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7700000018

第18章 心海波澜(4)

20世纪60年代,我下放在内蒙古劳动,有个中秋节正赶上探亲,休完假中秋节后回内蒙古,母亲特意拿出两块月饼,让我带上途中饥饿时吃。从北京到呼和浩特车程,最多也就是十多小时,到了单位正好是在早晨,吃早点想起了月饼。这是我爱吃的提浆月饼,往嘴里一放硬如石块,怎么咬也咬不下来,只留一排排白白齿印,像新刻花纹留在月饼上。情急之下从裤袋掏出手帕,包上月饼往水泥地上摔,只见月饼在地上滚动,却不见月饼丝毫破碎。幸好工程队里有铁制工具,我就放在地上猛烈砸,最后总算成了稀巴烂,放到嘴里还是像粒粒石渣,没辙,只好泡在开水里化开充饥。饥饿年代在异地他乡,吃着这因缺油干实的月饼,情不自禁地想起幼年时家乡月饼。

好在饥饿年月不算太久,三四年后再过中秋节,那些传统式样的月饼,又都重新摆上商家的柜台。这时,我依然在内蒙古劳动。饥饿年代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在达茂旗辽阔草原上过,工程队买来各种馅的月饼,连同水果和酒发给每个职工。当月亮从云缝慢慢钻出来,稳稳地高悬在晴朗夜空,我们走出帐篷找个空旷处,席地而坐喝酒唱歌吃月饼,消解中秋节在外对亲人的思念。就是在这个中秋节夜晚,我头次吃上内蒙古的月饼,其中有一种看似其貌不扬,口味却很像家乡自做月饼,吃着自然有种亲切感。这种月饼不包任何馅料,只用油糖面混揉烙成,放到嘴里又酥又软还不很甜。我在内蒙古待了十八年,内蒙古于我不是家乡胜似家乡呀。每年中秋节都吃月饼,这种类似家乡的月饼,从此,让我的中秋节再无孤寂感。

如今卖的月饼,款式、馅料多,倒是丰富多彩,只是有的人经济上难以承受。其实吃月饼就是体现节日文化,百姓更为关注的还是家人团圆。无论多么高档的月饼,吃在嘴里爽口就好。这些年我常常怀念家乡月饼。做月饼的长辈们早走了,离开家乡也有几十年,幼年时代中秋自做月饼,在我的生活里早就消失。

那么,我的第二故乡内蒙古,现在还卖那种普通月饼吗?不赚钱的月饼商家还肯做吗?前年中秋节有友人来京,从内蒙古捎来这种月饼,我一看眼睛立马发亮口水难抑,尽管这些年因病很少吃月饼,这次还是足足地吃了一大块。噢,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还是那么清爽可口,心想,这才是我想吃的月饼呵。

古诗词中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寄托情思的月饼,其实又何尝不如此呢?无非月饼不表现在圆缺上,而是有着粗细繁简区别。这好像与人无什么直接关系,仔细地想一想,还是离不开人的审美取向,以及地域文化的烙印和群众的品性。因此,在月饼普遍追求豪华的今天,对于家乡和内蒙古的月饼,我就有着更多深深的怀念。它们如同当地的人,朴实无华而亲切呀。

2011年8月18日

老来更觉夕阳美

日复日年复年,在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在忙忙碌碌间,我们自己变老了。这时会是什么感觉呢?反正我有时会暗自感叹岁月匆匆。倘若不经意地从衣镜里看到,满头白发和眼角鱼尾纹,一时间心头更会紧紧邦邦的,有种难以名状的情绪轻轻掠过:“唉,这日子过得咋这么快呀!时光竟是这样无情。”

其实谁都知道,老是人生必然。如同时序四季,如同大海潮汐,如同天气阴晴,这是抵挡不住的规律,从道理上讲实在无须感伤。只是真的老了,总是难以接受。可是我们又能奈何于它?我想还是坦然面对更好。如果能够捕捉住这人生夕阳美景,就不愧是个睿智老人。

写过散文名篇《背影》《荷塘月色》的朱自清先生,有这样诗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我在进入老年之后,常常地在心中吟哦,并在体察中领略美好。这老年景致呀,虽说没有朝霞炫丽,却有着深沉亮色。无论是少年,还是青年,都难以相比。老年自有老年风景:思想如秋天果实成熟,心境似冬天白雪宁静,欲望像夏天雷雨闪过,生活犹春天草木平常。唯一的祈盼就是健康。既然如此,还有什么诱惑能撼动老年的根脉呢?没有。因此,我们更快乐、更舒心、更坦荡,清清爽爽度过每一天,睁开眼睛就是一个新世界。我想这就是朱自清先生说的夕阳无限好。

前些时去外地开会,接触过多位老先生,大都很健康、快乐、淡定。跟他们闲聊时,都这样说:“年轻时吃了不少苦,好容易活过来了,这会儿就要善待自己。”那么他们是如何善待呢?其实很简单,吃得清淡少油盐,想得单纯不多事,动得勤快血脉通,自然就安康快乐。我还发现这些老先生,七八十岁很少老年斑,我好奇地问一位老作家,他说:“关键是血液干净。血液干净血脉畅通,就会百病不生。”这既是养生之经,又算是人生之理。平平常常,平平淡淡,平平安安,人生的管道就通畅;起起落落,碰碰撞撞,高高低低,情绪的通道就堵塞。

当然,老年人也并非生来就这样豁达,由于有过磨砺才更淡定,由于经过艰苦才更知足,由于受过饥寒才更节俭。老年人的开阔心胸就是这样练成。如同经霜的枫叶,如同耐寒的松枝,在人生的园林里,别有一番独特风骨。

那么,老年人在想望什么呢?不想求人赞美,只望有人理解;不想再被折腾,只望得到爱护;不想拖累别人,只想平静度日;不想光图享受,只想厚待余生……所以,有更多老年人,想旅游就走,想唱歌就唱,想交友就交,辛苦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舒心的现在吗。这人生夕阳呵,真的很美很好。

噢,转眼间,时光之树的年轮,又增加一圈儿。我们的年龄,随之长一岁。没有忧愁,没有悲伤。年轻时不曾虚度时光,到老更加珍惜每一天,用坦荡心境迎接新年,生命之火会越烧越旺。若问在新年想干什么,只想擎上心香一炷,祝亲人们幸福平安,祝自己快乐健康,让夕阳景色更绚丽更光亮。

2012年11月28日

有友更是老来福

到了人生晚年,就大多数一般人来说,有两样东西不缺:一是闲工夫,一是吃穿钱。有了这两样东西,即使不满足,总还算安逸。对于要求不高的人,平常之辈如我者,可以说是小康水平。那么这算不算福气呢?照我看,算,只是不完全。有一两位朋友更是老来福。

就我的体会和观察,上了年纪最怕孤寂,孤寂比缺吃少穿在精神上更难承受。虽说有老伴儿相随儿孙绕膝,这种悠闲恬适的家庭气氛,自然不会感到完全孤寂,更不失为晚年幸福。然而它绝不能代替友情给予的快乐。道理很简单。夫妻再恩爱,总不会有朋友们相聚时,谈话间激起的机智话料;儿孙再孝顺,总不会有朋友们相处时,忘掉身份的自在随意。俗话中常说的“返老还童”,更多时候不是在身体上,而是说到了老年时刻,心态和行为都会变得单纯,就像孩子那样无顾无忌,在感觉上有种宽松情致。

可是这种宽松感觉,只有朋友相聚时才会有。在家庭成员中,你再放肆再随便,总不能没大没小地说笑,而在朋友中间却可以随心所欲,嘴无遮拦地想说就说,真的有“放浪形骸”般开心。这种开心常常会让人忘掉年龄淡化身份。倘若没有一两位朋友,可聊天儿可共茶可欢聚,即使不算晚年悲哀,起码不是好事情,必然会陷入另一种孤寂中。这另一种孤寂的折磨,在家中独处的时候,比缺少亲情更不好受。有的老年人总想走出家门,去大街上看下棋玩麻将,就是要在陌生的人堆里,寻找比在家中更宽松的快乐。

老来有友自是福。然而,这朋友的有无,却不像东西的足缺,只要有钱有物,跑跑就能买得到。友情就像种花栽树,得经过时间培育,得经过精心呵护,它才会绽绿开花。有的人好像不懂得这个道理,在位时扬脖走路,得志时趾高气扬,结果没有几个真心朋友。到了老年孤寂了才想交朋友,临渴挖井当然不会有甜水,这时只好感叹当初的短见。其实一切的名声地位都是黑板上的字,随时随地都有被擦去的可能,唯有用真诚交出的朋友,随着时间推移才更加牢固。就像果实经霜才越显成熟。

如今流行的“三老”之说,即人到了晚年要有老窝老妻老友,这绝不是随便的臆想,而是体察后的经验之谈。这“三老”之中,前两老比较容易得到,只有这后边的老友,恐怕无法速成或强迫。老友的定义是什么,我没有问过别的人,从字面或特定环境看,似乎是指同代朋友。其实人到了老年,不妨也交些年轻朋友,即我们所说的忘年交,这比光交老龄朋友对于老年人更有益处。因为年轻人思想观念新,看问题更接近现实,多跟年轻人一起聊聊,自己的心态思想就不会有隔世感。

总之,由年轻到年老,从强壮到衰弱,这是没办法超越的人生过程,哪怕地位再显财富再巨权力再大,都无能力抵御这一自然规律。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生活得主动。尤其是那些有官位有财势的人,千万要清醒地知道,人生的一切都不会永远定格一处,在交朋友这方面一点都不可马虎大意。将来有一天你也到了老字辈,无奈地成了闲散人中的一员,还能有几位朋友一起饮茶聊天,你就会意识到这也是一种福气。

2012年4月22日

浪费的板子别光打“舌尖”

临近甲午年春节这些天,各种新闻媒体,纷纷议论“舌尖上的浪费”,好像进行麻将比赛,到处都是哗哗洗牌声,煞是热闹。我冷眼看了多时,总觉得这副时髦牌,其实无一家摸到“点”上。比方说,“舌尖”上浪费的比喻,乍听起来颇为形象,仔细认真地想一想,却未必说得准确。好的比喻必须贴近内容。以我之见,餐饮浪费的源头,并非完全在“舌尖”(顾客),主要还是在“菜盘”(餐馆),就是说,在餐饮商人经营理念上。

算我早生几年,还记得过去事。远的不必讲,就说三四十年前,那时的餐馆菜品,是按几寸盘论价,那时的单位食堂饭菜,可以买半份儿,食客自然会以肚量大小,以及腰包的鼓瘪情况进食。我就不相信偌大天下,有那么多傻冒儿,占便宜连命都不要,哪怕是用公款吃喝,都不怕撑破自己的肚皮,因为,即使花公家钱也怕害私家命。谁愿意花钱买不自在呢?

据报道,每年在“舌尖上的浪费”,不算蔬菜鱼肉等副食品,光粮食就达2000多亿元,好家伙,这得有多少饕餮舌尖呀,而这2000多亿元,又可以干多少利民的事呵。请问:舌尖真有这么大本事吗?反正我的舌尖在用餐时,只要沾到吃食就会吞咽,绝对不会再从嘴里吐出来。所以说用舌尖比喻吃喝,自然也就不准确不实际,仅仅是文学上的形象化而已。狠狠敲打“舌尖(顾客)”就抡错了板子。

准确地比喻,我以为,应该是“菜盘”中的浪费。说到“菜盘”中的浪费,就不能不承认,国人用餐的传统习惯,还有那活受罪的面子。几碟几碗,几荤几素,几冷几热,讲究经年,绝不会改。即使不是公款吃喝,由个人掏腰包请客,谁肯用一荤一素一汤,落个小气鬼的名声,丢了跟命差不多的面子呢?这就是千百年形成的习俗,对也好错也好,公也好私也好,打肿脸充胖子也得撑这个面子。

令我非常惊奇和不满的是,在谈论“舌尖上的浪费”时,一位餐饮行业协会头头,面对记者采访大谈,注意“舌尖(顾客)上的浪费”,说到治理办法,就是让顾客打包(老话说的“吃不了兜着走”)。好像浪费的责任全在顾客身上。难道你卖家果真就那么清明吗?未必。我看吃喝浪费源头就在餐饮业,要抓首先要从餐饮业抓起,规范餐饮行业的种种潜规则,不仅会刹住公款吃喝之风,就是个人吃喝也会浪费得少。不信就试试看。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早年间有的城市的餐馆,任何菜品都可买半份儿,汤是视客人多少选容器,你不想花钱就给你沏碗葱花汤,尽量让你少花钱多花样吃适量。商家如此周到,顾客何乐不为?我再问问:现在行吗?有时我一人下小馆,从来不敢要汤喝,上来就是一小盆儿——喝,喝不了;剩,舍不得,哪里还有什么“舌尖上的浪费”?如今的餐饮业全都随市就俗了,在赚钱方式上花样越变越多,进包间还要定最低消费标准哪,逼着你多点菜要大盘,哪能有不浪费的“舌尖(顾客)”。

节约与浪费,在我国是个老话题,古的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的有“节俭光荣,浪费可耻”,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再说还能翻出什么花样呢?总不能用完“舌尖”,再用牙缝比喻吧!关键是既要把准脉,更要开对治病药方,光发议论是治不了浪费病的。我以为,药方之一就是恢复老办法:菜品多菜盘小,让东道有面子,让吃客不浪费,这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据说,老字号全聚德饭庄已经表示,今后可以买半份儿菜,饭庄还准备恢复多寸盘,这才是体谅“舌尖(顾客)”减少浪费的所在。

当然,这样单一的办法,不见得完全奏效,但总还算个办法吧!起码治理的思路是对的。我活了大半辈子,最讨厌也最瞧不起那些光会摆问题不会解决问题的人。我写这篇短文的目的,希望在浪费问题上,少讲些道理,多求些良方,这样才不至于空对空,或者找不到病根儿,光停留在泛泛议论上。建议,先恢复早年间餐馆的多种寸盘制、单位食堂的半份制,还可以试试不同品种数量的套餐,如何?

总之,别光责难“舌尖(顾客)浪费”,而忽略了“菜盘(商家)过失”,不信你就把“舌尖(顾客)”咬掉,“菜盘(商家)”不喝西北风才怪呢!

同类推荐
  •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本书是孙绍振教授文艺学理论研究部分成果的结集。孙先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既沐浴了五四文化重镇诸多学术大师的思想余泽,又得到当时云集北大的朱光潜、蔡仪、金岳霖等各具代表性的哲学、美学、语言、文学大家的学术熏陶与逻辑训练,而十几年僵化的庸俗社会学的教条则孕育了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 淡定是最好的优雅

    淡定是最好的优雅

    优雅,是对一名女子的礼赞。它折射出她内心的丰盈、处世的智慧、生活的热情和与岁月一起成长的美丽。畅销书《时光深处的优雅》作者慕容素衣,继民国才女名媛之后,再次起笔于娱乐时代的明星女神——林青霞、刘嘉玲、张柏芝、王菲、舒淇、莫文蔚……32个魅力女子,32段传奇经历。故事里的她们都在各自的人生中极致地成全了自己,傻过疯过奋不顾身过之后,最终活成了真实的自己喜欢的样子,青涩的棱角和野性一点点褪去,在时光中留下的是云淡风轻和一派从容。我比我之前更优雅、更内敛、更深刻、更洗练,也更心存感激。
  • 砚田笔耕记:田本相回忆录

    砚田笔耕记:田本相回忆录

    本书为“东方学人自述”丛书之一种,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先生个人回忆录。全书在表层的个人经历书写中,写出对人生、对祖国、尤其是对学术、对戏剧的情思以及不懈的追索和探求。作者的学术经历和治学经验,对读者有较强的启迪作用。
  • 游痕留墨

    游痕留墨

    《游痕留墨》是郑振铎作品精选集之一,主要有避暑会、三死、月夜之话、山中的历日、塔山公园、不速之客等文章。
  • 情迷现代主义

    情迷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二十年代兴起的新艺术与文学风格,艺术家为反抗19世纪末的陈规旧矩,转而用一种他们认为感情上更真实的方式,来表现真正的感受与想法。李欧梵这本散文集《情迷现代主义》,来自于伍迪·艾伦的《情迷午夜巴黎》,表面上说的是怀旧,其实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向他心目中的大师或写作者致敬,这份名单中包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勒、李斯特、也斯、王文兴、北岛、韩素音等。
热门推荐
  • 修行巨富

    修行巨富

    别人苦练我充值,别人习武我升级,对于张啸来说,人生已经开启了简易模式。先天,宗师,轻而易举!任这片江湖如何风云涌动,我只需默默赚钱就好。
  • 穿越成神棍:我只骗财不骗色

    穿越成神棍:我只骗财不骗色

    假枪当真枪,别人的头没爆着反被人爆了头,一朝穿越,杀手成了神棍,画起了花妆跳大绳。神秘的白衣少年,邪恶的痞子将军,是他的阴谋,又或是他的诡计,她都不在乎,她只想陪着自己喜欢的人一起血雨江湖,天涯海角……
  • 落跑娇妻:司少,请自重

    落跑娇妻:司少,请自重

    五年前,她遭人算计,一夜荒唐,怀了他的孩子。十月怀胎,她生下一双儿女,他派人抢走儿子,溺死女儿,弃她于不顾。母亲被害,父亲失踪,她成了陆家弃女,被撵出家门,更被困死在火场中。人人都道,陆家大小姐不检点,害死父母,这是她的报应,却不知那一场大火,是让她彻底封口的阴谋。侥幸逃生,四载蛰伏,她强势归来,只愿手握财富权力,向害她的人讨回公道。“我要红,我要司总你亲自捧我做一姐!”她找上那个权势滔天,如钻石般耀眼的男人,却忘记了他们之间的一夜荒唐。“做一姐不如做司家少奶奶。”她是他眼中攻于心计贪钱怕死的坏女人,他是她就算前尘忘尽再相见也会一眼看穿的渣男。一场你情我愿各取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雄狮去流浪

    雄狮去流浪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在动漫中的异次元修炼

    在动漫中的异次元修炼

    身为龙族少主的宁幻,因为叛乱被人类领养。如今记忆觉醒的他,为了逃避追击,他开起异次元之门。为了修炼和复仇,请看他是怎么逆袭的。世界为零之使魔,妖精的尾巴,之后还没决定。还要求票票。
  • 一胎双宝:总裁大人请温柔

    一胎双宝:总裁大人请温柔

    定好的试管婴儿,却突然变样了,男人冷漠而霸道,她唯有独自暗伤!慕少凌,慕家高高在上的继承人,沉稳矜贵,冷厉霸道,这世上的事,只有他不想办的,没有他办不到的!本以为跟他再无关系,岂料五年后,男人拖着两个萌宝强硬的把她拦在员工宿舍楼下,众目睽睽!慕先生在所有人面前高冷,却只她一人面前露出本来面貌……
  • 古事记

    古事记

    《古事记》成书于712年,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文字典籍,现存最早的日本文学著作之一。全书分为三卷,上卷所记是日本诸神的由来与神话传说故事,重心落在日本国土的形成和天皇的起始。伊耶那歧命、伊耶那美命两位神,奉天神之命造成国土。他们结为神婚,生产儿女绵延诸神,在“让国”、“天降”等事之后,最终天照大御神的后嗣神倭伊波礼毗古命出生,即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奉天命统治苇原之中国。中卷及下卷是从神武天皇至推古天皇的三十三代日本天皇的记事和传说,史实与虚构相混杂,所记主要是日本天皇的征讨与平乱,施政建制,皇室传说等等。
  • 一只绣花鞋II

    一只绣花鞋II

    这部手抄本写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秘密成立了梅花党,使命是打入中共内部,伺机配合反攻大陆。梅花党人的党规是单线联系,每个梅花党人身上都有梅花标志,用药水才能显现,一只绣花鞋是梅花党人接头的信物。“五朵梅花”是5个如花似玉手段高强的冷血佳人。我党地下工作者龙飞与梅花党主席白敬斋的二女儿白薇同窗相恋,以后知道她的身份,于是潜入南京紫金山梅花党总部,企图偷取记载梅花党人名单的梅花图,失败以后逃遁;从此,梅花图音信杳无。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蒋介石叫嚷反攻大陆,潜伏在大陆的梅花党蠢蠢欲动。虹市潜艇设计图纸外泄,老虎滩出现一个伪装的女奸尸;火葬场“闹鬼”,看门老头的假腿里发现发报机。
  • 腹黑女帝择夫记

    腹黑女帝择夫记

    这是一个女杀手穿越到古代的故事。和别人的穿越有点不同,还有些狗血,因为醒来时发现自己正穿着男装,还被大家喊做公子!开酒楼的娘也不寻常,身怀绝技却遮遮掩掩。厨子、跑趟、看门大爷个个不同凡响。难道这是一家黑店?......逃婚、参军、升职......看我一路潇洒肆意,本想弄个将军当当便罢了,可谁想自己的身份却大有来头。......
  • 狼道的法则

    狼道的法则

    狼群最值的称道的是他们有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统一策略,甚至为了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狼的忠诚,交流,合作,兼任是一个团队必须学习的精神。此外,学习狼族的职能,以狼为师,效法狼族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明锐机警,善于捕捉目标的特性,同时也学习他们有组织的观念,严守纪律,讲求速度,善于伪装的精神,读者可以透过本书得到智慧,与不可思议的生存法则,成为一位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