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7700000019

第19章 心海波澜(5)

2013年1月26日

心海波托“安全岛”

请问,你知道“安全岛”在哪儿吗?

它曾经在宽阔的北京长安街上,更在老北京人的记忆里,只是多少年前就消失了,年轻人哪能知道呢。它留给人的记忆却依然温暖,透着一股浓浓人情味儿,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有着踏实温馨的感觉。甚至于还有些感激。

三十多年前,北京交通设施根本谈不上现代化,不要说地下通道了,连过街天桥都很少。那时车辆尽管没有现在多,汇集到一起也如汹涌波涛,从行人眼前浩浩荡荡通过。老人、小孩、进城的农牧民、眼神不好者、腿脚迟缓人,横过长安大街,如同过河渡江,心里总是惶惶不安。常常走到半路变了红灯,走也走不了,退也退不了,战战兢兢抱团儿等待绿灯。惊恐的神态,焦急的心理,透着无奈与无助。

忽然有一天,路人惊喜地发现,长安大街马路中央,多了月牙形的弯木,上边写着“安全岛”字样。两个两个地对成护栏,隔段距离摆放着一对儿,行人横过马路时,遇到突变的红灯,就在这“岛”上歇脚,从容地欣赏车流。如同暗夜里的灯光,提示车辆慢行;如同江河里的渡船,告知渡人等候。这小小的“安全岛”,无论从心理上,抑或在行动上,果真让人有了安全感。

那时,我正被发配在边疆,属于纯粹的乡下人,偶尔来趟北京办事,最怕的就是过马路。实在要过就紧随人群,或快或慢地跟行,生怕被甩成孤单。有了这个“安全岛”,再到北京过马路,我也像别人一样了,可以从容轻松地走过,可以悠闲自得地赏景,心情像秋水般的宁静。

有次跟北京朋友聊天儿,说起这个“安全岛”来,他告诉我,这是时任总理的周恩来建议北京交管部门安装的,我听后不免有点惊诧:一位日理万机的总理,竟然连这么点小事都想到了,还有什么事他想不到呢?我猜想准是某一天,他的车子打这里经过,从车窗看到行人过马路,那种小心翼翼的样子让他心生怜惜和担忧,到了办公室,第一时间让秘书立刻建议这么做。

这时,我仿佛揣摩到了,周恩来——这位伟大公仆,这位平凡伟人,心里装着什么,想着什么。我也懂得和理解了,普通人当年送他远行时,为什么十里长街泪洒京城……

2013年8月8日

文学依然诱人

如果告诉你,财政部有个文学创作会——可别听错了噢,是文学作品创作会,不是文学作品欣赏会。你相信吗?

当有朋友来电话问候,我顺便告诉朋友此事,他们语调中表露的惊异,我能够真切地感觉到。当我再明确地告诉他们,我参加了“财政部文学创作会”成立大会,这些朋友立刻兴奋起来,接茬儿的话几乎都是:“真的?还有这种事!”

是的。就在日前财政部正式成立了文学创作会。假如不是应邀亲自参加,我跟朋友们一样不相信,堂堂的国家机关财政部,管财政的政府官员,终日跟数字打交道,怎么会想起弄文学来呢?财政是理性思维,文学是感性思维,这怎么弄到一起呀?平日里看看文学书,消遣解闷儿还差不多。

如果你真的这样想,我告诉你:错了。在财政部,从部级官员到一般公务员,有好几位都出版有散文集。创作会的发起人就是几位司局长。文学创作会名誉会长就是一位副部长,这位副部长出版过好几种文学书,谈起文学来绝不亚于评论家。

关于财政为什么要结缘文学,这位名誉会长有着独到的见解,这或许可以解答包括我在内的疑惑。他说的许多种理由中,其中的一个理由,让我非常感动和开窍,他说:“良知,是财政和文学共立的根基。文学温润心灵,文学激发良知……(文学作品)无不是站在人性高度,睁开温润的心灵之眼,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和悲欢,呼唤公平理想的社会,试问,哪一项体制机制的良性运行不是赖于人的良知?公共财政承担着稳定经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等职能,是国家履行职能、促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看似干巴巴的财政数据下面,同样跳动着一颗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幸福安康的心。”

经他这么一说,噢,我明白了,原来财政与文学是兄弟,无非在性格上不同,一个更内向,一个更外向,对于自己的母亲——人民,都应该有一颗孝敬之心。陕西省宝鸡市财政局局长王云奎,用日记体写过一本散文集,讲述基层财政工作的感受,出版后在文学界、财政界反响很大,还获得首届冰心散文奖。这就是说,表面看似枯燥的阿拉伯数字,里边却饱含着许多人性的东西,只要用文学形式与文学语言,生动地讲述描绘出来,就会是别具特色的文学作品。这大概正是文学令财政人热爱的原因所在。

在电视、网络这些时髦传媒如此发达如此简便的今天,财政人这样迷恋文学创作,在财政首脑机关成立文学组织,感觉新奇的同时也很高兴,财政文学作为“特种兵”列入文学队伍,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在高兴之余更让我联想起自己在文学道路上艰难跋涉的情景,越发觉得包括财政部干部在内,现在的文学业余作者多么幸运。

在进入文学团体之前,我曾经在国家机关工作,由于比较喜欢文学,业余时间用来写作,结果被视为不安心工作,有个人主义名利思想,遇到政治运动必挨整无疑。在这样不正常的境遇里,硬是坚持自己的爱好,这才有二十几本书的出版。财政部文学会成立,不禁让我感慨万端,庆幸现在的业余作者赶上了好的成长环境。

现在呼唤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这人才有时如同各种农作物,很难说哪块土地更适合种植,就个人来说更难知自身的潜能。如果我们把成长环境弄得舒畅、宽松、温馨些,说不定,邮政局再冒出个唐弢,店员中会再出个艾芜,这些曾经的业余作者而后的文学家。由于业余写作带来的厄运,使我这个老的业余文学爱好者,深知写作环境对业余作者的重要,因此对于财政部文学会的成立,我跟财政系统业余作者一样,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业余,照我的理解,首先是自己职业之余,其次是工作时间之余,这就要求每一位业余作者,把本职工作完成、做好。假如还有精力和时间,就用来读书、思考、写作,心安理得地谈人生说感悟,笔才会轻灵如云毫无滞涩。这就是我这个老业余作者的体会。希望各行各业继续涌现更多的文学业余作者。

2010年9月1日

评论:需要“歌手”更需要“园丁”

做了几十年报刊编辑,业余时间偶尔写点小诗短文。过去一直无胆量碰的,就是对文学作品的评论。评论作品应该是使命神圣、责任重大、抑扬有据、言出有理,并非所有认识点字的人都能胜任。一位优秀的医生,既要有高超医术,又要有高尚道德,让患者健康快乐生活,这是医生起码的追求。文学评论家,亦应如此。因此,作为真正有良知的评论家,既要有丰富专业学养和多方面知识,更要有敢于担当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不以作者名分、亲疏分优劣,不以个人好恶、利害论得失,评论就是要为不断提高作者创作水平,为催促更多优秀文学作品出世,呐喊、给力和甄辨作品的优劣。

近些年忽然发现,评论文学作品,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难了,难怪当今评论家成群结队,稍微有点头脸的人就算一个。因为,编辑得编稿件,作家得有作品,评论家似乎大可无需依托,只要会上狐拉狗扯几句,经常见见报就是著名评论家。而有的学风严肃的评论家,出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认真评论作品力不从心,又不愿意随俗赶场子,多年来难见他们身影。这不能不说是文学评论界的悲哀。

我在位时和退休后,都有机会参加作品研讨会,听评论家发言多了,读文学评论文章多了,久而久之,评论者评论套路的模式,似乎也能领悟一二。无非是中学老师讲范文,谈作品主题思想,论作品社会意义,然后,不痛不痒地点评几句,很少有独到见解和透彻分析。评家讲得轻松,作家听得舒服,“评功摆好”味道十足。这样“评”而不“论”、“研”而不“讨”的评论,倒是蛮有绅士风度和和谐气氛,可是对于作品和作者能有多大益处呢?恕我眼拙,实在看不出来。

20世纪50年代,我做文学青年那会儿,听一次评论家发言等于上一堂文学课。那时作品研讨会开得少,开必有开的“道理”,绝不是像现在这样,随便什么人出本什么书,只要有官职或有金钱,就找帮人来捧场唱“堂会”。评论者水平高低且不说,起码不会昧着良心顺情说假话说套话。那时评论家评论作品,如同生物学家搞解剖,一点点剔下来放在明处,细细讲解语言、结构、人物、故事、细节、描述,等等,把成败得失讲得清清楚楚,研讨会开下来真能让作者创作水平有提高。不顺耳的话,听时不舒服,过后却受益。这样的评论家犹如园丁,在文学园地精心劳作,他们扶持过的作品,既轰动当时,更流传久远,作家和评论家互促互长,从此成为朋友的大有人在。

纵观现在的文学评论界,对作品笼统说好话的比较多,认真分析作品得失的实在少,文学评论正在减退其应有效用。当然,形成这种情况因素有很多,并不能完全责怪评论家,例如有的作家开研讨会,就是要听赞扬话以求得利益,评论家拿了人家劳务费,怎么好拆台挑“刺儿”呢,只好用假嗓子高唱肉麻的赞歌。说真话吃亏,讲假话得利。这种社会风气传到文学界,怎么能让文学健康发展呢?我曾经在文章中公开表示,对于报刊上的《某某作品×人谈》、图书排行榜之类的玩意儿,从来不相信也不去认真读,这些无非是刻意炒作的把戏。朋友间私下推荐的好书好文章倒是可以信赖。

现代人充满激情和浮躁,作家也不例外。激情让作家创作出大量作品,浮躁让许多作品未尽细磨,这就要求评论家要有耐心,像园丁那样认真剪枝护花,不能不分好坏一味唱情歌。对于年轻写作者给予适当鼓励,在不影响正确判断情况下说点好话,这完全应该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万不可以把话说大说满。文学评论需要“歌手”更需要“园丁”。

2011年7月18日

寄情天地山水间

那年参加岳阳文学笔会,最惬意也是最难忘的事情,莫过于晨登岳阳楼。在去岳阳楼途中,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复被我在心中默诵着。这是早年读这篇散文让我至今未忘的句子。

到了岳阳楼观赏湖景时,眼前的壮阔美丽景色,我只能空叹几声太美了,却无准确语言表达感受,总觉得有些遗憾。回到北京重读《岳阳楼记》,文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顿时开启了想象的心扉,再回忆赏景当时的情境,感受也就不光是空叹了,优美的文字跟回忆融合一起,自然而然成了自己的心声。我想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吧!

当然,在寄情天地山水时,音乐、绘画、摄影等艺术门类,都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只是有的略显缥缈空灵,有的受制于场景的局促,唯有文学可以抒情言志,而又让你纵观天地人心。这就是为什么,记述山水游踪的文学,比之其他艺术门类,留给后人最多的缘故。音乐可以用美妙音符表述情绪,绘画可以用线条色彩描写景致,摄影可以用镜头记录真实场面,却都难以直接倾诉隐藏心中的感悟。而这恰恰是游记文艺的灵魂,没有这个魂魄就会显得单薄,再美的艺术作品都难以摆脱平淡。文学作品在这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写过《澜沧江边的蝴蝶会》等散文名篇的老作家冯牧先生,生前有次一起聊天儿,谈到旅游文学作品的写作,他说:“我实在不好理解,不过倒是很佩服,有的人出国走几天,回来竟然能写出一本书。”照我对冯老话的领会,就是说,游记性文字写是容易,写得好写得深写出特点很难,而难就难在写出景致以外的感悟。走马观花式赏景,也许会写得活灵活现,只是怕写不出景物魂魄。比如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你可以写出“气象万千”“渔歌互答”,你却不见得写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超越山水景致的人生智慧,以及千古流传、引人深思的佳句。这正是这位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笔下的魂魄。

当今经济宽裕的国人,正在把旅游作为常态生活。游山玩水时拍照,回到家里写文章,整理好在博客上发表,积攒多了自费出本书,给自己多彩人生留个纪念,早就成了“旅行家”们的爱好。这种潇洒而有意义的旅行生活,既显示出高雅气度,又流露出博大情怀,旅游文学越来越受人喜欢。由于有更多旅游者写作,旅游文学作品题材越发开阔,好作品时不时可以读到。

我想说和希望的是,有志旅游文学写作的朋友,在游山玩水时,不要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更要透过景色思考人生,这样,你旅游的品味就会提升。倘若你还想写写旅游感受,把所思所想糅进文字中,即使写不出《岳阳楼记》中的警句,起码会使这类文字多些意味。给旅游行踪插上文学翅膀,观赏过的景色就会更美更隽永。

2011年9月2日

青春是首恒久的歌

青春是什么?这是道很难解析的人生习题。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算法。没有优劣之分,没有对错之别。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历、体验回答。

同类推荐
  • 发现滨海(下)

    发现滨海(下)

    1938年4月,国民党第69军新编第六师高树勋驻进了莒县。此时,日军为了参加台儿庄会战,从莒县、沂水、日照等地撤离。一批共产党员进入新六师工作,新六师开始受到尊重。当时的莒县,是国共两党关系最好的时期,此时,以新六师与国民党莒县政府的名义,开办了莒县战地干部培训班。训练班主任路雨亭是共产党员,他与国民党县长许树声是同学,所以就担任了莒县游击队的政治部主任。当然,许树声并不知道他这个同学是个共产党员。军事训练在新六师受训。讲课的是政治部主任钟辉,他讲红军长征,讲过雪山草地,大家都听呆了,下课后找关于红军的书看。
  • 回龙山下

    回龙山下

    取名于作者三台县祖居老宅后的一座小山,主要收集了作者近两年创作的诗词文章159篇。作品分盛世微言、琴趣盎然、兴观群怨三个部分。
  • 笑忘书

    笑忘书

    《笑忘书》是梁左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作品集,是由著名作家王朔亲自整理、主编的,并写了悼词作序。书中收录了许多梁左未曾发表过的小说和散文随笔,从中可以窥探出梁左对艺术和人生的思考,是当代相声作家中少有的兼具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文人自由创作的根基和文化复兴的景况。王朔、刘震云、冯小刚、葛优、英达、姜昆、马未都、陈佩斯、梁天、梁欢……近30年来最影响力的文化精英,与梁左割不断的因缘。其中王朔、刘震云、英达、姜昆、梁天、梁欢等亲友所写的怀念梁左文章,也收录在书中。另,书中收录王朔、刘震云、马未都三篇追忆文章,作为新版序言。
  • 黄埔对决(精华版)

    黄埔对决(精华版)

    黄埔军校是在苏共、中共的帮助下,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其广大师生日后成为中国现代化军队的主干。本书在扎实史料的基础上结合最近解密的文献资料,叙述了1924~1949年黄埔师生在校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毕业后的战场对决,如东征、北伐、内战、抗战和解放时期的国共将领的各场战役、战斗。他们斗智斗勇的对决,不仅决定两党和国家的命运,而且彰显了中国现代军事史的灿烂篇章。
  • 回想那风

    回想那风

    回想是人的反刍。咀嚼昨天。昨天总是丰厚的,我们不得不面对今天和明天的多彩而喧嚣的浅薄。回想,是一杯没有污染的情水,可以滋养疲倦的心灵和饥渴的细胞。一般来说,我回想故我在,是排除了行尸走肉的生命的象征,沉浸回想好比酿一坛酒,拾回昨天的芳香或追溯别的什么,比如,人的生命是哪一囝风卷来的完美而又脆弱的种子?如果没有回想,这个世界还会灵智闪烁吗?我们这代人不能把所有的树木都砍尽了,不能把所有的清水都污染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正源源不断地哭着、喊着生出来。真应该回想那风了,风穿过的门窗,门对着的山,窗含着的水。门关上了。窗打开……
热门推荐
  • 从侠岚开始

    从侠岚开始

    因车祸而死去的十五岁少年祖越穿越到《侠岚》世界,靠着系统的力量成为玖宫岭史上第一位五行俱全属性侠岚,习得五行之炁。后为战胜万零之王,前往《铠甲勇士》取得五行光影石之力练得五行合一,化身光之帝皇侠。而当他以近乎同归于尽的方式消灭穷奇后,一个又一个的前辈穿越者出现在了他面前,直到这时,祖越才发现自己穿越的原因或许绝非意外......目前已穿越过的世界:《侠岚1~4季》→《铠甲勇士之光影传奇》→《侠岚5~6季》→《成龙历险记》→《神兵小将》→《铠甲勇士刑天》→《风语咒》→《画江湖之侠岚(最终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夜·色

    夜·色

    人死后是否有灵魂存在?刘春没法回答这个问题。但当他再次拨通骆红的手机号码的时候,明明听见了曾经熟悉的声音。而此时此刻,刘春正在把骆红的遗体送往火葬场的路上……   一个陌生的城市,两个孤单的身影,和无数脆弱的灵魂。一个历尽沧桑的火葬工和一个风尘女子偶然相遇,算不上朋友,但他们互相帮助,谈不上爱情,但他们互诉衷肠。两个孤独的心灵惺惺相惜,直到其中的一方被冷漠的城市埋葬。
  • 大国粮仓: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实录

    大国粮仓: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实录

    20世纪50年代,14万转业官兵开赴“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天低昂,雪飞扬,风癫狂”的北大荒,为饥饿的共和国“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60年代,全国1700多万知青上山下乡,54万知青来到北大荒。到了70年代末,95.5%的知青返城了,80万知青留了下来,其中有两万来人留在北大荒,被称之为“留守北大荒的知青”。今年正值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留守知青年纪大的已年过古稀,年纪小的也将近花甲,作者从采访过的数百位对象中选出19位最有代表性的知青,这19条命运的曲线构成了16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述说着从下乡到坚守的过往岁月。北大荒留守知青用50年的生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的坐标,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我们懂得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什么叫承诺,什么叫人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问鼎后位

    重生之问鼎后位

    前生她不想斗,却得了惨死宫中的下场。老天垂怜,让她重新来过。今生她一定得斗,要斗就要斗到最顶端,成为皇后,成为太后。
  • 网游之天盛

    网游之天盛

    一款火爆全球的虚拟网游-天盛作为整个游戏里唯一的五系法师刘青山表示我必将站在山巅俯视着你们哎呀,这风有点大。新书(深渊魔道发布)
  • 夜廷妆,惑君一生

    夜廷妆,惑君一生

    ‘他’英姿飒爽,豪迈征战上沙场。‘他’风流倜傥,醉卧酒池下青楼。唯有在夜里才会画上那妖娆的夜廷妆。战功赫赫归来。真金白银,皇上不赏。美人美酒,皇上不赐。皇上却偏偏赏赐‘他’一池泉水……听闻皇上佳丽三千却雨露不沾,可偏偏看上了将军,所以都怀疑皇上的性取向有问题。千辛万苦,不远万里,终究寻到她。他一袭青衣,挑起她的发丝:“你若从我一生,江山后位,酒池肉林,我统统赠送。”“一生有多久?”她含笑而问。“朝朝而生,暮暮而死。”他邪魅如妖。她抚眉轻笑:“那我宁愿每日乘暮而死。”他淬毒威胁:“那我便血洗我大江山。”刹那风华,红颜萧瑟。天涯思君,花落人亡两不知。他说:我为你征战天下。她说:我为你貌美如花。
  •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通过它我看到了一个年过五千岁的中华民族站在珠峰之顶,面带慈祥的微笑,遥望着远方。
  • 凤起九幽

    凤起九幽

    凤卿音,身份未知。全文虚构,请勿考究,如有雷同,纯属巧合。