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2000000028

第28章 霜重色愈浓——论张贤亮的创作特点(3)

再让我们读一读《在这样的春天里》中的一小段。“她”被“站长”奸污后,反扣上了“阶级敌人腐蚀干部”的罪名,内心痛苦万分,一个人在春夜的水渠边抽泣。“她”从大渠堤坝向站上望去,站上已闪烁着灯光:

“在那里,每一盏灯光下就是一个小小的家庭,但是,就象一盏盏奵光之间仍是一团团漆黑一样,一个一个家庭之间也是互不相通的……”“她在口袋里没有找到手帕,却掏出一个小纸包,里面原来是一只干瘪的蝴蝶。她轻轻地把它揉成粉末,这时,一阵风又从荒原那边刮过来,她手中的碎末和纸片都随风而去了……”

这又是一种意境和画面。为什么灯光之间是黑暗的呢?为什么地给技术员的孩子捉到的蝴蝶干瘪了呢?荒原上的风为什么掠走了它?这春风还掠走了什么呢?

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张贤亮的作品中,散布着不少这类含义深邃的画面。这是他的作品具有强烈感染力量的奥秘之一。意境创造本来是诗词中的用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事实上,对于一切文学作品,意填的创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意境创造是加深作品容量的必由之路,它是情与理的统一,情与景的糅合,形与神的交融,它能够使有限的具体的画面,充满丰富的耐人咀嚼的内容。这一点,目前并没有被许多小说作者重视,遂使很多小说,形象、色彩、意蕴都不够深厚丰满,显得抽象而又理智。

张贤亮的小说,于注重画面创造的同时,还很注重诗情的发掘和抒发。他的小说不追求奇异的曲折的、引人入胜的情节,却追求那种有力量的情节,有心理容量的情节,有诗情的情节。

诗情,这是从生活矿石中提炼出来的金子,是流贯在作品中的血液。诗虽然与小说戏剧有区别,但真正优秀的小说戏剧中则不能没有诗情;一部缺乏诗情的小说,尽可以靠它的曲折情节引人入胜,但不大可能唤起人们崇高和悲愤的感情。美学家朱光潜在早年的论文《谈读诗及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很有见地的话:“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象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它的故事,就象看到花架而忘记了花。”

自然,张贤亮的小说未必都是“第一流的小说”,但他的小说中洋溢着不能抑制的诗情,却是一个显见的特色。他处理题材,注重于诗的开采。《吉普赛人》就是一篇抒发着哀婉动人的诗情的小说。有一位评论者称它是“明丽的悲剧”,我非常赞同。它的明丽的色泽来自哪里?来自男女主人公美好的行为和节操所焕发的诗情。

天安门事件之后,乌云压顶,在奔向大西北的一节闷罐子车厢里,一对流亡的男女青年邂逅相逢。这是一对社会地位悬殊,经历教养迥异的青年。男的是血统工人家庭出身,此刻是参与天安门事件的“逃犯”。女的呢,自称“卡门”,出身很糟,姐姐跳井,她挂黑牌游过街如今四处流落,靠给人钢笔上刻字,画花样,或者“顺手牵羊”维生。他们虽然社会等级差别很大,但都先后受到周围环境的窒息和压迫,殊途同归,被命运驱赶到了一起。“这四面铁壁构成的‘闷罐子’,就象一个密不通风的铁牢在这里面,过去的英雄业绩和过去的扒手行为之间的界线,好象也不存在了,在这里面,不论什么人都会感到铁的现实给他的窒息和压迫”。事实上,他们俩是在人民与“四人帮”的对立和斗争中走到一起了。作品从这一对青年的感情交流中,发掘到诗情,那就是对郁闷现实的疾愤,对茫然的幸福的执着追求。那位“卡门”,“靠在铁门上,哼起西班牙的名曲《鸽子》,先是低声地,以后渐渐响起来,音调婉转而有节奏,回荡着幽深的思念和朦胧的向往”。“我仿佛看见一只洁白的鸽子从铁门外飞进来,在乌黑的、冰凉的铁板之间,在我们的头顶盘旋;在车厢外面,是波光粼粼的蓝色的大海……”这不是诗吗?这是男女主人公内心感情的巧妙抒发。

小说的诗情,主要还是表现在对“卡门”这个复杂性格的富于诗意的描绘中。她是诗的性格,又是性格的诗。须知,在车厢这么狭小的天地,这么短暂的时间,要描绘出一个鲜活的形象难度很大。但张贤亮对他的女主角有精细观察和把握,他透过一些确切的细节,生动传神的对话,贴切自然的情绪转换,逼真地勾勒了“卡门”的形象。这是一个既听天由命又人定胜天,既百无聊赖又自得其乐,既麻木又清醒,既绝望又暗中渴望幸福的矛盾性将。最初,由于低贱的出身,她已失去了少女的娇羞和温柔,成了一个象男人一样的女人。可当她观察到对方是个好人,是她心目中的英雄时,她的嘲讽消失了,女性美又回到她的身上。他俩在车上定情,寄希望于天边。随着“卡门”温柔、贞洁,富于牺牲精神的一面的展露,小说的诗情越来越浓。到他俩未通姓名。双双失散,诗情的抒发达到了高潮。

然而,小说既是令人酸楚和惋叹的,又是明丽而昂扬的。因为这个故事是在可悲可叹的时代已经结束的前提下回叙的,这就使我们深信,可爱的姑娘“卡门”,虽然消失在暗夜里了,但她终究会被黎明的曙光召回的。

五、“拼贴画加意识流”

最后,想对张贤亮在小说表现技巧上的新的尝试略加评述。

近一年来,在我国小说界,越来越多的作家有感于社会生活的急骤变化,有感于人的意识活动日趋复杂,有感于读者口味和欣赏趣味的提高,有感于世界范围里小说技巧的演进,大都在有意识地吸收外来表现手法、丰富和扩大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段。这种创新意图是符合文学发展潮流的,也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不少尝试的效果却很不理想。张贤亮在创作中也面临着技巧的挑战。比如他的《灵与肉》,要表现主人公心灵和肉体的变化,要圆满完成,必然要把众多的场面、人物,大跨度的时间,容纳到自己的画面;而这,是很容易使小说冗繁拖沓,尾大不掉的。这一题材迫使张贤亮要寻求一种最简洁、最合适的形式。应该说,张贤亮基本上经受住了这一挑战。他运用强烈的对比,把层次繁多的生活画面拼贴到一起;而各个画面之间又有一种强大的“意识流”将之贯穿。这就是许灵均的心灵变化。这种变化巧妙地溶进了西北的原野、都市的饭店、三十年前的上海城在各个画面之间蜿蜓流淌着,流向了人物应有的归宿。三十年间事,酸甜苦辣情,一以贯之,一线穿之,就象一串闪光的珍珠。

张贤亮在回顾《灵与肉》的创作时,说过这么一段值得我们玩味的话:“在设计结构和故事情节的同时,当然要考虑在技巧上采用什么表现方法。现在的小说,一般是故事线加气氛。在、《灵与肉》之前我基本上也是采用这种方法的。但是,一篇时间跨度长,情节不曲折的小说再有旧的方法就会显得呆板单调。新的技巧,不外乎是意识流和拼贴画。我个人总觉得意识流还不太适合我国大多数读者的胃口,而拼贴画的跳荡太大,一般读惯了情节连续的故事的读者也难以接受。于是,我试用了一种不同于我个人过去使用的技巧——中国式的意识流加中国式的拼贴画。也就是说,意识流要流承情节,拼贴画的画面之间又要有故事的联系。”

以上的话是否有理,可以见仁见智;《灵与肉》的成功,也丝毫不意味着“拼贴画加意识流”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但是,这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技巧是比较能为现阶段的中国读者所接受的,它不妨在当今的创新潮流中聊备一格。这也是张贤亮作品中一个最新的特点。

张贤亮从严霜中走出,带着他的作品进入了新时期的文坛。他以他善于发掘“伤痕美”的特色,他以他善于在悲剧冲突中剖析灵魂的本领和对意境、诗情、哲理的追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时代和个人经历的原因,截至目前,他的作品除《灵与肉》外,基本上以写悲剧见长。他擅长表现入物受难的?面,不太适应表现人物奋斗进取的一面,有些作品也的确写得压抑了些,他的题材面的相近也多少说明了他的生活积累的迫切需要扩展和加深。但是,张贤亮正在调整自己的位置、调试自己的琴弦,正在积聚力量,准备为新时期的新生活唱出自己的歌。前不久,他给笔者的来信中说:“我正在克服自身的局限,着手写一个中篇,写一个有很好的马列主义素养的社会主义新人,正在克服议论过多、描写不足的弱点……”看,作家已经向自己提出了新的使命!张贤亮是有潜力可挖的,他一定能给我们拿出新的力作,我们殷切地期待着!

同类推荐
  • 往事与怀念

    往事与怀念

    这本回忆文集从作者的童年经历写到青年求学,从作者一生的学术追求写到命运的多次坎坷。书中的那些往事,特别是关于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回忆,体现了共和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在残酷历史年代里的命运沉浮。回溯的视角更增添了理性的视野。作者那种历经坎坷,却对理想矢志追求的情怀令人感慨而感动。
  • 神州轶闻录系列:武林拾趣

    神州轶闻录系列:武林拾趣

    本书作者是著名文史作家、专栏作家。早年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交游广阔,熟读前贤文章,博物强记,广泛涉猎北京的文史掌故、艺苑趣闻、名人轶事和文物珍宝,对风土民情了如指掌。1976年定居香港后,来往于香港和北京之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周续端、周彬、司马庵等笔名,在香港《华侨日报》《大公报》、台湾《世界论坛报》等多家报纸开设“京华感旧录”“九州逸趣”“神州拾趣”等专栏,琐谈社会轶闻和文史掌故,深受读者欢迎;之后谈及内容遍及全国各地,专栏易名为“神州轶闻录”。本书是神州轶闻录中的一本,生动披露鲜为人知的文豪文坛史事。
  • 北固清怀

    北固清怀

    我出生在晋北的一个小山村,至今仍然说着浓重的乡音,经常梦到儿时的伙伴和那些春播秋收的往事。这里土地贫瘠,没有什么资源,但是祖祖辈辈的人们辛勤劳作,忙碌着那仅够维持温饱的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多时候,他们活的是一种精神。我知道自己愚笨迟钝,所以做啥工作都认真、执着;我喜欢读书,工作之余,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读书写作上,如同我们那里的土地一样,即使下百倍千倍的努力,收获依然十分有限,但是我心甘情愿,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多时候,我活的是一种信念。
  • 山南人境

    山南人境

    “山南人境”,借用陶渊明先生诗句“悠然见南山”和“结庐在人境”为名。全书文如其名,自然怡淡。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的洪流,只有柴米油盐的小人物的人心俗情。在被称为分水岭的江淮丘陵有个叫“山南”的小镇,小镇生活着这么一些普普通通的众生,他(她)的日常生活、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构成了这几十篇故事。这几十篇故事分为两辑,分别以“男人们”和“女人们”为名。故事不新奇,少曲折,尚显平淡、平凡,然而在作者直率朴实的文字下极具可读性,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交替上演,延续不绝,心结万千,变景昭新。全文不加雕琢,充满生活况味。山南镇是有韵味的,山南的男人和女人也是有韵味的。
  • 那些闪电指向你

    那些闪电指向你

    台湾中生代代表诗人林婉瑜,关于爱的代表作《那些闪电指向你》简体版出版!《那些闪电指向你》共收录79首情诗作品,林婉瑜描喻了爱情里的各种样态:相遇、单恋、热恋、想念、分离……直抵爱情中的本真和纯粹。林婉瑜的诗常有慧黠创意、迷人想象,诗风具现代感,取用当代流行元素,做出精巧的变造与响应,反应出时代特质,情感别致,意念鲜活。
热门推荐
  • 刻骨铭心的瞬间

    刻骨铭心的瞬间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如来成道经

    如来成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本书将为你带来一场头脑风暴,作者纵观古今中外说客、政治家、销售精英和商业巨头等人的亲身经历,解读他们如何运用手段去引导他人的思维,有效说服对方,从而改变世界的。身在职场,总要会点攻心术,作者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在谈判桌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改变思维,调整自己的位置,水涨船高。书中巧妙的攻心策略,犀利的透析放大效果,无异于一场思维上的饕餮盛宴。
  • 情不变永不离

    情不变永不离

    天长地久情不变,无怨无悔永不离。前世,他被那个他宠爱的女人和他哥哥活活烧死,临死之前,他才清楚自己对她的爱,“烟儿,若有来世,朕就算是负尽天下人,也绝不负你!”一朝睁眼,重回十年前,这一次,他可没这么容易放手了!“我们就这么走了?一会小宝哭着找爹爹怎么办?”“娘子放心,我的儿子可没有这么脆弱。”某男人牵着某女人,一起迈向他们幸福的前方,可真是负尽了天下人。与此同时,一朝的文武百官嘴角抽搐的看着在龙椅上爬来爬去的奶娃娃……皇上,你快回来~臣一人承受不来~ 内容纯属虚构,全靠想象力
  • 王妃娘娘至尊天下

    王妃娘娘至尊天下

    她作为二十二世纪的明星小花旦和新起的雇佣杀手,被众人所推崇,可她依旧淡然释之;直到一天,她的命运轨迹发生变化……她在七大国之间周旋,亲手改变自己的命运。当她再遇见他,当他再邂逅她。明明一切才开始,可他和她的命运之轮早已开始转动;这一世的他们是否能改写他们的结局……
  • 斗罗史记

    斗罗史记

    斗罗星诞生之后,那一段尘封的历史,那一段属于武魂的传奇,那一段人族的血泪,此刻揭开!
  • 重生之复国大业

    重生之复国大业

    金牌卧底死后穿越异世大陆成为一个亡国太子,活着的目的只有一个:复国!复国!复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再回到地球!他不是慕容复,走的却是慕容复的人生。带着帝王系统,看他在杀手基地开派立祖,带众人造反!生命如草芥,瑟瑟发抖!乱世之中拓展家业,屯兵、练器、赚钱、杀人、创派,白手起家,准备将造反事业一搞到底!
  • 哀伤的骑士领主

    哀伤的骑士领主

    我们在此发誓……我们一定会回去……!——北极寒冷之地一个被抛弃的军团
  • 不是世界太喧闹,而是你的心浮躁

    不是世界太喧闹,而是你的心浮躁

    本书是感动亿万亚洲读者的心灵读本,拒绝浮躁,找回宁静的自己。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灵净化读物,帮助读者在这样一个快节奏、压力巨大的社会环境下,重新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份宁静。指引读者远离急躁的负面情绪,忽视喧闹吵杂的恶劣环境,重塑自己的心灵,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拒绝浮躁、摆脱困境、静心做事、自我管理、阳光心态等方面进行解读,帮助读者建立一套完整的心灵净化系统,实现真正的身心和谐。
  • 我在灵气复苏当cos

    我在灵气复苏当cos

    方景一身布衣,脚穿草布鞋,合金剑立于腰间。双眼微眯透露出高处不胜寒的气息.......”方景,你啥时候长的一脸络腮胡,昨天还没有啊?”李道拔了拔方景的胡子一脸懵逼的说。“我昨晚雄性激素爆发了不行啊。“方景目不斜视的眺望远处淡然的说。“好冷啊,系统给的衣服竟然不保暖,什么破系统。”方景暗自吐糟。“警告,宿主辱骂系统一次,如有下次将无衣处理。”“大爷我再也不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