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7700000017

第17章 心海波澜(3)

莫把孩子当作“小大人”

现在小学初年级语文课本,内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还真没有怎么留意过,听说,好像比较过于成人化。记得我读小学初年级时,语文课本内容非常简单。就是“人,手,足,刀,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之类,让学生认识普通的字,而且能够跟生活相对照,学起来容易记又有趣味。读书跟玩耍一样快乐。

最近见《解放日报》等多家报纸,选登六十年前的小学老课本,意在提倡小学课本生活化。我颇为赞赏。这几家报纸选登的语文课本,内容诸如“老师好!同学们好!”“老师再见!同学们再见!”,跟我读的课本很相似,其特点是,简单易记,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再配以拙朴的插画(类似丰子恺先生的画),很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学习。相比之下,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就显得过于庄重、严肃,对于天性活泼的孩子来说,多少会有点沉闷感觉。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我觉得最大不足就是把孩子成人化了。除了表现在课本内容上,更表现在课余负担上,走进学校就开始竞争,孩子本应有的快乐随之减少。有次跟当时读小学的孙女说,我是在玩中不知不觉长大的,记忆中的童年都是快乐。孙女听了非常感兴趣,希望讲讲都是怎么玩儿。

其实,那时候普通人家孩子,既没有什么正经玩具,更没有什么少年活动场所,就是捉迷藏、弹玻璃球、掀毛片儿,街道空地都是孩子乐园。由于课程负担不重且有趣儿,课余时间又没有多少作业,读书自然就是轻松快乐的事。倘若像现在中小学生这样,老师在学校盯,家长在家中催,一天到晚就是学习啊学习,没有或很少有玩耍的时间,我想十有八九我会逃课。所以我一直感谢当时的宽松环境。

社会竞争是必然的,只是不见得这样早就把孩子拖进竞争场,让一颗颗纯净心灵承受沉重精神压力。边玩耍边读书,读书中求趣味——这是我对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那时心地如同花圃,没有任何困惑的荆棘杂枝,我现存的真诚坦率品质,就是那时候培养成的。尽管懂得社会人情迟了,在人生道路上吃了亏,但是我没有丝毫后悔,因为我毕竟有过快乐,使我始终相信人间美好。以至于到了垂暮之年,都能保持孩子般的心,尽量从好的方面看待人和事。从塑造人的意义上来说,我非常感激幼年教育没有过早把我当成“小大人”。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和排斥现在系统教育模式。而是希望我们的正规教育,除了普及课本知识,可否考虑按年龄段侧重施教,比方,小学主要是培养品德,中学主要是学习技能,大学主要是认识社会,这样做的结果是,即使将来考不上大学,每个孩子也有个生存本领。社会竞争再怎么激烈,都能坚强地面对和应付,回想起读书情景,依然有种温馨余味儿。人生的真正成功与否,并非全在职位高低上,或者是在财富多少上,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把竞争贯穿教育始终,只能助长功利思想,绝不会造就平和心态,这比没有竞争意识更可怕。祝愿我们的孩子拥有更多快乐时光。

2011年2月20日

城市精神不是城市霓虹灯

是在什么背景下,城市有了“精神”阐述,我一直未弄清楚。反正自从首都北京率先,把“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北京精神,第一个向世人公布之后,全国很有些城市仿效,提出某某城市精神,而且文字形式大致相同。走进南北大小城市,在比较显著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类文字标语。

常言说,人要有种精神,活得才会有意义,日子才会有奔头儿。假如每个城市乃至村镇,都有自己的精神坐标,让每位官民遵守和实践,说不定就会提升或造就某个地区的整体文明风貌。这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像倡导几十年的“**精神”,由于有其可以“触摸”到的内容,亿万人学习时就有了榜样,在促进全民文明素质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那么,现在倡导的城市精神,如何体现它的内涵呢?这就有待研究和商榷了。比如“爱国”“爱家乡”“爱父母”,毫无疑问这都是完全正确的,倘若把它作为城市精神,不是不可以,而是在感情上总觉得不自在,因为爱国爱父母爱家乡,这都是与生俱来的事情,谁愿意做不肖子孙呢?何况爱国是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上,城市本身却很难体现,如果只停留在升挂国旗,长此以往又会沦为形式。所以说“城市精神”的提出,一定要想到寄托和体现,这样才不至于变成口号和“装饰”。

引发写这篇小文章的诱因,是笔者最近的一次苏北之行。那里的盐城地区有个大丰市,走出机场不远处墙壁上,就豁然写着大丰精神:“大气、包容、创新、争先”。这些内容似乎并不豪迈,却觉得比较具体和实在,在城市建设中能不能体现,稍微留心就可以检验出来。经过两天参观访问,我发现大丰精神,都能够体现在实处。比如大气,体现在城市的格局开阔,以及官员和市民的落落大方上;比如包容,体现在建筑的中西兼容,以及科技和花草的引进上;比如创新,体现在农业和工业的创意园,以及这两方面的多种产品上;比如争先,体现在思维观念的朝前,以及农家院从休闲转向提供城市人养老的模式上。总之,每项城市精神都有依托都有体现,这样就让人有了切身感受,不再停留于口号或形式。至于其他方面的体现,如原始生态保护,如新港口建设,如对麋鹿养护,等等,都有大丰精神注入。

由此可见,城市精神的阐述,作为口号也好,当作目标也罢,绝不能大而化之,喊得响亮,听得提气,而在实处却难见踪影。中央反对奢靡之风的八条,所以抓得有力易见成效,得到老百姓普遍称赞;中央新改革方案公布后,普通人所以觉得生活有着落,都是因为要求具体措施实在,看得见摸得着办得到,让人从小处看到大决心。如果依然像过去那样,光提“节俭光荣,浪费可耻”,光提“不改革就没有希望”,而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让老百姓在雾里看花,就如同坐车没有抓手,晃晃荡荡总让人难有踏实感。

说大话使小钱,喊口号如唱歌,这样的年月应该过去了。这是一个需要梦想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精神的时代,这是一个更需要实干真干的时代。只会喊口号说大话的人,再难以隐形藏身和做官,因为群众再不像过去那么愚昧无知,不亲见亲历的事情,说出大天来都不会信。某某城市(村镇)的精神,就是某某城市的灵魂,就是某某城市的居民准则。万万不可当作城市霓虹灯,闪烁着美丽的变换图形,只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惬意;它应该是长明的街灯,照耀着这座城市的路行人,即使在漆黑夜里都不致迷路。

2013年12月1日

半生笔墨半生情

有位老朋友传来一份资料,讲述医生出身的中外作家。其实不光是医生,记者出身的作家国内国外同样不少。医生和记者职业,服务对象都是社会,接触最多的都是人,久而久之便会生“情”。即人情、世情、激情,像三把火在心中燃烧,不吐不快,于是便开始文学写作。这也许不是原因全部,但起码相当一部分记者,是这样进入作家行列的。

以我自己为例。在成为业余文学作者之前,我的职业是编辑兼记者,下基层采访的是世情,观察了解的是人情,而这一切化为新闻报道,就必须客观真实地记述,来不得半点儿个人东西。可是有些人有些事常常难以忘怀,像清澈溪水在心中流淌,就想到要写诗写散文,借以抒发澎湃激情。日积月累,发表的诗文越来越多,就被人称为文学作者,渐渐地出版了几本书,又被称为作家了。转变似乎就这么简单。

当然,过程并非如我说的这么轻松。在我当记者那个年代,写新闻报道是职业,是任务,写文学作品是不务正业,一旦被领导发现或被人举报,就要遭批评做检查,检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我或与我一样记者出身的作者,后来还能够写点文学作品,十有八九是顶着“雷”过来的。有的老编辑一辈子未出过书,并不是不能写作不会写作,其实他们的文笔好得很,只是因为恪守职业规则,只好放弃写作,为他人“做嫁衣”。有的老记者写了那么多新闻稿件,却连一篇报告文学都写不成,并非他们没有才能,而是年轻时没有实践机会。所以我常跟现在的年轻记者说,你们赶上的时代远比过去好,完成本职工作后可以写诗文,而且还能够在自己报刊版面发表,这在我们年轻时简直无法想象。

我的记者生涯结束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我供职的《新观察》杂志,是一本文学与新闻相结合的刊物,与我此前服务的《乌兰察布日报》《工人日报》完全不同。报纸要求从内容到文字都具有新闻性。《新观察》杂志则要求内容是新闻题材,文字要具有文学性,这就使我这个钟情文学的老记者,有了可以自在驰骋的疆土。《新观察》杂志当时主编戈扬,就是记者出身的著名作家,她很赞赏编辑记者写文学作品。她认为,自己写东西才会懂得作者,记者写文学作品才会练文笔。摆脱新闻固有八股调,文章才会活泼生动,让读者喜欢。

记者和作家这两种职业,其实没有什么根本性区别,终极目的都是表现世态人情。在从事写作之前能够当记者,起码会得到两方面锻炼,一是学会调查积累素材,一是学会敏锐观察发现问题,只要掌握文学创作规律,记者成为作家并非难事。20世纪50年代听一位苏联作家讲课,讲述他怎样从记者成为作家,他说,他做记者时有个习惯,每次出去采访前,都在台历上记下采访时间、事件。若干年后想扔掉旧台历,随手翻看了几页,忽然那些经历的事情,重新呈现在他眼前,而有些事情当时未能报道,于是他用这些素材写了小说,由此成了著名作家。这就是说,记者每天都在生活中,无须像作家那样刻意深入生活,只要记下生活中的人情、事件,哪天有了激情或曰灵感或冲动,用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就很有可能成为作家。

有人说文学就是人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开篇说的医生成为作家,后来讲的记者成为作家,除了医生和记者都接触人,职业还要求他们必须研究人的心理状态。接触多了有所思有所想,有了强烈的表现欲望,最后成为作家是很自然的事情。像我国当代一些著名作家,如孙犁、萧乾、郭小川、刘白羽、魏巍、金庸、张恨水等,都是新闻记者出身,而后开始步入文坛。

我离开记者职业,算起来已经三十多年,现在写文章,内容还会牵扯到那时的人和事。所以我非常感激那段记者生涯,它让我的思想依然活跃,让我的文笔依然不老,让我的激情依然存在。从记者过渡成作家是幸福的。

2013年11月5日

闲说家乡月饼

每年临近中秋节,月饼广告犹如候鸟,飞飞落落搅动着人心。或在电视节目插播,或夹在报纸间随送,或塞在住户门缝里,或在街头递到手中……五彩缤纷的纸片纸卡,更似斑斓美丽的羽毛。商店展示出来的月饼,不管内里如何质地怎样,都是包装堂皇身价百倍。很有点像时装模特大赛,哪怕你皮肤有点伤痕,只要用华丽衣裳包裹起来,颤颤地走几款猫步,就会招来无数双眼睛。这些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眼前的城市生活不也是这样炫耀富丽吗?

唉,无奈,月有阴晴圆缺,花有盛衰开落。中秋节的次日,甚至于在当天,月饼就会身价跌落。如同一个经济暴发大户,没有内在素质做支撑,当风光立马不再,狼狈得可怜兮兮无人疼爱。看着吃不完的月饼,中秋节过后心里添堵,这时中秋望月的雅兴,全被无奈的愁云遮蔽。我会不由得想起,早年间,家乡的中秋,家乡的月饼,还有那家乡的中秋月亮,仿佛都比别处圆润、皎洁。

我的少年时代,总算不愁吃喝,每逢中秋佳节,家里会购买月饼。可是更多的月饼,还是由自己制做。中秋节前麦子熟了,祖母、二祖母、三祖母和母亲、婶子们,提前几天发好新面,用食油把面活得柔软喷香,准备好自做糖果馅料,然后,说笑着一起烙月饼。先揪成一个个面剂子,压平包上各种糖果馅料,团成面球往月饼模子里实实地一按,形成对称的花纹字样,再轻轻地从模子里磕出,两面都涂些油放锅里烙,不一会儿工夫,一个个香香酥酥的新鲜月饼,就摆上八仙桌的大茶盘。尝鲜的除了曾祖母,就是我这个长孙了。曾祖母吃过月饼说声:“熟了,味道不错,你们也尝尝。”这时做月饼的儿媳、孙媳们,趁热掰开一个分别尝过,就又开始制做新月饼了。家乡人自家做月饼,除了烙的还有蒸的月饼,方法跟烙月饼差不多,区别是面里不放油,成了型放在笼屉里蒸,暄暄腾腾也蛮好吃。这大都是为孝敬老人,老人即使牙齿不好,吃上应节的又香又软的月饼,依然会享受过中秋节的快乐。

长大成人离开家乡,吃过各种各样月饼,自然让我大饱了口福。只是再未吃过家里自做的月饼,为我后来的中秋节留下缠绵悠长的乡思。特别是在没月饼可吃的年月,就更让我思念家乡的月饼,这时我才意识到,这月饼竟然寄托了我无尽乡情。

同类推荐
  • 牛牛

    牛牛

    至今,与爸爸走在一起,我还会紧紧挽着他的手臂,仿佛自己还是个孩子。但其实爸爸已经老了,更多时候,我觉得他才是个孩子,不舒服时要人照顾,嘴馋了要买好吃的哄,不开心了要劝,另外还需要给他点任性的空间。小时候,我骑在爸爸的肩上看世界,拉着爸爸的手走过山山水水。如今,是该让爸爸靠在我肩上歇歇啦。
  • 只怪众生太美丽:从金庸江湖中读出的现实人生

    只怪众生太美丽:从金庸江湖中读出的现实人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江湖,江湖不是男人的江湖,女人才是江湖中那朵最妖冶的花。任盈盈、郭芙、周芷若、赵敏、李莫愁、程灵素、黄蓉、殷素素、郭襄……那些浪迹江湖的青衫侠客里,有了或娇、或媚、或嗔、或怨的女子,才有了爱恨情仇的现实人生。金庸在写侠,也在写情,他写了“天龙八部”,也写尽天下众生。这本书里的金庸人物群像折射出众生的爱与痛,他们有的洒脱,有的痴心,有的倔强,有的圆融,有的赤诚……各有各的美。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碎片,我们这些不完美的人,组成了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 人间词话(插图珍藏本)

    人间词话(插图珍藏本)

    《人间词话(插图珍藏本)》是王国维的代表词话著作,以“境界”说为中心,倡导“不隔”,表达真感情。该词话融入了西方美学思想,颇多创见,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 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本书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这些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 大家小书:舒芜说诗

    大家小书:舒芜说诗

    本书选取了舒芜先生论述唐宋诗的经典文章20多篇,内容涉及行旅诗人孟浩然、王维散论、李白诗中的白日光辉、高适与岑参、猛禽鸷鸟──杜诗中常见形象、论韩愈诗、细读元稹《行宫》、读郑嵎《津阳门诗》、谈《唐诗三百首》、帝里皇都和山川郊野、由动物装饰到植物装饰、隔篱娇语、名句的后来居上、扁舟·轮舶·宇宙飞船、李清照的“扮演”、何用嫁英雄、花下一低头、彻底悲观的《人间词》等。
热门推荐
  • 倪匡中篇奇情武侠系列:十三太保

    倪匡中篇奇情武侠系列:十三太保

    唐末,沙陀人晋王李克用有十三名养子,称「十三太保」。其中十三太保李存孝为李克用手下一名悍将,健捷如豹,协助李克用入长安追击黄巢,打败朱温,惜因功高忠厚,反遭其他兄弟妒嫉。四太保李存信好大喜功,险将义父送入朱温虎口。十三太保为救义父,单人匹马勇闯敌军,然四太保不知悔改,设下毒计……
  • 神秘老公不见面

    神秘老公不见面

    为了回报家人十八年的养育之恩,她必须要代嫁,而那个男人半身不遂并烧的面目全非。新婚之夜,她被灌下一碗药.....从此,她伺候那个面目不清不能自理的男人!传说,霍家怪事之多,尤其是夜深人静之时!“明明警告过你,晚上不要随便走动,你看见不该看的,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他带着邪佞的笑容缓缓而来将她逼迫于墙角。乌子菁手执一张照片,同一张脸,却出现在三个人身上?究竟谁才是自己的老公?
  • 龙纹密盒

    龙纹密盒

    雨夜中的美艳女子神秘消失,女友被绑的电话接踵而至。子夜列车的永生之困是真的吗?深山中的疗养院到底有什么令佐鸣害怕的东西?"黑色回忆"中的浮尸,阿星的突然离去。拍卖会上突发的枪战,而后他便被送到了一座监狱,之后他竟然见到了……
  • 血剑

    血剑

    他是杀人狂魔,被江湖人称血剑剑魔,但是他却善良无比。他身负着门派使命,但是却能笑看江湖,游戏人间;他身兼顶级暗杀剑法与轻功,杀人无数,但是却没误伤一名旁人。他只手拿着血剑,独步于江湖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小楼王朝

    小楼王朝

    一群热血沸腾的少年,他们在游戏中相识,然后在现实中聚会。可是在大家聚会当中却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意外。这个意外让他们发现了现在这个世界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从此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剑修,武修?器修,血修?抑或是神秘的道修?传说的魔法师,居然还有忍者?世界上唯一的先知会给他们什么样的指点?小楼家族在北落晟的带领下会走什么样的道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秋尚末知

    秋尚末知

    懵懂未经世俗礼,历尽沧桑怨凡尘。心智不同当年少,只为坚守苦中德。——【题记】一个渺小的心愿,乘风破浪。坚守了这么多年,会不会,觉得自己累了?我们的初衷,是当一个很平凡很平凡的人,不希望当小说电视剧里的大英雄,伟人,受人瞩目。在这个残酷的现实中,多么希望能永远不被重视,这样的平凡,是我唯一的请求。即使一生贫穷,就算不努力向上,但能比心灵的安逸来的好吗?不是我原本就想这样,而是我,本来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我知道有很多人比我更痛苦,甚至觉得我很幸福了,但人各有志,贪婪是原有的,我的贪念,只有【平凡】。【一个小小的心愿,致敬每个人,只要能开心,便永远是最幸福的人,愿我们在这复杂多变的生活里,找到自己的方法,不再迷茫。】一个平凡普通的故事,一个人心底的追求。【这里月夏,希望大家能喜欢这本书,给予宝贵的建议,有什么不好希望大家能提出来吖!】
  • 绯花烬

    绯花烬

    飞花竞逐,蝶蝶沉梦一人一剑,红衣血夹,江湖染指,泠泠此生长恨夜,她携剑从绿云山归来只为一人;中南此,他取忆从拜月教行驶只为一人悲领素妆,心彻凝姜急雪乍看玉阁香梦里闻窗,几度思量心枕恐与墨久殇潜有夜漾,思君漓望过倒浓酒知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