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4600000019

第19章 文坛杂忆五(1)

陆文夫与创作

陆文夫是当代中国文坛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他以其独具吴文化特色的作品享誉文坛。他进进出出文坛,三起三落的曲折经历也在中国当代作家中颇有代表性。因此,关于他的作品,关于他的创作道路,是值得写一写的,但那似乎是我拟议中的那本书的任务。至于这篇短文,虽然不得不说到他的创作,记的却是他写作中的一些轶闻琐事。否则,在这里人论他的创作,恐怕会把读者吓跑的。

陆文夫把他的小说集定名为《小巷人物志》,一卷又一卷地出下去。我们看到,就在姑苏城里那青石板铺就的小巷深处,一个个富有艺术个性的小巷人物从陆文夫的笔下走出来。走向新生活的徐文霞、卖馄饨的小贩朱源达,纺织女工唐巧娣、吃成了“美食家”的朱自冶。“围墙”里的马而立、美丽的的女工程师徐丽莎等等,他们无不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创造这些小巷人物是有陆文夫的诀窍的。中篇小说《井》发表之后,不少读者对他把女主人公徐丽莎写成跳井自杀这么一个悲剧的结局有点不理解,烟至认为他违背了自己创作的常规。有次,我就这么一个问题同他闲聊,探询他为什么让徐丽莎跳井而死?没想到,这一问却问出他一段精彩的议论来。

他说,当一个人物在作家笔下活起来的时候(也就是具有艺术生命的时候),作家就不能任意摆布他,而要按照他们性格发展的逻辑来安排他们的命运。写徐丽莎之死,正是按照这一原则的。1985年春,《中闰作家》刚刚创办,派人到苏州坐等他的作品,他躲到苏州郊区写中篇小说《井》。写到徐丽莎即将跳井自杀时,他不忍心让这个盼来了春天的美柄的女工程师跳进那黑咕隆咚的古井里去,于是搁笔三天,想办法挽救她。结果还楚一筹莫展,因为在那种情景下,别无他路,只有让徐丽莎跳进古井里,才符合她性格发展的逻辑。1985年秋,还足住苏州,当已故的作家张弦告诉我准备把《井》改编成电影时,我们又一次探讨了徐丽莎之死的问题。

我们一致认为,陆文夫的处珲是得当的,并打算在电影中为徐丽莎之死做更充分的铺垫。没想到。一个徐丽莎之死的问题,却引出陆文夫关于人物艺术创造的一番精彩的议论,而这番议论是很有理论水平的。

其实,每一个成熟的作家在创作上都是处于一种自觉的“自在”状态的,都有相当好的理论素养。陆文夫也是如此。他写了不少创作谈,都不仅仅是创作过程的一般描述,大都闪耀着理论的光彩。因此,上海文艺出版社很想为他出一本汇集创作谈的书。1985年秋,在苏州开艾煊作品研讨会的时候,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一位编辑找他谈及此事,一直被他婉拒,于是那位编辑只好找到了我去铍边鼓。我做了半天工作,答应代他编辑,他才答应了。这就是后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艺海入潜记》。由于编辑这本书,要找材料,做编辑工作,于是对陆文夫的创作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比如,他把写作过程中的准备阶段归结为“看清楚”和“想清楚”,是很有道理的,这同当年王国维所说的“大家之作”往往是由于“见者真”、“知者深”而成的道路不谋而合,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对创作心理活动的描述电精彩。1987年秋,我已到苒迅文学院主持教学工作,他到北京开作协理事会,想请他到鲁院给学生讲一课,由于他活动多,白天没时间,只好把课安排到晚上讲。有天晚上,他大概酒已喝到微醉的程度,于是课讲得特别精彩。他提出一种“打醉拳”的理论。他说,一个作家在落笔之前,是要对生活“看清楚”,对要写的东西“想清楚”,但是一旦动笔,就不要太清醒,太理智,因为创作是一种情感的活动,太清醒,太理智,往往就会太理念。他用“打醉拳”来形容这种创作的心理过程,这的确么种妙论。

此外,关于细节的运用问题,关于“糖醋现实主义”,关于“多主题的统即“多弹头导弹”等等,他都有一些精辟的见解,如果再一一介绍,恐怕要写成一篇论文。还是就此打住吧。

陆文夫与美食

陆文夫有各种雅号,例如1984年在苏州研讨会上被称为“陆苏州”,但这个雅号恐怕只限于圈子里。至于由干写了《美食家》而获取的“美食家”的雅号却是流传颇广的。于是,“陆文夫与美食”这个文章似乎更值得做一做。

陆文夫在中篇小说《美食家》中创造了一个样美食而成家的艺术典型朱自冶的形象,其中蕴含的东西当然很多。小说中由于把作为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美食写得精美绝伦,因而产生了陆文夫始料不及的社会影响和审美效应。其中最直接的效应是陆文夫获得了“美食家”的雅号。据我了解,陆文夫只是位会吃不会做的美食家,也就是说只是一位美食鉴赏批评家,而不是一位会制作又会鉴赏的全方位美食家。其实,陆文夫这个“美食家”是吃出来的苏州不仅有美丽典雅的园林,更有色香味俱全的美食。50年代初,陆文夫刚步上文坛,同苏州的一些老作家如程小青先生等在一起,每逢聚会必聚餐,当然,那时的聚餐是要自己掏钱的。据陆文夫回忆说,那时每人只掏一元钱,就可以吃得很好,且每一次换一个地方,于是几乎把苏州的餐馆吃遍了。他在《美食家》中写的那些菜大概就是50年代初随着程小青先生在苏州各家菜馆里吃过的,至于最后一道汤不放盐的事也是那时枳累的经验。因为后50年代末的大饥荒,60年代后期下放苏北农村,是不可能有关于美食经验的积累的。

说到美食,我不能不回想起八五年秋和八六年初廋在苏州两次品尝美食的经历。八五年秋,江苏州参加艾燎作品研讨会,会议期间,当时的苏州大学中文系系上任范伯群教授把与会的一些作家、评论家请到苏州大学同学生会面,做文学讲座,去了七八位,一人讲20分钟,讲了足足一个晚上。参加若有我和老范在复旦的老师贾植芳教授,还有陆文夫、胡石肓、高晓声、张弦和我,其他两位记不起来这个讲座的规格埘以说是蛮离的。当时,不时兴给讲课费,范兄的意思是第二天在苏州大学招待所食堂串。请我们一顿算打发了。老陆说不干,这太便宜老范了。于是向老范要了150元,亲自跑到“小小得月楼”,从经理到跗师再到跑堂的服务员,都关照一番,让我们美美地吃上一餐地地道道的苏州菜。这一餐美食,可谓色、香、味俱全,而且环境,气氛也黄。尤其是那道豆苗虾仁,翠绿的豆苗上铺上的一片白白的河虾,不要说吃起来味美无比,就是闻起来都婼美的。这餐饭。逋出了陆文大美食家的水平,也露出了他在苏州的公关能力。当然,这楚在十多年前,那时陆文夫身体还好,也有这个心气,换到现在,他恐怕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气去张罗这么一顿饭了。

八六年五六月间,我先在上海参加母校复旦大学的校庆活动,然后又去了苏州,为的是到苏州大学讲点课混顿饭吃,同时也想到陆文夫处把编就的《艺海人潜记》送给他过目。丁是,老陆请我在家里小酌。那时他还住在善家巷的旧房里,他吩咐小女儿锦锦准备的饭,我记得主要有一小盘刚出锅的叉烧肉,还有几瓶啤酒。佰这顿饭也是我吃后久久难以忘怀的。叉烧肉的水平相当高,一口气吃了三斤多,以至于锦锦笑着说要收我的伙食费,更主要的是边吃边聊各种美食,来了胃口,使我们吃得来了精神。

当然,说到美食,不仅有吃的,还有喝的,那就是酒和茶,陆文夫喝酒与茶,也是行家里手,须臾不可离的,而且茶与酒里,似有着更丰当的文化含量。

陆文大喝的酒比较杂,白酒、黄酒、啤酒均喝,但以黄酒为主。他喝的是慢酒,总是慢慢地喝,三两知己,边喝边聊,一顿酒要喝上好几个小时。据说“文革”后70年代,高晓声从常州到苏州来,有一次在陆家与文夫一起喝酒,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结果是陆家的管夫人当尖棒喝一声:“再这么喝下去,要喝死人的!”于是老哥儿俩才打住。此事后来我问过管大姐,她说确有此事,还蛮有信心地说:“我就是要管他们,谁让我姓管呢?”老陆在家或在外喝酒,怕的大概就是他夫人管大姐管他。80年代中期,几次在苏州喝酒,就目睹过他被管的狼狈相。有一次大概是在吴县招待所喝完酒后、其实并未过甩,脑子还清醒,陆文夫要求开个房间洗完澡再问家,我问他此举为何,他说洗了澡可以把酒味洗去,免得老管再管他。他又说前一天晚上喝了个半醉,踉踉跄跄地回到家里,乘酒劲踢了门,被管夫人着实“抒教”了一番。于是吸取教训,洗去酒味回去求太平。可见陆兄也是有一些怕的。前些年,老陆患肺气肿,身体欠佳,据说烟酒都戒了,怛最近又听说他身体好起来,又恢复了饮酒。看来,连喝酒也是几起几落的。

说起喝茶,老陆更是讲究,而我也是茶仙一个,因此更是引为同道。老陆喝茶大致以上等碧螺春及其他上好绿茶为主,不像我喝得那么杂。我之所以爱上碧螺春,即是他引导培养之故。八四年初冬,由闽返京路过苏州,他陪我游网师园,游后上了茶楼,要到两杯绿澄士芳香四溢的碧螺春,一喝果然沁人心脾,解人疲劳,茶楼的服务小姐称他为“锦锦他爸爸”,特别关照,茶好,水也续得勤。锦锦坦文夫二女儿陆锦,当时在闳林部门搞旅游,因此公园里的人认得锦锦,并不认识名作家陆文夫,在那里,女儿的名气比他还大。喜欢上碧螺春之后,开始还托老陆买过,后来知道他是转托范小青的父亲老范买的,就干脆托老范或小青买了。

近年来,老陆除了编《苏州杂志》和写小说外,还开了一家以展示吴地饮食文化、姑苏美食为宗旨的餐馆,把它当成另一种苏州杂忠来办。当然他年纪大了,只好由女儿锦锦出任经理,他只当后台老板。这家餐馆使这位名扬海内外的美食家更是有了用武之地,但好几年没有机会去苏州,至今还未能品尝陆家餐馆的美味,实在有点遗憾。

陆文夫与女儿

陆文夫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陆绮,学法律的,现供职于中央政法大学,二女儿陆锦,留在身边照顾他和夫人管大姐,近年来当了餐馆经理。50年代,两个女儿还小,他在作品中多次写到她们,80年代的中篇小说《毕业了》是写家庭改革的,也写到两个女儿。

对两个女儿,他也寄托了很深的感情的。因此,对于广大读者来说,陆文夫是位好作家,对朋友们来说,陆文夫是位好朋友;而对他的两个女儿来说,陆文夫又是位好父亲。

发生在十几年前的一件事使我深受感动,记忆犹新。八六年春陆文夫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兴冲冲到北京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却碰上他在政法大学工怍的大女儿绮绮因患肺癌住院的急事,真是把他急得团团转。绮绮很快在医院里做了手术,手术做得不错,伹术后还有很多放疗措施,除了常规的“放疗”,“化疗”外,我还同他一起找到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痛科的专家段凤舞主任,一方面为绮绮开了一服常服的中药,以祛邪扶止,增强体质,保证她能顺利做好“放疗”和“化疗”,另一方面,又为她开出了“犀黄丸”的处方,要求找可靠的地方用天然的麝香和牛黄配制一服“犀黄丸”,以配合治疗。段大夫的父亲是清宫太医,“犀黄丸”乃其祖传秘方,他在治疗肿瘤方面畏很有经验的,只要能找到天然的麝香和中黄,配制一服真正的“犀黄九”,绮绮的病治愈还是有希望的。为了女儿治病,为了配制“犀黄丸”,陆文夫除了开会,全力以赴地到处奔跑。我们通过各种关系到各地寻找天然的麝香和牛黄,不久传来哀。讯,云南的绮绮爱人家寄来了天然的麝香,沈阳的作家金河从赤峰找到一个天然的牛黄。金河是通过老作家韶华得知陆文夫为女儿治病急需天然牛黄的,仅有一个条件,要陆文夫亲自到沈阳去取。于是陆文夫只好同其夫人管大姐一起奔赴沈阳,在沈阳为文学青年讲了一课,并以一篇中篇小说为抵押拿回了那块天然牛黄。药备齐了,带回苏州在中药老铺“雷允上”托可靠人加工了一服“犀黄九”。一服“犀黄九”,一服祛邪扶正的中药,加上坚持得好的“放疗”和“化疗”,终于使绮绮战胜了病魔,恢复了健康。至今已过去十余年了,绮绮仍健康地生活和工作着。同陆文夫经历了八六年春夏之交为女儿治疗四处奔波,甚至卖稿救女儿的过程,更加了解陆文夫的爱女之心,那颗令人感动的父母心、平常心。当然,后来金河一再托人催讨陆文夫答应为《鸭绿江》杂志写的中篇小说稿,我是中间人,承担了催稿的责任,两年后,老陆终于还了这桩文债,这就是发于《鸭绿江》八八年第二期,后来几家选刊均转载的中篇小说《故事法》。

现在,陆文夫的两个女儿又都有自己的女儿了,老陆的两个外孙女,一个小名叫聪聪,一个小名叫芒芒,均已上了初中,快成大姑娘了。当了外公的陆文夫,又常常把爱女之情转移到两个外孙女身上。

同类推荐
  •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代是中国诗坛上群星璀璨的年代。两千多位诗人写下五万多首诗歌,其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完美的形式,把中国诗歌推向巅峰时代。这些诗文佳作流传不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唐诗》为“国学启蒙书系列”其中一册,本套丛书是引导青少年走近国学,培养青少年朴素的道德观。本书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国学,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国学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
  • 做腹有诗书的从容女子

    做腹有诗书的从容女子

    从诗经,到纳兰词,从唐宋风流,到明清风雅,一本书阅尽中国好诗词,让我们从纳兰的情话开始脑补自己心上人带来的这许多甜蜜窝心,在李白的花与景中照见自己女人的风姿,穿过苏轼的思念缅怀易断的情愫,用李商隐的细雨舔舐岁月留下的伤痕。从此,做个腹有诗书的女子,从容生活,优雅一生。
  • 送别

    送别

    《送别》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其作品主要包括诗词,如《春风》、《醉夜》、《无题》等;谱曲如《送别》、《祖国歌》;文赋如《悲智颂》、《李卓吾像赞》等,表现了这位大师出尘脱俗的艺术魅力。“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先生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 柏林童年

    柏林童年

    《柏林童年》是德国著名学者、思想家本雅明重新审视自己童年时代生活的散文集。1900年前后,作者经历的柏林都市生活景象,那天马行空般的记忆碎片,插图般美丽的画面感,如散落一地的珍珠,在暗夜里闪烁着动人的光芒。西方评论家将其誉为“我们时代优美的散文创作之一”。
  • 刘醒龙自选集

    刘醒龙自选集

    刘醒龙总是执着、谦逊地行走于他的艺术世界中,总是能够避开流淌于生活表面的泡沫,看取生活的真相,把民间底层人们的精神和灵魂真实地表现出来,以坚硬的抗争和如水的柔情给人以深深地感动。本书精选和节选了刘醒龙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天行者》,中篇小说《分享艰难》、《挑担茶叶上北京》,以及散文《天香》、《去南海在一棵树》等篇章,全面展示了刘醒龙三十余年的创作成就。
热门推荐
  • 跪求大佬给WIFI

    跪求大佬给WIFI

    悲催杨小趴同学不慎坠落楼梯意外来到地府,却抱上大腿,从此背靠大树好乘凉,要吃要喝要手机要WIFI,重点还要什么有什么!
  • 命天缘

    命天缘

    为救她而耗尽一生修为,降生凡间!重回巅峰只为再看到她!不知她就在身边守护自己!
  • 妖灵家族

    妖灵家族

    神幻大陆,强者为尊,一家为龙还是为人。看少年如何打破桎梏,带领家族重返神龙世界。
  • 姝途同贵

    姝途同贵

    姜姝儿有着京都人人羡慕的尊贵身份,不仅皇帝宠,皇后爱,姜家更是她坚定的后盾。作为拳打贵族诸侯,脚踢豪族纨绔的她,却在姜家覆灭后,无力反抗仇人,只能与之同归于尽。重生后,她依旧是那个打遍京都的小霸王,不一样的是却碰上了一块傲娇且自大的硬骨头。
  • 侦破故事

    侦破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旅舍早起

    旅舍早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泾林续记

    泾林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黑魔神的使者

    黑魔神的使者

    一位魔神想要征服一个异世界,派遣了他最强的使者——克莱斯前去打头阵,途中遭遇了异世界最强大法师的阻拦,与其战斗之后,两败俱伤,陷入沉睡,数千年后,克莱斯苏醒了过来,但他没有了以前的记忆...................
  • 至尊魔妃:鬼帝我不服

    至尊魔妃:鬼帝我不服

    【新书《病娇反派又骗我宠他》已经发布,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她,世界第一金牌杀手,再次睁眼,竟然穿越成了被长姐杀死的废物三小姐?!空有绝世容貌却无法修炼?!哼!看她如何御兽驭植,炼器炼药,同时还成为最年轻的神!咦?!她的亲生母亲竟然要被抓去献祭?!怎么可以!这位少主,只不过吃了你一个果子,你缠着我有病吧!什么?你要陪我一起打天下?还将所有财富上交?还说会成为最强大的鬼帝?嗯……我考虑考虑!
  • 《三国演义》在日本

    《三国演义》在日本

    本书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三国演义》传入日本后流行及其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发现),并被根据日本民族性格和日本文学传说特征进行了增补与改造(重构)。还以比较文学的角度将《三国演义》和日本古代文学典籍进行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