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5000000012

第12章 太子病朝堂惊魂

德宗临朝日久,李诵也已做了二十五年太子。年过不惑之人本就易患疾病,况且太子长年累月在压抑中度日,更易损伤心肺。贞元二十年(804)九月,太子李诵突然中风。王叔文与王伾听到李诵身边亲信宦官李忠言通报,大惊失色,遍寻名医为太子医治。虽然太子侥幸保住了性命,但只能卧床,且不能言语。

此消息一经传出,不啻为大唐朝野中的一次强烈地震。太子病重,本来毫无悬念的皇位继承问题,忽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原本看好太子的大臣们立即疏远了与王叔文等人的距离,广陵王李淳先父登基的呼声再次高涨。王叔文深知自己不为广陵王李淳所喜,不愿十数年心血功亏一篑,日夜谋划对策。

见太子病情稍有稳定,王叔文立即引太子侍书王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密室议事。多日来,众人内外交通,传递消息,基本稳固了太子初病时混乱的局势。王伾身居内职,先通报了宫中动态,然后急切向王叔文问计。

王叔文对刘禹锡道:“梦得通医道,曾入东宫为太子切脉,以探表候。不知太子病情究竟如何?”

刘禹锡低声道:“太子此番病势猛烈。”

王叔文不由长叹一声,问道:“可有疗法?”

刘禹锡点头:“虽说病情沉重,但也有疗法。”

王叔文略有安慰:“如此说来,太子之病尚可痊愈?”

刘禹锡道:“俗语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虽说太子是吉人自有天相,然此病猛烈,虽可医治,却需时日。”

王伾压低声音:“只是当今圣上年事高迈,亦在病中,万一……这将使朝局青黄不接,难以为继……”

“吉人自有天相!”王叔文截话,“即是不虞,我辈皆非庸人,岂会束手无策?”

王伾面带忧容道:“虽说侍棋胸有韬略,我等皆有肝胆,然一旦局势突变,必是权力角逐。我等参议人才虽多,毕竟品秩较低,重权未握,如何对抗重臣中贵,掌控朝廷大局?”

柳宗元面带焦灼之色,附言:“我等忧虑皆在于此。”

刘禹锡慎言:“在此关节之时,须延揽才智之士,先于朝廷立足,为我所用。若能顺势登辅要津,必益于朝局之变。”

柳宗元接道:“梦得所言极是。宗元推荐老师凌准,字宗一,浙东新城人,富谋略,有志节,颇有文才,擅长著史。其所著《后汉春秋》《六经解围》及《人文集》等,为士人推崇。其现任浙东观察使判官,择时被擢升翰林院也未可知。”

王伾颔首道:“我知此人。弱冠之年心存大志,思谋建功立业,上书宰相以自荐。宰相召之属对,‘日试万言’,遂用为崇文馆校书郎。其有清名,颇受圣上瞩目。我等奏请凌宗一回朝任职,不是难事。”

王叔文赞同此举,又议道:“如今朝局格外纷乱,敌友莫辨。不过王某以为,这几日正可考验来归之人是否真心向我,目前仍拥护太子者,方可谓真忠义之士,可以性命相交!梦得乃杜相公门下旧僚,素与相善,我意以此为关节,立将心腹之人调入要职,以防事变,不知可行否?”

“不可,”刘禹锡异议道,“圣上健在,若将太子门人俱调枢要,恐遭所忌,反招贬黜。杜相公位高权重,不宜冒此风险。”

柳宗元支持刘禹锡,道:“以眼下情形,圣上殡天之后,嗣立之事恐起纷争。若杜相公在位,其人公忠体国,可为太子外援。”

刘禹锡又议道:“非但如此,杜相公职掌计司,为天下利权之关键。我等若要举事,则杜相公居于此位,强似他人百倍。”

王叔文亦表赞同,复又计议:“既然如此,我等则需广布舆论,以人伦纲常为利刃,斩断他人觊觎嗣位之妄想。朝中仍有许多重臣未曾表态,其类虽不附我,亦不恶我,只要向其阐明利害,使其不附于恶我之辈,则太子可保,社稷可保。”

王伾亦有此意:“侍读所言正是。善我者,不言而善,恶我者,虽言亦恶。唯有中间观望者,可左右大局,我等众人非止要自相团结,更应以争取观望者为要务。”然后又对禹锡道,“除奏请凌准回朝外,新任御史中丞武元衡,温雅沉静彬彬有礼,与朝中百僚酬唱颇多,博有雅闻,亦有宰相望,可以与之相近,寻机探其口风,俟为所用。”

柳宗元接道:“武中丞虽有雅闻,然其为世家子弟,素以清高,未必愿意与我等结交。”

王叔文道:“其能中立,便可为用。”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出身豪门。少时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赋文佳,曾列进士榜首。深得德宗赏识而官运亨通。此时,任职御史中丞,乃刘禹锡上司,文章瑰奇美丽,世人称之。自到御史中丞任上后,与禹锡有所唱和。禹锡欣然领命。众人又作些议论,便各自离去。

翌日升朝,禹锡早早往御史台应卯,与武元衡谈诗论文,相处甚欢。日上三竿时,阁中僚属俱已到齐,待议完了日常诸事,见众人因朝局之事闷闷不乐,满面愁容,武元衡道:“诸位同僚每日辛苦,元衡亦知监察御史往往为难。不过我等俱食朝廷俸禄,自然要为君分忧,虽然近来朝野议论纷纷,谣言四起,还望诸公能摒弃杂念,一心向公,此乃趋吉避险之锁钥!”

众御史唯唯称是。武元衡引众人往御史台外,共眺远山碧林,赏台下荷塘,因发诗意而道:“元衡愿赋诗一首,聊与诸公共勉!”于是吟道:

宪府日多事,秋光照碧林。干云岩翠合,布石地苔深。

忧悔耿遐抱,尘埃缁素襟。物情牵局促,友道旷招寻。

颓节风霜变,流年芳景侵。池荷足幽气,烟竹又繁阴。

簪组赤墀恋,池鱼沧海心。涤烦滞幽赏,永度瑶华音。

——《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

吟罢,武元衡意犹未尽,问道:“元衡恣意所吟,不成大雅,未知哪位同僚有佳句愿与之唱和?”

众人皆推道:“非梦得莫属!勿辞!”

元衡因而命道:“既然众望所归,梦得可以吟来!”

刘禹锡稍加推让,又向武元衡作揖,然后慷慨吟道:

退朝还公府,骑吹息繁阴。吏散秋庭寂,乌啼烟树深。

威生奉白简,道胜外华簪。风物清远目,功名怀寸阴。

云衢念前侣,彩翰写冲襟。凉菊照幽径,败荷攒碧浔。

感时江海思,报国松筠心。空愧寿陵步,芳尘何处寻。

——《和武中丞秋日寄怀简诸僚故》

“哦?感时江海思,报国松筠心!”武元衡反复玩味,不觉大赞,“梦得诗力非凡,远胜元衡,不过究竟梦得是何样‘江海思’‘松筠心’,元衡倒要一窥!”

武元衡对自己的和诗满意,正在刘禹锡的意料之中。同僚面前不宜再有他言,禹锡适时而止,再待良机。其后禹锡常为武元衡代拟表章,元衡对禹锡日益信任,并推荐刘禹锡在监察御史任上兼领监祭使一职,后又加崇陵使判官。

古之君王祭祀,乃天下要事。“天子大社,必受风霜雨露,以达天地之气也。”祭祀既有皇帝对天地、先祖之敬重,亦有对天下太平之祈祷。黎民称颂皇帝祭祀,乃有期盼皇上施行仁政之念。更是幻想通过皇上祭祀,能为民祈福,天下太平。故而,监祭使一职虽品秩不高,却是显要。其职责是对器服、乐舞、礼数等诸多祭祀事宜全程监督,对不合礼度之处,追究祭官之责。宗庙典礼,郊野祭祀,往往观者云集,热闹非凡。刘禹锡在《监祠夕月坛书事》诗中写道:

西皞司分昼夜平,羲和亭午太阴生。

铿锵揖让秋光里,观者如云出凤城。

刘禹锡所在御史台,因较少猜忌和倾轧,故而,其闲暇之余,常与柳宗元、韦执谊、王叔文、韩愈、牛僧孺等交游,与令狐楚、广宣等外地友人书信唱和,并为宰相杜佑、东都留守韦夏卿等代为撰写表、状,颇得众人青睐。

临近年关,德宗病情加重,而太子病情亦无好转,使得王叔文忧心不已,时与刘禹锡、柳宗元、韦执谊等商议对策。禹锡虽说仕途顺畅,却也无心再听西凉友人米嘉荣之乐,潜心观察朝局之变。在韦执谊等人的一再奏请下,凌准被德宗从苏州召回任翰林学士。如此,朝中之事皆在王叔文耳目之下。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初一,本应是普天同庆之日,但此时的德宗皇帝已在弥留之际。尽管如此,德宗仍旧挂念着太子的病情,王公大臣前来朝贺,德宗亦无心思,只是久久地哽咽、流泪。当得知太子尚在病中,无法言语,德宗长叹一声,眯上眼睛,老泪连连滚落,颤动嘴唇想说什么,却又停了。他吃力地挥手,让所有人退去,独自斜倚在宽大的龙床上,心海翻波,难以平静……

唐德宗李适一生中,无论是性格还是行动,都充满了矛盾和悲剧色彩。他的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然而,天宝十四载(755)爆发的安史之乱使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其父唐代宗即位之初,李适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肩负起与安史叛军余孽最后决战的使命。平定叛军之后,李适因功拜为尚书令,和平叛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赐铁券、图形凌烟阁。战乱使德宗深知安定的可贵,他登基以后,大有图强复兴的雄心壮志。即位之初,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他实施革新,果敢有为。但是,很多措施皆因安史之乱后的积重难返而收效甚微。当德宗的一番改革遭遇挫折后,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尽,由即位之初信任宰相演变为对大臣的猜忌,并形成了拒谏饰非、刚愎自用的性格,导致其徒有宏图壮志,而不能实现救国兴邦。

建中四年(783)十月,准备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因为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赏赐,兵士发生哗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泾师之变”。德宗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成为唐朝继玄宗、代宗以后又一位出京避乱的皇帝。泾原兵马拥立朱泚为帝,年号应天。朱泚进围奉天,前线李晟、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等军从河北撤军勤王,削藩之战被迫终止。

兴元元年(784)正月,德宗痛下“罪己诏”,声明“朕实不君”,“失其道”致天下大乱。在诏书中,所谓“朕抚御乖方,致其疑惧”,故而赦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从此,德宗开始调整对藩镇用兵之策,对藩镇由强硬转为姑息,使解决藩镇问题的大好形势和良好机遇,转瞬即逝。藩镇割据专横更炽,遂成积重难返之势。

在遭遇“泾师之变”出逃避难中,德宗因禁军将领在叛军入城时竟然不能召集到一兵一卒保卫宫室,仓促逃亡时,身边最可以依靠的,竟然是内侍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及其所率的百余名宦官,德宗从此改变即位之初疏斥宦官的态度。兴元元年(784)十月,德宗重返京师未几,便将神策军分为左右两厢,以窦文场和霍仙鸣为监神策军左、右厢兵马使,开启了宦官分典禁军之先河。德宗对宦官态度的转变,使宦官由刑余之人而口含天宪,成为德宗以后政治中枢当中重要的力量。德宗之后,顺宗、宪宗以及敬宗、文宗皆是死于宦官之手。宦官专权也成为唐中晚期政治腐败和黑暗的表现之一。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最终将皇皇大唐推向毁灭的深渊……

而此时躺在宽大的龙榻上的德宗在宦官俱文珍、刘贞亮、薛盈珍等人劝阻下,渐渐收泪,哀伤道:“今天下不靖,合当图治。然天不假年,太子却又突然罹病,言语不能。苍天啊,为何待朕如此刻薄?”

刘禹锡官秩不高,新年朝贺时只能远远望一眼病榻上的皇帝。想起同在病榻上的太子,刘禹锡格外感叹岁月如刀,衰老无情。当年德宗即位时,何尝不是励精图治之君?是时光,把一位精力旺盛意志坚定的君王,变成了一个昏庸多疑、垂垂将死的老朽;亦是时光,偷偷地将一位勇气过人志在中兴的太子,变成了一个失语病卧、力不遂心的傀儡。想及此处,刘禹锡兀然发现,自己已经三十四岁了。而立之年,却是只有满目浮华的八品监察御史,谁知时光将会把自己变成哪般模样?

仪仗彩旗猎猎飘扬的宫阙之下,刘禹锡遇见正在等待觐见的柳宗元,柳宗元已转为礼部员外郎。与柳宗元说起此感,亦满三十三岁的柳宗元同为之所伤。望着远处领班入觐的白头老臣们,刘禹锡心生感伤,吟诵道:

彩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鼓蓬蓬。

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阙下口号呈柳仪曹》

就在刘禹锡发出老之将至的感慨后,令所有人既期待又忧虑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三日,德宗皇帝驾崩于会宁殿,未能留下有关继任者的遗诏。谁应即位?这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守在德宗灵柩之侧的,只有德宗内侍,但如此惊天动地之事,如何能瞒过那无数双紧盯宫廷的眼睛?各有背景的内侍们召来了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太子侍读王伾、王叔文,太子内侍李忠言,殿中侍御史凌准,神策中尉俱文珍、刘贞亮等宦官亦同在列。深深的夜里,皇位继承之战虽无四溅的火光,却是无比的激烈。

众人赶到会宁殿,先向德宗灵柩行哀挽之礼,而又转往金銮殿中。众人关闭殿门,立即争论起来。

翰林学士卫次公先问:“大行皇帝殡天之际可有遗诏?”

值守内侍答道:“未有。”

俱文珍狡诈,抢道:“这几日禁中有所计议,然终未及定。”

王叔文心中吃了一惊,便知俱文珍不欲太子继位。“议未定”,意在肯定德宗皇帝有意更换继承人,要否定太子继位的当然合法性,从而为另立他人埋下伏笔。然而俱文珍掌握宫廷禁军,王叔文不能与之硬斗,于是论道:“既然大行皇帝没有遗诏,而太子仍在,理应令太子殿下继皇帝位,无由他论!”

俱文珍狞笑道:“侍读操之过急了吧?太子病重,不能言语,天下谁人不知?其若为皇帝,莫说诏书,连口谕都不能下,难道由你王侍读代为口谕吗?”

王叔文据理力争道:“太子继位乃合天道人伦,为不辩之选!太子虽然中风,然而恢复神速,目前已无大碍。”言及此处,其声加重,“只要无人加害,相信稍加时日,必可痊愈无恙。”

说到“无人加害”四个字时,俱文珍的眼角抽搐了一下,他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对郑絪和卫次公道:“两位学士,太子病情不明,不宜继位。不过,太子府广陵王李淳青春茂盛,广有贤名,素怀臣望,为皇孙中之佼佼者,即使太子继位,广陵王亦东宫之不二人选。未若令广陵王提早继位,以安天下。”

王叔文大惊。广陵王李淳一向不喜叔文之辈拉党结派,密谋议事,而自有一套人马拥护。王叔文本打算待太子继位、大权在握之后再寻机与广陵王改善关系,或干脆废黜,不料俱文珍此时提出令广陵王继位,可谓正打在了王叔文的痛处。

凌准、王伾赶忙反对:“太子尚在,何有令皇孙继位之理?即使要立广陵王,亦应是太子继位之后,广陵王入主东宫,如此方合人伦纲常。若令皇孙继位,如此倒行逆施,恐遭天谴!”

双方争执不下,眼见天将放亮,众人便将决策重任交给了从不阿附权贵的翰林学士卫次公。

卫次公、郑絪等人实是广陵王李淳背后的支持者,无论是太子继位,还是广陵王继位,都是他们乐于见到的结果。然而,若令广陵王继位,则与道统不合,或使心存不轨者借题发挥。卫次公权衡再三,建议道:“太子虽有疾病,但毕竟是大行皇帝的嫡长子,中外臣民莫不归心,得良臣辅佐亦可理事。况天下名医如云,何忧病不能痊?除非万不得已,才应立广陵王,不然天下必定大乱。”

俱文珍、刘贞亮、薛盈珍等仍欲翻覆,极尽强词夺理之能事。一连三日,众人吵作一团,皇统延续之事久久不能决之。

王叔文深知宦官掌握禁军,内外俱有响应,久必生变,于是决意兵行险着,令人往太子宫中探视。

雨雪飘零的正月二十六日,众人仍在争吵不休。忽然间,一声咳嗽传来。众人四下寻找,猛然发现,不知何时太子李诵已坐在金銮殿上。原来,王叔文差人去探太子,见太子病情稍有好转,便请太子亲往金銮殿,以证身体无虞。太子深知事大,不顾病体,强行前来,从后门进了金銮殿。王叔文等人大喜,上前扶住太子,其余之人见太子来,一同跪迎。

太子喘了几口气,艰难地斥道:“先皇已去,尔等岂有秘不发丧之理?”

俱文珍连忙跪地应道:“回禀殿下,并非秘不发丧,只是大行皇帝无遗诏,这皇位……”

李诵怒上心头,叱道:“寡人尚在,何人敢作非议?”

王叔文趁机喝道:“太子病愈,何人再敢散布谣言,当以谋大逆论罪!”

俱文珍如霜打一般,王叔文趁热打铁,与王伾、凌准、李忠言大声宣布:

“皇太子宜于柩前继位!”

见太子能言语、能走动,郑絪、卫次公等亦认可了太子继位的合法性,于是大开金銮殿门。宫中卫士见果然是太子端坐殿中,纷纷山呼万岁,入内参拜。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六日,顺宗李诵的登基大典举行。

太极殿里,鼓乐齐鸣。百官在庄严肃穆的乐声中,分两列入殿。顺宗身穿孝服,足蹬麻鞋,由两名内侍在背后暗暗搀扶,缓步坐上宽大华贵的御座,接受百官朝贺,改年号为永贞,为永贞元年。俱文珍、薛盈珍等中贵已无力回天,只得恨恨作罢,装模作样地朝贺新君,另作谋划。

同类推荐
  • 沃伦·巴菲特全传

    沃伦·巴菲特全传

    本书从“巴菲特的风采”、“巴菲特投资传奇”、“追踪巴菲特投资思维轨迹”、“股神的现在进行时”四个部分着手,重点讲述巴菲特怎样成长为一代“股王”的传奇一生;也通过他人眼中的巴菲特,细致阐述他在投资经营中的魅力。阅读《股王之道——沃伦·巴菲特全传》,相信正在股市迷茫的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收获巴菲特的投资股票经,提高自己在股票市场的必胜信心。
  • 谭东之歌

    谭东之歌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谭东不愧是这样的好同志,好战友。我为之精神感染的同时,也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弘扬谭东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谭东虽然走了,但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一曲《谭东之歌》,满怀着诗人的一片赤诚,携带着时代的主旋律,讴歌我们的英雄。谭东不仅是我们公安系统政治工作培养和树立的重大“典型”人物,更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 历史上的那些人

    历史上的那些人

    勾践(?——公元前465年),又称菼执,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时期后一个霸主。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3)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平凡的岁月

    平凡的岁月

    2003年1月辽宁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后,我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了下来,年底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俗语说,“无官一身轻”。远离宦海生涯,再无工作的压力和烦恼,感到无比轻松。清闲之余,萌生个念头,想写一本回忆录,把自己一生所言所行,真实记载下来,既可更好认识自己,又可让后代知道自己。但到动笔时又作难起来,因我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又无有价值的资料参考,仅凭自己的记忆,难免挂一漏万,更难准确,所以断断续续、写写停停,勉强把70岁以前这一段旅程写完。
热门推荐
  •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本书关注中国近年电影的焦点问题,从新的理论视野展开整合与比较,对华语大片的本体特征、语境、功能、前景等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引发出对大众美学、主流意识、类型和超类型、明星制、数字美学等相关命题的思考。
  • 给女省长的信

    给女省长的信

    黑色茶屋像座鬼屋。钻进黑色茶屋就是钻进一个山洞,山洞里套着小洞,也就是包房。我和小寒在小洞的烛光里喝着黑茶,说了很多的话。黑茶是一种什么茶,我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味道很神秘很阴森。我的眼睛盯着墙。墙上是一片沙漠,沙漠上是一具白色骷髅。我不明白这幅画的名字为什么叫做《浪漫无限》,一点不明白。
  • 小子大任

    小子大任

    一场地陷灾难,一个爱哭少年:天降混沌灵力,铲除邪恶心愿:拯救深坑百姓,夺回曾经家园。修道还得多读书,才成为智勇双全小神仙。
  • 腹黑奶爸PK偷心妈咪

    腹黑奶爸PK偷心妈咪

    惨遭所有人背叛,怀上神秘男子的孩子,最后被逼得远走他乡,夏汐然的人生可谓是一片狗血。她花了五年时间为自己舔舐伤口,却在回国第一天被一位长相可爱的小包子逮住叫妈咪,还强行给她介绍他的爹地。小包子的爹地是……盛慕琛?盛家那位高高在上,冷酷霸道,传闻只对男人感性趣的未来继承人?夏汐然表示,她对给别人当后妈没兴趣,哪怕小包子真的生得很可爱。岂料,盛大总裁毫不客气地将她壁咚在墙边,笑出了满脸邪魅:“抱歉,我儿子说你身上有妈咪的味道,所以……委屈你嫁一次了。”…男女主双强双洁,有宠有虐,结局HE……--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大唐捡空投

    穿越大唐捡空投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玩吃鸡游戏也能穿越,你相信么?冯元一重重重的点头:我信!………………后世五好青年冯元一,正在吃鸡的游戏里激情四射,刚停稳摩托,就遇空投砸脸,正嘚瑟……嗖……一颗飞来子弹,直接穿透了脑袋……再醒来时,已经躺在了大唐的床板上,边上还有一个哭的跟小孩一样的老父……【冯元一仰天长啸:我抢个空投而已,就要一颗子弹送到大唐?】
  • THE SHADOW LINE

    THE SHADOW L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造仙

    造仙

    女娲炼石补天、黏土造人,谁又创造仙?一个颠覆传统神话的全新世界,告诉你仙从何而来!
  • 仙侠机械师

    仙侠机械师

    修仙或许是主流,但是科技绝不是迷信。既然仙缘无望,那我就破天成神。你有飞剑万里取敌首级,我有破障导弹指哪打哪?你能挥手间焚海净世,我能大炮洗地寸草不生。射程之内即是真理,管你有何牛逼没有一发众生平等导弹解决不了的,实在不行就再来一发....这是一个现代物理博士穿越的故事,没有天赋,没有靠山一步步靠着自己的知识爬向高峰。因为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远!
  • 解放长春

    解放长春

    长春地处东北三省的中枢,是进出东满和北满的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九一八”事变后,变成了伪满洲国的“首都”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大本营,成了日寇统治、压榨、奴役、掠夺东北人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东北人民解放军的1947年冬季,将东北国民党军压缩于长春、枕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参见东北冬季攻势)。10月14日,解放军攻克锦州,东北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困守长春的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将军于17日率部起义。解放军控制长春东城。19日,西城防区内的新编第7军官兵也纷纷投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