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9500000026

第26章

我就是财富

二十五岁!……就在这一年上,

整个的人应当显示出来了。

——贝多芬

伟说他所以留平头,不是因为他反对留长发/而是因为他那个脑袋已经太累了,不想再在头上加什么负担了。

迈向自由的一步

邓伟猫在住院部的楼梯口,已经是第四天了。每天他潜入进来,“潜逃”出去。如果让护士发现,又会说:走走走!石鲁病这么重,连他的家属来都是有规定的时间的。

他已经侦察到陕西省美协的一个小伙子天天在病房里护理石鲁,只要这小伙子哪天下楼来,邓伟就可以从他那儿打破缺口。可是能行吗?你邓伟和石鲁非亲非故,互不认识么!邓伟甚至也不是美术界人士,而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一个学生。当时正好放暑假。他一听石鲁在西安病重,立刻自费来到西安,轮流住在几个同学家里。他一定要见到石鲁!

美协那小伙子下楼了!邓伟的心狂跳了起来,好像下楼的不是那小伙?而是石鲁。小伙子到底是被邓伟打动了。不过,你还是再等一会儿,等石鲁精神好一些的时候。

邓伟正是被石鲁的精神征服的。石鲁把西洋画的构图、透视、明暗等等表现方法融进他的国画,染天染地,雄伟浑厚。1961年他的画在京展出,立刻轰动,被称为“长安画派”。他又写诗作赋,写剧本著书。他才气喷薄,画家吴冠中说:“提起石鲁,我立即想到‘气势磅礴’这几个字。”

即使邓伟走到石鲁那寂静的病房前,邓伟也依然感觉到从门缝里溢出的磅礴的气势。

当邓伟拔腿从北京赶来的时候,那么决断。现在终于可以看望他猶了四天才得以见到的人物时,他又激动得不能自已。他下意识地想从病房的小玻璃窗上先看一眼石鲁。这样,情绪好有个过渡。但是,当他把脸贴在玻璃窗上的时候,他的情绪好像叭的一下中断了,好像是叭的一下把情绪的开关拔了。

他看见的是一个已经抽缩或只有一米多点儿长的——人体。一个血肉之躯怎么禁得住那么多年的摧残,“文化革命”对文化人的摧残啊!

哦,气势磅礴的石鲁啊!

不过这个一米多点儿长的人体还能说话。“我应该感激你。”石鲁说。因为邓伟是自费赶来要给他照相,要把他的精神气质留下来!

“不邓伟说是你的作品,你的为人感动了我。”

邓伟打破了摄影的常规,把焦点对在石鲁稍远的左眼上,在医院禁止用闪光灯的情况下,把一个垂死的老人头像,照得苍劲深沉,气势不凡。当这幅照片在《人才》杂志的封二上发表时,吴冠中附上一篇短文,题目是:《谁感动了谁?》

1980年暑假,二十一岁的邓伟自己花了一二百元旅差费去西安拍下了这幅照片,开始了他的行万里路的计划——自费业余为中国一百多位文化名人拍摄照片。

邓伟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埋下了行万里路的种子。那年他听说有个云M石窟,有很多很多佛像。他打开北京地图找云冈——当时他的世界里只有北京,他想不到云冈居然会不在北京在大同。这不,地图上长辛店过去一点就是云冈了。正好母亲给了他一元钱修鞋。“五一”节那天他清早五点就揣着这一元钱出发了。母亲甚至都没怎么问他,因为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经常一早从新街口走向王府井去买书,而决舍不得花一分车钱,父亲从事中学教育,母亲是家庭妇女,家里有几个孩子。小邓伟还爱买书,就只有不坐车、不花早点钱了。

从新街口到北京郊区这个云冈,大约五十多里路。五年级小学生凭着他带的一壶开水和一只煮鸡蛋,沿着339路汽车线,七问八问地还真走到了卢沟桥、长辛店。五十多里路,坐车、换车的也得好长时间,何况小邓伟是一步一步走着去的。到云冈已经天色将晚了。

“叔叔,这儿有一个石窟吗?”“阿姨,这儿有一个石窟吗?”

石窟?这儿只有大工厂,没有石窟。

终于有一位叔叔想起来了:你是找云冈石窟吧?那个云冈在山西大同呢!

当邓伟终于回到新街口时,他那双鞋的面和底大部分都已脱开,只能像一双拖鞋似的趿拉着了。

邓伟上初三时终于在假期里去了山西云冈。那绵延一公里的五十三个石窟,那高达十几米的佛像,北京的美术馆岂能容下这样的世界?!人只有佛的手指头那么大,但佛又是人的手创造的。他的心灵第一次被震撼了,被人的力量震撼了。

正是在这种震撼中,在他对大自然、对人的力量的领悟中,他的写生不知不觉地提高了一大截。

他把做作业用过的草稿纸钉成一个个本子,贴上一张张他的写生画。他把买新本子的钱、吃早点的钱、买衣服的钱,能省的全省下来。从此他走向嵩山、泰山、衡山、华山,走向山东的黄河、河南的黄河、内蒙古的黄河……乃至1980年暑假他走向西安拍摄石鲁,开始为时五年的(当代文化人肖像选》的拍摄工作。

1980年的时候,电影学院摄影系二年级学生邓伟,当然想不到他毕业的第二年就将和另一位同志一起担任电影《青春祭》的摄影师。他们在云南的热带森林里为《青春祭》选景。邓伟那穿着半高腰的雨鞋的双脚踩在几厘米厚的腐烂的落叶上。他那行万里路的耐力和毅力在这纵深几十公里的热带森林里真是得到了用武之地。他们来到森林边缘的一个傣寨。这里常有黑熊来伤人。以前老虎也来,在竹楼下转来转去,上不了楼。邓伟问一个叫爱腊的队长,这里有什么文化生活?爱腊的回答简单而全面:“一年能看上两部电影。”

他们又走到一个佤族自治县。这里的原始森林大片大片地被烧了——烧了森林好种粮食煳口。每走一段就看见那一堆堆被烧焦的枯树,那烧得寸草不留的红土地!森林好像突然地中断了,突然地中断了。人类文明突然地中断了。

邓伟一行租借了一辆吉普车开进一个佤族的村寨。吉普车一进村,呼啦一下全村的人都围了过来。男性近乎全裸,女性全是半裸。这些全裸半裸的人跑了过来,压迫了过来——他们全都伸着手要烟、要糖。邓伟他们把带去的烟、糖全分光了。有的大人抽几口烟就递给他的孩子抽一口。那天有一户人家死了孩子,几十个成年人跺着脚、拉着手围成一圈,“啊——啊——”地唱着,高亢而幽远,像那绵延几十公里的原始森林,像那绵延两千多年的文化源头。

原始的美啊,古朴、纯厚。大自然是坦露的,自然美必定是坦诚的、率真的。现代文化和不开化的文化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一代文化和上一代文化怎么续接?“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要让老一代文化人的形象和精神流传下来,让新一代文化人群体一个个崛起。脚下万里路,不过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啊——,啊——”全身黝黑的全裸半裸的佤族人,围着火堆跺着脚唱着……

朝抵抗力最大的方面努力

邓伟走进他所熟悉的朱光潜的家,心里不免还是涌起一股搅和着感慨、难过、醒悟、激动等等一言难尽的心情,这些年,谁家都在变化,乃至在进行超越生产力发展,也超越知识素养发展的消费变化,乃至对物质的追求超越对知识、对学问的追求。多少新买的书柜里放着廉价的茶具和小玩意,坐在柔软的新式沙发上吞吐着发霉的粗话。而这里,闻名遐迩的美学家的工作室里,依然是多少年如一日的简易沙发、一张木板床、一个写字桌。几年来的惟一变化是多了一台电视机。那么书柜呢?这两年朱光潜校阅译著就有二百万字,而且是自己译,自己抄。可是这位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却连一个书柜也没有。只有一只低矮的、放着工具书的书架。

儿年前——邓伟清楚地记得那是1977年3月21日的下午,十八岁的邓伟走进了北京大学燕南园,走进了朱光潜的家里。那回他也是徒劳地向房间的四壁寻找着书柜。真的,邓伟读过朱光潜的(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他是心怦怦地跳着把全文抄录了下来的。朱光潜先生读过多少书、得有多少书啊!

那么那些书呢?

“好文章要看。要记在自己头脑中。”朱光潜说。啊,书全在他头脑中,而北京大学图书馆又是他的脑库。

有一回邓伟到西语系教师阅览室去找朱光潜。当时正是寒假——寒冷的假期。走进阅览室,空荡荡的只有一头白发的长者伏在书堆里,当他终于抬起头来时,邓伟明白了,为什么他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哲人的光彩。

这位哲人拎着一只早已没有人用的、就像一只光秃秃的小口袋似的长方形人造革包,和邓伟一起走出了阅览室,“我们今天拐个弯。”。哲人说到小卖部打一瓶醋。”

哦,哲人那人造革包里放的是一只醋瓶?以前邓伟以为像朱光潜这样的教授,一定家里全是书,包里也只有书。

朱光潜,身高一米六,着一双布鞋和一身发白的蓝布衣。拄着拐杖走路,拐杖每一触地都坚实有力。他拿着他那乌黑发亮的大烟斗往铜制烟缸里敲落烟灰,“啪!啪!啪!”的,铿锵而响亮,好像眼看就要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充实而有光辉谓之美。”朱光潜在邓伟的笔记本上写着。

邓伟从1977年3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被人带去见他崇拜的朱光潜至今,每去一次便觉得是去充了一次电。

我就爱画画,我快高中毕业了,却没有考大学的念头——邓伟在1978年说。

大学要考。只有站有高山上,才能望得远。而且个体和群体之间也需要有个适应过程,学习是多层次的,同学之间也是学习——朱光潜说。

您觉得毕业论文怎么写好?——邓伟在1981年底问。

不要人家说什么你说什么,写文章要说心里话,说自己的话。光是延续别人的话,历史也就停顿了——朱光潜说。

拍摄文化人肖像,我觉得就像攻下一个山头又要去攻一个山头,真难!——邓伟说。

朝抵抗力最大的方面努力!——朱光潜说。

朝抵抗力最大的方面努力!朱光潜在雪天依然天天拄着拐杖去北大的图书馆。八十多岁的人了,在鞋上绑了些草绳增加磨擦系数。朱光潜完全没有想到后来有一天他摔倒了,脸上缝了四五针。不过旁人也完全没有想到他们去看他时,他那抹着一脸红药水的脑袋又埋在稿子和书堆里,正翻译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朝抵抗力最大的方面努力!于是邓伟决定开始拍摄《当代文化人肖像选》的艰难的历程。因为1978年他给朱光潜照过一张相,印了二十五张。很多刊物都要登朱光潜的照片,一下把这二十五张全索取一空。邓伟又印了二十五张给朱光潜,又让各刊物要走;T。在文化沙漠里跋涉了十年之后,人们愈发想重睹文化名人的风采,愈发思念这些幸存的名人,民族的骄傲。靠两手洗印照片是满足不了需要的。只有印刷。只有把他们一个个拍下来汇编成书!

朝抵抗力最大的方面努力!自费拍摄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钱。在私人存款额激增的今天,邓伟不仅没有存款,且已入不敷出。他每次去给文化人照相要带四个相机——120反转片(可直接制成彩色版)、120黑白、135彩色、135黑白。但他没有相机,每次都得上照相馆租。租了五年!买胶卷、洗印更费钱。反转片得二十元一卷。只能把他的摄影作品的稿费,把作品屡次得奖的钱全搭h。只能压缩乃至扑灭除了事业以外的一切欲望!上街不喝汽水,

几次去广州也不买一条牛仔裤。背着相机汗流浃背地回到家里,也不拿冰箱里的西瓜,推说是胃疼不能吃冰的。他都二十多岁了,怎么能老是吃父亲母亲的东西呢?他凉了一杯开水。白开水也好喝的,就是太烫,要凉好一会儿,真渴!

朝抵抗力最大的方面努力!一个身在电影界的人,这些年的诱惑会少吗?一个有业务专长的年轻人,这些年的诱惑会少吗?邓伟,给我们拍电影明星的大挂历吧!一本挂历拍下来就是一千多元。邓伟,给我们电视台拍个电视剧吧!

一月给你工资一千元。先送来这个月的工资。不,邓伟不愿意插入他计划外的杂事。当然,他正需要钱,但是他的脑子不愿记住这些信息——钱、关系……如果赚了钱,做了无用功,学业上的损失是补不回来的。“人,应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应该干自己应该干的事。”他说:“这些对我的思想也是锻炼,我觉得自己成熟一点了。”

朝抵抗力最大的方面努力!邓伟学习、工作、业余工作,忙得像上了弦的跳小人一样。他看见有些小伙子和女朋友一起下饭馆,情意绵绵地喝饮料,他常常不明白——怎么会有这么多慢镜头呢?可是独具一格的人又常常被视为出格,成为靶子。“邓伟就能决定中国名人录?”“邓伟是想靠名人出名!”“邓伟是骗子!”“邓伟一弯腰就往外掉外汇!”邓伟跑到田野上,呼呼地向大地、向天空喷吐着怒气。再也不拍了再也不拍了!不过,“一个人的力量应该经得起考验,要能够在不愉快的环境里获得最大的成就。”不是要朝抵抗力最大的方面努力吗!

同类推荐
  • 世界帝国史话:波斯帝国

    世界帝国史话:波斯帝国

    本书包括:波斯帝国的兴起;波斯帝国的强盛;希波战争;波斯帝国的衰亡等四部分内容。波斯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大帝国,是世界帝国的领头雁。本书介绍了波斯帝国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本书力求客观地反映波斯帝国由兴到衰的历史全貌,全书分为4章,用20多万字对波斯帝国整个兴衰史作了简明系统的全面叙述。
  • 练习一个人

    练习一个人

    每当夜幕来临,静谧的夜将白天遗留的热烈与繁忙稀释,我们才准备好迎接那个隐藏的自己。安安静静,在孤独中丰富饱满,这是懂得独处魅力的人才有的体验。作者将生命中自由闲居的一年,作为送给自己的礼物。远离熟悉安稳的生活,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喜欢的事物中去。独自面对生活,沉心与自己相处,安静且自由,回归内心,以向上的姿态迎接人生的海阔天空。独处不仅是一种选择,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热闹背后是无尽的寂静,但我们可以经由努力与取舍,让生活尽可能接近你想象中的模样。生命是一个不断追逐寻找,然后一一放弃的过程。没有人随心所欲地活着,我们终将学会直面孤独。练习一个人,无须等待他人来成全。
  •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本书以成长、学习、创新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
  • 国旗阿妈啦

    国旗阿妈啦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 漂流记

    漂流记

    《漂流记》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屠岸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编辑。《漂流记》是作者13至15岁时创作,记录了1937年至1938年间随全家逃难的经过。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于文中,用精道、凝练的笔触;略带孩子气但不失感染力的语言;使人宛若身临其境的纪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抗战时期那段逃难的岁月;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独特记忆;以及孩提时代的作者在那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附有屠岸先生与其兄长在当时所作的写生作品,是首次面世,具有重要价值。
热门推荐
  • 曹牧羊

    曹牧羊

    甲子之约,一份守护,一份等待,一份期盼。
  • 我变成了负二代

    我变成了负二代

    原本以为回家可以继承家产,结果变成了负二代...然而爹妈离开前给林萧留下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东西,天眼,混血种...为了解开这些秘密,林萧选择继承自家快要倒闭的事务所
  • 穿越之腹黑夜少请让道

    穿越之腹黑夜少请让道

    她走了……空气都在诉说此事。“呵呵,你走了,我还有如何好好活着,这一世,我没护好你,下辈子不会这样了……”在她那额头的彼岸花落下一吻,眼角有点湿润,一滴泪滴到胎记上,就消散了,殷红的彼岸花,像是一瞬息生动了,而此时的夜枭泫没注意到。他抬起大掌,续足了内力,猛的打向胸口,气息奄奄。缓慢的闭上了眼,萱儿,下辈子,我一定护好你,等我。…………[穿越]+[甜宠]
  • 异界求生之灭世狙神

    异界求生之灭世狙神

    800米的距离,一枪爆掉敌军军官的脑袋。不要问我怎么做到的。98K就是这么牛。穿越异世,身怀超级系统。无心争霸,只想带着自己喜爱的姑娘逍遥一生。但世道如此纷乱,何容我一人安逸。于是,端起枪,骑上车,踏上杀戮之旅。
  • 这世界啊,随他去吧

    这世界啊,随他去吧

    十个月,十五个国家,从东南亚到南亚,从中东到中亚,这是一场穿越亚非陆地的奔走;所以,这并不是一本普通意义的旅行观光猎奇书,作者诚恳地叙述着三十岁来临前的旅途中山河过目的内心转变。等到风景看透长路走完,他逃出困顿,重获新生。这段人生中刻骨铭心的成长,是三十岁到来前最好的礼物。
  • 黄昏重生

    黄昏重生

    这是一个关于活着的故事,那些人们如何活着,安德烈斯如何活着,多兰如何活着,安琪儿如何活着,阿萨斯如何活着,各大长老如何活着。安德烈斯面对着黄昏,族祭,天启,愤怒的内城族人诸神黄昏后的世界中,他在努力活着。希望书里的他们,告诉我,怎么活着。
  • 穿越种田之农门医女

    穿越种田之农门医女

    一朝穿越,顾琉熙被迫嫁给又穷又丑还身患残疾的宋御,从娇生惯养的大小姐沦落为凄惨农妇。家徒四壁,穷困潦倒,受尽欺负……好吧,丑点穷点没关系,只要一心一意对她好,小日子照样能过得红红火火。蝗灾,旱灾,瘟疫,重重天灾接踵而来,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唯独宋家安然无恙。卓绝厨艺,逆天医术,惊世才华,顾琉熙携夫君一家人混得风生水起。直到被小人陷害锒铛入狱,才知道原来她那个沉默寡言的冰山夫君还有双重身份???
  • 邪王的逆妃

    邪王的逆妃

    失去她后,才明白。原来爱从来不会等人……至此经年,他无数次改变身份,容貌。只希望记忆中的姑娘能回头再看看他!即便会失去记忆,却依旧能第一时间爱上她。后来的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最远的距离不是爱与不爱。而是,他明明深爱,她却早已葬掉了曾今的相爱!
  • 穿书以后我只想安静修仙

    穿书以后我只想安静修仙

    陶卓卿自扫码穿书以后尝试过各种避免被炮灰的方法——远离男女主;抱大腿;抢男女主奇遇等,可最后无一不是被炮灰。在还剩最后一次机会的时候,陶卓卿佛了,她只想安安静静的修仙了,谁都别想打扰她。可就在她安静修仙时,那些本是属于男女主的奇遇一个个的都找上了她,就连男女主都想抱她大腿。对此,陶卓卿表示拒绝,因为,她的大腿已经被人抢先抱了。女主:陶卓卿男主:贺孑
  • 琥珀的爱恋

    琥珀的爱恋

    你知道我喜欢满天繁星,于是你化作了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可是,你在天上我在地上啊,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那么遥远?我怕我永远都触碰不到你了。所以,你可以让我们的距离近一点吗?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