片沉静的自得生活,在《浮生六记》式的闺房之乐外,又飘散着陶渊明式的田园清新之风。对忙碌拥挤的当代人,不啻为一泓洗濯心灵的清泉。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本书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该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特别是书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说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 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有没有一种方法让我们每一天都保持快乐呢?很多时候,我们会迷惘,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爱过当下正在做的这件事。如果你真的喜欢它,你自然就会找到明确的方向。无论结果成败,无论他人如何看待,仅仅因为自己喜欢。
  • 苏曼殊小说集

    苏曼殊小说集

    百越有金瓯山者,滨海之南,巍然矗立。每值天朗无云,山麓葱翠间,红瓦鳞鳞,隐约可辨,盖海云古刹在焉。相传宋亡之际,陆秀夫既抱幼帝殉国崖山,有遗老遁迹于斯,祝发为僧,昼夜向天呼号,冀招大行皇帝之灵。故至今日,遥望山岭,云气葱郁;或时闻潮水悲嘶,尤使人欷歔凭吊,不堪回首。今吾述刹中宝网金幢,俱为古物。池流清净,松柏蔚然。住僧数十,威仪齐肃,器钵无声。岁岁经冬传戒,顾入山求戒者寥寥,以是山羊肠峻险,登之殊艰故也。
热门推荐
  • 道友快到锅里来

    道友快到锅里来

    修仙问道从吃饭开始。我叫赵缺,缺德的缺,我为自己带盐……谁说厨道比不过丹道,来尝尝哥的肥宅快乐水,让你快乐无极限。一口突破境界,两口硬渡雷劫,三口白日飞仙,四口法力无边,看修仙就是这么简单
  • 悍世娇妻:等你喜欢我

    悍世娇妻:等你喜欢我

    一个是在风陆城只手遮天的黑帮遗孀太太,正值青春。一个是台上的花旦,虽然背地里还是个神偷。这样的两人竟会摊上一见钟情这种事。“我要包养你。”江月犀把一个重重的钱袋扔到桌子上,银元哗啦作响。“我虽然是台上唱的,但也是堂堂的男子汉,怎会要一个女人包养?”傅兰倾那好看的眸子满载怒气,说的义正言辞。“那我换个说法——我喜欢你,进江府后我挣的都是你的,你可以不喜欢我,但是你要敢对别的女人好,直接打断第三条腿!”江月犀喷了口烟,红艳艳的笑着。“你当然也可以不答应,我会天天来这儿等,再顺便划花你那个不安分表妹的脸。”傅兰倾真的想骂脏话!天,摊上这么个女人怎么办?老婆太混蛋怎么办?作为大男人总是被强怎么办?
  • 一个女人

    一个女人

    《一个女人》由97个小节组成,每一个小节长短不一,长的有数千字,短的只有一句话。97个小节采用了类似音乐中的“赋格”或者“卡农”的方法,不同声部反复交替吟咏同一个主题,每一节的开头都是“有一个女人,”紧接着是“她爱我”“她恨我”“爱”“恨”反复交替。这些描写展现了参差多态的女性和男女关系,既有爱的体验和两性的冲突,也有激情的游戏,以及自我意识的碎片。作者艾斯特哈兹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文笔和广博的学识,精辟从容地探讨这个永恒的话题,为这个话题提供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新鲜视角。作者的文笔精致优雅,充分显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 我的野蛮老祖

    我的野蛮老祖

    群山之巅,雷鸣电闪,罡风如刀,卷起乱石成雪。红衣仙子立于风中,柳眉倒竖,凤眼含煞:“废物,一群没用的东西!”老祖一怒,血流千里!仙子身后,众修士瑟瑟发抖,噤若寒蝉。关键时刻,少年挺身而出:“殷某不才,愿为老祖打造最专业的修炼团队,保证老祖仙途所需之一切用度。丹药宝材,戍卫安全,灵气供给,生活起居乃至奴婢仆役,哪样不合老祖心意,唯我是问!我提议,设立老祖修炼办公室.......”
  • 大帝主

    大帝主

    卿不语,芳心意乱。帝神令,生死两边。彩虹桥,无奈天阶。望长空,如若再现。西风破,恩怨青烟。二八许,那天情断。执天剑,已是隔年。英雄路,独自泪燃。前世缘,长生殿前。今生路,再见已难。八方云动,苍天决,万里生死海,悲从生。今无苍雄,我笑天,他日云从月,定苍生。
  • 游戏技能家

    游戏技能家

    地狱难度开局,并不能影响古凉超神。左手轰出龟派气功。右手用刀甩出哈塞给。身背狼人体质,怎么打都不死。
  • 带着感恩的心工作

    带着感恩的心工作

    《带着感恩的心工作》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活态度。其实,对生活感恩,就是善待自己,学会生活。事实上,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可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却抱怨生活不够富裕;面对关爱我们的父母亲人,却抱怨他们太过唠叨;拥有了平静安稳的婚姻,却抱怨生活太平淡,缺少激情;看到别人升迁,便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我们似乎已经忘却,曾几何时,当我们还在贫困中挣扎时,是那样渴盼能过上温饱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我们也会感恩;当我们在失意的痛苦中徘徊时,是那样渴盼真诚的问候和鼓励,哪怕只有一句,我们也会感恩;当我们跌倒了无力爬起时,是那样渴盼能有人过来搀扶,哪怕只有一下,我们也同样会感恩。
  • 夙世殇

    夙世殇

    世人皆道,西月之主,胜似十重天之主,风光无限。与九重天宫中的神帝不分上下,有此两人,神界安定。只有万载前经历过的方知,西月之主为何万载孤寂,神帝也曾满心自在。有书载其中事,记做浮生烬。
  • 天劫雷主

    天劫雷主

    至尊轮回,吾可掌雷!天劫一出,谁人可挡?!神域至尊神王被害,陨落!携带至宝九劫塔,重生回到了少年时期。这一世他修炼最强功法,拥有前世都不曾拥有的,传说中的力量,他必将君临天下,踏破神王之上的境界。新书《献祭:开局获得鸿蒙圣体》已上传,欢迎诸君前来昆仑评论。
  •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